CN211400051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00051U
CN211400051U CN201922154345.3U CN201922154345U CN211400051U CN 211400051 U CN211400051 U CN 211400051U CN 201922154345 U CN201922154345 U CN 201922154345U CN 211400051 U CN211400051 U CN 2114000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resh air
return
section
fre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5434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明珠
谭建明
夏光辉
梁博
林金煌
梁玉林
刘雷明
曾庆和
郑丹平
彭裕辉
王美
李树云
徐耿彬
赵树男
闫艳
伍衍亮
郑良剑
王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2215434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000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000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000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机壳和新风装置,新风装置安装在机壳内,以通过新风装置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其中,机壳上设置有新风出风口和回风口,新风装置具有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新风出风口与新风通道连通,回风口与回风通道连通;将新风出风口设置在机壳的下端,将回风口设置在机壳的上端,在制冷和制热工况下,新风皆是先经过室内下部的人体活动区域,然后将室内下部的污浊空气带到室内上部的非人体活动区,再经由位于机壳上端的回风口进入回风通道;本空调室内机能够将新鲜的空气送至室内下部的人体活动区域,有效地改善了室内的空气品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不能有效地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问题。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室内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能够进行热湿处理的空调器已经被普遍使用。传统的空调器是调节封闭环境中的空气温度,长期封闭的环境中有害气体和生物污染物得不到合理的转换和稀释,二氧化碳、VOCs等含量严重超标,室内空气品质恶化,从而患上所谓的“空调病”。
因此,家用空调用户对室内新风有了较高的要求,也对室内的空气品质、新风的供应指标有了较大的关注。
目前,市场上已经推出具有新风结构的空调室内机。然而,现有的空调室内机的新、回风多是侧上端送新风,侧下端回污风的气流流动形式,这种新、回风方式单一,且不能有效地改善室内空气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不能有效地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机壳;新风装置,新风装置安装在机壳内,以通过新风装置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其中,机壳上设置有新风出风口和回风口,新风装置具有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新风出风口与新风通道连通,回风口与回风通道连通;新风出风口设置于机壳的下端,回风口设置于机壳的上端。
进一步地,回风口位于机壳的顶部端面。
进一步地,回风口的孔心线与机壳的前面板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或等于机壳的厚度的三分之一。
进一步地,新风出风口的孔心线与机壳的底部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机壳的高度的五分之一。
进一步地,新风通道包括第三新风段,回风通道包括第三回风段,第三新风段和第三回风段交叉设置,以使第三新风段内的新风和第三回风段的回风进行热交换。
进一步地,机壳上还设置有新风进风口,新风进风口与室外和新风通道均连通,以将室外新风引入新风通道内;其中,新风进风口位于机壳的下端。
进一步地,新风通道还包括第一新风段和第二新风段,第三新风段设置于第一新风段和第二新风段之间;第三新风段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新风段的第二端和第二新风段的第一端连通,第一新风段的第一端与新风进风口连通,第二新风段的第二端与新风出风口连通;其中,第一新风段和第二新风段均沿水平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机壳上还设置有排风口,排风口与室外和回风通道均连通,以将回风通道内的回风由排风口排出;其中,排风口位于新风进风口的下方。
进一步地,回风通道还包括第一回风段和第二回风段,第三回风段设置于第一回风段和第二回风段之间;第三回风段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回风段的第二端和第二回风段的第一端连通,第一回风段的第一端与回风口连通,第二回风段与排风口连通;其中,第一回风段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回风段沿水平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新风装置包括新风风机,新风风机与新风进风口相对设置,以使室外新风由新风进风口进入新风通道。
进一步地,新风装置包括排风风机,排风风机与回风口相对设置,以使室内回风由回风口进入回风通道。
进一步地,新风装置包括热交换器,新风通道的至少部分与回风通道的至少部分均位于热交换器内,且位于热交换器内的部分新风通道与位于热交换器内的部分回风通道交叉设置;其中,热交换器设置于机壳内腔体的下端。
进一步地,热交换器的底部与机壳内腔体的底壁接触。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该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和新风装置,新风装置安装在机壳内,以通过新风装置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其中,机壳上设置有新风出风口和回风口,新风装置具有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新风出风口与新风通道连通,回风口与回风通道连通;将新风出风口设置在机壳的下端,将回风口设置在机壳的上端,以此来改变在制冷和制热工况下的室内气流流动形式。即在制冷和制热工况下,新风皆是先经过室内下部的人体活动区域,然后将室内下部的污浊空气带到室内上部的非人体活动区,再经由位于机壳上端的回风口进入回风通道;本空调室内机能够将新鲜的空气送至室内下部的人体活动区域,有效地改善了室内的空气品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不能有效地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前视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后视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俯视图;
图4示出了图3中的空调室内机的A-A处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图3中的空调室内机的B-B处的剖视图;
图6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在制冷工况下室内气流流动示意图;以及
图7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在制热工况下室内气流流动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机壳;32、新风出风口;36、新风进风口;34、新风通道;341、第一新风段;342、第二新风段;343、第三新风段;38、新风风机;31、回风口;37、排风口;33、回风通道;331、第一回风段;332、第二回风段;334、第三回风段;39、排风风机;35、热交换器;20、空调出风口;40、空调进风口;50、蒸发器;60、空调风机;71、进风管;72、排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请参考图1至图7,该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10和新风装置,新风装置安装在机壳10内,以通过新风装置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其中,机壳10上设置有新风出风口32和回风口31,新风装置具有新风通道34和回风通道33,新风出风口32与新风通道34连通,回风口31与回风通道33连通;新风出风口32设置于机壳10的下端,回风口31设置于机壳10的上端。
其中,新风出风口32与室内连通,以使新风通道34内的新风经由新风出风口32送至室内;回风口31与室内连通,以使室内的污浊空气经由回风口31进入回风通道33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中,将新风出风口32设置在机壳10的下端,将回风口31设置在机壳10的上端,以此来改变在制冷和制热工况下的室内气流流动形式。
如图6所示,在制冷工况下,空调室内机输送的空调风的冷空气的温度比室内空气的温度低、密度大,因此,该冷空气在重力作用下下沉,其主要集中在室内的下部空间;新风出风口32设置在机壳10的下端,由新风出风口32出来的新风能够与集中在室内下部空间的空调风混合,一同向送风方向输送。而室内的下部空间是人体的主要活动区域,人体在其主要活动区域给空气带来热源,其中,一部分气流受热上浮,一部分气流撞击到壁面,形成贴壁向上流动的气流,且回风口31设置在机壳10的上端,这使得室内上部的气流形成负压,能够将上浮到室内上部的空气吸入回风口31,进入回风通道33后排至室外。
如图7所示,在制热工况下,空调室内机输送的空调风的热空气的温度比室内空气的温度高、密度小,因此,该热空气在经过人体活动区域后能够上浮;新风出风口32设置在机壳10的下端,由新风出风口32出来的新风也在经过人体活动区域后受热上浮;回风口31设置在机壳10的上端,这使得室内上部的气流形成负压,能够将上浮到室内上部的空气吸入回风口31,进入回风通道33后排至室外。
可见,在制冷和制热工况下,新风皆是先经过室内下部的人体活动区域,然后将室内下部的污浊空气带到室内上部的非人体活动区,再经由位于机壳10上端的回风口31进入回风通道33;本空调室内机能够将新鲜的空气送至室内下部的人体活动区域,有效地改善了室内的空气品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不能有效地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问题。
具体地,回风口31位于机壳10的顶部端面,以使室内上部空气更好地形成负压。
具体实施过程中,回风口31的孔心线与机壳10的前面板之间的最大距离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在本实施例中,回风口31的孔心线与机壳10的前面板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或等于机壳10的厚度的三分之一。其中,机壳10的厚度为机壳10的前面板和后面板之间的最大距离。
具体实施过程中,新风出风口32的孔心线与机壳10的底部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机壳10的高度的五分之一。其中,机壳10的高度为机壳10的底部和顶部之间的最大距离。
为了使进入室内的新风温度更加接近室内空气温度,即使进入室内的新风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相当,以提高人体的舒适性,新风通道34的至少部分与回风通道33的至少部分交叉设置,以使该部分新风通道34内的新风能够与该部分回风通道33内的回风进行热交换。具体地,如图5所示,新风通道34包括第三新风段343,回风通道33包括第三回风段334,第三新风段343和第三回风段334交叉设置,以使第三新风段343内的新风和第三回风段334的回风进行热交换。
具体地,新风装置还包括热交换器35,新风通道34的至少部分与回风通道33的至少部分均位于热交换器35内,且位于热交换器35内的部分新风通道34与位于热交换器35内的部分回风通道33交叉设置;具体实施过程中,使交叉设置的第三新风段343和第三回风段334位于热交换器35内。
具体地,热交换器35设置于机壳10内腔体的下端;可选地,热交换器35的底部与机壳10内腔体的底壁接触。
具体实施过程中,机壳10上还设置有新风进风口36,新风进风口36与室外和新风通道34均连通,以将室外新风引入新风通道34内;其中,新风进风口36位于机壳10的下端。
具体实施过程中,机壳10上还设置有排风口37,排风口37与室外和回风通道33均连通,以将回风通道33内的回风由排风口37排出;其中,排风口37位于新风进风口36的下方;可选地,排风口37位于新风进风口36的正下方。
具体实施过程中,新风通道34还包括第一新风段341和第二新风段342,第三新风段343设置于第一新风段341和第二新风段342之间;第三新风段34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新风段341的第二端和第二新风段342的第一端连通,第一新风段341的第一端与新风进风口36连通,第二新风段342的第二端与新风出风口32连通;其中,第一新风段341和第二新风段342均沿水平方向延伸。
具体实施过程中,回风通道33还包括第一回风段331和第二回风段332,第三回风段334设置于第一回风段331和第二回风段332之间;第三回风段33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回风段331的第二端和第二回风段332的第一端连通,第一回风段331的第一端与回风口31连通,第二回风段332与排风口37连通;其中,第一回风段331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回风段332沿水平方向延伸。
为了使室外新风能够经由新风进风口36进入新风通道34内,新风装置包括新风风机38,新风风机38与新风进风口36相对设置,以使室外新风由新风进风口36进入新风通道34。
为了使室内上部空间的气流形成负压,进而使室内上部的污浊空气能够经由回风口31进入回风通道33内,新风装置还包括排风风机39,排风风机39与回风口31相对设置,以使室内回风由回风口31进入回风通道33。
具体实施过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空调进风口40、空调出风口20和蒸发器50;空调进风口40设置于机壳10的下端,可选地,空调进风口40位于机壳10上新风进风口36的孔心线和排风口37的孔心线之间;空调出风口20设置于机壳10的上端,可选地,空调出风口20的孔心线与机壳10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五分之一,空调出风口20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机壳10的高度的五分之一;蒸发器50设置于机壳10内,以使室内空气由空调进风口40进入机壳10内,并经过蒸发器50进行换热后,由空调出风口20送至室内;可选地,蒸发器50设置于机壳10内腔体的上端,进一步地,蒸发器50的顶部与机壳10内腔体的顶壁底面接触。
具体实施过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空调风机60,空调风机60与空调进风口40相对设置,以使室内风由空调进风口40进入机壳10内。
具体实施过程中,空调出风口20和新风出风口32设置于机壳10的前面板上,新风进风口36、排风口37和空调进风口40设置于机壳10的后面板上。
具体实施过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进风管71,进风管71的一端与新风进风口36连通,进风管71的另一端穿过室内墙壁伸出至室外以与室外连通,室外新风通过进风管71进入新风通道34。
具体实施过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排风管72,排风管72的一端与排风口37连通,排风管72的另一端穿过室内墙壁伸出至室外以与室外连通,回风通道33内的回风通过排风管72排出至室外。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中,该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10和新风装置,新风装置安装在机壳10内,以通过新风装置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其中,机壳10上设置有新风出风口32和回风口31,新风装置具有新风通道34和回风通道33,新风出风口32与新风通道34连通,回风口31与回风通道33连通;将新风出风口32设置在机壳10的下端,将回风口31设置在机壳10的上端,以此来改变在制冷和制热工况下的室内气流流动形式。即在制冷和制热工况下,新风皆是先经过室内下部的人体活动区域,然后将室内下部的污浊空气带到室内上部的非人体活动区,再经由位于机壳10上端的回风口31进入回风通道33;本空调室内机能够将新鲜的空气送至室内下部的人体活动区域,有效地改善了室内的空气品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不能有效地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问题。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10);
新风装置,所述新风装置安装在所述机壳(10)内,以通过所述新风装置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
其中,所述机壳(10)上设置有新风出风口(32)和回风口(31),所述新风装置具有新风通道(34)和回风通道(33),所述新风出风口(32)与所述新风通道(34)连通,所述回风口(31)与所述回风通道(33)连通;所述新风出风口(32)设置于所述机壳(10)的下端,所述回风口(31)设置于所述机壳(10)的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口(31)位于所述机壳(10)的顶部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口(31)的孔心线与所述机壳(10)的前面板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机壳(10)的厚度的三分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出风口(32)的孔心线与所述机壳(10)的底部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机壳(10)的高度的五分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通道(34)包括第三新风段(343),所述回风通道(33)包括第三回风段(334),所述第三新风段(343)和所述第三回风段(334)交叉设置,以使所述第三新风段(343)内的新风和所述第三回风段(334)的回风进行热交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0)上还设置有新风进风口(36),所述新风进风口(36)与室外和所述新风通道(34)均连通,以将室外新风引入所述新风通道(34)内;
其中,所述新风进风口(36)位于所述机壳(10)的下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通道(34)还包括第一新风段(341)和第二新风段(342),所述第三新风段(343)设置于所述第一新风段(341)和所述第二新风段(342)之间;
所述第三新风段(34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新风段(341)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新风段(342)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新风段(341)的第一端与所述新风进风口(36)连通,所述第二新风段(342)的第二端与所述新风出风口(32)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新风段(341)和所述第二新风段(342)均沿水平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0)上还设置有排风口(37),所述排风口(37)与室外和所述回风通道(33)均连通,以将所述回风通道(33)内的回风由所述排风口(37)排出;
其中,所述排风口(37)位于所述新风进风口(36)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通道(33)还包括第一回风段(331)和第二回风段(332),所述第三回风段(334)设置于所述第一回风段(331)和所述第二回风段(332)之间;
所述第三回风段(33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回风段(331)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回风段(332)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回风段(331)的第一端与所述回风口(31)连通,所述第二回风段(332)与所述排风口(37)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回风段(331)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回风段(332)沿水平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装置包括:
新风风机(38),所述新风风机(38)与所述新风进风口(36)相对设置,以使室外新风由所述新风进风口(36)进入所述新风通道(34)。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装置包括:
排风风机(39),所述排风风机(39)与所述回风口(31)相对设置,以使室内回风由所述回风口(31)进入所述回风通道(33)。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装置包括:
热交换器(35),所述新风通道(34)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回风通道(33)的至少部分均位于所述热交换器(35)内,且位于所述热交换器(35)内的部分所述新风通道(34)与位于所述热交换器(35)内的部分所述回风通道(33)交叉设置;
其中,所述热交换器(35)设置于所述机壳(10)内腔体的下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35)的底部与所述机壳(10)内腔体的底壁接触。
CN201922154345.3U 2019-12-04 2019-12-04 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14000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54345.3U CN211400051U (zh) 2019-12-04 2019-12-04 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54345.3U CN211400051U (zh) 2019-12-04 2019-12-04 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00051U true CN211400051U (zh) 2020-09-01

Family

ID=72220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54345.3U Active CN211400051U (zh) 2019-12-04 2019-12-04 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000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17078B1 (ko) 콤팩트형 환기시스템
CN210241764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4693631U (zh) 空调器
CN115388464A (zh) 壁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0986173A (zh) 空调室内机
CN107726446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2511461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2511503U (zh) 窗式空调器
CN206410216U (zh) 一种挂壁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0986174A (zh) 空调室内机
CN211400051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0986172A (zh) 空调室内机
CN205505201U (zh) 能够调节出风温度的空调
CN218721861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8295968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07019186U (zh)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CN215723625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0986176A (zh) 空调室内机
CN211400045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3363590A (zh) 一种双给风模式空调室内机
CN211177058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9084921U (zh) 风管机
CN207019184U (zh)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CN207334912U (zh) 空气处理装置、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
CN105928067A (zh) 一种挂式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