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94187U - 一种跌水式混凝耦合污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跌水式混凝耦合污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94187U
CN211394187U CN201921626552.8U CN201921626552U CN211394187U CN 211394187 U CN211394187 U CN 211394187U CN 201921626552 U CN201921626552 U CN 201921626552U CN 211394187 U CN211394187 U CN 2113941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biological filter
anaerobic biological
drop
incline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2655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志康
葛秋诗
尹海晓
李凯
周慧
张志威
华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162655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941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941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9418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跌水式混凝耦合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格栅井、调节池、厌氧生物滤池、智能跌水混凝反应池、斜板沉淀池,格栅井、调节池、厌氧生物滤池、智能跌水混凝反应池、斜板沉淀池由高至低依次设置;格栅井设于调节池的上游,格栅井靠近调节池的侧壁上设有溢流口;厌氧生物滤池设于调节池的下游,调节池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厌氧生物滤池进水口连接;智能跌水混凝反应池设于厌氧生物滤池的下游,厌氧生物滤池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智能跌水混凝反应池的进水口连接;斜板沉淀池设于智能跌水混凝反应池的下游,智能跌水混凝反应池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斜板沉淀池的进水口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能耗低,污水处理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跌水式混凝耦合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跌水式混凝耦合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贵州农村经济发展迅速,污染程度持续加剧,生活污水越发成为农村污染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系统性管理,污水处理方式及能力不足,导致农村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土壤和地表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同时现有的污水处理方式不适合贵州地区地形特点,所以应根据贵州农村具体现状、特点、以及自然、经济与社会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多元化的污水处理模式,实现够经济高效、运行管理简便的处理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跌水式混凝耦合污水处理系统,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充分利用农村地势地形高差大的特点,实现了污水处理的低成本,低能耗,高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较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跌水式混凝耦合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格栅井、调节池、厌氧生物滤池、智能跌水混凝反应池、斜板沉淀池,所述的格栅井、调节池、厌氧生物滤池、智能跌水混凝反应池、斜板沉淀池按照由高至低的顺序依次设置;
所述的格栅井设于调节池的上游,格栅井靠近调节池的侧壁上设有溢流口,通过溢流口与调节池连通,污水经过溢流口进入调节池中;所述的厌氧生物滤池设于调节池的下游,所述的调节池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厌氧生物滤池进水口连接;
所述的智能跌水混凝反应池设于厌氧生物滤池的下游,所述的厌氧生物滤池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智能跌水混凝反应池的进水口连接;
所述的斜板沉淀池设于智能跌水混凝反应池的下游,所述的智能跌水混凝反应池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斜板沉淀池的进水口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格栅井上端为开口结构,格栅井位于下游的侧壁的高度低于位于上游的侧壁的高度,格栅井位于下游的侧壁的上端即为溢流口,格栅井内设有粗格栅、细格栅,所述的粗格栅和细格栅沿水流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进一步,所述的调节池内设有泵槽、潜污泵、提升管,所述的泵槽设于调节池的底部靠近下游的池壁处,所述的潜污泵设于泵槽内,所述的提升管竖直设置,提升管的下端与潜污泵连接,上端延伸至调节池的出水口处。
进一步,所述的厌氧生物滤池为封闭式结构,厌氧生物滤池内设有折流隔板组、排气管,所述的折流隔板组设有一组以上,每个折流隔板组包括一个上折流隔板和下折流隔板;上折流隔板的上端安装于厌氧生物滤池的顶部,上折流隔板的下端与厌氧生物滤池的底部之间留有间距;所述的下折流隔板的下端安装于厌氧生物滤池的底部,下折流隔板的顶端与厌氧生物滤池的顶部之间留有间距;所述的各个折流隔板组沿水流方向间隔分布,使得厌氧生物滤池内污水成上下错位折流式流向;所述的厌氧生物滤池内填充活性污泥;所述的排气管设于厌氧生物滤池的上方,排气管与厌氧生物滤池的顶端连通;所述的厌氧生物滤池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于厌氧生物滤池位于上游的侧壁和位于下游的侧壁的上部。
进一步,所述的上折流隔板、下折流隔板的横截面均为相同直角三角形结构,每个折流隔板组中,上折流隔板、下折流隔板之间留有间距,并且上折流隔板、下折流隔板的斜面相互平行。
进一步,所述的智能跌水混凝反应池内设有多级成阶梯分布的跌水单元,所述的跌水单元的阶梯沿水流方向由上向下分布;所述的智能跌水混凝反应池的上游源头处设有安装台,安装台的下方设有进水管Ⅰ,所述的进水管Ⅰ水平设置,并向跌水单元方向延伸;所述的安装台上设有投料装置,所述的投料装置包括太阳能发电模块、定时投料器、搅拌器,所述的定时投料器的投料口朝向跌水单元的方向,所述的定时投料器的上方设有太阳能发电模块,所述的太阳能发电模块的前端设有搅拌器,太阳能发电模块预设启动时间,定时驱动搅拌器和定时投料器工作;智能跌水混凝反应池位于下游的侧壁底部设有排泥口和出水口,出水口位于排泥口的上方。
进一步,所述的太阳能发电模块可选择多种现有太阳能发电设备,例如泰恒力1500W太阳能发电系统。该太阳能发电系统包含的部件参数及个数如下表所示:
1500W太阳能发电系统各部件参数和数量
名称 参数 数量
太阳能板 130W 18V多晶太阳能板 2
蓄电池 100AH 12V太阳能蓄电池 1
逆变器 1500W 12V纯正弦波逆变器 1
控制器 20A 12/24V太阳能控制器 1
进一步,所述的定时投料器可选择多种现有自动喂食器,例如采用德国JBL鱼缸自动喂食器。
进一步,所述的跌水单元的级数为3级以上。
进一步,所述的斜板沉淀池为封闭式结构,斜板沉淀池内的上部沿水流方向间隔设有多块斜板,各块斜板的底端位于斜板沉淀池的中部,斜板沉淀池内的下部设有污泥斗,所述的污泥斗的开口向上;所述的斜板沉淀池位于上游的内壁上设有进水管Ⅱ,所述的进水管Ⅱ竖直设置,进水管Ⅱ的上端伸出斜板沉淀池的上端,进水管Ⅱ的下端连通至污泥斗的上端;所述的斜板沉淀池位于下游的侧壁的底部设有排泥管,所述的排泥管水平设置,排泥管的入口与污泥斗的下端出口连接,排泥管的出口端穿出斜板沉淀池底部的侧壁之外与外界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格栅井能够截留悬浮物和漂浮物,格栅井设有粗细两种格栅,污水先经过粗格栅粗筛后经过细格栅细筛,对悬浮物和漂浮物进行多次截留;调节池对污水进行调节;厌氧生物滤池填充活性污泥对污水进行吸附和降解,厌氧生物滤池内部设有若干折流式隔板,通过隔板使污水与活性污泥里的微生物充分接触降解,处理后的污水产生的气体可从池顶排气管排出;智能跌水混凝反应池内经投加非晶体二氧化硅进行跌水混凝,利用高差产生跌水效果,引起搅动而模拟混凝的水力条件,同时设置搅拌器,作为跌水水力条件的补偿,利用光照产生的太阳能发电,从而驱动搅拌器和定时投料器工作;智能跌水混凝反应池内的跌水单元有较丰富的微生物,可以辅助分解,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斜板沉淀池进行沉淀,斜板沉淀池内设置了多个斜板,缩短了沉淀时间,并且增加了沉淀池的沉淀面积,底部设有污泥斗,可用于收集沉淀物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主要是针对地势地形高差较大的农村地区,根据农村高差特点设置系统各个单元由高到低依次排列,污水能依靠自身重力流动,减少了中途的输送设备,降低成本和能耗,且提高污水流通速度,提高效率;本实用新型不仅将地形进行良好的利用,而且采用太阳能作为主要能源,合理利用了大自然的再生能源,进一步降低了能耗,达到了节约资源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独特,结构简单,科学合理,能好少,成本低,能够实现污水处理,减少环境污染,促进污水处理无害化,使得污水得到进一步资源化和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格栅井、调节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厌氧生物滤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跌水混凝反应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斜板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序号和名称为:
1-格栅井;2-调节池;3-厌氧生物滤池;4-智能跌水混凝反应池;5-斜板沉淀池;6-粗格栅;7-细格栅;8-泵槽;9-潜污泵;10-提升管;11-上折流隔板;12-下折流隔板;13-排气管;14-进水管Ⅰ;15-安装台;16-太阳能发电模块;17-定时投料器;18-搅拌器;19-跌水单元;20-排泥口;21-斜板;22-污泥斗;23-进水管Ⅱ;24-排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跌水式混凝耦合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格栅井1、调节池2、厌氧生物滤池3、智能跌水混凝反应池4、斜板沉淀池5,所述的格栅井1、调节池2、厌氧生物滤池3、智能跌水混凝反应池4、斜板沉淀池5按照由高至低的顺序依次设置;
所述的格栅井1设于调节池2的上游,格栅井1靠近调节池2的侧壁上设有溢流口,通过溢流口与调节池2连通,污水经过溢流口进入调节池2中;所述的厌氧生物滤池3设于调节池2的下游,所述的调节池2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厌氧生物滤池3进水口连接;
所述的智能跌水混凝反应池4设于厌氧生物滤池3的下游,所述的厌氧生物滤池3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智能跌水混凝反应池4的进水口连接;
所述的斜板沉淀池5设于智能跌水混凝反应池4的下游,所述的智能跌水混凝反应池4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斜板沉淀池5的进水口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的格栅井1上端为开口结构,格栅井1位于下游的侧壁的高度低于位于上游的侧壁的高度,格栅井1位于下游的侧壁的上端即为溢流口,格栅井1内设有粗格栅6、细格栅7,所述的粗格栅6和细格栅7沿水流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所述的调节池2内设有泵槽8、潜污泵9、提升管10,所述的泵槽8设于调节池2的底部靠近下游的池壁处,所述的潜污泵9设于泵槽8内,所述的提升管10竖直设置,提升管10的下端与潜污泵9连接,上端延伸至调节池2的出水口处。
如图3所示,所述的厌氧生物滤池3为封闭式结构,厌氧生物滤池3内设有折流隔板组、排气管13,所述的折流隔板组设有一组以上,每个折流隔板组包括一个上折流隔板11和下折流隔板12;上折流隔板11的上端安装于厌氧生物滤池3的顶部,上折流隔板11的下端与厌氧生物滤池3的底部之间留有间距;所述的下折流隔板12的下端安装于厌氧生物滤池3的底部,下折流隔板12的顶端与厌氧生物滤池3的顶部之间留有间距;所述的各个折流隔板组沿水流方向间隔分布,使得厌氧生物滤池3内污水成上下错位折流式流向;所述的厌氧生物滤池3内填充活性污泥;所述的排气管13设于厌氧生物滤池3的上方,排气管13与厌氧生物滤池3的顶端连通;所述的厌氧生物滤池3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位于厌氧生物滤池3的上游的侧壁和下游的侧壁的上部。
所述的上折流隔板11、下折流隔板12的横截面均为相同直角三角形结构,每个折流隔板组中,上折流隔板11、下折流隔板12之间留有间距,并且上折流隔板11、下折流隔板12的斜面相互平行。
如图4所示,所述的智能跌水混凝反应池4内设有多级成阶梯分布的跌水单元19,所述的跌水单元19的阶梯沿水流方向由上向下分布;所述的智能跌水混凝反应池4的上游源头处设有安装台15,安装台15的下方设有进水管Ⅰ14,所述的进水管Ⅰ14水平设置,并向跌水单元19方向延伸;所述的安装台15上设有投料装置,所述的投料装置包括太阳能发电模块16、定时投料器17、搅拌器18,所述的定时投料器17的投料口朝向跌水单元19的方向,所述的定时投料器17的上方设有太阳能发电模块16,所述的太阳能发电模块16的前端设有搅拌器18,太阳能发电模块16预设启动时间,定时驱动搅拌器18和定时投料器17工作;智能跌水混凝反应池4位于下游的侧壁的底部设有排泥口20和出水口,出水口位于排泥口20的上方。
所述的太阳能发电模块16采用泰恒力1500W太阳能发电系统;该太阳能发电系统包含的部件参数及个数如下表所示:
1500W太阳能发电系统各部件参数和数量
名称 参数 数量
太阳能板 130W 18V多晶太阳能板 2
蓄电池 100AH 12V太阳能蓄电池 1
逆变器 1500W 12V纯正弦波逆变器 1
控制器 20A 12/24V太阳能控制器 1
所述的定时投料器17采用德国JBL鱼缸自动喂食器。
所述的跌水单元19的级数为3级以上。
如图5所示,所述的斜板沉淀池5为封闭式结构,斜板沉淀池5内的上部沿水流方向间隔设有多块斜板21,各块斜板21的底端位于斜板沉淀池5的中部,斜板沉淀池5内的下部设有污泥斗22,所述的污泥斗22的开口向上;所述的斜板沉淀池5位于上游的内壁上设有进水管Ⅱ23,所述的进水管Ⅱ23竖直设置,进水管Ⅱ23的上端伸出斜板沉淀池5的上端,进水管Ⅱ23的下端连通至污泥斗22的上端;所述的斜板沉淀池5位于下游的侧壁的底部设有排泥管24,所述的排泥管24水平设置,排泥管24的入口与污泥斗22的下端出口连接,排泥管24的出口端穿出斜板沉淀池5底部的侧壁之外与外界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废水进入格栅井1后,经粗格栅6和细格栅7依次截留悬浮物和漂浮物后进入调节池2,由底部潜污泵9通过提升管10将水送往厌氧生物滤池3,经过上折流隔板11和下折流式隔板12折流,并由活性污泥吸附和降解,然后排入智能跌水混凝反应池4,在智能跌水混凝反应池4经定时投料器17定时投加非晶体二氧化硅跌水混凝,同时伴以搅拌器18后,最终进入斜板沉淀池5,通过斜板21进行沉淀,最终达标后通过斜板沉淀池5的出水口进行排放。

Claims (8)

1.一种跌水式混凝耦合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格栅井(1)、调节池(2)、厌氧生物滤池(3)、智能跌水混凝反应池(4)、斜板沉淀池(5),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格栅井(1)、调节池(2)、厌氧生物滤池(3)、智能跌水混凝反应池(4)、斜板沉淀池(5)按照由高至低的顺序依次设置;
所述的格栅井(1)设于调节池(2)的上游,格栅井(1)靠近调节池(2)的侧壁上设有溢流口,通过溢流口与调节池(2)连通,污水经过溢流口进入调节池(2)中;所述的厌氧生物滤池(3)设于调节池(2)的下游,所述的调节池(2)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厌氧生物滤池(3)进水口连接;
所述的智能跌水混凝反应池(4)设于厌氧生物滤池(3)的下游,所述的厌氧生物滤池(3)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智能跌水混凝反应池(4)的进水口连接;
所述的斜板沉淀池(5)设于智能跌水混凝反应池(4)的下游,所述的智能跌水混凝反应池(4)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斜板沉淀池(5)的进水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跌水式混凝耦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格栅井(1)上端为开口结构,格栅井(1)位于下游的侧壁的高度低于位于上游的侧壁的高度,格栅井(1)位于下游的侧壁的上端即为溢流口,格栅井(1)内设有粗格栅(6)、细格栅(7),所述的粗格栅(6)和细格栅(7)沿水流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跌水式混凝耦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池(2)内设有泵槽(8)、潜污泵(9)、提升管(10),所述的泵槽(8)设于调节池(2)的底部靠近下游的池壁处,所述的潜污泵(9)设于泵槽(8)内,所述的提升管(10)竖直设置,提升管(10)的下端与潜污泵(9)连接,上端延伸至调节池(2)的出水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跌水式混凝耦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厌氧生物滤池(3)为封闭式结构,厌氧生物滤池(3)内设有折流隔板组、排气管(13),所述的折流隔板组设有一组以上,每个折流隔板组包括一个上折流隔板(11)和下折流隔板(12);上折流隔板(11)的上端安装于厌氧生物滤池(3)的顶部,上折流隔板(11)的下端与厌氧生物滤池(3)的底部之间留有间距;所述的下折流隔板(12)的下端安装于厌氧生物滤池(3)的底部,下折流隔板(12)的顶端与厌氧生物滤池(3)的顶部之间留有间距;所述的各个折流隔板组沿水流方向间隔分布,使得厌氧生物滤池(3)内污水成上下错位折流式流向;所述的厌氧生物滤池(3)内填充活性污泥;所述的排气管(13)设于厌氧生物滤池(3)的上方,排气管(13)与厌氧生物滤池(3)的顶端连通;所述的厌氧生物滤池(3)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于厌氧生物滤池(3)位于上游的侧壁和位于下游的侧壁的上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跌水式混凝耦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折流隔板(11)、下折流隔板(12)的横截面均为相同直角三角形结构,每个折流隔板组中,上折流隔板(11)、下折流隔板(12)之间留有间距,并且上折流隔板(11)、下折流隔板(12)的斜面相互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跌水式混凝耦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跌水混凝反应池(4)内设有多级成阶梯分布的跌水单元(19),所述的跌水单元(19)的阶梯沿水流方向由上向下分布;所述的智能跌水混凝反应池(4)的上游源头处设有安装台(15),安装台(15)的下方设有进水管Ⅰ(14),所述的进水管Ⅰ(14)水平设置,并向跌水单元(19)方向延伸;所述的安装台(15)上设有投料装置,所述的投料装置包括太阳能发电模块(16)、定时投料器(17)、搅拌器(18),所述的定时投料器(17)的投料口朝向跌水单元(19)的方向,所述的定时投料器(17)的上方设有太阳能发电模块(16),所述的太阳能发电模块(16)的前端设有搅拌器(18),太阳能发电模块(16)预设启动时间,定时驱动搅拌器(18)和定时投料器(17)工作;智能跌水混凝反应池(4)位于下游的侧壁的底部设有排泥口(20)和出水口,出水口位于排泥口(20)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跌水式混凝耦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跌水单元(19)的级数为3级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跌水式混凝耦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板沉淀池(5)为封闭式结构,斜板沉淀池(5)内的上部沿水流方向间隔设有多块斜板(21),各块斜板(21)的底端位于斜板沉淀池(5)的中部,斜板沉淀池(5)内的下部设有污泥斗(22),所述的污泥斗(22)的开口向上;所述的斜板沉淀池(5)位于上游的内壁上设有进水管Ⅱ(23),所述的进水管Ⅱ(23)竖直设置,进水管Ⅱ(23)的上端伸出斜板沉淀池(5)的上端,进水管Ⅱ(23)的下端连通至污泥斗(22)的上端;所述的斜板沉淀池(5)位于下游的侧壁的底部设有排泥管(24),所述的排泥管(24)水平设置,排泥管(24)的入口与污泥斗(22)的下端出口连接,排泥管(24)的出口端穿出斜板沉淀池(5)底部的侧壁之外与外界连接。
CN201921626552.8U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跌水式混凝耦合污水处理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3941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26552.8U CN211394187U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跌水式混凝耦合污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26552.8U CN211394187U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跌水式混凝耦合污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94187U true CN211394187U (zh) 2020-09-01

Family

ID=72230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26552.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394187U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跌水式混凝耦合污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9418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01589A (zh) * 2021-08-08 2021-10-15 吉林省节水灌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地表水源过滤的地埋式蓄水池
CN114031131A (zh) * 2021-11-10 2022-02-11 宁波伊玛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河湖入口处的瀑布型水质净化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01589A (zh) * 2021-08-08 2021-10-15 吉林省节水灌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地表水源过滤的地埋式蓄水池
CN114031131A (zh) * 2021-11-10 2022-02-11 宁波伊玛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河湖入口处的瀑布型水质净化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43945B (zh) 一种新型低能耗mbr污水处理成套装备
CN108929000B (zh) 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与方法
CN211394187U (zh) 一种跌水式混凝耦合污水处理系统
CN203625197U (zh) 一种水处理装置
CN203112589U (zh) 光伏微动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101555083B (zh) 折流接触沉淀一体化厌氧反应器
CN101530681A (zh) 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及其澄清池
CN101597126A (zh) 一种适合山地小城镇的污水处理方法
CN110526395A (zh) 用于废水处理系统的旋流厌氧反应器
CN210764843U (zh)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210993125U (zh) 无机械搅拌微涡混凝高密度沉淀池
CN111470705A (zh) 一种光伏自供能mbr膜微藻处理养猪尾液的系统
CN207405020U (zh) 一种节能减排型城镇污水处理系统
CN217895253U (zh) 一种跌水复氧多级ao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11813672U (zh) 一种高效节能污水处理系统
CN101955258A (zh) 短程恒水位序批式污水处理方法和装置
CN212334745U (zh) 一种厌氧生物反应器
CN113830966A (zh) 一种分散点源污水处理系统
CN107879468B (zh) 一种光伏多级sbr并联废水混合处理工艺
CN111072142A (zh) 用于畜禽养殖污水或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厌氧反应系统
CN207210065U (zh) 改良节能ao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806449Y (zh) 一体化快速型污水处理站
CN205953653U (zh) 厌氧污泥床及具有该厌氧污泥床的废水处理装置
CN201370981Y (zh) 具有扰流构造的海水澄清池
CN212640234U (zh) 一种推流式农村分散小型污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01

Termination date: 2021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