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84551U - 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元件及滤芯 - Google Patents
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元件及滤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384551U CN211384551U CN201921685095.XU CN201921685095U CN211384551U CN 211384551 U CN211384551 U CN 211384551U CN 201921685095 U CN201921685095 U CN 201921685095U CN 211384551 U CN211384551 U CN 2113845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verse osmosis
- osmosis membrane
- layer
- hot
- adhesive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元件及滤芯,反渗透膜包括:膜片,所述膜片具有进水面和出水面,所述出水面具有两卷绕侧边;粘合层,所述粘合层设于所述出水面的两卷绕侧边;以及,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可剥离设于所述粘合层的表面,用以保护所述粘合层的粘性。本实用新型反渗透膜通过在粘合层设置可剥离的保护层,使得粘合层的粘性在使用前可被有效保护,从而使反渗透膜可被预先集中生产,在卷绕时再剥离保护层即可;由此,使得反渗透膜的生产和反渗透膜元件的装配可被错开,使得反渗透膜元件的生产更加便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反渗透膜。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反渗透膜元件在卷制时,会在反渗透膜的两长侧边涂胶以卷制后的反渗透膜两端自动闭合,涂胶后的反渗透膜片必须快速进入卷绕过程以使胶层保持粘性,这就导致反渗透膜无法预先集中生产和保存,降低了反渗透膜元件生产的便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反渗透膜,旨在解决如何提高反渗透膜元件生产的便利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反渗透膜,包括:
膜片,所述膜片具有进水面和出水面,所述出水面具有两卷绕侧边;
粘合层,所述粘合层设于所述出水面的两卷绕侧边;以及,
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可剥离设于所述粘合层的表面,用以保护所述粘合层的粘性。
优选地,所述保护层的一端凸出于所述膜片的边缘。
优选地,所述粘合层为密封胶。
优选地,所述反渗透膜还包括热压层,所述热压层通过热压工艺形成,所述热压层设于至少一所述卷绕侧边,并设于所述粘合层和所述出水面之间。
优选地,所述热压层设于两所述卷绕侧边。
优选地,所述粘合层的边缘凸出于所述热压层。
优选地,所述膜片还具有与所述卷绕侧边相邻的进水侧边,所述粘合层和保护层还设于所述进水侧边。
优选地,所述反渗透膜还包括热压层,所述热压层通过热压工艺形成,所述热压层设于所述进水侧边和两卷绕侧边,并设于所述粘合层和出水面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反渗透膜元件,包括中心管和一种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包括:膜片,所述膜片具有进水面和出水面,所述出水面具有两卷绕侧边;粘合层,所述粘合层设于所述出水面的两卷绕侧边;以及,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可剥离设于所述粘合层的表面,用以保护所述粘合层的粘性;所述反渗透膜卷绕于所述中心管。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滤芯,包括如上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
本实用新型反渗透膜通过在粘合层设置可剥离的保护层,使得粘合层的粘性在使用前可被有效保护,从而使反渗透膜可被预先集中生产,在卷绕时再剥离保护层即可;由此,使得反渗透膜的生产和反渗透膜元件的装配可被错开,使得反渗透膜元件的生产更加便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反渗透膜元件一实施例的装配过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反渗透膜元件另一实施例的的装配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反渗透膜元件又一实施例的的装配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反渗透膜元件的制作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反渗透膜元件的制作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 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反渗透膜元件的制作方法,该反渗透膜元件包括:
中心管40,所述中心管40的周壁开设有过水孔;
反渗透膜片10,所述反渗透膜片10卷绕于所述中心管40以形成反渗透单元,所述反渗透膜片10具有进水面12和出水面11,相邻两所述进水面12 之间形成进水流道13,相邻两所述出水面11之间形成纯水流道14,所述纯水流道14与所述过水孔连通;所述出水面11具有两卷绕侧边11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该反渗透膜元件的制作方法包括:
S1:将至少一所述卷绕侧边111通过热压工艺热压;
S2:将两所述进水面12相向叠合,以形成所述进水流道13;
S3:将两所述卷绕侧边111涂覆粘合层20;
S4:将所述中心管40自两所述卷绕侧边111的一端沿涂覆有粘合层20 的出水面11卷绕。
在本实施例中,水可从过水孔进入中心管40,再从中心管40的端部流出;也可从中心管40的端部进入中心管40,再从过水孔流出。举例而言,反渗透膜片10卷绕于中心管40形成反渗透单元后,原水可从反渗透单元的周面进入,产生的纯水通过过水孔进入中心管40,再从中心管40的端部流出。过水孔的数量为多个并沿中心管40的周向和轴向间隔设置,以提高中心管40的出水速率。反渗透膜片10卷绕于中心管40的外周以形成筒状的反渗透单元,用以过滤原水。原水在压差的作用下从进水面12穿过反渗透膜片10,再从出水面11穿出形成纯水,无法穿过反渗透膜片10的原水则形成废水。进水流道13可由两反渗透膜片10的进水面12围合形成,也可由一反渗透膜片10 经进水面12相向对折后围合形成,在此不做限制;可由理解,出水面11位于进水面12的背面,反渗透膜片10卷绕形成反渗透单元后,进水流道13自邻近中心管40处朝外螺旋延伸,吹水流道则位于进水流道13的相邻两侧,即纯水流道14可由同一出水面11在卷绕方向上由自身不同部分围合形成。
需要说明,纯水流道14需与中心管40密封连通,或进水流道13邻近中心管40的一端需封闭,以防止原水进入中心管40。进水流道13的进口设于反渗透单元的周面、出口设于反渗透单元的端面。纯水流道14在反渗透单元端面的位置闭合,闭合方式是使形成纯水流道14的两进水面12的卷绕侧边 111胶合。进水流道13在邻近中心管40的位置闭合,闭合方式可以是由一反渗透膜片10对折后的对折处形成,也可以是将形成进水流道13的两反渗透膜片10的进水面12的邻近中心管40的侧边胶合。由此,反渗透单元周面进原水,端面出废水,中心管40的端部出纯水,从而方便将流出的纯水和废水相互隔离。
热压工艺主要是利用加热加工模具后,注入试料,以压力将模型固定于加热板,控制试料之熔融温度及时间,以达融化后硬化、冷却,再予以取出模型成品即可。而在本实施例中,将卷绕侧边111热压是指对卷绕侧边111 加热,再施加压力,以使反渗透膜片10的聚砜层和脱盐层在高温和压力的作用下充分熔接,以使粘合层20能有效与聚砜层和脱盐层融合粘接,以使卷绕侧边111在卷绕后能充分密闭,提高进水流道13的密封性。
需要说明,步骤S2和步骤S3的先后顺序可以调换,在此不做限制,只需满足热压后再对卷绕侧边111涂覆粘合层20即可。步骤S1中,可以只对一卷绕侧边111热压,也可以对两卷绕侧边111均进行热压。具体地,所述“将至少一所述卷绕侧边111通过热压工艺热压”的步骤包括S11:将两所述卷绕侧边111通过热压工艺热压,以使进水流道13在反渗透单元两端的位置均能有效密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热压工艺的热压温度不小于250℃,且不超出270℃。在本实施例中,若热压工艺的热压温度小于250℃,则会使反渗透膜片10的聚砜层和脱盐层无法充分熔接,从而粘合层20与聚砜层和脱盐层无法充分粘接;若热压工艺的热压温度大于270℃,则会使热量过多传递至出水面11其它位置,损坏反渗透膜片10的结构,导致反渗透膜片10无法正常产水;因此,将热压工艺的热压温度设为250℃至270℃,既可保证反渗透膜片10的产水性能,又能使粘合层20与反渗透膜片10有效粘接。
具体地,所述热压工艺的热压时长不小于2秒,且不超出4秒。在本实施例中,若热压工艺的热压时长小于2秒,则会使反渗透膜片10的聚砜层和脱盐层无法充分熔接,从而粘合层20与聚砜层和脱盐层无法充分粘接;若热压工艺的热压时长大于4秒,则会使热量传递至出水面11其它位置的时间过久,损坏反渗透膜片10的结构,导致反渗透膜片10无法正常产水;因此,将热压工艺的热压时长设为2秒至4秒,既可保证反渗透膜片10的产水性能,又能使粘合层20与反渗透膜片10有效粘接。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热压工艺的热压材料包括聚四氟乙烯材料。在本实施例中,聚四氟乙烯材料预先涂覆于热压模具,热压过程中在高温与压力的作用下融进反渗透膜片10,以促进聚砜层和脱盐层的熔接,从而提高粘合层 20与聚砜层和脱盐层的粘接效果。此外,粘合层20可为密封胶,密封胶是指随密封面形状而变形,不易流淌,有一定粘结性的密封材料。是用来填充构形间隙、以起到密封作用的胶粘剂。具有防泄漏、防水、防振动及隔音、隔热等作用。将密封胶作为粘合层20来粘合卷绕后的卷绕侧边111,可保证粘合层20不会因泡水而失效,提高了粘合层20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将两所述进水面12相向叠合”的步骤包括:
S21:将一所述反渗透膜片10的进水面12相向对折;
对折后的反渗透膜片10具有折痕侧15,以及和所述折痕侧15相对的两进水侧边16,两所述进水侧边16之间形成所述进水流道13的进水端。
具体地,所述“将所述中心管40自两所述卷绕侧边111的一端沿涂覆有粘合层20的出水面11卷绕”的步骤包括:
S41:将所述中心管40自所述折痕侧15沿涂覆有粘合层20的出水面11 卷绕。
在本实施例中,反渗透膜片10以折痕侧15为起点卷绕于中心管40,卷绕后的折痕侧15邻近中心管40,由此使得进水流道13在邻近中心管40的位置自动闭合,以使进水流道13的出口形成于反渗透单元的端面。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将所述中心管40自所述折痕侧15沿涂覆有粘合层20的出水面11卷绕”的步骤之前包括:
S31:在涂覆有粘合层20的出水面11上,将所述进水侧边16热压,再涂覆粘合层20。
在本实施例中,反渗透膜片10沿涂覆有粘合层20的出水面11卷绕后,纯水流道14在反渗透单元周面的位置闭合,使得原水无法从反渗透单元的周面进水纯水流道14,即预先对纯水流道14的其它出口实现闭合,简化加工工序,提高生产效率。同样地,在涂覆粘合层20之前先对进水侧边16进行热压,可使反渗透膜片10的聚砜层和脱盐层在高温和压力的作用下充分熔接,以使粘合层20能有效与聚砜层和脱盐层融合粘接,以使进水侧边16在卷绕后能充分密闭,提高纯水流道14的密封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粘合层20的边缘凸出于所述出水面11热压区域的边缘。在本实施例中,反渗透膜片10卷绕后形成的反渗透单元两端需要切割平整,切割位置是在热压区域的外部,因此粘合层20的边缘需要凸出于热压区域的边缘,以避免切割粘合部位。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反渗透膜,包括:
膜片10,所述膜片10具有进水面12和出水面11,所述出水面11具有两卷绕侧边111;
粘合层20,所述粘合层20设于所述出水面11的两卷绕侧边111;以及,
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可剥离设于所述粘合层20的表面,用以保护所述粘合层20的粘性。
在本实施例中,在膜片10生产完成后,可先在卷绕侧边111涂覆粘合层 20,再在粘合层20表面设置可剥离的保护层,由此,膜片10可被保存至另一个时间或另一个地点进行卷绕工序,在卷绕膜片10时,只需先将保护层剥离即可。由于保护层有效保护了粘合层20的粘性,使得卷绕后的反渗透单元两端的位置仍能有效地通过粘合层20粘合,从而使得反渗透膜元件的装配过程更加灵活方便,满足不同的装配时间与装配地点,提高了反渗透膜元件装配的便利性。具体地,所述保护层的一端凸出于所述膜片10的边缘,以方便装配人员剥离保护层,提高装配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粘合层20可为密封胶,以保证粘合层20不会因泡水而失效,提高了粘合层20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反渗透膜还包括热压层30,所述热压层30通过热压工艺形成,所述热压层30设于至少一所述卷绕侧边111,并设于所述粘合层 20和所述出水面11之间。具体地,所述热压层30设于两所述卷绕侧边111。在本实施例中,热压层30可通过上述反渗透膜元件的制作方法中的热压工艺形成,即本实施例的膜片10可先通过上述反渗透膜元件的制作方法中的步骤 S1和S3制成,再设置保护层。由此,可使粘合层20充分与膜片10粘接,提高装配后纯水流道14的密封稳定性。
具体地,所述粘合层20的边缘凸出于所述热压层30。在本实施例中,反渗透膜片10卷绕后形成的反渗透单元两端需要切割平整,切割位置是在热压层30的外部,因此粘合层20的边缘需要凸出于热压层30,以避免切割粘合部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膜片10还具有与所述卷绕侧边111相邻的进水侧边 16,所述粘合层20和保护层还设于所述进水侧边16。在本实施例中,进水侧边16也可通过上述反渗透膜元件的制作方法中的步骤S31制成,反渗透膜片 10沿涂覆有粘合层20的出水面11卷绕后,纯水流道14在反渗透单元周面的位置闭合,使得原水无法从反渗透单元的周面进入纯水流道14,即预先对纯水流道14的其它出口实现闭合,简化加工工序,提高生产效率。同样地,在涂覆粘合层20之前先对进水侧边16进行热压,可使反渗透膜片10的聚砜层和脱盐层在高温和压力的作用下充分熔接,以使粘合层20能有效与聚砜层和脱盐层融合粘接,以使进水侧边16在卷绕后能充分密闭,提高纯水流道14 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反渗透膜元件,该反渗透膜元件包括一种反渗透膜,该反渗透膜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反渗透膜元件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滤芯,该滤芯包括一种反渗透膜元件,该反渗透膜元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滤芯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反渗透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膜片,所述膜片具有进水面和出水面,所述出水面具有两卷绕侧边;
粘合层,所述粘合层设于所述出水面的两卷绕侧边;以及,
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可剥离设于所述粘合层的表面,用以保护所述粘合层的粘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的一端凸出于所述膜片的边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层为密封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膜还包括热压层,所述热压层通过热压工艺形成,所述热压层设于至少一所述卷绕侧边,并设于所述粘合层和所述出水面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渗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层设于两所述卷绕侧边。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渗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层的边缘凸出于所述热压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还具有与所述卷绕侧边相邻的进水侧边,所述粘合层和保护层还设于所述进水侧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渗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膜还包括热压层,所述热压层通过热压工艺形成,所述热压层设于所述进水侧边和两卷绕侧边,并设于所述粘合层和出水面之间。
9.一种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管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反渗透膜,所述反渗透膜卷绕于所述中心管。
10.一种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685095.XU CN211384551U (zh) | 2019-10-08 | 2019-10-08 | 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元件及滤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685095.XU CN211384551U (zh) | 2019-10-08 | 2019-10-08 | 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元件及滤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384551U true CN211384551U (zh) | 2020-09-01 |
Family
ID=72206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685095.XU Active CN211384551U (zh) | 2019-10-08 | 2019-10-08 | 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元件及滤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384551U (zh) |
-
2019
- 2019-10-08 CN CN201921685095.XU patent/CN21138455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3867294A (en) | Cylindrical filter elements with improved side seam seal | |
US7875177B2 (en) | Membrane leaf packet with reinforced fold | |
CN105163834B (zh) | 改进的螺旋卷绕元件构造 | |
KR20120096495A (ko) | 나선형 권취 모듈의 외주부에 테이프층을 도포하기 위한 방법 | |
JP2005103516A (ja) | スパイラル型膜エレメン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9623379B2 (en) | Spliced fiber-reinforced outer shell for cylindrical filtration element | |
CN108654392B (zh) | 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和净水器 | |
WO2007102551A1 (ja) | スパイラル型膜エレメン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4226113A (zh) | 反渗透膜滤芯及具有其的水处理设备 | |
CN110694481B (zh) | 反渗透膜元件的制作方法 | |
CN211384551U (zh) | 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元件及滤芯 | |
JP2006218345A (ja) | スパイラル型膜エレメン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20020070158A1 (en) | Membrane element and process for its production | |
JP2003275545A (ja) | スパイラル型膜エレメン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EP0081869A1 (en) | A non-woven tube for membrane filtration and method of forming same | |
JP2006247629A (ja) | スパイラル型膜エレメン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5090017B2 (ja) | スパイラル型膜エレメン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TW201309379A (zh) | 分離器總成之中心芯元件 | |
JP4070002B2 (ja) | スパイラル型膜エレメン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04202442A (ja) | スパイラル型膜エレメン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H0221290B2 (zh) | ||
JPH04326926A (ja) | スパイラル型分離膜エレメン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17064598A (ja) | スパイラル型分離膜エレメン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22518297A (ja) | 複合膜 | |
CN212745545U (zh) | 一种纤维增强型聚乙烯热收缩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