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79886U -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79886U
CN211379886U CN201922459387.8U CN201922459387U CN211379886U CN 211379886 U CN211379886 U CN 211379886U CN 201922459387 U CN201922459387 U CN 201922459387U CN 211379886 U CN211379886 U CN 2113798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receiving coil
wearable device
arc
mag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5938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中利
田迎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5938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798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798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798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穿戴设备,涉及电子产品领域,包括具有敞口的环状腕带结构,及在敞口与腕带结构连接成环的主体;其中腕带结构包括支架,该支架内侧表面至少设置有一个沿径向凸起的安装架,各安装架上均安装有抵块,该抵块通过支撑组件悬浮在安装架上,且抵块内侧面上设置有用于无线充电的接收线圈,该接收线圈与主体的主板电连接。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佩戴时,悬浮设置的抵块可自动调整尺寸去适合用户,并始终与皮肤保持贴合,提高了佩戴舒适度;同时,将接收线圈从主体转移至抵块,节省了主体内的空间,而转移至腕带上的接收线圈,使无线充电操作简单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常见智能手环的腕带结构为卡扣式,通常腕带结构包括两段腕带,一段腕带上设计有一个卡扣,另一段腕带设计均匀排布设置的卡孔。佩戴时,用户根据松紧程度将,卡扣扣入合适的卡孔中。
但是,现有的腕带结构存在以下缺点:贴合性、舒适性差;对于某些使用者而言,会出现一些佩戴不友好的情况。比如,两个卡孔之间的距离,使腕带佩戴不能完全贴合,极易出现过紧的情况。寿命短;长时间的使用,卡孔易被磨损或变形。
智能手环的充电结构有三类:第一类金属弹片式:有一专门底座,利用底座上的金属弹片或顶针与设备的金属充电柱接触充电。该类充电结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缺点是充电时要将手环主体取下,才能放入充电座。取下手环主体时较为费力和不方便。第二类USB口式:USB口设计在手环主体的一侧,且可以与一侧的腕带连接。需要充电时,将腕带拔出,露出充电口。该类充电结构在长时间使用中易被磨损,导致连接不良。第三类无线充电式:利用设在手环主体上的接收线圈和充电座上的发射线圈充电,接收线圈占用手环主体较大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池的体积(容量)。
如何提高腕带设备佩戴舒适度以及优化腕带设备主体结构,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穿戴设备,该设备使不同尺寸的人群舒适贴合佩戴,并将无线充电用线圈移至腕带,优化了空间布局,提升了用户舒适度,使充电操作更加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具有敞口的环状腕带结构,及在所述敞口与所述腕带结构连接成环的主体;所述腕带结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内侧表面至少设置有一个沿径向凸起的安装架,各所述安装架上均安装有抵块,所述抵块通过支撑组件悬浮在所述安装架上,且所述抵块内侧面上设置有用于无线充电的接收线圈,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主体的主板电连接。
优选方式为,所述抵块为T型块,所述T型块包括弧形板以及垂直设在所述弧形板外侧面上的限位柱;所述弧形板内侧面上固设所述接收线圈;所述限位柱通过卡扣结构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设在所述限位柱背离所述弧形板的端部外壁的卡扣,以及设在所述安装架上的卡孔,且所述卡孔与所述支架之间留有所述抵块浮动的浮动间隙。
优选方式为,所述弧形板和所述限位柱通过嵌件注塑或双射注塑工艺一体成型。
优选方式为,所述限位柱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卡扣,所述多个卡扣沿所述限位柱外壁间隔设置。
优选方式为,所述安装架为门形架,所述门形架与所述支架相对设置的横梁上设置所述卡孔。
优选方式为,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极性相同且相对设置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设在所述限位柱背离所述弧形板的端部上;
所述第二磁铁设在与所述卡孔相对设置的所述支架上。
优选方式为,所述限位柱背离所述弧形板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固设在所述第一磁铁;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固设所述第二磁铁,且所述第二安装槽和所述第二磁铁均为弧形。
优选方式为,所述主体包括下壳,所述下壳内固设所述主板,所述主板靠近所述充电线路板侧设置有金属柱,且与所述金属柱相对的所述下壳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接收线圈通过充电线路板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充电线路板固定在所述支架的一个端部上,且所述充电线路板上设置有金属充电件,所述金属充电件的一端穿透所述支架并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金属柱接触导通,实现所述充电线路板和所述主板之间的电连接。
优选方式为,所述支架的外侧包裹有外被层,所述外被层和所述支架之间的间隙填充有海绵。
优选方式为,所述接收线圈通过导线与所述充电线路板电连接,所述导线沿所述支架内壁走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具有敞口的环状腕带结构,及在敞口与腕带结构连接成环的主体;其中腕带结构包括支架,该支架内侧表面至少设置有一个沿径向凸起的安装架,各安装架上均安装有抵块,该抵块通过支撑组件悬浮在安装架上,且抵块内侧面上设置有用于无线充电的接收线圈,该接收线圈与主体的主板电连接。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佩戴时,悬浮设置的抵块可自动调整尺寸去适合用户,并始终与皮肤保持贴合,提高了佩戴舒适度;同时,将接收线圈从主体转移至抵块,节省了主体内的空间,而转移至腕带上的接收线圈,使无线充电操作简单方便。
由于限位柱上设置有多个卡扣,所有卡扣沿限位柱外壁间隔设置,使抵块可靠安装在安装架处。
由于支撑组件包括极性相同且相对设置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第一磁铁设在限位柱背离弧形板的端部上;第二磁铁设在与卡孔相对设置的支架上;通过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之间磁力,作用抵块悬浮设置,使抵块可自动沿径向移动以调整腕带尺寸,并与皮肤保持贴合状态。
由于支架的外侧包裹有外被层,外被层和支架之间的间隙填充有海绵;提高了舒适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穿戴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腕带舒适度低以及充电操作不方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腕带结构上设置悬浮的抵块,并在抵块上固定无线充电用于接收线圈,令本设备适合不同尺寸的人群佩戴,并舒适贴合佩戴,并将无线充电用线圈移至腕带,优化了主体内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智能穿戴设备充电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智能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抵块外伸时的剖面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抵块内缩时的剖面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去掉外被层时的剖面图;
图8是图7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抵块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充电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充电座倒置去盖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环,10-主体,100-上盖,102-下壳,12-腕带结构,120-支架, 1200-安装架,121-抵块,1210-卡扣,1211-弧形板,1212-限位柱,1213-第一安装槽,122-接收线圈,123-第一磁铁,124-第二磁铁,2-充电座,20-底座, 200-电源插口,21-支撑柱,210-凹槽,22-充电板,23-发射线圈,3-主板,30- 金属柱,4-电池,5-充电线路板,50-金属充电件,6-海绵,7-外被层,1201- 第二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11共同所示,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具有敞口的环状腕带结构12,及在敞口与腕带结构12连接成环的主体10;腕带结构12包括支架120,支架120内侧表面至少设置有一个沿径向凸起的安装架1200,各安装架1200上均安装有抵块121,抵块121通过支撑组件悬浮在安装架1200上,且抵块121 内侧面上设置有用于无线充电的接收线圈122,接收线圈122与主体10的主板 3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支架120上设置有三个均匀分布设置的安装架1200,共设置三块抵块121,及三个接收线圈122,当然接收线圈122可小于三个。其中外侧是指佩戴状态下背离皮肤的一侧,内侧是指靠近皮肤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佩戴时,抵块121沿径向伸缩去自动调整尺寸,来适合用户,并始终与皮肤保持贴合,提高了佩戴舒适度;同时,将接收线圈122从主体10 转移至抵块121,节省了主体10内的空间,而转移至腕带上的接收线圈122,使无线充电操作简单方便。
如4、图6和图9所示,抵块121为T型块,T型块包括弧形板1211以及垂直设在弧形板1211外侧面上的限位柱1212,其中弧形板1211内侧面上固设接收线圈122,接收线圈122可通过胶粘固定在弧形板1211上;其中限位柱1212 通过卡扣结构安装在安装架1200上,卡扣结构包括设在限位柱1212背离弧形板1211的端部外壁的卡扣1210,以及设在安装架1200上的卡孔,且卡孔与支架120之间留有抵块121浮动的浮动间隙。一种优选方案,限位柱1212上设置有多个卡扣1210,所有卡扣1210沿限位柱1212外壁间隔设置。
弧形板1211由硅胶制成,限位柱1212由塑胶制成,弧形板1211和限位柱 1212通过双射注塑工艺一体成型。硅胶材质的弧形板1211,使抵块121抵住用户手腕时,提高其舒适性。塑胶制成的限位柱1212,使抵块121安装在安装架 1200时,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当然,弧形板1211和限位柱1212也可以通过嵌件注塑工艺制作。
如图3至图6共同所示,安装架1200为门形架,门形架与支架120相对设置的横梁上设置卡孔,其中卡孔与支架120之间的浮动间隙,为抵块121沿径向伸缩预留空间。
如图3至图6共同所示,支撑组件包括极性相同且相对设置的第一磁铁123 和第二磁铁124;其中第一磁铁123设在限位柱1212背离弧形板1211的端部上,优选的,限位柱1212背离弧形板1211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槽1213,第一安装槽1213内固设在第一磁铁123;其中第二磁铁124设在与卡孔相对设置的支架120上,优选的,支架120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槽1201,第二安装槽1201内固设第二磁铁124,且第二安装槽1201和第二磁铁124均为弧形。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智能穿戴设备可为智能手环1,当然不限智能手环1,还可为智能指环等。如图2和图3所示,腕带结构12的支架120外侧包裹有外被层7,外被层7和支架120之间的间隙填充有海绵6。外被层7由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的硅胶或PU皮制成,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提高产品的舒适性。海绵6利用双面胶贴在支架120的内侧,填充在外被层7与支架120之间形成的空腔;提高产品的饱满性、佩戴舒适性。同时也提升产品的外观。
如图7和图8所示,手环的主体10通过卡扣结构与腕带结构12连接成环,主体10包括上盖100和下壳102,上盖100上设置有屏幕组件,下壳102内固设主板3,主板3可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下壳102内,主板3的下方固设有与其电连接的电池4。
主板3靠近充电线路板5侧设置有金属柱30,与金属柱30相对的下壳102 上设置有通孔。接收线圈122通过充电线路板5与主板3电连接,充电线路板5 固定在支架120的一个端部上,且充电线路板5上设置有金属充电件50,金属充电件50为金属弹性片或充电针,金属充电件50的一端穿透支架120,当主体10与腕带结构12连接在一起后,金属充电件50穿过下壳102上的通孔与金属柱30接触导通,实现充电线路板5和主板3之间的电连接。另外,上述各接收线圈122均具有两根引出线,各引出线分别通过导线与充电线路板5电连接,其中导线沿支架120内壁走线;上述充电线路板5为PCB印制电路板或FPC柔性电路板,图未示,具体的,接收线圈122的两根引出线利用双面胶固定在支架120内侧壁上。
如图1、图10和图11所示,本智能穿戴设备还包括为主体10充电的充电座2,充电座2包括底座20以及竖直设在底座20上的支撑柱21,支撑柱21内壁设置有发射线圈23,优选的,支撑柱21内壁设置有凹槽210,发射线圈23 通过胶粘贴合在凹槽210内,发射线圈23数量与接收线圈122数量相同,本例中为三组,各发射线圈23均与设在底座20内的充电板22电连接。
无线充电原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细介绍,充电时将手环1套设在支撑柱21上,底座20上的电源插口200外接市电后,市电接入底座20内的充电板22上,充电板22使各发射线圈23通电,使其与手环1上的接收线圈122发生电磁感应,接收线圈122传输充电电压传输至充电线路板5上,充电线路板5 通过金属充电件50与金属柱30传输至主板3,主板3给电池4充电。将各发射线圈23与各接收线圈122位置相对时,充电效率最高。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穿戴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利用磁性结构,使抵块抵住使用者手腕,几乎可以匹配所有的使用者,不会出现常见结构的不良情况。
设计接收线圈的位置从通常的主体内移至腕带部分,为主体节省了大量的设计空间,同时接收线圈可以设置为N个(1≤N≤M),M为抵块数量,减小单次的充电时间,同时也没有USB口充电模式磨损问题。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敞口的环状腕带结构,及在所述敞口与所述腕带结构连接成环的主体;
所述腕带结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内侧表面至少设置有一个沿径向凸起的安装架,各所述安装架上均安装有抵块,所述抵块通过支撑组件悬浮在所述安装架上,且所述抵块内侧面上设置有用于无线充电的接收线圈,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主体的主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块为T型块,所述T型块包括弧形板以及垂直设在所述弧形板外侧面上的限位柱;
所述弧形板内侧面上固设所述接收线圈;
所述限位柱通过卡扣结构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设在所述限位柱背离所述弧形板的端部外壁的卡扣,以及设在所述安装架上的卡孔,且所述卡孔与所述支架之间留有所述抵块浮动的浮动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和所述限位柱通过嵌件注塑或双射注塑工艺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卡扣,所述多个卡扣沿所述限位柱外壁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为门形架,所述门形架与所述支架相对设置的横梁上设置所述卡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极性相同且相对设置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
所述第一磁铁设在所述限位柱背离所述弧形板的端部上;
所述第二磁铁设在与所述卡孔相对设置的所述支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柱背离所述弧形板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固设在所述第一磁铁;
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固设所述第二磁铁,且所述第二安装槽和所述第二磁铁均为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包括下壳,所述下壳内固设所述主板,所述主板靠近充电线路板侧设置有金属柱,且与所述金属柱相对的所述下壳上设置有通孔;
所述接收线圈通过充电线路板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充电线路板固定在所述支架的一个端部上,且所述充电线路板上设置有金属充电件,所述金属充电件的一端穿透所述支架并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金属柱接触导通,实现所述充电线路板和所述主板之间的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外侧包裹有外被层,所述外被层和所述支架之间的间隙填充有海绵。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线圈通过导线与所述充电线路板电连接,所述导线沿所述支架内壁走线。
CN201922459387.8U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Active CN2113798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59387.8U CN211379886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59387.8U CN211379886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79886U true CN211379886U (zh) 2020-09-01

Family

ID=72220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59387.8U Active CN211379886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798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89115A (zh) * 2021-08-19 2021-10-08 杭州中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aoa定位腕带充电站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89115A (zh) * 2021-08-19 2021-10-08 杭州中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aoa定位腕带充电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51691A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CN211379886U (zh)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CN105892276A (zh) 一种智能手表充电结构及应用该充电结构的智能手表
CN111698603B (zh) 可穿戴设备组件
CN205306164U (zh) 一种易佩戴手环
CN208243053U (zh) 一种新型用于智能穿戴设备的表带扣
CN215581640U (zh) 一种耳挂结构及耳挂式耳机
CN210609608U (zh) 蓝牙耳机充电器
CN209016752U (zh) 智能手表无线充
CN212751831U (zh) 磁吸式无线充电模组及无线充电装置
CN212574369U (zh) 一种充电表带及具有该充电表带的穿戴式设备
CN210225686U (zh) 蓝牙耳机及蓝牙耳机组件
CN209644050U (zh) 一种无线充电表带
CN204481529U (zh) 一种碰触式充电装置
CN208337199U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CN217656621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室内定位装置
CN207868844U (zh) 手表充电装置
CN207691883U (zh) 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折叠式支架
CN213243573U (zh) 电子设备、支撑设备及电子系统
CN217282240U (zh) 多功能无线充电器
CN217387679U (zh) 集成式充电座的安装结构
CN219801946U (zh) 多功能移动电源
CN206025781U (zh) 一种带无线充电器的床
CN218241224U (zh) 一种可任意佩戴的柔性展示标牌
CN213879388U (zh) 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