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37199U -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37199U
CN208337199U CN201820733468.5U CN201820733468U CN208337199U CN 208337199 U CN208337199 U CN 208337199U CN 201820733468 U CN201820733468 U CN 201820733468U CN 208337199 U CN208337199 U CN 2083371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pedestal
curved surface
wireless charging
charg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3346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晓娇
李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Wisdo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Wisdo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Wisdo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Wisdo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3346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371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371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3719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部、底座和充电模组,充电部设置于底座上方,并与底座围合形成容置腔,充电模组设置于容置腔内,充电模组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电源输出单元、转换单元和电源输入单元,底座上具有接口单元,电源输入单元与接口单元相配合用于接入外部电源,充电部的上表面具有曲面,电源输出单元与充电部配合,用于对放置于曲面上的柔性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将无线充电装置在对柔性待充电设备充电时与其所接触的面设置为弯曲面,满足了柔性待充电设备处于弯折状态时的适配度需求,并且两者弯曲配合使得柔性待充电设备可被无线充电装置限位而增强配合稳定性,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进入信息化时代,便携式电子设备(手机、手环、平板电脑等)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而伴随着这些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其电池容量小、耗电快的缺陷也愈发明显,从而无线充电装置以其无需电子设备连接电源线充电所带来的便捷优势而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现有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面都以平面、平整结构为主,而当手机等待充电设备直接放置在充电器上充电时,由于无线充电装置与待充电设备之间的接触较为平滑,从而在待充电设备接收到外部消息或来电时,待充电设备会进行振动提醒而使得其相对无线充电装置产生滑动位移,从而可能从无线充电装置上掉落,另外,人们在使用无线充电装置中还有可能因为不经意的碰到无线充电装置或待充电设备,从而也会使得待充电设备掉落。此外,随着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柔性屏设备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而在柔性屏设备基于其可弯折特性转换至弯折状态时,若此时需要对该柔性屏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在采用现有的无线充电装置对其充电时,弯折状态下的柔性屏设备与无线充电装置的相对位置相比于在正常状态时发生了变化,即两者的线圈之间的距离、对位精度等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柔性屏终端的充电效率和充电稳定性,严重时甚至导致无法充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无线充电装置与待充电设备的接触面为平面、平整结构,所导致的在对柔性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适配度较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部、底座、充电模组和接口单元,所述充电部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方,并与所述底座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充电模组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充电模组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电源输出单元、转换单元和电源输入单元,所述电源输入单元与所述接口单元相配合用于接入外部电源,所述充电部的上表面具有曲面,所述电源输出单元与所述充电部配合,用于对放置于所述曲面上的柔性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部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板状底座,或由底部和自底部侧边向上延伸的侧部组合而成的半封闭式底座。
进一步地,所述曲面包括所述充电部的上表面向远离所述底座的方向弯曲而形成的外凸曲面;
或,所述曲面包括所述充电部的上表面向接近所述底座的方向弯曲而形成的内凹曲面。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输出单元包括由至少一个电磁感应线圈所组成的发射线圈阵列。
更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模组还包括:隔磁片,所述隔磁片设置于所述发射线圈阵列与所述底座所成的空间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发射线圈阵列在所述容置腔的竖直方向上延伸而接近于所述曲面。
进一步地,所述接口单元为接触式接口单元。
更进一步地,所述接触式接口单元包括:USB接口、Mini USB接口、MicroUSB接口、Lightning接口、电极极片中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下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脚垫。
更进一步地,所述曲面包括:球冠形曲面、弧形曲面、波浪形曲面、折线形曲面、锥形曲面中至少一种。
更进一步地,所述充电部的上表面还具有平面,所述平面设置于所述曲面的中部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针对现有的无线充电装置与待充电设备的接触面为平面、平整结构,所导致的在对柔性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适配性较差的缺陷,该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部、底座、充电模组和接口单元,充电部设置于底座上方,并与底座围合形成容置腔,充电模组设置于容置腔内,充电模组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电源输出单元、转换单元和电源输入单元,电源输入单元与接口单元相配合用于接入外部电源,充电部的上表面具有曲面,电源输出单元与充电部配合,用于对放置于曲面上的柔性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将无线充电装置在对柔性待充电设备充电时与其所接触的面设置为弯曲面,满足了柔性待充电设备处于弯折状态时的适配度需求,并且两者弯曲配合使得柔性待充电设备可被无线充电装置限位,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待充电设备在进行振动提醒时掉落或碰撞掉落,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部上表面设置有球冠形曲面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部上表面设置有弧形曲面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部的上表面的组合曲面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部的上表面由曲面和平面组合而成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中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该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部11、底座12、充电模组13和接口单元14,充电部11设置于底座12上方,并与底座12围合形成容置腔,充电模组13设置于容置腔内,充电模组13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电源输出单元131、转换单元132和电源输入单元133,电源输入单元133与接口单元14相配合用于接入外部电源,充电部11的上表面具有曲面,电源输出单元131与充电部11配合,用于对放置于曲面上的柔性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具体的,待充电设备放置于无线充电装置上进行充电时与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部11的上表面进行接触,本实施例中的充电部11的上表面上设有曲面,即其表面完全呈曲面或部分设置为曲面,该曲面适形于柔性待充电设备弯折时所形成的弯曲部位。根据不同的柔性待充电设备的规格、弯曲形变性能可以对本实施例中的曲面做出不同的具体形态设置,以使曲面形态能够保证在与处于弯折状态下的柔性待充电设备进行接触时的适配性,即保证两者之间的对位精度和感应距离。在柔性待充电设备的弯折部位贴合在曲面上时,曲面可以对柔性待充电设备进行限位,而使其不容易产生移动。还应当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电源输入单元133与接口单元14相配合、电源输出单元131与充电部11配合包括物理结构的配合或功能配合,功能配合是指在各单元在功能上彼此适应而使得整体功能得以实现。外部电源将电流通过接口单元14输入至电源输入单元133,然后再由转换单元132对输入的电流进行整流等处理,然后再传输至电源输出单元131进行输出。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充电部11与底座12可拆卸连接,即充电部11与底座12为相对独立的部件,两者优选的可以通过螺钉和螺纹孔进行配合来实现组装,在此不对组装方式作唯一限定;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2与充电部11可以为一体成型部件。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底座12包括板状底座,或由底部和自底部侧边向上延伸的侧部组合而成的半封闭式底座。一种情况下,底座12为板状底座,侧部向上的空间并不设置翻边,在底座12与充电部11可拆卸连接时,两者为分离部件,在底座12与充电部11一体成型时,底座12为两者所组成整体的一个底面,应当说明的是,在底座12为板状底座时,接口单元14设置为充电部11上;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底座12为半封闭式底座,即其底部的侧边向上延伸有翻边,从而底座12呈一个半封闭式的槽体,而在这种情况下,接口单元14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在充电部11上或者底座12上。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充电模组13基于电磁感应来实现无线充电,电源输出单元131包括由至少一个电磁感应线圈所组成的发射线圈阵列。
具体的,通过无线充电装置上的发射线圈与柔性待充电设备内的接收线圈构成电磁耦合器,由发射线圈携带的交流电形成磁场,然后通电磁感应在接收线圈产生用于充电的电压来实现无线充电。根据待充电设备的充电电压及电流的实际需求,可以灵活设置发射线圈阵列的线圈数量和线圈圈数。还应当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发射线圈阵列可以为平面形状也可以为立体形状,当其为平面时,可以设置为圆形、矩形或不规则外形,在此不作限制;而当其是立体形状时,优选的,发射线圈阵列在容置腔的竖直方向上延伸而接近于曲面,请再次参阅图3,即将平面形状的发射线圈阵列进行拉长而使其在容置腔内螺旋上升,而使其形状与充电部11的形状相匹配,从而保证发射线圈阵列与充电部11之间保持尽量近的距离,有效保证了充电部11的既有外形表面可被有效利用于充电,能够满足柔性待充电设备放置于上进行充电时对电磁能量转化效率和充电效率的需求,此外,将线圈设置为立体形状时,相对于平面形状增加了发射线圈阵列的电磁感应耦合面积,可以进一步提高电磁能量转化效率和充电效率。
可选的,充电模组13还包括:隔磁片,隔磁片设置于发射线圈阵列与底座12所成的空间内。
在实际应用中,交流电所形成的磁场遇到金属会产生电子涡流,会对金属产生趋肤效应而在金属上产生热能而降低电磁能量转化率,基于此,本实施例在发射线圈的背部空间内设置有由吸波材料构成的隔磁片,优选的将隔磁片设置于发射线圈阵列朝向底座12的表面,从而隔离金属导体对磁场的衰减干扰,具有较好的磁性收敛效果,可有效提高发射线圈的电磁能量转化效率。
可选的,曲面包括充电部11的上表面向远离底座12的方向弯曲而形成的外凸曲面;或,曲面包括充电部11的上表面向接近底座12的方向弯曲而形成的内凹曲面。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充电部11上表面的曲面可以是外凸曲面或内凹曲面,即充电部11上表面呈向上拱起或向下凹陷的形态。
可选的,曲面包括:球冠形曲面、弧形曲面、波浪形曲面、折线形曲面、锥形曲面中至少一种。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曲面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多种不同的形态,图4和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两种结构示意图,示出了两种较为典型的曲面形态,图4为充电部上表面设置有球冠形曲面的无线充电装置,图5为充电部上表面设置有弧形曲面的无线充电装置。此外,并不限于充电部11上仅设置一个曲面,还可以在充电部11上设置有多个相同或不同类型的曲面,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部的上表面的组合曲面的示意图,该充电部11的上表面上的曲面整体为两个弧形曲面的组合,可以适合柔性待充电设备以不同的弯折方式在充电部11上与对应弧形曲面进行贴合。
可选的,充电部11的上表面还具有平面,平面设置于曲面的中部位置。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充电部11的上表面仅有部分设置为曲面,即充电部11的上表面的外围部分设置为曲面,而将充电面的上表面的中间的区域设置为平面。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部上表面由曲面和平面组合而成的无线充电装置结构示意图,该充电部11的上表面分别为自底座12相对的两侧面向远离底座12的方向进行外凸弯曲而形成两个对称的独立曲面,然后两个曲面之间通过平面进行连接封闭。基于该结构,可以兼顾对常规状态下和弯折状态下的柔性待充电设备的充电需求,并且充电部11上表面的平面还可以用于对其它待充电设备如手表、手环等进行充电。
可选的,接口单元14为接触式接口单元。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接口单元14需要与外部电源进行接触式连接而将外部电源接入,这里的接触式接口单元又可以包括:USB接口、Mini USB接口、Micro USB接口、Lightning接口、电极极片中至少一种,即一种情况下,无线充电装置的接口为USB接口、Lightning接口等时通过带有对应插头的外部连接线与供电设备如市电进行连接,而在另一种情况下,无线充电装置的接口为电极极片时,则是在无线充电装置内装配可直接与电极极片接触的电池产品来实现对无线充电装置的供电。
可选的,底座12下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脚垫。
具体的,脚垫用于支撑无线充电器,其形状可以为半球形、圆柱形等,在实际应用中脚垫通常由橡胶材料制成,通过粘胶固定于下壳的底部,因具有较大的摩擦系数,具有防滑的作用;另外,橡胶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也具有缓冲的作用。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部、底座、充电模组和接口单元,所述充电部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方,并与所述底座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充电模组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充电模组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电源输出单元、转换单元和电源输入单元,所述电源输入单元与所述接口单元相配合用于接入外部电源,所述充电部的上表面具有曲面,所述电源输出单元与所述充电部配合,用于对放置于所述曲面上的柔性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部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板状底座,或由底部和自底部侧边向上延伸的侧部组合而成的半封闭式底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包括所述充电部的上表面向远离所述底座的方向弯曲而形成的外凸曲面;
或,所述曲面包括所述充电部的上表面向接近所述底座的方向弯曲而形成的内凹曲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出单元包括由至少一个电磁感应线圈所组成的发射线圈阵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组还包括:隔磁片,所述隔磁片设置于所述发射线圈阵列与所述底座所成的空间内。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线圈阵列在所述容置腔的竖直方向上延伸而接近于所述曲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单元为接触式接口单元。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式接口单元包括:USB接口、Mini USB接口、Micro USB接口、Lightning接口、电极极片中至少一种。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下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脚垫。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包括:球冠形曲面、弧形曲面、波浪形曲面、折线形曲面、锥形曲面中至少一种。
12.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部的上表面还具有平面,所述平面设置于所述曲面的中部位置。
CN201820733468.5U 2018-05-16 2018-05-16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3371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33468.5U CN208337199U (zh) 2018-05-16 2018-05-16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33468.5U CN208337199U (zh) 2018-05-16 2018-05-16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37199U true CN208337199U (zh) 2019-01-04

Family

ID=64774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33468.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337199U (zh) 2018-05-16 2018-05-16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371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9583A (zh) * 2019-05-27 2019-08-20 深圳市中德听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助听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9583A (zh) * 2019-05-27 2019-08-20 深圳市中德听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助听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37199U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CN207968083U (zh) 一种嵌入桌面式无线充电器
CN201813299U (zh) 步振式小型发电机
CN108847705B (zh) 一种具有共享无线输出的充电器
CN208353009U (zh)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充电器
CN213305055U (zh) 一种多功能自适应感应充电器收纳盒
CN108767348A (zh) 无线充电电池和无线充电电池组
CN103110261A (zh) 带充电功能的手机套
CN209016752U (zh) 智能手表无线充
CN210246339U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结构
CN209119852U (zh) 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器
CN207542840U (zh) 一种无线充电插座
CN203446778U (zh) 带充电功能的手机套以及与之配套使用的充电盘
CN208044561U (zh) 一种无线充电鼠标垫
CN210092924U (zh) 三合一充电装置
CN209627035U (zh) 一种多功能充电器
CN216390570U (zh) 一种多功能的无线充电装置
CN216390571U (zh) 一种新型的无线充电装置
CN215817594U (zh) 一种无线充电座
CN214707246U (zh) 一种无线充闹钟
CN214751814U (zh) 一种无线充电鼠标装置
CN210577840U (zh) 充电装置
CN217882942U (zh) 一种自发电储电装置
CN208707324U (zh) 一种双支架无线充电器
CN216162441U (zh) 一种共享自助的智能无线电感充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