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74511U - 玻璃鉴定元件及玻璃鉴定器 - Google Patents

玻璃鉴定元件及玻璃鉴定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74511U
CN211374511U CN201922265987.0U CN201922265987U CN211374511U CN 211374511 U CN211374511 U CN 211374511U CN 201922265987 U CN201922265987 U CN 201922265987U CN 211374511 U CN211374511 U CN 2113745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prism
detection
refractive index
pris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6598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博野
韩松
王精精
高宗楠
李俊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effoptics Co ltd
China National Inspection And Testing Holding Group Co ltd
Guojian Testing Holding Group Instrument&equipment Beijing Co ltd
Nantong Jiefu Optical Instru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effoptics Co ltd
Beijing Tianyu Technology Co ltd
Nantong Jiefu Optical Instrument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Building Material Test and Certifica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effoptics Co ltd, Beijing Tianyu Technology Co ltd, Nantong Jiefu Optical Instrument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Building Material Test and Certifica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effop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6598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745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745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745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鉴定元件和玻璃鉴定器,用于鉴定玻璃的种类,玻璃鉴定器用于鉴定不同折射率的玻璃,其包括壳体和设置在该壳体内的至少两个检测棱镜,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检测棱镜包括具有第一折射率的第一检测棱镜和具有第二折射率的第二检测棱镜,所述第一折射率不同于第二折射率;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检测用开口,所述第一检测棱镜和第二检测棱镜设置为使得它们各自的底面从所述检测用开口露出并形成为共面的检测面;并且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观察窗,用于观察光线在所述检测面上发生反射而形成的视场。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玻璃鉴定元件和玻璃鉴定器,能够更准确判断待检测玻璃,提供更易于操作、应用更广泛的玻璃鉴定器及玻璃鉴定器元件。

Description

玻璃鉴定元件及玻璃鉴定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鉴定元件,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快速、准确判断玻璃种类的玻璃鉴定元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包括其的玻璃鉴定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玻璃鉴定器中,通常采用单个棱镜作为玻璃鉴定元件,利用单个棱镜放置在待检测玻璃表面上观察到单个棱镜与待检测玻璃界面上的视场的亮度变化,再根据棱镜的折射率,来判断待检测玻璃的种类。但是现有的玻璃鉴定器会出现光源变换亮度后或不熟悉该鉴定器的人在判断亮视场或暗视场时出现错误判断,从而造成待检测玻璃种类的判断错误,而且通常现有的玻璃鉴定器仅适用于两种玻璃之间的鉴定。
因此需要提供能够更准确判断待检测玻璃、更易于操作、应用更广泛的玻璃鉴定器及玻璃鉴定器元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玻璃鉴定器及玻璃鉴定器元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玻璃鉴定器,其特征在于,提供一种玻璃鉴定器,用于鉴定不同折射率的玻璃,其包括壳体和设置在该壳体内的至少两个检测棱镜,其中,
所述至少两个检测棱镜包括具有第一折射率的第一检测棱镜和具有第二折射率的第二检测棱镜,所述第一折射率不同于第二折射率;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检测用开口,所述第一检测棱镜和第二检测棱镜设置为使得它们各自的底面从所述检测用开口露出并形成为共面的检测面;并且
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观察窗,用于观察光线在所述检测面上发生反射而形成的视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玻璃鉴定器能够通过提供多个具有不同折射率的棱镜,使在玻璃鉴定元件的检测面与待检测玻璃表面之间的界提供给观察者亮度形成对比的视场,来提供对待检测玻璃明确的判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玻璃鉴定器能够通过设置棱镜的不同折射率,通过将玻璃鉴定元件放置在不同种类的玻璃表面所产生的不同的亮暗视场的对比或分布,来检测多种玻璃,同时能够根据玻璃鉴定元件的棱镜的不同的折射率,提供对不同玻璃的较准确的折射率判断。
优选地,其中,所述第一检测棱镜和第二检测棱镜并排设置。
优选地,所述玻璃鉴定器还包括光投射系统,该光投射系统包括光源,用于以预定角度向所述检测面投射光束。
优选地,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检测棱镜还包括具有第三折射率的第三检测棱镜,所述第三折射率不同于第一折射率和第二折射率。
优选地,其中,所述第一检测棱镜、第二检测棱镜和第三检测棱镜按照第一折射率、第二折射率和第三折射率的大小依次并排设置。
优选地,玻璃鉴定器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第一反射镜用于将光源发出的光反射到至少两个棱镜的检测面,第二反射镜用于将从至少两个棱镜的检测面发生全反射的光反射到观察窗。
优选地,其中,所述光源、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玻璃鉴定元件集成在铝方管中,以方便安装并且限定光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玻璃鉴定元件,用于前面所述的玻璃鉴定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提供一种玻璃鉴定元件,用于鉴定玻璃的种类,包括至少两个棱镜,其中:
第一棱镜,其具有与第一待鉴定玻璃表面平行的第一检测面,由具有第一折射率的材料制成;和
第二棱镜,其具有与第一待鉴定玻璃表面平行的第二检测面,由具有第二折射率的材料制成,
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的第一检测面和第二检测面共面,在放置在第一待鉴定玻璃表面上时,用以相互对比光线在入射到第一检测面和第二检测面时形成的视场,光线在入射到第一检测面时发生全反射,光线在入射到第二检测面时不发生全反射;或者光线在入射到第一检测面时以及光线在入射到第二检测面时都不发生全反射或都发生全反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玻璃鉴定元件能够通过提供多个具有不同折射率的棱镜,使得光线在玻璃鉴定元件的检测面与待检测玻璃表面之间的界面形成光场,使观察者观察到亮度形成对比的视场,由此来提供对待检测玻璃的明确的判断。
优选地,其中,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的第一检测面和第二检测面在放置在第一待鉴定玻璃表面上时,光线在入射到第一检测面时发生全反射,光线在入射到第二检测面时不发生全反射;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的第一检测面和第二检测在放置在第二待鉴定玻璃表面上时,光线在入射到第一检测面时以及光线在入射到第二检测面时都不发生全反射或都发生全反射。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是将玻璃元件的棱镜的折射率选择为在一种待检测玻璃上产生亮暗对比的视场,在另一种待检测玻璃上不产生亮暗对比的视场,即同为亮视场或同为暗视场,由此来明确地区分两种待检测玻璃。
优选地,其中,第一待鉴定玻璃的折射率为Na,第二待鉴定玻璃的折射率为Nb,第一棱镜的折射率为N1,第二棱镜的折射率为N2,则第一棱镜的折射率N1落在[Na,Nb]之间,第二待鉴定玻璃的折射率N2落在[Na,Nb]之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玻璃鉴定元件能够通过设置棱镜的不同折射率,通过将玻璃鉴定元件放置在不同种类的玻璃表面所产生的不同的亮暗视场的对比或分布,来检测多种玻璃,同时能够根据玻璃鉴定元件的棱镜的不同的折射率,提供对不同玻璃的较准确的折射率判断。
优选地,其中,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并排设置。
优选地,其中,玻璃鉴定元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棱镜,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间隔排列设置。
优选地,其中,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均为形状和尺寸相同的四棱镜。
优选地,其中,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粘合在一起,第一棱镜的折射率为1.51,第二棱镜的折射率为1.479,第一待鉴定玻璃和第二待鉴定玻璃为高硼硅玻璃和普通浮法玻璃。
优选地,其中,玻璃鉴定单元还包括第三棱镜,第三棱镜的折射率与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的不同。
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玻璃鉴定元件和玻璃鉴定器,能够更准确判断待检测玻璃,提供更易于操作、应用更广泛的玻璃鉴定器及玻璃鉴定器元件。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玻璃鉴定器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视图;
图2是图1的玻璃鉴定器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玻璃鉴定器的玻璃鉴定元件在不同介质中的光路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玻璃鉴定器的又一实施例的立体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玻璃鉴定元件的不同组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玻璃鉴定器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视图,图2是图1的玻璃鉴定器的实施例的主视图。同时参照图1和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玻璃鉴定器1包括壳体,为了清楚显示内部结构,图1中壳体的顶部显示为不透明,其余部分显示为透明,壳体上和壳体中的部件显示为不透明。壳体可以两件形成,包括壳体底部和壳身,也可以三件形成,包括壳体底部、壳身和壳体顶部。壳体底部设置有开口,具有与壳体底部开口对应的棱镜底座7安装在壳体底部,棱镜底座7上对称安装有铝方管9,检测棱镜5和对比棱镜6夹置在铝方管9之间对应于棱镜底座7的开口位置处。检测棱镜5和对比棱镜6并排设置,通常粘合在一起,在检测棱镜5和对比棱镜6一端附近设置有光源4,在本实施例中,光源4支撑在铝方管9的相应的端部上。反射镜8和10(参照图2)分别设置在检测棱镜5和对比棱镜6的两端外侧,以将光源4发出的光沿图2中所示的光路11反射到检测棱镜5和对比棱镜6的一端,入射到检测棱镜5和对比棱镜6的底面,即检测面与待检测玻璃的界面处,再由该界面反射到反射镜8,由反射镜8反射到壳体顶部设置的观察窗2,由检测者观察。为了便于观察,观察窗2通常设置在壳体顶部。壳体顶部还设置有电源开关3,该电压开关3可设置到壳体上的任意方便位置。
根据图1和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玻璃鉴定器的实施例还包括电源(未示出),该电源可以是外接电源,也可以是内置电源,以方便使用。
根据图1和2所示的检测棱镜5和对比棱镜6也可称为本实用新型的玻璃鉴定器的玻璃鉴定元件,玻璃鉴定器通过该玻璃鉴定元件来鉴定玻璃的种类,下面将参照图3详细说明玻璃鉴定元件的结构和功能。
图3分别以检测介质为空气10、高硼硅玻璃11和普通浮法玻璃12为例来说明玻璃鉴定元件的功能。
为了鉴定高硼硅玻璃11和普通浮法玻璃12,通常将制造检测棱镜5的材料折射率选择为能够使得光线在入射在检测棱镜5的检测表面和高硼硅玻璃11的表面之间的界面上时,至少部分光线发生全反射,将制造对比棱镜6的材料折射率选择为能够使得光线在入射在对比棱镜6的检测表面和高硼硅玻璃11的表面之间的界面上时,不发生全反射。还可以进一步将制造检测棱镜5的材料折射率选择为能够使得光线在入射在检测棱镜5的检测表面和浮法玻璃12的表面之间的界面上时,不发生全反射,将制造对比棱镜6的材料折射率选择为能够使得光线在入射在对比棱镜6的检测表面和浮法玻璃12的表面之间的界面上时,不发生全反射。
以待检测玻璃分别为高硼硅玻璃和普通浮法玻璃为例。高硼硅玻璃折射率(Nb)为1.479,普通浮法玻璃折射率(Nf)为1.52。
使用折射率为(Np)1.51的检测棱镜放在高硼硅玻璃表面作为入射耦合棱镜时,入射角正弦大于1.479/1.51=0.98的光在棱镜和高硼硅玻璃表面发生全反射,入射角正弦小于1.479/1.51=0.98的光在棱镜和高硼硅玻璃表面折射入玻璃。在全反射角附近可以看到明暗分界,且有明显的亮视场。
使用折射率为(Np)1.51的棱镜放在普通浮法玻璃表面作为入射耦合棱镜时,由于棱镜折射率小于普通浮法玻璃折射率,光在棱镜和普通浮法玻璃表面折射入玻璃。无法看到亮视场。
使用折射率(Nb)为1.479的高硼硅玻璃作为对比棱镜,对比棱镜在高硼硅玻璃和普通浮法玻璃上都无法观察到亮视场。
返回参考图3中的视图,视图中使用折射率为(Np)1.51的检测棱镜5和折射率(Nb)为1.479的对比棱镜6,上部视图为检测棱镜5和对比棱镜6放置在空气10中的光路示意图,空气折射率为1,入射角的正弦大于1/1.51和1/1.479的光线在检测棱镜5和对比棱镜6的检测面与空气的界面处时发生全反射,因此在上部视图情况下,在检测棱镜5和对比棱镜6上均可观察到亮视场;中部视图为检测棱镜5和对比棱镜6放置在高硼硅玻璃11的表面上的光路示意图,入射角的正弦大于1.51/1.479的光线在检测棱镜5的检测表面与高硼硅玻璃11表面的界面处时发生全反射,但是光线不会在对比棱镜6的检测表面与高硼硅玻璃11表面的界面处发生全反射,而是光线折射入高硼硅玻璃11,因此在中部视图情况下,可在检测棱镜5上观察到亮视场,而在对比棱镜6上观察到暗视场;下部视图为检测棱镜5和对比棱镜6放置在普通浮法玻璃12上的光路示意图,光线不会在检测棱镜5的检测表面与浮法玻璃12表面的界面处发生全反射,也不会在对比棱镜6的检测表面与浮法玻璃12表面的界面处发生全反射,而是光线折射入浮法玻璃12,因此在下部视图情况下,可在检测棱镜5和对比棱镜6上均观察到暗视场。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玻璃鉴定器的又一实施例的立体视图。该实施例中,鉴定器1可仅由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底部的检测棱镜5和对比棱镜6构成,壳体顶部设置为完全敞开的观察窗2,理论上利用自然光也可实现鉴定器1的功能,为了提高光亮度,可将壳体设置为透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图1和2中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以及图4中所示的实施例基础上减少或增加元件,例如在图4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可增加光源及电源,光源可采用具有特定角度范围的光源,例如LED灯,也可通过进一步增设反射镜、光阑来限定入射光的角度,甚至可能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玻璃鉴定器仅使用包括检测棱镜5和对比棱镜6的玻璃鉴定元件来实现,能够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所有可能实施方式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图1、图2和图4中所示的玻璃鉴定元件仅包括检测棱镜5和对比棱镜6两个棱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玻璃鉴定元件也可以包括多个棱镜,多个棱镜可以是检测棱镜5或对比棱镜6的重复,也可以是具有与检测棱镜5或检测棱镜6的折射率不同折射率的棱镜。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玻璃鉴定元件的不同组合的示意图,下面参照图5详细描述玻璃鉴定元件包括三个棱镜的示例。
图5中的a图表示包括两个检测棱镜5和一个对比棱镜6的情形,b图表示包括一个检测棱镜5和两个对比棱镜6的情形。a图和b图中的玻璃鉴定元件的亮视场和暗视场与只包括一个检测棱镜5和一个对比棱镜6的情形是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是在a图和b图的情形中,两个亮视场中间夹一个暗视场、两个暗视场中间夹一个亮视场以及全部暗视场的情形,可进一步提高对比度。
图5中的c图表示包括三个具有不同折射率的棱镜5,5’和6的情形,每一个棱镜可能在检测不同的玻璃种类时产生亮视场、亮度不同的亮视场(取决于每一个棱镜的折射率与所检测的玻璃的折射率、入射光的角度设置导致的最终发生全反射的光的量)及暗视场,这种设置可能具有更广泛的用途,例如可能鉴定更多种类的玻璃,能够通过每一个棱镜在鉴定玻璃的种类时产生的亮视场和暗视场的组合,将待鉴定的玻璃的折射率确定在一个较准确的范围内,甚至通过将每一个棱镜的折射率设置为具有均匀间隔递增、递减的折射率,将玻璃鉴定元件设置为折射率标尺。
图5中的a图、b图和c图的情形中棱镜的数量可扩展为n,n为大于1的整数。在c图的情形中,如果棱镜数量为n,任两个的折射率为N1,Nn,则能被该玻璃鉴定元件鉴定的第一待鉴定玻璃的折射率Na和第n待鉴定玻璃的折射率Nb中的一个落在[N1,Nn]之间,另一个落在[N1,Nn]之外。反之,如果已知第一待鉴定玻璃的折射率是Na,并且第n待鉴定玻璃的折射率是Nb,则将第一棱镜的折射率N1选择为在[Na,Nb]之间,将第二棱镜的折射率N1选择为在[Na,Nb]之外,也就是说,使得玻璃鉴定元件中的两个棱镜能在第一待鉴定玻璃和第n待鉴定玻璃中的一个上形成亮视场和暗视场对比,而在第一待鉴定玻璃和第n待鉴定玻璃中的另一个上形成相同亮度的视场,通过视场的对比来区分第一待鉴定玻璃和第n待鉴定玻璃。
上面描述的实施例中的棱镜可以为任意棱镜,例如三棱镜、四棱镜、五棱镜等。
应注意的是,所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不应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组合使用来获得本实用新型的更多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可对所述的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形形式和改进形式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玻璃鉴定器,其特征在于,用于鉴定不同折射率的玻璃,其包括壳体和设置在该壳体内的至少两个检测棱镜,其中,
所述至少两个检测棱镜包括具有第一折射率的第一检测棱镜和具有第二折射率的第二检测棱镜,所述第一折射率不同于第二折射率;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检测用开口,所述第一检测棱镜和第二检测棱镜设置为使得它们各自的底面从所述检测用开口露出并形成为共面的检测面;并且
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观察窗,用于观察光线在所述检测面上发生反射而形成的视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鉴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棱镜和第二检测棱镜并排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鉴定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投射系统,该光投射系统包括光源,用于以预定角度向所述检测面投射光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鉴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检测棱镜还包括具有第三折射率的第三检测棱镜,所述第三折射率不同于第一折射率和第二折射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玻璃鉴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棱镜、第二检测棱镜和第三检测棱镜按照第一折射率、第二折射率和第三折射率的大小依次并排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鉴定器,其特征在于,玻璃鉴定器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第一反射镜用于将光源发出的光反射到至少两个棱镜的检测面,第二反射镜用于将从至少两个棱镜的检测面发生全反射的光反射到观察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玻璃鉴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玻璃鉴定元件集成在铝方管中,以方便安装并且限定光路。
8.一种玻璃鉴定元件,其特征在于,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鉴定器。
9.一种玻璃鉴定元件,其特征在于,用于鉴定玻璃的种类,包括至少两个棱镜,其中:
第一棱镜,其具有与第一待鉴定玻璃表面平行的第一检测面,由具有第一折射率的材料制成;和
第二棱镜,其具有与第一待鉴定玻璃表面平行的第二检测面,由具有第二折射率的材料制成,
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的第一检测面和第二检测面共面,在放置在第一待鉴定玻璃表面上时,用以相互对比光线在入射到第一检测面和第二检测面时形成的视场,光线在入射到第一检测面时发生全反射,光线在入射到第二检测面时不发生全反射;或者光线在入射到第一检测面时以及光线在入射到第二检测面时都不发生全反射或都发生全反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玻璃鉴定元件,其特征在于,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的第一检测面和第二检测面在放置在第一待鉴定玻璃表面上时,光线在入射到第一检测面时发生全反射,光线在入射到第二检测面时不发生全反射;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的第一检测面和第二检测在放置在第二待鉴定玻璃表面上时,光线在入射到第一检测面时以及光线在入射到第二检测面时都不发生全反射或都发生全反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玻璃鉴定元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待鉴定玻璃的折射率为Na,第二待鉴定玻璃的折射率为Nb,第一棱镜的折射率为N1,第二棱镜的折射率为N2,则第一棱镜的折射率N1落在[Na,Nb]之间,第二待鉴定玻璃的折射率N2落在[Na,Nb]之外。
12.根据权利要求9到11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鉴定元件,其特征在于,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并排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玻璃鉴定元件,其特征在于,玻璃鉴定元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棱镜,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间隔排列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9到11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鉴定元件,其特征在于,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均为形状和尺寸相同的四棱镜。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玻璃鉴定元件,其特征在于,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粘合在一起,第一棱镜的折射率为1.51,第二棱镜的折射率为1.479,第一待鉴定玻璃和第二待鉴定玻璃为高硼硅玻璃和普通浮法玻璃。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玻璃鉴定元件,其特征在于,玻璃鉴定单元还包括第三棱镜,第三棱镜的折射率与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的不同。
CN201922265987.0U 2019-12-17 2019-12-17 玻璃鉴定元件及玻璃鉴定器 Active CN2113745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65987.0U CN211374511U (zh) 2019-12-17 2019-12-17 玻璃鉴定元件及玻璃鉴定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65987.0U CN211374511U (zh) 2019-12-17 2019-12-17 玻璃鉴定元件及玻璃鉴定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74511U true CN211374511U (zh) 2020-08-28

Family

ID=72151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65987.0U Active CN211374511U (zh) 2019-12-17 2019-12-17 玻璃鉴定元件及玻璃鉴定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7451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5058A (zh) * 2020-10-15 2021-01-29 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一种防火玻璃无损检测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5058A (zh) * 2020-10-15 2021-01-29 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一种防火玻璃无损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71744B (zh) 用于测量施加于物体的光学可变标志的光学特性的方法和设备
CN103487840B (zh) 光电传感器
EP3407049B1 (en) Measuring optical array polarity, power, and loss using a position sensing detector and photodetector-equipped optical testing device
CN105954232B (zh) 一种液体折射率测量系统
AU2002225785B2 (en) Polarizer based detector
EP2239552A1 (en) Image picking-up device for lens
CN211374511U (zh) 玻璃鉴定元件及玻璃鉴定器
CN103969219A (zh) 硅油检测器和电力终端组件
JPH0850526A (ja) 入力装置
US729848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light reflections of an object
CN112986181A (zh) 玻璃鉴定元件、玻璃鉴定器及玻璃鉴定方法
CN203176909U (zh) 分光式同轴光源装置
GB2115175A (en) Fibre optics head featuring core spacing to block specular reflection
EP3290907A1 (en) Device for measuring solution concentration
CN106441655A (zh) 玻璃表面应力检测装置
CN206019885U (zh) 玻璃表面应力检测装置
US2004007582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e refractive index of at least two samples
US3465660A (en) Exposure measuring device in photographic mirror-reflex cameras
CN102853879A (zh) 液体传感器
JP2009289739A (ja) 光電センサ
CN205719967U (zh) 一种光纤干涉法测折射率的装置
CN210015290U (zh) 用于发光检测仪的二次光学透镜模组以及发光检测仪
JP3846547B2 (ja) 光デジタイザ
CN205374280U (zh) 逆反射标志测量仪的光路系统
CN203132989U (zh) 硅油检测器和电力终端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0024 No. 1 East Lane,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Guanzhuang

Patentee after: China National Inspection and testing Holding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Guojian Testing Holding Group Instrument&Equipment (Beijing) Co.,Ltd.

Patentee after: BEIJING JEFFOPTICS Co.,Ltd.

Patentee after: NANTONG JIEFU OPTICAL INSTRUM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24 No. 1 East Lane,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Guanzhuang

Patentee before: CHINA BUILDING MATERIAL TEST & CERTIFICATION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IANYU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JEFFOPTICS Co.,Ltd.

Patentee before: NANTONG JIEFU OPTICAL INSTRUMENT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27

Address after: 100024 No. 1 East Lane,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Guanzhuang

Patentee after: China National Inspection and testing Holding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Guojian Testing Holding Group Instrument&Equipment (Beijing) Co.,Ltd.

Patentee after: BEIJING JEFFOPT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24 No. 1 East Lane,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Guanzhuang

Patentee before: China National Inspection and testing Holding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Guojian Testing Holding Group Instrument&Equipment (Beijing) Co.,Ltd.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JEFFOPTICS Co.,Ltd.

Patentee before: NANTONG JIEFU OPTICAL INSTRUMENT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