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68673U - 一种地埋式界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埋式界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68673U
CN211368673U CN201922268347.5U CN201922268347U CN211368673U CN 211368673 U CN211368673 U CN 211368673U CN 201922268347 U CN201922268347 U CN 201922268347U CN 211368673 U CN211368673 U CN 2113686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undary
column
fixed
connecting rod
boundary p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6834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宁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226834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686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686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686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埋式界桩,包括界桩本体,所述界桩本体上部固定设置有界桩,且界桩下部固定设置有底座,所述第二固定柱下部固定设置有凸起部,所述第一固定柱、套筒和连接杆侧壁上均固定设置有定位通孔,且定位通孔与定位杆活动连接。该地埋式界桩采用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通过连接杆和套筒形成连接结构,定位杆和定位通孔对连接杆和套筒之间重合长度进行调节,从而调节界桩下部长度,定位柱与环形板增加与地下接触面积,解决了界桩在进行掩埋时,由于界桩下部的结构长度固定,在进行掩埋时对挖坑的深度要求过高,造成挖坑的难度增加,增加劳力消耗,传统界桩下部与地面掩埋时,固定不稳定,时间长久容易松动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地埋式界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界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埋式界桩。
背景技术
界桩是指作为地界标志的桩子,根据界桩的外形和尺寸可分为特大纪念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其区别没有严格的量化标准,不仅各条边界采用的尺寸和外观不同,即使在同一条边界中也不一定相同。
界桩在进行掩埋时,由于界桩下部的结构长度固定,在进行掩埋时对挖坑的深度要求过高,造成挖坑的难度增加,传统界桩下部与地面掩埋时,固定不稳定,时间长久容易松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埋式界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界桩在进行掩埋时,由于界桩下部的结构长度固定,在进行掩埋时对挖坑的深度要求过高,造成挖坑的难度增加,增加劳力消耗,传统界桩下部与地面掩埋时,固定不稳定,时间长久容易松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埋式界桩,包括界桩本体,所述界桩本体上部固定设置有界桩,且界桩下部固定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下部侧壁边缘处上固定设置有定位柱,且定位柱侧壁上固定设置有环形板,所述底座下部中心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柱,且第一固定柱内部固定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与连接杆活动连接,且连接杆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柱上部侧壁,所述第二固定柱下部固定设置有凸起部,所述界桩表面设置有荧光部,所述第一固定柱、套筒和连接杆侧壁上均固定设置有定位通孔,且定位通孔与定位杆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定位柱与底座构成垂直连接结构,且定位柱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定位柱对称设置在底座下部,所述底座为矩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环形板在定位柱上呈均匀分布,且环形板与底座下表面相平行,所述环形板为圆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凸起部位于第二固定柱对称中心线上,且凸起部为锥形结构,所述第二固定柱为长方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定位通孔在第一固定柱、套筒和连接杆侧壁上呈均匀分布,且连接杆在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之间为垂直连接结构,所述连接杆在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之间均匀设置,且连接杆和套筒数量为5-8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地埋式界桩采用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通过连接杆和套筒形成连接结构,定位杆和定位通孔对连接杆和套筒之间重合长度进行调节,从而调节界桩下部长度,定位柱与环形板增加与地下接触面积,解决了界桩在进行掩埋时,由于界桩下部的结构长度固定,在进行掩埋时对挖坑的深度要求过高,造成挖坑的难度增加,增加劳力消耗,传统界桩下部与地面掩埋时,固定不稳定,时间长久容易松动的问题。该地埋式界桩定位柱在底座下部形成连接结构,环形板增加定位柱与地下接触面积,同时使界桩上部更加稳定,环形板提高定位柱与地下接触表面积,提高抓地能力,凸起部使界桩本体下部与地下抓地能力更强,便于调节套筒和连接杆之间距离,从而调节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之间的距离,从而满足更多的地埋式需求,结构简单,性价比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定位柱与环形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界桩本体,2、界桩,3、底座,4、定位柱,5、环形板,6、第一固定柱,7、套筒,8、连接杆,9、第二固定柱,10、凸起部,11、荧光部,12、定位通孔,13、定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地埋式界桩,包括界桩本体1、界桩2、底座3、定位柱4、环形板5、第一固定柱6、套筒7、连接杆8、第二固定柱9、凸起部10、荧光部11、定位通孔12和定位杆13,界桩本体1上部固定设置有界桩2,且界桩2下部固定设置有底座3,底座3下部侧壁边缘处上固定设置有定位柱4,且定位柱4侧壁上固定设置有环形板5,定位柱4与底座3构成垂直连接结构,且定位柱4为长方体结构,定位柱4对称设置在底座3下部,底座3为矩形结构,定位柱4在底座3下部形成连接结构,环形板5增加定位柱13与地下接触面积,同时使界桩本体1上部更加稳定,环形板5在定位柱4上呈均匀分布,且环形板5与底座3下表面相平行,环形板5为圆形结构,环形板5提高定位柱13与地下接触表面积,提高抓地能力,底座3下部中心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柱6,且第一固定柱6内部固定设置有套筒7,套筒7与连接杆8活动连接,且连接杆8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柱9上部侧壁,凸起部10位于第二固定柱9对称中心线上,且凸起部10为锥形结构,第二固定柱9为长方体结构,凸起部10使界桩本体1下部与地下抓地能力更强,第二固定柱9下部固定设置有凸起部10,界桩2表面设置有荧光部11,第一固定柱6、套筒7和连接杆8侧壁上均固定设置有定位通孔12,且定位通孔12与定位杆13活动连接,定位通孔12在第一固定柱6、套筒7和连接杆8侧壁上呈均匀分布,且连接杆8在第一固定柱6和第二固定柱9之间为垂直连接结构,连接杆8在第一固定柱6和第二固定柱9之间均匀设置,且连接杆8和套筒7数量为5-8个,便于调节套筒7和连接杆8之间距离,从而调节第一固定柱6和第二固定柱9之间的距离,从而满足更多的地埋式需求,结构简单,性价比高。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地埋式界桩时,首先对界桩本体1上的连接结构进行检查,保证界桩本体1能够稳定进行掩埋工作,检查完毕后,再进行以下操作,将提前进行在需要进行掩埋界桩2的地方进行挖坑,可根据土质和环境进行选择挖坑深度,挖掘完毕后,将界桩本体1下部的第二固定柱9的端部凸起部10深入地下,同时通过挖掘深度进行调节第二固定柱9与第一固定柱6之间的距离,调节第一固定柱6内部套筒7与第二固定柱9上部连接杆8之间的重合距离,进行调节界桩本体1下部垂直长度,调节完毕后,将第一固定柱6、套筒7和连接杆8上的定位通孔12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定位杆13使第一固定柱6、套筒7和连接杆8实现固定,固定完毕后,用土壤或混凝土对底座3下部进行掩埋,定位柱4和环形板5增加界桩本体1下部固定稳定性,这就是该地埋式界桩的使用过程。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地埋式界桩,包括界桩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界桩本体(1)上部固定设置有界桩(2),且界桩(2)下部固定设置有底座(3),所述底座(3)下部侧壁边缘处上固定设置有定位柱(4),且定位柱(4)侧壁上固定设置有环形板(5),所述底座(3)下部中心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柱(6),且第一固定柱(6)内部固定设置有套筒(7),所述套筒(7)与连接杆(8)活动连接,且连接杆(8)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柱(9)上部侧壁,所述第二固定柱(9)下部固定设置有凸起部(10),所述界桩(2)表面设置有荧光部(11),所述第一固定柱(6)、套筒(7)和连接杆(8)侧壁上均固定设置有定位通孔(12),且定位通孔(12)与定位杆(13)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埋式界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4)与底座(3)构成垂直连接结构,且定位柱(4)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定位柱(4)对称设置在底座(3)下部,所述底座(3)为矩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埋式界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板(5)在定位柱(4)上呈均匀分布,且环形板(5)与底座(3)下表面相平行,所述环形板(5)为圆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埋式界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10)位于第二固定柱(9)对称中心线上,且凸起部(10)为锥形结构,所述第二固定柱(9)为长方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埋式界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通孔(12)在第一固定柱(6)、套筒(7)和连接杆(8)侧壁上呈均匀分布,且连接杆(8)在第一固定柱(6)和第二固定柱(9)之间为垂直连接结构,所述连接杆(8)在第一固定柱(6)和第二固定柱(9)之间均匀设置,且连接杆(8)和套筒(7)数量为5-8个。
CN201922268347.5U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地埋式界桩 Active CN2113686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68347.5U CN211368673U (zh)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地埋式界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68347.5U CN211368673U (zh)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地埋式界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68673U true CN211368673U (zh) 2020-08-28

Family

ID=72173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68347.5U Active CN211368673U (zh) 2019-12-17 2019-12-17 一种地埋式界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686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16452A (zh) * 2021-09-04 2022-02-08 深圳市自由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的智能界桩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16452A (zh) * 2021-09-04 2022-02-08 深圳市自由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的智能界桩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636847U (zh) 一种可调节塔吊基础预埋件精确定位工具
CN211368673U (zh) 一种地埋式界桩
CN205742166U (zh)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钢筋笼定位装置
CN114045856B (zh) 光伏电站一体化打桩钻孔机构及施工方法
CN206545383U (zh) 夯土墙模具
CN210739659U (zh) 一种农田水利水渠用引流管固定装置
CN212773710U (zh) 一种通信电力杆
CN108330935B (zh) 一种丘陵地区水利灌溉的排水渠快速铺设固定架
CN209323529U (zh) 一种框架式双排桩水泥土墙基坑围护结构
CN113309111A (zh) 一种新型永临结合挡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2656239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边坡加固结构
JP3077137U (ja) 支柱の支持構造体
CN211571755U (zh) 一种水利施工防倒塌拆卸式围堰
CN106869491A (zh) 夯土墙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CN212611782U (zh) 一种城市绿化用植草地砖
CN216626538U (zh) 一种利于水土保持的松土装置
CN216146842U (zh) 一种草坡定型结构
CN205530263U (zh) 一种用于钢管围护桩施工的定位器
RU60169U1 (ru) Опора для теплопроводов
CN110751880B (zh) 一种电线杆组立或扶正培训装置及方法
CN217150286U (zh) 一种模块化沟槽支护装置
CN210067619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隔离装置
CN217419628U (zh) 一种土木工程桩基础施工辅助定位装置
CN218405294U (zh) 一种防渗墙墙体预埋钢管用导向装置
CN212773714U (zh) 一种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