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67147U - 一种人工湿地水位梯度构造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人工湿地水位梯度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67147U
CN211367147U CN201922192478.XU CN201922192478U CN211367147U CN 211367147 U CN211367147 U CN 211367147U CN 201922192478 U CN201922192478 U CN 201922192478U CN 211367147 U CN211367147 U CN 2113671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one
low
ecological
marsh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9247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佳燕
贾建云
王少时
徐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Garde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Garde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Garde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Garde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9247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671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671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671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湿地水位梯度构造,其结构包括依次分布的陆地生态带、水岸过渡带、水域生态带,水岸过渡带包括依次分布的低湿模块地带、石笼防渗带、沼泽带,低湿模块地带下凹,石笼防渗带相对低湿模块地带和沼泽带凸出,沼泽带为平地;低湿模块地带邻接陆地生态带,沼泽带邻接水域生态带。通过低湿模块地带、石笼防渗带、沼泽带的设置,可降低水域生态带内也即深水区中的暗流、波浪等对水岸过渡带的直接冲击,使得低湿模块地带形成相对平稳的状态,利于植物及动物的生存及发展;通过低湿模块地带的下凹,将流经陆地生态带的雨水等进行过滤,减少最终流向水域生态区内的污染物,较宽的陆地生态带也可以为陆地生态带上的生物提供足够的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人工湿地水位梯度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湿地建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湿地水位梯度构造。
背景技术
湿地中,水位梯度是一个重要的环境梯度,湿地植物沿水位梯度变化反应是研究湿地生态学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各类水生植物适应不同深度的水域,水生植物在水中根据水深的不同形成一定的分布范围,也就是水生植物的水位梯度的适应性。在水体近岸生态景观带中,由于其具有明显的梯度功能特性,往往能够形成独特而有规律的生境形态。
但是人工湿地早期设计由于缺乏对水体近岸生态的系统性考虑,在水深岸线的处理上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等深线顺坡到底。
但是该种水位梯度存在一个问题,来自陆地是雨水等水流直接顺坡流入湖中,将大量有害金属、垃圾以及其他污染物冲入水中,造成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工湿地水位梯度构造,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人工湿地水位梯度构造,其结构包括依次分布的陆地生态带、水岸过渡带、水域生态带,水岸过渡带包括依次分布的低湿模块地带、石笼防渗带、沼泽带,低湿模块地带下凹,石笼防渗带相对低湿模块地带和沼泽带凸出,沼泽带为平地;低湿模块地带邻接陆地生态带,沼泽带邻接水域生态带。
进一步地,陆地生态带的宽度不少于5m。
进一步地,陆地生态带和低湿模块地带的邻接处设有石带。
进一步地,低湿模块地带的坡度比不超过1:3。
进一步地,低湿模块地带的水位深度不超过0.5m。
进一步地,沼泽带和水域生态带的邻接处设有木桩带,木桩带插入土中,木桩带上端相对沼泽带底面凸出。
进一步地,木桩带上端高出沼泽带底面15-20cm。
进一步地,石笼防渗带宽度在1-2m,石笼高度为15cm,石笼上端铺设土层,土层上端水位高度为20cm,也即土层顶端低于设计水位高度2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低湿模块地带、石笼防渗带、沼泽带的设置,可以降低水域生态带内也即深水区中的暗流、波浪等对水岸过渡带的直接冲击,使得低湿模块地带形成相对平稳的状态,有利于水岸过渡带植物及动物的生存及发展;通过低湿模块地带的下凹,将流经陆地生态带的雨水等进行过滤,减少最终流向水域生态区内的污染物,同时较宽的陆地生态带也可以为陆地生态带上的生物提供足够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近岸生态景观梯度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水位梯度结构示意图。
图中,1、陆地生态系统;2、水岸过渡系统;3、水域生态系统;4、低湿地带;5、洲滩地带;6、沼泽带;7、陆地生态带;8、水岸过渡带;9、水域生态带;10、低湿模块地带;11、石笼防渗带;12、木桩带;13、石笼;14、小土坡;15、石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
在湿地生态景观中,发育良好的近岸生态景观带应当是具有一定的梯度结构,也即陆地生态系统1、水岸过渡系统2、水域生态系统3,实际陆地生态系统1和水岸过渡系统2还构成了湿地的生态缓冲带,在这些生态系统中,水岸过渡系统2实际上是最具有研究价值的景观地带,因其具有独特的过渡性特征,又分为低湿地带4、洲滩地带5和沼泽带6,如图1所示。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工湿地水位梯度构造,其结构包括陆地生态带7、水岸过渡带8、水域生态带9,水岸过渡带8包括依次分布的低湿模块地带10、石笼防渗带11、沼泽带6,低湿模块地带10邻接陆地生态带7,沼泽带6邻接水域生态带9,低湿模块地带10下凹,石笼防渗带11相对低湿模块地带10和沼泽带6凸出,沼泽带6为平地,如图2所示。陆地生态带7的宽度不少于5m,主要是确保陆地生态带7内生物的生长空间,也是近岸陆地生态系统构建组团式植物景观的宽度要求,同时足够宽的陆地生态带7能够一定程度上实现地表径流下渗,转化为地下水;在陆地生态带7和低湿模块带10的邻接处铺设石带15,石带15由石块铺设而成,可以对陆地生态带7进行加固,防止雨水等对陆地生态带7的驳岸造成破坏;水岸过渡带8的宽度在9-18m,其中低湿模块地带10的坡度比控制在1:3以内,不要超过1:3,这样利于在低湿模块地带10内进行模块化栽植,低湿模块地带10的水位深度不超过0.5m。沼泽带6相对平缓,在沼泽带6和水域生态带9的邻接处设有木桩带12,木桩带12选用杉木,将两排杉木插入地面形成木桩带12,木桩带12的上端高出地表表面15-20cm,木桩带12可以防止水域生态带9中的水流对沼泽带6形成冲击。石笼防渗带11使用石笼13铺设,石笼防渗带的宽度在1-2m,石笼13高度为15cm,在石笼13上端铺设土层,在石笼13上端形成小土坡14,小土坡14上端设计水位高于小土坡顶端高度20cm,可以在小土坡14上栽植耐周期性水淹的湿生草本植物,使得湿地模块地带10和沼泽带6之间形成一道屏障,有利于水岸过渡带8内形成平稳状态,且利于湿地模块地带10对来自陆地生态带7的有害物质、垃圾等进行过滤。
本实用新型的水位梯度需要配合植物栽植使用,在陆地生态带7可以栽植一些根系发达的常绿乔木和草本植物,在水岸过渡带8可以种植一些湿地植物和挺水植物,在水域生态带8内可以种植一些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
本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的修改,但是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人工湿地水位梯度构造,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依次分布的陆地生态带、水岸过渡带、水域生态带,所述水岸过渡带包括依次分布的低湿模块地带、石笼防渗带、沼泽带,所述低湿模块地带下凹,所述石笼防渗带相对低湿模块地带和沼泽带凸出,所述沼泽带为平地;所述低湿模块地带邻接陆地生态带,所述沼泽带邻接水域生态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水位梯度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陆地生态带的宽度不少于5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水位梯度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陆地生态带和低湿模块地带的邻接处设有石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水位梯度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湿模块地带的坡度比不超过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水位梯度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湿模块地带的水位深度不超过0.5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水位梯度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沼泽带和水域生态带的邻接处设有木桩带,所述木桩带插入土中,所述木桩带上端相对沼泽带底面凸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水位梯度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桩带上端高出沼泽带底面15-2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水位梯度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笼防渗带宽度在1-2m,石笼高度为15cm,石笼上端铺设土层,土层上端水位高度为20cm。
CN201922192478.XU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人工湿地水位梯度构造 Active CN2113671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92478.XU CN211367147U (zh)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人工湿地水位梯度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92478.XU CN211367147U (zh)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人工湿地水位梯度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67147U true CN211367147U (zh) 2020-08-28

Family

ID=72165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92478.XU Active CN211367147U (zh)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人工湿地水位梯度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671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2279A (zh) * 2021-02-25 2021-06-18 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净化功能的人工湖泊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2279A (zh) * 2021-02-25 2021-06-18 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净化功能的人工湖泊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92938B (zh) 一种用于农田退水污染防控的生态沟渠系统及构建方法
Obeysekera et al. The natural South Florida system I: Climate, geology, and hydrology
KR101360271B1 (ko) 멀티셀 및 멀티레인의 습지와 연못 및 침전지 구조를 활용한 생태적 수질정화 비오톱 시스템
Livingston The ecology of the Apalachicola Bay system: an estuarine profile
Xu et al. The restoration of riparian wetlands and macrophytes in Lake Chao, an eutrophic Chinese lake: possibilities and effects
CN109399800B (zh) 一种河流湖泊径流污染梯级控制系统
CN101723514A (zh) 退化湖滨带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恢复技术工艺
CN101220584A (zh) 带挡墙的斜坡式生态护岸
CN105000748A (zh) 典型农田面源污染物“点-线-面”综合截控系统
CN104787891A (zh) 一种基于微地形改造的藻类水华生态控制系统、控制藻类水华的生态方法及应用
CN110790386A (zh) 浅水型湖泊底泥受污染湖泊陡立湖滨带生态修复方法
CN110963579A (zh) 一种基于水位梯度与植物融合的人工湿地构建方法
CN102433857B (zh) 具有控制污染及岸体自净功能的生态型人工海岸
CN101190813A (zh) 用于护岸与水质净化的软体植物浮床
CN102461404B (zh) 一种芦苇漂浮种植法
CN101545253A (zh) 驳岸护脚生态环境的保护方法
CN211367147U (zh) 一种人工湿地水位梯度构造
CN111434216A (zh) 一种适应水位变化的滨岸带植物组合种植系统
CN113179836A (zh) 一种海岸线生态治理的方法
CN110627215B (zh) 一种入河坡地沟道退水生态带持续净化利用系统
Hauer et al. Landscapes and ecological variability of rivers in North America: factors affecting restoration strategies
Schiffer Hydrology of central Florida lakes: a primer
CN114651672B (zh) 一种淤泥质海岸生态修复和减灾空间系统
CN212223754U (zh) 一种浅滩型河岸带表流湿地系统
CN204737850U (zh) 一种典型农田面源污染物“点-线-面”综合截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