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53581U - 一种自循环育苗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循环育苗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53581U
CN211353581U CN201922223984.0U CN201922223984U CN211353581U CN 211353581 U CN211353581 U CN 211353581U CN 201922223984 U CN201922223984 U CN 201922223984U CN 211353581 U CN211353581 U CN 2113535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nd
water
filtering
self
buf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2398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勇亮
梁健辉
韩林强
黄国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anshui Baijin Aquatic Seedl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anshui Baijin Aquatic Seedl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anshui Baijin Aquatic Seedl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anshui Baijin Aquatic Seed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2398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535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535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535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循环育苗池,包括养殖池和水处理池,水处理池的内部设有多个分隔结构,分隔结构将水处理池分隔成依次连接的第一缓冲池、粗滤池、第一过滤池、第二过滤池和第二缓冲池;养殖池的池底开设有第一连通口,第一缓冲池的池底开设有第二连通口,养殖池和第一缓冲池相互连通;多个分隔结构均设置有过水口,且多个过水口上下错位设置,养殖池内的水体经过连通管进入第一缓冲池内,再通过过水口依次经过粗滤池、第一过滤池、第二过滤池和第二缓冲池后回到养殖池。本技术方案提出的一种自循环育苗池,通过增长水体流动路径来增长其在水处理池内的停留时间,使水体与水处理池充分接触,有利于提升自循环育苗池的水体的净化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自循环育苗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涉及水产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循环育苗池。
背景技术
鱼苗培育是水产增养殖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培育高品质的鱼苗对水质的要求很高,而水质调节一直是室内育苗池的技术瓶颈。循环水养殖系统一直被广泛地认为是养殖用水净化及重复利用的最佳方法,可以从根本上节约水资源,提高了养殖用水的循环利用率。
现有技术中的鱼苗养殖用水循环系统,一般其水体经过水处理池的停留时间过短、水体流动路径过短,导致水体不能在水处理池内得到充分地净化,水处理效果差,重复利用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自循环育苗池,通过增长水体流动路径来增长其在水处理池内的停留时间,使水体与水处理池充分接触,有利于提升自循环育苗池的水体的净化效果。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循环育苗池,包括养殖池和水处理池,所述水处理池的内部设有多个分隔结构,所述分隔结构将所述水处理池分隔成依次连接的第一缓冲池、粗滤池、第一过滤池、第二过滤池和第二缓冲池;
所述养殖池的池底开设有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一缓冲池的池底开设有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和所述第二连通口通过连通管相互连接,所述养殖池和所述第一缓冲池相互连通;
多个所述分隔结构均设置有过水口,且多个所述过水口上下错位设置,所述养殖池内的水体经过所述连通管进入所述第一缓冲池内,再通过所述过水口依次经过所述粗滤池、所述第一过滤池、所述第二过滤池和所述第二缓冲池后回到所述养殖池。
优选的,所述粗滤池的内部设有多个层叠设置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均与所述粗滤池的底部相互平行,且多个所述过滤网的网孔大小均不相同,所述过滤网的网孔大小自上而下依次减小。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池和所述第二过滤池的内部安装有多个用于过滤的过滤毛刷。
优选的,所述分隔结构包括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
所述第一隔板位于所述第一缓冲池和所述粗滤池之间,所述第一隔板的上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为所述第一隔板的过水口;
所述第二隔板设置有两个,一所述第二隔板位于所述第一粗滤池和所述第一过滤池之间,另一所述第二隔板位于所述第二过滤池和所述第二缓冲池之间,两所述第二隔板的下部均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为所述第二隔板的过水口;
所述第三隔板203位于所述第一过滤池和第二过滤池之间,所述第三隔板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隔板的高度,所述第一过滤池的水体从所述第二隔板的顶部流向所述第二过滤池。
优选的,所述第二隔板的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通孔,多个所述第二通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隔板的下部,且多个所述第二通孔相互平齐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缓冲池中靠近所述养殖池的侧壁开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位于所述侧壁的上部,所述进水孔用于水体从所述第二缓冲池进入所述养殖池。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通口和所述进水孔的孔口均设置有分隔网。
优选的,所述过滤毛刷包括支撑骨架和毛刷串,所述毛刷串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毛刷串挂设于所述支撑骨架,所述毛刷串设有多条用于与水接触并吸附水中杂质的毛丝。
优选的,所述毛刷串2312还设置有转动器,所述转动器用于驱动所述毛刷串围绕自身的转动。
优选的,还包括增氧器,所述增氧器设于所述养殖池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提出的一种自循环育苗池,通过增长水体流动路径来增长其在水处理池内的停留时间,使水体与水处理池充分接触,有利于提升自循环育苗池的水体的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循环育苗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循环育苗池中过滤毛刷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养殖池1、第一连通口11、第二连通口12、连通管13、增氧器14;
水处理池2、第一隔板201、第一通孔2011、第二隔板202、第二通孔2021、第三隔板203、第一缓冲池21、粗滤池22、过滤网221、第一过滤池23、过滤毛刷231、支撑骨架2311、毛刷串2312、转动器2313、第二过滤池24、第二缓冲池25、进水孔2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自循环育苗池,包括养殖池1和水处理池2,所述水处理池2的内部设有多个分隔结构,所述分隔结构将所述水处理池2分隔成依次连接的第一缓冲池21、粗滤池22、第一过滤池23、第二过滤池24和第二缓冲池25;
所述养殖池1的池底开设有第一连通口11,所述第一缓冲池21的池底开设有第二连通口12,所述第一连通口11和所述第二连通口12通过连通管13相互连接,所述养殖池1和所述第一缓冲池21相互连通;
多个所述分隔结构均设置有过水口,且多个所述过水口上下错位设置,所述养殖池1内的水体经过所述连通管13进入所述第一缓冲池21内,再通过所述过水口依次经过所述粗滤池22、所述第一过滤池23、所述第二过滤池24和所述第二缓冲池25后回到所述养殖池1。
现有技术中的鱼苗养殖用水循环系统,一般其水体经过水处理池的停留时间过短、水体流动路径过短,导致水体不能在水处理池内得到充分地净化,水处理效果差,重复利用率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自循环育苗池,包括养殖池1和水处理池2,水处理池2的内部设有多个分隔结构,分隔结构将水处理池2分隔成依次连接的第一缓冲池21、粗滤池22、第一过滤池23、第二过滤池24和第二缓冲池25,具体地,第一缓冲池21和第二缓冲池22用于减缓水处理池2内水体的流动速度,从而增长水体在水处理池的停留时间,保证水体与水处理池的充分接触,粗滤池22用于过滤水体中的杂质,第一过滤池23和第二过滤池24用于吸附水体中的杂质,粗滤池22、第一过滤池23和第二过滤池24的配合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进一步地,将养殖池1和水处理池2通过连通管相互连通,是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使养殖池1和水处理池2的水位一致,在不使用抽取泵的情况仍然能实现水体的流动,节省了人力和电力资源。
多个分隔结构均设置有过水口,且多个过水口上下错位设置,养殖池1内的水体经连通管进入第一缓冲池21内,再通过过水口依次经过粗滤池22、第一过滤池23、第二过滤池24和第二缓冲池25后回到养殖池1,上下错位的过水口有利于延长水体在水处理池的流动路径,进一步保证水体与水处理池的充分接触,有助于提升自循环育苗池的水体的净化效果。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粗滤池22的内部设有多个层叠设置的过滤网221,所述过滤网221均与所述粗滤池22的底部相互平行,且多个所述过滤网221的网孔大小均不相同,所述过滤网221的网孔大小自上而下依次减小。
本技术方案通过在粗滤池22内设置有多个层叠的过滤网221以过滤水体中的杂质,当水体从第一缓冲池21流向粗滤池22时,水体中的杂质会被拦截在过滤网221的一侧,从而起到过滤水体杂质的作用;将多个过滤网221按照网孔从大到小的顺序自上而下层叠设置,可有助于提高粗滤池22的过滤效果。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过滤池23和所述第二过滤池24的内部安装有多个用于过滤的过滤毛刷231。
第一过滤池23和第二过滤池24的内部安装有多个用于过滤的过滤毛刷231,在使用过程中过滤毛刷231会吸附和积聚杂质物,对水体起到第二重过滤作用,有利于提高水处理池2整体的净化效果。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分隔结构包括第一隔板201、第二隔板202和第三隔板203;
所述第一隔板201位于所述第一缓冲池21和所述粗滤池22之间,所述第一隔板201的上部开设有第一通孔2011,所述第一通孔2011为所述第一隔板201的过水口;
所述第二隔板202设置有两个,一所述第二隔板202位于所述第一粗滤池22和所述第一过滤池23之间,另一所述第二隔板202位于所述第二过滤池24和所述第二缓冲池25之间,两所述第二隔板202的下部均开设有第二通孔2021,所述第二通孔2021为所述第二隔板202的过水口;
所述第三隔板203位于所述第一过滤池22和第二过滤池23之间,所述第三隔板203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隔板202的高度,所述第一过滤池22的水体从所述第二隔板203的顶部流向所述第二过滤池23。
本技术方案的分隔结构包括第一隔板201、第二隔板202和第三隔板203,其中,第一隔板201和第二隔板202均开设有用于水体流通的通孔,结构简单,方便实现;将位于第一过滤池22和第二过滤池23之间的第三隔板203的设置高底低于第二隔板202的高度,有利于第一过滤池22的水体流向第二过滤池23,由于第一过滤池22和第二过滤池23均设置有过滤毛刷231,第三隔板203的结构设置有利于引导第一过滤池22的水体平流至第二过滤池23,使水体可以充分接触第一过滤池22和第二过滤池23内的全部过滤毛刷231,有助于提高过滤毛刷231的利用率。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二隔板202的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通孔2021,多个所述第二通孔2021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隔板202的下部,且多个所述第二通孔2021相互平齐设置。
第二隔板202的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2021,多个第二通孔2021均匀分布在第二隔板202的下部,且多个第二通孔2021相互平齐设置。由于第一过滤池22和第二过滤池23均设置有过滤毛刷231,相比起水体由唯一的通孔进出第一过滤池22和第二过滤池23,水体由多个平齐设置的第二通孔2021进出第一过滤池22和第二过滤池23,更有利于引导水体进入第一过滤池22和从第二过滤池23流出,使水体可以充分接触第一过滤池22和第二过滤池23内的全部过滤毛刷231,有助于提高过滤毛刷231的利用率。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二缓冲池25中靠近所述养殖池1的侧壁开设有进水孔251,所述进水孔251位于所述侧壁的上部,所述进水孔251用于水体从所述第二缓冲池25进入所述养殖池1。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连通口11和所述进水孔251的孔口均设置有分隔网。
第一连通口11和进水孔251的孔口均设置有分隔网,可有效避免育苗池的水体循环过程中鱼苗随水体的转移,同时也避免鱼苗自发地游向养殖池1外的其他地方。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过滤毛刷231包括支撑骨架2311和毛刷串2312,所述毛刷串2312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毛刷串2312挂设于所述支撑骨架2311,所述毛刷串2312设有多条用于与水接触并吸附水中杂质的毛丝。
毛刷串2312挂设于支撑骨架2311,结构简单,方便更换。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毛刷串2312还设置有转动器2313,所述转动器2313用于驱动所述毛刷串2312围绕自身的转动。
毛刷串2312上还设置有转动器2313,转动器2313用于驱动毛刷串2312围绕自身的转动,毛刷串2312可通过旋转实现自动清洗,使过滤毛刷231具备自清洁功能,而且旋转的过程中还可再增加过滤毛刷231与水体的接触,提升过滤效果。
更进一步说明,还包括增氧器14,所述增氧器14设于所述养殖池1的底部。
增氧器14设于养殖池1的底部,可进一步提高水中的含氧量,有利于鱼苗的养殖。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循环育苗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和水处理池,所述水处理池的内部设有多个分隔结构,所述分隔结构将所述水处理池分隔成依次连接的第一缓冲池、粗滤池、第一过滤池、第二过滤池和第二缓冲池;
所述养殖池的池底开设有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一缓冲池的池底开设有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和所述第二连通口通过连通管相互连接,所述养殖池和所述第一缓冲池相互连通;
多个所述分隔结构均设置有过水口,且多个所述过水口上下错位设置,所述养殖池内的水体经过所述连通管进入所述第一缓冲池内,再通过所述过水口依次经过所述粗滤池、所述第一过滤池、所述第二过滤池和所述第二缓冲池后回到所述养殖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循环育苗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滤池的内部设有多个层叠设置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均与所述粗滤池的底部相互平行,且多个所述过滤网的网孔大小均不相同,所述过滤网的网孔大小自上而下依次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循环育苗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池和所述第二过滤池的内部安装有多个用于过滤的过滤毛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循环育苗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结构包括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
所述第一隔板位于所述第一缓冲池和所述粗滤池之间,所述第一隔板的上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为所述第一隔板的过水口;
所述第二隔板设置有两个,一所述第二隔板位于所述粗滤池和所述第一过滤池之间,另一所述第二隔板位于所述第二过滤池和所述第二缓冲池之间,两所述第二隔板的下部均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为所述第二隔板的过水口;
所述第三隔板位于所述第一过滤池和第二过滤池之间,所述第三隔板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隔板的高度,所述第一过滤池的水体从所述第二隔板的顶部流向所述第二过滤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循环育苗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通孔,多个所述第二通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隔板的下部,且多个所述第二通孔相互平齐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循环育苗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池中靠近所述养殖池的侧壁开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位于所述侧壁的上部,所述进水孔用于水体从所述第二缓冲池进入所述养殖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循环育苗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口和所述进水孔的孔口均设置有分隔网。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循环育苗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毛刷包括支撑骨架和毛刷串,所述毛刷串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毛刷串挂设于所述支撑骨架,所述毛刷串设有多条用于与水接触并吸附水中杂质的毛丝。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自循环育苗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毛刷串还设置有转动器,所述转动器用于驱动所述毛刷串围绕自身的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循环育苗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增氧器,所述增氧器设于所述养殖池的底部。
CN201922223984.0U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自循环育苗池 Active CN2113535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23984.0U CN211353581U (zh)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自循环育苗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23984.0U CN211353581U (zh)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自循环育苗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53581U true CN211353581U (zh) 2020-08-28

Family

ID=72149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23984.0U Active CN211353581U (zh)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自循环育苗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535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72539A (zh) * 2021-01-20 2021-05-11 闫庆丰 一种密封型不锈钢鱼池过滤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72539A (zh) * 2021-01-20 2021-05-11 闫庆丰 一种密封型不锈钢鱼池过滤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15241A (zh) 一种基于内循环的高密度对虾立体养殖装置及方法
CN105766769A (zh) 一种开放式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
CN215188836U (zh) 一种红螯螯虾胚胎离体孵化装置
CN211353581U (zh) 一种自循环育苗池
CN109463338A (zh) 一种稻田立体养蟹系统
CN205671267U (zh) 一种开放式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
CN206142972U (zh) 封闭式海水养殖废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05161603U (zh) 一种对虾高位养殖用生物滤床
CN216395586U (zh) 一种陆基圆池养殖尾水高效循环装置
CN208724711U (zh) 一种水产养殖用自动增氧装置
CN110089479A (zh) 一种水产品循环水培养实验室养殖装置
CN205965268U (zh) 水产养殖废水过滤处理装置
CN205667247U (zh) 一种智能化鱼池水处理设备
CN212728473U (zh) 一种鱼苗养殖用具有过滤结构的净水装置
CN211064683U (zh) 一种黄金鯵鱼苗的培育池
CN209677115U (zh) 一种稻田立体养蟹系统
CN114011149A (zh) 一种陆基圆池养殖尾水高效循环装置及方法
CN111972339B (zh) 一种小龙虾养殖用稚虾快速分离装置
CN212334785U (zh) 一种海洋养殖用的养殖水净化过滤装置
CN210538268U (zh) 封闭式海水循环水产养殖系统
CN208144218U (zh) 一种水产养殖的阶梯式滤水池
CN207531668U (zh) 鱼苗孵化生产系统
CN208047764U (zh) 一种水产养殖池
CN206142927U (zh) 复合型人工养殖废水净化装置
CN210642020U (zh) 一种具有水净化功能的水产养殖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