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50457U - 隔离开关 - Google Patents

隔离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50457U
CN211350457U CN202020166274.9U CN202020166274U CN211350457U CN 211350457 U CN211350457 U CN 211350457U CN 202020166274 U CN202020166274 U CN 202020166274U CN 211350457 U CN211350457 U CN 2113504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or
switch
blade
rotating shaft
iso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6627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海峰
张宗鹏
王琰
孟令宇
高希斌
井友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p Energy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p Energy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p Energy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p Energy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6627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504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504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504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隔离开关,该隔离开关包括:第一绝缘子、第二绝缘子、第一闸刀、第二闸刀、操作机构、转轴和底座;其中,第一绝缘子的下端固定安装于底座上,第二绝缘子的下端通过转轴与底座转动连接,转轴的轴线垂直于第一绝缘子和第二绝缘子轴线形成的平面;第一闸刀设置于第一绝缘子的上端,第二闸刀设置于第二绝缘子的上端;操作机构,设置于第二绝缘子的侧部,用于带动第二绝缘子沿转轴顺时针或逆变针转动,以实现第二闸刀与第一闸刀的分闸或合闸操作。本实用新型通过操作结构带动绝缘子转动来实现隔离开关的分闸或合闸操作,缩短了绝缘子之间的间隔距离,降低了对操作结构输出力矩的要求。

Description

隔离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离开关。
背景技术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众所周知,隔离开关是一种用于隔离电源、倒闸操作、用以连通或切断小电流电路的开关器件。当隔离开关处于分闸位置时,静触头和动触头之间具有符合规定要求的绝缘距离和明显的断开标志;当隔离开关处于合闸位置时,能够承载正常回路条件下电流及在规定时间内异常条件下电流的开关设备。隔离开关的可靠性,对变电所、电厂的设计、建立和安全运行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现有的隔离开关,多数采用大都旋转式或重力式分合闸结构。例如,图1所示为一种采用旋转式分合闸结构的隔离开关,图2所示为一种采用重力式分合闸结构隔离开关。如图1所示,旋转式隔离开关的分闸或合闸操作是通过操作结构104旋转第二绝缘子102,带动第二绝缘子102上设置的第二闸刀103-2与第一绝缘子101上设置的第一闸刀103-1分离或闭合来实现的;如图2所示,重力式隔离开关的分闸或合闸操作是通过操作底座滑轨上的操作机构204带动第三绝缘子205抬起或放下第一绝缘子201上的第一闸刀203-1,使其与第二绝缘子202上设置的第二闸刀203-2分离或闭合来实现的。
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旋转式隔离开关通过绝缘子旋转带动闸刀分合,重力式隔离开关通过多点传动带动闸刀分合,二者均要求绝缘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导致闸刀的长度较长,且需要操作机构输出较大的力矩,经常会出现分合闸不到位或绝缘子断裂的情况。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隔离开关,用以解决现有采用旋转式或重力式分合闸的隔离开关,由于刀闸较长,执行分合闸操作需要较大扭力或拉伸力,容易出现分合闸不到位、绝缘子易断裂的技术问题,该隔离开关包括:第一绝缘子、第二绝缘子、第一闸刀、第二闸刀、操作机构、转轴和底座;其中,第一绝缘子的下端固定安装于底座上,第二绝缘子的下端通过转轴与底座转动连接,转轴的轴线垂直于第一绝缘子和第二绝缘子轴线形成的平面;第一闸刀设置于第一绝缘子的上端,第二闸刀设置于第二绝缘子的上端;操作机构,设置于第二绝缘子的侧部,用于带动第二绝缘子沿转轴顺时针或逆变针转动,以实现第二闸刀与第一闸刀的分闸或合闸操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离开关中,一个绝缘子(固定绝缘子)固定安装于底座,另一个绝缘子(活动绝缘子)通过转轴可转动安装于底座,由于转轴的轴线垂直于第一绝缘子和第二绝缘子轴线形成的平面,使得操作结构带动活动绝缘子沿转轴顺时针或逆变针转动的时候,实现第二闸刀与第一闸刀的分闸或合闸操作。
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操作结构带动绝缘子转动来实现隔离开关的分闸或合闸操作,缩短了绝缘子之间的间隔距离,降低了对操作结构输出力矩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采用旋转式分合闸结构的隔离开关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采用重力式分合闸结构隔离开关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处于分闸状态的隔离开关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处于合闸状态的隔离开关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防护罩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弹簧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个具体实施例”、“一些实施例”、“例如”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各实施例中涉及的步骤顺序用于示意性说明本申请的实施,其中的步骤顺序不作限定,可根据需要作适当调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隔离开关,可以是但不限于接触网隔离开关。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处于分闸状态的隔离开关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处于合闸状态的隔离开关示意图。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离开关可以包括:第一绝缘子301、第二绝缘子302、第一闸刀303-1、第二闸刀303-2、操作机构304、转轴305和底座306。
其中,第一绝缘子301的下端固定安装于底座306上,第二绝缘子302的下端通过转轴305与底座306转动连接,转轴305的轴线垂直于第一绝缘子301和第二绝缘子302轴线形成的平面;第一闸刀303-1设置于第一绝缘子301的上端,第二闸刀303-2设置于第二绝缘子302的上端;操作机构304,设置于第二绝缘子302的侧部,用于带动第二绝缘子302沿转轴305顺时针或逆变针转动,以实现第二闸刀303-2与第一闸刀303-1的分闸或合闸操作。
由图3和图4可以看出,操作机构304作上下直线运动,能够带动第二绝缘子302左右摆动,由摆动的第二绝缘子302携带第二闸刀303-2,与第一闸刀303-1分离或闭合,从而实现开关动作。可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操作机构304为电动操作机构,可以由外部控制设备控制其运动,从而实现隔离开关的分闸或合闸操作。
图1所示的隔离开关中,分合闸操作的过程中,传动部分不仅承受很大的径向负载,还承受很大的轴向负载;图2所示的隔离开关中,分合闸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多点旋转活动进行传动,导致传动效率较低。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离开关中,转轴的轴线垂直于第一绝缘子301和第二绝缘子302轴线形成的平面,即采用横向结构设计的转轴,使得合闸或分闸操作过程中,转轴只有径向负载,而无轴向负载,能够有效避免雨水等液体流入传动部分内部,引起转轴腐蚀,从而导致传动部件生锈损坏。另外,通过带动绝缘子转动来实现隔离开关的分闸或合闸操作,传动操作简单,传动效率较高。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离开关中,操作结构可以采用长度加长的操作力臂,例如,是现有隔离开关操作力臂的一倍以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采用加长力臂的操作机构,替换图1所示的旋转分合闸隔离开关结构和图2所示的多处传动分合闸隔离开关结构,减小分合闸操作时主动和从动力矩比例,降低对操作机构的输出力矩要求,保证分合闸操作有效动作,提高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避免分合闸操作接触不良或不到位等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操作机构的运动方式是上下直线运动,操作简单。
与现有隔离开关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离开关中,第一绝缘子301和第二绝缘子302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较小。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离开关缩短了第一绝缘子301和第二绝缘子302之间的间隔距离,从而降低了闸刀的长度,进而节省了制作闸刀的原材料成本。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离开关,将第一绝缘子301固定安装于底座,将第二绝缘子302通过转轴305可转动安装于底座,由于转轴305的轴线垂直于第一绝缘子301和第二绝缘子302轴线形成的平面,使得操作结构304带动第二绝缘子302沿转轴305顺时针或逆变针转动的时候,实现第二闸刀303-2与第一闸刀303-1的分闸或合闸操作。
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离开关,由操作结构带动绝缘子转动来实现隔离开关的分闸或合闸操作,缩短了绝缘子之间的间隔距离,降低了对操作结构输出力矩的要求。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了绝缘子摆臂的方式进行分合闸,使得分合闸的移动距离由绝缘子的位置变化代替了全铜闸刀的位置变化,从而大大降低了铜的使用量,达到节省有色金属资源和降低经济成本的效果。
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离开关中,第一绝缘子301和第二绝缘子302可以采用伞式结构。可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子301和第二绝缘子302是由芯棒、护套及伞裙组成的伞式结构。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构成绝缘子的芯棒、护套及伞裙是一体化形成的,变形耐受外力高达6000KN,牢固可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采用伞式结构的绝缘子,能够避免雨水等杂物进入绝缘子上各个伞裙之间,以便适用于在雨、雾、雪等恶劣气候下可靠地工作。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子301和第二绝缘子302采用复合材料。
由于现有隔离开关的绝缘子通常采用陶瓷材料,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复合材料的绝缘子,不仅具有机械强度高、重量轻、绝缘性能好等优点,而且还可以避免因爆碎引起的破坏。
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离开关还可以包括:防护罩307,布设于第一绝缘子301和第二绝缘子302的上方。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的防护罩307的截面为三角形。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防护罩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三角形结构的防护罩,能够避免防护罩上面的雨水等杂物积压,导致防护罩损坏。
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离开关中,第一闸刀303-1与第二闸刀303-2采用夹持方式连接。可选地,第一闸刀303-1为内卡式闸刀,第二闸刀303-2为外夹式闸刀。
在采用夹持方式连接第一闸刀303-1和第二闸刀303-2的时候,为了保证第一闸刀303-1和第二闸刀303-2充分接触,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离开关还可以包括:弹簧锁308,设置于第二闸刀303-2上,用于锁紧第二闸刀30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于外夹式闸刀(第二闸刀303-2)上的弹簧锁,向外夹式闸刀(第二闸刀303-2)施加一个夹紧力,能够使得外夹式闸刀(第二闸刀303-2)与内卡式闸刀(第一闸刀303-1)充分接触。另外,由于外夹式闸刀是一个夹子,多次使用容易发生变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弹簧锁还能够防止外夹式闸刀发生变形。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簧锁308采用高强度不锈钢弹簧实现,以提高隔离开关的可靠性,具有经久耐锈等优点。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弹簧锁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外夹式闸刀上设置的弹簧锁308可以包括:支撑件和弹簧,通过支撑件使得外夹式闸刀的两夹片之间具有一定距离(该距离阈值小于或等于隔离开关处于合闸状态时的夹片之间的距离),当执行合闸操作时,内卡式闸刀被外卡式闸刀夹持,弹簧被压缩;当执行分闸操作时,外卡式闸刀与内卡式闸刀分离,弹簧被释放。由于外夹式闸刀的两夹片之间具有支撑件,弹簧被释放的时候,外卡式闸刀的两夹片不会被挤压变形。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绝缘子(301)、第二绝缘子(302)、第一闸刀(303-1)、第二闸刀(303-2)、操作机构(304)、转轴(305)和底座(306);
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子(301)的下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306)上,所述第二绝缘子(302)的下端通过所述转轴(305)与所述底座(306)转动连接,所述转轴(305)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绝缘子(301)和所述第二绝缘子(302)轴线形成的平面;
所述第一闸刀(303-1)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子(301)的上端,所述第二闸刀(303-2)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子(302)的上端;
所述操作机构(304),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子(302)的侧部,用于带动所述第二绝缘子(302)沿所述转轴(305)顺时针或逆变针转动,以实现所述第二闸刀(303-2)与所述第一闸刀(303-1)的分闸或合闸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子(301)和所述第二绝缘子(302)采用伞式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子(301)和所述第二绝缘子(302)采用复合材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闸刀(303-1)与所述第二闸刀(303-2)采用夹持的方式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闸刀(303-1)为内卡式闸刀,所述第二闸刀(303-2)为外夹式闸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开关还包括:
弹簧锁(308),设置于所述第二闸刀(303-2)上,用于锁紧所述第二闸刀(303-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锁(308)采用不锈钢材料的弹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开关还包括:
防护罩(307),布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子(301)和第二绝缘子(302)的上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307)的截面为三角形。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开关为接触网隔离开关。
CN202020166274.9U 2020-02-13 2020-02-13 隔离开关 Active CN2113504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66274.9U CN211350457U (zh) 2020-02-13 2020-02-13 隔离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66274.9U CN211350457U (zh) 2020-02-13 2020-02-13 隔离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50457U true CN211350457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096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66274.9U Active CN211350457U (zh) 2020-02-13 2020-02-13 隔离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504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93269U (zh) 一种高压隔离开关触头组件
CN211350457U (zh) 隔离开关
CN111161975A (zh) 隔离开关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04157490A (zh) 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触头系统
CN210325620U (zh) 一种户外高压隔离开关
CN203491172U (zh) 高压隔离开关的导电臂结构
CN203456369U (zh) 一种固封式真空断路器
CN102074404B (zh) 一种高可靠性户外高压隔离开关
CN101866773A (zh) 三柱水平翻转式特高压串补并联隔离开关
CN110808189B (zh) 三相共箱隔离开关及高压开关设备
CN213212031U (zh) 一种新型双联锁柱上开关
CN201638731U (zh) 双柱水平断口伸缩式户外高压交流隔离开关
CN202172032U (zh) 一种带合闸自锁功能的高压接地开关装置
CN211404385U (zh) 机械可变接触压力隔离开关
CN210142608U (zh) 一种高压检修接地开关
CN2602477Y (zh) 高压真空负荷隔离开关
CN2746509Y (zh) 户外交流高压真空断路器的超行程弹簧组合器
CN2264967Y (zh) 轻操作力矩隔离开关
CN106158502B (zh) 户外铁道用单极真空断路器
CN216311667U (zh) 一种高压隔离开关测试用固定架
CN216698201U (zh) 一种户内垂直开启式大电流隔离开关装置
CN111341597A (zh) 一种户外隔离开关
CN205230964U (zh) 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的触头系统
CN205303287U (zh) 一种用于单柱垂直伸缩式隔离开关的静触头结构
CN210805642U (zh) 一种稳定可靠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