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49436U - 电控锁具和电控锁具监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控锁具和电控锁具监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49436U
CN211349436U CN201922247779.8U CN201922247779U CN211349436U CN 211349436 U CN211349436 U CN 211349436U CN 201922247779 U CN201922247779 U CN 201922247779U CN 211349436 U CN211349436 U CN 2113494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ontrol module
mobile terminal
controlled lock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4777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原
吕海波
周鑫
邓科
吴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Weiwu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Boda Guangtong I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Boda Guangtong I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Boda Guangtong I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4777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494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494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494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电控锁具和电控锁具监测系统,所述电控锁具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第一监测模块、控制模块和驱动模块,其中,第一监测模块用于接收预定范围内的身份识别信息,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连接,用于接收和发送开锁指令,驱动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根据所述开锁指令驱动开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通信控制开锁,可以避免因未携带钥匙而无法开锁的情况,提高了开锁效率。

Description

电控锁具和电控锁具监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控锁具和电控锁具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光缆交接箱是一种为主干层光缆、配线层光缆提供光缆成端、跳接的交接设备。光缆引入光缆交接箱后,经固定、端接、配纤以后,使用跳纤将主干层光缆和配线层光缆连通。大部分的光缆交接箱安装在户外,不仅会受到天气以及工作环境等自然原因的损坏,还可能遭受人为的破坏,或是巡检人员作业后忘记关门等意外事件。为了防止光缆交接箱被破坏,一般都是用机械锁上锁。而机械锁的钥匙容易丢失或忘带,影响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控锁具和电控锁具监测系统,可以避免因未携带钥匙而无法开锁的情况,提高了开锁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控锁具,包括:
第一无线通信模块;
第一监测模块,用于接收预定范围内的身份识别信息;
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连接,用于接收和发送开锁指令;
驱动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根据所述开锁指令驱动开锁。
优选地,所述电控锁具还包括:
开锁按钮,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发送请求开锁指令。
优选地,所述电控锁具还包括:
报警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进行报警;
门磁开关,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监测锁具的开合状态。
优选地,所述电控锁具还包括:
第二监测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用于监测环境参数;
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发送所述环境参数。
优选地,所述第二监测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漏水检测器、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第一监测模块为红外摄像头或红外热成像仪。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在预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开锁指令时,控制所述电控锁具进入休眠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控锁具监测系统,包括: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控锁具;
移动终端,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通信连接,用于接收并验证所述身份识别信息;
服务器,与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用于存储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以及对应的验证结果。
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被配置为当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与预定身份标识匹配时,向所述电控锁具发送开锁指令。
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还被配置为当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与预定身份标识不匹配时,向所述电控锁具发送报警信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控锁具和电控锁具监测系统,所述电控锁具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第一监测模块、控制模块和驱动模块,其中,第一监测模块用于接收预定范围内的身份识别信息,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连接,用于接收和发送开锁指令,驱动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根据所述开锁指令驱动开锁。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通信控制开锁,可以避免因未携带钥匙而无法开锁的情况,提高了开锁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锁具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锁具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锁具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施例的电控锁具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监测系统包括电控锁具A、移动终端B和服务器C。电控锁具A与移动终端B无线通信连接,用于近距离接收移动终端B根据请求开锁指令或接收到的身份识别信息进行验证并发送的开锁指令进行开锁。服务器C可以分别与电控锁具A和移动终端B通过广域网进行通信连接。服务器C用于实时接收存储电控锁具A发送的环境参数以及移动终端B发送的身份识别信息和对应的验证结果,以便于调用查看开锁记录。所述电控锁具A可以安装于任意具有开合功能的箱体上,以控制箱体的自动开锁和关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控锁具设置于光缆交接箱上,以智能控制光缆交接箱的开锁和关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B可以是任意具有无线通信模块的手机、平板电脑等可移动的智能设备。在所述移动终端B上可安装有对应地APP软件等,可以用于发送开锁指令或关锁指令等信息。移动终端B 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电控锁具A进行通信。所述移动终端B内预先存储有预定身份标识,用于验证接收到的身份识别信息。所述预定身份标识可以通过移动终端B写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定身份标识可以为多个。移动终端B可以将电控锁具A识别获取的身份识别信息与多个预定身份标识依次进行比对。当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与其中任意一个预定身份标识匹配时,移动终端B向电控锁具A发送开锁指令。
服务器C可以是提供各种计算服务的设备。由于服务器需要响应服务请求,并进行处理,因此一般来说服务器C应具备承担服务并且保障服务的能力。例如服务器C与移动终端B建立双工通信连接,可以向移动终端B主动推送电控锁具A发送的环境参数,也可以在获取移动终端 B的调用数据指令时,转发给电控锁具A。
图2为本实施例的电控锁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电控锁具 A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0、第一监测模块200、控制模块300和驱动模块400。控制模块300分别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0、第一监测模块 200和驱动模块400连接。第一监测模块200用于监测获取进入预定范围内人员的身份识别信息,并将所获取的身份识别信息发送给控制模块 300,控制模块300将身份识别信息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0发送给对应的移动终端B进行验证。当验证通过后,控制模块300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0接收移动终端B发送的开锁指令,并根据开锁指令控制驱动模块400驱动进行开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0为蓝牙模块。电控锁具A通过蓝牙模块与蓝牙模块通信范围内的移动终端B实现通信,用于实现近距离无线控制开锁。在另一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0 也可以为wifi模块,电控锁具A通过wifi模块与移动终端B实现通信连接。
第一监测模块200用于监测获取进入预定范围内人员的身份识别信息,以便于判断进入预定范围内的人员是否有权限打开电控锁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监测模块200可以是红外摄像头或红外热成像仪,通过红外成像原理捕捉识别靠近光缆交接箱的人员的面部特征数据即身份识别信息,并将识别的面部特征数据发送给控制模块300。控制模块300可以将面部特征数据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0发送给移动终端B 以便于验证该人员是否有权打开光缆交接箱。当验证通过时,移动终端 B向电控锁具A发送开锁指令,控制模块300根据接收到的开锁指令控制驱动模块400驱动打开锁具。当验证未通过时,移动终端B可以向电控锁具A发送休眠指令,控制模块300根据接收到的休眠指令控制电控锁具进入休眠状态。除此之外,当控制模块300向移动终端B发送身份识别信息后的预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任何反馈信息时(即在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验证时),控制模块300控制电控锁具进入休眠状态。例如,移动终端B在2分钟内没有完成对身份识别信息或请求开锁指令的验证以及没有向控制模块300发送任何反馈信息时,控制模块300控制其它模块进入休眠状态。
在另一可选实现方式中,当身份识别信息验证未通过时,移动终端 B也可以不发送任何反馈指令,此时当超过预定时间时,控制模块300 控制电控锁具进入休眠状态,以使得电控锁具具有低功耗功能。具体地,电控锁具A在休眠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的条件为:当第一监测模块 200监测获取到身份识别信息时,电控锁具A由休眠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其在预定时间内接收到开锁指令时控制进行开锁,当超过预定时间没有接收到任何指令时将工作状态切换为休眠状态。同时,移动终端B 还可以将接收到的身份识别信息以及对应的验证结果发送给服务器C进行存储,以便于查询开锁记录。
在另一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监测模块200还可以是RFID阅读器。RFID阅读器通过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自动识别获取目标信息。每个RFID阅读器设置有对应的RFID标签,RFID标签内存储有相关人员的身份识别信息,用于标识对应光缆交接箱。当人员携带RFID标签到达光缆交接箱中RFID阅读器的预定范围内时,RFID阅读器通过无线通讯识别获取预定范围内RFID标签内的身份识别信息,并将所获取的身份识别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300。控制模块300接收到身份识别信息后,将所述身份识别信息通过第一无线通讯模块100发送给移动终端B。移动终端B将所接收的身份识别信息与预定身份标识进行比对验证,以确定当前人员是否有权限可以打开该光缆交接箱。当接收的身份识别信息与预定身份标识匹配时,移动终端B可以通过第一无线通讯模块100向控制模块300发送开锁指令,控制模块 300可以根据开锁指令控制驱动模块400驱动锁具开锁。
在另一可选实现方式中,电控锁具A还可以包括开锁按钮500、报警模块600、门磁开关700、第二监测模块800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900,如图3所示。开锁按钮500与控制模块300连接,用于发送请求开锁指令。当第一监测模块200没有获取到身份识别信息时,用户可以通过触控开锁按钮500向控制模块300发送请求开锁指令。控制模块300将接收到的请求开锁指令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0发送给移动终端B,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B确认是否向电控锁具A发送开锁指令进行开锁。当电控锁具A在预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任何指令或接收到休眠指令时,电控锁具A进入休眠状态。具体地,电控锁具A在休眠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的条件还包括:当开锁按钮500被触发时发送请求开锁指令,电控锁具A由休眠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控制模块300将请求开锁指令发送给移动终端B,在预定时间内控制模块300没有接收到任何指令或接收到休眠指令时,电控锁具A将工作状态切换为休眠状态。
报警模块600与控制模块300连接,当移动终端B验证接收到的身份识别信息不匹配时,移动终端B可以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0向控制模块300发送报警信息,控制模块300根据报警信息控制报警模块600 进行报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报警模块600可以为蜂鸣报警器或警报灯。
第二监测模块800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900分别与控制模块300连接。第二监测模块800设置于箱体内,用于监测箱体内的环境参数。所述第二监测模块800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漏水检测器、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电控锁具A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900与服务器C通信连接,用于将第二监测模块800监测获取的环境参数发送给服务器C进行存储。服务器C将环境参数通过移动数字网络发送给移动终端B进行判断所述环境参数是否超过正常范围。用户可以根据移动终端B实时(工作状态和休眠状态)监测电控锁具A的环境参数,当环境参数出现异常时可以及时提醒用户进行检修。在另一可选实现方式中,当移动终端B判断接收到的环境参数发生异常时,可以通过服务器C向电控锁具A发送报警信息控制报警模块600进行报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900为广域网通信模块,可以实现远程通信。
在另一可选实现方式中,当工作人员未携带移动终端B时即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0未与任何其他移动终端B通信连接时,电控锁具A接收获取的身份识别信息或请求开锁指令可以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900发送给服务器C进行存储,服务器C将身份识别信息或请求开锁指令发送给移动终端B进行验证,当验证完成后移动终端B将验证结果通过服务器C发送给电控锁具A,由此可以确保用户信息安全的情况下实现远程开锁。
门磁开关700设置于箱体上,通过磁性吸附能力将箱体的门进行闭合。门磁开关是安全报警的一种装置,由无线发射器和永磁体两部分组成,可以用来探测门、窗、抽屉等是否被非法打开或移动。在本实施例中,门磁开关700与所述控制模块300连接。当工作人员将电控锁具A 上锁后,可以通过移动终端B控制门磁开关700进入布防状态。在布防状态下,当门磁开关700检测到移动信号时,判断箱体被异常打开,向控制模块300发送报警信息,根据接收到的报警信息,控制报警模块600 进行报警。同时,控制模块300还可以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900将报警信息发送给服务器C,服务器C将报警信息发送给移动终端B,提醒工作人员箱体被异常打开,以便工作人员及时处理。当工作人员需要打开箱体时,可以先通过移动终端B控制门磁开关700撤防,然后根据接收到的开锁指令进行开锁。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控锁具和电控锁具监测系统,所述电控锁具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第一监测模块、控制模块和驱动模块,其中,第一监测模块用于接收预定范围内的身份识别信息,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连接,用于接收和发送开锁指令,驱动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根据所述开锁指令驱动开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通信控制开锁,可以避免因未携带钥匙而无法开锁的情况,提高了开锁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控锁具,包括:
第一无线通信模块;
第一监测模块,用于接收预定范围内的身份识别信息;
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连接,用于接收和发送开锁指令;
驱动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根据所述开锁指令驱动开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锁具还包括:
开锁按钮,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发送请求开锁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锁具还包括:
报警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进行报警;
门磁开关,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监测锁具的开合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锁具还包括:
第二监测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用于监测环境参数;
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发送所述环境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控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监测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漏水检测器、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监测模块为红外摄像头或红外热成像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在预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开锁指令时,控制所述电控锁具进入休眠状态。
8.一种电控锁具监测系统,包括:
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控锁具;
移动终端,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通信连接,用于接收并验证所述身份识别信息;
服务器,与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用于存储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以及对应的验证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被配置为当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与预定身份标识匹配时,向所述电控锁具发送开锁指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被配置为当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与预定身份标识不匹配时,向所述电控锁具发送报警信息。
CN201922247779.8U 2019-12-13 2019-12-13 电控锁具和电控锁具监测系统 Active CN2113494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47779.8U CN211349436U (zh) 2019-12-13 2019-12-13 电控锁具和电控锁具监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47779.8U CN211349436U (zh) 2019-12-13 2019-12-13 电控锁具和电控锁具监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49436U true CN211349436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03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47779.8U Active CN211349436U (zh) 2019-12-13 2019-12-13 电控锁具和电控锁具监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494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21030B (zh) 一种手势控制锁具
CN111554020A (zh) 基于rfid和生物识别的物联网门禁系统
CN101492982A (zh) 应用于户外通信机房、机柜的智能电子门锁监控系统
CN111210549A (zh) 一种钥匙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6140448U (zh) 智能工具箱
CN212256412U (zh) 基于rfid和生物识别的物联网门禁系统
CN109510311A (zh) 配电柜运行环境监控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4240355A (zh) 智能安全门禁系统
CN201377223Y (zh) 应用于户外通信机房、机柜的智能电子门锁监控系统
CN109102605A (zh) 一种基于权限开启的智能锁系统
CN108234510A (zh) 服务器机柜管理方法、装置及其系统
CN106447873A (zh) 基于物联网的5g基站的在线管理系统
CN208207842U (zh) 配电房安全管理系统
CN104732634A (zh) 一种锁具的显示方法
CN205696294U (zh) 智能工具箱
CN104821028B (zh) 一种可共享信息的互联网家居卫士信息服务系统
CN110688551A (zh) 基于rfid保密文件全程管理系统及方法
CN206181241U (zh) 基于无线振动传感器的电力设备摄像监控系统
CN211349436U (zh) 电控锁具和电控锁具监测系统
CN204595973U (zh) 一种智能化安防设备
CN104483927B (zh) 盲人出入监控系统
CN205302443U (zh) 一种无源智能锁监控系统及包含其的光缆交换箱系统
CN207458229U (zh) 一种内置二次授权保密柜的rfid智能柜装置
CN205728540U (zh) 智能工具箱
CN210574198U (zh) 一种智慧人防应急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07

Address after: 214437 503, Building A, Wisdom Square, No. 201, Jinshan Road, Jiangyin City, Wuxi,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WEIWU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400 Yuyao 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ingbo Boda Guangtong IO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