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41441U - 一种抗风夹具以及暗扣型锁边屋面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风夹具以及暗扣型锁边屋面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41441U
CN211341441U CN201921730418.2U CN201921730418U CN211341441U CN 211341441 U CN211341441 U CN 211341441U CN 201921730418 U CN201921730418 U CN 201921730418U CN 211341441 U CN211341441 U CN 2113414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of panel
wind
roof
resistant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3041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建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73041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414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414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414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用屋面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风夹具以及暗扣型锁边屋面板结构,抗风夹具设置在两块屋面板主体之间的连接处,包括有锁紧螺栓以及镜像设置并且相贴合紧固两块侧板,锁紧螺栓设置在两块侧板的上端,侧板包括有与屋面板主体的连接处相吻合的弧形部以及贴合在屋面板主体上表面的水平部;本实用新型通过弧形部相配合以夹紧两块屋面板主体的连接处之后还延伸至屋面板主体的水平面上,其目的在于增强侧板的结构强度,避免因受风吸力而导致夹具在连接处相对屋面板的水平面变形或者是屋面板主体变形;暗扣型锁边屋面板结构包括有屋面板主体以及抗风夹具,相邻两块屋面板主体通过固定扣件相咬合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抗风夹具以及暗扣型锁边屋面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用屋面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风夹具以及暗扣型锁边屋面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水平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美观要求越来越高,金属屋面系统通常采用的夹具作为一种屋面体系在我国越来越多的被广泛应用,例如:厂房、仓库、体育场馆、影剧院等,就屋面部分而言,暗扣型锁边屋面板以其结构简单以及优良的防水、排水性能深受用户青睐,然而,其还存在着抗风能力不足的缺陷,即其容易因受风吸力的作用而发生变形,从而被大风揭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抗风夹具,设置在两块屋面板主体之间的连接处,包括有锁紧螺栓以及镜像设置并且相贴合紧固两块侧板,所述锁紧螺栓设置在两块侧板的上端,所述侧板包括有与屋面板主体的连接处相吻合的弧形部以及贴合在屋面板主体上表面的水平部;本实用新型通过两块侧板的弧形部相配合以夹紧两块屋面板主体的连接处之后还延伸至屋面板主体的水平面上,其目的在于增强侧板的结构强度,避免因受风吸力而导致夹具在连接处相对屋面板的水平面变形或者是屋面板主体变形。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板还包括有设置在弧形部上端的竖直部,所述竖直部上设置有与锁紧螺栓相配合的通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竖直部与弧形部之间的连接边倒圆角;其目的在于避免两侧板相贴合的侧边的边角处有毛刺或凸起而导致连接侧面贴合不紧。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弧形部包括有弧形段以及折段,所述弧形段相对靠近折段的一端内凹以卡接两块屋面板主体之间的连接处;其目的在于防止夹具相对屋面板主体上下脱离,并且可以通过锁紧螺栓拧紧的方式使得两个侧板的内凹夹紧屋面板主体,进一步提高夹具的抗风效果。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弧形部与所述水平部之间的连接边倒圆角,其目的在于避免夹具与屋面板主体的水平面相抵接处产生翘起而导致夹具与屋面板主体连接不稳,保证夹具的抗风效果。
一种暗扣型锁边屋面板结构,包括有屋面板主体以及如上所述的抗风夹具,相邻两块所述屋面板主体通过固定扣件相咬合连接,所述固定扣件自屋面板主体的上表面凸起;本实用新型的屋面板结构通过抗风夹具增强相邻两块屋面板主体之间连接强度,避免屋面板主体因受风吸力的作用而掀起,提高屋面板主体的抗风效果。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屋面板主体与所述抗风夹具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垫;其目的在于,屋面板主体与屋面支撑体之间采用螺纹连接以增强屋面板主体与屋面支撑体的连接强度,而采用密封垫结构则避免屋面板主体与屋面支撑体之间连接处发生渗水现象,提升直立锁边屋面板结构的防水性。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屋面板主体上还设置有压条,所述压条的两端固定在相邻两个抗风夹具上,采用压条压接屋面板主体,增强屋面板主体的结构强度,避免屋面板主体因受风吸力而发生变形,从而进一步提高暗扣型锁边屋面板结构的抗风效果。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屋面板主体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凸起的中间波,所述抗风夹具固定设置在中间波上,其目的在于增强屋面板主体的结构强度,提高屋面板主体的抗风能力。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屋面板主体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若干个波纹凸起,所述波纹凸起距离固定扣件或中间波的距离大于水平部的长度,其目的在于确保侧板能够水平放置在屋面板主体上,保证夹具与屋面板主体的连接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暗扣型锁边屋面板的三维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暗扣型锁边屋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暗扣型锁边屋面板的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抗风夹具,其设置在两块屋面板主体1之间的连接处,其包括有锁紧螺栓27以及镜像设置并且相贴合紧固的两块侧板21,具体的锁紧螺栓27穿过两块侧板21并拧紧螺母即可将两块侧板21相贴合紧固,所述侧板21包括有与屋面板主体1的连接处相吻合的弧形部以及贴合在屋面板主体1上表面的水平部25,即,两块侧板21的弧形部相配合以夹紧两块屋面板主体1的连接处之后还延伸至屋面板主体1的水平面上,其目的在于增强侧板21的结构强度,避免因强风而导致夹具在连接处相对屋面板的水平面弯折;所述弧形部的上端还设置有竖直部22,所述竖直部22上开设有与锁紧螺栓27相配合的通孔,即,锁紧螺栓27穿过两块侧板21的通孔并将两块侧板21贴合紧固;进一步的,所述竖直部22与弧形部之间的连接边倒圆角,更进一步的,所述竖直部22上位于连接侧面的边线倒圆角,在本实施例中,侧板21上以相对贴合的连接侧面为内侧,以相对远离的侧面为外侧,竖直部22与弧形部位于内侧的连接线(连接边)成弧形,其目的在于避免两侧板21相贴合的侧边的边角处有毛刺或凸起而导致连接侧面贴合不紧。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弧形部包括有弧形段23相连接折段24,所述弧形段23与竖直部22相连,所述折段24与水平部25相连,其中,弧形段23相对靠近折段24的一端内凹以卡接两块屋面板主体1之间的连接处,另一种表述是,弧形段23先朝内侧延伸一段后再与折段24连接,其目的在于防止夹具相对屋面板主体1上下脱离,并且可以通过锁紧螺栓27拧紧的方式使得两块侧板21的内凹夹紧屋面板主体1,进一步提高夹具的抗风效果。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弧形部与所述水平部25之间的连接边倒圆角,其目的在于避免夹具与屋面板主体1的水平面相抵接处产生翘起而导致夹具与屋面板主体1连接不稳,保证夹具的抗风效果。
如图1与图2所示的一种暗扣型锁边屋面板结构,其包括有屋面板主体1以及设置在两块屋面板主体1之间的连接处上的抗风夹具2,屋面板主体1的端部设置有固定扣件12,相邻两块屋面板主体1通过固定扣件12相咬合连接,两块侧板21分别自两个凸起滑入并通过锁紧螺栓27夹紧固定在连接处,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扣件12自屋面板主体1的上表面凸起;更进一步的,所述屋面板主体1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凸起的中间波11,中间波11与屋面板主体1一体成型并且呈固定扣件12的形状,抗风夹具2固定设置在中间波11上,具体的,两块侧板21通过锁紧螺栓27相贴合紧固以夹紧在中间波11上,其目的在于增强屋面板主体1的结构强度,提高屋面板主体1的抗风能力。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屋面板主体1与抗风夹具2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垫5,所述两个侧板21的底面均设置有卡槽26,所述密封垫5上设置有与卡槽26相配合的凸条,即,所述密封垫5通过卡槽26与凸条相配合而固定安装在侧板21的底面,需要说明的是,屋面支撑体3上设有扣件凸起4,屋面板主体1扣接到扣件凸起4上以确保其与屋面支撑体3稳定连接,屋面板主体1的固定扣件12扣接在扣件凸起4上,本实施例所应用的场景是,屋面板主体1与屋面支撑体3之间位于抗风夹具2的位置还采用了螺纹连接,螺栓或螺钉穿过屋面板主体1以固定在屋面支撑体3上,该密封垫5能够盖设在该螺栓或螺钉处,避免雨水自屋面板主体1的螺纹孔处渗入,保证屋面板主体1的防水性能;更进一步的,该螺栓或螺钉为沉孔螺栓或沉孔螺钉。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屋面板主体1还包括有压条6,所述压条6固定在侧板21的底面,具体的,压条6通过相邻两个抗风夹具2的侧板21固定在屋面板主体1上,其具体可以是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与抗风夹具2固定,并且压条6的下端面的形状与屋面板主体1的上端面的形状相吻合,此时,通过压条6限制屋面板主体1因受风吸力而发生变形,增强屋面板主体1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屋面板主体1的抗风效果。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屋面板主体1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若干个波纹凸起13,所述波纹凸起13距离固定扣件12或中间波11的距离大于水平部25的长度,其目的在于确保侧板21能够水平放置在屋面板主体1上,保证夹具与屋面板主体1的连接稳定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抗风夹具,设置在两块屋面板主体(1)之间的连接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锁紧螺栓(27)以及镜像设置并且相贴合紧固两块侧板(21),所述锁紧螺栓(27)设置在两块侧板(21)的上端,所述侧板(21)包括有与屋面板主体(1)的连接处相吻合的弧形部以及贴合在屋面板主体(1)上表面的水平部(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风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1)还包括有设置在弧形部上端的竖直部(22),所述竖直部(22)上设置有与锁紧螺栓(27)相配合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风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部(22)与弧形部之间的连接边倒圆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风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部包括有弧形段(23)以及折段(24),所述弧形段(23)相对靠近折段(24)的一端内凹以卡接两块屋面板主体(1)之间的连接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风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部与所述水平部(25)之间的连接边倒圆角。
6.一种暗扣型锁边屋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屋面板主体(1)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抗风夹具(2),相邻两块所述屋面板主体(1)通过固定扣件(12)相咬合连接,所述固定扣件(12)自屋面板主体(1)的上表面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暗扣型锁边屋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板主体(1)与所述抗风夹具(2)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垫(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暗扣型锁边屋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板主体(1)上还设置有压条(6),所述压条(6)的两端固定在相邻两个抗风夹具(2)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暗扣型锁边屋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板主体(1)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凸起的中间波(11),所述抗风夹具(2)固定设置在中间波(1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暗扣型锁边屋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板主体(1)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若干个波纹凸起(13),所述波纹凸起(13)距离固定扣件(12)或中间波(11)的距离大于水平部(25)的长度。
CN201921730418.2U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抗风夹具以及暗扣型锁边屋面板结构 Active CN2113414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30418.2U CN211341441U (zh)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抗风夹具以及暗扣型锁边屋面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30418.2U CN211341441U (zh)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抗风夹具以及暗扣型锁边屋面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41441U true CN211341441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34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30418.2U Active CN211341441U (zh)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抗风夹具以及暗扣型锁边屋面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414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17997U (zh) 矿棉板墙体安装系统
CN217949547U (zh) 光伏屋面系统和光伏建筑
CN211257592U (zh) 一种光伏建筑构件及一体化光伏建筑
CN211341441U (zh) 一种抗风夹具以及暗扣型锁边屋面板结构
CN214739321U (zh) 一种抗风屋面系统
CN215406985U (zh) 光伏屋顶和紧固体
CN211341440U (zh) 一种抗风夹具及角驰型屋面板
CN211341442U (zh) 一种夹具以及直立锁边屋面板结构
CN210459784U (zh) 用于建筑屋面的夹具
CN214364378U (zh) 一种防水型压型钢板
CN109356334B (zh) 屋面防掀夹具
CN209194821U (zh) 双曲面基层的饰面板固定装置
CN210013393U (zh) 双扣合彩钢瓦夹具
CN208718237U (zh) 铝合金构件双钩槽结构
CN208718106U (zh) 铝合金房屋防水系统
CN201193382Y (zh) 直立锁缝屋面系统固定连接压块
CN211949236U (zh) 金属屋面板系统
CN216921035U (zh) 一种具有抗风性能的屋面板及屋面系统
CN216973879U (zh) 金属复合板墙面门窗上泛水组合件
CN210947439U (zh) 一种铝镁锰屋面与蜂窝铝板的连接结构
CN213449182U (zh) 一种锁边式屋面固定装置
CN108667414A (zh) 一种用于建筑屋顶的光伏板结构组件
CN215406986U (zh) 光伏屋顶、增高型组件固定及抵接件及l型增高件
CN216819755U (zh) 一种导水杆件的固定结构
CN217537574U (zh) 支撑瓦及屋面板组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