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40498U - 一种生态型微孔岩砂颗粒纳米吸声屏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态型微孔岩砂颗粒纳米吸声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40498U
CN211340498U CN201922118400.3U CN201922118400U CN211340498U CN 211340498 U CN211340498 U CN 211340498U CN 201922118400 U CN201922118400 U CN 201922118400U CN 211340498 U CN211340498 U CN 2113404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lanting
frame
green
sound absor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1840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宝彬
张宝骏
张建成
成桂华
张保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Jinbaodi Traff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Jinbaodi Traff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Jinbaodi Traff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Jinbaodi Traff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1840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404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404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404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态型微孔岩砂颗粒纳米吸声屏,涉及道路声屏障的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声屏障功能单一,生态及美观效果差的问题。其包括立柱、插设于立柱之间的吸隔声屏板,吸隔声屏板包括隔声板和设于隔声板外表面的吸声面层,吸隔声屏板一侧或两侧设有绿植槽,绿植槽内种植绿植,吸隔声屏板上方设有蓄水槽,吸隔声屏板上设有连通蓄水槽与绿植槽的引水管。本实用新型具有吸隔声效果好的同时,美观性和生态效果显著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生态型微孔岩砂颗粒纳米吸声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声屏障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态型微孔岩砂颗粒纳米吸声屏。
背景技术
目前,道路声屏障主要分为金属声屏障和非金属声屏障或者复合声屏障。金属屏障能耗大,而且难免经酸雨侵蚀和风吹日晒而被腐蚀生锈;非金属声屏障主要包括轻质水泥声屏障和混泥土声屏障等。现有技术中的非金属声屏障都比较重,安装困难,同时,吸声系数低,均小于0.7,同时玻璃丝棉容易脱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非金属声屏障的吸声性能逐渐消失,另外,水泥单板的表面开孔率较低,孔隙大,易堆积灰尘,不易清理,而且雨水易进入空腔里面,致使里面的棉容易风化失效。
为解决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207295517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式微孔岩吸隔声板及其声屏障,一体式微孔岩吸隔声板为一体成型,包括外部的一体式微孔岩框架和内部的吸隔声空腔,一体式微孔岩框架包括通过模具一体成型的面板、背板和四个侧板,围成了空腔,空腔内在一体成型时填充至少一层多孔的吸声材料。
该一体式微孔岩声屏障安装拆卸简单方便,吸隔声效果好。但上述结构中,将微孔岩设置于声屏障的外表面上,造成声屏障的美观性差的问题,同时,上述声屏障只具有吸隔声功能,因此功能单一,生态及美观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生态型微孔岩砂颗粒纳米吸声屏,其具有吸隔声效果好的同时,美观性和生态效果显著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生态型微孔岩砂颗粒纳米吸声屏,包括立柱、插设于所述立柱之间的吸隔声屏板,所述吸隔声屏板包括隔声板和设于所述隔声板外表面的吸声面层,所述吸隔声屏板一侧或两侧设有绿植槽,所述绿植槽内种植绿植,所述吸隔声屏板上方设有蓄水槽,所述吸隔声屏板上设有连通所述蓄水槽与绿植槽的引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吸声屏的声音首先经过吸隔声屏板外部的绿植槽内的绿植进行首次吸收,绿植不仅能够对声音具有一定的吸收作用,而且能够将原有的声波打乱,使得声波的穿透力减弱,起到初步的吸隔声的目的,之后声音经过吸声面层的吸收而再次减弱,最后声音再经过隔声板的隔离与反射而进一步减弱,最终透过吸声屏的声音得到最大限度的减弱,吸隔声效果好,并且由于在吸隔声屏板侧方设置绿植,因此吸声屏整体的美观性和生态性好,不仅能够减弱噪声,而且能够起到净化空气、滤除灰尘的效果,同时能够使声屏障整体上更美观;蓄水槽设置于吸隔声屏板的顶部,能够防止雨水直接淋到吸声屏上而导致吸声屏老化和丧失吸声效果的问题产生,蓄水槽将雨水收集后通过引水管引到绿植槽内,对绿植槽内的绿植进行养护,节约了水资源,无需人员特地对绿植进行养护,维护方便。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吸声面层为微孔岩砂颗粒层,所述微孔岩砂颗粒层与所述隔声板之间相粘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隔声屏板的制造成本低,人员可根据具体地区噪声的强弱而调整微孔岩砂颗粒层的厚度,使得吸隔声屏板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立柱之间滑移设置有绿植架,各个所述绿植槽均设置于所述绿植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了将绿植槽直接固定于吸隔声屏板上而破坏吸隔声屏板表面的吸声面层的问题,同时,绿植架和吸隔声屏板可分开制造,加工成本更低。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绿植槽包括设于上方的种植槽和设于所述种植槽底部的储水腔,各个所述种植槽与对应的储水腔之间通过吸水棉线相连通,所述蓄水槽与其中一个所述储水腔之间通过引水管相连通,水在自重下可流经各个储水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水腔内可储存水,由吸水棉线缓慢将储水腔内的水吸入到种植槽内,避免种植槽内一次性进入过多的水而引发种植槽内的土层流失;通过引水管将蓄水槽与其中一个储水腔相连通,该储水腔再将水引到其余储水腔中,避免引水管设置较多而导致维护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绿植架包括两根竖板和连接于所述竖板之间的若干菱形架,各个所述菱形架沿着竖直方向排布且相邻两菱形架的顶角与底角相接;所述菱形架由四个首尾相接的架板构成,所述架板上向下凹陷形成储水腔,所述菱形架靠近所述立柱的棱角上方设有透水口,组成所述菱形架的上方架板上的水从两侧的透水口流到组成菱形架的下方的架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同一菱形架上的水从顶角向两侧流下,在流下的过程中,水首先集聚在先经过的储水腔中,当一个储水腔积满时再沿着架板流到下一的储水腔中,随着水的不断增多,水积满同一菱形架上层的架板上的储水腔并通过上层架板端部的透水口流到下层架板上,沿着下层架板向菱形架的底角流动,在此过程中,水逐个集满下层架板上的储水腔,保证同一菱形架各处的种植槽对应的储水腔均能有水。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相邻所述菱形架中在上的菱形架的底角两侧设有透水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在一个菱形架上布满之后,会从菱形架底角两侧的透水口流到下一菱形架的上层架板上,并继续进行在上一菱形架上的循环过程,从而实现水流在不同菱形架之间的流通,保证不同菱形架上的出水腔内均储存有水以供绿植吸收。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最上层的所述菱形架的最高处设置有绿植槽,所述引水管一端连通至所述蓄水槽内,另一端连通至最上层的菱形架最高处的绿植槽的储水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流到最顶端的储水腔内的水能够向架板两侧流,使得两侧架板上有水均匀流下,保证了绿植架各处的绿植均能有水吸收。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引水管镶嵌于所述吸声面层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水管能够更加稳固的进行固定,防止引水管外露时连接不稳定的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 声音首先经过绿植进行首次吸收,之后声音经过吸声面层的吸收,最后声音再经过隔声板的隔离与反射而进一步减弱,最终透过吸声屏的声音得到最大限度的减弱,吸隔声效果好,同时种植有绿植的吸声屏整体的美观性和生态性好,不仅能够减弱噪声,而且能够起到净化空气、滤除灰尘的效果;
2. 吸隔声屏板的制造成本低,人员可根据具体地区噪声的强弱而调整微孔岩砂颗粒层的厚度,使得吸隔声屏板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3. 绿植架和吸隔声屏板之间不设连接,可分开制造,加工成本更低;
4. 通过设置菱形架使得最上层的水逐个集满下层架板上的储水腔,保证同一菱形架各处的种植槽对应的储水腔均能有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立柱;11、插槽;2、吸隔声屏板;21、隔声板;22、吸声面层;3、蓄水槽;31、插块;32、挡块;4、绿植架;41、竖板;42、菱形架;421、架板;422、透水口;43、绿植槽;431、种植槽;432、储水腔;5、引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生态型微孔岩砂颗粒纳米吸声屏,包括立柱1、插设于立柱1之间的吸隔声屏板2,吸隔声屏板2包括隔声板21和设置于隔声板21两侧表面的吸声面层22,本实用新型此实施例中的吸声面层22为微孔岩砂颗粒层,微孔岩砂颗粒层与隔声板21之间相粘接,该设置使得吸隔声屏板2的制造成本低,人员可根据具体地区噪声的强弱而调整微孔岩砂颗粒层的厚度,使得吸隔声屏板2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吸隔声屏板2于隔声板21一侧设置有绿植槽43,绿植槽43内种植绿植,吸隔声屏板2上方设置有蓄水槽3,吸隔声屏板2上设置有连通蓄水槽3与绿植槽43的引水管5,引水管5镶嵌于吸声面层22内,引水管5的镶嵌设置使得引水管5能够更加稳固的进行固定,防止引水管5外露时连接不稳定的情况发生。其中蓄水槽3与吸声屏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立柱1两侧开设有插槽11,插槽11的长度高于吸隔声屏板2的高度,吸隔声屏板2插设于插槽11内,同时,蓄水槽3两侧设置有与插槽11配合的插块31,插块31上端设置有宽度大于插块31宽度的挡块32,插块31插设于相邻两个立柱1上的插槽11上端,且挡块32支撑于插槽11上端面上。
参照图1、图2,立柱1之间滑移设置有绿植架4,绿植架4紧贴吸隔声屏板2设置,各个绿植槽43均设置于绿植架4上,该设置避免了将绿植槽43直接固定于吸隔声屏板2上而破坏吸隔声屏板2表面的吸声面层22的问题,同时,绿植架4和吸隔声屏板2可分开制造,加工成本更低。绿植架4包括两根竖板41和连接于竖板41之间的若干菱形架42,竖板41互相远离的一端插设于立柱1内,各个菱形架42沿着竖直方向排布且相邻两菱形架42的顶角与底角相接;菱形架42由四个首尾相接的架板421构成,绿植槽43沿着各个架板421设置与架板421上方,绿植槽43包括设置于上方的种植槽431和设置于种植槽431底部的储水腔432,各个种植槽431与对应的储水腔432之间通过吸水棉线相连通,储水腔432由架板421中间间隔的向下凹陷而形成,菱形架42靠近立柱1的棱角上方设置有透水口422,组成同一菱形架42的上方架板421上的水从两侧的透水口422流到组成菱形架42的下方的架板421上。同时,相邻两菱形架42中在上的菱形架42的底角两侧开设有透水口422。
同一菱形架42上的水从顶角向两侧流下,在流下的过程中,水首先集聚在先经过的储水腔432中,当一个储水腔432积满时再沿着架板421流到下一的储水腔432中,随着水的不断增多,水积满同一菱形架42上层的架板421上的储水腔432并通过上层架板421端部的透水口422流到下层架板421上,沿着下层架板421向菱形架42的底角流动,在此过程中,水逐个集满下层架板421上的储水腔432,保证同一菱形架42各处的种植槽431对应的储水腔432均能有水。当水在一个菱形架42上布满之后,会从菱形架42底角两侧的透水口422流到下一菱形架42的上层架板421上,并继续进行在上一菱形架42上的循环过程,从而实现水流在不同菱形架42之间的流通,保证不同菱形架42上的出水腔内均储存有水以供绿植吸收。
参照图1、图2,为了减少引水管5的数量,避免后期繁琐的维护过程,最上层的菱形架42的最高处设置有绿植槽43,引水管5一端连通至蓄水槽3内,另一端连通至最上层的菱形架42最高处的绿植槽43的储水腔432内。流到最顶端的储水腔432内的水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架板421两侧流,使得两侧架板421上有水均匀流下,在只使用一个引水管5的情况下,保证了绿植架4各处的绿植均能有水吸收。
上述生态型微孔岩砂颗粒纳米吸声屏的实施原理为:经过吸声屏的声音首先经过吸隔声屏板2外部的绿植槽43内的绿植进行首次吸收,绿植不仅能够对声音具有一定的吸收作用,而且能够将原有的声波打乱,使得声波的穿透力减弱,起到初步的吸隔声的目的,之后声音经过吸声面层22的吸收而再次减弱,最后声音再经过隔声板21的隔离与反射而进一步减弱,最终透过吸声屏的声音得到最大限度的减弱,吸隔声效果好,并且由于在吸隔声屏板2侧方设置绿植,因此吸声屏整体的美观性和生态性好,不仅能够减弱噪声,而且能够起到净化空气、滤除灰尘的效果,同时能够使声屏障整体上更美观;蓄水槽3设置于吸隔声屏板2的顶部,能够防止雨水直接淋到吸声屏上而导致吸声屏老化和丧失吸声效果的问题产生,蓄水槽3将雨水收集后通过引水管5引到绿植槽43内,对绿植槽43内的绿植进行养护,节约了水资源,无需人员特地对绿植进行养护,维护方便。蓄水槽3内的水通过引水管5流入最上方的菱形架42顶部的储水腔432内,并依次流到下方的各个储水腔432内,储水腔432内可储存水,由吸水棉线缓慢将储水腔432内的水吸入到种植槽431内,保证了绿植槽43内的绿植的长期存活,生态效果进一步提高。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生态型微孔岩砂颗粒纳米吸声屏,包括立柱(1)、插设于所述立柱(1)之间的吸隔声屏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隔声屏板(2)包括隔声板(21)和设于所述隔声板(21)外表面的吸声面层(22),所述吸隔声屏板(2)一侧或两侧设有绿植槽(43),所述绿植槽(43)内种植绿植,所述吸隔声屏板(2)上方设有蓄水槽(3),所述吸隔声屏板(2)上设有连通所述蓄水槽(3)与绿植槽(43)的引水管(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型微孔岩砂颗粒纳米吸声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面层(22)为微孔岩砂颗粒层,所述微孔岩砂颗粒层与所述隔声板(21)之间相粘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型微孔岩砂颗粒纳米吸声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之间滑移设置有绿植架(4),各个所述绿植槽(43)均设置于所述绿植架(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型微孔岩砂颗粒纳米吸声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绿植槽(43)包括设于上方的种植槽(431)和设于所述种植槽(431)底部的储水腔(432),各个所述种植槽(431)与对应的储水腔(432)之间通过吸水棉线相连通,所述蓄水槽(3)与其中一个所述储水腔(432)之间通过引水管(5)相连通,水在自重下可流经各个储水腔(43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型微孔岩砂颗粒纳米吸声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绿植架(4)包括两根竖板(41)和连接于所述竖板(41)之间的若干菱形架(42),各个所述菱形架(42)沿着竖直方向排布且相邻两菱形架(42)的顶角与底角相接;所述菱形架(42)由四个首尾相接的架板(421)构成,所述架板(421)上向下凹陷形成储水腔(432),所述菱形架(42)靠近所述立柱(1)的棱角上方设有透水口(422),组成所述菱形架(42)的上方架板(421)上的水从两侧的透水口(422)流到组成菱形架(42)的下方的架板(42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型微孔岩砂颗粒纳米吸声屏,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菱形架(42)中在上的菱形架(42)的底角两侧设有透水口(4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态型微孔岩砂颗粒纳米吸声屏,其特征在于:最上层的所述菱形架(42)的最高处设置有绿植槽(43),所述引水管(5)一端连通至所述蓄水槽(3)内,另一端连通至最上层的菱形架(42)最高处的绿植槽(43)的储水腔(432)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型微孔岩砂颗粒纳米吸声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管(5)镶嵌于所述吸声面层(22)内。
CN201922118400.3U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生态型微孔岩砂颗粒纳米吸声屏 Active CN2113404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8400.3U CN211340498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生态型微孔岩砂颗粒纳米吸声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8400.3U CN211340498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生态型微孔岩砂颗粒纳米吸声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40498U true CN211340498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06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18400.3U Active CN211340498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生态型微孔岩砂颗粒纳米吸声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404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97329U (zh) 立面绿化槽
CN102577866A (zh) 可蓄供水的道路用花箱
CN201074307Y (zh) 路桥绿化用防撞墙
CN108703061A (zh) 一种高架桥下的立体绿化方法及装置
CN206591865U (zh) 一种新型集排水公交站亭
CN205357354U (zh) 一种立体绿化柱
CN211340498U (zh) 一种生态型微孔岩砂颗粒纳米吸声屏
CN208523308U (zh) 一种生态树池构造
CN108755835A (zh) 预制组合式生态环保道路隔离护栏
CN108915349A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利用景观围墙
CN103899052B (zh) 绿能植栽复合结构系统
CN208907237U (zh) 一种绿色建筑雨水可循环利用结构
CN209908024U (zh) 可进行雨水收集的城市景观设施
CN207891737U (zh) 一种具有储水绿化功能的预制防撞墙
CN209428880U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10002192U (zh) 一种快速渗水的网球场地面结构
CN111732212A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屋顶绿色生态系统
CN207110907U (zh) 落地窗排水系统
CN206408732U (zh) 适用于西北农村地区的雨水收集与分层利用系统
CN216475720U (zh) 一种绿化美观钢网墙
CN208777366U (zh) 预制组合式生态环保道路隔离护栏
CN100485129C (zh) 栽植式组合隔音墙
CN204146096U (zh) 一种半隔断式屋顶绿化栽培槽
CN216690624U (zh) 一种生态围墙
CN217840091U (zh) 组合式生态挡墙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