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40378U - 一种高架桥桥梁的限位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架桥桥梁的限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40378U
CN211340378U CN201922074342.9U CN201922074342U CN211340378U CN 211340378 U CN211340378 U CN 211340378U CN 201922074342 U CN201922074342 U CN 201922074342U CN 211340378 U CN211340378 U CN 2113403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haped plate
shaped
bridge
suppor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7434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威
徐善文
苏三庆
李昱
赵昊田
孙壮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2207434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403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403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403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架桥桥梁的限位系统,包括第一U型板、第二U型板、第一固定端板、第三U型板、第四U型板及第二固定端板,其中,两个桥梁梁体均位于桥墩上,且第一U型板、第二U型板、第一固定端板、第三U型板、第四U型板及第二固定端板位于两个桥梁梁体之间,该系统有效的限制桥梁梁体的位移,且具有一定的耗能减震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高架桥桥梁的限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桥梁减震领域,涉及一种高架桥桥梁的限位系统。
背景技术
在桥梁工程中连续梁桥一般会设有多道伸缩缝,在地震作用下为主梁移位提供了空间,容易产生落梁的风险。在地震中,梁式桥的主梁、桥墩、支座、桥台、桥面连续、主梁横向连接系、墩台挡块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抗震系统,但支座对主梁移位约束较弱,桥面铺装协调了部分主梁移位,能够起到连梁装置的作用,桥台有效的约束了主梁的纵向移位,挡块有效的约束了主梁的横向移位,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主梁移位,防止了落梁。
在桥梁实际工程中应看到,桥台的限位作用对于小桥是有效的,对于大、中形桥梁,由于伸缩缝数量多,使得桥台的纵向限位作用大打折扣,若桥台背墙破坏将使得桥台的约束作用大大减弱,从而导致落梁,现有抗震技术和构造措施仍有较大改进余地。
目前在桥梁结构中通常会在主梁两端设置横向混凝土挡块,但在非强震区,往往不会设置纵向挡块,在地震作用下容易发生纵向落梁。在强震区纵向限位的通常做法是在墩梁间设置缆索,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落梁震害的发生,但基本没有耗能作用,功能用途相对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高架桥桥梁的限位系统,该系统有效的限制桥梁梁体的位移,且具有一定的耗能减震作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架桥桥梁的限位系统包括第一U型板、第二U型板、第一固定端板、第三U型板、第四U型板及第二固定端板,其中,两个桥梁梁体均位于桥墩上,且第一U型板、第二U型板、第一固定端板、第三U型板、第四U型板及第二固定端板位于两个桥梁梁体之间;
第一U型板及第二U型板固定于第一固定端板上,第三U型板及第四U型板均固定于第二固定端板上,第一固定端板及第二固定端板均固定于桥墩上;
第一U型板与第二U型板组成X型结构,第三U型板及第四U型板组成X型结构;
第一U型板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板,第二U型板的前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板;第一U型板的后端设置有第三支撑板、第二U型板的后端设置有第四支撑板,其中,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通过第一耗能弹簧相连接,第三支撑板与第四支撑板之间通过第二耗能弹簧相连接;
第三U型板的前端设置有第五支撑板,第四U型板的前端设置有第六支撑板,第三U型板的后端设置有第七支撑板,第四U型板的后端设置有第八支撑板,其中,第五支撑板与第六支撑板之间通过第三耗能弹簧相连接,第七支撑板与第八支撑板之间通过第四耗能弹簧相连接;
第七支撑板及第一支撑板与一侧的桥梁梁体相连接,第二支撑板及第八支撑板与另一侧的桥梁梁体相连接。
还包括盖板,其中,盖板位于桥墩上,第一U型板、第二U型板、第三U型板及第四U型板位于盖板与桥墩之间。
第一U型板与第二U型板之间以及第三U型板与第四U型板之间均设置有加劲肋。
第一固定端板及第二固定端板与桥墩之间通过高强度螺栓相连接。
第七支撑板与桥梁梁体之间、第一支撑板与桥梁梁体之间、第二支撑板与桥梁梁体之间以及第八支撑板与桥梁梁体均通过螺栓相连接。
第七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及第八支撑板均为L型板。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架桥桥梁的限位系统在具体操作时,当两侧桥梁梁体接收外部作用力时,则将外部能量传递到第一U型板、第二U型板、第三U型板及第四U型板上,通过第一U型板、第二U型板、第三U型板及第四U型板的变形以及第一耗能弹簧、第二耗能弹簧、第三耗能弹簧及第四耗能弹簧的变形,以消耗能量,继而起到耗能的作用,同时有效限制两侧桥梁梁体的位移,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极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U型板31、第二U型板32、第三U型板33及第四U型板34的位置关系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透视图。
其中,1为桥墩、21为第一固定端板、22为第二固定端板、31为第一U型板、32为第二U型板、33为第三U型板、34为第四U型板、41为第一支撑板、42为第二支撑板、43为第三支撑板、44为第四支撑板、45为第五支撑板、46为第六支撑板、47为第七支撑板、48为第八支撑板、51为第一耗能弹簧、52为第二耗能弹簧、53为第三耗能弹簧、54为第四耗能弹簧、6为加劲肋、7为桥梁梁体、8为盖板、9为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及图2,所述的高架桥桥梁的限位系统包括第一U型板31、第二U型板32、第一固定端板21、第三U型板33、第四U型板34及第二固定端板22,其中,两个桥梁梁体7均位于桥墩1上,且第一U型板31、第二U型板32、第一固定端板21、第三U型板33、第四U型板34及第二固定端板22位于两个桥梁梁体7之间;第一U型板31及第二U型板32固定于第一固定端板21上,第三U型板33及第四U型板34均固定于第二固定端板22上,第一固定端板21及第二固定端板22均固定于桥墩1上;第一U型板31与第二U型板32组成X型结构,第三U型板33及第四U型板34组成X型结构;第一U型板31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板41,第二U型板32的前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板42;第一U型板31的后端设置有第三支撑板43、第二U型板32的后端设置有第四支撑板44,其中,第一支撑板41与第二支撑板42之间通过第一耗能弹簧51相连接,第三支撑板43与第四支撑板44之间通过第二耗能弹簧52相连接;第三U型板33的前端设置有第五支撑板45,第四U型板34的前端设置有第六支撑板46,第三U型板33的后端设置有第七支撑板47,第四U型板34的后端设置有第八支撑板48,其中,第五支撑板45与第六支撑板46之间通过第三耗能弹簧53相连接,第七支撑板47与第八支撑板48之间通过第四耗能弹簧54相连接;第七支撑板47及第一支撑板41与一侧的桥梁梁体7相连接,第二支撑板42及第八支撑板48与另一侧的桥梁梁体7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盖板8,其中,盖板8位于桥墩1上,第一U型板31、第二U型板32、第三U型板33及第四U型板34位于盖板8与桥墩1之间;第一U型板31与第二U型板32之间以及第三U型板33与第四U型板34之间均设置有加劲肋6;第一固定端板21及第二固定端板22与桥墩1之间通过高强度螺栓相连接;第七支撑板47与桥梁梁体7之间、第一支撑板41与桥梁梁体7之间、第二支撑板42与桥梁梁体7之间以及第八支撑板48与桥梁梁体7均通过螺栓相连接;第七支撑板47、第一支撑板41、第二支撑板42及第八支撑板48均为L型板。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当两侧桥梁梁体7接受外部作用力时,则将外部能量传递到第一U型板31、第二U型板32、第三U型板33及第四U型板34上,通过第一U型板31、第二U型板32、第三U型板33及第四U型板34的变形以及第一耗能弹簧51、第二耗能弹簧52、第三耗能弹簧53及第四耗能弹簧54的变形,以消耗能量,继而起到耗能的作用,同时有效限制两侧桥梁梁体7的位移。
本实用新型在地震发生后,通过U型板与支撑板以及耗能弹簧组成的构件,形成耗能体系,该装置可耗散地震的能量,同时能在发生破坏后进行快速的更换,从来达到对结构的保护,实现安全和经济的目的。

Claims (6)

1.一种高架桥桥梁的限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U型板(31)、第二U型板(32)、第一固定端板(21)、第三U型板(33)、第四U型板(34)及第二固定端板(22),其中,两个桥梁梁体(7)均位于桥墩(1)上,且第一U型板(31)、第二U型板(32)、第一固定端板(21)、第三U型板(33)、第四U型板(34)及第二固定端板(22)位于两个桥梁梁体(7)之间;
第一U型板(31)及第二U型板(32)固定于第一固定端板(21)上,第三U型板(33)及第四U型板(34)均固定于第二固定端板(22)上,第一固定端板(21)及第二固定端板(22)均固定于桥墩(1)上;
第一U型板(31)与第二U型板(32)组成X型结构,第三U型板(33)及第四U型板(34)组成X型结构;
第一U型板(31)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板(41),第二U型板(32)的前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板(42);第一U型板(31)的后端设置有第三支撑板(43)、第二U型板(32)的后端设置有第四支撑板(44),其中,第一支撑板(41)与第二支撑板(42)之间通过第一耗能弹簧(51)相连接,第三支撑板(43)与第四支撑板(44)之间通过第二耗能弹簧(52)相连接;
第三U型板(33)的前端设置有第五支撑板(45),第四U型板(34)的前端设置有第六支撑板(46),第三U型板(33)的后端设置有第七支撑板(47),第四U型板(34)的后端设置有第八支撑板(48),其中,第五支撑板(45)与第六支撑板(46)之间通过第三耗能弹簧(53)相连接,第七支撑板(47)与第八支撑板(48)之间通过第四耗能弹簧(54)相连接;
第七支撑板(47)及第一支撑板(41)与一侧的桥梁梁体(7)相连接,第二支撑板(42)及第八支撑板(48)与另一侧的桥梁梁体(7)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架桥桥梁的限位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8),其中,盖板(8)位于桥墩(1)上,第一U型板(31)、第二U型板(32)、第三U型板(33)及第四U型板(34)位于盖板(8)与桥墩(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架桥桥梁的限位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U型板(31)与第二U型板(32)之间以及第三U型板(33)与第四U型板(34)之间均设置有加劲肋(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架桥桥梁的限位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端板(21)及第二固定端板(22)与桥墩(1)之间通过高强度螺栓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架桥桥梁的限位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七支撑板(47)与桥梁梁体(7)之间、第一支撑板(41)与桥梁梁体(7)之间、第二支撑板(42)与桥梁梁体(7)之间以及第八支撑板(48)与桥梁梁体(7)均通过螺栓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架桥桥梁的限位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七支撑板(47)、第一支撑板(41)、第二支撑板(42)及第八支撑板(48)均为L型板。
CN201922074342.9U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高架桥桥梁的限位系统 Active CN2113403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74342.9U CN211340378U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高架桥桥梁的限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74342.9U CN211340378U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高架桥桥梁的限位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40378U true CN211340378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06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74342.9U Active CN211340378U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高架桥桥梁的限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403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96498B (zh) 一种震后易修复钢异形柱-中心支撑架
CN103669570B (zh) 一种新型震后易修复钢异形柱-预应力中心支撑架
CN108612188A (zh) 一种装配式自复位预应力混凝土框架
CN103669650B (zh) 一种震后易修复钢异形柱框架-钢板剪力墙
CN103711215B (zh) 一种震后易修复钢异形柱框架-偏心支撑架
CN103669594B (zh) 一种震后易修复钢异形柱框架结构节点
CN103696503A (zh) 一种新型震后易修复钢异形柱框架
CN102061742A (zh) 防震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结构体系
CN103669567A (zh) 一种新型震后易修复钢异形柱-预应力偏心支撑架
CN211340378U (zh) 一种高架桥桥梁的限位系统
CN102704388A (zh) 抗震抗洪型半整体式桥台无缝桥及其施工方法
CN202809494U (zh) 用于刚构连续梁桥0#块浇筑的托架
CN105297616A (zh) 一种震损可原位快速修复的箱形钢桥墩
CN104313995B (zh) 三向复合限位装置
CN217150662U (zh) 一种带有预警系统的可更换式山地建筑侧向连接系统
Russo et al. Retrofitting a short span bridge with a semi-integral abutment bridge: the Treviso Bridge
CN210194449U (zh) 一种半漂浮体系斜拉桥的主梁施工用塔梁临时固结结构
CN209260586U (zh) 一种用于既有桥梁的增加主梁纵向支承长度的装置
CN211340377U (zh) 一种桥梁相邻梁端横向减震及限位装置
CN215052007U (zh) 一种柔性墩桥梁纵向抗震挡块
CN111764260A (zh) 一种桥梁防震缓冲装置及抗震桥梁
CN205046463U (zh) 一种震损可原位快速修复的箱形钢桥墩
CN109371858A (zh) 一种用于既有桥梁的增加主梁纵向支承长度的装置
CN110847004B (zh) 一种适用于桥梁结构的梳齿状限位阻尼器
CN213114271U (zh) 一种曲线匝道桥用的纵桥向抗震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