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35980U - 轨道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轨道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35980U
CN211335980U CN201921879895.5U CN201921879895U CN211335980U CN 211335980 U CN211335980 U CN 211335980U CN 201921879895 U CN201921879895 U CN 201921879895U CN 211335980 U CN211335980 U CN 2113359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ssage
rail vehicle
couplers
cab apron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7989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安庆
刘俊杰
曾浩
李建坤
梅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7989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359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359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359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贯通道外圈;贯通道内圈,所述贯通道内圈设在所述贯通道外圈内,所述贯通道内圈的底部设有可拆卸的渡板;至少两个车钩,至少两个所述车钩均设在所述贯通道内圈和所述贯通道外圈之间,至少两个所述车钩位于所述渡板的正下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轨道车辆,拆下渡板就可以实现对车钩的检修维护或拆装,与传统的将车钩布置在整个贯通道下方的方式相比,检修过程相对较简单,更换时间短,且不存在车底检修带来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贯通道内圈和贯通道外圈之间设置至少两个车钩,从而极大地减轻了每个车钩的重量,从而降低了车钩的装配难度,省时省力。

Description

轨道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轨道车辆的车钩布置在整个贯通道的下方,当车钩需要更换时,需要在特定的车辆段内,利用行吊将贯通道拆掉,且检修人员只能去车底对车钩进行检修,检修过程繁琐复杂,不仅浪费大量的更换时间,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在车底检修车钩会给检修人员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另外,车厢与车厢之间仅通过1个车钩连接,对车钩的强度要求比较高,导致车钩的体积和重量比较大,从而车钩装配较困难,费时费力。此外,贯通道的结构只允许在车内的一侧通过,若通过宽度过大,会导致此处的渡板体积较大,重量较重,更换时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轨道车辆,可以实现在车内对车钩的检修维护或拆装,检修过程相对较简单,不存在车底检修带来的安全隐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包括:贯通道外圈;贯通道内圈,所述贯通道内圈设在所述贯通道外圈内,所述贯通道内圈的底部设有可拆卸的渡板;至少两个车钩,至少两个所述车钩均设在所述贯通道内圈和所述贯通道外圈之间,至少两个所述车钩位于所述渡板的正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通过在贯通道内圈和贯通道外圈之间设置至少两个车钩,并使至少两个车钩位于贯通道内圈底部可拆卸的渡板的正下方,拆下渡板就可以实现对车钩的检修维护或拆装,与传统的将车钩布置在整个贯通道下方的方式相比,检修过程相对较简单,更换时间短,且不存在车底检修带来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贯通道内圈和贯通道外圈之间设置至少两个车钩,从而极大地减轻了每个车钩的重量,从而降低了车钩的装配难度,省时省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至少两个所述车钩平行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至少两个所述车钩等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钩为两个,所述渡板为两个,每个所述渡板的正下方设有一个所述车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贯通道进一步包括:车轮,所述车轮的顶部凸出所述渡板的上表面,所述车轮位于两个所述渡板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轮上方设有轮壳,所述轮壳位于两个所述渡板之间,所述轮壳的至少部分为折棚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轮的中心轴线位于所述渡板的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两个所述渡板关于所述贯通道的纵向中心平面对称,且两个所述车钩关于所述贯通道的纵向中心平面对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贯通道进一步包括:两个踏板,两个所述踏板沿所述轨道车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至少一个伸缩支架,所述伸缩支架连接在两个所述踏板之间,其中所述渡板搭接在两个所述踏板的上方,所述渡板与所述伸缩支架可枢转地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渡板与所述伸缩支架通过至少一个枢转结构可枢转地相连,所述渡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盖板,所述渡板通过所述盖板与所述枢转结构可拆卸地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轨道车辆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渡板和两个踏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所示的渡板和两个踏板的主视图;
图6是图4中所示的渡板和两个踏板的俯视图;
图7是图4中所示的渡板和两个踏板的仰视图;
图8是图4中所示的渡板和两个踏板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贯通道外圈1;贯通道内圈2;渡板21;
车钩3;车轮4;轮壳5;
踏板6;踏板支架61;伸缩支架7;
枢转结构8;盖板9;
轨道车辆100;车厢1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100。在本申请下面的描述中,以轨道车辆100为跨坐式单轨车辆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轨道车辆100还可以是其它类型的轨道车辆,而不限于跨坐式单轨车辆。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轨道车辆100例如跨坐式单轨车辆,包括贯通道外圈1、贯通道内圈2和至少两个车钩3。
具体而言,贯通道内圈2设在贯通道外圈1内,贯通道内圈2的底部设有可拆卸的渡板21。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方向“内”可以理解为朝向贯通道中心的方向,其相反方向被定义为“外”,即远离贯通道中心的方向。至少两个车钩3均设在贯通道内圈2和贯通道外圈1之间,至少两个车钩3位于渡板21的正下方。此时至少两个车钩3与渡板21上下相对。
例如,图1-图3的示例中示出了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车钩3。图1-图3中显示了两个车钩3用于示例说明的目的,但是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之后、显然可以理解将该方案应用到三个或者更多个车钩3的技术方案中,这也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轨道车辆100(例如跨坐式单轨车辆)的相邻两节车厢101之间通过至少两个车钩3连接。在轨道车辆100例如跨坐式单轨车辆需要检修维护或拆装车钩3时,只需在车内拆下渡板21就能实现对整个车钩3的检修维护或拆装,整个过程仅需3-4个人就可完成车钩3的拆卸,且不用考虑轨道车辆100例如跨坐式单轨车辆停留的位置。而且,该种布置形式不仅改善了传统车底检修车钩的恶劣环境,还节约了整个车钩3的检修时间。
另外,由于轨道车辆100例如跨坐式单轨车辆的两节车厢101之间使用了至少两个车钩3,这就使每个车钩3的重量大大减轻,降低了对单个车钩3的强度要求,从而在车内1-2个人就能实现对整个车钩3的检修维护及拆装,既节省了检修更换车钩3的时间,又降低了更换过程对检修人员造成的安全风险。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100,通过在贯通道内圈2和贯通道外圈1之间设置至少两个车钩3,并使至少两个车钩3位于贯通道内圈2底部可拆卸的渡板21的正下方,拆下渡板21就可以实现对车钩3的检修维护或拆装,与传统的将车钩3布置在整个贯通道下方的方式相比,检修过程相对较简单,更换时间短,且不存在车底检修带来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贯通道内圈2和贯通道外圈1之间设置至少两个车钩3,从而极大地减轻了每个车钩3的重量,从而降低了车钩3的装配难度,省时省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3,至少两个车钩3平行布置。例如,至少两个车钩3与贯通道的中心轴线平行。如此设置,可以有效保证轨道车辆100例如跨坐式单轨车辆运行过程中的平稳性,且方便了车钩3的布置。
可选地,如图1所示,至少两个车钩3等高。此时至少两个车钩3可以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当渡板21水平布置时,至少两个车钩3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例如,至少两个车钩3和渡板21可以关于贯通道的纵向中心平面左右对称。由此,可以进一步保证轨道车辆100例如跨坐式单轨车辆运行过程中的平稳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渡板21为一个,车钩3为两个,两个车钩3均设在渡板21的正下方,且两个车钩3左右间隔开。如此,拆卸渡板21,就可以实现对两个车钩3的检修维护或拆装,极大地节省了检修更换时间。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车钩3为两个,渡板21为两个,每个渡板21的正下方设有一个车钩3。两个渡板21相互独立,两个车钩3分别布置在两个渡板21的正下方。如此设置,极大地减轻了单个渡板21的质量,方便维修拆装。
进一步地,参照图3,轨道车辆100进一步包括:车轮4,车轮4的顶部凸出渡板21的上表面,车轮4位于两个渡板21之间。车轮4将两个渡板21隔开,乘客可以分别从车轮4两侧的渡板21通过贯通道。由此,不仅能够保证轨道车辆100例如跨坐式单轨车辆的两节车厢101之间较大的通过宽度,实现大通过区域,避免拥挤,还避免了因实现大通过区域需要增大渡板21的风险。而且,由于每个车钩3和渡板21的重量得以减轻,在车内1-2个人就能实现对整个车钩3的检修维护和拆装,既节省了人力和检修更换的时间,又降低了更换过程对检修人员造成的安全风险。另外,通过设置使车轮4的顶部凸出渡板21的上表面,从而可以降低轨道车辆100例如跨坐式单轨车辆的地板的高度,从而降低了轨道车辆100例如跨坐式单轨车辆整体的高度,降低了轨道车辆100例如跨坐式单轨车辆的重心,提高了行驶平稳性。可选地,车轮4为走行轮。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车轮4的上方可以设有轮壳5,轮壳5位于两个渡板21之间,轮壳5的至少部分可以为折棚结构。如此,通过将轮壳5罩设在车轮4的上方,从而可以保证乘客的安全。而且,通过将轮壳5的至少部分设置为折棚结构,折棚结构在轨道车辆100例如跨座式单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可伸缩,相邻两节车厢101之间具有一定的伸缩量,从而可以保证轨道车辆100例如跨坐式单轨车辆的正常运行。
可选地,结合图3,车轮4的中心轴线位于渡板21的下方。如此设置,不会占用车厢101内较大空间,且可以相对减小轨道车辆100例如跨座式单轨车辆的重心高度。
可选地,两个渡板21关于贯通道的纵向中心平面对称,且两个车钩3关于贯通道的纵向中心平面对称,如图3所示。由此,可以进一步保证轨道车辆100例如跨坐式单轨车辆运行过程中的平稳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结合图4-图8,轨道车辆100进一步包括:两个踏板6和至少一个伸缩支架7,两个踏板6沿轨道车辆100例如跨座式单轨车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伸缩支架7连接在两个踏板6之间,其中渡板21搭接在两个踏板6的上方,渡板21与伸缩支架7可枢转地相连。例如,在图4-图8的示例中,轨道车辆100(例如跨座式单轨车辆)的两个踏板6可以分别设在两个车厢101的连接处,两个踏板6分别与两个车厢101相连,两个踏板6之间通过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伸缩支架7相连,以实现两个车厢101之间的相对靠近和远离,具体地,每个踏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踏板支架61,每个伸缩支架7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踏板6底部的踏板支架61上。渡板2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延伸至两个踏板6的上表面的正上方,渡板21与两个伸缩支架7均可枢转地相连,以使渡板21随轨道车辆100例如跨坐式单轨车辆的运动而旋转。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方向“前”可以理解为朝向轨道车辆100例如跨座式单轨车辆的车头的方向,其相反方向被定义为“后”,即朝向轨道车辆100例如跨座式单轨车辆的车尾的方向。
进一步地,参照图4-图5并结合图6-图8,渡板21与伸缩支架7通过至少一个枢转结构8可枢转地相连,渡板21上设有至少一个盖板9,渡板21通过盖板9与枢转结构8可拆卸地相连。例如,在图4-图8的示例中,渡板21通过两个枢转结构8与两个伸缩支架7之可枢转地相连,相应地,渡板21上设有两个盖板9,两个盖板9分别可拆卸地连接在两个枢转结构8的正上方。当需要检修维护或拆装车钩3时,只需要拆下两个盖板9,就可以将渡板21从两个伸缩支架7上拆下,然后将两个踏板6连同两个伸缩支架7一起拆下,从而可以实现在车内对车钩3进行检修维护或拆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100例如跨坐式单轨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贯通道外圈;
贯通道内圈,所述贯通道内圈设在所述贯通道外圈内,所述贯通道内圈的底部设有可拆卸的渡板;
至少两个车钩,至少两个所述车钩均设在所述贯通道内圈和所述贯通道外圈之间,至少两个所述车钩位于所述渡板的正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车钩平行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车钩等高。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钩为两个,所述渡板为两个,每个所述渡板的正下方设有一个所述车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车轮,所述车轮的顶部凸出所述渡板的上表面,所述车轮位于两个所述渡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上方设有轮壳,所述轮壳位于两个所述渡板之间,所述轮壳的至少部分为折棚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的中心轴线位于所述渡板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渡板关于所述贯通道的纵向中心平面对称,且两个所述车钩关于所述贯通道的纵向中心平面对称。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两个踏板,两个所述踏板沿所述轨道车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至少一个伸缩支架,所述伸缩支架连接在两个所述踏板之间,其中所述渡板搭接在两个所述踏板的上方,所述渡板与所述伸缩支架可枢转地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渡板与所述伸缩支架通过至少一个枢转结构可枢转地相连,
所述渡板上设有至少一个轨道车辆,所述渡板通过盖板与所述枢转结构可拆卸地相连。
CN201921879895.5U 2019-10-31 2019-10-31 轨道车辆 Active CN2113359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79895.5U CN211335980U (zh) 2019-10-31 2019-10-31 轨道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79895.5U CN211335980U (zh) 2019-10-31 2019-10-31 轨道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35980U true CN211335980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091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79895.5U Active CN211335980U (zh) 2019-10-31 2019-10-31 轨道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359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2531A (zh) * 2021-10-29 2022-01-18 青岛思锐科技有限公司 贯通道用渡板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2531A (zh) * 2021-10-29 2022-01-18 青岛思锐科技有限公司 贯通道用渡板装置
CN113942531B (zh) * 2021-10-29 2022-09-30 中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贯通道用渡板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80142B (zh) 铰接列车车列以及构成这种车列的车厢
DK2285644T3 (en) Detachable articulation between two vehicle units in a road trains
CN1326733C (zh) 铁路/公路联合运输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5292165B (zh) 一种机车流线型排障器及机车
HU208653B (en) Vehicle particularly railwayh vehicle
CN107097805A (zh) 专用于跨座式单轨列车厢之间的连接装置
CN211335980U (zh) 轨道车辆
FI109344B (fi) Kaksikerroksinen niveljuna
CN103832447B (zh) 一种低地板列车转向架
US2697990A (en) Lightweight passenger car
CN204978671U (zh) 用于轨道车辆的空腔型材底部
CN110155087A (zh) 轨道车辆齿轮箱、轨道车辆转向架以及轨道车辆
CN206856725U (zh) 专用于跨座式单轨列车厢之间的连接装置
US5607071A (en) Crane, especially a track-bound mobile crane
CN101992803A (zh) 分段式主梁及具有该主梁的半挂车底架
CN105711649A (zh) 一种一体化板桁组合全承载式电动客车车身结构
CN202439691U (zh) 一种城市有轨公共交通运输系统
CN201626409U (zh) 一种运输汽车的双层铁路专用车中层底架
CN205440364U (zh) 车辆的下铰接系统和有轨车辆
RU2294294C1 (ru) Рельсово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типа трамвайного вагона, моторного вагона электропоезда или локомотива на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й тяге, трамвайный вагон с пониженным уровнем пола
CN112744242A (zh) 轮包组件和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CN211391258U (zh) 整孔t梁运输车
CN105835900A (zh) 一种低地板车车体自由铰人字形铰接支座及安装方法
CN112744243B (zh) 轨道车辆
CN112744241B (zh) 轨道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