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14994U -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输出的二挡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输出的二挡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14994U
CN211314994U CN201922334473.6U CN201922334473U CN211314994U CN 211314994 U CN211314994 U CN 211314994U CN 201922334473 U CN201922334473 U CN 201922334473U CN 211314994 U CN211314994 U CN 2113149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shaft
output
power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3447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天生
雷作钊
周荣斌
薛天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Zhongwe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Zhongwe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Zhongwe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Zhongwe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3447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149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149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149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输出的二挡变速器,二挡变速器包括:输入轴、输出轴、中间轴、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壳体;所述输入轴的中心线与输出轴的中心线共线设置,且所述输入轴的输入端与输出轴的输出端分别贯穿壳体相对的两侧壁设置在壳体上;输入轴通过第一离合器将动力传导至中间轴再由中间轴将动力传导至第二离合器或第三离合器上,所述第二离合器上或第三离合器带动输出轴转动,所述中间轴的中心线平行于输入轴的中心线设置在壳体内;所述中间轴的一端与所述动力电机的转动端传动连接。通过对加装在输入轴上的第一离合器,可以切断与发动机的连接,从而使电机可以单独输出动力。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输出的二挡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输出的二挡变速器。
背景技术
变速器,通过不同的挡位变化,不同动力的驱动,可以改变前后输入的不同扭矩。通过对变速器不同离合器的切换,可以实现对变速器的不同挡位的切换,同时混合动力车系统通过对发动机加装动力电机,可实现对变速器混合动力驱动。混合动力车具有节能和低排放量的特点。现有的混合动力系统一般都是用在小型汽车上,现有具有混合动力的大型车辆的结构比较臃肿,如果再加上动力电机,一般采用在动力电机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变速器,使得变速器体积大,占用空间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输出的二挡变速器,解决具有混合动力车的变速器占用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输出的二挡变速器,二挡变速器包括:输入轴、输出轴、中间轴、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壳体;
所述输入轴的中心线与输出轴的中心线共线设置,且所述输入轴的输入端与输出轴的输出端分别贯穿壳体相对的两侧壁设置在壳体上;
输入轴通过第一离合器将动力传导至中间轴再由中间轴将动力传导至第二离合器或第三离合器上,所述第二离合器上或第三离合器带动输出轴转动,所述中间轴的中心线平行于输入轴的中心线设置在壳体内;
所述中间轴的一端与动力电机的转动端传动连接,且所述动力电机设置于所述壳体外,用于带动中间轴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轴为多个,且所述中间轴绕所述输入轴、输出轴的中心线环形阵列排列,多个的中间轴结构相同,每个中间轴分别连接有一动力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组合为切换式双离合器的结构,所述切换式双离合器包括第一离合块、第二离合块和活塞单元;
所述第一离合块位于所述活塞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二离合块位于所述活塞单元的另一侧,所述活塞单元用于让第一离合块、第二离合块与活塞单元离合;
所述输入轴与中间轴之间设置有第一齿轮副,第一齿轮副的一齿轮活动套设在输入轴上,第一齿轮副的另一齿轮设置在中间轴上,所述输出轴与中间轴之间设置有第二齿轮副,第二齿轮副的一齿轮设置在中间轴上,第二齿轮副的另一齿轮设置在输出轴上,所述第一离合块用于输入轴与第一齿轮副的一齿轮离合,第二离合块用于输出轴与输入轴离合,所述第一离合块和第二离合块为互斥离合。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单元包括双头活塞体和腔体;
所述双头活塞体的横截面为工字型,所述双头活塞体的一端设置在腔体内,双头活塞体的另一端位于腔体的外部,腔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液压单元和第二液压单元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离合块包括第一摩擦片组,所述第二离合块包括第二摩擦片组,所述第一摩擦片组位于双头活塞体的另一端的一侧上,所述第二摩擦片组位于双头活塞体的另一端的另一侧上,所述第一离合块和第二离合块用于分别设置在两侧齿轮副上,所述双头活塞体用于驱动第一摩擦片组或第二摩擦片组中的一组结合、另一组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轴的轴面上设置有键槽,所述动力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键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电机为直流动力电机。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在二挡变速器上加装一个离合器,通过对加装在输入轴上的第一离合器,可以切断中间轴与输入轴之间的动力连接,从而使动力电机可以单独输出动力,避免输入轴的动力在不工作时发生动力损耗,同时通过加装于中间轴上的动力电机,实现与输入轴的动力共同驱动变速器。在共同作业的时候,动力电机将分担输出轴的负载,与输入轴的动力实现混合动力的输出。由于动力电机设置在变速器侧边的中间轴上,而不设置在输出轴上,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减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二挡变速器的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二挡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所述切换式双离合器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二挡变速器;
101、输入轴;102、输出轴;103、中间轴;104、壳体;
2、动力电机;
3、切换式双离合器;
301、第一离合块;302、第二离合块;303、双头活塞体;304、第一齿轮副;305、第二齿轮副;306、第一液压单元;307、第二液压单元;
3011、第一摩擦片组;3021、第二摩擦片组;
401、第一离合器;402、第二离合器;403、第三离合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输出的二挡变速器,二挡变速器包括:输入轴、输出轴、中间轴、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壳体;所述输入轴的中心线与输出轴的中心线共线设置,且所述输入轴的输入端与输出轴的输出端分别贯穿壳体相对的两侧壁设置在壳体上;输入轴通过第一离合器将动力传导至中间轴再由中间轴将动力传导至第二离合器或第三离合器上,所述第二离合器上或第三离合器带动输出轴转动,所述中间轴的中心线平行于输入轴的中心线设置在壳体内;所述中间轴的一端与所述动力电机的转动端传动连接,且所述动力电机设置于所述壳体外,用于带动中间轴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给所述四挡变速器1提供动力来源,可以在所述输入轴11的输入端连接有动力单元,动力单元用于驱动所述输入轴11转动。所述动力单元为发动机或者电机,所述动力电机2的转动端与所述中间轴通过传动连接件连接亦或是直接连接,与动力单元一同或者单独驱动变速器的运作。共同驱动时,所述动力电机2将作为辅助动力配合动力系统驱动;在有些时候,所述动力电机2也可以单独驱动变速器工作,所述动力单元6可以为发动机或者是电机。具体的,请参阅图1,第一:先由输入轴101通过第一离合器401将动力传输至中间轴103,再由中间轴103将动力传导至第一离合器401至输出轴102,此时动力电机2不工作。第二:先由输入轴101通过第一离合器401将动力传输至中间轴103,再由中间轴103将动力传导至第三离合器403至输出轴102,此时动力电机2不工作。第三:先由输入轴101通过第一离合器401将动力传输至中间轴103,同时动力电机2也将动力传输至中间轴103,再由中间轴103一同将动力传导至第一离合器401至输出轴102。第四:先由输入轴101通过第一离合器401将动力传输至中间轴103,同时动力电机2也将动力传输至中间轴103,再由中间轴103一同将动力传导至第三离合器403至输出轴102。第五:动力电机单独工作,将动力输出至中间轴 103,再由中间轴103将动力传导至第一离合器401至输出轴102。第六:动力电机单独工作,将动力输出至中间轴103,再由中间轴103将动力传导至第三离合器403至输出轴102。一般地,离合器会设置在动力输入端上,离合器的一端与动力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动力输出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动力输入端可以是输入轴101,动力输出端为可转动套设在输入轴101的齿轮;或者动力输出端是输出轴102,动力输入端是可转动套设在输出轴102的齿轮。所述第一离合器401、第三离合器403可以为摩擦离合器等。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离合器401、第三离合器403为现有的离合器结构,如摩擦式离合器和液力离合器,离合器只是起到传递动力的作用。如是摩擦式离合器时,在各个齿轮副的一齿轮旁边各设置有一个摩擦式离合器。摩擦式离合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输入轴101(或输出轴102)上,摩擦式离合器另一端与齿轮副的齿轮连接,当摩擦式离合器为合状态时,输入轴101(或输出轴102)与齿轮传动,当摩擦式离合器为离状态时,输入轴101(或输出轴102) 与齿轮不传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的,通过加装于所述中间轴103 的电机将与现有位于输入轴101输入端的动力单元共同驱动变速器。在需要的时候,动力电机2也可以单独为变速器提供动力,驱动变速器作业。在共同作业的时候,动力电机2将分担输出轴的负载,与输入轴的动力实现混合动力的输出。由于动力电机2设置在变速器侧边的中间轴103上,而不设置在输出轴102上,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减小,同时达到提高载荷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电机和所述中间轴的连接为直连连接。具体的,所述中间轴的轴面上设置有键槽,所述动力电机的输出端可以是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插入并固定在所述键槽内。或者直连连接可以为其它的实施例,如所述动力电机的输出端和所述中间轴的一端之间通过联轴器进行连接。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力电机和所述中间轴的连接可以为齿轮连接。具体的,可以是所述动力电机的输出轴上套设有齿轮,所述中间轴也套设有齿轮,通过所述动力电机上的齿轮和所述中间轴上的齿轮相互啮合,使所述动力电机带动所述输出轴进行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间轴103为多个,且所述中间轴103绕所述输入轴101、输出轴102的中心线环形阵列排列,多个的中间轴103结构相同,每个中间轴103分别连接有一动力电机2。所述中间轴103可以为二个、三个或者四个等等。多个的中间轴103圆周阵列于输入轴101或输出轴102的中心轴线设置,如:两个的中间轴103可以分别设置在输入轴101和输出轴102 的上、下位置,四个的中间轴103可以分别设置在输入轴101和输出轴102 上、下、左、右位置上。多个的中间轴103的结构相同,设置有相同齿数相同齿宽的齿轮。这样通过多个中间轴103,可以对输入轴101和输出轴102的载荷进行分配,同时增强了输入轴101、输出轴102上的抗弯曲强度,从而提升了输入轴101与输出轴102的承载力,达到提高载荷的目的。同时通过多个动力电机2,在相同输出功率的情况,多个动力电机2的单体长度相对于一个动力电机2可以大大减小,使得混合动力系统的长度可以大大减小,使得结构紧凑。特别在矿山车等需要大功率电机的领域,采用多个小动力电机2 可以采用现有乘用车的动力电机2,可以使得成本大大缩小。
采用现有的离合器存在两个离合器同时为合状态会造成卡齿的情况,为了优化变速器的结构,解决传统变速器在离合切换时出现卡齿的问题,并使整体构造更加简单,于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离合器402和第三离合器 403组合为切换式双离合器3的结构,所述切换式双离合器3包括第一离合块 301、第二离合块302和活塞单元。所述第一离合块301位于所述活塞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二离合块302位于所述活塞单元的另一侧,所述活塞单元用于让第一离合块301、第二离合块302与活塞单元离合;通过切换式双离合器3 的活塞单元只能单独推动第一离合块301或者第二离合块302为合状态,避免了同时为合状态的情况。所述输入轴101与中间轴103之间设置有第一齿轮副304,第一齿轮副304的一齿轮活动套设在输入轴101上,第一齿轮副 304的另一齿轮设置在中间轴103上,所述输出轴102与中间轴103之间设置有第二齿轮副305,第二齿轮副305的一齿轮设置在中间轴103上,第二齿轮副305的另一齿轮设置在输出轴102上,所述第一离合块301用于输入轴101 与第一齿轮副304的一齿轮离合,第二离合块302用于输出轴102与输入轴 101离合,所述第一离合块301和第二离合块302为互斥离合。
在实施例中,所述切换式双离合器3设置在输出轴102上,并与所述中间轴103传动连接。所述输出轴与中间轴103之间设置有第一齿轮副304,第一齿轮副304的一齿轮活动套设在输入轴101上,第一齿轮副304的另一齿轮设置在中间轴103上,所述输出轴102与中间轴103之间设置有第二齿轮副305,第二齿轮副305的一齿轮活动套设在输出轴102上,第二齿轮副305 的另一齿轮设置在中间轴103上。所述输入轴101和所述中间轴103通过所述第一齿轮副304传动连接,所述输出轴102和所述中间轴103通过所述第二齿轮副305传动连接。所述切换式双离合器3的第一离合块301(实现第二离合器402功能)用于中间轴103与第一齿轮副304的一齿轮离合,所述切换式双离合器3的第二离合块302(实现第三离合器403功能)用于中间轴 103与第二齿轮副305的一齿轮离合,所述切换式双离合器3的第一离合块 301和第二离合块302为互斥离合。通过上述的齿轮副和切换式双离合器3,可以实现将输入轴101的动力传输给中间轴103,再由中间轴103将动力通过第二离合器402或者第三离合器403传导至输出轴。通过在中间轴103上设置的齿轮副的齿比的不同,可以实现中间轴103动力以不同的扭矩传输给输出轴102。通过对动力传输过程扭矩的变化控制,从而实现二挡变速箱的挡位变化。
在实施例中,活塞单元只要能左右分别推动,使得两侧的离合块离合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塞单元包括双头活塞体303和腔体;所述双头活塞体303的横截面为工字型,所述双头活塞体303的一端设置在腔体内,双头活塞体303的另一端位于腔体的外部,腔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液压单元306 和第二液压单元307连接。所述双头活塞体303只会推动一个离合块与齿轮副形成合状态,使得一个所述切换式双离合器3只会与一副齿轮副实现合状态,与另外一副齿轮副则为离状态,便不会出现两侧离合块同时为合的情况,使变速器换挡更加准确灵活。同时通过将双头活塞体303的另一端设置在腔体的外部并用于推动两侧的离合块离合,也使得双头活塞体303横向宽度减小,从而使得结构紧凑。
在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离合器内部的离合结构,可以采用摩擦片的离合方式,所述第一离合块301包括第一摩擦片组3011,所述第二离合块302包括第二摩擦片组3021,所述第一摩擦片组3011位于双头活塞体303的另一端的一侧上,所述第二摩擦片组3021位于双头活塞体303的另一端的另一侧上,所述第一离合块301和第二离合块302用于分别设置在两侧齿轮副上,所述双头活塞体303用于驱动第一摩擦片组3011或第二摩擦片组3021中的一组结合、另一组分离。即通过双头活塞体303推动第一离合块301的摩擦片或者第二离合块302的摩擦片,可以实现第一离合块301或者第二离合块302 的离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双头活塞体303用于推动第一摩擦片组3011和第二摩擦片组3021,为了给所述双头活塞体303提供动力,在所述切换式双离合器3的腔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液压单元306、第二液压单元307连接,用于驱动双头活塞体303的移动。所述第一液压单元306、第二液压单元307与腔体两端相导通设置。因此只需对一侧的液压单元液压油加压后,即会使得所述腔体内的油压失衡,进而驱动所述双头活塞体303在所述腔体内向另一侧移动,达到控制所述双头活塞体303在所述腔体内通过液压油的油压进行移动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离合器只实现单独的离合功能,可以采用现有的离合器,或者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与切换式双离合器一样的结构,只是一侧的离合块不进行任何的连接即可,这样采用与切换式双离合器一样的结构,使得变速器的离合器结构都相同,节省了成本和开发周期。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输出的二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二挡变速器包括:输入轴、输出轴、中间轴、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壳体;
所述输入轴的中心线与输出轴的中心线共线设置,且所述输入轴的输入端与输出轴的输出端分别贯穿壳体相对的两侧壁设置在壳体上;
输入轴通过第一离合器将动力传导至中间轴再由中间轴将动力传导至第二离合器或第三离合器上,所述第二离合器上或第三离合器带动输出轴转动,所述中间轴的中心线平行于输入轴的中心线设置在壳体内;
所述中间轴的一端与动力电机的转动端传动连接,且所述动力电机设置于所述壳体外,用于带动中间轴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输出的二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为多个,且所述中间轴绕所述输入轴、输出轴的中心线环形阵列排列,多个的中间轴结构相同,每个中间轴分别连接有一动力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输出的二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组合为切换式双离合器的结构,所述切换式双离合器包括第一离合块、第二离合块和活塞单元;
所述第一离合块位于所述活塞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二离合块位于所述活塞单元的另一侧,所述活塞单元用于让第一离合块、第二离合块与活塞单元离合;
所述输入轴与中间轴之间设置有第一齿轮副,第一齿轮副的一齿轮活动套设在输入轴上,第一齿轮副的另一齿轮设置在中间轴上,所述输出轴与中间轴之间设置有第二齿轮副,第二齿轮副的一齿轮设置在中间轴上,第二齿轮副的另一齿轮设置在输出轴上,所述第一离合块用于输入轴与第一齿轮副的一齿轮离合,第二离合块用于输出轴与输入轴离合,所述第一离合块和第二离合块为互斥离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输出的二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单元包括双头活塞体和腔体;
所述双头活塞体的横截面为工字型,所述双头活塞体的一端设置在腔体内,双头活塞体的另一端位于腔体的外部,腔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液压单元和第二液压单元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输出的二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块包括第一摩擦片组,所述第二离合块包括第二摩擦片组,所述第一摩擦片组位于双头活塞体的另一端的一侧上,所述第二摩擦片组位于双头活塞体的另一端的另一侧上,所述第一离合块和第二离合块用于分别设置在两侧齿轮副上,所述双头活塞体用于驱动第一摩擦片组或第二摩擦片组中的一组结合、另一组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输出的二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的轴面上设置有键槽,所述动力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键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输出的二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机为直流动力电机。
CN201922334473.6U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输出的二挡变速器 Active CN2113149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34473.6U CN211314994U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输出的二挡变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34473.6U CN211314994U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输出的二挡变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14994U true CN211314994U (zh) 2020-08-21

Family

ID=72056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34473.6U Active CN211314994U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输出的二挡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149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804095U (zh) 纯电动两挡传动结构及车辆
KR100503612B1 (ko) 중장비용 변속기
JP2010162923A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CN101622472B (zh) 产业车辆用变速器
CN211314994U (zh)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输出的二挡变速器
CN111322360A (zh) 一种带动力输出的二挡变速器
CN111319453A (zh) 一种结构紧凑的混合动力车系统
CN211195835U (zh) 混合动力系统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1319607B (zh) 基于高效混合动力系统的倒车控制系统
CN111336222A (zh) 一种带动力输出的四挡变速器
CN111319603B (zh) 基于高效混合动力系统的发动机点火控制系统
CN111319451A (zh) 一种一体式的混合动力车系统
CN211314992U (zh) 一种带动力输出的二挡变速器
CN211195837U (zh) 一种结构紧凑的混合动力车系统
CN211195838U (zh) 一种高效的混合动力车系统
CN111336223A (zh)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输出的二挡变速器
CN211308228U (zh) 一种一体式的混合动力车系统
CN211259506U (zh) 一种带动力输出的四挡变速器
CN211259507U (zh) 一种带动力输出的八挡变速器
CN111720500A (zh) 电驱动系统及具有该电驱动系统的汽车
CN111319452A (zh) 一种高效的混合动力车系统
CN111319604B (zh) 基于紧凑型混合动力系统的发动机点火控制系统
CN111319609B (zh) 基于紧凑型混合动力系统的倒车控制系统
CN111319608B (zh) 基于一体式混合动力系统的倒车控制系统
CN111322188B (zh) 基于一体式混合动力系统的发动机点火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