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14709U - 一种气缸缸体及气缸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缸缸体及气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14709U
CN211314709U CN201922243910.3U CN201922243910U CN211314709U CN 211314709 U CN211314709 U CN 211314709U CN 201922243910 U CN201922243910 U CN 201922243910U CN 211314709 U CN211314709 U CN 2113147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iston
outlet
rear end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4391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彤
马清海
何翾
陈通
凌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c Tianjin Manufacturing Co ltd
Smc China Co ltd
SMC Beij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SM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mc Tianjin Manufacturing Co ltd
Smc China Co ltd
SMC Beij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SM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c Tianjin Manufacturing Co ltd, Smc China Co ltd, SMC Beij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SMC Corp filed Critical Smc Tianji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4391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147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147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147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缸缸体及气缸装置,包括缸筒、活塞和活塞杆;在前端盖上设置有前端进出气口,在后端盖上设置有后端进出气口;在前端盖内还设置有导气腔;在活塞杆的前端部中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前端导气通道,在活塞杆的后端部中设置有穿过活塞并与后端进出气口连通的后端导气通道;其中,活塞在缸筒内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活塞处于第一位置时,前端导气通道与导气腔连通;在活塞处于第二位置时,后端导气通道与导气腔连通。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气缸缸体及气缸装置,可以无需设置传感器来监测活塞行程,可以通过先导腔内的气压变化实现控制活塞的往复运动,方便操作,可以满足不同环境或工况的需要。

Description

一种气缸缸体及气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缸缸体及气缸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使用气缸产品时,通常需要通过磁性开关或机械限位开关等传感器来检测气缸是否到达行程末端,然后再通过阀类产品使供气换向,从而实现气缸的往复运动。然而,在一些特殊的应用领域,尤其是在户外使用气缸时,由于环境恶劣而不适合在气缸表面加装传感器,或者是气缸的独立动作与其它执行机构没有逻辑关系时,就需要一种可以实现自动往复的气缸来满足类似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缸缸体及气缸装置,其无需通过传感器监测活塞行程,即可实现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气缸缸体,包括缸筒、活塞和活塞杆,在所述缸筒的前端设置有前端盖,在所述缸筒的后端设置有后端盖;
所述活塞可滑动地配置在所述缸筒内,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活塞连接,并伸出于所述前端盖的前侧;
其中,在所述前端盖上设置有前端进出气口,在所述后端盖上设置有后端进出气口;
在所述前端盖内还设置有导气腔;
在所述活塞杆的前端部中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前端导气通道,在所述活塞杆的后端部中设置有穿过所述活塞并与所述后端进出气口连通的后端导气通道;
其中,所述活塞在所述缸筒内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在所述活塞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前端导气通道与所述导气腔连通;
在所述活塞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后端导气通道与所述导气腔连通。
进一步地,在所述活塞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活塞的后端面与所述后端盖接触;
在所述活塞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活塞的前端面与所述前端盖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后端导气通道的截面面积小于后端进出气口的面积;所述后端导气通道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前端进出气口的面积。
进一步地,在所述活塞杆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前端导气通道连通的前端通道排气孔;
所述前端通道排气孔沿着所述活塞杆的径向延伸;
在所述活塞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前端通道排气孔与所述导气腔连通。
进一步地,在所述活塞杆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后端导气通道连通的后端通道排气孔;
所述后端通道排气孔沿着所述活塞杆的径向延伸;
在所述活塞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后端通道排气孔与所述导气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后端通道排气孔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后端导气通道的截面面积。
进一步地,在所述导气腔的进气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活塞杆密封的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导气通道的进气口设置在所述活塞杆的前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气缸装置,包括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气缸缸体;
该气缸装置还包括气源和用于控制所述前端进出气口和所述后端进出气口进排气转换的气控换向阀;
所述气控换向阀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后端进出气口连接,所述气控换向阀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前端进出气口连接;
所述气源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气控换向阀连接,所述导气腔通过第四管道与所述气控换向阀连接;
所述前端进出气口和所述后端进出气口分别具有进气状态和排气状态;
其中,当所述活塞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前端导气通道与所述导气腔连通,所述后端进出气口处于进气状态,所述前端进出气口处于排气状态;
当在所述活塞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后端导气通道与所述导气腔连通,所述前端进出气口处于进气状态,所述后端进出气口处于排气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气控换向阀包括具有先导腔和气体流通腔的阀壳;
在所述阀壳上设置有与所述气体流通腔连通的进气口、第一出气口、第二出气口、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
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第二管道连接,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三管道连接,所述先导腔与所述第四管道连接;
在所述阀壳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气流换向的阀芯,所述阀芯在所述阀壳内具有气流换向第一位置和气流换向第二位置;
在所述活塞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阀芯位于所述气流换向第一位置,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出气口导通,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第二排气口导通;
在所述活塞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阀芯位于所述气流换向第二位置,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二出气口导通,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一排气口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阀芯包括阀芯活塞和与所述阀芯活塞连接的阀芯活塞杆;
所述阀芯活塞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先导腔内,所述阀芯活塞杆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气体流通腔内;
在所述阀壳内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阀芯从所述气流换向第二位置向所述气流换向第一位置复位的复位驱动件;
在所述阀芯活塞杆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气流换向的换向控制活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二出气口布置在所述进气口的两侧,所述第一出气口位于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进气口之间,所述第二出气口位于所述第二排气口与所述进气口之间;
所述换向控制活塞包括用于控制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通断的第一密封活塞、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一排气口通断的第二密封活塞和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第二排气口通断的第三密封活塞。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缸缸体及气缸装置,通过在前端盖上设置导气腔,在活塞杆上设置与外界连通的前端导气通道和与后端进出气口连通的后端导气通道,并使得前端导气通道和后端导气通道能够在不同状态下与导气腔连通。当前端导气通道与导气腔连通时,导气腔内的压力为外界大气压。当后端导气通道与导气腔连通时,导气腔内的压力为气源供气压力。监测到这两种气压时,气控换向阀产生两种信号,以控制气控换向阀中阀芯的移动,进而控制前端进出气口和后端进出气口的进气与排气,实现活塞杆的自动往复运动。
当活塞处于第一位置时,前端导气通道与导气腔连通,可以通过气控换向阀控制,使前端进出气口排气,使后端进出气口进气,从后端进出气口向缸筒内加入气体,推动活塞及活塞杆朝向前端盖或第二位置处移动。
在活塞移动到第二位置后,后端导气通道与导气腔连通,可以通过气控换向阀控制,使后端进出气口排气,前端进出气口进气,从前端进出气口向缸筒内加入气体,推动活塞及活塞杆朝向后端盖或第一位置处移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缸缸体及气缸装置,可以无需设置传感器来监测活塞行程,仅通过气压变化即可实现控制活塞的往复运动,方便操作,可以满足不同环境或工况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缸缸体中的活塞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缸缸体中的活塞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缸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气控换向阀中的气控阀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连通,第二出气口与第二排气口连通的示意图;
图5为气控换向阀中的气控阀进气口与第二出气口连通,第一出气口与第一排气口连通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气缸缸体,包括缸筒1、活塞2和活塞杆3,在缸筒1的前端设置有前端盖11,在缸筒2的后端设置有后端盖12。
活塞2可滑动地配置在缸筒1内,活塞杆3与活塞2连接,并伸出于前端盖11的前侧。
其中,在前端盖11上设置有前端进出气口111,在后端盖12上设置有后端进出气口121。
在前端盖11内还设置有导气腔112。
在活塞杆3的前端部中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前端导气通道31,在活塞杆3的后端部中设置有穿过活塞2并与后端进出气口121连通的后端导气通道32。
其中,活塞2在缸筒1内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活塞2处于第一位置时,前端导气通道31与导气腔112连通。在活塞2处于第二位置时,后端导气通道32与导气腔112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缸缸体为气缸的主体部分,其主要由缸筒1、前端盖11、后端盖12、活塞2及活塞杆3组成。
前端盖11安装在缸筒1的前端,后端盖12安装在缸筒1的后端。
活塞2安装在缸筒1内,其与缸筒1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4,活塞2可以在缸筒2内滑动。活塞杆3安装在活塞2上,其前端伸出于前端盖11的外侧,用于工作。在活塞杆3与前端盖11之间也设置有密封圈4。
在前端盖11上设置有前端进出气口111,在后端盖12上设置有后端进出气口121,气源可以向前端进出气口111和后端进出气口121供气。缸筒1内的气体也可经前端进出气口111、后端进出气口121排出。当从后端进出气口121进气时,气体进入缸筒1内,并推动活塞2朝向前端盖11侧移动,进而带动活塞杆3伸出。当从前端进出气口111进气时,气体进入缸筒1内,并推动活塞2向后端盖12侧移动,从而带动活塞杆 3缩回。
为了实现通过气压控制活塞2自动往复运动,在前端盖11内还设置有导气腔112。导气腔112为先导腔,用于与气控换向阀的先导口连通。
在活塞杆3的前半段或前端部上设置有前端导气通道31,前端导气通道31的进气口310位于前端盖11的外侧,从而使得前端导气通道31 与外界连通。在活塞杆3的后半段或后端部上设置有后端导气通道32,后端导气通道32穿过活塞2,从而使得后端导气通道32与后端进出气口 121连通。
活塞2在缸筒1内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并可以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在活塞处于第一位置时,前端导气通道31与导气腔112连通,此时前端进出气口111处于排气状态,后端进出气口121处于进气状态。
当活塞2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后端导气通道32与导气腔112连通,此时,前端进出气口111处于进气状态,后端进出气口121处于排气状态。
下面详述该气缸缸体与气源和气控换向阀连接后形成气缸装置的操作过程:
当前端导气通道31与导气腔112连通时,导气腔112内的气体经前端导气通道31排到大气中,此时导气腔112内的气压等于外界气压。该压力可以被气控换向阀感应到,控制向后端进出气口121供气,后端进出气口121进气,前端进出气口111排气,推动活塞2朝向前端盖11的方向移动。
当后端导气通道32与导气腔112连通时,从后端进出气口121进入的气体,一部分会经后端导气通道32进入导气腔112内,此时导气腔112 内的气压大于外界气压。一般情况下,气源供给压缩气体,气源供气气压远远大于外界气压。该压力可以被气控换向阀感应到,通过阀芯的移动,来控制向前端进出气口111供气,前端进出气口111进气,后端进出气口121排气,以推动活塞2朝向后端盖12的方向移动。
在活塞处于第一位置时,前端导气通道31与导气腔112连通。气控换向阀感应到从前端导气通道31进入的气体的压力,阀芯朝向一端移动,使得气源向后端进出气口121供气,并控制前端进出气口111排气。大部分气体经后端进出气口121进入缸筒1的后腔(活塞2与后端盖12之间的腔体)内。少量气体经后端导气通道32进入缸筒1的前腔(活塞2 与前端盖11之间的腔体)内,进入前腔的气体又经前端进出气口111排出气缸缸体之外,同时由于进入后腔的气体比进入前腔的气体多得多,活塞2可以被推动朝向第二位置侧或前端盖11侧移动,前端导气通道31 随着移动而与导气腔112断开。活塞2继续移动,直至移动至第二位置。在活塞2移动到第二位置之前,前端进出气口111一直保持排气,后端进出气口121一直保持进气。
当活塞2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后端导气通道32与导气腔112连通。气控换向阀感应到从后端导气通道32进入的气体的压力,阀芯朝向另一端移动,使得气源向前端进出气口111供气,并控制后端进出气口121 排气。大部分气体经前端进出气口111进入缸筒1的前腔内。少量气体经后端导气通道32进入缸筒1的后腔内,进入后腔的气体又经后端进出气口121排出气缸缸体之外,同时由于进入前腔的气体比进入后腔的气体多得多,活塞2可以被推动朝向第一位置侧或后端盖12侧移动,后端导气通道32随着移动而与导气腔112断开。活塞2继续移动,直至移动至第一位置。在活塞2移动到第一位置之前,前端进出气口111一直保持供气,后端进出气口121一直保持排气。
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缸缸体,可以无需设置传感器来监测活塞行程,仅通过气压变化即可实现控制活塞的往复运动,方便操作,可以满足不同环境或工况的需要。
较佳地,如图1-2所示,在活塞2处于第一位置时,活塞2的后端面与后端盖12接触。在活塞2处于第二位置时,活塞2的前端面与前端盖 11接触。如此设置,可以实现活塞的最大行程,可以实现活塞杆的最大伸缩量。
较佳地,如图1-2所示,后端导气通道32的截面面积小于后端进出气口121的面积。后端导气通道32中有效截面面积(也即是通道中最窄处的截面面积)远小于前端进出气口111的面积。可以保证仅有一少部分气体经后端导气通道32进入前腔或后腔,不影响活塞2的移动。
较佳地,如图1-2所示,在活塞杆3上还设置有与前端导气通道31 连通的前端通道排气孔311。前端通道排气孔311沿着活塞杆3的径向延伸。在活塞2处于第一位置时,前端通道排气孔311与导气腔112连通。
径向延伸的前端通道排气孔311方便与导气腔112对接接通,以向导气腔112内供气。
较佳地,如图1-2所示,前端通道排气孔311的截面面积小于前端导气通道31的截面面积。前端通道排气孔311为微孔,其面积远小于前端导气通道31的有效截面面积(也即是通道中最窄处的截面面积),使得仅向导气腔112内供入少量气体。
较佳地,如图1-2所示,在活塞杆3上还设置有与后端导气通道32 连通的后端通道排气孔321。后端通道排气孔321沿着活塞杆3的径向延伸。在活塞2处于第二位置时,后端通道排气孔321与导气腔112连通。
径向延伸的后端通道排气孔321方便与导气腔112对接接通,以向导气腔112内供气。
较佳地,如图1-2所示,后端通道排气孔321的截面面积小于后端导气通道32的截面面积。后端通道排气孔321为微孔,仅向导气腔112内供入少量气体。
较佳地,如图1-2所示,在导气腔112的进气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活塞杆3密封的密封圈4,提高密封性能,避免气体从活塞杆与前端盖之间的间隙流失。
优选地,如图1-2所示,前端导气通道31的进气口310设置在活塞杆3的前端面上,可以保证前端导气通道31时刻与外界连通。
如图3-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气缸装置,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气缸缸体。
该气缸装置还包括气源5和用于控制前端进出气口111和后端进出气进气口121进排气转换的气控换向阀6。
气控换向阀6通过第一管道7与后端进出气口121连接,气控换向阀6通过第二管道8与前端进出气口111连接。
气源5通过第三管道9与气控换向阀6连接,导气腔112通过第四管道10与气控换向阀6连接。
前端进出气口111和后端进出气口121分别具有进气状态和排气状态。
其中,当活塞2处于第一位置时,前端导气通道31与导气腔112连通,后端进出气口121处于进气状态,前端进出气口111处于排气状态。
当在活塞2处于第二位置时,后端导气通道32与导气腔112连通,前端进出气口111处于进气状态,后端进出气口121处于排气状态。
本实施例提供的气缸装置主要由气缸缸体气源5和气控换向阀6组成。
有关气缸缸体的结构、构造及工作原理,请参照前面对气缸缸体的描述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气控换向阀6具有先导口,先导口通过第四管道10与导气腔112连通,导气腔112中的气体可以经先导口进入气控换向阀6内,在不同的压力下,气控换向阀6会有不同的动作。
气控换向阀6用于控制前端进出气口111和后端进出气口121的进排气转换。具体来讲,气控换向阀6通过第一管道7与后端进出气口121 连接,通过第二管道8与前端进出气口111连接,通过第三管道9与气源5连接。气源5用于提供压缩空气。当活塞2处于第一位置时,前端导气通道31与导气腔112连通,进入气控换向阀6内的气压为外界气压,气控换向阀6内的阀芯62处于初始位置,使得第一管道7与气源5导通,后端进出气口121进气。同时使得第二管道8与气源5断开,前端进出气口111排气。前端进出气口111排出的气体可以经气控换向阀6上的排气口排出。当活塞2处于第二位置时,后端导气通道32与导气腔112连通,进入气控换向阀6内的气压为气源供气气压,气控换向阀6中的阀芯62移动,使得第二管道8与气源5导通,前端进出气口111进气。同时使得第一管道7与气源5断开,后端进出气口121排气。后端进出气口121排出的气体可以经气控换向阀6上排气口排出。
当从前端进出气口111进入的气体推动活塞2移动到第一位置后,气控换向阀6自动切换,使得后端进出气口121进气、前端进出气口111 排气。当从后端进出气口121进入的气体推动活塞2移动到第二位置后,气控换向阀6自动切换,使得前端进出气口111进气、后端进出气口121 排气。
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缸装置,可以无需设置传感器来监测活塞行程,仅通过气压变化即可实现控制活塞的往复运动,方便操作,可以满足不同环境或工况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气控换向阀6可以是单作用气控阀。
优选地,如图4-5所示,气控换向阀6包括具有先导腔611和气体流通腔612的阀壳61。
在阀壳61上设置有与气体流通腔612连通的进气口613、第一出气口614、第二出气口615、第一排气口616和第二排气口617。
第一出气口614与第一管道7连接,第二出气口615与第二管道8 连接,进气口613与第三管道9连接,先导腔611与第四管道10连接。
在阀壳61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气流换向的阀芯62,阀芯62在阀壳 61内具有气流换向第一位置和气流换向第二位置。
在活塞2处于第一位置时,阀芯62位于气流换向第一位置,进气口 613与第一出气口614导通,第二出气口615与第二排气口617导通。
在活塞2处于第二位置时,阀芯62位于气流换向第二位置,进气口 613与第二出气口615导通,第一出气口614与第一排气口616导通。
该气控换向阀6为二位五通阀,可以通过气体或气压实现自动控制。
气控换向阀6包括阀壳61和阀芯62,阀壳61内具有先导腔611和气体流通腔612。先导腔611上的先导口6111与第四管道10连接,以供导气腔112中的气体进入,驱动阀芯62作动。
阀壳61上设置有进气口613、第一出气口614、第二出气口615、第一排气口616和第二排气口617,其分别与气体流通腔612连通。
进气口613与第三管道9连接,以供气源5中的气体进入气体流通腔612内。
第一出气口614与第一管道7连接,以供气体流通腔612中的气体流入后端进出气口121,实现后端进出气口121进气。
第二出气口615与第二管道8连接,以供气体流通腔612中的气体流入前端进出气口111,实现前端进出气口111进气。
第一排气口616用于在前端进出气口111进气时从第一管道7回流的气体排出。
第二排气口617用于在后端进出气口121进气时从第二管道8回流的气体排出。
阀芯62滑动地安装在阀壳61内,其可以被进入先导腔611内气体驱动作动,还可以自动复位。
阀芯62在阀壳内移动从而可以实现控制气体流通腔612中的气体换向操作。
阀芯62在阀壳61内具有气流换向第一位置和气流换向第二位置。气流换向第一位置是指在阀芯62处于该位置时,气体流通腔612中的气体实现第一种导通或换向;气流换向第二位置是指在阀芯62处于该位置时,气体流通腔612中的气体实现第二种导通或换向。
阀芯62在阀壳61可以在气流换向第一位置和气流换向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或切换。
在阀芯62位于气流换向第一位置时,进气口613与第一出气口614 导通,第二出气口615与第二排气口617导通。
在阀芯62位于气流换向第二位置时,进气口613与第二出气口615 导通,第一出气口614与第一排气口616导通。
具体地,在活塞2处于第一位置时,阀芯62位于气流换向第一位置,气源5中的气体经进气口613、气体流通腔612、第一出气口614、第一管道7、后端进出气口121进入缸筒1内。其中大部分气体经后端进出气口121进入缸筒1的后腔(活塞2与后端盖12之间的腔体)内。少量气体经后端导气通道32进入缸筒1的前腔(活塞2与前端盖11之间的腔体)内,进入前腔的气体又经前端进出气口111、第二管道8、第二出气口615和第二排气口617排出。同时由于进入后腔的气体比进入前腔的气体多得多,活塞2可以被推动朝向第二位置侧或前端盖11侧移动,前端导气通道31随着移动而与导气腔112断开。活塞2继续移动,直至移动至第二位置。在活塞2移动到第二位置之前,前端进出气口111一直保持排气,后端进出气口121一直保持进气。
当活塞2移动到第二位置时,阀芯62位于气流换向第二位置,气源 5中的气体经进气口613、气体流通腔612、第二出气口615、第二管道8、前端进出气口111进入缸筒1内。大部分气体经前端进出气口111进入缸筒1的前腔内,少量气体经后端导气通道32进入缸筒1的后腔内,进入后腔的气体又经后端进出气口121、第一管道7、第一出气口614和第一排气口616排出。同时由于进入前腔的气体比进入后腔的气体多得多,活塞2可以被推动朝向第一位置侧或后端盖12侧移动,后端导气通道32 随着移动而与导气腔112断开。活塞2继续移动,直至移动至第一位置。在活塞2移动到第一位置之前,前端进出气口111一直保持供气,后端进出气口121一直保持排气。
较佳地,如图4-5所示,阀芯62包括阀芯活塞621和与阀芯活塞621 连接的阀芯活塞杆622。
阀芯活塞621可滑动地安装在先导腔611内,阀芯活塞杆622可滑动地安装在气体流通腔612内。
在阀壳61内还设置有用于驱动阀芯62从气流换向第二位置向气流换向第一位置复位的复位驱动件63。
在阀芯活塞杆622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气流换向的换向控制活塞623。
复位驱动件63可以为弹簧或弹性件,其可以安装在气体流通腔612 内,并与阀芯活塞杆622连接,也可以安装在先导腔611内,并与阀芯活塞621连接。
在前端导气通道31与导气腔112连通时,外界气体或常压气体经前端导气通道31、导气腔112、第四管道10进入先导腔611内,此时在复位驱动件63的作用下,阀芯62保持处于气流换向第一位置。如图4所示,阀芯62处于气流换向第一位置时,阀芯活塞621处于先导腔611的左端。
换向控制活塞623安装在阀芯活塞杆622上,其可滑动地配置在气体流通腔612内,用于控制气体流通腔612内的气流换向。
具体地,当阀芯62处于气流换向第一位置时,换向控制活塞623在气体流通腔612内相应地处于第一换向位置,能够使得进气口613与第一出气口614导通,第二出气口615与第二排气口617导通,并使得第一排气口616与进气口613、第一出气口614断开。
当阀芯62处于气流换向第二位置时,换向控制活塞623在气体流通腔612内相应地处于第二换向位置,能够使得进气口613与第二出气口 615导通,第一出气口614与第一排气口616导通,并使得第二排气口 617与进气口613、第二出气口615断开。
在后端导气通道32与导气腔112连通时,部分压缩气体经后端导气通道32、导气腔112、第四管道10进入先导腔611内,压缩气体会克服复位驱动件63的作用力,推动阀芯62移动至气流换向第二位置。如图5 所示,阀芯62处于气流换向第二位置时,阀芯活塞621处于先导腔611 的右端。
如此设置,可以实现通过气压变化自动驱动阀芯62移动,进而实现气体流通腔612中的气流换向,最终带动活塞2自动往复移动。
较佳地,如图4-5所示,第一出气口614与第二出气口615布置在进气口613的两侧。第一排气口616和第二排气口617布置在第一出气口 614、第二出气口615的两侧。
第一出气口614位于第一排气口616与进气口613之间,第二出气口615位于第二排气口617与进气口613之间。
换向控制活塞623包括用于控制进气口613与第一出气口614和第二出气口615通断的第一密封活塞6231、用于控制第一出气口614与第一排气口616通断的第二密封活塞6232和用于控制第二出气口615与第二排气口617通断的第三密封活塞6233。
该第一出气口614与第二出气口615布置在进气口613的两侧,第一排气口616和第二排气口617也布置进气口613的两侧。并且第一排气口616与第一出气口614位于同一侧,第一出气口614位于第一排气口616与进气口613之间。第二排气口617与第二出气口615位于同一侧,第二出气口615位于第二排气口617与进气口613之间。
换向控制活塞623包括第一密封活塞6231、第二密封活塞6232和第三密封活塞6233。
第一密封活塞6231位于第二密封活塞6232和三密封活塞6233之间。
第一密封活塞6231、第二密封活塞6232和第三密封活塞6233分别滑动地安装在气体流通腔612内,并分别密封气体流通腔612。
第一密封活塞6231用于控制进气口613与第一出气口614的通断,也用于控制进气口613与第二出气口615的通断。
第二密封活塞6232用于控制第一出气口614与第一排气口616的通断。
第三密封活塞6233用于控制第二出气口615与第二排气口617的通断。
具体地,在阀芯62位于气流换向第一位置时,第一密封活塞6231 阻隔在进气口613与第二出气口615之间,使得进气口613与第一出气口614导通,通过第一管道7供气。第二密封活塞6232阻隔在第一出气口614与第一排气口616之间,使得气体不会从第一排气口616排出。第三密封活塞6233移动到第二排气口617的外侧,第二出气口615与第二排气口617导通,使得从第二管道8排出的气体经第二排气口617排出。
在阀芯62位于气流换向第二位置时,第一密封活塞6231阻隔在进气口613与第一出气口614之间,使得进气口613与第二出气口615导通,通过第二管道8供气。第三密封活塞6233阻隔在第二出气口615与第二排气口617之间,使得气体不会从第二排气口617排出。第二密封活塞6232移动到第一排气口616的外侧,第一出气口614与第一排气口 616导通,使得从第一管道7排出的气体经第一排气口616排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缸缸体及气缸装置,可以无需设置传感器来监测活塞行程,仅通过气压变化即可实现控制活塞的往复运动,方便操作,可以满足不同环境或工况的需要。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气缸缸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缸筒、活塞和活塞杆,在所述缸筒的前端设置有前端盖,在所述缸筒的后端设置有后端盖;
所述活塞可滑动地配置在所述缸筒内,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活塞连接,并伸出于所述前端盖的前侧;
其中,在所述前端盖上设置有前端进出气口,在所述后端盖上设置有后端进出气口;
在所述前端盖内还设置有导气腔;
在所述活塞杆的前端部中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前端导气通道,在所述活塞杆的后端部中设置有穿过所述活塞并与所述后端进出气口连通的后端导气通道;
其中,所述活塞在所述缸筒内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在所述活塞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前端导气通道与所述导气腔连通;
在所述活塞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后端导气通道与所述导气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缸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塞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活塞的后端面与所述后端盖接触;
在所述活塞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活塞的前端面与所述前端盖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导气通道的截面面积小于后端进出气口的面积;所述后端导气通道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前端进出气口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缸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塞杆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前端导气通道连通的前端通道排气孔;
所述前端通道排气孔沿着所述活塞杆的径向延伸;
在所述活塞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前端通道排气孔与所述导气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缸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塞杆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后端导气通道连通的后端通道排气孔;
所述后端通道排气孔沿着所述活塞杆的径向延伸;
在所述活塞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后端通道排气孔与所述导气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缸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通道排气孔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后端导气通道的截面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缸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气腔的进气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活塞杆密封的密封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导气通道的进气口设置在所述活塞杆的前端面上。
9.一种气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气缸缸体;
该气缸装置还包括气源和用于控制所述前端进出气口和所述后端进出气口进排气转换的气控换向阀;
所述气控换向阀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后端进出气口连接,所述气控换向阀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前端进出气口连接;
所述气源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气控换向阀连接,所述导气腔通过第四管道与所述气控换向阀连接;
所述前端进出气口和所述后端进出气口分别具有进气状态和排气状态;
其中,当所述活塞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前端导气通道与所述导气腔连通,所述后端进出气口处于进气状态,所述前端进出气口处于排气状态;
当在所述活塞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后端导气通道与所述导气腔连通,所述前端进出气口处于进气状态,所述后端进出气口处于排气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控换向阀包括具有先导腔和气体流通腔的阀壳;
在所述阀壳上设置有与所述气体流通腔连通的进气口、第一出气口、第二出气口、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
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第二管道连接,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三管道连接,所述先导腔与所述第四管道连接;
在所述阀壳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气流换向的阀芯,所述阀芯在所述阀壳内具有气流换向第一位置和气流换向第二位置;
在所述活塞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阀芯位于所述气流换向第一位置,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出气口导通,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第二排气口导通;
在所述活塞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阀芯位于所述气流换向第二位置,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二出气口导通,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一排气口导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包括阀芯活塞和与所述阀芯活塞连接的阀芯活塞杆;
所述阀芯活塞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先导腔内,所述阀芯活塞杆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气体流通腔内;
在所述阀壳内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阀芯从所述气流换向第二位置向所述气流换向第一位置复位的复位驱动件;
在所述阀芯活塞杆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气流换向的换向控制活塞。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气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二出气口布置在所述进气口的两侧,所述第一出气口位于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进气口之间,所述第二出气口位于所述第二排气口与所述进气口之间;
所述换向控制活塞包括用于控制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通断的第一密封活塞、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一排气口通断的第二密封活塞和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第二排气口通断的第三密封活塞。
CN201922243910.3U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气缸缸体及气缸装置 Active CN2113147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43910.3U CN211314709U (zh)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气缸缸体及气缸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43910.3U CN211314709U (zh)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气缸缸体及气缸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14709U true CN211314709U (zh) 2020-08-21

Family

ID=72065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43910.3U Active CN211314709U (zh)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气缸缸体及气缸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1470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3864A (zh) * 2021-06-22 2021-09-07 江西钟山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中药口服液瓶的封装设备
CN114635889A (zh) * 2021-11-22 2022-06-17 浙江华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往复气缸组件
CN115450972A (zh) * 2022-08-29 2022-12-09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气动控制系统及龙门式液压机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3864A (zh) * 2021-06-22 2021-09-07 江西钟山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中药口服液瓶的封装设备
CN113353864B (zh) * 2021-06-22 2022-07-08 江西钟山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中药口服液瓶的封装设备
CN114635889A (zh) * 2021-11-22 2022-06-17 浙江华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往复气缸组件
CN114635889B (zh) * 2021-11-22 2024-01-30 浙江华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往复气缸组件
CN115450972A (zh) * 2022-08-29 2022-12-09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气动控制系统及龙门式液压机
CN115450972B (zh) * 2022-08-29 2024-04-23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气动控制系统及龙门式液压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14709U (zh) 一种气缸缸体及气缸装置
CN106122516B (zh) 流动通道切换单元
CN102230484B (zh) 一种集成的连续气驱式液压增力装置
KR102007021B1 (ko) 가압 에어 구동식 피스톤 왕복동형 유압 펌프
US6722256B2 (en) Reduced icing valves and gas-driven motor and diaphragm pump incorporating same
CN103697010A (zh) 集成液压阀组及液压驱动系统及混凝土泵
CN104344015A (zh) 一种电磁阀
KR101187454B1 (ko) 에어 밸브, 멈치 및 퍼핏을 구비한 왕복식 피스톤 펌프
CN111765140A (zh) 一种自动往复气缸及其控制方法
CN209934419U (zh) 一种先导气互锁的压缩空气净化器
CN210770422U (zh) 低干涉高速滑动式换向阀
CN115573879A (zh) 一种电磁驱动泵
CN213017041U (zh) 一种自动往复气缸
EP1006284A3 (en) Control valve system
CN210769171U (zh) 一种单头双作用气液增压泵
EP0428406A1 (en) Reciprocating actuator
KR200269267Y1 (ko) 공압실린더용 콘트롤 밸브
CN217761507U (zh) 一种气控换向阀
CN211737632U (zh) 一种自动切换的往复气缸
CN219796192U (zh) 两位三通先导式电磁阀
CN220980005U (zh) 一种气动往复气缸
CN215762068U (zh) 双作用气动液压泵
CN218718988U (zh) 一种配套控制气流使用的气动换向阀
CN111779729B (zh) 一体式节能气缸
CN216158356U (zh) 一种换向保护的电磁集成换向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