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13027U - 预制板及应用其的叠合楼板 - Google Patents

预制板及应用其的叠合楼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13027U
CN211313027U CN201921662798.0U CN201921662798U CN211313027U CN 211313027 U CN211313027 U CN 211313027U CN 201921662798 U CN201921662798 U CN 201921662798U CN 211313027 U CN211313027 U CN 2113130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pe
subsection
prefabricated
floor slab
po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6279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翔
王康昊
邱圳楷
潘乃和
谢宝仪
区伟江
曾毅发
孙阳阳
黄元隽
严志浩
罗志鹏
赵坤朋
胡志慧
余林芳
曹德厂
李盼
罗聿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ayang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ayang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ayang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ayang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6279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130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130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130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预制板及应用其的叠合楼板,该预制板包括一体成型的主体部与斜坡部,斜坡部的第一端的高度小于斜坡部的第二端以使得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形成有坡面,第二端与主体部连接,预制板还包括受力底筋与构造底筋,受力底筋与坡面的坡度方向垂直,构造底筋与受力底筋垂直固定。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加强叠合楼板的强度。

Description

预制板及应用其的叠合楼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预制板及应用其的叠合楼板。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叠合楼板一般通过在预制板上浇灌混凝土而制成,即在工厂等地先预先制备好预制板,随后在现场进行浇灌,以形成叠合楼板。
如图1所示,现有的叠合楼板中的预制板连接处一般预留一定的空隙,以作为后浇带,并设置横跨相邻两块预制板钢筋,随后在进行浇灌形成浇灌层。但是由于钢筋位置接近叠合楼板的中性轴,无法充分发挥钢筋作用,使得预制板的连接处存在一定的开裂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一种预制板及应用其的叠合楼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预制板的连接处容易开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预制板,所述预制板包括一体成型的主体部与斜坡部,所述斜坡部的第一端的高度小于所述斜坡部的第二端以使得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形成有坡面,所述第二端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预制板还包括受力底筋与构造底筋,所述受力底筋与所述坡面的坡度方向垂直,所述构造底筋与所述受力底筋垂直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斜坡部的坡度小于或等于1/6。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高度比为5:12,所述第二端的高度与所述主体部的高度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预制板还包括钢筋桁架,所述钢筋桁架固定于所述主体部和/或斜坡部上,且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预制板的表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叠合楼板,所述叠合楼板至少包括两块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板,所述叠合楼板还包括浇灌部及连接钢筋;其中,两块所述预制板的斜坡部相邻设置以在两块所述预制板的斜坡部之间形成缝隙部,所述连接钢筋包括第一子段及从所述第一子段向外延伸的第二子段与第三子段,所述第一子段位于所述缝隙部上,所述第二子段贴合所述坡面设置,所述第三子段贴合所述主体部设置;所述浇灌部通过在两块所述预制板设置有所述连接钢筋的一侧浇灌混凝土而形成,以使得所述连接钢筋被所述浇灌部覆盖以及所述缝隙部被所述浇灌部填充。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连接钢筋的长度与直径比为40:1。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叠合楼板还包括浇灌钢筋,所述浇灌钢筋设置于所述连接钢筋远离所述预制板的一侧的浇灌部中,且所述浇灌钢筋与所述连接钢筋相互垂直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浇灌部还包括有楼板面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叠合楼板还包括钢筋桁架,所述钢筋桁架与所述构造底筋固定,且至少部分所述钢筋桁架位于所述浇灌部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浇灌部还包括缝隙加强钢筋,所述缝隙加强钢筋设置在位于所述缝隙部中的浇灌部中,且所述缝隙加强钢筋垂直于连接钢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板及应用其的叠合楼板中,通过在预制板上设置斜坡部,且设置于斜坡部相应的连接钢筋,并在进行浇灌以形成浇灌部。从而使得连接钢筋能够远离中性轴,从而能够加强该连接钢筋抗裂作用。从而使得整个叠合楼板能够保持良好的强度,且简化了施工手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叠合楼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板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板另一实施方式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叠合楼板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预制板配合连接钢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叠合楼板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2-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板10,预制板10具体可以是钢筋混泥土结构,该预制板10包括主体部100与斜坡部200,主体部100与斜坡部200一体成型,即可以通过同时浇灌混凝土而形成。
主体部100为平板式结构,厚度均等,而斜坡部200为斜面结构,其厚度在一定方向长均匀减少。
斜坡部200的第一端210的高度小于斜坡部200的第二端220以使得第一端210与第二端220之间形成有坡面230,第二端220与主体部100一体化连接,预制板10还包括受力底筋110与构造底筋120,受力底筋110与坡面230的坡度方向垂直,构造底筋120与受力底筋110垂直固定。具体地,第二端220朝向第一端210的方向即可以认为是坡度方向。
在具体实施例中,多条水平间隔设置的受力底筋110与多条水平间隔构件底筋120组成一个钢筋网络,随后通过浇灌混凝土,并控制浇灌的厚度从而分别生成主体部100与斜坡部200。由于主体部100 与斜坡部200为同时形成的,则其连接处受力均匀,不容易发生断裂。
在具体实施例中,斜坡部200的坡度小于或等于1/6。
具体地,斜坡部200的坡度即第二端220的高度减去第一端210 的高度的值与第二端220到第一端210的距离的比值。其具体可以是 1/6,也可以是1/7等等,这里不做限定。
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端210与第二端220的高度比为5:12,且第二端220的高度或者厚度等于主体部100的高度或者厚度。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端210的厚度为25mm,第二端的厚度为60mm。
如图3所示,预制板10还包括钢筋桁架300,钢筋桁架300固定于主体部10和/或斜坡部200上,且至少部分凸出于预制板10的表面。
在具体实施例中,在搭建好由受力底筋110与构造底筋120组成的钢筋网络后,进一步搭建钢筋桁架300,具体可以在构造底筋120 上进行搭建,具体地,钢筋桁架300一般包括呈等腰三角设置的三根水平钢筋310,以及设置于三根水平钢筋310之间的多条间隔的支撑钢筋320。优选的,在搭建时,钢筋桁架300有两根水平钢筋310位于构造底筋120上,且与构造底筋120垂直设置。随后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灌,且浇灌的高度不能高于钢筋桁架300顶部的水平钢筋310的高度,从而使得钢筋桁架300至少部分会凸出于预制板10的表面。具体可以是主体部10和/或斜坡部200的表面。
如图4-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叠合楼板20,该叠合楼板20包括浇灌部400及连接钢筋500,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预制板10。具体地,该预制板10至少为两块。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以两块为例进行说明。
两块预制板10的斜坡部200相邻设置以在两块预制板10的斜坡部200之间形成缝隙部250,即两块预制板10的第一端210相对设置,且两块预制板10的第一端210之间形成有缝隙部250。
连接钢筋500包括第一子段510及从第一子段510向外延伸的第二子段520与第三子段530。具体地,第一子段510,第二子段520 与第三子段530为一体成型的。且第一子段510的两端向外弯折延伸形成第二子段520,第二子段520远离第一子段510的端部进一步向外弯折延伸形成第三子段530,使得第二子段520与第三子段530分别有两段,且第三子段530与第一子段510水平设置。
其中,连接钢筋500搭接于两块预制板10上,其中第一子段510 位于缝隙部250上,具体可以位于缝隙部250的上方,或者部分位于缝隙部250之间,第二子段520贴合坡面230设置,第三子段530则贴合主体部100设置;浇灌部400则通过在两块预制板10设置有连接钢筋500的一侧浇灌混凝土而形成,以使得连接钢筋500被浇灌部 400覆盖以及缝隙部250被浇灌部400填充。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两块预制板10设置连接钢筋500,并进行浇灌形成浇灌部400,可以将缝隙部250直接进行填充,并将连接钢筋 500进行覆盖。
区别于现有技术,在工艺上,无需进行现场支模及架设支撑等工作,以及无需额外预留后浇带,可以直接将缝隙部250进行填充。极大的简化了制作工艺,提高了现场施工效率。在结构上,通过在连接钢筋500与预制板10设置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结构,使得连接钢筋500 远离整叠合楼板20的中性轴,极大的提高了连接钢筋500的抗裂作用,并能够能有效减小缝隙部250的宽度。极大的增强预制板10连接处的强度,即增强了叠合楼板20的强度。
在具体实施例中,连接钢筋500的长度与直径比为40:1。
如图6所示,叠合楼板20还包括浇灌钢筋600,浇灌钢筋600 设置于连接钢筋500远离预制板10的一侧的浇灌部400中,且浇灌钢筋600与连接钢筋500相互垂直固定。具体地,可以通过绑扎固定,从而提高廉洁钢筋500的锚固性能。
如图6所示,浇灌部400还包括有楼板面筋410。该楼板面筋410 具体可以通过多条平行的第一楼板钢筋411与多条平行的第二楼板钢筋412垂直交叉而组成。
如图6所示,叠合楼板20具体是预制板10中还包括钢筋桁架 300,钢筋桁架300与构造底筋120固定,且至少部分钢筋桁架300 位于浇灌部400中。
如图6所示,浇灌部400还包括缝隙加强钢筋420,缝隙加强钢筋420设置于缝隙部250的浇灌部400中,且缝隙加强钢筋420垂直于连接钢筋500。即缝隙加强钢筋420在浇灌部400的区域位于缝隙部250中,且沿着缝隙部250的长度方向设置,以加强缝隙之间的连接。
在具体实施例中,可以将两块预制板10间隔设置,且使得两块预制板10的斜坡部200相对设置且具有一定间隔以形成缝隙部250。随后在两块预制板10上搭建连接钢筋500,浇灌钢筋600以及楼板面筋410,在两块预制板10之间的缝隙部250搭建缝隙加强钢筋420,随后进行混凝土浇灌,从而形成浇灌部400,该浇灌部400填充缝隙部250且覆盖两块预制板10,以形成叠合楼板20。从而使得叠合楼板20为强度较高的平板状的结构。
如图4和图6所示,叠合楼板20中的浇灌部400与预制板10相互配合组成平板结构,即浇灌部400预制板10的平面与预制板10远离浇灌部400的平面相互平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板及应用其的叠合楼板,通过在预制板上设置斜坡部,且设置于斜坡部相应的连接钢筋,并在进行浇灌以形成浇灌部。从而使得连接钢筋能够远离中性轴,从而能够加强该连接钢筋抗裂作用。从而使得整个叠合楼板能够保持良好的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包括一体成型的主体部与斜坡部,所述斜坡部的第一端的高度小于所述斜坡部的第二端以使得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形成有坡面,所述第二端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预制板还包括受力底筋与构造底筋,所述受力底筋与所述坡面的坡度方向垂直,所述构造底筋与所述受力底筋垂直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部的坡度小于或等于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高度比为5:12,所述第二端的高度与所述主体部的高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还包括钢筋桁架,所述钢筋桁架固定于所述主体部和/或斜坡部上,且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预制板的表面。
5.一种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楼板至少包括两块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预制板,所述叠合楼板还包括浇灌部及连接钢筋;
其中,两块所述预制板的斜坡部相邻设置以在两块所述预制板的斜坡部之间形成缝隙部,所述连接钢筋包括第一子段及从所述第一子段向外延伸的第二子段与第三子段,所述第一子段位于所述缝隙部上,所述第二子段贴合所述坡面设置,所述第三子段贴合所述主体部设置;
所述浇灌部通过在两块所述预制板设置有所述连接钢筋的一侧浇灌混凝土而形成,以使得所述连接钢筋被所述浇灌部覆盖以及所述缝隙部被所述浇灌部填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钢筋的长度与直径比为40: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楼板还包括浇灌钢筋,所述浇灌钢筋设置于所述连接钢筋远离所述预制板的一侧的浇灌部中,且所述浇灌钢筋与所述连接钢筋相互垂直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灌部还包括有楼板面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还包括钢筋桁架,所述钢筋桁架与所述构造底筋固定,且至少部分所述钢筋桁架位于所述浇灌部中。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灌部还包括缝隙加强钢筋,所述缝隙加强钢筋设置在位于所述缝隙部中的浇灌部中,且所述缝隙加强钢筋垂直于连接钢筋。
CN201921662798.0U 2019-09-30 2019-09-30 预制板及应用其的叠合楼板 Active CN2113130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62798.0U CN211313027U (zh) 2019-09-30 2019-09-30 预制板及应用其的叠合楼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62798.0U CN211313027U (zh) 2019-09-30 2019-09-30 预制板及应用其的叠合楼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13027U true CN211313027U (zh) 2020-08-21

Family

ID=72058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62798.0U Active CN211313027U (zh) 2019-09-30 2019-09-30 预制板及应用其的叠合楼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130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69001B (zh) 叠合剪力墙及其建造方法
KR101024991B1 (ko) 중공 슬래브형 데크플레이트 구조 및 중공 슬래브형 데크플레이트의 시공방법
KR20120056662A (ko) 파형 합성연결재를 이용한 합성형 콘크리트벽체 및 그 제작방법
CN211313027U (zh) 预制板及应用其的叠合楼板
KR20180094673A (ko) 이중 플레이트 벽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994089B1 (ko) 인발전단메쉬부재가 구성되며 넓은 폭을 갖는 현장 타설용 하프 pc 슬래브 및 이의 제작방법
KR100998061B1 (ko) 리브형 부분 피씨 바닥판
CN215594604U (zh) 一种螺栓连接装配式预制转换梁
CN215978589U (zh) 砌体结构的预制墙板加固结构
CA2368813C (en) A building structure element and stiffening plate elements for such an element
CN213087072U (zh) 一种叠合梁与薄壁钢管砼柱刚结联结节点
KR20220048104A (ko) 공동주택용 중공 역리브 pc슬래브
KR19980058501U (ko) 조립식 pc콘크리트 벽체판넬
KR20160149087A (ko) 트러스보강 조립보
KR101249600B1 (ko) 고정부재를 이용해 데크플레이트가 강재 보에 매달린 형태로 결합된 합성보
JPH0122827Y2 (zh)
KR200268362Y1 (ko) 콘크리트 타설용 기초구조재
CN215483540U (zh) 一种预制梁和预制板的组合结构
KR102443981B1 (ko) 강관철근을 이용한 장스팬용 무지보 데크플레이트 구조
CN215978031U (zh) 一种带肋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及叠合楼板
CN219343699U (zh) 一种免建筑找平层的新型预制板
KR200368256Y1 (ko) 플랫 슬래브/플랫 플레이트 슬래브용 데크 플레이트 및이것의 연결구조
CN216948993U (zh) 一种装配式楼盖
CN115807485B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反坎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2562004U (zh) 一种安装于地梁部位的墙体钢骨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