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11223U - 基于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协调作用的循环生态净水设施 - Google Patents

基于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协调作用的循环生态净水设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11223U
CN211311223U CN201921820147.XU CN201921820147U CN211311223U CN 211311223 U CN211311223 U CN 211311223U CN 201921820147 U CN201921820147 U CN 201921820147U CN 211311223 U CN211311223 U CN 2113112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water
tank
water purification
coord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2014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建康
王秋奇
周飞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zhu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zhu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zhu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zhu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2014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112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112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112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协调作用的循环生态净水设施,包括包括前处理池(1),水泵(2)、生物池(3);所述生物池(3)包括入水口(31)、活性淤泥层(32)、底栖生物层(33)、水生植物层(34)、出水口(35);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成本低廉,适合城市污水的处理,净水效果好,不造成二次污染。

Description

基于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协调作用的循环生态净水设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协调作用的循环生态净水设施。
背景技术
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家庭、机关、商业和城市公用设施。其中主要是粪便和洗涤污水,集中排入城市下水道管网系统,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排放。其水量水质明显具有昼夜周期性和季节周期变化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实际生活污水中常含有多种污染物质,仅采用单一的处理方法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以较低的处理成本获取较理想的处理效果,往往需要根据污水的水质、水量、处理程度、回收有用物质的可能性以及资金场地条件等多种因素,将数种处理技术方法按一定的主次关系和前后顺序进行合理组合。
“中水”起名于日本,“中水”的定义有多种解释,在污水工程方面称为“再生水”,工厂方面称为“回用水”,一般以水质作为区分的标志。其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在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厕所冲洗、园林和农田灌溉、道路保洁、洗车、城市喷泉、冷却设备补充用水等,都大量的使用中水。我国是水资源匮乏的国家,但目前还没有中水利用专项工程,也没有专项资金,只是政策上引导,各城市的中水利用量是根据此城市的缺水程度不同而定的。
在中水的生产处理过程中,目前往往使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成本,同时也难以避免这些手段对水造成二次污染,目前还缺乏结合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综合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生产中水的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净化水质用生态循环型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共生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协调作用的循环生态净水设施,包括前处理池,水泵、生物池;所述生物池包括入水口、活性淤泥层、底栖生物层、水生植物层、出水口;所述前处理池中的水由水泵通过入水口泵入所述生物池,所述生物池的四周为矩形,所述活性淤泥层位于最底层,所述水生植物层中水生植物的根系位于所述活性淤泥层中,所述底栖生物层位于所述水生植物层和活性淤泥层之间;所述活性淤泥层和其上的底栖生物层以及水生植物层在入水口处布置成斜坡段,向出水口延伸逐渐成水平段;所述出水口的高度低于所述入水口。由前处理池流出的经过初步处理的污水经过水泵的抽取,从入水口进入生物池中,顺着斜坡段向下流,过程中经过活性淤泥层、底栖生物层、水生植物层的净化作用,经过净化的水从出水口向外溢出,水泵可以控制入水的速率。本方案通过水生植物,底栖动物和活性淤泥中的微生物三者的协同作用实现生活污水的进一步净化,通过水生植物吸收污水中的氮磷钾以及重金属离子同时释放出氧气,通过底栖动物吞食污水中的有机物,通过活性淤泥中的微生物进一步处理污水中的微小的有机物,实现一个可以维持平衡的小型生态系统
进一步的,上述基于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协调作用的循环生态净水设施,所述斜坡段与水平段的夹角α大于135度。
进一步的,上述基于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协调作用的循环生态净水设施,所述斜坡段长度大于所述水平段的长度。
进一步的,上述基于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协调作用的循环生态净水设施,所述前处理池依次包括过滤池、曝气池、沉降池。增加前处理的步骤,可以使得进入生物池的水获得更好的前处理效果,除去污水中较大的固态垃圾和有毒物质。
进一步的,上述基于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协调作用的循环生态净水设施,所述水泵抽取所述沉降池上层的水。上层的水比较清澈,因为大颗粒都沉降下去了。
进一步的,上述基于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协调作用的循环生态净水设施,所述生物池之后还设置有消毒池。设置消毒池,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为排放做准备。
进一步的,上述基于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协调作用的循环生态净水设施,所述水生植物层生长有挺水植物。挺水植物的作用过程和机理原理主要分为植物提取、植物固定、根际过滤、植物挥发、植物降解和植物促进,挺水植物的生态功能不仅可以去除水体中大量的污染物,还可以促进污水中营养物质的循环和再利用。
进一步的,上述基于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协调作用的循环生态净水设施,所述挺水植物选自芦、蒲草、荸荠、莲、水芹、茭白荀、荷花、香蒲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上述基于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协调作用的循环生态净水设施,所述底栖生物层饲养有甲壳类底栖生物。
进一步的,上述基于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协调作用的循环生态净水设施,所述甲壳类底栖生物选自螺蛳、河蚌中的一种或多种。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设计合理,通过水生植物,底栖植物和微生物的共生培养组成净水生物池,满足城市生活污水的生物处理,绿色环保节能,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净水效果可以满足城市中水的用水需要,能够节约大量水资源。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的示意图;
其中: 1前处理池、2水泵、3生物池、4消毒池、11过滤池、曝气池、13沉降池、31入水口、32活性淤泥层、33低栖生物层、34水生植物层、35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基于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协调作用的循环生态净水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处理池1,水泵2、生物池3;所述生物池3包括入水口31、活性淤泥层32、底栖生物层33、水生植物层34、出水口35;所述前处理池1中的水由水泵2通过入水口31泵入所述生物池3,所述生物池3的四周为矩形,所述活性淤泥层32位于最底层,所述水生植物层34中水生植物的根系位于所述活性淤泥层32中,所述底栖生物层33位于所述水生植物层34和活性淤泥层32之间;所述活性淤泥层32和其上的底栖生物层33以及水生植物层34在入水口31处布置成斜坡段,向出水口35延伸逐渐成水平段;所述出水口35的高度低于所述入水口31。
工作时: 由前处理池流出的经过初步处理的污水经过水泵2的抽取,从入水口31进入生物池3中,顺着斜坡段向下流,过程中经过活性淤泥层32、底栖生物层33、水生植物层34的净化作用,经过净化的水从出水口35向外溢出,水泵可以控制入水的速率。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的一种基于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协调作用的循环生态净水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处理池1,水泵2、生物池3;所述生物池3包括入水口31、活性淤泥层32、底栖生物层33、水生植物层34、出水口35;所述前处理池1中的水由水泵2通过入水口31泵入所述生物池3,所述生物池3的四周为矩形,所述活性淤泥层32位于最底层,所述水生植物层34中水生植物的根系位于所述活性淤泥层32中,所述底栖生物层33位于所述水生植物层34和活性淤泥层32之间;所述活性淤泥层32和其上的底栖生物层33以及水生植物层34在入水口31处布置成斜坡段,向出水口35延伸逐渐成水平段;所述出水口35的高度低于所述入水口31;进一步的,所述斜坡段与水平段的夹角α为140度,并且斜坡段长度大于所述水平段的长度;特别的,所述前处理池1依次包括过滤池11、曝气池12、沉降池13;所述水泵2抽取所述沉降池13上层的水;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生物池3之后还设置有消毒池4;进一步的,所述水生植物层34生长有挺水植物蒲草,所述底栖生物层33饲养有螺蛳。
工作时: 城市污水经过过滤池11、曝气池12、沉降池13的处理,经过水泵2的抽取,从入水口31进入生物池3中,顺着斜坡段向下流,过程中经过活性淤泥层32、底栖生物层33、水生植物层34的净化作用,经过净化的水从出水口35向外溢出,水泵可以控制入水的速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实用新型内容所做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改,皆仍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协调作用的循环生态净水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处理池(1),水泵(2)、生物池(3);所述生物池(3)包括入水口(31)、活性淤泥层(32)、底栖生物层(33)、水生植物层(34)、出水口(35);所述前处理池(1)中的水由水泵(2)通过入水口(31)泵入所述生物池(3),所述生物池(3)的四周为矩形,所述活性淤泥层(32)位于最底层,所述水生植物层(34)中水生植物的根系位于所述活性淤泥层(32)中,所述底栖生物层(33)位于所述水生植物层(34)和活性淤泥层(32)之间;所述活性淤泥层(32)和其上的底栖生物层(33)以及水生植物层(34)在入水口(31)处布置成斜坡段,向出水口(35)延伸逐渐成水平段;所述出水口(35)的高度低于所述入水口(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协调作用的循环生态净水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段与水平段的夹角α大于135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协调作用的循环生态净水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段长度大于所述水平段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协调作用的循环生态净水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处理池(1)依次包括过滤池(11)、曝气池(12)、沉降池(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协调作用的循环生态净水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2)抽取所述沉降池(13)上层的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协调作用的循环生态净水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池(3)之后还设置有消毒池(4)。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协调作用的循环生态净水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层(34)生长有挺水植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协调作用的循环生态净水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水植物选自芦、蒲草、荸荠、莲、水芹、茭白荀、荷花、香蒲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协调作用的循环生态净水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栖生物层(33)饲养有甲壳类底栖生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协调作用的循环生态净水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壳类底栖生物选自螺蛳、河蚌中的一种或多种。
CN201921820147.XU 2019-10-28 2019-10-28 基于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协调作用的循环生态净水设施 Active CN2113112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20147.XU CN211311223U (zh) 2019-10-28 2019-10-28 基于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协调作用的循环生态净水设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20147.XU CN211311223U (zh) 2019-10-28 2019-10-28 基于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协调作用的循环生态净水设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11223U true CN211311223U (zh) 2020-08-21

Family

ID=72055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20147.XU Active CN211311223U (zh) 2019-10-28 2019-10-28 基于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协调作用的循环生态净水设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112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15989B (zh) 养殖尾水沟渠循环处理系统
CN102464404B (zh) 一种受污染河道水体修复治理方法及系统
CN203768124U (zh) 一种用于微污染水处理的生态滤池
WO2020238253A1 (zh) 一种循环水养殖暨尾水处理一体化水处理系统
CN207143032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系统
CN101602563A (zh) 生物、生态分段式净化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
CN107459209A (zh) 一种循环水处理系统及一种养殖水循环净化方法
CN103951064A (zh) 一种用于微污染水处理的生态滤池
CN206266394U (zh) 一体化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107585868B (zh) 水体深度净化系统
CN109734246A (zh) 一种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4600825A (zh) 一种双循环水产养殖系统
CN104512986A (zh) 一种富营养化湖泊的联合修复方法
CN104591509A (zh) 一种工厂化水产养殖尾水高效脱氮装置
CN208362108U (zh) 一种利用生物滤器-人工湿地进行循环水水产养殖的系统
CN103771666B (zh) 一种屠宰废水节能处理方法
CN211847624U (zh) 养殖尾水沟渠循环处理系统
CN105254130A (zh) 一种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05036819A (zh) 利用养殖废水生产蚯蚓养殖肥土的设施及方法
CN211311223U (zh) 基于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协调作用的循环生态净水设施
CN110240359A (zh) 一种用于河道水质提升断面达标的方法及系统
CN206014597U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105645685B (zh) 一种养殖海水的废水排放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1054239A (zh) 流动污染水体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790054A (zh) 一种集约化奶牛场养殖废水滴灌系统及运行管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