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03091U - 微流道装置 - Google Patents

微流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03091U
CN211303091U CN201921899275.8U CN201921899275U CN211303091U CN 211303091 U CN211303091 U CN 211303091U CN 201921899275 U CN201921899275 U CN 201921899275U CN 211303091 U CN211303091 U CN 2113030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groove
side wall
annular
enga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9927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易成
杨士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bil Circuit Singapore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bil Circuit Singapore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bil Circuit Singapore Pte Ltd filed Critical Jabil Circuit Singapore Pte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9927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030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030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030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微流道装置包括用以相互盖合在一起的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中的至少一者形成微流道,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表面,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且凸伸出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形成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侧壁形成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基板包括面向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及连接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嵌卡件与第二嵌卡件,所述第一嵌卡件及所述第二嵌卡件能够拆卸地分别卡合于所述第一卡槽及所述第二卡槽。借此,能方便且快速地进行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的组装及拆卸,以节省组装及拆卸的工时。

Description

微流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流道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组装及拆卸的微流道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用以过滤生物液体中的细胞的微流道装置包括基板及盖合于基板的盖板。在使用时,将生物液体注入微流道装置的微流道内,基板通过多个微结构阻挡生物液体中的细胞使其残留在微流道内。之后,要将盖板拆离基板,以便能够将微流道内的细胞取出以进行后续的检测。
欲将盖板组装固定在基板时,需先在基板或盖板涂布黏胶,随后将盖板盖合于基板,使盖板与基板通过黏胶黏固在一起。由于盖板通过黏胶黏固在基板,因此欲拆卸盖板时,操作人员必须利用例如刀具的辅助将黏胶的黏着处切割开,才能把盖板拆离基板。前述组装过程需进行涂布黏胶的步骤,而前述拆卸过程则需利用刀具辅助才能完成,使得整个组装或拆卸过程复杂且不方便并耗费工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背景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的微流道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背景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微流道装置包括用以相互盖合在一起的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中的至少一者形成微流道,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表面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且凸伸出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形成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侧壁形成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基板包括面向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及连接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嵌卡件与第二嵌卡件,所述第一嵌卡件及所述第二嵌卡件能够拆卸地分别卡合于所述第一卡槽及所述第二卡槽。
本实用新型的微流道装置,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分别位在所述第一表面的两个相反的对角侧且各自呈横卧L型,所述第一嵌卡件与所述第二嵌卡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两个相反的对角侧且各自呈横卧L型。
本实用新型的微流道装置,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连接在一起,并且构成呈封闭状并能够被扳开的围绕壁,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槽相连通,且共同界定出环形卡槽,所述第一嵌卡件与所述第二嵌卡件相连接在一起,且构成能够脱离地嵌卡于所述环形卡槽的环形卡块。
本实用新型的微流道装置,所述围绕壁具有位于所述环形卡槽上方的环形顶缘,所述环形卡块包括下环形倒角面,及上环形倒角面,所述下环形倒角面设置成用以接触所述环形顶缘以促使所述围绕壁变形进而使所述环形卡块能够嵌卡于所述环形卡槽,所述上环形倒角面设置成用以接触所述围绕壁以促使所述围绕壁变形进而使所述环形卡块能够脱离所述环形卡槽。
本实用新型的微流道装置,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槽各自为长形滑槽,所述第一嵌卡件与所述第二嵌卡件各自为能够滑动地嵌卡于所述长形滑槽的长形滑轨。
本实用新型的微流道装置,所述第一卡槽形成有第一侧开口,所述第二卡槽形成有第二侧开口,所述第一嵌卡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侧开口穿设于所述第一卡槽内并在所述第一卡槽内滑动,所述第二嵌卡件能够通过所述第二侧开口穿设于所述第二卡槽内并在所述第一卡槽内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微流道装置,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凸设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定位凸块,所述第二表面凹陷形成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块能够脱离地卡掣于所述定位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微流道装置,所述第二嵌卡件为弹性卡扣臂,其嵌卡于所述第二卡槽且能够被操作而脱离所述第二卡槽。
本实用新型的微流道装置,所述第二侧壁具有邻近所述第二卡槽顶端的挡块,所述第二嵌卡件为卡扣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弹性卡扣臂,所述弹性卡扣臂形成有被所述挡块挡止的肩面,所述弹性卡扣臂能够被扳动,以使所述肩面移离所述挡块。
本实用新型的微流道装置,所述第二侧壁具有邻近所述第二卡槽顶端的挡块,所述第二嵌卡件具有弯折臂部及连接于所述弯折臂部一端且卡扣于所述第二侧壁的扣臂部,所述弯折臂部形成有位于所述扣臂部一侧且被所述挡块挡止的肩面,所述扣臂部能够被扳动以使所述肩面移离所述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第一基板的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以及第二基板的第一嵌卡件及第二嵌卡件设计,能够方便且快速地进行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的组装及拆卸,以节省组装及拆卸的工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流道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说明环形卡块嵌卡于环形卡槽内;
图3是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流道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剖视图,说明第一嵌卡件及第二嵌卡件分别嵌卡于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流道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侧视图;
图8是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不完整剖视图;
图9是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侧视图,说明所述第一嵌卡件及所述第二嵌卡件分别嵌卡于所述第一卡槽及所述第二卡槽;及
图10是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不完整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微流道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微流道装置用以过滤生物液体中的细胞,前述生物液体例如为人体的血液,而前述细胞例如为循环肿瘤细胞(CTCs)。微流道装置包括第一基板1,及第二基板2,第二基板2位于第一基板1上方用以盖合于第一基板1。
参阅图1及图2,第一基板1包括板体11、第一侧壁12及第二侧壁13。板体11呈方形块状并具有位于顶端的第一表面111,第一表面111向下凹陷形成微流道112,微流道112内设有多个彼此相间隔用以阻挡细胞的微凸柱结构(图未示)。第一侧壁12及第二侧壁13一体地形成于板体11且连接第一表面111并凸伸出第一表面111。第一侧壁12形成有第一卡槽121,第二侧壁13形成有第二卡槽131。
第二基板2包括板体21、第一嵌卡件22,及第二嵌卡件23。板体21呈方形块状并具有面向第一表面111用以接触第一表面111的第二表面211及位于第二表面211外周围的外周面212。第一嵌卡件22及第二嵌卡件23一体地形成于板体11的外周面212,且连接第二表面211。第一嵌卡件22及第二嵌卡件23能够拆卸地分别卡合于第一卡槽121及第二卡槽131,使得第二基板2可拆卸地与第一基板1组装在一起。
具体而言,第一侧壁12及第二侧壁13是分别形成在板体11的两个相反的对角侧,每一个对角侧是由两个垂直地连接在一起的侧面所构成。也就是说,第一侧壁12及第二侧壁13是分别位在第一表面111的两个相反的对角侧。第一基板1的第一侧壁12与第二侧壁13各自呈横卧L壁型,第一侧壁12的两相反端与第二侧壁13的两相反端相连接在一起且构成呈封闭状并能被扳开的围绕壁14。第一卡槽121的两相反端与第二卡槽131的两相反端相连通且共同界定出环形卡槽141。第一嵌卡件22及第二嵌卡件23是分别形成在板体21的两个相反的对角侧,每一个对角侧是由两个垂直地连接在一起的侧面所构成。也就是说,第一嵌卡件22及第二嵌卡件23是分别位在第二表面211的两个相反的对角侧。第一嵌卡件22与第二嵌卡件23各自呈横卧L型,第一嵌卡件22的两相反端与第二嵌卡件23的两相反端相连接在一起且构成呈封闭状的环形卡块24,环形卡块24能够脱离地嵌卡于环形卡槽141。
此外,围绕壁14具有位于环形卡槽141上方的环形顶缘142。环形卡块24包括下环形倒角面241,及位于下环形倒角面241上方的上环形倒角面242。下环形倒角面241及上环形倒角面242皆为圆弧面。下环形倒角面241设置成用以接触环形顶缘142以促使围绕壁14变形进而使环形卡块24能嵌卡于所述环形卡槽141。上环形倒角面242设置成用以接触围绕壁14以促使围绕壁14变形进而使环形卡块24能脱离环形卡槽141。
第一基板1及第二基板2是通过例如射出成型机或热压机等成型机,以一体成型方式制造而成。第一基板1与第二基板2其中之一是由热塑性软塑料所制成,而其中另一个是由热塑性硬塑料所制成。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基板1以热塑性软塑料制成为例,而第二基板2以硬度大于热塑性软塑料的热塑性硬塑料制成为例。热塑性软性塑料例如为TPU(热塑性聚氨酯)、TPSIE(热塑性有机硅聚氨酯弹性体)或TPR(热塑性橡胶)。热塑性硬性塑料例如为PC(聚碳酸酯)、PP(聚丙烯)、COP(环状烯烃聚合物)或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欲将第二基板2组装于第一基板1时,沿下移方向D1将第二基板2朝第一基板1下压,当第二基板2的环形卡块24的下环形倒角面241接触到围绕壁14的环形顶缘142时,下环形倒角面241施加在环形顶缘142的分力会将围绕壁14的内壁面140往外撑开使围绕壁14略为变形。当第二基板2的第二表面211接触第一基板1的第一表面111时,下环形倒角面241移离环形顶缘142。借由围绕壁14蓄积的复位弹力复位,使得环形卡块24能够自动地嵌卡于环形卡槽141内。
参阅图1及图3,欲将第二基板2拆离第一基板1时,沿第一旋转方向R1施力将环形顶缘142的其中一侧往外扳动,使环形卡块24的其中一侧的部分不会被内壁面140遮挡。此时,操作人员能通过手指施力将前述环形卡块24的一侧沿相反于第一旋转方向R1的第二旋转方向R2往上扳动。前述环形卡块24的一侧被扳动的过程中,环形卡块24的上环形倒角面242施加在内壁面140的分力会将内壁面140往外撑开使围绕壁14略为变形,使得第二基板2能顺利地往上移动而使环形卡块24移离环形卡槽141。
借由第一基板1的第一卡槽121及第二卡槽131以及第二基板2的第一嵌卡件22及第二嵌卡件23的设计,操作人员施力将第二基板2朝第一基板1挤压便能把环形卡块24嵌卡于环形卡槽141,施力将第二基板2往上拉便能把环形卡块24拆离环形卡槽141,以将第二基板2拆离第一基板1。整个组装及拆卸过程的操作动作非常简单且方便,并且不需额外通过其他工具的辅助,借此,能节省组装或拆卸的工时。
需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借由在第一表面111与第二表面211之间设置围绕在微流道112外周围的弹性密封垫圈,则第一基板1与第二基板2在组装时,第一表面111就不需直接接触第二表面211而同样能够达到密封效果。
参阅图4及图5,是本实用新型微流道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其整体结构大致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不同处在于第一卡槽121与第二卡槽131以及第一嵌卡件22与第二嵌卡件23的结构。
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12及第二侧壁13各自呈长壁形且长向沿第一横方向X延伸,且第一侧壁12与第二侧壁13沿垂直于第一横方向X的第二横方向Y相间隔。第一卡槽121与第二卡槽131各自为长形滑槽且长向沿第一横方向X延伸,第一卡槽121具有第一侧开口122,第二卡槽131具有与第一侧开口122同侧的第二侧开口132。第二基板2的板体21具有两个位于相反侧,且沿第二横方向Y相间隔的侧面213。第一嵌卡件22及第二嵌卡件23分别凸设于两侧面213,第一嵌卡件22及第二嵌卡件23各自为长形滑轨,且长方向沿第一横方向X延伸,第一嵌卡件22能够通过第一侧开口122穿设于第一卡槽121内并于其内滑动,且嵌卡于第一卡槽121内,第二嵌卡件23能够通过第二侧开口132穿设于第二卡槽131内并于其内滑动,且嵌卡于第二卡槽131内。
此外,第一基板1还包括凸设于第一表面111的定位凸块15,定位凸块15呈半球形且位于两侧壁136之间并靠近相反于第一侧开口122与第二侧开口132的一侧。第二基板2的板体21的第二表面211凹陷形成定位凹槽214。定位凹槽214形状与定位凸块15相配合且邻近于第二表面211一侧,定位凸块15能够脱离地卡掣于定位凹槽214内。
欲将第二基板2组装于第一基板1时,将第一嵌卡件22及第二嵌卡件23分别对齐于第一侧开口122及第二侧开口132,随后,施力沿平行于第一横方向X的第一推动方向P1推动第二基板2,使第一嵌卡件22及第二嵌卡件23分别经由第一侧开口122及第二侧开口132穿伸至第一卡槽121与第二卡槽131内并于其内滑动。当第二基板2的第二表面211接触到定位凸块15时,定位凸块15施加在第二表面211的分力会将第二表面211往上顶撑使板体21略为变形。当第二基板2滑动到定位凹槽214对齐于定位凸块15的位置时,定位凸块15卡掣于定位凹槽214内,而第一嵌卡件22及第二嵌卡件23则分别嵌卡于第一卡槽121与第二卡槽131内。此时,第二基板2能稳固地固定在第一基板1上。
欲将第二基板2拆离第一基板1时,施力沿相反于第一推动方向P1的第二推动方向P2推动第二基板2,定位凸块15施加在板体21的分力会将定位凹槽214往上顶撑,使得定位凹槽214能移离定位凸块15,进而使第二基板2能够相对于第一基板1滑动。当第二基板2的第一嵌卡件22及第二嵌卡件23分别经由第一侧开口122及第二侧开口132移离第一基板1的第一卡槽121与第二卡槽131时,即完成第二基板2的拆卸。
需说明的是,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基板1与第二基板2在制造时的材质除了可以是其中一个为热塑性软塑料而另一个为热塑性硬塑料之外,也可以两者皆为热塑性硬塑料或皆为热塑性软塑料。
参阅图6及图7,是本实用新型微流道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其整体结构大致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不同处在于第一卡槽121与第二卡槽131以及第一嵌卡件22与第二嵌卡件23的结构。
在本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12与第二侧壁13沿第一横方向X相间隔。第一侧壁12部分凸伸出第一表面111并形成有两个沿第二横方向Y相间隔的第一卡槽121。第二侧壁13中间处形成有第二卡槽131。第二侧壁13具有立面133、两个侧面134及两个挡块135。立面133位于第二卡槽131一端且面向第一侧壁12。两侧面134位于第二卡槽131相反侧,且连接立面133,两侧面134沿第二横方向Y相间隔。每个挡块135形成于立面133与对应侧面134之间并与立面133顶端齐平。
第二基板2的板体21具有第一端面214,及相反于第一端面214的第二端面215。第一端面214与第二端面215沿第一横方向X相间隔。第一嵌卡件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嵌卡件22为凸设于第一端面214且沿第二横方向Y相间隔的嵌块,两个第一嵌卡件22分别能够脱离地嵌卡于两个第一卡槽121。第二嵌卡件23为凸设于第二表面211用以嵌卡于第二卡槽131的弹性扣臂,第二嵌卡件23能够被操作而脱离第二卡槽131。具体而言,第二嵌卡件23具有弯折臂部231,及扣臂部232。弯折臂部231呈U型且一端连接于第二表面211,而另一端与第二端面215相间隔。扣臂部232凸设于弯折臂部237另一端并呈倒L型。弯折臂部231具有两个位于扣臂部232相反侧的肩面233。
参阅图7、图8及图9,欲将第二基板2组装于第一基板1时,先将第二基板2倾斜适当角度,使两个第一嵌卡件22分别对齐于两个第一卡槽121。随后,倾斜地将两个第一嵌卡件22分别穿伸至两个第一卡槽121内。接着,沿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第二基板2。第二基板2在转动过中当第二嵌卡件23的弯折臂部231接触到两个挡块135且被其阻挡时,每一个挡块135施加在弯折臂部231的分力会促使其沿第二旋转方向R2转动而弯折变形并蓄积复位弹力。当第二基板2转动到如图9所示第二表面211接触第一表面111的位置时,每个第一嵌卡件22完整地嵌卡于对应第一卡槽121内,而弯折臂部231则与挡块135分离。此时,第二嵌卡件23借由弯折臂部231蓄积的复位弹力复位,使得弯折臂部231及扣臂部232顶抵于立面133、扣臂部232卡扣于第二侧壁13,以及两个肩面233分别位于两个挡块135下方而被其挡止。借此,第二基板2便能稳固地固定在第一基板1上。
参阅图7及图10,欲将第二基板2拆离第一基板1时,施力沿第二旋转方向R2扳动第二嵌卡件23的扣臂部232,以带动弯折臂部231弯折变形。当两个肩面233分别移离两个挡块135下方时,沿第二旋转方向R2将扣臂部232往上拉以使第二嵌卡件23如图7所示移离第二卡槽131。最后,倾斜地将第二基板2往上移动使两个第一嵌卡件22分别移离两个第一卡槽121,即完成第二基板2的拆卸。
需说明的是,在本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一基板1与第二基板2在制造时的材质除了可以是其中一个为热塑性软塑料而另一个为热塑性硬塑料之外,也可以两者皆为热塑性硬塑料或皆为热塑性软塑料。
归纳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微流道装置,借由第一基板1的第一卡槽121及第二卡槽131以及第二基板2的第一嵌卡件22及第二嵌卡件23设计,能方便且快速地进行第一基板1与第二基板2的组装及拆卸,以节省组装及拆卸的工时,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所诉求的目的。

Claims (10)

1.一种微流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道装置包括用以相互盖合在一起的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中的至少一者形成微流道,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表面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且凸伸出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形成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侧壁形成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基板包括面向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及连接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嵌卡件与第二嵌卡件,所述第一嵌卡件及所述第二嵌卡件能够拆卸地分别卡合于所述第一卡槽及所述第二卡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两个相反的对角侧且各自呈横卧L型,所述第一嵌卡件与所述第二嵌卡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两个相反的对角侧且各自呈横卧L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连接在一起并且构成呈封闭状并能够被扳开的围绕壁,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槽相连通且共同界定出环形卡槽,所述第一嵌卡件与所述第二嵌卡件相连接在一起且构成能够脱离地嵌卡于所述环形卡槽的环形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流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绕壁具有位于所述环形卡槽上方的环形顶缘,所述环形卡块包括下环形倒角面及上环形倒角面,所述下环形倒角面设置成用以接触所述环形顶缘以促使所述围绕壁变形进而使所述环形卡块能够嵌卡于所述环形卡槽,所述上环形倒角面设置成用以接触所述围绕壁以促使所述围绕壁变形进而使所述环形卡块能够脱离所述环形卡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槽各自为长形滑槽,所述第一嵌卡件与所述第二嵌卡件各自为能够滑动地嵌卡于所述长形滑槽的长形滑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形成有第一侧开口,所述第二卡槽形成有第二侧开口,所述第一嵌卡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侧开口穿设于所述第一卡槽内并在所述第一卡槽内滑动,所述第二嵌卡件能够通过所述第二侧开口穿设于所述第二卡槽内并在所述第二卡槽内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微流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凸设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定位凸块,所述第二表面凹陷形成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块能够脱离地卡掣于所述定位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嵌卡件为弹性卡扣臂,其嵌卡于所述第二卡槽且能够被操作而脱离所述第二卡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具有邻近所述第二卡槽顶端的挡块,所述第二嵌卡件为卡扣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弹性卡扣臂,所述弹性卡扣臂形成有被所述挡块挡止的肩面,所述弹性卡扣臂能够被扳动,以使所述肩面移离所述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具有邻近所述第二卡槽顶端的挡块,所述第二嵌卡件具有弯折臂部及连接于所述弯折臂部一端且卡扣于所述第二侧壁的扣臂部,所述弯折臂部形成有位于所述扣臂部一侧且被所述挡块挡止的肩面,所述扣臂部能够被扳动以使所述肩面移离所述挡块。
CN201921899275.8U 2019-11-05 2019-11-05 微流道装置 Active CN2113030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99275.8U CN211303091U (zh) 2019-11-05 2019-11-05 微流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99275.8U CN211303091U (zh) 2019-11-05 2019-11-05 微流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03091U true CN211303091U (zh) 2020-08-21

Family

ID=72051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99275.8U Active CN211303091U (zh) 2019-11-05 2019-11-05 微流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030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45938A (zh) * 2022-11-22 2023-03-2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微流控装置及应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45938A (zh) * 2022-11-22 2023-03-2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微流控装置及应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32584B1 (ko) 슬라이드 파스너의 방수용 상단 고정부
AU2008200480B2 (en) Stop for slide fasteners
CN211303091U (zh) 微流道装置
JP2014531601A5 (zh)
CN107681345B (zh) 电连接器组件
EP2578375A1 (en) Clip, method for producing clip,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clip
EP2778442B1 (en) Faste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WI330070B (en) A slide fastener
CN111965966B (zh) 一种穿戴设备
CN107567396B (zh) 将座椅装饰罩固定到泡沫衬垫
CN211755083U (zh) 微流道装置
CN111150180B (zh) 拉链用连结件
JP4968779B2 (ja) 封緘具
EP0248290B1 (en) Cord tightening device
CN209723946U (zh) 一种解锁按钮机构
KR960015650B1 (ko) 철구
CN210415412U (zh) 一种具有新型开闭器组件的模具组件
KR102191891B1 (ko) 이탈 방지용 클립 및 이를 갖는 커넥터 어셈블리
CN210286357U (zh) 一种按钮式电梯ic卡装置
JP7356241B2 (ja) マイクロ流体デバイス
CN111110030B (zh) 壶盖、壶盖组件及电热壶
CN213843594U (zh) 一种便于插拔的光纤连接器
US20230158486A1 (en) Fluid handling device and fluid handling system
CN116635106A (zh) 连接器
EP3107755B1 (en) Securing seat trim covers to foam cush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