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97211U - 壳体组件及智能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壳体组件及智能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97211U
CN211297211U CN201922074178.1U CN201922074178U CN211297211U CN 211297211 U CN211297211 U CN 211297211U CN 201922074178 U CN201922074178 U CN 201922074178U CN 211297211 U CN211297211 U CN 2112972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positioning
bracket
cover plat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7417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志鹏
孟一郎
李忠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Dexenber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Dexenber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Dexenber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Dexenber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7417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972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972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972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壳体组件及智能控制器,其中,壳体组件包括外壳、盖板和支架;外壳呈具有开口的圆筒状,且外壳上设有沿其周向延伸设置的滑槽;盖板盖设于外壳的开口上;支架安装于盖板面向外壳的一侧,支架分别设有供智能控制器的PCB板和蓄电池可拆卸安装的安装位及对应外壳的滑槽的位置设置的限位块;外壳的开口一端设置有供限位块进入滑槽内的第一让位口,限位块插入环形滑槽并在滑动至避开第一让位口的位置时,限制支架与外壳在轴向上相对脱离。本实用新型改进了智能控制器的壳体组件的结构,提高了各部件的安装和拆卸效率,提高一次组装良品率,也方便用户自行更换智能控制器的蓄电池,提高了智能控制器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壳体组件及智能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控制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智能控制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智能控制器的零部件数量较多,各部件之间的组装多采用打螺丝等不可拆卸的方式,拆装比较繁琐,生产效率较低且一次装配合格率相对较低,也不便于维修。而且智能控制器内置的蓄电池一般为非可充电式的蓄电池,其容量有限,由于其不可拆卸的设计,用户无法自行更换蓄电池,智能控制器的使用寿命相应受到了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壳体组件,旨在提高壳体组件的安装和拆卸效率,方便用户更换智能控制器的蓄电池,延长智能控制器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壳体组件,用于智能控制器,所述智能控制器具有PCB板及与所述PCB板连接的蓄电池,所述壳体组件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呈具有开口的圆筒状,且所述外壳上设有沿其周向延伸设置的滑槽;
盖板,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外壳的开口上;
支架,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盖板面向所述外壳的一侧,所述支架分别设有供所述智能控制器的PCB板和蓄电池可拆卸安装的安装位及对应所述外壳的滑槽的位置设置的限位块;
所述外壳的开口一端设置有供所述限位块进入所述滑槽内的第一让位口,所述限位块插入所述滑槽并在滑动至避开所述第一让位口的位置时,限制所述支架与所述外壳在轴向上相对脱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盖板相对所述支架一侧的中部凹设有圆形槽,所述盖板的圆形槽的边缘处周向设置有多个卡扣,所述支架对应所述盖板的卡扣的位置均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扣卡入所述卡槽内,以使所述盖板与所述支架可拆卸的连接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槽包括位于所述支架靠近所述盖板一侧的表面上的第一通道及与其邻接的侧面上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相互连通并在所述支架上形成了供所述卡扣插入所述卡槽内的第二让位口;
所述卡扣包括设于朝远离所述圆形槽方向的圆柱状卡接臂,所述卡槽对应所述卡扣的卡接臂位置开设有相匹配的圆柱状配合孔,所述卡扣通过所述第二让位口插入至所述卡槽内并在所述卡接臂滑动至所述配合孔的位置时,所述盖板与所述支架锁紧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盖板上每两个所述卡扣之间还设置有定位柱,所述支架对应所述定位柱的位置处设置有供所述定位柱插入定位的定位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底壁之间具有供所述盖板相对所述支架上下运动的间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与所述外壳之间还安装有用于定位的定位组件,所述支架上设有供所述定位组件安装的安装腔,所述外壳上对应所述安装腔的位置处设置有与所述定位组件一端插入定位的定位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具有容置槽的柱体、弹簧及球珠,所述弹簧容置于所述柱体的容置槽内并与安装于所述柱体的容置槽槽口处的球珠抵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中壳及分别与所述中壳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一体成型的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均为铝合金材质,所述中壳为亚克力材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下壳的底壁处安装有底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智能控制器,具有PCB板及与所述PCB板连接的蓄电池,所述智能控制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壳体组件,所述PCB板和所述蓄电池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支架的安装位上,所述壳体组件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呈具有开口的圆筒状,且所述外壳上设有沿其周向延伸设置的滑槽;
盖板,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外壳的开口上;
支架,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盖板面向所述外壳的一侧,所述支架分别设有供所述智能控制器的PCB板和蓄电池可拆卸安装的安装位及对应所述外壳的滑槽的位置设置的限位块;
所述外壳的开口一端设置有供所述限位块进入所述滑槽内的第一让位口,所述限位块插入所述滑槽并在滑动至避开所述第一让位口的位置时,限制所述支架与所述外壳在轴向上相对脱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由于在壳体组件的外壳上设置沿其周向延伸的滑槽,外壳呈具有开口的圆筒状,盖板盖设于外壳的开口上,支架安装于盖板面向外壳的一侧,支架分别设有供智能控制器的PCB板和蓄电池可拆卸安装的安装位及对应外壳的滑槽的位置设置的限位块,外壳的开口一端设置有供限位块进入滑槽内的第一让位口,限位块插入滑槽并在滑动至避开第一让位口的位置时,限制支架与外壳在轴向上相对脱离,使得壳体组件的各部件可拆卸连接,方便了组装和维修,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当智能控制器的蓄电池耗尽时,用户也可自行更换蓄电池,拆装十分方便,延长了智能控制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控制器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壳体组件一实施例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壳体组件一实施例中外壳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壳体组件一实施例中支架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壳体组件一实施例中支架的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壳体组件一实施例中盖板的仰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智能控制器一实施例中PCB板和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壳体组件一实施例中盖板与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外壳 110 上壳
200 支架 120 中壳
300 盖板 130 下壳
400 底板 500 PCB板
600 蓄电池 201 卡槽
202 安装位 203 限位块
301 卡扣 302 定位柱
204 第一定位槽 111 滑槽
700 定位组件 111A 第一让位口
201A 第二让位口 3011 卡接臂
2011 配合孔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目前的智能控制器壳体组件的零部件数量较多,并且多为不可拆卸的安装方式。在生产组装时,员工装配效率较低,且装配后难以拆卸返修,导致其一次合格率较低,智能控制器的生产制造成本相应较大。此外,用户使用一段时间后,当智能控制器内置的蓄电池电量耗尽时,无法自行更换蓄电池的操作,通常需要重新购买新的智能控制器或者去维修店进行更换,十分繁琐,浪费用户大量时间,智能控制器的使用寿命也相对受限,使得用户体验感较差。
对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壳体组件,适用于智能控制器,此处不限。
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壳体组件包括外壳100、支架200和盖板300。外壳100呈具有开口的圆筒状,且外壳100上设有沿其周向延伸设置的滑槽111。盖板300盖设于外壳100的开口上。支架200安装于盖板300面向外壳100的一侧,支架200分别设有供智能控制器的PCB板500和蓄电池600可拆卸安装的安装位202及对应外壳100的滑槽111的位置设置的限位块203。外壳100的开口一端设置有供限位块203进入滑槽111内的第一让位口111A,限位块203插入滑槽111并在滑动至避开第一让位口111A的位置时,限制支架200与外壳100在轴向上相对脱离。
其中,滑槽111可沿外壳100内壁周向设置,可以是单个整体呈环形的滑槽111,也可以是多个周向均匀设置的滑槽111。与之对应的支架200上的限位块203可根据滑槽111的数量、形状和大小做适应性地调整。为了方便加工及从工业设计的美观性考虑,本实施例采用的是圆筒状外壳100。当然,外壳100还可是长方体或其它形状,需在其内壁沿周向延伸设置环形卡槽201并实现外壳100与支架200可拆卸连接并可相对滑动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组件的外壳100上设置沿其周向延伸的滑槽111,外壳100呈具有开口的圆筒状,盖板300盖设于外壳100的开口上,支架200安装于盖板300面向外壳100的一侧,支架200分别设有供智能控制器的PCB板500和蓄电池600可拆卸安装的安装位202及对应外壳100的滑槽111的位置设置的限位块203,外壳100的开口一端设置有供限位块203进入滑槽111内的第一让位口111A,限位块203插入环形滑槽111并在滑动至避开第一让位口111A的位置时,限制支架200与外壳100在轴向上相对脱离,实现了壳体组件的各部件可拆卸连接,使得员工在生产组装时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也提升了其一次装配良品率,同时,用户在蓄电池600电量用完后,可自行拆卸壳体组件的盖板300和支架200等来更换蓄电池600,延长了智能控制器的使用寿命,提升了用户体验。
结合图5及图6,在一实施例中,盖板300相对支架200一侧的中部凹设有圆形槽,盖板300的圆形槽的边缘处周向设置有多个卡扣301,支架200对应盖板300的卡扣301的位置均设置有卡槽201,卡扣301卡入卡槽201内,以使盖板300与支架200可拆卸的连接固定。如此设置,方便组装和拆卸,提高了组装效率。
在生产组装时,操作员可先将PCB板500及与其连接的蓄电池600通过卡接、粘贴或打螺丝等方式将其固定在支架200的安装位202上,将盖板300的卡扣301对准PCB板500的卡槽201处,按压并旋转盖板300将其卡入至卡槽201内,确认安装正确后,再将支架200的限位块203对准外壳100的环形滑槽111处的第一让位口111A,并垂直按压盖板300使其卡入到滑槽111内,再旋转盖板300使其固定于滑槽111内。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组件的零部件数量较少,整体安装更加简单,减轻了装配时的工艺负担和成本负担。在实际操作时,装配周期较短,一般操作员可在40秒之内完成组装,由于其可拆卸的设计,使得组装的一次良品率大大提高,且达到了产品使用标准。总而言之,整个装配工艺简单可靠,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和生产合格率。
结合图7,当智能控制器的蓄电池600电量耗尽需要更换蓄电池600时,用户只需先将盖板300及与其连接的支架200旋转到外壳100滑槽111的第一让位口111A处并向上用力拉出,再将盖板300的卡扣301旋转至支架200上卡槽201的缺口处并向上用力取出,再将安装于支架200内的旧蓄电池600抠出,将新的蓄电池600放入对应位置处,然后再将支架200、盖板300及外壳100分别连接固定即可。操作简单,一般普通人可在短时间内即可完成更换蓄电池600的操作,简化了操作流程,用户学习成本也不高,上手操作较快,延长了智能控制器的使用寿命,提升了用户满意度。
结合图8,在一实施例中,卡槽201位于支架200靠近盖板300一侧的表面上及与其邻接的侧面上,卡槽201为相互连通的双层倒扣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该支架200抛弃了传统的环形弹性设计方案,在小尺寸零件中,采用双层结构满足了弹性设计要求,并且在满足弹性要求和疲劳性要求的基础上,减小该结构外形尺寸,充分利用空间尺寸,并满足了结构强度。
参考图4至图8,进一步地,卡槽201包括位于支架200靠近盖板300一侧的表面上的第一通道及与其邻接的侧面上的第二通道,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相互连通并在支架200上形成了供卡扣301插入卡槽201内的缺口,即第二让位口201A。卡扣301包括设于朝远离圆形槽方向的圆柱状卡接臂3011,卡槽201对应卡扣301的卡接臂3011位置开设有相匹配的圆柱状配合孔2011,卡扣301通过第二让位口201A插入至卡槽201内并在卡接臂3011滑动至配合孔2011的位置时,盖板300与支架200锁紧固定。
主要参考图8,盖板300上的卡扣301与支架200上的卡槽201的扣接处分别设置为大小相匹配的卡接臂3011和配合孔2011。可以理解的的是,当将卡扣301卡入卡槽201内,并使卡扣301上的卡接臂3011旋转至卡槽201的配合孔2011处后,使得盖板300与支架200之间的连接强度变得更大。此处,通过合理的孔径和卡槽201宽度的尺寸设计,可实现两零件完全锁死或非完全锁死的连接。具体可通过旋转连接方式进行控制,利用顺时针、逆时针两种方式相互交错,可设置逆时针连接方式为锁死连接方式,用户无法自行打开(破坏性除外),能够保证安全,专业人员可打开,方便维修,也可设置顺时针连接方式为非锁死连接方式,客户可打开,更换蓄电池600。采用双层结构的卡槽201设计,操作方式灵活多变,不同连接步骤之间相互不干涉,安装简单稳定。
参考图8,在一实施例中,盖板300上还设置有定位柱302,盖板300上每两个卡扣301之间还设置有定位柱302,支架200对应定位柱302的位置处设置有供定位柱302插入定位的第一定位槽204。如此设置,可方便安装盖板300与支架200,并固定其相对位置,提升了组装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8,定位柱302与第一定位槽204的底壁之间可留有可供盖板300相对支架200上下运动的间隙。在装配时,两个零件相对转动,可通过其支架200的双层弹性结构抵消两零件之间的间隙来相互传递力矩,可满足安装或拆卸的受力要求。在两个零件安装配合后,由于支架200的双层弹性结构,两个零件受力位置恢复到间隙配合状态,在产品使用时,两个零件相对上下运动,间隙位置可保证两个零件之间不接触,不产生摩擦和噪音,不影响用户使用感受。
为了方便定位并减少装配间隙,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5,支架200与外壳100之间还安装有用于定位的定位组件700,支架200上设有供定位组件700安装的安装腔,外壳100上对应安装腔的位置处设置有与定位组件700一端插入定位的第二定位槽。
需要说明的是,定位组件700可采用常规的定位珠。本实施例中,定位珠可包括具有容置槽的柱体、弹簧及球珠,弹簧容置于柱体的容置槽内并与安装于柱体的容置槽槽口处的球珠抵接。
在实际结构布局时,可在支架200上设置一个内径大小与定位组件700大小相匹配的安装腔,在外壳100对应安装位202置处设置第二定位槽。安装时,将定位珠尖端的球珠朝外卡入安装腔,再将支架200安装于外壳100上使支架200的限位块203卡入外壳100的环形滑槽111且定位珠的球珠抵接于外壳100的第二定位槽内即可。
为了增强整个装置的强度和耐磨性,并提升外观视觉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图2,外壳100包括中壳120及分别与中壳12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一体成型的上壳110和下壳130,上壳110和下壳130均为铝合金材质,中壳120为亚克力材质。上壳110、外壳100和下壳130一体成型制造,减少了壳体组件的零部件总数,方便安装和拆卸。
参考图1,在一实施例中,壳体组件还可包括底板400,底板400与外壳100的底壁连接固定。可以理解的是,底板400对整个装置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避免外壳100的底壁直接与桌面或地面等摩擦,以至其底壁磨损或破坏其功能性。此处,底板400可以是环形板或圆形板等,可通过粘贴、打螺丝或卡接等方式安装于外壳100的下方。其中,盖板300和底板400也可采用铝合金材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智能控制器,具有PCB板500及与PCB板500连接的蓄电池600,智能控制器还包括上述的壳体组件,PCB板500和蓄电池600可拆卸地安装于支架200的安装位202上。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并延长智能控制器的使用时长,蓄电池600型号采用的是容量更大的CR2450蓄电池600。市面上通用蓄电池600为CR2032型号,容量仅为500毫安,而CR2450蓄电池600的容量可达900毫安,增加了使用时长,减少了客户更换蓄电池600次数,可获得更好的使用感受。此外,该CR2450蓄电池600设计为封闭式,用户在使用和拆卸时,无法看到蓄电池600以外的其他电子元器件,用户可自行更换蓄电池600,在拆卸和安装过程中,并不会接触到其他电子元器件,保证了使用安全。
该智能控制器的壳体组件的具体结构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智能控制器包括上述壳体组件的所有实施例的所有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与所述壳体组件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一一阐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壳体组件,用于智能控制器,所述智能控制器具有PCB板及与所述PCB板连接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呈具有开口的圆筒状,且所述外壳上设有沿其周向延伸设置的滑槽;
盖板,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外壳的开口上;
支架,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盖板面向所述外壳的一侧,所述支架分别设有供所述智能控制器的PCB板和蓄电池可拆卸安装的安装位及对应所述外壳的滑槽的位置设置的限位块;
所述外壳的开口一端设置有供所述限位块进入所述滑槽内的第一让位口,所述限位块插入所述滑槽并在滑动至避开所述第一让位口的位置时,限制所述支架与所述外壳在轴向上相对脱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相对所述支架一侧的中部凹设有圆形槽,所述盖板的圆形槽的边缘处周向设置有多个卡扣,所述支架对应所述盖板的卡扣的位置均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扣卡入所述卡槽内,以使所述盖板与所述支架可拆卸的连接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包括位于所述支架靠近所述盖板一侧的表面上的第一通道及与其邻接的侧面上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相互连通并在所述支架上形成了供所述卡扣插入所述卡槽内的第二让位口;
所述卡扣包括设于朝远离所述圆形槽方向的圆柱状卡接臂,所述卡槽对应所述卡扣的卡接臂位置开设有相匹配的圆柱状配合孔,所述卡扣通过所述第二让位口插入至所述卡槽内并在所述卡接臂滑动至所述配合孔的位置时,所述盖板与所述支架锁紧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上每两个所述卡扣之间还设置有定位柱,所述支架对应所述定位柱的位置处设置有供所述定位柱插入定位的第一定位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底壁之间具有供所述盖板相对所述支架上下运动的间隙。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与所述外壳之间还安装有用于定位的定位组件,所述支架上设有供所述定位组件安装的安装腔,所述外壳上对应所述安装腔的位置处设置有与所述定位组件一端插入定位的第二定位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具有容置槽的柱体、弹簧及球珠,所述弹簧容置于所述柱体的容置槽内并与安装于所述柱体的容置槽槽口处的球珠抵接。
8.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中壳及分别与所述中壳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一体成型的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均为铝合金材质,所述中壳为亚克力材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的底壁处安装有底板。
10.一种智能控制器,具有PCB板及与所述PCB板连接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所述PCB板和所述蓄电池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支架的安装位上。
CN201922074178.1U 2019-11-26 2019-11-26 壳体组件及智能控制器 Active CN2112972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74178.1U CN211297211U (zh) 2019-11-26 2019-11-26 壳体组件及智能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74178.1U CN211297211U (zh) 2019-11-26 2019-11-26 壳体组件及智能控制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97211U true CN211297211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11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74178.1U Active CN211297211U (zh) 2019-11-26 2019-11-26 壳体组件及智能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9721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43952A1 (zh) * 2020-12-31 2022-07-07 深圳市普渡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传感器快拆结构的移动机器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43952A1 (zh) * 2020-12-31 2022-07-07 深圳市普渡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传感器快拆结构的移动机器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094915A1 (en) Remote control device
CN110630785B (zh) 具有一体式装饰的龙头
CN105919500B (zh) 一键式马桶盖板的快速拆装机构
CN108523645B (zh) 外壳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1297211U (zh) 壳体组件及智能控制器
WO2005095746A1 (ja) パネル構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キッチン台
CN211118013U (zh) 一种快速安装的多管路集成组合吊卡
CN108468483B (zh) 一种具有把手换向结构的门锁
CN106057532A (zh) 一种按键、游戏手柄及遥控控制器
US20230314061A1 (en) Refrigerator door with replaceable door surface
CN112848995A (zh) 颈枕快拆结构
CN212491306U (zh) 一种方便组装的跳绳手柄
CN211854467U (zh) 壳体组件和燃气热水器
CN209926614U (zh) 一种热水器装饰盖安装结构
CN108562089B (zh) 显示组件及冰箱
CN209951022U (zh) 煲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1582621U (zh) 一种烹饪电器腔体的对流风罩安装结构
CN213551290U (zh) 上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5000449U (zh) 一种具有旋钮开关的按压式快拆底座及显示器组件
CN209966105U (zh) 烹饪器具
US20030011570A1 (en) Mouse with replaceable push panel
CN211408606U (zh)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4720535U (zh) 一种多用途可拆卸天线
CN210930869U (zh) 烹饪器具
CN217827630U (zh) 一种锅柄及具有该锅柄的锅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