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95201U - 一种新型车用高低压集成电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车用高低压集成电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295201U CN211295201U CN201922484937.1U CN201922484937U CN211295201U CN 211295201 U CN211295201 U CN 211295201U CN 201922484937 U CN201922484937 U CN 201922484937U CN 211295201 U CN211295201 U CN 21129520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artment
- battery
- heat dissipation
- power supply
- contro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车用高低压集成电源装置,包括有配电盒,配电柜内分设有电池包隔间、蓄电池隔间、电力转换隔间、控制器隔间以及散热隔间,散热隔间设置在电池包隔间的底端,电池包隔间内以阵列方式设置有若干电池模组隔槽,电池模组隔槽内设置有电池模组,蓄电池隔间内设置有蓄电池,电力装换隔间内设置有直流转换器,控制器隔间内设置有高压控制器,高压控制器与电池模组的输出端电连接,高压断路器通过直流转换器与蓄电池电连接,还包括有加热装置和散热装置,加热装置设置在散热隔间内并延伸至电池包隔间里,散热装置设置在配电盒顶盖上。该装置能够解决线束成本和保障电池系统充放电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汽车应用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新型车用高低压集成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车用电源系统需多个零部件协同实现功能,且每个零部件布置于整车不同位置,占用大量空间,并且均需要线束连通,增加额外成本以及安装难度。
目前汽车电源系统均需要高压电池包、低压蓄电池、直流转换器三个主要零部件,通过高低压线束连接,供给给整车电器件的一种电源系统。主要实现方式为:高压电池包与直流转换器相连,直流转换器与低压蓄电池相连,直流转换器将电池包中的高压电转换成低压电,存储到低压蓄电池中,从而供给整车电器件。此种方式受布置位置的影响,不仅增加了连接线束的开发成本,无论从前期整车设计规划还是后续装车及维修都较为复杂繁琐,也有影响了车辆布局的美观性。
其次,汽车电池包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温度过低或过高,电池包的充电性能和放电性能都会受到极大影响,因此根据配电盒的规格尺寸给电源系统配备温控装置是必然手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传统汽车电源系统布线复杂繁琐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车用高低压集成电源装置,该装置将电源系统以及电源转换装置集成在配电盒中,同时在配电盒内配置有电池的加热装置和散热装置,不仅简化了排线和便于维修,也保障了电源系统的高效安全运行。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所述配电柜内分设有电池包隔间、蓄电池隔间、电力转换隔间、控制器隔间以及散热隔间;所述散热隔间设置在电池包隔间的底端,所述电池包隔间内以阵列方式设置有若干电池模组隔槽,所述电池模组隔槽内设置有电池模组,所述蓄电池隔间内设置有蓄电池,所述电力装换隔间内设置有直流转换器,所述控制器隔间内设置有高压控制器,所述高压控制器与电池模组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高压断路器的第一输出端与直流转换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直流转换器的输出端与蓄电池电连接,还包括有散热装置以及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散热隔间内并延伸至电池包隔间里,所述散热装置设置在配电盒顶盖上。
本方案中,将电池包、高压控制器、直流转换器以及蓄电池集成安装在一个配电盒中,蓄电池给汽车内的低压器件供电,高压控制器给汽车内的高压驱动的装置供电,电源系统的安全性和充放电效率。
所述电池模组隔间之间留置有间隙通道,所述间隙通道内设置有加热装置。
本方案中,电池模组隔间设置有间隙通道便于热量的扩散和散热。
所述加热装置为PTC加热器,所述PTC加热器由PTC加热片制成的连通一体的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延伸至间隙通道和散热隔间内。
本方案中,PTC加热器加热温度恒定,不会有发红和明火的现象,保障电池包的安全。
所述的散热隔间的顶端和侧面均设置有用于热量流通的通气孔。
本方案中,通气孔的设置便于电池包隔间与散热隔间之间的热交换以及空气流动,便于热量快速散发到配电壳体外。
所述的散热装置为两个散热扇,所述散热扇并排设置在配电盒的顶盖上。
本方案中,散热扇、PTC加热器均与电池BMS系统为统一控制和执行单元,通过BSM检测电池的实时充、放电性能,进而控制散热扇和PTC加热器的启动。
所述的加热管上涂覆有一层陶瓷涂层。本方案中,陶瓷涂层具有绝缘和导热性能。
所述陶瓷涂层的厚度为0.2mm。本方案中,厚度为0.2mm陶瓷涂层能够耐受2kv的电压,延长加热器的运行年限。
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电源系统以及电源转换装置集成在配电盒中,同时在配电盒内配置有电池的加热装置和散热装置,不仅简化了排线和便于维修,也保障了电源系统的高效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车用高低压集成电源装置的配电盒结构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车用高低压集成电源装置的电池包隔间结构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车用高低压集成电源装置的PTC加热器安装结构图。
图中标记说明:1-配电盒、11-电池模组隔槽、12-高压控制器、13-直流转换器、14-蓄电池、15-散热装置、16-PTC加热器、111-间隙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最佳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压集成电源装置,包括有配电盒1,配电柜内分设有电池包隔间(未示出)、蓄电池隔间(未示出)、电力转换隔间(未示出)、控制器隔间(未示出)、散热隔间(未示出)、散热装置15以及加热装置,散热隔间设置在电池包隔间的底端,电池包隔间内以阵列方式设置有若干电池模组隔槽11,电池模组隔槽11内设置有电池模组,蓄电池隔间内设置有蓄电池14,电力装换隔间内设置有直流转换器13,控制器隔间内设置有高压控制器12,高压控制器12与电池模组的输出端电连接,高压断路器的第一输出端与直流转换器13的输入端电连接,直流转换器13的输出端与蓄电池14电连接,电池模组隔间之间留置有间隙通道111,间隙通道111内设置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设置在散热隔间内并延伸至电池包隔间里,散热装置15为两个散热扇,散热扇并排设置在配电盒1的顶盖上。
本实施例中,将电池包、高压控制器12、直流转换器13以及蓄电池14集成安装在一个配电盒1中,蓄电池14给汽车内的低压器件供电,高压控制器12给汽车内的高压驱动的装置供电,电源系统的安全性和充放电效率;电池模组隔间设置有间隙通道111便于热量的扩散和散热。
如图3所示,加热装置为PTC加热器16,PTC加热器16由PTC加热片制成的连通一体的加热管,加热管上涂覆有一层陶瓷涂层(未示出),陶瓷涂层的厚度为0.2mm;加热管延伸至间隙通道111和散热隔间内;散热隔间的顶端和侧面均设置有用于热量流通的通气孔。
本实施例中,PTC加热器16加热温度恒定,不会有发红和明火的现象,保障电池包的安全。通气孔的设置便于电池包隔间与散热隔间之间的热交换以及空气流动,便于热量快速散发到配电壳体外;散热扇、PTC加热器16均与电池BMS系统为统一控制和执行单元,通过BSM检测电池的实时充、放电性能,进而控制散热扇和PTC加热器16的启动;本方案中,陶瓷涂层具有绝缘和导热性能;厚度为0.2mm陶瓷涂层能够耐受2kv的电压,延长加热器的运行年限。
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车用高低压集成电源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包括并不限于本具体实施方式,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之形状、结构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新型车用高低压集成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配电盒,所述配电盒内分设有电池包隔间、蓄电池隔间、电力转换隔间、控制器隔间以及散热隔间;所述散热隔间设置在电池包隔间的底端,所述电池包隔间内以阵列方式设置有若干电池模组隔槽,所述电池模组隔槽内设置有电池模组,所述蓄电池隔间内设置有蓄电池,所述电力转换隔间内设置有直流转换器,所述控制器隔间内设置有高压控制器,所述高压控制器与电池模组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高压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与直流转换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直流转换器的输出端与蓄电池电连接,还包括有散热装置以及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散热隔间内并延伸至电池包隔间里,所述散热装置设置在配电盒顶盖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车用高低压集成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隔间之间留置有间隙通道,所述间隙通道内设置有加热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车用高低压集成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PTC加热器,所述PTC加热器由PTC加热片制成的连通一体的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延伸至间隙通道和散热隔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车用高低压集成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散热隔间的顶端和侧面均设置有用于热量流通的通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车用高低压集成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散热装置为两个散热扇,两个所述散热扇并排设置在配电盒的顶盖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车用高低压集成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加热管上涂覆有一层陶瓷涂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车用高低压集成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陶瓷涂层的厚度为0.2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84937.1U CN211295201U (zh) | 2019-12-30 | 2019-12-30 | 一种新型车用高低压集成电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84937.1U CN211295201U (zh) | 2019-12-30 | 2019-12-30 | 一种新型车用高低压集成电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295201U true CN211295201U (zh) | 2020-08-18 |
Family
ID=72021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484937.1U Active CN211295201U (zh) | 2019-12-30 | 2019-12-30 | 一种新型车用高低压集成电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295201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19399A (zh) * | 2020-11-06 | 2021-02-05 | 陈青 | 一种集成一体的控制系统 |
CN113285139A (zh) * | 2021-04-30 | 2021-08-20 |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环境自适应的动力电池充放电监控系统 |
CN114639910A (zh) * | 2022-03-18 | 2022-06-17 | 苏州勤德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控制系统 |
-
2019
- 2019-12-30 CN CN201922484937.1U patent/CN21129520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19399A (zh) * | 2020-11-06 | 2021-02-05 | 陈青 | 一种集成一体的控制系统 |
CN113285139A (zh) * | 2021-04-30 | 2021-08-20 |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环境自适应的动力电池充放电监控系统 |
CN114639910A (zh) * | 2022-03-18 | 2022-06-17 | 苏州勤德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控制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295201U (zh) | 一种新型车用高低压集成电源装置 | |
JP5189444B2 (ja) | リチウム電池電源システム | |
US10297884B2 (en) | Battery heating system | |
CN112955346B (zh) | 新能源汽车及其高压电控总成 | |
CN213619646U (zh) | 一种房车电源管理系统 | |
CN210607406U (zh) | 一种车辆电池pack结构以及车辆 | |
CN107069468A (zh) | 一种高压配电盒 | |
CN219611406U (zh) | 补电装置及储能设备 | |
CN210821902U (zh) | 一种双电堆燃料电池商用车高压集成控制器 | |
JP2014163725A (ja) | 充放電試験システム | |
CN212950173U (zh) | 新能源汽车及其高压电控总成 | |
CN205149730U (zh) | 电动汽车的动力集成控制器 | |
CN114039174A (zh) | 一种机车用大容量电池系统 | |
CN209700410U (zh) | 一种电机控制器集成装置及车辆 | |
CN110767862A (zh) | 一种车辆电池pack结构以及车辆 | |
CN209313147U (zh) | 一种具有插座和快充功能的电动车充电器 | |
CN207883857U (zh) | 一种铝铜铅复合极板的铅酸蓄电池 | |
CN205595380U (zh) | 动力电池组件及汽车 | |
CN207200363U (zh) | 分体式电动门备用电源 | |
CN206211336U (zh) | 一种光伏发电汇流逆变配电箱 | |
CN219876356U (zh) | 多合一控制器和电池包 | |
CN217135200U (zh) | 一种离网逆变器堆叠一体化储能装置 | |
CN218849589U (zh) | 一种应急储能电源散热系统 | |
CN220273367U (zh) | 一种储能装置及供电系统 | |
CN214355568U (zh) | 电动汽车充电和电池箱充电复用的充电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310051 1st and 6th floors, no.451 Internet of things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1 1st and 6th floors, no.451 Internet of things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LEAPMOTOR TECHNOLOG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