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85974U - 具有抗疲劳强度的钢构件组件 - Google Patents

具有抗疲劳强度的钢构件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85974U
CN211285974U CN201921494655.3U CN201921494655U CN211285974U CN 211285974 U CN211285974 U CN 211285974U CN 201921494655 U CN201921494655 U CN 201921494655U CN 211285974 U CN211285974 U CN 2112859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tigue
steel member
fiber
steel
cl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9465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鹏
胡黎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149465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859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859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859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抗疲劳特性的钢构件组件,包括钢构件本体和纤维抗疲劳贴,钢构件本体具有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所述纤维抗疲劳贴胶黏设置在所述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采用纤维抗疲劳贴对钢构件本体上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进行疲劳加固,在钢构件本体承受应力时,钢构件本体上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应力集中,将纤维抗疲劳贴胶黏设置在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减小了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的应力集中,可预防或减缓疲劳裂纹的发生,提高了钢构件的疲劳寿命。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能,施工简单便捷,工程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具有抗疲劳强度的钢构件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材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抗疲劳强度的钢构件组件。
背景技术
调查表明:对于钢结构而言,80%到90%的破坏与疲劳断裂有关。“疲劳破坏”最早于19世纪40年代提出,用于描述铁路车辆轮轴在反复荷载作用下发生的破坏行为。后来,随着钢结构的普遍应用,疲劳破坏遍及机械、航空、铁路、土木工程等各个领域,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后果。历史上,土木工程中由疲劳破坏造成巨大损失的案例屡见不鲜。正是由此,钢结构的疲劳问题受到学者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对于在役的钢结构而言,已经发生裂纹扩展的构件难以更换或者重建,在这种情况下则需要进行疲劳加固。传统的加固方法包括焊接钢板加固、螺栓连接加固等,这些方法存在以下问题:增加结构尺寸和重量;改变刚度从而引起应力重分布;施工难度大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焊接造成应力集中;螺栓造成初始缺陷等。而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或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疲劳加固能避免这些问题。其疲劳加固钢结构具有较大优势。
目前,使用纤维复合材料加固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也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证实。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对上海宝钢冶炼车间中24根重级吊车梁使用碳纤复材进行了疲劳加固,2小时内完成固化,最终使得其疲劳寿命提升了20%-50%。但是,将纤维复合材料作为抗疲劳贴使用与新建钢结构中,还尚未有较为成熟的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抗疲劳强度的钢构件组件,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能,施工简单便捷,工程实用性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具有抗疲劳特性的钢构件组件,包括:
钢构件本体,所述钢构件本体具有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
纤维抗疲劳贴,所述纤维抗疲劳贴胶黏设置在所述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具有抗疲劳特性的钢构件组件,利用纤维抗疲劳贴对钢构件本体上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进行疲劳加固,减小了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的应力集中,可预防或减缓疲劳裂纹的发生,提高钢构件组件的疲劳寿命。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具有抗疲劳特性的钢构件组件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能,施工简单便捷,工程实用性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无裂纹或有裂纹。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纤维抗疲劳贴为碳纤维抗疲劳贴或玻璃纤维抗疲劳贴。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纤维抗疲劳贴为纤维抗疲劳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纤维抗疲劳布有多个,多个所述纤维抗疲劳布呈层叠设置且两两相邻的所述纤维抗疲劳布之间通过胶黏剂粘贴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纤维抗疲劳贴为纤维抗疲劳板。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无裂纹钢构件表面粘贴纤维抗疲劳贴前应力分布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无裂纹钢构件表面粘贴纤维抗疲劳贴后应力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有裂纹钢构件表面粘贴纤维抗疲劳贴前应力分布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有裂纹钢构件表面粘贴纤维抗疲劳贴后应力分布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中的钢构件本体为钢桁架桥的钢构件组件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受拉桁架杆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中的钢构件本体为钢梁的钢构件组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中的钢构件本体为正交异性桥面板的钢构件组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钢构件组件1000
钢构件本体1 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11
纤维抗疲劳贴2 桁架梁3 吊车梁4 正交异性钢面板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至图8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具有抗疲劳特性的钢构件组件1000。
如图5至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具有抗疲劳特性的钢构件组件1000,包括钢构件本体1和纤维抗疲劳贴2,钢构件本体1具有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11;纤维抗疲劳贴2胶黏设置在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11。
具体而言,钢构件本体1具有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11,也就是说,钢构件本体1上具有应力集中易于发生疲劳裂纹的部位。例如在图5至图8中,钢构件本体1为桁架梁3、吊车梁4和正交异性钢面板5,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11为桁架梁3的下翼缘、吊车梁4的下翼缘及焊缝处和正交异性钢面板5的纵肋及顶板焊缝处,这些部位为应力集中易于发生疲劳裂纹的部位。
纤维抗疲劳贴2胶黏设置在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11,利用纤维抗疲劳贴2对钢构件本体1上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11进行疲劳加固,减小了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11的应力集中,可预防或减缓疲劳裂纹的发生,提高钢构件组件的疲劳寿命。例如在图5至图8中,钢构件本体1为桁架梁3、吊车梁4和正交异性钢面板5,将纤维抗疲劳贴2胶黏设置在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11,如桁架梁3的下翼缘、吊车梁4的下翼缘及焊缝处和正交异性钢面板5的纵肋及顶板焊缝处,减小了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11的应力集中,可预防或减缓疲劳裂纹的发生,提高钢构件组件的疲劳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具有抗疲劳特性的钢构件组件1000,利用纤维抗疲劳贴2对钢构件本体1上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11进行疲劳加固,减小了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11的应力集中,可预防或减缓疲劳裂纹的发生,提高钢构件组件的疲劳寿命。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具有抗疲劳特性的钢构件组件1000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能,施工简单便捷,工程实用性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11无裂纹或有裂纹。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至图2所示,将纤维抗疲劳贴2胶黏设置于无裂纹的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11进行抗疲劳增强,在受应力过程中,纤维抗疲劳贴2通过胶黏剂与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11共同变形,分担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11截面上的拉应力,从而减小了钢构件本体1的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11的应力。如图3至图4所示,将纤维抗疲劳贴2胶黏设置于有裂纹的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11进行疲劳增强,在受应力过程中,纤维抗疲劳贴2降低了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11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纤维抗疲劳贴2通过胶黏剂与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11共同变形,分担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11截面,特别是裂纹尖端附近的拉应力,从而减小裂纹处的应力强度因子,延缓裂纹的发展。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进一步的实施例,纤维抗疲劳贴2为碳纤维抗疲劳贴2或玻璃纤维抗疲劳贴2。可以理解的是,碳纤维抗疲劳贴2或玻璃纤维抗疲劳贴2相对密度低,所以材料自重低,不会增加钢构件本体1的重量;碳纤维抗疲劳贴2或玻璃纤维抗疲劳贴2直接胶黏设置于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11,施工便捷,不对钢构件本体1造成损伤,也不受焊接影响;碳纤维抗疲劳贴2或玻璃纤维抗疲劳贴2强度大,模量高,在自身在高强度范围内保持弹性,在钢结构应力幅度内无疲劳问题,疲劳性能好且可适用于曲面加固等柔性加固;碳纤维抗疲劳贴2或玻璃纤维抗疲劳贴2抗腐蚀性能好,能够在酸性、碱性等环境中长期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纤维抗疲劳贴2为纤维抗疲劳布。可以理解的是,在纤维抗疲劳布对钢构件本体1的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11进行疲劳加固时,纤维抗疲劳布能够提高钢构件本体1上承载疲劳载荷的部分11的抗疲劳性能且施工方便快捷。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进一步的实施例,纤维抗疲劳布有多个,多个纤维抗疲劳布呈层叠设置且两两相邻的纤维抗疲劳布之间通过胶黏剂粘贴固定。由此,多个纤维抗疲劳布层叠粘贴设置在钢构件本体1的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11,可以更好地增强钢构件本体1上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11的抗疲劳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纤维抗疲劳贴2为纤维抗疲劳板。可以理解的是,在纤维抗疲劳板对钢构件本体1的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11进行疲劳加固时,纤维抗疲劳板能够提高钢构件本体1上承载疲劳载荷的部分11的抗疲劳性能且施工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还提出了如上述任意一个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具有抗疲劳特性的钢构件组件1000的加工方法。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的具有抗疲劳特性的钢构件组件1000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使用喷砂方法对钢构件本体1的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11处进行表面处理;由此,提高了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11的表面清洁度、粗糙度和抗疲劳性能,增加了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11的表面与胶黏剂之间的附着力。
S2:将纤维抗疲劳贴2使用胶黏剂粘贴在已进行表面处理的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11处,能够提高钢构件本体1上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11的抗疲劳性能且施工方便快捷。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加工方法,利用纤维抗疲劳贴2对钢构件本体1上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11进行疲劳加固,减小了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11的应力集中,可预防或减缓疲劳裂纹的发生,提高了钢构件的疲劳寿命。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加工方法,钢构件组件1000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能,施工简单便捷,工程实用性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一个实施例,在步骤S2中具体为:
若纤维抗疲劳贴2为纤维抗疲劳布时,先用刷子在已进行表面处理的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11处涂刷上一层胶黏剂,指触干燥时,再涂刷一层胶黏剂;然后,贴上第一层纤维抗疲劳布;接着在第一层纤维抗疲劳布的表面上涂刷一层胶黏剂后,将第二层纤维抗疲劳布贴在第一层纤维抗疲劳布的表面上,依次类推。可以理解的是,在已进行表面处理的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11处涂刷上一层胶黏剂,使得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11的表面平整,纤维抗疲劳布不与承载疲劳载荷的部分11的粗糙表面直接接触,避免了纤维抗疲劳布出现电化学腐蚀等情况;指触干燥时再刷一层胶黏剂,使得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11与纤维抗疲劳布粘贴牢固。
若纤维抗疲劳贴2为纤维抗疲劳板时,先用刷子在已进行表面处理的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11处涂刷上一层胶黏剂,指触干燥时,再涂刷一层胶黏剂;然后,贴上纤维抗疲劳板。可以理解的是,在已进行表面处理的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11处涂刷上一层胶黏剂,使得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11的表面平整,纤维抗疲劳板不与承载疲劳载荷的部分的粗糙表面直接接触,避免了纤维抗疲劳板出现电化学腐蚀等情况;指触干燥时再刷一层胶黏剂,使得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11与纤维抗疲劳板粘贴牢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在步骤S2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S3:挤出钢构件本体1与纤维抗疲劳布间及纤维抗疲劳布层间、或钢构件本体1与纤维抗疲劳板间的多余的胶黏剂并排除胶黏剂中的气泡,使得胶黏剂分布均匀;
S4:待胶黏剂固化后,去掉脱膜布或真空袋。
具体而言,在钢构件本体1与纤维抗疲劳贴2粘贴完成后,挤出钢构件本体1与纤维抗疲劳布间及纤维抗疲劳布层间、或钢构件本体1与纤维抗疲劳板间的多余的胶黏剂并排除胶黏剂中的气泡,使得胶黏剂分布均匀,增强钢构件本体1与纤维抗疲劳布间及纤维抗疲劳布层间、或钢构件本体1与纤维抗疲劳板间的粘性。
待胶黏剂固化后,去掉脱膜布或真空袋,可以理解的是,脱模布或真空袋具有防粘防脱模的作用,胶黏剂在空气中充分固化后,纤维抗疲劳贴2完成对钢构件本体1上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11的疲劳加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再进一步的实施例,步骤S3具体为:将脱膜布或真空袋覆盖于最后一层纤维抗疲劳布上或纤维抗疲劳板上,然后用滚轮在脱膜布或真空袋上滚压,脱模布或真空袋具有防粘防脱模的作用,以挤出钢构件本体1与纤维抗疲劳布间及纤维抗疲劳布层间、或钢构件本体1与纤维抗疲劳板间的多余的胶黏剂并排除胶黏剂中的气泡,使得胶黏剂分布均匀,增强钢构件本体1与纤维抗疲劳布间及纤维抗疲劳布层间、或钢构件本体1与纤维抗疲劳板间的粘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具有抗疲劳特性的钢构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钢构件本体,所述钢构件本体具有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
纤维抗疲劳贴,所述纤维抗疲劳贴胶黏设置在所述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抗疲劳特性的钢构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疲劳载荷的部位无裂纹或有裂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抗疲劳特性的钢构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抗疲劳贴为碳纤维抗疲劳贴或玻璃纤维抗疲劳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种所述的具有抗疲劳特性的钢构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抗疲劳贴为纤维抗疲劳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抗疲劳特性的钢构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抗疲劳布有多个,多个所述纤维抗疲劳布呈层叠设置且两两相邻的所述纤维抗疲劳布之间通过胶黏剂粘贴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种所述的具有抗疲劳特性的钢构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抗疲劳贴为纤维抗疲劳板。
CN201921494655.3U 2019-09-09 2019-09-09 具有抗疲劳强度的钢构件组件 Active CN2112859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94655.3U CN211285974U (zh) 2019-09-09 2019-09-09 具有抗疲劳强度的钢构件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94655.3U CN211285974U (zh) 2019-09-09 2019-09-09 具有抗疲劳强度的钢构件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85974U true CN211285974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17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94655.3U Active CN211285974U (zh) 2019-09-09 2019-09-09 具有抗疲劳强度的钢构件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859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izkalla et al. Development of a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system for strengthening steel structures
Liu et al. The effect of fatigue loading on bond strength of CFRP bonded steel plate joints
CN105756365A (zh) 一种快速加固混凝土梁的方法
JP5265268B2 (ja) 鋼構造物の補強構造および鋼構造物の補強方法
CN110670725A (zh) 具有抗疲劳强度的钢构件组件及加工方法
CN211285974U (zh) 具有抗疲劳强度的钢构件组件
CN204112245U (zh) 钢桁架桥钢管相贯节点的cfrp布加固构造
CN112376445A (zh) 基于粘接的钢桥面板u肋对接接头疲劳加固结构及方法
CN210127673U (zh) 一种用于建筑结构加固的大宽幅碳纤维板
JP2015124553A (ja) 鋼構造物の補修補強方法
CN217299365U (zh) 一种竖向波纹cfrp-钢板组合剪力墙
CN110805296A (zh) 一种有效提升含损伤钢梁疲劳性能的装置
Awaludin et al.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n repaired steel beam using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N105484355A (zh) 一种木-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连接体系
CN214573425U (zh) 一种u肋对接焊缝开裂的加固修复结构
Gunnink Damage tolerance and supportability aspects of ARALL laminate aircraft structures
CN1168880C (zh) 预应力纤维增强型钢混凝土结构及其预应力施工方法
JP2015124552A (ja) 鋼橋の補修補強方法及び補強構造体
JP6301075B2 (ja) 鋼材の補修構造
CN215291614U (zh) 用于混凝土抗弯加固工程的碳纤维板修补结构
CN219825834U (zh) 一种cfpr-超高性能混凝土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
CN219260756U (zh) 一种抑制钢构件疲劳开裂的复合结构
CN102092158A (zh) 一种混凝土表面粘贴frp纤维材料的结构及其实现方法
KR20140124262A (ko) 단부 슬립방지 구조를 갖는 섬유 강화플라스틱 보강재가 구성된 철골보
CN112249896B (zh) 一种碳纤维布加固修复起重机械受损钢管结构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