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70330U - 一种便携式搅拌杯的加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搅拌杯的加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70330U
CN211270330U CN201921993035.4U CN201921993035U CN211270330U CN 211270330 U CN211270330 U CN 211270330U CN 201921993035 U CN201921993035 U CN 201921993035U CN 211270330 U CN211270330 U CN 2112703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ck film
stirring
stirring cup
food holding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9303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新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Taim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Taim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Taim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Taim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9303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703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703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703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搅拌杯的加热结构,包括搅拌杯体,搅拌杯体的顶部设有杯盖,搅拌杯体的内腔包括由上至下分布的食物容置腔和设备腔,食物容置腔的使用最大有效容积为0.3‑0.8升,设备腔与食物容置腔之间设有厚膜发热体,设备腔内设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传动轴穿过厚膜发热体向上延伸至食物容置腔内,通过设备腔与食物容置腔之间设置厚膜发热体对食材进行加热,相比于传统的发热盘提高了热效率,而且发热更加均匀,保证食材的加热效果,而且,加热停止后余温较低,散热快,有效减少对周边元器件的热传递,降低热阻隔成本,提高产品整体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搅拌杯的加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便携式搅拌机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搅拌杯的加热结构。
背景技术
便携式搅拌杯可以为用户快速提供热豆浆,米糊等热饮料,而且因其方便携带而广受消费之欢迎,便携式搅拌杯上一般会设置发热装置,现有的便携式搅拌杯的发热装置一般的结构为通过发热管传导加热的方式,工作时,先把发热管加热,再通过焊接在发热管底部的铝板导热到发热盘上,存在热效率较低,发热不均匀的缺陷,而且加热停止后余温较高,散热慢。
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便携式搅拌杯的加热结构,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便携式搅拌杯的加热结构,包括搅拌杯体,搅拌杯体的顶部设有杯盖,杯盖与搅拌杯体固定连接,搅拌杯体内腔的底部设有搅拌刀,搅拌杯体的内腔包括由上至下分布的食物容置腔和设备腔,食物容置腔的使用最大有效容积为0.3-0.8升,设备腔与食物容置腔之间设有厚膜发热体,设备腔内设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传动轴穿过厚膜发热体向上延伸至食物容置腔内,搅拌刀设置于其端部。
所述厚膜发热体的底部设有用于对厚膜发热体的温度进行感应取样的热敏电阻,所述热敏电阻与厚膜发热体贴合,热敏电阻与厚膜发热体电连接。
所述设备腔内设有控制板,控制板分别与厚膜发热体,热敏电阻电连接。
所述设备腔内设有交、直流电源装置,交、直流电源装置分别与厚膜发热体,搅拌电机电连接,交、直流电源装置的交流工作电压范围为197-233V,厚膜发热体的交流工作功率为 100-500W;交、直流电源装置的直流工作电压范围为6-36V,厚膜发热体的直流工作功率为50-200W。
所述厚膜发热体包括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保护层,电阻层,绝缘层以及不锈钢基板。
所述电阻层的厚度为5-25u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备腔与食物容置腔之间设置厚膜发热体对食材进行加热,相比于传统的发热盘提高了热效率,而且发热更加均匀,保证食材的加热效果,而且,加热停止后余温较低,散热快,有效减少对周边元器件的热传递,降低热阻隔成本,提高产品整体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厚膜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2,本便携式搅拌杯的加热结构,包括搅拌杯体1,搅拌杯体1的顶部设有杯盖2,杯盖2与搅拌杯体1固定连接,搅拌杯体1内腔的底部设有搅拌刀3,搅拌杯体1的内腔包括由上至下分布的食物容置腔和设备腔,食物容置腔的使用最大有效容积为0.3-0.8升,保证了产品的便携性,设备腔与食物容置腔之间设有厚膜发热体4,设备腔内设有搅拌电机5,搅拌电机5的传动轴穿过厚膜发热体4向上延伸至食物容置腔内,搅拌刀3设置于其端部,通过设备腔与食物容置腔之间设置厚膜发热体4对食材进行加热,相比于传统的发热盘提高了热效率,而且发热更加均匀,保证食材的加热效果,而且,加热停止后余温较低,散热快,有效减少对周边元器件的热传递,降低热阻隔成本,提高产品整体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厚膜发热体4的底部设有用于对厚膜发热体4 的温度进行感应取样的热敏电阻6,热敏电阻6与厚膜发热体4 贴合,热敏电阻6与厚膜发热体4电连接,热敏电阻6既可以起到测温效果,又可以保护厚膜发热体4。
进一步地,设备腔内设有控制板7,控制板7分别与厚膜发热体4,热敏电阻6电连接,热敏电阻6会对厚膜发热体4上的温度进行取值,并反馈至控制板7,控制板7通过比对预设值后控制厚膜发热体4继续加热或者停止加热。
进一步地,设备腔内设有交、直流电源装置(图中未标示),交、直流电源装置分别与厚膜发热体4,搅拌电机5电连接,交、直流电源装置的交流工作电压范围为197-233V,厚膜发热体的交流工作功率为100-500W;交、直流电源装置的直流工作电压范围为6-36V,厚膜发热体的直流工作功率为50-200W,本产品可以根据需要使用交流电或者直流电工作,如家用或车载使用或者离线使用均可,适用范围广。
进一步地,厚膜发热体4包括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保护层41,电阻层42,绝缘层43以及不锈钢基板44。
进一步地,电阻层42的厚度为5-25um。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实施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设定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便携式搅拌杯的加热结构,包括搅拌杯体(1),所述搅拌杯体(1)的顶部设有杯盖(2),所述杯盖(2)与搅拌杯体(1)固定连接,搅拌杯体(1)内腔的底部设有搅拌刀(3),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杯体(1)的内腔包括由上至下分布的食物容置腔和设备腔,所述食物容置腔的使用最大有效容积为0.3-0.8升,所述设备腔与食物容置腔之间设有厚膜发热体(4),设备腔内设有搅拌电机(5),所述搅拌电机(5)的传动轴穿过厚膜发热体(4)向上延伸至食物容置腔内,所述搅拌刀(3)设置于其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搅拌杯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厚膜发热体(4)的底部设有用于对厚膜发热体(4)的温度进行感应取样的热敏电阻(6),所述热敏电阻(6)与厚膜发热体(4)贴合,热敏电阻(6)与厚膜发热体(4)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便携式搅拌杯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腔内设有控制板(7),所述控制板(7)分别与厚膜发热体(4),热敏电阻(6)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搅拌杯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腔内设有交、直流电源装置,所述交、直流电源装置分别与厚膜发热体(4),搅拌电机(5)电连接,交、直流电源装置的交流工作电压范围为197-233V,厚膜发热体(4)的交流工作功率为100-500W;交、直流电源装置的直流工作电压范围为6-36V,厚膜发热体的直流工作功率为50-200W。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便携式搅拌杯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厚膜发热体(4)包括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保护层(41),电阻层(42),绝缘层(43)以及不锈钢基板(4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便携式搅拌杯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层(42)的厚度为5-25um。
CN201921993035.4U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便携式搅拌杯的加热结构 Active CN2112703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93035.4U CN211270330U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便携式搅拌杯的加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93035.4U CN211270330U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便携式搅拌杯的加热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70330U true CN211270330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09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93035.4U Active CN211270330U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便携式搅拌杯的加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703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02191B (zh) 菜品保温器
CN208610578U (zh) 一种电加热水壶
CN211270330U (zh) 一种便携式搅拌杯的加热结构
CN104106988A (zh) 食物料理机及其安全定位检测方法
CN202078196U (zh) 多用途家用加热与传热装置
CN104605700A (zh) 一种温差发电电动搅拌加热水杯
CN206836720U (zh) 加热保温杯
CN201139350Y (zh) 多功能水杯
CN210276723U (zh) 一种食物快速冷却装置
CN217695501U (zh) 保温饭盒
CN206443560U (zh) 一种直热式电热餐炉
CN207940583U (zh)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榨汁机
CN207473442U (zh) 一种可调节加热温度的电热装置
CN207438682U (zh) 灶具套装
CN105496235A (zh) 一种加热或保温容器的实现方法
CN207649788U (zh) 用于电磁灶的耐高温ntc温度传感器
CN202179458U (zh) 电热小勺
CN202234717U (zh) 安全奶锅
CN201418160Y (zh) 贴附式电热膜加热器
CN215304779U (zh) 一种交直流加热的液体加热器
CN210783247U (zh) 一种石墨烯电加热饭盒
CN215991246U (zh) 一种具备节能型石墨烯发热膜仔猪电热板
CN103263194A (zh) 一种自动加热搅拌勺
CN107713588A (zh) 一种可控恒温加热餐具组合
CN108771485A (zh) 一种智能加热厨具及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