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69957U - 一种安全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安全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269957U CN211269957U CN201921978312.4U CN201921978312U CN211269957U CN 211269957 U CN211269957 U CN 211269957U CN 201921978312 U CN201921978312 U CN 201921978312U CN 211269957 U CN211269957 U CN 21126995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ndle
- pot body
- fire
- pot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安全锅,包括锅体和设置在锅体上的一对把手,所述锅体上设有隔火板,所述隔火板套设在把手上,并位于把手的下方隔离把手和锅底边缘冒出的火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传统锅体上增设隔火板,即在把手的下方设置由耐高温材料制成的隔火板,由隔火板隔离把手和锅底边缘冒出的火焰,从而避免锅体在使用时,火焰长时间对把手进行烧烤,导致把手烫手的情况,提高使用安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锅。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锅,其手柄都是用胶木制成的,使用时,由于火焰烧烤,使手柄温度高,即烫手,又会使手柄过早老化,并发生变形、烧焦的情况,造成手柄使用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安全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在使用锅时手柄容易受火焰烧烤而导致手柄容易烫手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一种安全锅,包括锅体和设置在锅体上的一对把手,所述锅体上设有隔火板,所述隔火板套设在把手上,并位于把手的下方隔离把手和锅底边缘冒出的火焰。
进一步地,所述隔火板为水平板或开口向下的弧形板或波浪型或台阶状或“Z”字形或“Y”字形或“K”字形或开口远离锅体的C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隔火板包括一体成L型的隔火部和安装部,所述隔火部水平设置在把手的下方,所述安装部垂直隔火部设置,并在安装部上开设有供把手穿过的套孔,其中,所述隔火板的开口远离锅体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设置在把手的下方,所述套孔开设在第二板体上,且套孔在第二板体的上半部分形成供把手自由置入或取出的开口,所述第一板体设置在把手的上方,用于扣合在第二板体上固定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体的底壁上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二板体的顶壁上固接有用于配合嵌入卡槽内的凸扣。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连杆,所述第二板体上开设有供两个连杆分别穿过的套孔。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呈开口朝向锅体的“L”型结构,所述安装部上设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支撑板和复位弹簧,所述安装部远离锅体的侧面上开设有滑孔,所述支撑板滑动设置在滑孔内,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滑孔内,且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滑孔的端内壁上,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板靠近锅体的侧壁上,用于所述复位弹簧恢复形变后,弹性作用支撑板支撑在把手和安装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靠近锅体的侧面呈贴合在锅体外壁上的曲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隔火板上设有调节弹簧,在隔火板上开设有供调节弹簧其中一端固定的悬挂孔,并在锅体位于隔火板下方的外壁上以及把手上均开设有供调节弹簧另一端固定的悬挂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在传统锅体上增设隔火板,即在把手的下方设置由耐高温材料制成的隔火板,由隔火板隔离把手和锅底边缘冒出的火焰,从而避免锅体在使用时,火焰长时间对把手进行烧烤,导致把手烫手的情况,提高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安全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安全锅的隔火板结构示意图(图2a是C型隔火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b是“K”字型隔火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c是“Z”字形隔火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安全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安全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一种安全锅的隔火板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一种安全锅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锅体;2、把手;3、隔火板;31、隔火部;32、安装部;321、第一板体;3211、卡槽;322、第二板体;3221、凸扣;323、滑孔;33、套孔;4、锁定机构;41、支撑板;42、复位弹簧;5、调节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锅,包括锅体1和设置在锅体1上的一对把手2,其中,锅体1可自由选择为市面上常见的蒸锅或炒锅或不锈钢锅或平底锅等,而把手2可以为市面上任意形状的把手。由于市面上的锅在使用时,火焰容易从锅底的边缘的冒出,对把手2进行烧烤,导致把手2烫手,因此本实施在现有锅的基础上设有隔火板3,隔火板3可优选采用市面上常见的耐高温材料制成,将隔火板3套设在把手2上,并使隔火板3套设后位于把手2的下方隔离把手2和锅底边缘冒出的火焰。优选的,隔火部31可设置为水平板或开口向下的弧形板或波浪型或台阶状或“Z”字形或“Y”字形或“K”字形或开口远离锅体1的C型或开口远离锅体1的“L”型结构,以提高隔火效率(参考图2a、图2b以及图2c),并且隔火板3也可以预出厂的时候焊接在锅体1上,从而与锅体1设计成一体式的不可拆卸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传统锅体1上增设隔火板3,即在把手2的下方设置由耐高温材料制成的隔火板3,由隔火板3隔离把手2和锅底边缘冒出的火焰,从而避免锅体1在使用时,火焰长时间对把手2进行烧烤,导致把手2烫手的情况,提高使用安全。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由于隔火板3套设在把手2上后,可自由活动,在隔火板3上设有调节弹簧5,具体的,在隔火板3上开设有供调节弹簧5其中一端固定的悬挂孔,并在锅体1位于隔火板3下方的外壁上以及把手2上均开设有供调节弹簧5另一端固定的悬挂孔,从而通过在隔火板3上安装不同长度的调节弹簧5,可以调节隔火板3套设在把手2上后的倾斜角度,进而调节隔火板3的覆盖面积。其中,可单独在隔火板3与锅体1之间或隔火板3与把手2之间设置一个调节弹簧5,优选的,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同时在隔火板3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装上一个长度不同的调节弹簧5,利用两个调节弹簧5的同时作用,以便于稳定隔火板3的倾斜角度。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和图5所示,当隔火板3为开口远离锅体1的“L”型结构时,隔火板3包括一体成L型的隔火部31和安装部32,其中,隔火部31水平设置在把手2的下方,用于隔离把手2和锅底边缘冒出的火焰,而安装部32垂直隔火部31设置,并设置在隔火部31的上方,在安装部32的板面上还开设有供把手2穿过的套孔33(参考图3),将安装部32套在把手2上,使隔火板3的开口远离锅体1设置,从而在使用的时候,只需将隔火板3套装在把手2上,使隔火部31位于把手2的下方,对把手2进行隔热隔火,方便隔火板3的独立拆卸和安装。
实施例4
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结合图4和图6所示,安装部32包括第一板体321和第二板体322,第二板体322设置在把手2的下方,套孔33开设在第二板体322上,且套孔33在第二板体322的上半部分形成供把手2自由置入或取出的开口,第一板体321设置在把手2的上方,用于扣合在第二板体322上固定把手2,并当第一板体321和第二板体322扣合后,安装部32通过扣合结构紧固在把手2上。具体的,第一板体321的底壁上开设有卡槽3211,第二板体322的顶壁上固接有用于配合嵌入卡槽3211内的凸扣3221,利用凸扣3221和卡槽3211组合成的可拆卸结构,当把手2的形状不方便套入套孔33内时,可将安装部32拆成两部分进行安装,便于安装部32的装卸和更换,方便使用。优选的,当把手2仅包括一根连杆时,第二板体321上设有一个套孔33,当把手2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连杆时,在第二板体321上开设有供两个连杆分别穿过的套孔33。
实施例5
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结合图5和图6所示,当把手2为向上竖起的形状时,尤其是把手2呈开口朝向锅体1的“L”型结构,在安装部32上设有锁定机构4,锁定机构4包括支撑板41和复位弹簧42,在安装部32远离锅体1的侧面上开设有滑孔323,支撑板41滑动设置在滑孔323内,将复位弹簧42设置在滑孔323内,具体的,复位弹簧42的一端固定在滑孔323的端内壁上,复位弹簧42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板41靠近锅体1的侧壁上,用于所述复位弹簧42恢复形变后,弹性作用支撑板41支撑在把手2和安装部32之间,即初始状态时,支撑板41的大部分位于滑孔323的外侧,在安装隔火板3时,先将支撑板41按进滑孔323内,再将安装部32装配在把手2上,此时松开支撑板41,支撑板41在复位弹簧42得复位作用下,一端抵在把手2的竖直杆上,另一端将安装部32抵在锅体1的外壁上,从而固定隔火板3,使其稳定的装配在把手2上,优选的,安装部32靠近锅体1的侧面呈贴合在锅体1外壁上的曲面结构(参考图7)。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安全锅,包括锅体(1)和设置在锅体(1)上的一对把手(2),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上设有隔火板(3),所述隔火板(3)套设在把手(2)上,并位于把手(2)的下方隔离把手(2)和锅底边缘冒出的火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火板(3)为水平板或开口向下的弧形板或波浪型或台阶状或“Z”字形或“Y”字形或“K”字形或开口远离锅体(1)的C型或开口远离锅体(1)的“L”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火板(3)包括一体成L型的隔火部(31)和安装部(32),所述隔火部(31)水平设置在把手(2)的下方,所述安装部(32)垂直隔火部(31)设置,并在安装部(32)上开设有供把手(2)穿过的套孔(33),其中,所述隔火板(3)的开口远离锅体(1)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32)包括第一板体(321)和第二板体(322),所述第二板体(322)设置在把手(2)的下方,所述套孔(33)开设在第二板体(322)上,且套孔(33)在第二板体(322)的上半部分形成供把手(2)自由置入或取出的开口,所述第一板体(321)设置在把手(2)的上方,用于扣合在第二板体(322)上固定把手(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321)的底壁上开设有卡槽(3211),所述第二板体(322)的顶壁上固接有用于配合嵌入卡槽(3211)内的凸扣(322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连杆,所述第二板体(322)上开设有供两个连杆分别穿过的套孔(33)。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呈开口朝向锅体(1)的“L”型结构,所述安装部(32)上设有锁定机构(4),所述锁定机构(4)包括支撑板(41)和复位弹簧(42),所述安装部(32)远离锅体(1)的侧面上开设有滑孔(323),所述支撑板(41)滑动设置在滑孔(323)内,所述复位弹簧(42)设置在滑孔(323)内,且复位弹簧(42)的一端固定在滑孔(323)的端内壁上,复位弹簧(42)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板(41)靠近锅体(1)的侧壁上,用于所述复位弹簧(42)恢复形变后,弹性作用支撑板(41)支撑在把手(2)和安装部(3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32)靠近锅体(1)的侧面呈贴合在锅体(1)外壁上的曲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火板(3)上设有调节弹簧(5),在隔火板(3)上开设有供调节弹簧(5)其中一端固定的悬挂孔,并在锅体(1)位于隔火板(3)下方的外壁上以及把手(2)上均开设有供调节弹簧(5)另一端固定的悬挂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978312.4U CN211269957U (zh) | 2019-11-15 | 2019-11-15 | 一种安全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978312.4U CN211269957U (zh) | 2019-11-15 | 2019-11-15 | 一种安全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269957U true CN211269957U (zh) | 2020-08-18 |
Family
ID=72009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978312.4U Active CN211269957U (zh) | 2019-11-15 | 2019-11-15 | 一种安全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269957U (zh) |
-
2019
- 2019-11-15 CN CN201921978312.4U patent/CN21126995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DK0427666T3 (da) | Kaffemaskine til valgfri tilberedning af espressokaffe eller filterkaffe | |
US4508026A (en) | Basket moving mechanism for deep fat fryer | |
CN209876992U (zh) | 一种聚能燃气灶 | |
CN211269957U (zh) | 一种安全锅 | |
US4965907A (en) | Utensil having a detachable handle member | |
CN214548951U (zh) | 厨房锅具用沥油板及锅具 | |
CN211911276U (zh) | 涮烤一体锅 | |
US5041720A (en) | Stove-top safety grate for electric stoves | |
CN107569088B (zh) | 一种带锅盖的焖锅 | |
GB2188414A (en) | Hob guard | |
KR200485379Y1 (ko) | 내열 강화유리로 이루어진 열판을 구비한 전기 주전자 | |
CN217302882U (zh) | 一种燃气灶具防干烧装置的安装结构 | |
EP2761231B1 (en) | Pan support and cooker disposed with the same | |
RU110628U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пищи на пару | |
CN212368772U (zh) | 一种钛锅 | |
CN112515497A (zh) | 厨房锅具用沥油板及锅具 | |
KR200483117Y1 (ko) | 인덕션 레인지 거치대 | |
CN205866664U (zh) | 一种可脱卸式防烫伤手柄 | |
CN212939361U (zh) | 一种改进型麦饭石炒锅 | |
CN218105563U (zh) | 一种把手支撑稳定型炒锅 | |
CN214259045U (zh) | 一种支架 | |
CN220631885U (zh) | 一种锅体支架及锅体 | |
CN215583844U (zh) | 一种多功能陶瓷炒锅 | |
CN211299666U (zh) | 一种厨具 | |
CN210320192U (zh) | 一种锅支架及具有其的灶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