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63864U - 连接器组件及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组件及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63864U
CN211263864U CN201921110231.2U CN201921110231U CN211263864U CN 211263864 U CN211263864 U CN 211263864U CN 201921110231 U CN201921110231 U CN 201921110231U CN 211263864 U CN211263864 U CN 2112638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pins
row
printing
prin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1023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涛
李春海
李文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Mach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1023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638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638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638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及连接器,属于数据传输技术领域。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封装结构、印刷电路板PCB和沿参考方向依次排布的多个管脚组;所述封装结构为具有开口的腔体,所述PCB设置在所述腔体内;每个管脚组均包括一排或多排管脚,每排管脚包括多个管脚,所述管脚的一端嵌入所述腔体内,且与所述PCB电连接,所述管脚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腔体的开口外,且每个管脚组均用于将可插拔器件与所述PCB电连接。本申请用于满足高速信号传输需求。

Description

连接器组件及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双小尺寸可插拔(Dual Small Form-factorPluggable,DSFP)连接器等可插拔器件连接器,是光纤网络连接器设备中的组成部分。该DSFP连接器的一端可以设置在通信设备(例如交换机)上,另一端可以用于插接可插拔器件,实现该可插拔器件与通信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
目前,DSFP连接器包括在DSFP连接器高度方向上依次设置的两排管脚(又称,引脚),该两排管脚用于插接一个可插拔器件,从而实现通信设备和可插拔器件之间的信号传输。例如,将从可插拔器件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将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至通信设备。
但是,由于该DSFP连接器的两排管脚仅能与一个可插拔器件连接,因此,通常无法满足高速信号传输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及连接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DSFP连接器无法满足高速信号传输需求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封装结构、印刷电路板和沿参考方向依次排布的多个管脚组;所述封装结构为具有开口的腔体,所述PCB设置在所述腔体内;每个管脚组均包括一排或多排管脚,每排管脚包括多个管脚,所述管脚的一端嵌入所述腔体内,且与所述PCB电连接,所述管脚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腔体的开口外,且每个管脚组均用于将可插拔器件与所述PCB电连接。
由于一个连接器组件具有多个管脚组,且该多个管脚组均可以与可插拔器件插接,因此,在槽位间距满足1U,且不改变面板宽度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该一个连接器组件同时与多个可插拔器件插接,增加了该通信设备的面板插接可插拔器件的接口数量,能够应用于通过多个DSFP连接器进行信号传输的应用场景,提高了信号传输效率。
进一步地,当上述参考方向为该连接器组件的高度方向时,由于该连接器组件包括多个管脚组,该连接器组件也可以实现垫高应用可插拔器件(也即是在使用该可插拔器件时,需要该可插拔器件距离参考平面一定距离)的使用场景需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可选地,每个管脚组包括两排管脚,每排管脚包括11个管脚,每个管脚组均符合DSFP的接口协议规范,因此,每个管脚组均可以插接DSFP光模块或SFP光模块。
其中,所述多个管脚组的排间距相等,所述排间距为所述管脚组中相邻两排管脚之间的距离。可选地,每个管脚组中,各排管脚所在直线之间相互平行。进一步地,多个管脚组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可以根据连接器所需的高度调整多个管脚组之间的距离,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连接器组件可以包括:一对或多对管脚组,每对管脚组包括两个管脚组。示例地,所述多个管脚组包括:第一管脚组和第二管脚组,所述第一管脚组中的多个管脚与所述第二管脚组中的多个管脚对应,且所述第一管脚组中与所述第二管脚组中至少部分对应的管脚的功能相同。示例地,该第一管脚组中与述第二管脚组中对应的管脚的功能相同。
其中,在对应的第一管脚组和第二管脚组中,各个管脚的排布方式有多种,本申请实施例以以下两种排布方式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种排布方式:所述第二管脚组中任一管脚相对于所述第二管脚组中所有管脚的排布位置,与所述第一管脚组中与所述任一管脚对应的管脚相对于所述第一管脚组中所有管脚的排布位置相同。
第二种排布方式:当所述第一管脚组中的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组中的第二管脚对应时,所述第二管脚相对于所述第二管脚组中所有管脚的排布位置,与所述第一管脚组中所有管脚的排布位置整体旋转180度后,所述第一管脚相对于旋转180度后的第一管脚组中所有管脚的排布位置相同。
通常地,在可插拔器件从该连接器上被拆卸的过程中,由于需要人工先将该可插拔器件向某一方向倾斜,再将倾斜后的可插拔器件拆除,因此,当第一管脚组中的管脚和第二排管脚组的管脚按照第二种排布方式排布时,在拆卸插接在第一管脚组上的可插拔器件和插接在第二排管脚组上的可插拔器件的过程中,可以将两个可插拔器件向相反的两个方向进行倾斜,以方便该两个可插拔器件拆卸。
可选地,所述PCB包括:与多个管脚组对应的多个印刷管脚组,每个印刷管脚组包括:与所对应的管脚组中的一排或多排管脚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印刷管脚子组,所述一个或多个印刷管脚子组包括:多个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每个所述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包括:用于传输差分信号的两个印刷管脚,所述多个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的管脚间距相等,所述管脚间距为所述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中两个印刷管脚之间的间距。
示例地,连接器组件包括两个管脚组,且每个管脚组包括两排管脚,该PCB包括两个印刷管脚组,且每个印刷管脚组包括两个印刷管脚子组。其中,每个印刷管脚子组可以包括:两个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所述两个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中一个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为发射部分差分信号输入管脚,另一个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为接收部分差分信号输出管脚。该两个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可以与一排管脚中相应的管脚电连接,从而使得该相应的管脚可以输入或输出差分信号。
当所述多个管脚组包括:第一管脚组和第二管脚组,且所述第一管脚组和第二管脚组均包括两排管脚时,与每排管脚对应的印刷管脚子组包括三排印刷管脚;
第一排管脚对应的第一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19、16、13和21;
第一排管脚对应的第二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20、17、14和11;
第一排管脚对应的第三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18、15和12;
第二排管脚对应的第一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1、4、6和9;
第二排管脚对应的第二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22、3、7和10;
第二排管脚对应的第三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2、5和8;
第三排管脚对应的第一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8、5和2;
第三排管脚对应的第二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10、7、3和22;
第三排管脚对应的第三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9、6、4和1;
第四排管脚对应的第一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12、15和18;
第四排管脚对应的第二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11、14、17和20;
第四排管脚对应的第三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21、13、16和19;
其中,第一排管脚对应的印刷管脚包括:标号为18的印刷管脚和标号为19的印刷管脚组成的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以及,标号为12的印刷管脚和标号为13的印刷管脚组成的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第二排管脚对应的印刷管脚包括:标号为1的印刷管脚和标号为2的印刷管脚组成的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以及,标号为8的印刷管脚和标号为9的印刷管脚组成的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第三排管脚对应的印刷管脚包括:标号为1的印刷管脚和标号为2的印刷管脚组成的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以及,标号为8的印刷管脚和标号为9的印刷管脚组成的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第四排管脚对应的印刷管脚包括:标号为18的印刷管脚和标号为19的印刷管脚组成的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以及,标号为12的印刷管脚和标号为13的印刷管脚组成的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连接器组件中,管脚与印刷管脚对应指:具有相同标号的管脚与印刷管脚电连接连接,因此,该PCB上,各个印刷管脚的功能可以参考上述表1所示的对应管脚的功能,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示例地,PIN18的和PIN19组成的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相应的,管脚18和管脚19可以传输一对差分信号。其中,管脚18可以用于输入发射部分的差分信号数据输入,管脚19可以用于输入发射部分的反相差分信号数据。PIN8和PIN9组成的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相应的,管脚8可以用于输出接收部分的差分信号数据,管脚9可以用于输出接收部分的反相差分信号数据。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上述一方面任一所述的连接器组件。
可选地,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壳体,该壳体的材质可以为金属,且该壳体在延伸方向具有通腔,连接器组件设置在通腔内。
进一步地,该连接器还包括导光柱,该导光柱可以设置在连接器组件上。例如,该导光柱可以设置在连接器组件的顶部、底部或者通腔内。其中,该导光柱可以与上述PCB连接,用于导出并显示该PCB上设置的发光结构(例如,指示灯)所发出的光线。
可选地,连接器还可以包括散热结构,该散热结构可以设置在连接器组件上。例如,该散热结构可以设置在连接器组件的顶部、底部或者通腔内。示例地,连接器的壳体上20上可以设置有通风口,用于该连接器组件的散热。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组件及连接器,由于一个连接器组件具有多个管脚组,且该多个管脚组均可以与可插拔器件插接,因此,在槽位间距满足1U,且不改变面板宽度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该一个连接器组件同时与多个可插拔器件插接,增加了该通信设备的面板插接可插拔器件的接口数量,能够应用于通过多个DSFP连接器进行信号传输的应用场景,提高了信号传输效率。进一步地,当上述参考方向为该连接器组件的高度方向时,由于该连接器组件包括多个管脚组,该连接器组件也可以实现垫高应用可插拔器件的使用场景需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组件上各管脚组中的管脚排布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连接器组件上各管脚组中的管脚排布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CB上各印刷管脚的排布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部分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在不同差分间距下的阻抗仿真分析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部分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在不同差分间距下的回波损耗仿真分析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小尺寸可插拔(small form-factorPluggable,SFP)连接器或DSFP连接器属于光纤网络连接器设备的组成部分,其符合光纤通道和千兆以太网等多重供应协议及标准。该DSFP连接器的一端可以卡接在通信设备(例如交换机)面板的槽位上,另一端可以用于插接可插拔器件,实现该可插拔器件与通信设备之间的电连接。
目前,DSFP连接器通常包括两排管脚、具有腔体的壳体和印刷电路板(printedcircuit board,PCB)。该两排管脚平行设置在DSFP连接器高度方向上,且该两排管脚中每个管脚的一端均固定设置该腔体内,且均与PCB电连接,每个管脚的另一端均延伸至该腔体的开口外,使得可插拔器件(例如,DSFP光模块)可以通过该管脚与DSFP连接器电连接。该DSFP连接器通过PCB插接在通信设备的槽位上,从而实现该可插拔器件与通信设备之间的电连接。
但是,由于每个DSFP连接器仅能与一个可插拔器件电连接,且由于通信设备的面板资源有限(也即是,该面板的长度和宽度受限),在保证用于插接DSFP连接器的槽位间距不小于指定槽位间距(例如1单元(unit,U)高度)的前提下,无法在该面板上同时设置多个DSFP连接器,导致无法满足使用多个DSFP连接器进行数据传输的应用需求,影响该通信设备的面板中插拔可插拔器件的高速接口数的增加,影响信号传输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该连接器组件10可以包括:封装结构101、PCB(图1中未示出)和沿参考方向依次排布多个管脚组102。示例地,封装结构101可以为封装胶体。该参考方向可以为该连接器组件10的高度方向Y,当该参考方向为高度方向时,该连接器可以称为成叠的(stacked)连接器组件。
其中,封装结构101为具有开口的腔体,PCB设置在腔体内。每个管脚组102均包括一排或多排管脚,每排管脚包括多个管脚。管脚的一端嵌入腔体内,且与PCB电连接,管脚的另一端延伸至腔体的开口外,且每个管脚组均用于将可插拔器件与PCB电连接。示例地,每个管脚组用于将一个可插拔器件与PCB电连接。该可插拔器件可以为DSFP光模块或SFP光模块。
由于一个连接器组件具有多个管脚组,且该多个管脚组均可以与可插拔器件插接,因此,在槽位间距满足1U,且不改变面板宽度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该一个连接器组件同时与多个可插拔器件插接,增加了该通信设备的面板插接可插拔器件的接口数量,能够应用于通过多个DSFP连接器进行信号传输的应用场景,提高了信号传输效率。
进一步地,当上述参考方向为该连接器组件的高度方向时,由于该连接器组件包括多个管脚组,该连接器组件也可以实现垫高应用可插拔器件(也即是在使用该可插拔器件时,需要该可插拔器件距离参考平面一定距离)的使用场景需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可选地,每个管脚组102可以均包括两排管脚,每排管脚包括11个管脚,且每个管脚组均符合双小型可插拔多源协议组(Dual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 Multi-Source Agreement,DSFP MSA)规范,因此,每个管脚组均可以插接DSFP光模块或SFP光模块。
并且,多个管脚组102的排间距可以相等,该排间距为管脚组中相邻两排管脚之间的距离。示例地,当每个管脚组102均符合DSFP MSA规范时,该排间距可以为DSFP MSA规范中规定上的固定间距。进一步可选地,每个管脚组102中,各排管脚所在直线之间相互平行。
其中,多个管脚组102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可以根据连接器所需的高度调整多个管脚组102之间的距离,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请继续参考图1,连接器组件10可以包括:一对或多对管脚组,每对管脚组包括两个管脚组。示例地,每对管脚组可以包括:第一管脚组102a和第二管脚组102b,该第一管脚组102a中的多个管脚可以与第二管脚组102b中的多个管脚对应,且第一管脚组102a中与第二管脚组102b中至少部分对应的管脚的功能可以相同。示例地,该第一管脚组102a中的多个管脚可以与第二管脚组102b中的多个管脚一一对应,该第一管脚组中与第二管脚组中对应的管脚的功能相同。
可选地,在对应的第一管脚组102a和第二管脚组102b中,各个管脚的排布方式有多种,本申请实施例以以下两种排布方式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种排布方式:第二管脚组102b中任一管脚相对于第二管脚组102b中所有管脚的排布位置,与第一管脚组102a中与任一管脚对应的管脚相对于第一管脚组102a中所有管脚的排布位置相同。也即是,第一管脚组102a和第二管脚组102b中,功能相同的管脚在其所属的管脚组中的相对排布位置相同。
示例地,如图2所示,假设每个管脚组包括第一排管脚1021a和第二排管脚1021b,按照第一种排布方式,沿图2所示的X方向,各个管脚组中管脚的排布顺序如下:
第一管脚组102a的第一排管脚1021a中各管脚依次为管脚1、管脚2、管脚3和管脚4;
第一管脚组102a的第二排管脚1021b中各管脚依次为管脚5、管脚6、管脚7和管脚8。
第二管脚组102b的第一排管脚1021a中各管脚依次为管脚1、管脚2、管脚3和管脚4;
第二管脚组102b的第二排管脚1021b中各管脚依次为管脚5、管脚6、管脚7和管脚8。
第二种排布方式:当第一管脚组102a中的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组102b中的第二管脚对应时,该第二管脚相对于第二管脚组102b中所有管脚的排布位置,与第一管脚组102a中所有管脚的排布位置整体旋转180度后,该第一管脚相对于旋转180度后的第一管脚组102a中所有管脚的排布位置相同。
示例地,如图3所示,假设每个管脚组包括第一排管脚1021a和第二排管脚1021b,按照第二种排布方式,沿图3所示的X方向,各个管脚组中管脚的排布顺序如下:
第一管脚组102a的第一排管脚1021a中各管脚依次为管脚1、管脚2、管脚3和管脚4;
第一管脚组102a的第二排管脚1021b中各管脚依次为管脚5、管脚6、管脚7和管脚8。
第二管脚组102b的第一排管脚1021a中各管脚依次为管脚8、管脚7、管脚6和管脚5;
第二管脚组102b的第二排管脚1021b中各管脚依次为管脚4、管脚3、管脚2和管脚1。
通常地,在可插拔器件从该连接器组件上被拆卸的过程中,由于需要人工先将该可插拔器件向某一方向倾斜,再将倾斜后的可插拔器件拆除,因此,当第一管脚组中的管脚和第二排管脚组的管脚按照第二种排布方式排布时,在拆卸插接在第一管脚组上的可插拔器件和插接在第二排管脚组上的可插拔器件的过程中,可以将两个可插拔器件向相反的两个方向进行倾斜,以方便该两个可插拔器件拆卸。
示例地,假设连接器组件10包含沿高度方向依次排布两个管脚组,且每个管脚组均符合DSFP MSA规范,在第二种排布方式中,每个管脚组中管脚的排布方式为:在图1所示的X方向上,第一管脚组(也即是上层管脚组)102a中:位于上排的管脚(也即是第一排管脚1021a中的管脚)依次为管脚20、管脚19、管脚18、管脚17、管脚16、管脚15、管脚14、管脚13、管脚12、管脚11以及管脚21;位于下排的管脚(也即是第二排管脚1021b中的管脚)依次为管脚22、管脚1、管脚2、管脚3、管脚4、管脚5、管脚6、管脚7、管脚8、管脚9以及管脚10。
第二管脚组(也即是下层管脚组)102b中:位于上排的管脚(也即是第一排管脚1021a中的管脚)依次为管脚10、管脚9、管脚8、管脚7、管脚6、管脚5、管脚4、管脚3、管脚2、管脚1以及管脚22;位于下排的管脚(也即是第二排管脚1021b中的管脚)依次为管脚21、管脚11、管脚12、管脚13、管脚14、管脚15、管脚16、管脚17、管脚18、管脚19以及管脚20。
并且,参见表1,各管脚的名称以及功能分别为:
管脚1的名称为第二反相发射管脚(TD2-),用于发射部分反相数据输入。
管脚2的名称为第二发射管脚(TD2+),用于发射部分非反相数据输入。
管脚3的名称为接地管脚(GND),用于模块接地。
管脚4的名称为串行数据线(SDA),用于2线串行接口数据线。
管脚5的名称为串行时钟线(SCL),用于2线串行接口时钟。
管脚6的名称为低功耗模式/模块检测(LPWn/PRSn),用于低功耗模式/模块检测。
管脚7的名称为接地管脚(GND),用于模块接地。
管脚8的名称为第二接收管脚(RD2+),用于接收部分非反相数据输出。
管脚9的名称为第二反相接收管脚(RD2-),用于接收部分数据反相输出。
管脚10的名称为接地管脚(GND),用于模块接地。
管脚11的名称为接地管脚(GND),用于模块接地。
管脚12的名称为第一反相接收管脚(RD1-),用于接收部分数据反相输出。
管脚13的名称为第一接收管脚(RD1+),用于接收部分非反相数据相输出。
管脚14的名称为接地接收管脚(GND),用于模块接地。
管脚15的名称为接电源管脚(Vcc),用于模块3.3V电源。
管脚16的名称为接电源管脚(Vcc),用于模块3.3V电源。
管脚17的名称为接地管脚(GND),用于模块接地。
管脚18的名称为第一发射管脚(TD1+),用于发射部分非反相数据输入。
管脚19的名称为第一反相发射管脚(TD1-),用于发射部分反相数据输入。
管脚20的名称为接地管脚(GND),用于模块接地。
管脚21的名称为输入或复位管脚(INT/RSTn),用于数据输入或复位。
管脚22的名称为接地管脚(GND),用于模块接地。
其中,上述各管脚的名称和功能可以参考DSFP MSA规范中对各管脚的名称和功能的定义。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组件中各管脚的名称和功能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上述模块指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组件,上述接收部分用于接收来自包括可插拔器件等与其连接的器件(或设备)的信号。上述发射部分用于向与其连接的器件(或设备)发送信号。
表1
标号 名称 功能
1 TD2- 发射部分反相数据输入
2 TD2+ 发射部分非反相数据输入
3 GND 模块接地
4 SDA 2线串行接口数据线
5 SCL 2线串行接口时钟
6 LPWn/PRSn 低功耗模式/模块检测
7 GND 模块接地
8 RD2+ 接收部分非反相数据输出
9 RD2- 接收部分数据反相输出
10 GND 模块接地
11 GND 模块接地
12 RD1- 接收部分数据反相输出
13 RD1+ 接收部分非反相数据输出
14 GND 模块接地
15 Vcc 模块3.3V电源
16 Vcc 模块3.3V电源
17 GND 模块接地
18 TD1+ 发射部分非反相数据输入
19 TD1- 发射部分反相数据输入
20 GND 模块接地
21 INT/RSTn 数据输入或复位
22 GND 模块接地
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管脚组中每个管脚均与PCB电连接,以使得该管脚具有相应功能。示例地,当管脚1与PCB电连接,PCB能够向管脚1提供反相数据信号,使得该管脚1可以用于发射部分反相数据输入。
可选地,如图4所示,该PCB可以包括:与多个管脚组102对应电连接的多个印刷管脚组103。每个印刷管脚组103包括:与所对应的管脚组中的一排或多排管脚1021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印刷管脚子组1031。一个或多个印刷管脚子组1031包括:多个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每个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包括:用于传输差分信号的两个印刷管脚。
示例地,如图1所示,连接器组件10包括两个管脚组102,且每个管脚组102包括两排管脚,相应的,如图4所示,该PCB包括两个印刷管脚组103,且每个印刷管脚组103包括两个印刷管脚子组1031。
进一步地,每个印刷管脚子组1031可以包括两个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该两个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中一个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为发射部分差分信号输入管脚,另一个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为接收部分差分信号输出管脚。该两个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可以与一排管脚中相应的管脚电连接,从而使得该相应的管脚可以输入或输出差分信号。
示例地,请继续参考图4,当多个管脚组包括:第一管脚组和第二管脚组,且第一管脚组和第二管脚组均包括两排管脚时,多个管脚组包括第一排管脚至第四排管脚。其中,与每排管脚对应的印刷管脚子组包括三排印刷管脚,此时,如图4所示,每个印刷管脚子组中的印刷管脚排布分别为:
第一排管脚对应的印刷管脚子组中第一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19、16、13和21;
第一排管脚对应的印刷管脚子组中第二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20、17、14和11;
第一排管脚对应的印刷管脚子组中第三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18、15和12;
第二排管脚对应的印刷管脚子组中第一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1、4、6和9;
第二排管脚对应的印刷管脚子组中第二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22、3、7和10;
第二排管脚对应的印刷管脚子组中第三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2、5和8;
第三排管脚对应的印刷管脚子组中第一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8、5和2;
第三排管脚对应的印刷管脚子组中第二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10、7、3和22;
第三排管脚对应的印刷管脚子组中第三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9、6、4和1;
第四排管脚对应的印刷管脚子组中第一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12、15和18;
第四排管脚对应的印刷管脚子组中第二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11、14、17和20;
第四排管脚对应的印刷管脚子组中第三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21、13、16和19。
其中,若定义PIN u(a,b)表示:第a排管脚对应的印刷管脚子组中第b排印刷管脚中标号为u的印刷管脚。例如,PIN19(1,1)表示第一排管脚对应的印刷管脚子组中第一排印刷管脚中标号为19的印刷管脚。那么,上述图4所示的印刷管脚的排布示意图中,各个管脚的设置位置可以满足以下条件:
PIN21(1,1)、PIN10(2,2)、PIN22(3,2)和PIN20(4,2)在Y方向上位于同一直线;
PIN11(1,2)、PIN9(2,1)、PIN1(3,3)和PIN19(4,3)在Y方向上位于同一直线;
PIN12(1,3)、PIN8(2,3)、PIN2(3,1)和PIN18(4,1)在Y方向上位于同一直线;
PIN13(1,1)、PIN7(2,2)、PIN3(3,2)和PIN17(4,2)在Y方向上位于同一直线;
PIN14(1,2)、PIN6(2,1)、PIN4(3,3)和PIN16(4,3)在Y方向上位于同一直线;
PIN15(1,3)、PIN5(2,3)、PIN5(3,1)和PIN15(4,1)在Y方向上位于同一直线;
PIN16(1,1)、PIN4(2,1)、PIN6(3,3)和PIN14(4,2)在Y方向上位于同一直线;
PIN17(1,2)、PIN3(2,2)、PIN7(3,2)和PIN13(4,3)在Y方向上位于同一直线;
PIN18(1,3)、PIN2(2,3)、PIN8(3,1)和PIN12(4,1)在Y方向上位于同一直线;
PIN19(1,1)、PIN1(2,1)、PIN9(3,3)和PIN11(4,2)在Y方向上位于同一直线;
PIN20(1,2)、PIN22(2,2)、PIN10(3,2)和PIN21(4,3)在Y方向上位于同一直线。
由于上述PCB中各印刷管脚不仅在水平方向上具有排列规律,而且在Y方向上也具有排列规律,因此,按照上述规律制造PCB时,能够简化PCB的制造难度。
进一步地,第一排管脚对应的印刷管脚(也称第一个印刷管脚子组)1031a包括:标号为18的印刷管脚(也称印刷管脚18,PIN18)和标号为19的印刷管脚(也称印刷管脚19,PIN19)组成的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以及,标号为12的印刷管脚(也称印刷管脚12,PIN12)和标号为13的印刷管脚(也称印刷管脚13,PIN13)组成的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
第二排管脚对应的印刷管脚(也称第二个印刷管脚子组)1031b包括:标号为1的印刷管脚(也称印刷管脚1,PIN1)和标号为2的印刷管脚(也称印刷管脚2,PIN2)组成的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以及,标号为8的印刷管脚(也称印刷管脚8,PIN8)和标号为9的印刷管脚(也称印刷管脚9,PIN9)组成的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
第三排管脚对应的印刷管脚(也称第三个印刷管脚子组)1031c包括:标号为1的印刷管脚和标号为2的印刷管脚组成的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以及,标号为8的印刷管脚和标号为9的印刷管脚组成的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
第四排管脚对应的印刷管脚(也称第四个印刷管脚子组)1031d包括:标号为18的印刷管脚和标号为19的印刷管脚组成的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以及,标号为12的印刷管脚和标号为13的印刷管脚组成的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连接器组件中,管脚与印刷管脚对应指:具有相同标号的管脚与印刷管脚电连接连接,因此,该PCB上,各个印刷管脚的功能可以参考上述表1所示的对应管脚的功能,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示例地,PIN18的和PIN19组成的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相应的,管脚18和管脚19可以传输一对差分信号。其中,管脚18可以用于输入发射部分的差分信号数据输入,管脚19可以用于输入发射部分的反相差分信号数据。PIN8和PIN9组成的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相应的,管脚8可以用于输出接收部分的差分信号数据,管脚9可以用于输出接收部分的反相差分信号数据。
还需要说明的是,通常相关技术中连接器的PCB上也可以包括与两排管脚对应的两排印刷管脚个印刷管脚子组,每排印刷管脚的印刷管脚子组中也可以包括:两个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每个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包括:用于传输差分信号的两个印刷管脚。其中,多个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的管脚间距并不相等,至少一个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的管脚间距小于其他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的管脚间距,该管脚间距(也可以理解为差分间距)为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中两个印刷管脚之间的间距。示例地,相关技术中的两个印刷管脚子组中,第一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的管脚间距小于其他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的管脚间距。该第一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为: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个印刷管脚子组1031b中,标号为1和标号为22的印刷管脚的位置相同的印刷管脚。
本申请实施例中,PCB中的多个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的管脚间距相等,这样降低了PCB的制造难度,有利于阻抗和回损的控制。其中,该管脚间距为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中两个印刷管脚之间的间距。示例地,该管脚间距的范围可以为57至70mil(千分之一英寸)。例如,该管脚间距可以为63.49mil。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的管脚间距大于相关技术中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的管脚间距,有利于对PCB的差分阻抗、回损以及串扰的控制。
如图5所示,其示出了第二个印刷管脚子组1031b和第三个印刷管脚子组1031c中四个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在不同差分间距下的阻抗仿真分析示意图。图5中,横坐标表示时间(time),单位为ps(皮秒),纵坐标标识阻抗,单位为Ω(欧姆)。其中,曲线A1、曲线B1和曲线C1分别表示在差分间距为69.839mil、63.49mil和57.14mil时,每个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输出的差分信号对所受到的差分阻抗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从图5可以看出,在差分间距为63.49mil时,该差分阻抗随时间的相对变化量较小,有利于对连接器组件的差分阻抗的控制。
如图6所示,其示出了第二个印刷管脚子组1031b和第三个印刷管脚子组1031c中四个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在不同差分间距下的回波损耗(简称回损)仿真分析示意图。图6中,横坐标表示频率,单位为GHz(兆赫兹),纵坐标标识回损,单位为dB。其中,曲线A2、曲线B2和曲线C2分别表示在差分间距为69.839mil、63.49mil和57.14mil时,每个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中,频率与回损的变化曲线图。从图6可以看出,在差分间距为63.49mil时,该回损随着频率的相对量变化较小,有利于对连接器组件的回损的控制。
综合图5和图6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相对的增大了两个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的管脚间距,因此,能够更有效的控制连接器传输的信号的差分阻抗和回损。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组件,由于一个连接器组件具有多个管脚组,且该多个管脚组均可以与可插拔器件插接,因此,在槽位间距满足1U,且不改变面板宽度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该一个连接器组件同时与多个可插拔器件插接,增加了该通信设备的面板插接可插拔器件的接口数量,能够应用于通过多个DSFP连接器进行信号传输的应用场景,提高了信号传输效率。
进一步地,当上述参考方向为该连接器组件的高度方向时,由于该连接器组件包括多个管脚组,该连接器组件也可以实现垫高应用可插拔器件的使用场景需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上述连接器组件实施例中任一的连接器组件10。可选地,如图7所示,该连接器还包括:壳体20,该壳体20的材质可以为金属,且该壳体20在延伸方向具有通腔,连接器组件10设置在通腔内。
进一步地,该连接器还包括导光柱,该导光柱可以设置在连接器组件上。例如,该导光柱可以设置在连接器组件的顶部、底部或者通腔内。其中,该导光柱可以与上述PCB连接,用于传导并显示该PCB上设置的发光结构(例如,指示灯)所发出的光线。
可选地,连接器还可以包括散热结构,该散热结构可以设置在连接器组件上。例如,该散热结构可以设置在连接器组件的顶部、底部或者通腔内。示例地,连接器的壳体上20上可以设置有通风口,用于该连接器组件10的散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封装结构、印刷电路板PCB和沿参考方向依次排布的多个管脚组;
所述封装结构为具有开口的腔体,PCB设置在所述腔体内;
每个管脚组均包括一排或多排管脚,每排管脚包括多个管脚,所述管脚的一端嵌入所述腔体内,且与所述PCB电连接,所述管脚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腔体的开口外,且每个管脚组均用于将可插拔器件与所述PCB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管脚组包括:第一管脚组和第二管脚组,所述第一管脚组中的多个管脚与所述第二管脚组中的多个管脚对应,且所述第一管脚组中与所述第二管脚组中至少部分对应的管脚的功能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管脚组中的第一管脚和所述第二管脚组中的第二管脚对应时,所述第二管脚相对于所述第二管脚组中所有管脚的排布位置,与所述第一管脚组中所有管脚的排布位置整体旋转180度后,所述第一管脚相对于旋转180度后的第一管脚组中所有管脚的排布位置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脚组中任一管脚相对于所述第二管脚组中所有管脚的排布位置,与所述第一管脚组中与所述任一管脚对应的管脚相对于所述第一管脚组中所有管脚的排布位置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管脚组包括两排管脚,每排管脚包括11个管脚,每个管脚组均符合双小尺寸可插拔DSFP的接口协议规范。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CB包括:与多个管脚组对应的多个印刷管脚组,每个印刷管脚组包括:与所对应的管脚组中的一排或多排管脚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印刷管脚子组,所述一个或多个印刷管脚子组包括:多个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每个所述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包括:用于传输差分信号的两个印刷管脚,所述多个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的管脚间距相等,所述管脚间距为所述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中两个印刷管脚之间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CB包括:与多个管脚组对应的多个印刷管脚组,每个印刷管脚组包括:与所对应的管脚组中的一排或多排管脚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印刷管脚子组,所述一个或多个印刷管脚子组包括:多个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每个所述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包括:用于传输差分信号的两个印刷管脚,所述多个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的管脚间距相等,所述管脚间距为所述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中两个印刷管脚之间的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印刷管脚子组包括:两个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所述两个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中一个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为发射部分差分信号输入管脚,另一个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为接收部分差分信号输出管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印刷管脚子组包括:两个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所述两个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中一个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为发射部分差分信号输入管脚,另一个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为接收部分差分信号输出管脚。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多个管脚组包括:第一管脚组和第二管脚组,且所述第一管脚组和第二管脚组均包括两排管脚时,与每排管脚对应的印刷管脚子组包括三排印刷管脚;
第一排管脚对应的第一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19、16、13和21;
第一排管脚对应的第二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20、17、14和11;
第一排管脚对应的第三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18、15和12;
第二排管脚对应的第一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1、4、6和9;
第二排管脚对应的第二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22、3、7和10;
第二排管脚对应的第三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2、5和8;
第三排管脚对应的第一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8、5和2;
第三排管脚对应的第二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10、7、3和22;
第三排管脚对应的第三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9、6、4和1;
第四排管脚对应的第一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12、15和18;
第四排管脚对应的第二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11、14、17和20;
第四排管脚对应的第三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21、13、16和19;
第一排管脚对应的印刷管脚包括:标号为18的印刷管脚和标号为19的印刷管脚组成的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以及,标号为12的印刷管脚和标号为13的印刷管脚组成的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
第二排管脚对应的印刷管脚包括:标号为1的印刷管脚和标号为2的印刷管脚组成的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以及,标号为8的印刷管脚和标号为9的印刷管脚组成的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
第三排管脚对应的印刷管脚包括:标号为1的印刷管脚和标号为2的印刷管脚组成的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以及,标号为8的印刷管脚和标号为9的印刷管脚组成的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
第四排管脚对应的印刷管脚包括:标号为18的印刷管脚和标号为19的印刷管脚组成的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以及,标号为12的印刷管脚和标号为13的印刷管脚组成的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多个管脚组包括:第一管脚组和第二管脚组,且所述第一管脚组和第二管脚组均包括两排管脚时,与每排管脚对应的印刷管脚子组包括三排印刷管脚;
第一排管脚对应的第一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19、16、13和21;
第一排管脚对应的第二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20、17、14和11;
第一排管脚对应的第三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18、15和12;
第二排管脚对应的第一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1、4、6和9;
第二排管脚对应的第二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22、3、7和10;
第二排管脚对应的第三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2、5和8;
第三排管脚对应的第一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8、5和2;
第三排管脚对应的第二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10、7、3和22;
第三排管脚对应的第三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9、6、4和1;
第四排管脚对应的第一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12、15和18;
第四排管脚对应的第二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11、14、17和20;
第四排管脚对应的第三排印刷管脚的标号依次为:21、13、16和19;
第一排管脚对应的印刷管脚包括:标号为18的印刷管脚和标号为19的印刷管脚组成的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以及,标号为12的印刷管脚和标号为13的印刷管脚组成的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
第二排管脚对应的印刷管脚包括:标号为1的印刷管脚和标号为2的印刷管脚组成的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以及,标号为8的印刷管脚和标号为9的印刷管脚组成的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
第三排管脚对应的印刷管脚包括:标号为1的印刷管脚和标号为2的印刷管脚组成的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以及,标号为8的印刷管脚和标号为9的印刷管脚组成的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
第四排管脚对应的印刷管脚包括:标号为18的印刷管脚和标号为19的印刷管脚组成的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以及,标号为12的印刷管脚和标号为13的印刷管脚组成的差分信号印刷管脚对。
12.根据权利要求1、2、3、4、7、8、9或10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管脚组的排间距相等,所述排间距为所述管脚组中相邻两排管脚之间的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管脚组的排间距相等,所述排间距为所述管脚组中相邻两排管脚之间的距离。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管脚组的排间距相等,所述排间距为所述管脚组中相邻两排管脚之间的距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管脚组的排间距相等,所述排间距为所述管脚组中相邻两排管脚之间的距离。
16.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5任一所述的连接器组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贯穿于所述壳体的通腔,所述连接器组件设置在所述通腔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CB包括发光结构,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导光柱,所述导光柱用于传导所述发光结构发出的光线;
所述导光柱设置在所述连接器组件的顶部或底部;
或者,当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贯穿于所述壳体的通腔时,所述连接器组件和所述导光柱均设置在所述通腔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
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设置在所述连接器组件的顶部或底部;
或者,当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贯穿于所述壳体的通腔时,所述连接器组件和所述散热结构均设置在所述通腔内。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
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设置在所述连接器组件的顶部或底部;
或者,当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贯穿于所述壳体的通腔时,所述连接器组件和所述散热结构均设置在所述通腔内。
CN201921110231.2U 2019-07-15 2019-07-15 连接器组件及连接器 Active CN2112638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10231.2U CN211263864U (zh) 2019-07-15 2019-07-15 连接器组件及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10231.2U CN211263864U (zh) 2019-07-15 2019-07-15 连接器组件及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63864U true CN211263864U (zh) 2020-08-14

Family

ID=71989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10231.2U Active CN211263864U (zh) 2019-07-15 2019-07-15 连接器组件及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638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38440B1 (en) High density cabled midplanes and backplanes
US20090093137A1 (en) Optical communications module
CN108879150B (zh) 一种线缆背板以及通讯设备
CN102307142A (zh) 背板系统
CN103576253B (zh) 侧边缘可安装平行光学通信模块、并入有所述模块的光学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4503044A (zh) 光模块
CN201867521U (zh) 一种收发一体光模块
JP3219157U (ja) 光電変換器および光電接続装置
CA2059022A1 (en) Orthogonal interconnection
CN104040397B (zh) 用于光电引擎的组合底部填充挡墙和电互连结构
CN106654728B (zh) 一种连接器及通信设备
CN105376659A (zh) 一种光背板组件及一种通信设备
CN110784259A (zh) 一种基于pam4的一体化光模块误码测试仪
Hwang et al. Two-dimensional optical interconnection based on two-layered optical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211263864U (zh) 连接器组件及连接器
CN205176333U (zh) 六信道光信号传输模块
Vaughan et al. Applications for embedded optic modules in data communications
CN109982501A (zh) 信号传输板
CN113193919A (zh) 光电转换装置、计算机主板及计算机主机
US20070252283A1 (en) High speed, high density board to board interconnect
CN207491126U (zh) 一种可用于led显示屏的数据分配系统
CN102654608A (zh) 基于平面光波导的单纤双向阵列组件和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Beals et al. Terabit capacity passive polymer optical backplane
CN216086654U (zh) 一种光模块测试装置
Nishimura et al. Optical interconnection subsystem used in the RWC-1 massively parallel compu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