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61067U - 窗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窗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61067U
CN211261067U CN201922496712.8U CN201922496712U CN211261067U CN 211261067 U CN211261067 U CN 211261067U CN 201922496712 U CN201922496712 U CN 201922496712U CN 211261067 U CN211261067 U CN 2112610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er
indoor
heat exchanger
window
sub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9671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志钢
喻辉
李伟明
张康文
刘雨
赵阿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9671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610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610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61067U/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15711 priority patent/WO2021135396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窗式空调器,包括底盘和室内侧风道壳;室内风道壳安装于底盘,室内侧风道壳形成有室内风道;其中,底盘上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用以供气流进入室内风道。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底盘上设置进风口,室内侧风道壳安装在底盘上并形成有室内风道,该进风口用以供气流进入室内风道中,以对窗式空调器的室内侧进行补风,增大了窗式空调器的进风量,提升了窗式空调器的能效。

Description

窗式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窗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窗式空调器的进风口一般设置在产品正面的面板上,但是由于面板的外观造型会根据产品实际情况而变化,这就会影响到进风面积,导致进风量减小的问题。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窗式空调器,旨在增大进风面积,以提高进风量,提升窗式空调器的能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窗式空调器,包括底盘和室内侧风道壳;所述室内风道壳安装于所述底盘,所述室内侧风道壳形成有室内风道;其中,所述底盘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用以供气流进入所述室内风道。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室内换热器和风轮,所述风轮设置于所述室内风道内,所述室内换热器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风轮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第一子换热器,所述第一子换热器倾斜设置于所述底盘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换热器与所述底盘之间的夹角α不小于40°,且不大于50°。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室内换热器还包括第二子换热器,所述第二子换热器的下边沿连接所述第一子换热器的上边沿,且所述第二子换热器呈竖向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换热器的上边沿与所述第二子换热器的下边沿之间的跨度小于所述第一子换热器的上边沿与所述底盘之间的间距。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处形成有进风格栅。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底盘具有沿室内侧向室外侧方向延伸,且呈相对设置的两侧边,所述进风格栅的栅孔沿所述两侧边中的一侧边朝向另一侧边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进风格栅的栅孔周缘凸设有挡水壁。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于所述底盘上,且所述接水盘对应所述进风口处设有开口。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接水盘的底部与所述底盘之间具有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接水盘对应所述开口的边缘设有向上延伸的翻边。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接水盘还包括沿室内侧至室外侧方向延伸设置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连接所述开口的相对两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底盘的底面呈台阶状设置,所述底面具有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在沿室内侧朝室外侧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台阶面高于所述第二台阶面,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台阶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在沿室内侧朝室外侧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台阶面呈向下倾斜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台阶面向下倾斜的角度β不小于1°,且不大于5°。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底盘具有沿室内侧朝向室外侧方向延伸,且呈相对设置的两侧边,所述第一台阶面和所述第二台阶面均由所述两侧边中的其中一侧边延伸至另一侧边。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底盘上的机壳,所述机壳上构造有供位于墙体窗口处的遮挡件伸入的分隔槽,所述机壳由所述分隔槽分隔为室内侧壳体和室外侧壳体,其中,所述室内侧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室内侧腔体,所述室外侧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室外侧腔体。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分隔槽,所述密封件适用于通过活动以在收纳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其中:
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所述密封件收纳于所述分隔槽内;
在所述工作状态下,所述密封件从所述分隔槽侧向伸出,适用于供所述遮挡件和/或所述窗口的内壁抵持。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底盘上设置进风口,室内侧风道壳安装在底盘上并形成有室内风道,该进风口用以供气流进入室内风道中,以对窗式空调器的室内侧进行补风,增大了窗式空调器的进风量,提升了窗式空调器的能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窗式空调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底盘与接水盘装配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窗式空调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窗式空调器的全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窗式空调器实施例密封装置收纳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窗式空调器实施例密封装置密封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351291350000031
Figure BDA000235129135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窗式空调器,如图1、图2和图7所示,该窗式空调器包括底盘100和室内侧风道壳200,该室内侧风道壳200安装于底盘100,该室内侧风道壳200形成有室内风道;其中,底盘100上设有进风口110,该进风口110用以供气流进入室内风道。
在窗式空调器中,底盘100用于设置在窗式空调器的底部,以支承安装空调内部构件,室内侧风道壳200设于底盘100的室内侧区域,并形成室内风道,以对室内侧的空气进行调节。底盘100上设有进风口110,该进风口110用以供气流进入到室内风道中,以增大室内侧的进风量。
可以理解的,进风口110的具体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只要该进风口110能够为室内侧进行补风即可。如该进风口110可设置在室内换热器300换热之前的位置,此时从进风口110进入的风会经过室内换热器300换热之后吹出;也可设置在经室内换热器300换热之后的位置,此时从进风口110进入的风不会经过室内换热器300换热,增大了出风口处的风量,使得吹出的空气的温度更加柔和。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进风口110的形状结构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可设置成圆形孔、方形孔、矩形孔或者其它异形孔等。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底盘100上设置进风口110,室内侧风道壳200安装在底盘100上并形成有室内风道,该进风口110用以供气流进入室内风道中,以对窗式空调器的室内侧进行补风,增大了窗式空调器的进风量,提升了窗式空调器的能效。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和图7,该窗式空调器还包括室内换热器300和风轮400,该风轮400设置于室内风道内,该室内换热器300位于进风口110与风轮400之间。室内换热器300用于对进入到窗式空调器的室内侧的空气进行换热,室内换热器300位于进风口110与风轮400之间,使得从进风口110进入的风会经过室内换热器300换热之后再吹出,此时增大了经过室内换热器300的风量。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和图7,该室内换热器300包括第一子换热器310,该第一子换热器310倾斜设置于底盘100上。第一子换热器310倾斜设置,增大了换热面积。窗式空调器还包括设置在底盘100上的面框,面框上设有面框进风口,第一子换热器310倾斜设置于底盘100上,使得第一子换热器310与空调器的面框以及底盘100围合形成了一腔体,从而使得从前部面框进风口进入的风以及从底盘100的进风口110进入的风能够在该腔体混合,以实现风量的叠加,增大了穿过第一子换热器310的风量,增大了穿过第一子换热器310的风速,从而减小了气流与第一子换热器310的接触时间,使得从空调器吹出的风的温度更加温和,提高了用户舒适度。
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子换热器310与底盘100的倾斜角度α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为了使得从前面进的风量和从底部进的风量的叠加效果更好,该第一子换热器310的倾斜角度α不小于40°,且不大于50°。可选地,该倾斜角度α可为40°、41°、42°、43°、44°、45°、46°、47°、48°、49°或者50°。优选地,该第一子换热器310的倾斜角度α为45°。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第一子换热器310与底盘100的倾斜角度α在测量时,是以底盘100的底面为基准面,从窗式空调器的侧面进行测量。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和图7,该室内换热器300还包括第二子换热器320,该第二子换热器320的下边沿连接第一子换热器310的上边沿,且第二子换热器320呈竖向延伸。第二子换热器320位于第一子换热器310的上方,且呈竖向延伸,则该第二子换热器320与面框进风口相对设置,使得穿过第二子换热器320的气流是直接通过面框进风口进入的,以保证换热效率。可以理解的,流经倾斜的第一子换热器310的气流是从面框和底盘两个方向的进风,增大了进风量,流经竖向延伸的第二子换热器320的气流是从面框的进风,保证了换热效率,从而提高了窗式空调器的能效。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7,该第二子换热器320的上边沿与第二子换热器320的下边沿之间的跨度小于第一子换热器310的上边沿与底盘100之间的间距。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二子换热器320保障了换热效率,第一子换热器310保障了风量,则当用户需要快速降温时,可将第二子换热器320的上边沿与第二子换热器320的下边沿之间的跨度大于第一子换热器310的上边沿与底盘100之间的间距;当用户需要温和的吹风时,可将第二子换热器320的上边沿与第二子换热器320的下边沿之间的跨度小于第一子换热器310的上边沿与底盘100之间的间距。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5,该进风口110处形成有进风格栅111,以使得从外部进入到空调器内部的气流更加均匀。
底盘100具有沿室内侧向室外侧方向延伸,且呈相对设置的两侧边,进风格栅111的栅孔111a沿两侧边中的一侧边朝向另一侧边延伸,增大了底盘100的强度,防止底盘100在栅孔111a处弯折,同时防止底盘100在运输或者被踩踏过程中发生变形。
进风格栅111的栅孔111a周缘凸设有挡水壁120。空调器在制冷运行时,室内换热器作为蒸发器工作,此时由于蒸发器的温度较低,容易产生冷凝水,而由于该进风口110是设置在室内侧的,为了防止冷凝水从栅孔111a处流到室内,在栅孔111a的周缘凸设了挡水壁120,以起到挡水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挡水壁120与底盘100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可是通过连接件连接起来,也可以是一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加工工艺难易度情况,优选该挡水壁120与底盘100为一体结构,可通过折弯工艺将进风格栅111的栅孔111a的周缘朝向空调内部弯折起来,以形成挡水壁120。
栅孔111a的周缘凸设了挡水壁120,以使得两个栅孔111a之间形成了水槽,使得冷凝水滴落时能够起到对冷凝水的蓄水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4,该窗式空调器还包括接水盘500,该接水盘500设于底盘100上,且接水盘500对应进风口110处设有开口510。接水盘500设置在底盘100上,以承接空调器内的冷凝水。接水盘500对应进风口110处设有开口510,以使得室外的空气能够顺利进入到空调器内。可选的,该开口510可为缺口也可为通孔。
接水盘500的底部与底盘100之间具有间隙。滴落到底盘100上的冷凝水能够通过间隙排出,以防冷凝水从进风口110滴落到室内。可以理解的是,该间隙可设置在接水盘500与进风口110的连接处,此时底盘100前侧的水能够从间隙流到室外侧。
接水盘500对应开口510的边缘设有向上延伸的翻边520。接水盘500在空调器中起到的是接水作用,为了防止接水盘500中的水从开口510处流到进风口110处,在开口510周缘设置翻边520,以起到挡水的作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考虑到接水盘500的制造工艺,优选该翻边520与接水盘500一体注塑成型。
接水盘500还包括沿室内侧至室外侧方向延伸设置的加强筋530,该加强筋530连接开口510的相对两侧壁。加强筋530起到加强作用,防止接水盘500在开口510处发生弯折现象。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接水盘500的翻边520对应加强筋530的连接处的壁厚可减薄设置,以方便接水盘500在一体注塑成型过程中更加方便出模。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4和图5,底盘100的底面呈台阶状设置,该底面具有第一台阶面130和第二台阶面140,在沿室内侧朝室外侧的方向上,第一台阶面130高于第二台阶面140,进风口110设置于第一台阶面130。第一台阶面130高于第二台阶面140,使得第一台阶面130的水能够流到第二台阶面140处,而不能反流。进风口110设于第一台阶面130,使得底盘100前侧的冷凝水能够顺利流到第二台阶面140处,防止底盘100前侧聚积过多温度较低的冷凝水,而导致底盘100的室内侧部分产生凝露。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在沿室内侧朝向室外侧的方向上,第一台阶面130呈向下倾斜设置,使得底盘100前侧的冷凝水能够更加快速的流到第二台阶面140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第一台阶面130向下倾斜的角度β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选地,第一台阶面130与水平面之间向下倾斜的角度β不小于1°,且不大于5°,可选地,角度β可为1°、2°、3°、4°或者5°。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底盘100在安装到窗口处时,测量第一台阶面130与窗口平台的倾斜角度,以实现第一台阶面130与水平面的倾斜设置,从而使得冷凝水能够更加快速的流向室外。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底盘100具有沿室内侧朝向室外侧方向延伸,且呈相对设置的两侧边,第一台阶面130和第二台阶面140均由两侧边中的其中一侧边延伸至另一侧边。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8和图9,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底盘100上的机壳600,所述机壳600上构造有供位于墙体窗口处的遮挡件伸入的分隔槽610,所述机壳600由所述分隔槽610分隔为室内侧壳体和室外侧壳体,其中,所述室内侧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室内侧腔体,所述室外侧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室外侧腔体。
窗式空调器安装在窗口,机壳600设于底盘100上,窗口上的遮挡件移动至分隔槽610内,以将机壳600分隔成室内侧壳体和室外侧壳体。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窗式空调器适用于各种具体遮挡件的窗口,只要保证遮挡件能够伸入到分隔槽610内即可。该遮挡件可为窗扇、或窗帘、或窗百叶等结构。
进一步地,参照图8和图9,该窗式空调器还包括密封件700,该密封件700活动安装于分隔槽610;该密封件700适用于通过活动以在收纳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其中:
在收纳状态下,密封件700收纳于分隔槽610内;
在密封状态时,密封件700从分隔槽610侧向伸出,适用于供遮挡件和/或窗口的内壁抵持。
密封件700活动安装于机壳600,当遮挡件移动至分隔槽610内时,考虑到窗口的宽度尺寸可能会大于窗式空调器的宽度尺寸,此时遮挡件未伸入到分隔槽610内的端部与窗台之间会具有间隙,驱动密封件700侧向伸出分隔槽610外,以与遮挡件的内壁抵持,以封堵住遮挡件与窗台之间的间隙,防止漏风或者漏雨。当不使用窗式空调器时,可将密封件700收纳在分隔槽610内,以减小窗式空调器的占用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该密封件700与机壳600之间的活动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可设置为转动连接、滑动连接或者拼接连接的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9)

1.一种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盘;和
室内侧风道壳,安装于所述底盘,所述室内侧风道壳形成有室内风道;
其中,所述底盘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用以供气流进入所述室内风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室内换热器和风轮,所述风轮设置于所述室内风道内,所述室内换热器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风轮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第一子换热器,所述第一子换热器倾斜设置于所述底盘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换热器与所述底盘之间的夹角α不小于40°,且不大于50°。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还包括第二子换热器,所述第二子换热器的下边沿连接所述第一子换热器的上边沿,且所述第二子换热器呈竖向延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换热器的上边沿与所述第二子换热器的下边沿之间的跨度小于所述第一子换热器的上边沿与所述底盘之间的间距。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处形成有进风格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具有沿室内侧向室外侧方向延伸,且呈相对设置的两侧边,所述进风格栅的栅孔沿所述两侧边中的一侧边朝向另一侧边延伸。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格栅的栅孔周缘凸设有挡水壁。
10.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于所述底盘上,且所述接水盘对应所述进风口处设有开口。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的底部与所述底盘之间具有间隙。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对应所述开口的边缘设有向上延伸的翻边。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还包括沿室内侧至室外侧方向延伸设置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连接所述开口的相对两侧壁。
14.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的底面呈台阶状设置,所述底面具有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在沿室内侧朝室外侧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台阶面高于所述第二台阶面,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台阶面。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沿室内侧朝室外侧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台阶面呈向下倾斜设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阶面向下倾斜的角度β不小于1°,且不大于5°。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具有沿室内侧朝向室外侧方向延伸,且呈相对设置的两侧边,所述第一台阶面和所述第二台阶面均由所述两侧边中的其中一侧边延伸至另一侧边。
18.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底盘上的机壳,所述机壳上构造有供位于墙体窗口处的遮挡件伸入的分隔槽,所述机壳由所述分隔槽分隔为室内侧壳体和室外侧壳体,其中,所述室内侧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室内侧腔体,所述室外侧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室外侧腔体。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分隔槽,所述密封件适用于通过活动以在收纳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其中:
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所述密封件收纳于所述分隔槽内;
在所述工作状态下,所述密封件从所述分隔槽侧向伸出,适用于供所述遮挡件和/或所述窗口的内壁抵持。
CN201922496712.8U 2019-12-31 2019-12-31 窗式空调器 Active CN2112610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6712.8U CN211261067U (zh) 2019-12-31 2019-12-31 窗式空调器
PCT/CN2020/115711 WO2021135396A1 (zh) 2019-12-31 2020-09-17 窗式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6712.8U CN211261067U (zh) 2019-12-31 2019-12-31 窗式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61067U true CN211261067U (zh) 2020-08-14

Family

ID=71958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96712.8U Active CN211261067U (zh) 2019-12-31 2019-12-31 窗式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610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476123U (zh) 窗式空调器
KR20000017507A (ko) 공조기용 공기 필터 입구와 위치설정 안내부
CN110906458A (zh) 窗式空调器
CN211345777U (zh) 底盘壳体、窗式空调器
CN214009399U (zh)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CN211261065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1261067U (zh) 窗式空调器
JP2003130531A (ja) 冷蔵庫
KR102094901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외기
CN211261220U (zh) 接水盘和窗式空调器
KR20190083888A (ko) 이동형 공기조화기
CN212005991U (zh) 电控盒散热风道结构、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1261221U (zh) 接水盘和窗式空调器
KR100575312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US11624515B2 (en) Chassis for window air conditioner, chassis assembly, and window air conditioner
KR100352477B1 (ko) 공기조화기
CN113091363A (zh) 商用风冷冷柜
CN211854233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6716422U (zh) 移动空调
CN218672368U (zh) 单面出风的天花机室内机
CN217464673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384112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620025U (zh) 空调器
CN216942598U (zh) 驻车空调器
CN214028130U (zh) 驻车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