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61049U - 窗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窗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61049U
CN211261049U CN201922495408.1U CN201922495408U CN211261049U CN 211261049 U CN211261049 U CN 211261049U CN 201922495408 U CN201922495408 U CN 201922495408U CN 211261049 U CN211261049 U CN 2112610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groove
air conditioner
plate
window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9540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发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9540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610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610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610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窗式空调器,包括底盘、室外侧风轮、后围板和室外侧换热器,底盘的上表面具有集水槽,室外侧风轮的外周设有打水圈,用于将集水槽中的冷凝水扬起,后围板设于底盘,与底盘呈共同围合于室外侧风轮的外周设置,以形成沿前后向延伸的风道,其中,后围板的顶板向后延伸至换热器上方,后围板的顶板后端位于冷媒管的正上方,以在室外侧风轮运行时,打水圈将集水槽中的水甩向后围板,并沿后围板向后流动而滴落至冷媒管。如此,被扬起的冷凝水能够直接从上方淋洒到冷媒管上,能够直接带走热量,相较于冷凝水被淋到翅片上,再对冷媒管间接导热的技术,换热效果更佳。

Description

窗式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窗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窗式空调器,通常在室外侧风道中设置冷凝水引导装置,用于将窗式空调器底盘上聚集的冷凝水扬起,引导到室外侧换热器上,利用冷凝水对室外侧换热器降温,进行换热。这种方式提升了室外侧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具有环保节能的优点,然而现有的冷凝水引导装置,通常从侧面将冷凝水淋向室外侧换热器,大部分冷凝水都是先接触翅片,使翅片降温后,再通过翅片导热,使冷媒管降温,换热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窗式空调器,旨在解决现有的窗式空调器利用冷凝水换热时,换热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提出一种窗式空调器,包括:
底盘,所述底盘的上表面具有集水槽;
室外侧风轮,安装于所述底盘,且对应安装于所述集水槽上方,所述室外侧风轮的外周设有打水圈,所述打水圈的下端伸入所述集水槽;
后围板,设于所述底盘,所述后围板与所述底盘呈共同围合于所述室外侧风轮的外周设置,以形成沿前后向延伸的风道,所述风道的后端形成有出风口;
室外侧换热器,安装于所述底盘,且设于所述风道的出风口处,所述室外侧换热器包括翅片及安装于所述翅片的冷媒管;
其中,所述后围板的顶板向后延伸至所述换热器上方,所述后围板的顶板后端位于所述冷媒管的正上方,以在所述室外侧风轮运行时,所述打水圈将所述集水槽中的水甩向所述后围板,并沿所述后围板向后流动而滴落至所述冷媒管。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顶板的下侧设有沿前后向延伸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向下,所述第一凹槽的前端位于所述打水圈上方,所述第一凹槽的后端位于所述冷媒管上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的后端设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自所述第一凹槽底部向下延伸,以覆盖于所述第一凹槽朝向后侧开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挡水板可上下翻转地连接于所述顶板,以具有连接于所述顶板后端的连接侧、以及绕所述连接侧转动的转动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挡水板与所述顶板呈一体设置,且所述挡水板的连接侧具有沿横向延伸的折叠槽,所述折叠槽处的板件厚度小于所述折叠槽两侧的板件厚度,以使得所述挡水板可折叠地转动连接于所述顶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挡水板上设有卡扣,所述顶板对应所述卡扣设有卡槽,所述卡扣对应所述卡槽具有导向斜面,且卡接于所述卡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与所述打水圈外缘之间的上下间距不小于10mm,且不大于50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盘两侧分别具有沿前后向延伸的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一边沿朝向所述第二边沿的方向上的跨度不小于60mm,且不大于250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的截面自上向下呈渐扩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顶板的下侧还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设于所述第一凹槽的至少一侧,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向下,且所述第二凹槽的后端位于所述冷媒管上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上壁设于所述顶板上侧,所述上壁下侧粘贴有海绵橡胶,所述海绵橡胶覆盖于所述第二凹槽朝向后侧的开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后围板的前端具有前侧板,所述前侧板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处设有自所述前侧板向后延伸的集风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集风圈与所述前侧板的连接处呈弧形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集风圈的顶端设于所述顶板下方,以在所述顶板与所述集风圈之间形成开口向后的导水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自所述打水圈的上方向前呈向下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室外侧风轮运行时,打水圈将集水槽中的水甩向后围板,并沿后围板向后流动而滴落至冷媒管。如此,被扬起的冷凝水能够直接从上方淋洒到冷媒管上,相较于冷凝水被淋到翅片上,再对冷媒管间接导热的技术,冷凝水直接与冷媒管接触带走热量,换热效率更高,对冷媒管的降温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窗式空调器一实施例的内部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窗式空调器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窗式空调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窗式空调器的冷凝水第一流向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窗式空调器的冷凝水第二流向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窗式空调器的另一冷凝水第二流向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窗式空调器的室外换热侧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室外侧组件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风轮及后围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后围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8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的挡水板在开启状态下的俯视示意图;
图13为图11中的挡水板在关闭状态下的俯视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底盘 40 室外侧换热器
11 集水槽 50 第一凹槽
12 第一边沿 51 挡水板
13 第二边沿 511 连接侧
20 室外侧风轮 512 转动侧
21 打水圈 513 折叠槽
30 后围板 514 卡扣
31 顶板 515 卡槽
32 前侧板 5140 导向斜面
33 集风圈 52 底面
330 导水槽 60 第二凹槽
70 海绵橡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异效果,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以及附图做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窗式空调器,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窗式空调器包括底盘10,及设置在底盘10上的室内侧换热组件和室外侧换热组件。其中室外侧换热组件包括室外侧换热器40、室外侧风轮20和后围板 30,窗式空调器工作时,室外侧风轮20转动,向室外侧换热器40送风,实现换热。
底盘10的上表面具有集水槽11,具体地,集水槽11可以是底盘10上表面局部凹陷形成,也可以是底盘10上表面局部翻边围合而形成,集水槽11 用于聚集室内换热器表面凝结的冷凝水。空调室内机在工作时,冷凝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滴落,被底盘10承接,并汇集至集水槽11中存储。室外侧风轮20安装于所述底盘10,且对应安装于集水槽11上方,所述室外侧风轮 20的外周设有打水圈21,打水圈21的下端伸入集水槽11。如此,当室外侧风轮20转动时,打水圈21便随之转动,且带动集水槽11中的冷凝水上扬。后围板30设于所述底盘10,请参阅图1,所述后围板30与所述底盘10呈共同围合于所述室外侧风轮20的外周设置,以形成沿前后向延伸的风道,在本实施例中,风道呈前后延伸的筒状设置,所述风道的后端形成有出风口,风道的前端形成有进风口,室外侧换热器40安装于所述底盘10,且设于所述风道的出风口处,以使得室外侧风轮20转动时,驱动气流自前向后从出风口流出,并吹向所述室外侧换热器40,实现换热。具体地,所述室外侧换热器40 包括翅片及安装于所述翅片的冷媒管。其中,所述后围板30的顶板31向后延伸至所述换热器上方,所述后围板30的顶板31后端位于所述冷媒管的正上方,以在所述室外侧风轮20运行时,所述打水圈21将所述集水槽11中的水甩向所述后围板30,并沿所述后围板30向后流动而滴落至所述冷媒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窗式空调器工作时,冷凝水的流动方向如图4所示,沿A-B-C-D的方向流动。具体地,在室外侧风轮20运行时,打水圈21将集水槽11(A处)中的水向上甩向打水圈21上方的后围板30的顶板31处(B处),之后,水流在风道内风压的作用下,沿后围板30向后流动至冷媒管上方的顶板31处(C处),最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滴落至顶板31 下方的冷媒管(D处)。如此,被扬起的冷凝水能够直接从上方淋洒到冷媒管上,相较于冷凝水被淋到翅片上,再对冷媒管间接导热的技术,冷凝水直接与冷媒管接触带走热量,换热效率更高,对冷媒管的降温效果更好。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其中,后围板30的顶板31与冷媒管在上下方向上具有一定地间隔,具体第,这一间隔不小于10mm,使得大部分冷凝水能够不受阻挡地直接从冷媒管上方淋下,而不会受到阻挡。但是,若为了保证顶板31于冷媒管之间的间距,整体地提升顶板31的高度,可能导致风道截面过大,不能保证风道内的静压,为此,所述顶板31的下侧设有沿前后向延伸的第一凹槽50,所述第一凹槽50的开口向下,所述第一凹槽50的前端位于所述打水圈21上方,所述第一凹槽50的后端位于所述冷媒管上方。如此,仅在需要喷淋冷凝水的位置设置对应于冷媒管上方的第一凹槽50,一方面,只是局部增加风道截面的高度,能够减小增大风道截面带来的风压变化,另一方面,第一凹槽50还能够起到对冷凝水进行汇集和引导的作用,使得冷凝水能够更顺利地喷淋至冷媒管上。优选,第一凹槽50对应于冷媒管的位置设置,使得冷凝水更多地被导向最需要散热的冷媒管处,进一步地提高换热效率。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2、图3和图8,所述第一凹槽50的后端设有挡水板51,所述挡水板51自所述第一凹槽50底部向下延伸,以覆盖于所述第一凹槽50朝向后侧开口。如此,挡水板51能够对沿前后方向流动的冷凝水进行引导,将冷凝水导向挡水板51下方的冷媒管处,从而使得更多地冷凝水直接与冷媒管接触换热,进一步地提升换热效率。
具体的,请参阅图8和图11至图14,所述挡水板51可上下翻转地连接于所述顶板31,以具有连接于所述顶板31后端的连接侧511、以及绕所述连接侧511转动的转动侧512。如此,请参阅图12,转动侧512绕连接侧511 向上转动至挡水板51与顶板31共面的位置时,挡水板51处于打开状态,而如图13所示,当转动侧512向下转动至垂直于顶板31的位置时,挡水板51 处于关闭状态。如此,一方面能够在组装后围板30时,先将后围板30安装到位,再关闭挡水板51以方便安装。另一方面,还可以在窗式空调器的组装和维修过程中,挡水板51处于打开状态时,方便施工人员从第一凹槽50朝向后侧的开口处向前看,观察后围板30与其所罩设的室外侧风轮20位置是否对应,以确保后围板30顶板31于室外侧风轮20之间的相对位置,保证冷凝水能够沿第一凹槽50向后流动至冷媒管。
挡水板51转动安装于顶板31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铰接。而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生产,请参阅图12和图13,所述挡水板51与所述顶板31呈一体设置,且所述挡水板51的连接侧511具有沿横向延伸的折叠槽513,所述折叠槽513处的板件厚度小于所述折叠槽513两侧的板件厚度,以使得所述挡水板51可折叠地转动连接于所述顶板31。如此,能够更简单地生产顶板31和挡水板51,便于组装,另一方面还能够更好滴保证挡水板51和顶板31之间的密封性,以避免冷凝水从挡水板51与顶板31之间的间隙漏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挡水板51上设有卡扣514,所述顶板31对应所述卡扣514设有卡槽515,所述卡扣514对应所述卡槽515具有导向斜面5140,以便引导卡扣514顺畅地划入卡槽515中固定,且卡接于所述卡槽515。如此在组装后围板30时,向下按压挡水板51,能够很方便地将挡板固定在关闭位置,且在需要检修时,按压卡扣514,便能使得卡扣514从卡槽515中脱出,从而方便再次将挡水板51打开。
若凹槽的高度过小,大部分的冷凝水将会被遮挡,无法向后流动至换热器,而若凹槽高度过大,凹槽将无法起到引流作用,并且会导致风道内静压减小,无法提供足够的风压促使冷凝水向后流动。为此,请参阅图3,为了保证第一凹槽50提供足够的高度,所述第一凹槽50的底面52与所述打水圈 21外缘之间的上下间距H不小于10mm,而且不大于50mm。如此,能够在保证风压的前提下,获得最佳的冷凝水引流效果。使得尽可能多的冷凝水被引导至室外侧换热器40的冷媒管上方,提升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若凹槽的宽度过窄,大部分的冷凝水将会被遮挡,无法向后流动至换热器,而若凹槽宽度过大,则可能导致风道内静压减小,无法提供足够的风压促使冷凝水向后流动。为此,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和图10,所述底盘10两侧分别具有沿前后向延伸的第一边沿12和第二边沿13,所述第一凹槽50在所述第一边沿12朝向所述第二边沿13的方向上的跨度L不小于60mm,且不大于250mm。如此,能够兼顾风道内的风压大小、以及确保冷凝水更加均匀地喷洒至室外侧换热器40,提升冷凝水对室外侧换热器40的降温效果。
在一实施中,所述第一凹槽50的截面自上向下呈渐扩设置。如此,在凹槽的两侧形成向上向内倾斜的斜面,以更好地汇集风道内的冷凝水。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至图10,顶板31的下侧还设有第二凹槽60,所述第二凹槽60设于所述第一凹槽50的至少一侧,所述第二凹槽60的开口向下,且所述第二凹槽60的后端位于所述冷媒管上方。如此,能够对应冷媒管设置第一凹槽50和第二凹槽60,使得被打水圈21向上甩出的冷凝水在第一凹槽50和第二凹槽60的导向作用下向预先设计的方向汇集和导流,流向换热需求较大的冷媒管处,提升换热效果。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1和图7,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外壳,外壳罩设与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组件和室外侧换热组件外,起到保护空调器内部组件的作用。所述外壳的上壁设于所述顶板31上侧,所述上壁下侧粘贴有海绵橡胶,所述海绵橡胶覆盖于所述第二凹槽60朝向后侧的开口。在本实施中,海绵橡胶是一种由橡胶发泡形成的多孔材料,具有很好的减震性能,同时具有一定的密封性。如此,海绵橡胶一方面遮盖第二凹槽60朝向后侧的开口,使第二凹槽60中的冷凝水向下流向冷媒管,起到对冷凝水导向以及密封的作用,另一方面橡胶海绵处于室外侧换热器40和顶板31之间,在顶板 31受压时,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保护换热器。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图7和图9,所述后围板30的前端具有前侧板32,所述前侧板32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处设有自所述前侧板 32向后延伸的集风圈33。集风圈33起到增加风道进风口出风压,使得气流更顺畅地向后流动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集风圈33与所述前侧板32的连接处呈弧形设置。从而减小气流受到的阻力,使得气流更顺畅地流入风道。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和图5,所述集风圈33的顶端设于所述顶板31下方,以在所述顶板31与所述集风圈33之间形成开口向后的导水槽330。在本实施中,被打水圈21扬起的冷凝水大部分在风压的作用下向后流动,并淋向室外侧换热,而一小部分冷凝水则向前流动,请参阅图5和图6,部分冷凝水的流向如图所示,沿A-B-E-F的路径流动,在打水圈21的作用下冷凝水从集水槽11(A处)被甩向打水圈21上方的顶板31下侧(B处),部分冷凝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前流动,并在导水槽330处(E处)被承接,之后沿集风圈33外侧形成的弧形槽道(F处)引导,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回到下方的集水槽11中。在本实施中,集水圈与后围板30形成一围合空间,引导四散的冷凝水回流至集水槽11,一方面能够回收冷凝水,另一方面防止冷凝水溅出,喷溅到风轮电机或压缩机等电子器件上,起到保护窗式空调器内部电子器件的作用。优选,请参阅图4、图5和图7,所述第一凹槽50的底面52自所述打水圈21的上方向前呈向下倾斜设置。如此,能够更好地将向前溅出的冷凝水引导至导水槽330处,引流作用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盘,所述底盘的上表面具有集水槽;
室外侧风轮,安装于所述底盘,且对应安装于所述集水槽上方,所述室外侧风轮的外周设有打水圈,所述打水圈的下端伸入所述集水槽;
后围板,设于所述底盘,所述后围板与所述底盘呈共同围合于所述室外侧风轮的外周设置,以形成沿前后向延伸的风道,所述风道的后端形成有出风口;
室外侧换热器,安装于所述底盘,且设于所述风道的出风口处,所述室外侧换热器包括翅片及安装于所述翅片的冷媒管;
其中,所述后围板的顶板向后延伸至所述换热器上方,所述后围板的顶板后端位于所述冷媒管的正上方,以在所述室外侧风轮运行时,所述打水圈将所述集水槽中的水甩向所述后围板,并沿所述后围板向后流动而滴落至所述冷媒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下侧设有沿前后向延伸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向下,所述第一凹槽的前端位于所述打水圈上方,所述第一凹槽的后端位于所述冷媒管上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后端设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自所述第一凹槽底部向下延伸,以覆盖于所述第一凹槽朝向后侧开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可上下翻转地连接于所述顶板,以具有连接于所述顶板后端的连接侧、以及绕所述连接侧转动的转动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与所述顶板呈一体设置,且所述挡水板的连接侧具有沿横向延伸的折叠槽,所述折叠槽处的板件厚度小于所述折叠槽两侧的板件厚度,以使得所述挡水板可折叠地转动连接于所述顶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上设有卡扣,所述顶板对应所述卡扣设有卡槽,所述卡扣对应所述卡槽具有导向斜面,且卡接于所述卡槽。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与所述打水圈外缘之间的上下间距不小于10mm,且不大于50mm。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两侧分别具有沿前后向延伸的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一边沿朝向所述第二边沿的方向上的跨度不小于60mm,且不大于250mm。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截面自上向下呈渐扩设置。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顶板的下侧还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设于所述第一凹槽的至少一侧,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向下,且所述第二凹槽的后端位于所述冷媒管上方。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上壁设于所述顶板上侧,所述上壁下侧粘贴有海绵橡胶,所述海绵橡胶覆盖于所述第二凹槽朝向后侧的开口。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围板的前端具有前侧板,所述前侧板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处设有自所述前侧板向后延伸的集风圈。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风圈与所述前侧板的连接处呈弧形设置。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风圈的顶端设于所述顶板下方,以在所述顶板与所述集风圈之间形成开口向后的导水槽。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自所述打水圈的上方向前呈向下倾斜设置。
CN201922495408.1U 2019-12-31 2019-12-31 窗式空调器 Active CN2112610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5408.1U CN211261049U (zh) 2019-12-31 2019-12-31 窗式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5408.1U CN211261049U (zh) 2019-12-31 2019-12-31 窗式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61049U true CN211261049U (zh) 2020-08-14

Family

ID=71983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95408.1U Active CN211261049U (zh) 2019-12-31 2019-12-31 窗式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610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45777U (zh) 底盘壳体、窗式空调器
CN110958811A (zh) 一种列间空调
CN111023545A (zh) 底盘壳体、窗式空调器
CN211261049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1261220U (zh) 接水盘和窗式空调器
CN113124500A (zh) 窗式空调器
CN110906525A (zh) 接水盘和窗式空调器
CN216924723U (zh) 一种接水盘组件及移动空调
CN216620060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11128775U (zh) 一种列间空调
CN112797504B (zh) 一种电控盒及空调器
CN212005962U (zh) 风管机
CN21240886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0128444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0128440U (zh) 座吊式空调器
CN215337011U (zh) 一种蒸发器导水结构、风管机及空调器
CN219741068U (zh) 一种百叶结构及储能集成柜
CN215175641U (zh) 一种蒸发式冷风扇
CN218154531U (zh) 一种防水电控盒以及空调室外机
CN215774056U (zh) 电控盒防水结构和整体式空调器
CN218763707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0532534U (zh) 一种空调器的风道结构以及空调器
CN219042175U (zh) 一种电器盒的防水组件
CN215884042U (zh) 带加热导风结构的船用隐藏壁装间接式空调装置
CN214791548U (zh) 一种空调壳体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