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46477U - 一种浓硝酸漂白塔分酸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浓硝酸漂白塔分酸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46477U
CN211246477U CN201922250145.8U CN201922250145U CN211246477U CN 211246477 U CN211246477 U CN 211246477U CN 201922250145 U CN201922250145 U CN 201922250145U CN 211246477 U CN211246477 U CN 2112464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verflow
concentrated nitric
nitric acid
overflow weir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5014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振路
秦良奇
景双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Huaj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Huajing Chemical Engineering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Huajing Chemical Engineering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Huajing Chemical Engineering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5014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464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464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464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porization, Distillation, Condensation, Sublimation, And Cold Tra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浓硝酸漂白塔分酸盘,包括溢流盘,所述溢流盘的边缘处设有第一溢流堰,在溢流盘上设有布液孔组,在所述布液孔组的周侧设有第二溢流堰;所述溢流盘上设有多个升气孔,多个升气孔呈环状布置在第一溢流堰和第二溢流堰之间,在任意升气孔的周侧均设有第三溢流堰,且相邻两第三溢流堰之间形成布液通道。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浓硝酸漂白塔分酸盘,能够提升分酸盘的布液效果,增强漂白塔的漂白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浓硝酸漂白塔分酸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布液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浓硝酸漂白塔分酸盘。
背景技术
现阶段我国浓硝酸的生产大多以稀硝酸作为原料,由于稀硝酸中含有一定量的氮氧化物,因此在精馏浓缩的过程中,氮氧化物会进入到浓硝酸内部,从而导致成品酸的颜色发黄,影响产品的质量。为去除浓硝酸中的氮氧化合物,需要将成品酸导入漂白塔内部,利用漂白塔将其中的氮氧化物除去。
由于现有的漂白塔大多为填料塔,因此在利用漂白塔对浓硝酸进行漂白时,需要借助分酸盘将浓硝酸均匀的分布在填料表面上。传统的分酸盘的布液效果较差,浓硝酸无法在分酸盘上进行有效的溢流分布,在进行漂白时,浓硝酸会沿分酸盘上的布液孔直接流向填料。这样一来会导致填料的利用率不高,从而对浓硝酸的漂白效果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浓硝酸漂白塔分酸盘,以实现提升分酸盘的布液效果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浓硝酸漂白塔分酸盘,包括溢流盘,所述溢流盘的边缘处设有第一溢流堰,在溢流盘上设有布液孔组,在所述布液孔组的周侧设有第二溢流堰;所述溢流盘上设有多个升气孔,多个升气孔呈环状布置在第一溢流堰和第二溢流堰之间,在任意升气孔的周侧均设有第三溢流堰,且相邻两第三溢流堰之间形成布液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溢流堰的溢流高度大于第一溢流堰的溢流高度,且第三溢流堰的溢流高度与第一溢流堰的堰流高度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溢流堰包括:第一弧形段、第二弧形段和连接段,所述第一弧形段设置在升气孔和第二溢流堰之间,且第一弧形段的开口侧朝向第二溢流堰;所述第二弧形段设置在升气孔和第一溢流堰之间,且第二弧形段的开口侧朝向第一弧形段的弧顶;所述第一弧形段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段与第二弧形段的两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溢流堰的顶面上设有多个间断布置的第一齿形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溢流堰的顶面上设有连续布置的多个第二齿形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弧形段的顶面上设有间断布置的第三齿形槽,所述第二弧形段的顶面上设有间断布置的第四齿形槽。
进一步的,所述溢流盘上设有多个泪孔,多个所述泪孔呈环状布置在第二溢流堰的周侧。
进一步的,所述分酸盘采用高硅铸铁材料制成。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浓硝酸漂白塔分酸盘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浓硝酸漂白塔分酸盘,能提升浓硝酸在填料层上的分布程度,使填料层均匀的与浓硝酸发生接触。在进行工作时,流向分酸盘的浓硝酸会先进入第二溢流堰内部,此时少量的浓硝酸会沿布液孔组流向填料层,大量的浓硝酸会在第二溢流堰内部进行积累,直至满足溢流高度后流向第二溢流堰外部。由于相邻第三溢流堰之间存在布液通道,因此浓硝酸会在第二溢流堰外部进行均匀分布,当溢流盘上的物料高度大于第三溢流堰和第一溢流堰的溢流高度后,浓硝酸会沿升气孔和溢流盘边缘流向填料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分酸盘能使浓硝酸沿多个位置均匀的分布到填料层上,因此能提升漂白过程的填料层利用率,提升浓硝酸的漂白效果。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浓硝酸漂白塔分酸盘,在溢流堰上设有齿形槽,通过齿形槽能降低浓硝酸的溢流难度,方便浓硝酸在溢流盘上进行分布。其中,在第二溢流堰的顶面上设有连续的齿形槽能降低浓硝酸的溢流难度,方便浓硝酸流向第二溢流堰外部。在第一溢流堰和第三溢流堰上设置间断的齿形槽能方便浓硝酸流向填料层,并在溢流过程中对浓硝酸进行再分布。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浓硝酸漂白塔分酸盘,其第二溢流堰的溢流高度大于第一溢流堰和第三溢流堰,因此能避免浓硝酸向第二溢流堰内部回流。此外,第一溢流堰和第三溢流堰的堰流高度相等,因此经溢流盘分布后的浓硝酸将同时沿升气孔和溢流盘的边缘流向填料层,因此能进一步提升浓硝酸分布的均匀程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分酸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分酸盘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分酸盘的纵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溢流盘;11-升气孔;12-布液孔组;13-泪孔;2-第一溢流堰;21-第一齿形槽;3-第二溢流堰;31-第二齿形槽;4-第三溢流堰;41-第一弧形段;411-第三齿形槽;42-第二弧形段;422-第四齿形槽;43-连接段。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浓硝酸漂白塔分酸盘,其结构可由图1-图3进行示意,如图所示,分酸盘包括:溢流盘1、第一溢流堰2、第二溢流堰3和第三溢流堰4。
所述溢流盘1用于承接浓硝酸,并使浓硝酸均匀的分布到填料层上。在溢流盘1的边缘处设有第一溢流堰2,所述第一溢流堰2的顶面高于溢流盘1的顶面。在溢流盘1上设有布液孔组12,所述布液孔组12包括多个布液孔,示例性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布液孔组12设置在溢流盘1的中央位置处,包括13个布液孔,13个布液孔形成三个环形布液区域,位于最内层的布液区域包括1个布液孔,第二层布液区域包括4个布液孔,第三层布液区域包括8个布液孔。通过设置布液孔能使少量的浓硫酸流向填料层中部,使填料层的中部得以发挥作用。
在所述布液孔组12的周侧设有第二溢流堰3,所述第二溢流堰3的顶面高于溢流板1的顶面。在进行工作时,待漂白的浓硝酸将进入第二溢流堰3所形成的内部空间中,其中少量的浓硝酸沿布液孔组12流出,大量的浓硝酸将在内部空间中存放。当浓硝酸的液面高度超过第二溢流堰3的溢流高度时,浓硝酸会沿第二溢流堰3进行溢流,从而分布到第二溢流堰3外部。
在所述溢流盘1上设有多个升气孔11,漂白塔内的漂白空气将沿升气孔11进行流动。示例性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升气孔11共有8个,8个升气孔11呈环状布置在第一溢流堰2和第二溢流堰3之间。在任意一个升气孔11的周侧均设有第三溢流堰4,且相邻两第三溢流堰4之间形成布液通道。
在进行工作时,沿第二溢流堰3流出的浓硝酸将会流淌到溢流盘1的顶面上,由于布液通道的存在,浓硝酸将会均匀的分布在溢流盘1的顶面上。随着浓硝酸体积的逐渐增多,溢流盘1上的液面高度将会逐渐增加,当液面高度高于第一溢流堰2时,浓硝酸将会以溢流的姿态流过第一溢流堰2,并沿第一溢流堰2的外壁的流向填料层;当液面高度高于第三溢流堰4时,浓硝酸将会以溢流的姿态流过第三溢流堰4,并沿升气孔11流向填料层。
在现有技术中,分酸盘的顶面仅设有一个环形溢流堰,在环形溢流堰的外部设有多个布液孔。当浓硝酸流出环形溢流堰后,靠近溢流堰的布液孔会将浓硝酸排向填料层,而远离溢流堰的布液孔则无法进行布液工作。这样的布液方式无法使浓硝酸在填料层上均匀分布,在进行漂白工作时,会存在大量的填料无法参与漂白工作,因此会导致浓硝酸的漂白效果不佳,使成品浓硝酸中仍含有大量的氮氧化合物。
本实施例所述提供的分酸盘则具有更好的浓硝酸分布能力,当浓硝酸进入第二溢流堰3外部后,第一溢流堰2能对浓硝酸进行阻拦,从而使浓硝酸短暂的存储在溢流盘1的顶面上。此外,设置在溢流盘1上的第三溢流堰4和布液通道能使浓硝酸均匀的分布到溢流盘1的各个位置。当溢流盘1顶面的浓硝酸液面高于第一溢流堰2和第三溢流堰4时,浓硝酸会沿第一溢流堰2的外壁和升气孔11流向填料层。通过这样的布液方式能将浓硝酸均匀的分布到填料层上,从而提升填料层的利用率,改善漂白塔的漂白效果。
可选的,为避免浓硝酸向第二溢流堰3内部反流,同时确保升气孔11与第一溢流堰2外侧同时降液,所述第二溢流堰3的溢流高度大于第一溢流堰2的溢流高度,且第三溢流堰4的溢流高度与第一溢流堰2的堰流高度相等。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第三溢流堰4的形状将会对浓硝酸在溢流盘1上的分布效果造成影响,可选的,为提升浓硝酸在溢流盘1上的分布效果,所述第三溢流堰4可选用如图2所示的结构。如图所示,第三溢流堰4包括:第一弧形段41、第二弧形段42和连接段43。所述第一弧形段41设置在升气孔11和第二溢流堰3之间,且第一弧形段41的开口侧朝向第二溢流堰3,第二弧形段42设置在升气孔11和第一溢流堰2之间,且第二弧形段42的开口侧朝向第一弧形段41的弧顶。所述第一弧形段41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段43与第二弧形段42的两端相连,以使得第三溢流堰4形成扇环状外形。通过扇环状外形能提升第三溢流堰4对浓硝酸的分流效果,使溢流盘1顶部的浓硝酸进入布液通道内部,从而布满整个溢流盘1。
在本实施例中,为方便浓硝酸在各溢流堰上发生溢流,工作人员可在各溢流堰的顶面上设置齿形槽,通过调整齿形槽的布置方式可实现对溢流速度的控制。
具体的,在所述第二溢流堰3的顶面上设有连续布置的多个第二齿形槽31。通过设置连续的第二齿形槽31能够降低第二溢流堰3的溢流难度,从而方便浓硝酸在溢流盘1上均匀分布。
此外,为降低浓硝酸向填料层的溢流速度,在所述第一溢流堰2的顶面上设有多个间断布置的第一齿形槽21,相应的,在所述第一弧形段41的顶面上设有间断布置的第三齿形槽411,所述第二弧形段42的顶面上设有间断布置的第四齿形槽422。通过设置间断布置的齿形槽能降低浓硝酸向填料层的降液速度,避免本装置出现过度降液的情况。
可选的,为进一步提升本分酸盘的布液均匀程度,所述第二齿形槽31、第三齿形槽411和第四齿形槽421可错位布置。
作为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为延长本分酸盘的使用寿命,所述分酸盘可采用高硅铸铁材料制成。所谓高硅铸铁是一种含硅量为10%-16%的合金铸铁,通过使用高硅铸铁能够提升本分酸盘的耐腐蚀性,避免分酸盘在与浓硝酸接触后发生腐蚀。
此外,为方便漂白塔在停车后的排空,在所述溢流盘1上设有多个泪孔13,多个所述泪孔13呈环状布置在第二溢流3堰的周侧。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所述泪孔13共有4个,且均匀的分布在第二溢流堰3的周侧。在漂白塔停车后,通过泪孔13能将溢流盘1上的酸液排净,方便工作人员对漂白塔进行检修。
下面对上述方案的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浓硝酸漂白塔分酸盘,能提升浓硝酸在填料层上的分布程度,使浓硝酸均匀的与填料层发生接触。通过均匀两者接触能提升填料层的使用率,增强漂白塔的漂白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浓硝酸漂白塔分酸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溢流盘(1),所述溢流盘(1)的边缘处设有第一溢流堰(2),在溢流盘(1)上设有布液孔组(12),在所述布液孔组(12)的周侧设有第二溢流堰(3);所述溢流盘(1)上设有多个升气孔(11),多个升气孔(11)呈环状布置在第一溢流堰(2)和第二溢流堰(3)之间,在任意升气孔(11)的周侧均设有第三溢流堰(4),且相邻两第三溢流堰(4)之间形成布液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浓硝酸漂白塔分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溢流堰(3)的溢流高度大于第一溢流堰(2)的溢流高度,且第三溢流堰(4)的溢流高度与第一溢流堰(2)的堰流高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浓硝酸漂白塔分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溢流堰(4)包括:第一弧形段(41)、第二弧形段(42)和连接段(43),所述第一弧形段(41)设置在升气孔(11)和第二溢流堰(3)之间,且第一弧形段(41)的开口侧朝向第二溢流堰(3);所述第二弧形段(42)设置在升气孔(11)和第一溢流堰(2)之间,且第二弧形段(42)的开口侧朝向第一弧形段(41)的弧顶;所述第一弧形段(41)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段(43)与第二弧形段(42)的两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浓硝酸漂白塔分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溢流堰(2)的顶面上设有多个间断布置的第一齿形槽(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浓硝酸漂白塔分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溢流堰(3)的顶面上设有连续布置的多个第二齿形槽(3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浓硝酸漂白塔分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段(41)的顶面上设有间断布置的第三齿形槽(411),所述第二弧形段(42)的顶面上设有间断布置的第四齿形槽(42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浓硝酸漂白塔分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盘(1)上设有多个泪孔(13),多个所述泪孔(13)呈环状布置在第二溢流堰(3)的周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浓硝酸漂白塔分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酸盘采用高硅铸铁材料制成。
CN201922250145.8U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浓硝酸漂白塔分酸盘 Active CN2112464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50145.8U CN211246477U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浓硝酸漂白塔分酸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50145.8U CN211246477U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浓硝酸漂白塔分酸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46477U true CN211246477U (zh) 2020-08-14

Family

ID=71982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50145.8U Active CN211246477U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浓硝酸漂白塔分酸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464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12596A (zh) * 2022-08-01 2022-10-21 辽阳环亚废酸再生科技有限公司 用超音频和高频电磁感应给锅式硫酸浓缩装置加热的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12596A (zh) * 2022-08-01 2022-10-21 辽阳环亚废酸再生科技有限公司 用超音频和高频电磁感应给锅式硫酸浓缩装置加热的装置
CN115212596B (zh) * 2022-08-01 2024-01-30 辽阳环亚废酸再生科技有限公司 用超音频和高频电磁感应给锅式硫酸浓缩装置加热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46477U (zh) 一种浓硝酸漂白塔分酸盘
CN111347031B (zh) 一种薄带连铸用坝堰式过渡包
CN212670281U (zh) 一种高速公路大桥的排水装置
CN217593874U (zh) 一种溢流堰汽提塔
CN108015243B (zh) 一种双辊薄带连铸用吹气布流装置
CN203936356U (zh) 用于压铸汽车减震器的支撑件的模具
CN207257267U (zh) 一种简化工艺舒适安全的缺气保用轮胎
CN213801096U (zh) 一种夹层水冷式料桶
CN214566815U (zh) 一种防溅液防滴落的天车自动接液盘
CN206082003U (zh) 一种收尘塔
CN204407016U (zh) 一种平衡堆芯入口冷却剂流量的燃料组件下管座
CN102974787A (zh) 水平式铸轧机铸嘴
CN212308174U (zh) 一种两侧合流型简易蜡盘结构
CN206262225U (zh) 一种滤芯外侧旋流式导流型端盖
CN210814545U (zh) 一种吸附塔
CN212924918U (zh) 一种抗堵型气液分布器
CN204125571U (zh) 双腔一体式纺丝组件
CN102806324B (zh) 一种薄带连铸双隔板布流装置
CN202962261U (zh) 一种y型吸收板塔
CN206777953U (zh) 一种压滤机滤板
CN202106002U (zh) 一种薄带连铸布流装置
CN205461832U (zh) 一种帘式中空纤维膜过滤装置
CN210786783U (zh) 一种用于填料塔的槽式液体分布器
CN105328172A (zh) 一种铝合金圆铸锭铸造分流盘
CN217246854U (zh) 新型液相分布器及精馏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504, Beichen building, southwest of the intersection of Beijing Tianjin highway and Longzhou Road, BeiCang Town, Beichen District, Tianjin

Patentee after: Tianjin Huaj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504, building 2, Beichen building, Beichen District, Tianjin 300400

Patentee before: TIANJIN HUAJING CHEMICAL ENGINEERING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