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45517U - 空陆两用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空陆两用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45517U
CN211245517U CN201922293069.9U CN201922293069U CN211245517U CN 211245517 U CN211245517 U CN 211245517U CN 201922293069 U CN201922293069 U CN 201922293069U CN 211245517 U CN211245517 U CN 2112455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cycle
driving
air
driving arms
ar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9306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敦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Albtross toy Industrial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杨敦钿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杨敦钿 filed Critical 杨敦钿
Priority to CN20192229306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455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455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455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一种空陆两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控制装置、陀螺仪、两个驱动臂和两个车轮组,所述两个驱动臂分别铰接在车身上,并且两个驱动臂分别位于车身的左右两侧,两个车轮组分别设置在两个驱动臂上,所述车轮组包括至少一个车轮,所述车轮包括轮毂和螺旋桨,螺旋桨和轮毂同轴固定在驱动臂上;所述陀螺仪安装在车身中部;所述控制装置安装在车身上,控制装置分别与陀螺仪、两个驱动臂电连接,并且控制装置分别控制两个驱动臂带动两个车轮组的车轮转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性强,通过将两个驱动臂铰接在车身的左右两侧,从而实现操作空陆两用摩托车的飞行状态和摩托车状态,大大改善了玩具的可玩性和吸引力。

Description

空陆两用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既可做飞行器使用也可做摩托车使用的空陆两用摩托车。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提高,人们对玩具的要求越来越高,于是市面上售卖的玩具多种多样,其各自都有不同的设计理念,力求能达到不同玩家的对于车玩具的可玩性及趣味性的要求。
在玩具领域中,玩具车的种类很多,尤其是摩托车玩具深受小朋友的喜爱,但是现有的玩具摩托车功能比较单一,只拥有前进或者转弯这些功能,可玩性和趣味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陆两用摩托车,这种空陆两用摩托车不仅能够实现在空中飞行还能实现在地面行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空陆两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控制装置、陀螺仪、两个驱动臂和两个车轮组,所述两个驱动臂分别铰接在车身上,并且两个驱动臂分别位于车身的左右两侧,两个车轮组分别设置在两个驱动臂上,所述车轮组包括至少一个车轮,所述车轮包括轮毂和螺旋桨,螺旋桨和轮毂同轴固定在驱动臂上;所述陀螺仪安装在车身中部;所述控制装置安装在车身上,控制装置分别与陀螺仪、两个驱动臂电连接,并且控制装置分别控制两个驱动臂带动两个车轮组的车轮转动;当两个驱动臂展开时,两个车轮组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各个车轮上的螺旋桨转动,使得空陆两用摩托车飞行;当两个驱动臂收合时,两个车轮组呈垂直向下状态,各个车轮上的轮毂转动,使得空陆两用摩托车在地面上行驶。
较优的方案,两个车轮组的车轮数目相同并且相互一一对应。
较优的方案,当空陆两用摩托车呈摩托车状态时,两个车轮组相互平行。
较优的方案,所述驱动臂包括第一驱动臂壳体、第二驱动臂壳体和至少一个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臂壳体、第二驱动臂壳体组成驱动臂壳体,驱动装置安装在驱动臂壳体内;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马达、齿轮组和转轴;所述马达安装在驱动臂壳体内;所述齿轮组包括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输入齿轮安装在马达的输出轴上,输出齿轮安装在转轴上,输入齿轮与输出齿轮相互啮合,车轮安装在转轴上。
更优的方案,所述驱动装置与车轮两者的数目相同并且一一对应,各个车轮分别安装在对应驱动装置的转轴上。
更优的方案,所述第一驱动臂壳体内侧壁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固定马达的定位部。
更优的方案,所述第二驱动臂壳体两端分别设有轮毂保护罩,所述轮毂保护罩罩在对应的车轮外侧。该结构有效地避免空陆两用摩托车在工作的过程中车轮受到沙尘等破坏。
更优的方案,所述空陆两用摩托车还包括两个气压计,所述两个气压计分别设置在两个驱动臂上,两个气压计分别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更优的方案,所述空陆两用摩托车还包括电池盒,电池盒设置在车身底部,电池盒分别与控制装置、陀螺仪、气压计和两个驱动臂电连接。
更优的方案,所述空陆两用摩托车还包括两个支撑架,两个支撑架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两个驱动臂上;当空陆两用摩托车的两个驱动臂处于展开状态时,两个支撑架呈垂直状态并竖立于同一水平面上,通过支撑架使得空陆两用摩托车在降落时能够平稳地停靠地面上。当空陆两用摩托车的两个驱动臂处于收合状态时,两个支撑架分别收合并紧贴在两个驱动臂上。
本发明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将两个驱动臂铰接在车身上,因此使用者可通过展开驱动臂使得空陆两用摩托车呈飞行状态,收合驱动臂则可实现空陆两用摩托车能够在底面行驶;由于在车身上设有陀螺仪,使得空陆两用摩托车在飞行或者行驶的过程中始终能保持车身的平衡,提高车身稳定性;并且,通过在驱动臂上设置气压计,能够便于使用者控制空陆两用摩托车的飞行高度,大大改善了玩具的可玩性和趣味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飞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飞行状态的使用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摩托车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优选实施例摩托车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驱动臂和车轮组的零件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驱动臂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车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电路原理方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控制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陀螺仪和气压计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8所示,一种空陆两用摩托车,包括车身1、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安装在车体内看不见)、陀螺仪2、两个驱动臂3和两个车轮组4,所述两个驱动臂3分别铰接在车身1上,并且两个驱动臂3分别位于车身1的左右两侧,两个车轮组4分别设置在两个驱动臂3上,所述每个车轮组4包括两个车轮401,所述车轮401包括轮毂4011和螺旋桨4012,螺旋桨4012和轮毂4011同轴固定在驱动臂3上;将陀螺仪2安装在车身1中部,能够大大地提升车身1稳定性,使得空陆两用摩托车在工作过程中不会轻易倾倒;所述控制装置安装在车身1上,控制装置分别与陀螺仪2、两个驱动臂3电连接,并且控制装置分别控制两个驱动臂3带动两个车轮组4的车轮401转动。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所述空陆两用摩托车还包括电池盒5和两个气压计6,所述两个气压计6分别设置在两个驱动臂3上,两个气压计6分别与控制装置电连接;电池盒5设置在车身1底部,电池盒5分别与控制装置、陀螺仪2、气压计6和两个驱动臂3电连接。
所述空陆两用摩托车还包括两个支撑架7,两个支撑架7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两个驱动臂3上。
如图3所示,所述驱动臂3包括第一驱动臂壳体301、第二驱动臂壳体302和两个驱动装置303,第一驱动臂壳体301、第二驱动臂壳体302组成驱动臂壳体,两个驱动装置303安装在驱动臂壳体内并且两个驱动装置303分别位于驱动臂壳体两端;所述驱动装置303包括马达3031、齿轮组3032和转轴3033;所述马达3031安装在驱动臂壳体内,齿轮组3032包括输入齿轮30321和输出齿轮30322,输入齿轮30321安装在马达3031的输出轴上,输出齿轮30322安装在转轴3033上,输入齿轮30321和输出齿轮30322相互相互啮合,将螺旋桨4012安装在轮毂4011上组成车轮401,转轴3033的输出端与车轮401连接。
所述驱动装置303与车轮401两者的数目相同并且一一对应,各个车轮401分别安装在对应驱动装置303的转轴3033上。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驱动臂壳体内侧壁301两端分别设有定位部3011,所述各个马达3031安装在对应的定位部3011上。
所述第二驱动臂壳体302两端分别设有轮毂保护罩3021,所述轮毂保护罩3021罩在对应的车轮401外侧。
如图9所示,所述控制装置采用型号为“STM32F103”的ARM微控制器分别对四个马达进行控制。
空陆两用摩托车分别具有下面两种使用状态:
飞行状态:
如图1所示,当两个驱动臂3展开时,两个车轮组4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与此同时,两个驱动臂3上的两个支撑架7也呈垂直状态并竖立于同一水平面上,各个车轮401上的螺旋桨4012转动,使得空陆两用摩托车飞行。
摩托车状态:
如图2所示,当两个驱动臂3收合时,两个车轮组4呈垂直向下状态并且两个车轮组4相互平行,与此同时,两个驱动臂3上的两个支撑架7分别收合并且紧贴在两个驱动臂3上,各个车轮401上的轮毂4011转动,使得空陆两用摩托车在地面上行驶。当空陆两用摩托车位于车身左侧的车轮组4的速度小于位于车身右侧的车轮组4的速度时,空陆两用摩托车向左转;当空陆两用摩托车位于车身右侧的车轮组4的速度小于位于车身左侧的车轮组4的速度时,空陆两用摩托车向右转。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发明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陆两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控制装置、陀螺仪、两个驱动臂和两个车轮组,所述两个驱动臂分别铰接在车身上,并且两个驱动臂分别位于车身的左右两侧,两个车轮组分别设置在两个驱动臂上,所述车轮组包括至少一个车轮,所述车轮包括轮毂和螺旋桨,螺旋桨和轮毂同轴固定在驱动臂上;所述陀螺仪安装在车身中部;所述控制装置安装在车身上,控制装置分别与陀螺仪、两个驱动臂电连接,并且控制装置分别控制两个驱动臂带动两个车轮组的车轮转动;当两个驱动臂展开时,两个车轮组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各个车轮上的螺旋桨转动,使得空陆两用摩托车飞行;当两个驱动臂收合时,两个车轮组呈垂直向下状态,各个车轮上的轮毂转动,使得空陆两用摩托车在地面上行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陆两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两个车轮组的车轮数目相同并且相互一一对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陆两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当空陆两用摩托车为摩托车状态时,两个车轮组相互平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陆两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臂包括第一驱动臂壳体、第二驱动臂壳体和至少一个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臂壳体、第二驱动臂壳体组成驱动臂壳体,驱动装置安装在驱动臂壳体内;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马达、齿轮组和转轴;所述马达安装在驱动臂壳体内;所述齿轮组包括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输入齿轮安装在马达的输出轴上,输出齿轮安装在转轴上,输入齿轮与输出齿轮相互啮合,车轮安装在转轴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陆两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与车轮两者的数目相同并且一一对应,各个车轮分别安装在对应驱动装置的转轴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陆两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臂壳体内侧壁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固定马达的定位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陆两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臂壳体两端分别设有轮毂保护罩,所述轮毂保护罩罩在对应的车轮外侧。
8.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空陆两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陆两用摩托车还包括两个气压计,所述两个气压计分别设置在两个驱动臂上,两个气压计分别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陆两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陆两用摩托车还包括电池盒,电池盒设置在车身底部,电池盒分别与控制装置、陀螺仪、气压计和两个驱动臂电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陆两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陆两用摩托车还包括两个支撑架,两个支撑架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两个驱动臂上;当空陆两用摩托车的两个驱动臂处于展开状态时,两个支撑架呈垂直状态并竖立于同一水平面上;当空陆两用摩托车的两个驱动臂处于收合状态时,两个支撑架分别收合并紧贴在两个驱动臂上。
CN201922293069.9U 2019-12-19 2019-12-19 空陆两用摩托车 Active CN2112455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93069.9U CN211245517U (zh) 2019-12-19 2019-12-19 空陆两用摩托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93069.9U CN211245517U (zh) 2019-12-19 2019-12-19 空陆两用摩托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45517U true CN211245517U (zh) 2020-08-14

Family

ID=71986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93069.9U Active CN211245517U (zh) 2019-12-19 2019-12-19 空陆两用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455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64855C (zh) 月球探测车六轮对称主动式悬架机构
BR112014030446B1 (pt) sistema de propulsão para um veículo ou veículo de brinquedo
CN110329022A (zh) 一种飞行器及陆空两栖车
CN204623828U (zh) 双涵道共轴多旋翼飞行摩托
CN105291737A (zh) 旋翼车
Kossett et al. Design of an improved land/air miniature robot
CN211245517U (zh) 空陆两用摩托车
CN107284165A (zh) 一种共轴双旋翼陆空两用飞行器
CN110254151B (zh) 一种陆空两用智能设备
CN1115261C (zh) 一种空、陆两用旋风陀螺直升机车
CN204563606U (zh) 单轴飞行器
CN107128483A (zh) 一种动力冗余设计的四旋翼无人机及其传动变速结构
CN110329498A (zh) 一种四轴可折叠式飞行器
CN2437518Y (zh) 空中飞天自行车
CN209475560U (zh) 一种带引擎仿真合成器的玩具车
CN202199110U (zh) 新型玩具车
CN209739336U (zh) 可变换使用状态的飞行器
CN202700080U (zh) 玩具直升飞机
CN211995050U (zh) 一种分时轮桨驱动的并列双旋翼陆空两用自平衡载具
CN107600261A (zh) 一种具有行驰摇摆多种功能的电动童车机构
CN109677543A (zh) 一种折叠电动平衡车
CN203391930U (zh) 俯卧便携式电动车
CN217092066U (zh) 一种快速旋转的运动装置
CN218076365U (zh) 一种消防车玩具
CN113680079A (zh) 一种玩具用滑翔动力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07

Address after: 515000 Xingda industrial district, Chenghai District, Shantou,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Albtross toy Indust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515000 No. 1 Renshun Lane, Donghu, Fengxiang Street, Chenghai District, Shant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ang Dun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