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45119U - 回盲部三腔单囊造瘘管 - Google Patents

回盲部三腔单囊造瘘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45119U
CN211245119U CN201922366168.5U CN201922366168U CN211245119U CN 211245119 U CN211245119 U CN 211245119U CN 201922366168 U CN201922366168 U CN 201922366168U CN 211245119 U CN211245119 U CN 2112451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cavity
water
branch pipe
water po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6616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帅奇
孙浩
张寿儒
李卫
陈利辉
陈秀峰
魏珂
刘苗
商敬坤
唐茂才
陈志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University Cancer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University Cancer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University Cancer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University Cancer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92236616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451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451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4511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回盲部三腔单囊造瘘管,包括管体,管体一端外壁设置有圆头管尖,管体一侧外部套接有水囊,管体内部设置有引流腔、冲洗腔和水囊腔,管体一端外壁设置有主支管、副支管一和副支管二,副支管一和副支管二一端内部分别设置有承接口一和承接口二。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水囊腔的密闭效果,通过水囊腔向水囊内输入生理盐水可以改变水囊的尺寸,将水囊放大可有效阻断肠内容物流向远端达到肠内容物转流的造瘘效果,同时防止造瘘管脱落,将水囊变小可于腹腔镜穿刺器孔和腹壁引流孔道进出自如,术后床旁可轻松拔除造瘘管,实现了操作简便、创伤小、断流转流高效的造瘘手术效果,同时避免了传统二次手术造成的伤害。

Description

回盲部三腔单囊造瘘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卫生外科耗材领域,尤其涉及回盲部三腔单囊造瘘管。
背景技术
对于手术切除病灶后进行了肠吻合的吻合口瘘高风险患者(例如低位直肠癌,左半结肠癌伴梗阻,急诊左半结肠梗阻),为预防吻合口瘘国内外主流做法是术中施行预防性末段回肠造瘘术,通过转流肠内容物使吻合肠段肠腔内压力减小,吻合口处于无灌注、无负荷、低细菌的条件下愈合。预防性回肠造瘘存在严重的缺点:首先是造瘘肠管出血、狭窄、坏死、回缩、脱出等风险;其次是需二次手术行造瘘肠管,显著增加了患者痛苦和存在二次手术风险;再者,患者经济负担加重,大量耗费社会医保资金。新型手术经盲肠置管造瘘术有望达到既有效预防吻合口瘘,又能避免二次手术的效果,显著减轻了患者痛苦及经济压力,提高了围手术期医疗质量,降低了医保经费的耗费。
但目前这种新型手术缺乏实用高效的实用新型做支持,传统的从盲肠阑尾根部切除口向回肠置入菌型乳胶管的方法,因无法充分阻断小肠粪液导致转流不充分,引流效果极差,且极易松动滑脱,导致引流失败。且一旦堵塞,无冲洗腔设计,直接从引流腔冲洗导致粪液反流,缺乏科学合理性。因此,亟需设计回盲部三腔单囊造瘘管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存在的是为了解决新型外科技术中所需器械的空缺,而提出的回盲部三腔单囊造瘘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回盲部三腔单囊造瘘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一端外壁设置有圆头管尖,所述管体一侧外部套接有水囊,所述管体内部设置有引流腔、冲洗腔和水囊腔,所述管体一端外壁设置有主支管、副支管一和副支管二,所述副支管一和副支管二一端内部分别设置有承接口一和承接口二,所述承接口一内部设置有单向活瓣,承接口二内部设置有防反流活瓣。
进一步的,所述引流腔一端位于主支管内部,所述主支管一端内部设置有承接口三,且引流腔与承接口三内部相通,所述引流腔另一端位于圆头管尖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冲洗腔一端位于圆头管尖内部,所述冲洗腔另一端位于副支管二内部,且副支管二与承接口二内部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水囊腔一端与水囊内部相通,所述水囊腔另一端位于副支管一内部,且水囊腔与承接口一内部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水囊为环球形结构,且水囊与管体内部不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的副支管一,水囊腔和水囊,实现了水囊腔的密闭效果,通过水囊腔向水囊内输入生理盐水可以改变水囊的尺寸,将水囊放大可以将小肠内的粪液充分阻断,达到有效转流防止粪液向远端肠管流动的目的,同时可防止造瘘管从肠管内脱落;通过放水将水囊变小可以使造瘘管顺利通过腹腔镜穿刺器孔道,腹壁,肠壁,便于将管体送入肠壁内施行置管造瘘术或者术后床旁顺利拔除造瘘管。同时避免了二次手术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避免二次手术的风险。
2.通过设置的承接口一和单向活瓣,当注射器插入到承接口一内部,注射器出水端顶开单向活瓣,只能通过注射器注射或抽取生理盐水改变水囊大小,拔除注射器后单向活瓣关闭,防止漏水,水囊尺寸不变。
3.通过设置的副支管二和冲洗腔,副支管二具有抗反流效果,一旦粪液粘稠不易引流,通过冲洗腔注入生理盐水,可以实现对引流腔尖端的冲洗,防止引流腔被小肠粪便堵塞,造成引流不畅,同时防止冲洗液反流。
4.通过设置的承接口一、承接口二和承接口三,承接口一便于对接注射器,以注射生理盐水改变水囊体积大小,同时设置单向活瓣防漏设计,拔出注射器不会漏水,水囊大小不变;承接口二便于对接注射器或安装生理盐水袋方便对引流管尖端和肠腔内进行冲洗,防止粘稠粪液堵塞;承接口三便于安装粪液引流袋,进而实现术后便利的护理和卫生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回盲部三腔单囊造瘘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回盲部三腔单囊造瘘管的三维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回盲部三腔单囊造瘘管的副支管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回盲部三腔单囊造瘘管的副支管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体、2圆头管尖、3水囊、4主支管、5引流腔、6副支管一、7副支管二、8冲洗腔、9承接口二、10防反流活瓣、11、水囊腔、12承接口一、13承接口三、14单向活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同时参见图1至图4,回盲部三腔单囊造瘘管,包括管体1,管体1一端外壁设置有圆头管尖2,管体1一侧外部套接有水囊3,将水囊3放大可充分转流肠内容物和粪汁达到造瘘效果,同时防止造瘘管脱落,将水囊3变小可以顺利通过腹壁、肠壁造瘘孔道,便于术后拔除造瘘管,实现了操作简便、创伤小的造瘘手术效果。管体1内部设置有引流腔5、冲洗腔8和水囊腔11,管体1一端外壁设置有主支管4、副支管一6和副支管二7,副支管一6和副支管二7一端内部分别设置有承接口一12和承接口二9,所述承接口二9内部设置有防反流活瓣10,承接口一12内部设置有单向活瓣14,承接口二9内部的防反流活瓣10防止了小肠内容物和冲洗液反流造成污染,将注射器插入到承接口一12内部,注射器出水端顶开单向活瓣14,只能通过注射器注射或抽取生理盐水改变水囊3大小,退出注射器单向活瓣关闭,水无法漏水,水囊大小维持恒定。
进一步的,引流腔5一端位于主支管4内部,主支管4一端内部设置有承接口三13,且引流腔5与承接口三13内部相通,引流腔5另一端位于圆头管尖2内部,引流腔5实现了患者小肠内容物的引流,达到断流、转流和减压的目的。
进一步的,冲洗腔8一端位于圆头管尖2内部,冲洗腔8另一端位于副支管二7内部,且副支管二7与承接口二9内部相通,通过冲洗腔8输入生理盐水,可以实现对管尖2的冲洗,防止管尖2被患者的小肠内容物粘附堵塞引流腔5,造成引流不畅导致梗阻的风险。
进一步的,水囊腔11一端与水囊3内部相通,水囊腔11另一端位于副支管一6内部,且水囊腔11与承接口一12内部相通,通过水囊腔11向水囊3内输入生理盐水可以改变水囊3的尺寸,承接口一12内部的单向活瓣14防止了水囊3内部的液体漏出水囊缩小导致造瘘管脱落。
进一步的,水囊3为环球形结构,且水囊3与管体1内部不相通,水囊3的环球形结构充水扩充后能紧贴患者小肠内壁粘膜,既不损伤肠粘膜,防止患者小肠内壁贴合导致断流转流不充分的情况从而达到最佳造瘘效果。
工作原理:使用时,切除阑尾后经阑尾根部开口由盲肠壁将回盲部三腔单囊造瘘管置于末段回肠行造瘘:操作中于阑尾根部行双荷包缝合后,切除阑尾,将回盲部三腔单囊造瘘管的圆头管尖2从腹腔镜主操作孔引入腹腔,由阑尾根部开口通过回盲瓣送入距回盲瓣开口约20cm的末段回肠,收紧双荷包,根据回肠腔大小在水囊3注入15ml-20ml生理盐水使水囊3充盈,充分贴合肠管,紧靠水囊3于远端肠系膜无血管区以可吸收线缝合一针并打结形成小于水囊3直径的线环防止水囊3滑动,须确认回肠无因水囊3压迫及线环过紧导致缺血情况后,双荷包线环形缝合于腹壁上,使阑尾开口与腹膜壁层紧贴,可于术后有效粘连防止肠内容物渗漏,术后粪水和肠液从引流腔5从承接口三13引出,承接口三13方便插接引流袋,肠内容物通过引流腔5引流到引流袋内部,操作简单、断流转流肠内容物效果确切。如果肠内容物太粘稠,则从副支管二7经冲洗腔8冲水防止粘稠粪液堵住管尖2及引流腔5,冲水时通过注射器向承接口二9内部注射生理盐水,承接口二9内部压力增大使抗反流活瓣10开启,进而实现对圆头管尖2端和肠腔内的冲洗,防止粘稠粪液堵塞引流管5,当注射器拔除或承接口二9内部水压降低时抗反流活瓣10关闭,防止了肠管腔漏液或小肠内容物堵塞冲洗腔,承接口二9内部的防反流活瓣10防止了小肠内容物反流造成污染;当需要改变水囊3尺寸时,将注射器插入到承接口一12内部,注射器出水端顶开单向活瓣14,只能通过注射器注射或抽取生理盐水改变水囊3大小,拔除注射器后单向活瓣14关闭,防止漏水,水囊3尺寸不变,承接口一12内部的单向活瓣14防止了水囊3内部的液体漏出水囊缩小造成的造瘘管脱落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回盲部三腔单囊造瘘管,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一端外壁设置有圆头管尖(2),所述管体(1)一侧外部套接有水囊(3),所述管体(1)内部设置有引流腔(5)、冲洗腔(8)和水囊腔(11),所述管体(1)一端外壁设置有主支管(4)、副支管一(6)和副支管二(7),所述副支管一(6)和副支管二(7)一端内部分别设置有承接口一(12)和承接口二(9),所述承接口一(12)内部设置有单向活瓣(14),承接口二(9)内部设置有抗反流活瓣(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盲部三腔单囊造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腔(5)一端位于主支管(4)内部,所述主支管(4)一端内部设置有承接口三(13),且引流腔(5)与承接口三(13)内部相通,所述引流腔(5)另一端位于圆头管尖(2)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盲部三腔单囊造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腔(8)一端位于圆头管尖(2)内部,所述冲洗腔(8)另一端位于副支管二(7)内部,且副支管二(7)与承接口二(9)内部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盲部三腔单囊造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囊腔(11)一端与水囊(3)内部相通,所述水囊腔(11)另一端位于副支管一(6)内部,且水囊腔(11)与承接口二(9)内部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盲部三腔单囊造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囊(3)为环球形结构,且水囊(3)与管体(1)内部不相通。
CN201922366168.5U 2019-12-25 2019-12-25 回盲部三腔单囊造瘘管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2451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66168.5U CN211245119U (zh) 2019-12-25 2019-12-25 回盲部三腔单囊造瘘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66168.5U CN211245119U (zh) 2019-12-25 2019-12-25 回盲部三腔单囊造瘘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45119U true CN211245119U (zh) 2020-08-14

Family

ID=71965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66168.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245119U (zh) 2019-12-25 2019-12-25 回盲部三腔单囊造瘘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451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85846B2 (en) Catheter of infection protective structure for insertion into urethra of child
CN204233587U (zh) 一次性使用硅胶三腔导尿管
CN102389346B (zh) 一种无需集尿袋的膀胱造瘘管
CN206167605U (zh) 三腔膀胱穿刺造瘘管
CN211245119U (zh) 回盲部三腔单囊造瘘管
CN106994194A (zh) 术中结肠灌洗管
CN201006175Y (zh) 孔筛式尿道冲洗导尿管
CN204158773U (zh) 内固定防脱落的腹腔引流管
CN208448401U (zh) 一种止血防堵塞导尿管
CN110960784A (zh) 回盲部三腔单囊造瘘管
CN214970053U (zh) 一种推注抽吸式膀胱冲洗装置
CN206261707U (zh) 宏式多插头集尿袋
LU502592B1 (en) Three-cavity single-sac fistula of ileum
CN205814840U (zh) 一种膀胱血块粉碎引流管
CN213760128U (zh) 一种导尿管
CN203802607U (zh) 人工肛门
CN203507297U (zh) 一种三腔留置导尿管
CN206652073U (zh) 一种引流管
CN202961472U (zh) 双层引流管
CN206081290U (zh) 一种多功能三腔导尿管
CN218305802U (zh) 一种双重防堵塞并预置隐藏式冲洗管的可显影双腔引流管
CN217960958U (zh) 一种止血导尿管
CN204233590U (zh) 冲洗式三腔导尿管
CN206548973U (zh) 一种双囊多腔导尿管
CN107198604B (zh) 一种回肠造瘘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4

Termination date: 202112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