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44159U - 一种头、腋部可控性降温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头、腋部可控性降温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44159U
CN211244159U CN201920544927.XU CN201920544927U CN211244159U CN 211244159 U CN211244159 U CN 211244159U CN 201920544927 U CN201920544927 U CN 201920544927U CN 211244159 U CN211244159 U CN 2112441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head
bed
armpit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4492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鲁华
刘齐芳
柏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Hospital Of Nanchang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Hospital Of Nanch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Hospital Of Nanchang filed Critical First Hospital Of Nanchang
Priority to CN20192054492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441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441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4415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头、腋部可控性降温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上设有降温单元,所述降温单元包括头部降温机构,窝部降温机构及冰水机,其中,所述头部降温机构包括底座、高度调节件、头部降温组件,所述底座设置于床体上表面,所述头部降温组件通过高度调节件调节其与底座之间的距离;所述窝部降温机构包括连接座、一对滑动件以及腋窝降温组件,一对所述滑动件分别设置于床体上表面的两端,所述腋窝降温组件通过滑动件移动至床体上患者平躺状态下的上肢位置或下肢位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同时为患者的头部和肢体腋部等表面进行降温。

Description

一种头、腋部可控性降温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降温床改进,特别是一种头、腋部可控性降温床。
背景技术
目前,处于休克、感染或者体温高热的病患,需要降低脑代谢以及耗氧量,但是普通的病床功能单一并不具备上述功能,具有以下缺点:
第一、病床本身并不具备为患者头部进行降温的结构;
第二、病床本身并不具备为患者的肢体腋部进行进行降温的结构;
第三、外接独立降温机构与病床本身没有安装关系,导致降温时固定效果差,容易错位;
第四、外接独立降温机构利用率低,只能针对任一部位进行降温,无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患者头部和躯体高热部位同时降温。
综合上述,设计一种与降温机构结合,同时实现多部位降温的病床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头、腋部可控性降温床。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头、腋部可控性降温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上设有降温单元,所述降温单元包括头部降温机构,窝部降温机构及冰水机,其中,
所述头部降温机构包括底座、高度调节件、头部降温组件,所述底座设置于床体上表面,所述头部降温组件通过高度调节件调节其与底座之间的距离;
所述窝部降温机构包括连接座、一对滑动件以及腋窝降温组件,一对所述滑动件分别设置于床体上表面的两端,所述腋窝降温组件通过滑动件移动至床体上患者平躺状态下的上肢位置或下肢位置;
所述冰水机的多个出水管分别与头部降温组件和腋窝降温组件的进水端相对接,所述冰水机的多个回水管分别与头部降温组件和腋窝降温机构的排水端相对接。
作为优选,所述头部降温组件包括头部挡板、波浪式嵌装槽、第一冷却管、散热风扇,其中,所述头部挡板的下表面形成用于固定第一冷却管的所述波浪式嵌装槽,所述头部挡板上设有散热风扇;头部挡板的表面形成透气孔组。
作为优选,所述高度调节件包括一对通槽、一对立板、第一调节齿条、第二调节齿条,所述床体的上表面形成一对所述通槽,一对所述立板的相对表面上分别设有第一调节齿条,所述底座的左、右侧表面分别固定第二调节齿条,通过第一调节齿条与第二调节齿条相啮合,一对立板同时相对底座调节其所在高度。
作为优选,所述头部挡板的两端分别形成卡槽,一对所述立板上设有卡舌,通过卡舌插入卡槽,固定头部挡板以一对立板的相对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冷却管的进水端与所述冰水机的出水管相对接,所述第一冷却管的排水端与所述冰水机的回水管相对接。
作为优选,所述窝部降温组件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螺旋式嵌装槽、第二冷水管,所述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相连接,用于贴附于患者身体“窝”部,所述第二外壳的内部形成用于嵌装第二冷水管的螺旋式嵌装槽。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座上固定所述第一外壳,所述连接座的表面形成球状槽,所述球状槽内嵌装相对球状槽滑动的角度调节球。
作为优选,所述滑动件包括滑轨、滑块、立柱,所述床体的上表面的边缘处形成所述滑轨,所述滑块嵌装于滑轨内,并沿其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所述滑块通过立柱与角度调节球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床体的下表面设有用于收纳冰水机的固定架。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螺纹连接,通过旋拧第二外壳,调节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对接的程度,适应不同病患窝部的贴附。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头、腋部可控性降温床,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利用装配于病床上的头部降温机构为患者头部高热进行降温;
第二、利用装配于病床上的腋窝降温机构为患者肢体腋部的高热进行降温;
第三、利用高度调节件,针对患者头部的大小实际情况进行调节,贴合不同患者的头部;
第四、利用滑动件,将腋窝降温机构调节至适合位置,针对患者的上肢和下肢的腋部进行降温;
第五、利用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螺纹连接,调节其对接的程度,即调节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连接的腔体面积,针对患者的身形以及高矮进行调节,使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对接的整体外表面与患者腋部贴合;
第六、利用冰水机进行水闭环循环,降低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的冷却水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头、腋部可控性降温床的第一立体图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头、腋部可控性降温床的第二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腋窝降温机构的安装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腋窝降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头、腋部可控性降温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头、腋部可控性降温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头、腋部可控性降温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头、腋部可控性降温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床体 2、冰水机 301、底座
302、头部挡板 303、波浪式嵌装槽 304、第一冷却管
305、散热风扇 306、透气孔组 401、通槽
402、立板 403、第一调节齿条 404、第二调节齿条
501、卡槽 502、卡舌 601、连接座
602、第一外壳 603、第二外壳 604、螺旋式嵌装槽
605、第二冷水管 606、球状槽 607、角度调节球
701、滑轨 702、滑块 703、立柱
8、固定架 9、显示屏 10、开关
11、出水管 12、回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头、腋部可控性降温床,包括床体1,床体1上设有降温单元,降温单元包括头部降温机构,窝部降温机构及冰水机2,其中,头部降温机构包括底座301、高度调节件、头部降温组件,底座301设置于床体1上表面,头部降温组件通过高度调节件调节其与底座301之间的距离;窝部降温机构包括连接座601、一对滑动件以及腋窝降温组件,一对滑动件分别设置于床体1上表面的两端,腋窝降温组件通过滑动件移动至床体上患者平躺状态下的上肢位置或下肢位置;冰水机2的多个出水管分别与头部降温组件和腋窝降温组件的进水端相对接,冰水机2的多个回水管分别与头部降温组件和腋窝降温组件的排水端相对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如图5所示,头部降温组件包括头部挡板302、波浪式嵌装槽303、第一冷却管304、散热风扇305,其中,头部挡板302的下表面形成用于固定第一冷却管304的波浪式嵌装槽303,头部挡板302上设有散热风扇305;头部挡板302的表面形成透气孔组 306,水冷、风冷结合进行降温。
在本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高度调节件包括一对通槽401、一对立板 402、第一调节齿条403、第二调节齿条404,床体1的上表面形成一对通槽401,一对立板402的相对表面上分别设有第一调节齿条403,底座 301的左、右侧表面分别固定第二调节齿条404,通过第一调节齿条与第二调节齿条404相啮合,一对立板402同时相对底座301调节其所在高度,根据患者头部的尺寸进行实时调节。
在本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头部挡板302的两端分别形成卡槽501,一对立板402上设有卡舌502,通过卡舌插入卡槽501,固定头部挡板302 以一对立板的相对位置,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头部挡板302出现松动的情况。
在本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第一冷却管304的进水端与冰水机2的出水管相对接,第一冷却管304的排水端与冰水机2的回水管相对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如图3所示,窝部降温组件包括第一外壳602、第二外壳603、螺旋式嵌装槽604、第二冷水管605,第一外壳 602与第二外壳603相连接,用于贴附于患者身体“窝”部,第二外壳 603的内部形成用于嵌装第二冷水管605的螺旋式嵌装槽604,第一外壳 602与第二外壳603螺纹连接,通过旋拧第二外壳603,调节第一外壳602 与第二外壳603对接的程度,适应不同病患窝部的贴附,需要指出的是,第一外壳602的半径略大于第二外壳603的半径,用于实现第二外壳603 旋转以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第一外壳602相对固定,随着第二外壳603进入第一外壳602内部的伸入,第一外壳602与第二外壳603对接形成的腔体逐渐减小,在此过程中,达到适合病患腋窝的腔体大小位置。
在本技术方案中,进一步,连接座601上固定第一外壳602,连接座 601的表面形成球状槽606,球状槽606内嵌装相对球状槽606滑动的角度调节球607,需要指出的是,球状槽606的球体半径大于角度调节球 607的球体半径,以便角度调节球607能在球状槽606内有活动空间,改变角度调节球607与球状槽606贴合的位置,达到调节目的。
在本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滑动件包括滑轨701、滑块702、立柱703,床体1的上表面的边缘处形成滑轨701,滑块702嵌装于滑轨701内,并沿其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滑块702通过立柱703与角度调节球607固定连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床体1的下表面设有用于收纳冰水机2 的固定架8,防止在冰水机2使用过程中出现磕碰以及达到方便病床带着冰水机2一起移动的目的。
在本技术方案中,使用该降温床时,利用冰水机2的出水管通过导管对接第一冷却管304以及第二冷却管605的进水端,利用冰水机2的回水管通过导管对接第一冷却管304以及第二冷却管605的排水端,启动冰水机2,进行水的冷却循环,体温高热的病患平躺到该床体1上,患者头部枕于底座301的表面,底座301的上表面形成弧形凹槽,增加患者的使用的舒适感,利用第一调节齿条403与第二调节齿条404相啮合,调节头部降温机构的立板402与底座301的相对位置,使头部挡板302 贴于患者头部,利用第一冷却管304通过的冰水与头部挡板302进行热交换,由于头部挡板302贴于患者头部,患者头部的皮肤与头部挡板302进行热交换,达到降温目的,利用散热风扇305加快头部周围的空气流动配合透气孔组透气,加强散热效果;为患者的肢体腋部进行降温时,利用滑动件的滑块702调节窝部降温机构的在病床的位置,靠近上肢腋窝区域或者靠近下肢腿腋区域,利用角度调节求607与球状槽606能够相对旋转一定角度,将窝部降温机构尽可能的调整到适于病患使用的位置,利用第二冷却管605通过的冰水与第一外壳602进行热交换,第一外壳602与第二外壳603螺纹连接表面贴合,达到第二外壳603降温的目的,此时第一外壳602与第二外壳603均为低温状态,为体温高热的患者的腋窝或腿腋进行降温,进行热交换。
在本技术方案中,使用该降温床时,优选品牌为LESI NTOR/利欣特的型号为LXT1003P的冰水机,该冰水机2上设有显示屏9,以及控制开关 10,方便医护人员观察冰水机2的制冷温度,根据情况进行启停。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头、腋部可控性降温床,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上设有降温单元,所述降温单元包括头部降温机构,窝部降温机构及冰水机(2),其中,
所述头部降温机构包括底座(301)、高度调节件、头部降温组件,所述底座(301)设置于床体(1)上表面,所述头部降温组件通过高度调节件调节其与底座(301)之间的距离;
所述窝部降温机构包括连接座(601)、一对滑动件以及腋窝降温组件,一对所述滑动件分别设置于床体(1)上表面的两端,所述腋窝降温组件通过滑动件移动至床体上患者平躺状态下的上肢位置或下肢位置;
所述冰水机(2)的多个出水管分别与头部降温组件和腋窝降温组件的进水端相对接,所述冰水机(2)的多个回水管分别与头部降温组件和腋窝降温机构的排水端相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腋部可控性降温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降温组件包括头部挡板(302)、波浪式嵌装槽(303)、第一冷却管(304)、散热风扇(305),其中,所述头部挡板(302)的下表面形成用于固定第一冷却管(304)的所述波浪式嵌装槽(303),所述头部挡板(302)上设有散热风扇(305);头部挡板(302)的表面形成透气孔组(30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头、腋部可控性降温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件包括一对通槽(401)、一对立板(402)、第一调节齿条(403)、第二调节齿条(404),所述床体(1)的上表面形成一对所述通槽(401),一对所述立板(402)的相对表面上分别设有第一调节齿条(403),所述底座(301)的左、右侧表面分别固定第二调节齿条(404),通过第一调节齿条与第二调节齿条(404)相啮合,一对立板(402)同时相对底座(301)调节其所在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头、腋部可控性降温床,其特征在于,头部挡板(302)的两端分别形成卡槽(501),一对所述立板(402) 上设有卡舌(502),通过卡舌插入卡槽(501),固定头部挡板(302)以一对立板的相对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头、腋部可控性降温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管(304)的进水端与所述冰水机(2)的出水管相对接,所述第一冷却管(304)的排水端与所述冰水机(2)的回水管相对接。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一种头、腋部可控性降温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窝部降温组件包括第一外壳(602)、第二外壳(603)、螺旋式嵌装槽(604)、第二冷水管(605),所述第一外壳(602)与第二外壳(603)相连接,用于贴附于患者身体“窝”部,所述第二外壳(603)的内部形成用于嵌装第二冷水管(605)的螺旋式嵌装槽(60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头、腋部可控性降温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601)上固定所述第一外壳(602),所述连接座(601)的表面形成球状槽(606),所述球状槽(606)内嵌装相对球状槽(606)滑动的角度调节球(60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头、腋部可控性降温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包括滑轨(701)、滑块(702)、立柱(703),所述床体(1)的上表面的边缘处形成所述滑轨(701),所述滑块(702)嵌装于滑轨(701)内,并沿其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所述滑块(702)通过立柱(703)与角度调节球(607)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腋部可控性降温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的下表面设有用于收纳冰水机的固定架(8)。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头、腋部可控性降温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602)与第二外壳(603)螺纹连接,通过旋拧第二外壳(603),调节第一外壳(602)与第二外壳(603)对接的程度,适应不同病患窝部的贴附。
CN201920544927.XU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头、腋部可控性降温床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2441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44927.XU CN211244159U (zh)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头、腋部可控性降温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44927.XU CN211244159U (zh)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头、腋部可控性降温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44159U true CN211244159U (zh) 2020-08-14

Family

ID=71950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44927.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244159U (zh)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头、腋部可控性降温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441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23542A (zh) 一种头、腋部可控性降温床
CA2425059A1 (en) Neurosurgical device for thermal therapy including spiral element
CN108309550B (zh) 一种急诊用体外物理降温医疗床
IL161502A0 (en) 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 with concurrent hypothermia
WO2015149536A1 (zh) 眼部按摩器
CN211244159U (zh) 一种头、腋部可控性降温床
US10695530B1 (en) Methods, devices, systems, and kits for regulating skin temperature for mammals to induce and/or maintain sleep
CN210872977U (zh) 三排式艾灸盒移动装置
CN205030925U (zh) 一种内置半导体制冷片水冷枕头
CN112167762B (zh) 一种智能型头盔
CN111942746A (zh) 一种制冷保温盒及使用方法
CN211750399U (zh) 一种icu急诊头部用降温装置
CN215385623U (zh) 一种神经外科临床用头部固定装置
CN213641527U (zh) 一种冷敷范围可调的冷敷仪
CZ2010645A3 (cs) Zarízení pro aplikaci hypotermie
CN211633838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半导体颈部快速降温装置
CN211485327U (zh) 可加热制冷的病床
CN110893133A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半导体颈部快速降温装置
CN2787018Y (zh) 温度调节帽
CN217744758U (zh) 一种急诊护理用外置降温装置
CN213788115U (zh) 一种全科护理用降温装置
CN216571235U (zh) 一种肝胆外科用烤灯调节装置
CN220917583U (zh) 一种急诊护理用降温装置
CN215131380U (zh) 一种神经外科颅脑创伤术后护理装置
CN201094692Y (zh) 多功能医用控温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