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38509U - 一种基站天线振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站天线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38509U
CN211238509U CN201922189057.1U CN201922189057U CN211238509U CN 211238509 U CN211238509 U CN 211238509U CN 201922189057 U CN201922189057 U CN 201922189057U CN 211238509 U CN211238509 U CN 2112385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pole
dipole arm
arm
base station
pc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8905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鸣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unway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unway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unway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unway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8905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385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385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385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站天线振子,包括地板、第一同轴馈电线、第二同轴馈电线和PCB板,地板设于PCB板的下方,第一同轴馈电线的外芯和第二同轴馈电线的外芯分别与地板导通,PCB板的底面设有正45度极化偶极子,PCB板的顶面设有与正45度极化偶极子对应的负45度极化偶极子;正45度极化偶极子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偶极子臂和第二偶极子臂,负45度极化偶极子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三偶极子臂和第四偶极子臂;第一同轴馈电线的内芯与第一偶极子臂导通,第一同轴馈电线的外芯与第二偶极子臂导通,第二同轴馈电线的内芯与第三偶极子臂导通,第二同轴馈电线的外芯与第四偶极子臂导通。基站天线振子的重量轻、性能稳定,易加工、安装、调试。

Description

一种基站天线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站天线振子。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要求基站采用宽带和低成本天线,第二代(2G)系统,如GSM1800和GSM1900,工作频段分别为1710-1880兆赫和1850-1990兆赫。第三代(3G)系统,如CDMA-2000、WCDMA和TD-SCDMA,使用的频段为1920-2170兆赫。第四代(LTE)系统,如LTE2300和LTE2500,被指定为2300-2400兆赫和2500-2690兆赫的频段。因此,2G/3G/LTE基站天线需要45.5%的带宽(即1.7-2.7GHz)。
文章YueHui Cui;RongLin Li;Peng Wang,”A Novel Broadband Planar Antennafor 2G/3G/LTE Base St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Volume:61,Issue:5,pp.2767–2774,May 2013,提出了一种折叠偶极子对的天线形式,在此天线基础上,文章Chenghui Wang;Yikai Chen;Shiwen Yang,”Dual-Band Dual-PolarizedAntenna Array With Flat-Top and Sharp Cutoff Radiation Patterns for 2G/3G/LTECellular Bands”,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Volume:66,Issue:11,pp.5907–5917,Nov.2018,提出了一种由两块PCB板4组成的天线,得到了较好的天线性能。但因为它是由两块PCB板4层叠而成的,基站天线振子存在组装不方便的问题,如果层间位置稍有偏移,实际性能可能会改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组装、性能优异的基站天线振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站天线振子,包括地板、第一同轴馈电线、第二同轴馈电线和PCB板,地板设于PCB板的下方,第一同轴馈电线的外芯和第二同轴馈电线的外芯分别与所述地板导通,所述PCB板的底面设有正45度极化偶极子,所述PCB板的顶面设有与所述正45度极化偶极子对应的负45度极化偶极子;所述正45度极化偶极子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偶极子臂和第二偶极子臂,所述负45度极化偶极子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三偶极子臂和第四偶极子臂;所述第一同轴馈电线的内芯与第一偶极子臂导通,所述第一同轴馈电线的外芯与第二偶极子臂导通,所述第二同轴馈电线的内芯与第三偶极子臂导通,所述第二同轴馈电线的外芯与第四偶极子臂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偶极子臂、第二偶极子臂、第三偶极子臂和第四偶极子臂分别呈凹字形。
进一步的,第一偶极子臂的两端、第二偶极子臂的两端、第三偶极子臂的两端及第四偶极子臂的两端分别具有朝靠近基站天线振子中心方向倾斜延伸的延伸部,所述正45度极化偶极子的四个所述延伸部与所述负45度极化偶极子的四个所述延伸部一一对应设置,沿所述PCB板厚度方向投影时所述正45度极化偶极子的所述延伸部与和其对应的所述负45度极化偶极子的所述延伸部具有重叠区域。
进一步的,沿所述PCB板厚度方向投影时所述正45度极化偶极子与所述负45度极化偶极子形成四个封闭的矩形框,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矩形框的对角线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所述PCB板顶面的第一馈电片,所述第一馈电片位于第三偶极子臂和第四偶极子臂之间,所述第一同轴馈电线的内芯贯穿所述PCB板与所述第一馈电片连接导通,所述第一偶极子臂通过贯穿所述PCB板的第一导电结构与所述第一馈电片连接导通。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所述PCB板顶面的第二馈电片及设于所述PCB板底面的第三馈电片,所述第二同轴馈电线的外芯通过贯穿所述PCB板的第二导电结构与所述第四偶极子臂连接导通,所述第二同轴馈电线的内芯贯穿所述PCB板与所述第二馈电片连接导通,所述第二馈电片通过贯穿所述PCB板的第三导电结构与第三馈电片连接导通,所述第三馈电片通过贯穿所述PCB板的第四导电结构与所述第三偶极子臂连接导通。
进一步的,沿所述PCB板厚度方向投影时,所述第二馈电片与所述第三馈电片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偶极子臂与第二偶极子臂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偶极子臂的中部设有第一破断口,所述第三馈电片对应于所述第一破断口设置,所述第三馈电片呈T字型。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偶极子臂的中部设有第二破断口,所述第二馈电片位于所述第二破断口中。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所述PCB板底面的第四馈电片,所述第四馈电片分别与所述第二同轴馈电线的外芯及所述第二导电结构连接导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基站天线振子为双极化天线,能够覆盖1.71~2.69GHz频段,性能优越;正45度极化偶极子和负45度极化偶极子分别设于一块PCB板的底面与顶面,使得基站天线振子的重量更轻、成本更低、性能更稳定,且易加工、易安装、易调试,可以很好的满足LTE 4G高频天线性能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基站天线振子的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细节A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基站天线振子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基站天线振子的俯视图(隐藏地板后);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基站天线振子的天线S参数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基站天线振子正45度极化馈电时在Phi=0度和Phi=90度的平面时频率分别为1.71GHz、2.2GHz和2.69GHz的交叉极化比仿真结果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基站天线振子负45度极化馈电时在Phi=0度和Phi=90度的平面时频率分别为1.71GHz、2.2GHz和2.69GHz的交叉极化比仿真结果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基站天线振子正45度极化馈电时在Phi=0度和Phi=90度的平面时频率分别为1.71GHz、2.2GHz和2.69GHz的辐射方向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基站天线振子负45度极化馈电时在Phi=0度和Phi=90度时平面时频率分别为1.71GHz、2.2GHz和2.69GHz的辐射方向图。
标号说明:
1、地板;2、第一同轴馈电线;3、第二同轴馈电线;4、PCB板;5、正45度极化偶极子;51、第一偶极子臂;52、第二偶极子臂;6、负45度极化偶极子;61、第三偶极子臂;62、第四偶极子臂;7、延伸部;81、第一馈电片;82、第二馈电片;83、第三馈电片;84、第四馈电片;91、第一导电结构;92、第二导电结构;93、第三导电结构;94、第四导电结构;101、第一破断口;102、第二破断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9,一种基站天线振子,包括地板1、第一同轴馈电线2、第二同轴馈电线3和PCB板4,地板1设于PCB板4的下方,第一同轴馈电线2的外芯和第二同轴馈电线3的外芯分别与所述地板1导通,所述PCB板4的底面设有正45度极化偶极子5,所述PCB板4的顶面设有与所述正45度极化偶极子5对应的负45度极化偶极子6;所述正45度极化偶极子5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偶极子臂51和第二偶极子臂52,所述负45度极化偶极子6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三偶极子臂61和第四偶极子臂62;所述第一同轴馈电线2的内芯与第一偶极子臂51导通,所述第一同轴馈电线2的外芯与第二偶极子臂52导通,所述第二同轴馈电线3的内芯与第三偶极子臂61导通,所述第二同轴馈电线3的外芯与第四偶极子臂62导通。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基站天线振子为双极化天线,能够覆盖1.71~2.69GHz频段,性能优越;正45度极化偶极子5和负45度极化偶极子6分别设于一块PCB板4的底面与顶面,使得基站天线振子的重量更轻、成本更低、性能更稳定,且易加工、易安装、易调试,可以很好的满足LTE 4G高频天线性能标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偶极子臂51、第二偶极子臂52、第三偶极子臂61和第四偶极子臂62分别呈凹字形。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二、三、四偶极子臂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进一步的,第一偶极子臂51的两端、第二偶极子臂52的两端、第三偶极子臂61的两端及第四偶极子臂62的两端分别具有朝靠近基站天线振子中心方向倾斜延伸的延伸部7,所述正45度极化偶极子5的四个所述延伸部7与所述负45度极化偶极子6的四个所述延伸部7一一对应设置,沿所述PCB板4厚度方向投影时所述正45度极化偶极子5的所述延伸部7与和其对应的所述负45度极化偶极子6的所述延伸部7具有重叠区域。
进一步的,沿所述PCB板4厚度方向投影时所述正45度极化偶极子5与所述负45度极化偶极子6形成四个封闭的矩形框,所述延伸部7位于所述矩形框的对角线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所述PCB板4顶面的第一馈电片81,所述第一馈电片81位于第三偶极子臂61和第四偶极子臂62之间,所述第一同轴馈电线2的内芯贯穿所述PCB板4与所述第一馈电片81连接导通,所述第一偶极子臂51通过贯穿所述PCB板4的第一导电结构91与所述第一馈电片81连接导通。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所述PCB板4顶面的第二馈电片82及设于所述PCB板4底面的第三馈电片83,所述第二同轴馈电线3的外芯通过贯穿所述PCB板4的第二导电结构92与所述第四偶极子臂62连接导通,所述第二同轴馈电线3的内芯贯穿所述PCB板4与所述第二馈电片82连接导通,所述第二馈电片82通过贯穿所述PCB板4的第三导电结构93与第三馈电片83连接导通,所述第三馈电片83通过贯穿所述PCB板4的第四导电结构94与所述第三偶极子臂61连接导通。
进一步的,沿所述PCB板4厚度方向投影时,所述第二馈电片82与所述第三馈电片8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偶极子臂51与第二偶极子臂52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偶极子臂61的中部设有第一破断口101,所述第三馈电片83对应于所述第一破断口101设置,所述第三馈电片83呈T字型。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偶极子臂62的中部设有第二破断口102,所述第二馈电片82位于所述第二破断口102中。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二破断口的设置能够让基站天线振子各个部分排布得更为合理,便于加工。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所述PCB板4底面的第四馈电片84,所述第四馈电片84分别与所述第二同轴馈电线3的外芯及所述第二导电结构92连接导通。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四馈电片84的设置利于降低第二导电结构92的加工难度,使得第二导电结构92具有更多的可设置位置。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请结合图1和图3,一种基站天线振子,包括地板1、第一同轴馈电线2、第二同轴馈电线3和PCB板4,地板1设于PCB板4的下方,第一同轴馈电线2的外芯和第二同轴馈电线3的外芯分别与所述地板1导通,所述PCB板4的底面设有正45度极化偶极子5,所述PCB板4的顶面设有与所述正45度极化偶极子5对应的负45度极化偶极子6;所述正45度极化偶极子5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偶极子臂51和第二偶极子臂52,所述负45度极化偶极子6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三偶极子臂61和第四偶极子臂62;所述第一同轴馈电线2的内芯与第一偶极子臂51导通,所述第一同轴馈电线2的外芯与第二偶极子臂52导通,所述第二同轴馈电线3的内芯与第三偶极子臂61导通,所述第二同轴馈电线3的外芯与第四偶极子臂62导通。
请结合图1、图2和图4,所述第一偶极子臂51、第二偶极子臂52、第三偶极子臂61和第四偶极子臂62分别呈凹字形。具体的,第一偶极子臂51的两端、第二偶极子臂52的两端、第三偶极子臂61的两端及第四偶极子臂62的两端分别具有朝靠近基站天线振子中心方向倾斜延伸的延伸部7,所述正45度极化偶极子5的四个所述延伸部7与所述负45度极化偶极子6的四个所述延伸部7一一对应设置,沿所述PCB板4厚度方向投影时所述正45度极化偶极子5的所述延伸部7与和其对应的所述负45度极化偶极子6的所述延伸部7具有重叠区域。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沿所述PCB板4厚度方向投影时所述正45度极化偶极子5与所述负45度极化偶极子6形成四个封闭的矩形框,所述延伸部7位于所述矩形框的对角线上,所述矩形框可为正方形框。详细的,所述延伸部7的长度小于所述矩形框的对角线的长度。
如图2所示,还包括设于所述PCB板4顶面的第一馈电片81,所述第一馈电片81位于第三偶极子臂61和第四偶极子臂62之间,所述第一同轴馈电线2的内芯贯穿所述PCB板4与所述第一馈电片81连接导通,所述第一偶极子臂51通过贯穿所述PCB板4的第一导电结构91与所述第一馈电片81连接导通,所述第一导电结构91可选金属化孔、导电销等。
还包括设于所述PCB板4顶面的第二馈电片82及设于所述PCB板4底面的第三馈电片83,所述第二同轴馈电线3的外芯通过贯穿所述PCB板4的第二导电结构92与所述第四偶极子臂62连接导通,所述第二同轴馈电线3的内芯贯穿所述PCB板4与所述第二馈电片82连接导通,所述第二馈电片82通过贯穿所述PCB板4的第三导电结构93与第三馈电片83连接导通,所述第三馈电片83通过贯穿所述PCB板4的第四导电结构94与所述第三偶极子臂61连接导通,所述第二、三、四导电结构可分别选用金属化孔、导电销等。
如图4所示,沿所述PCB板4厚度方向投影时,所述第二馈电片82与所述第三馈电片8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偶极子臂51与第二偶极子臂52之间。
为使基站天线振子结构布局更为合理,所述第三偶极子臂61的中部设有第一破断口101,所述第一破断口101将所述第三偶极子臂61分割成两段,所述第三馈电片83对应于所述第一破断口101设置,所述第三馈电片83呈T字型;所述第四偶极子臂62的中部设有第二破断口102,所述第二破断口102将所述第四偶极子臂62分割成两段,所述第二馈电片82位于所述第二破断口102中。
还包括设于所述PCB板4底面的第四馈电片84,所述第四馈电片84分别与所述第二同轴馈电线3的外芯及所述第二导电结构92连接导通。
为充分说明本基站天线振子的性能优越性,申请人对由本基站天线振子进行了仿真测试:
图5为天线S参数图,从该图中可以看到其能以低于-15dB覆盖1.71~2.69GHz频段,且两极化间的端口隔离低于-25dB;
图6为正45度极化馈电时在Phi=0度和Phi=90度的平面时频率分别为1.71GHz、2.2GHz和2.69GHz的交叉极化比仿真结果图,在不同频率下天线的0轴交叉极化比均大于25dBi。
图7为负45度极化馈电时在Phi=0度和Phi=90度的平面时频率分别为1.71GHz、2.2GHz和2.69GHz的交叉极化比仿真结果图,在不同频率下天线的0轴交叉极化比也均大于25dBi。
图8为正45度极化馈电时在Phi=0度和Phi=90度的平面时频率分别为1.71GHz、2.2GHz和2.69GHz的辐射方向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不同频率下天线的最大增益大于8.05dBi。
图9为负45度极化馈电时在Phi=0度和Phi=90度时平面时频率分别为1.71GHz、2.2GHz和2.69GHz的辐射方向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不同频率下天线的最大增益大于7.95dBi。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站天线振子,能够覆盖1.71~2.69GHz频段,性能优越;正45度极化偶极子和负45度极化偶极子分别设于一块PCB板的底面与顶面,使得基站天线振子的重量更轻、成本更低、性能更稳定,且易加工、易安装、易调试,可以很好的满足LTE 4G高频天线性能标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站天线振子,包括地板、第一同轴馈电线、第二同轴馈电线和PCB板,地板设于PCB板的下方,第一同轴馈电线的外芯和第二同轴馈电线的外芯分别与所述地板导通,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的底面设有正45度极化偶极子,所述PCB板的顶面设有与所述正45度极化偶极子对应的负45度极化偶极子;所述正45度极化偶极子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偶极子臂和第二偶极子臂,所述负45度极化偶极子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三偶极子臂和第四偶极子臂;所述第一同轴馈电线的内芯与第一偶极子臂导通,所述第一同轴馈电线的外芯与第二偶极子臂导通,所述第二同轴馈电线的内芯与第三偶极子臂导通,所述第二同轴馈电线的外芯与第四偶极子臂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天线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偶极子臂、第二偶极子臂、第三偶极子臂和第四偶极子臂分别呈凹字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天线振子,其特征在于:第一偶极子臂的两端、第二偶极子臂的两端、第三偶极子臂的两端及第四偶极子臂的两端分别具有朝靠近基站天线振子中心方向倾斜延伸的延伸部,所述正45度极化偶极子的四个所述延伸部与所述负45度极化偶极子的四个所述延伸部一一对应设置,沿所述PCB板厚度方向投影时所述正45度极化偶极子的所述延伸部与和其对应的所述负45度极化偶极子的所述延伸部具有重叠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天线振子,其特征在于:沿所述PCB板厚度方向投影时所述正45度极化偶极子与所述负45度极化偶极子形成四个封闭的矩形框,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矩形框的对角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天线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PCB板顶面的第一馈电片,所述第一馈电片位于第三偶极子臂和第四偶极子臂之间,所述第一同轴馈电线的内芯贯穿所述PCB板与所述第一馈电片连接导通,所述第一偶极子臂通过贯穿所述PCB板的第一导电结构与所述第一馈电片连接导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天线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PCB板顶面的第二馈电片及设于所述PCB板底面的第三馈电片,所述第二同轴馈电线的外芯通过贯穿所述PCB板的第二导电结构与所述第四偶极子臂连接导通,所述第二同轴馈电线的内芯贯穿所述PCB板与所述第二馈电片连接导通,所述第二馈电片通过贯穿所述PCB板的第三导电结构与第三馈电片连接导通,所述第三馈电片通过贯穿所述PCB板的第四导电结构与所述第三偶极子臂连接导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天线振子,其特征在于:沿所述PCB板厚度方向投影时,所述第二馈电片与所述第三馈电片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偶极子臂与第二偶极子臂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天线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偶极子臂的中部设有第一破断口,所述第三馈电片对应于所述第一破断口设置,所述第三馈电片呈T字型。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天线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偶极子臂的中部设有第二破断口,所述第二馈电片位于所述第二破断口中。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天线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PCB板底面的第四馈电片,所述第四馈电片分别与所述第二同轴馈电线的外芯及所述第二导电结构连接导通。
CN201922189057.1U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基站天线振子 Active CN2112385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89057.1U CN211238509U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基站天线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89057.1U CN211238509U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基站天线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38509U true CN211238509U (zh) 2020-08-11

Family

ID=71919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89057.1U Active CN211238509U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基站天线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385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06594B1 (en) Antenna arrangement and module including the arrangement
Yuan et al. Slot antenna for metal-rimmed mobile handsets
TWI643405B (zh) 天線系統
Li et al. Two UWB-MIMO antennas with high isolation using sleeve coupled stepped impedance resonators
US20090273529A1 (en) Multiple antenna arrangement
CN109863645A (zh) 超宽带宽低频带辐射元件
Park et al. The compact quad-band mobile handset antenna for the LTE700 MIMO application
CN107994321B (zh) 一种带开口谐振环的双频偶极子天线
CN112952368B (zh) 一种具有自解耦合特性的三端口移动终端天线
Dioum et al. Compact dual-band monopole antenna for LTE mobile phones
Kulkarni et al. A compact multiband antenna with MIMO implementation for USB Size 4G LTE wireless devices
CN108808264B (zh) 一种介质谐振器天线及基站
CN113078469A (zh) 一种用于卫星通信的Ku波段双频双极化天线
CN211238509U (zh) 一种基站天线振子
Chen et al. Wideband 28 GHz ground reflected dipole antenna and array for 5G mobile handset
Chen et al. A Novel Filter Antenna for Base Station
Wang et al. Design of broadband miniaturized 5G base station antenna
Prakash et al. MIMO antenna for mobile terminals with enhanced isolation in LTE band
CN110911818A (zh) 一种基站天线振子
Chen et al. Two-antenna array with T-shaped neutralization line for 5G wideband application
CN210897622U (zh) Lte基站天线系统
CN209804897U (zh) 多输入多输出天线及终端设备
CN204516894U (zh) 一种覆盖七频段的小型移动通信设备天线
CN110534893A (zh) 一种用于移动通信fdd和tdd频段的多天线
Guo et al. A dual-band printed diversity antenna for UMTS and 2.4/5.2-GHz WLAN appl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