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38260U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38260U
CN211238260U CN202020400751.3U CN202020400751U CN211238260U CN 211238260 U CN211238260 U CN 211238260U CN 202020400751 U CN202020400751 U CN 202020400751U CN 211238260 U CN211238260 U CN 2112382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opening
orthographic projection
cover plate
open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0075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浩
李飞
张雅倩
王新鹏
朱潇龙
梁恒镇
孟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0075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382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382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382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临近设置的第一摄像区、第二摄像区、功能集成区和环境光感应区;显示面板包括位于第一摄像区的第一通孔、第二摄像区的第二通孔和两个通孔之间的非显示区;盖板位于显示面板的显示侧;网格胶位于显示面板背离盖板的一侧,其在临近的四个区均具有第一开口,两个摄像区的第一开口在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且面积大于通孔的正投影;刚性散热层位于网格胶背离显示面板的一侧,其在临近的四个区均具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在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且面积大于第一开口的正投影;感光模组位于刚性散热层背离网格胶的一侧,其在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且面积大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正投影。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全面屏设计的显示面板越来越深得消费者的欢迎,全面屏是采用四周超窄边框设计,再结合在显示区域挖孔放置摄像头等装置设计的面板架构,全面屏是面板显示屏占比最高的面板构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摄像区,所述第一摄像区被配置为安装第一摄像头;
第二摄像区,与所述第一摄像区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所述第二摄像区被配置为安装第二摄像头;
功能集成区,位于所述第一摄像区与所述第二摄像区之间,所述功能集成区被配置为安装多个功能模组;
环境光感应区,与所述功能集成区沿第二方向并排设置,所述环境光感应区被配置为安装环境光传感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互交叉;
显示面板,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摄像区的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摄像区的第二通孔,以及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非显示区;
盖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侧;
网格胶,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背离所述盖板的一侧,所述网格胶在所述第一摄像区、所述第二摄像区、所述功能集成区和所述环境光感应区均具有第一开口,且所述第一摄像区和所述第二摄像区的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且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正投影;
刚性散热层,位于所述网格胶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刚性散热层在所述第一摄像区、所述第二摄像区、所述功能集成区和所述环境光感应区均具有第二开口,且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且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开口的正投影;
感光模组,位于所述刚性散热层背离所述网格胶的一侧,所述感光模组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覆盖且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正投影。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摄像区、所述第二摄像区的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为圆形。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开口的圆形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边界,与所述第二开口的圆形的正投影边界之间的距离为0.15μm-3μm。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在所述功能集成区,所述第一开口为“凸”字形,所述第二开口为矩形。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二开口的矩形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个边界,与所述第一开口的“凸”字形的正投影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且临近所述环境光感应区的两个边界平齐,并与所述第一开口的“凸”字形的正投影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且远离所述环境光感应区的两个边界之间的距离为0.15μm-3μm;
所述第二开口的矩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远离所述环境光感应区一侧的边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开口的“凸”字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远离所述环境光感应区一侧的边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为0.15μm-3μm;
所述第二开口的矩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临近所述环境光感应区一侧的边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开口的“凸”字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临近所述环境光感应区一侧的边的正投影平齐。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在所述环境光感应区,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为矩形。
可选地,在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开口的矩形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边界,与所述第二开口的矩形的正投影边界之间的距离为0.15μm-3μm。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还包括:位于所述网格胶与所述刚性散热层之间的泡棉;
所述泡棉在所述第一摄像区、所述第二摄像区、所述功能集成区和所述环境光感应区均具有第三开口;
所述第三开口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开口的正投影完全重合。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还包括:位于所述泡棉与所述刚性散热层之间的柔性散热层;
所述柔性散热层在所述第一摄像区、所述第二摄像区、所述功能集成区和所述环境光感应区均具有第四开口;
所述第四开口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开口的正投影完全重合。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感光模组覆盖所述第二开口,并与所述刚性散热层背离所述网格胶的一侧直接接触。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感光模组还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内,以及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空间内;
所述空间大于所述第一开口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开口。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功能集成区对应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栅绝缘层、第二栅绝缘层、层间介质层、平坦层、发光层、阴极和封装层。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功能集成区对应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驱动背板、阳极、发光功能层、阴极和封装层。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信号线,以及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信号线;
所述第一摄像区、所述第二摄像区、所述功能集成区和所述环境光感应区对应的所述第一信号线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包围所述第二开口的正投影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边界;
所述第一摄像区、所述第二摄像区、所述功能集成区和所述环境光感应区对应的所述第二信号线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包围所述第二开口的正投影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边界。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盖板之间的遮光部;
所述遮光部在所述第一摄像区、所述第二摄像区、所述功能集成区和所述环境光感应区均具有第五开口,且所述第一摄像区和所述第二摄像区的所述第五开口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正投影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感光模组一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虚线框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图1中虚线I-I’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沿图1中虚线II-II’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内”、“外”、“上”、“下”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需要注意的是,附图中各图形的尺寸和形状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并且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随着科技的发展,消费者对显示面板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而大幅度提高性能使得显示面板的功耗也势必会上升,功耗上升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显示面板散发出更多的热量。为避免热量过于集中影响消费者对显示面板的使用体验,相关技术在显示面板背面设置了包括至少两个膜层的散热膜。并且,针对全面屏设计的显示面板,采用一体冲孔方案实现了散热膜在摄像头处的开孔。但是一体冲孔方案所得开孔的周围显示区(AA)的光线容易进入摄像头,对摄像头的性能造成干扰。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
第一摄像区a,第一摄像区a被配置为安装第一摄像头;
第二摄像区b,与第一摄像区a沿第一方向X并排设置,第二摄像区b被配置为安装第二摄像头;
功能集成区c,位于第一摄像区a与第二摄像区b之间,功能集成区c被配置为安装多个功能模组;
环境光感应区d,与功能集成区c沿第二方向Y并排设置,环境光感应区d被配置为安装环境光传感器,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互交叉;
显示面板101,包括设置在第一摄像区a的第一通孔H01,设置在第二摄像区b的第二通孔H02,以及在第一通孔H01和第二通孔H02之间的非显示区;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通孔H01和第二通孔H02之间的非显示区包括功能集成区c和环境光感应区d;
盖板102,位于显示面板101的显示侧;
网格胶103(EMBO),位于显示面板101背离盖板102的一侧,网格胶103在第一摄像区a、第二摄像区b、功能集成区c和环境光感应区d分别具有第一开口H11、H12、H13和H14,且在第一摄像区a和第二摄像区b的第一开口H11、H12在盖板10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且面积大于通孔H01、H02的正投影,即第一通孔H01的正投影在第一开口H11的正投影内,第二通孔H02的正投影在第一开口H12的正投影内;
刚性散热层104,位于网格胶103背离显示面板101的一侧,刚性散热层104在第一摄像区a、第二摄像区b、功能集成区c和环境光感应区d具有第二开口H21、H22、H23和H24,第二开口H21、H22、H23和H24在盖板10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且面积大于第一开口H11、H12、H13和H14的正投影,即第一开口H11的正投影在第二开口H21的正投影内,第一开口H12的正投影在第二开口H22的正投影内,第一开口H13的正投影在第二开口H23的正投影内,第一开口H14的正投影在第二开口H24的正投影内;
感光模组105,位于刚性散热层104背离网格胶103的一侧,感光模组105在盖板10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且面积大于第一开口H11、H12、H13和H14、以及第二开口H21、H22、H23和H24的正投影。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第一开口H11、H12、H13和H14、第二开口H21、H22、H23和H24、感光模组105的之间的正投影关系,均是指同一区域(第一摄像区a、第二摄像区b、功能集成区c或环境光感应区d)内三者之间的正投影关系。第一开口H11、H12、H13和H14的形状和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二开口H21、H22、H23和H24的形状和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自感光模组105一侧观看到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由于刚性散热层104的第二开口H21、H22、H23和H24在盖板10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且面积大于网格胶103的第一开口H11、H12、H13和H14的正投影,也就是说,同一区域的网格胶103相较于刚性散热层104内扩。由于网格胶103(EMBO)自身具有遮光属性,因此,内扩的网格胶103可以有效遮挡显示面板101通孔H0周边的AA区光线,改善显示面板101自身漏光对感光模组105性能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智能手表、健身腕带、个人数字助理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对于显示装置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101可以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OLED),也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LCD)。其中OLED显示面板具有功耗低,响应快,视角大,色彩鲜艳以及可做柔性屏等特点,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显示面板101为OLED显示面板。在显示面板101为OLED显示面板时,一般可以包括衬底基板、缓冲层、栅极、第一栅绝缘层、第二栅绝缘层、有源层、层间介质层、源漏极层、平坦层、像素界定层、阳极、发光功能层、阴极和薄膜封装层。其中,衬底基板、缓冲层、栅极、第一栅绝缘层、第二栅绝缘层、有源层、层间介质层、源漏极层具体用于形成驱动电路(例如栅极驱动电路GOA和源极驱动电路);发光功能层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材料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此外,对于显示面板101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第一摄像区a、第二摄像区b、功能集成区c和环境光感应区d周边的显示面板101正常显示,且在显示面板101为OLED显示面板的情况下,具有如上所述的膜层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功能集成区c对应的显示面板101的结构可以与其周边的显示面板101的结构相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为增大功能集成区c处的透光率,功能集成区c对应的显示面板101的结构可以与其周边的显示面板101的结构不同,此时,功能集成区c对应的显示面板101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栅绝缘层、第二栅绝缘层、层间介质层、平坦层、发光层和阴极封装层。此外,环境光感应区d对应的显示面板101的结构是与其周边的显示面板101的结构相同的。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盖板102可以为透明玻璃基板,也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其他透明基板(例如塑料透明基板),在此不做限定。网纹胶103可以为网纹保护膜或压花硅胶缓冲条。刚性散热层104的材料可以为铜(Cu)、银(Ag)等导热性较好的金属;由于铜来源广泛、易得、成本较低,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选用铜作为刚性散热层104的材料。感光模组105可以但不限于为普通摄像头、深度(TOF)摄像头、环境光传感器、红外(IR)传感器等感光元件。多功能模组至少包括TOF摄像头、IR传感器和充电指示灯。具体地,IR传感器可实现贴脸熄屏功能,避免通话时的误触控操作。TOF摄像头可感应距离,并根据感应到的距离计算形成3D结构,实现3D人脸识别。充电指示灯起充电指示作用,通常电量不足时红色闪烁,充电过程中显示红色,充电完成时显示绿色。环境光传感器用于感知周围环境光线,并根据环境光的亮度自动调节屏幕显示亮度。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的第一摄像区a、第二摄像区b、功能集成区c和环境光感应区d是在显示区AA内临近设置的。例如图1中示例性地将第一摄像区a、第二摄像区b、功能集成区c和环境光感应区d设置在了显示装置的右上角。当然,在实际设计时,第一摄像区a、第二摄像区b、功能集成区c和环境光感应区d还可以设置在显示装置的左上角,或设置在左上角与右上角之间的区域,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摄像区a、第二摄像区b的第一开口H11、H12和第二开口H21、H22均为圆形;
第一开口H11、H12在盖板10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边界,与第二开口H21、H22的正投影边界之间的距离为0.15μm-3μm,例如0.15μm、0.17μm、0.2μm、0.23μm、0.25μm、0.3μm、0.32μm、0.35μm、0.4μm、0.5μm、0.6μm、0.7μm、0.8μm、0.9μm、1.0μm、1.5μm、2.0μm、2.5μm、3.0μm等。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如图2至图4所示,在功能集成区c,第一开口H13为“凸”字形,第二开口H23为矩形;
第二开口H23的矩形在盖板10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在第二方向Y上的两个边界(即图2中第二开口H23的矩形中左右两个边),与第一开口H13的“凸”字形的正投影在第二方向Y上且临近环境光感应区d的两个边界(即图2中第一开口H13的凸”字形中下半部分的左右两个边)平齐,并与第一开口H13的“凸”字形的正投影在第二方向Y上且远离环境光感应区d的两个边界(即图2中第一开口H13的凸”字形中上半部分的左右两个边)之间的距离为0.15μm-3μm,例如0.15μm、0.17μm、0.2μm、0.23μm、0.25μm、0.3μm、0.32μm、0.35μm、0.4μm、0.5μm、0.6μm、0.7μm、0.8μm、0.9μm、1.0μm、1.5μm、2.0μm、2.5μm、3.0μm等;
第二开口H23的矩形在第一方向X上远离环境光感应区d一侧的边(即图2中第二开口H23的矩形中上边)在盖板10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开口H13的“凸”字形在第一方向X上远离环境光感应区d一侧的边(即图2中第一开口H13的凸”字形中上半部分的上边)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为0.15μm-3μm,例如0.15μm、0.17μm、0.2μm、0.23μm、0.25μm、0.3μm、0.32μm、0.35μm、0.4μm、0.5μm、0.6μm、0.7μm、0.8μm、0.9μm、1.0μm、1.5μm、2.0μm、2.5μm、3.0μm等;
第二开口H23的矩形在第一方向X上临近环境光感应区d一侧的边(即图2中第二开口H23的矩形中下边)在盖板10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开口H13的“凸”字形在第一方向X上临近环境光感应区d一侧的边(即图2中第一开口H13的“凸”字形中下半部分的下边)的正投影平齐或大约平齐。
值得注意的是,受限于产品空间和客户需求,将第一开口H13的形状设置为了“凸”字形。在具体实施时,第一开口H13的形状也可以为矩形,即第一开口H13和第二开口H23的形状均为矩形,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如图2和图4所示,在环境光感应区d,第一开口H14和第二开口H24均为矩形;
第一开口H14的矩形在盖板10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边界,与第二开口H24的矩形的正投影边界之间的距离为0.15μm-3μm例如0.15μm、0.17μm、0.2μm、0.23μm、0.25μm、0.3μm、0.32μm、0.35μm、0.4μm、0.5μm、0.6μm、0.7μm、0.8μm、0.9μm、1.0μm、1.5μm、2.0μm、2.5μm、3.0μm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以上仅是示例性说明第一开口H11、H12、H13、H14和第二开口H21、H22、H23、H24的形状,在具体实施时,第一开口H11、H12、H13、H14和第二开口H21、H22、H23、H24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正多方形、三角形、菱形、梯形、五角星行等任意规则或不规则的图形,在此不做限定。第一通孔H01、第二通孔H01的形状可以与第一开口H11、H12、H13、H14和第二开口H21、H22、H23、H24的形状相同,也可以与第一开口H11、H12、H13、H14和第二开口H21、H22、H23、H24的形状不同,在此不做限定。优选地,为简化制作工艺,通孔H0、第一开口H1、第二开口H2三者的形状相同,例如三者的形状均为图2所示的圆形,再如三者的形状均为图2所示的矩形。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如图3和图4所示,还包括:位于网格胶103与刚性散热层104之间的泡棉106,以及位于泡棉106与刚性散热层104之间的柔性散热层107;其中,第一摄像区a、第二摄像区b、功能集成区c和环境光感应区d对应的泡棉106上具有第三开口H31、H32、H33和H34,第一摄像区a、第二摄像区b、功能集成区c和环境光感应区d对应的柔性散热层107上具有第四开口H41、H42、H43和H44。
由于在第一摄像区a、第二摄像区b、功能集成区c和环境光感应区d中的任一区域内,感光模组105、网格胶103、刚性散热层104、泡棉106和柔性散热层107上开口的正投影关系相同。因此,为便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仅以第一摄像区a对应的感光模组105、网格胶103、刚性散热层104、泡棉106和柔性散热层107上开口的正投影关系为例进行说明。第二摄像区b、功能集成区c和环境光感应区d中,感光模组105、网格胶103、刚性散热层104、泡棉106和柔性散热层107上开口的正投影关系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如图5至图10所示,还包括:位于网格胶103与刚性散热层104之间的泡棉106,泡棉106在第一摄像区a具有第三开口H31;
第三开口H31在盖板10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开口H11的正投影,且被第二开口H21的正投影所覆盖。具体地,第三开口H31的设置包括以下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5、图6和图8所示,第三开口H31在盖板10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开口H11的正投影完全重合。这样设置,相当于泡棉106(Foam)也相对于刚性散热层104内扩,由于泡棉106为黑色,具有遮光功能,因此,具有第三开口H31的泡棉106可遮挡显示面板101第一通孔H01周边的AA区光线,进一步改善显示面板101自身漏光对感光模组105性能的影响。另外相关技术中,一体冲切容易导致柔性屏幕的第一通孔H01周围受力产生凹凸不平的模印,造成产品外观缺陷。柔性的泡棉106可减少第一通孔H01周围应力,改善第一通孔H01周围模印不良现象。此外,还可通过一次打孔工艺,同时形成完全重合的第三开口H31与第一开口H11,简化了制作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
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10所示,第三开口H31在盖板10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开口H21的正投影完全重合。如此设置,可以通过网格胶103自身的粘结作用,更简单方便快捷地将感光模组105装配到显示装置中,极大地缩短了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还可以通过一次打孔工艺,同时形成第三开口H31和第二开口H21,简化了制作工艺,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7和图9所示,第三开口H31在盖板10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大于第一开口H11的正投影且小于第二开口H21的正投影。也就是说,泡棉106相对于刚性散热层104内扩,相对于网格胶102外缩。这样设置,一方面可利用泡棉106的遮光功能,实现对显示面板101第一通孔H01周边的AA区光线的遮挡,进一步改善显示面板101自身漏光对感光模组105性能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可利用泡棉106的缓冲作用,减少第一通孔H01的周围应力,改善第一通孔H01周围模印不良现象;再一方面,还可基于网格胶103自身的粘结作用,更简单方便快捷地将感光模组105装配到显示装置中,极大地缩短了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第三开口H31、第一开口H11、第二开口H21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不做限定。并且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三开口H31、第一开口H11、第二开口H21之中的任意两个完全重合的情况下,其形状必然相同。另外,泡棉106具体种类可以为聚氨酯(PU)泡棉、超薄吸震泡棉、导电泡棉、铝箔泡棉、橡胶(CR)泡棉等。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如图5至图10所示,还包括:位于泡棉106与刚性散热层104之间的柔性散热层107,柔性散热层107在第一摄像区a具有第四开口H41;
第四开口H41在盖板10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三开口H31的正投影,且被第二开口H21的正投影所覆盖。具体地,第四开口H41的设置包括以下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5、图9和图10所示,第四开口H41在盖板10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开口H21的正投影完全重合。这样设置,可以通过一次打孔工艺,同时形成第四开口H41和第二开口H21,简化了制作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在图10中,第四开口H41在盖板10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三开口H31在盖板10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第二开口H21在盖板10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三者完全重合,因此,在具体实施时,可通过一次打孔工艺来制作第四开口H41、第三开口H31和第二开口H21,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
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8和图10所示,第四开口H41在盖板10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三开口H31的正投影完全重合。这样设置,可以通过一次打孔工艺,同时形成第四开口H41和第三开口H31,简化了制作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如图8所示,第四开口H41在盖板10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具体与第三开口H31在盖板10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第一开口H11在盖板10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合,因此,在具体实施时,可通过一次打孔工艺来制作第四开口H41、第三开口H31和第一开口H11,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如图10所示,第四开口H41在盖板10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具体与第三开口H31在盖板10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第二开口H21在盖板10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合,因此,在具体实施时,可通过一次打孔工艺来制作第四开口H41、第三开口H31和第二开口H21,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
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6和图7所示,第四开口H41在盖板10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大于第三开口H31的正投影且小于第二开口H21的正投影。也就是说,柔性散热层107相对于刚性散热层104内扩,相对于泡棉106外缩。这样设置,可基于泡棉106和柔性散热层107的缓冲作用,减小第一通孔H01周围的应力,改善第一通孔H01周围的模印不良。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柔性散热层107的材料可以为聚酰亚胺(PI)、石墨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其他等质地柔软且导热系数较佳的材料,在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完全重合”是指两个开口的形状相同、且面积大小相同。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为较好地解决显示面板101自身漏光影响感光模组105的性能、以及第一通孔H01周围的模印问题,互不重合的相邻开口的边界之间的距离为0.15μm-3μm(例如0.15μm、0.17μm、0.2μm、0.23μm、0.25μm、0.3μm、0.32μm、0.35μm、0.4μm、0.5μm、0.6μm、0.7μm、0.8μm、0.9μm、1.0μm、1.5μm、2.0μm、2.5μm、3.0μm等),其中,相邻开口为第一开口H11与第三开口H31、第三开口H31与第四开口H41、或第四开口H41与第二开口H21。
具体地,如图5所示,第三开口H31的边界与第四开口H41的边界之间的距离为0.15μm-3μm。因为第三开口H31与第一开口H11完全重合,第四开口H41与第二开口H21完全重合,所以在图5中,具有第一开口H11的网格胶102和具有第三开口H31的泡棉106,相对于具有第四开口H41的柔性散热层107、具有第二开口H21的刚性散热层104内扩0.15μm-3μm。
具体地,如图6所示,第三开口H31的边界与第四开口H41的边界之间的距离为0.15μm-3μm,第四开口H41的边界与第二开口H21的边界之间的距离为0.15μm-3μm。因为第三开口H31与第一开口H11完全重合,第四开口H41与第二开口H21完全重合,所以在图6中,具有第四开口H41的柔性散热层107相对于具有第二开口H21的刚性散热层104内扩0.15μm-3μm;具有第一开口H11的网格胶102和具有第三开口H31的泡棉106,相对于具有第四开口H41的柔性散热层107内扩0.15μm-3μm,同时相对于具有第二开口H21的刚性散热层104内扩0.3μm-6μm。
具体地,如图7所示,第一开口H11的边界与第三开口H31的边界之间的距离为0.15μm-3μm,第三开口H31的边界与第四开口H41的边界之间的距离为0.15μm-3μm,第四开口H41的边界与第二开口H21的边界之间的距离为0.15μm-3μm。换句话说,在图7中,具有第四开口H41的柔性散热层107相对于具有第二开口H21的刚性散热层104内扩0.15μm-3μm;具有第三开口H31的泡棉106相对于具有第四开口H41的柔性散热层107内扩0.15μm-3μm,并相对于具有第二开口H21的刚性散热层104内扩0.3μm-6μm;具有第一开口H11的网格胶102相对于具有第三开口H31的泡棉106内扩0.15μm-3μm,并相对于具有第四开口H41的柔性散热层107内扩0.3μm-6μm,又相对于具有第二开口H21的刚性散热层104内扩0.45μm-9μm。
具体地,如图8所示,第四开口H41的边界与第二开口H21的边界之间的距离为0.15μm-3μm。因为第四开口H41、第三开口H31同时与第一开口H11完全重合,所以在图8中,具有第一开口H11的网格胶102、具有第三开口H31的泡棉106和具有第四开口H41的柔性散热层107,相对于具有第二开口H21的刚性散热层104内扩0.15μm-3μm。
具体地,如图9所示,第一开口H11的边界与第三开口H31的边界之间的距离为0.15μm-3μm,第三开口H31的边界与第四开口H41的边界之间的距离为0.15μm-3μm。因为第四开口H41与第二开口H21完全重合,所以在图9中,具有第三开口H31的泡棉106相对于具有第四开口H41的柔性散热层107和具有第二开口H21的刚性散热层104内扩0.15μm-3μm;具有第一开口H11的网格胶102相对于具有第三开口H31的泡棉106内扩0.15μm-3μm,并相对于具有第四开口H41的柔性散热层107和具有第二开口H21的刚性散热层104内扩0.3μm-6μm。
具体地,如图10所示,第一开口H11的边界与第三开口H31的边界之间的距离为0.15μm-3μm。因为第三开口H31与第四开口H41、第二开口H21完全重合,所以在图10中,具有第一开口H11的网格胶102相对于具有第三开口H31的泡棉106、具有第四开口H41的柔性散热层107和具有第二开口H21的刚性散热层104内扩0.15μm-3μm。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如图11至图16所示,感光模组105可以直接覆盖第二开口H21,并与刚性散热层104背离网格胶103的一侧直接接触。也就是说,感光模组105整体为规则形状,例如图11至图16所示的条形。
或者,如图5至图10所示,感光模组105不仅直接覆盖第二开口H21,并与刚性散热层104背离网格胶103的一侧直接接触,而且还至少设置在第二开口H21内。通过对感光模组105异形化设置,使得感光模组105至少与刚性散热层104之间实现台阶式配合,减少外界环境光对感光模组105的影响。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如图5至图7、图9和图10所示,感光模组105还设置于第一开口H11与第二开口H21之间的空间,该空间大于第一开口H11且小于或等于第二开口H21。具体地,在图5和图6中该空间为第四开口H41,在图7、图9和图10中该空间由第三开口H31和第四开口H41构成。在这种情况下,感光模组105与刚性散热层104、柔性散热层107、泡棉106之间实现台阶式配合,不但减少了外界环境光对感光模组105的影响,而且由以上描述可知还便于感光模组105的装配,减小感光模组105与刚性散热层104、柔性散热层107、泡棉106之间的配合应力,优化产品模印。
需要说明的是,理论上感光模组105位于第二开口H21、第三开口H31和第四开口H41内的部分与刚性散热层104、柔性散热层107、泡棉106之间是紧密贴合的,而在实际产品中,则会由于感光模组105与刚性散热层104、柔性散热层107、泡棉106之间的匹配程度或组装工艺等因素,导致感光模组105与刚性散热层104、柔性散热层107、泡棉106之间存在些许间隙。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的第一信号线,以及在第二方向Y上延伸的第二信号线;
第一摄像区a、第二摄像区b、功能集成区c和环境光感应区d对应的第一信号线在盖板10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包围第二开口H21、H22、H23和H24的正投影在第一方向X上的边界;
第一摄像区a、第二摄像区b、功能集成区c和环境光感应区d对应的第二信号线在盖板10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包围第二开口H21、H22、H23和H24的正投影在第二方向Y上的边界。
由于在网格胶103、泡棉106、柔性散热层107和刚性散热层108上的开口中,同一区域对应的刚性散热层108上的第二开口H21、H22、H23和H24最大。信号线的上述设置方式,可以实现第一摄像区a、第二摄像区b、功能集成区c和环境光感应区d周围区域对应显示面板101的信号线绕过开口区域进行布线,以避免影响开口区的透光率。具体地,信号线绕过第二开口H21、H22、H23和H24的部分与第二开口H21、H22、H23和H24的形状相匹配。示例性地,第二开口H21为矩形,信号线绕过第二开口H21、H22、H23和H24的部分的形状为或近似为“[”或“[”;第二开口H21为圆形,信号线绕过第二开口H21、H22、H23和H24的部分的形状为或近似为弧形。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如图5至图16所示,还包括:位于显示面板101与盖板102之间的遮光部108;
遮光部108在第一摄像区a、第二摄像区b、功能集成区c和环境光感应区d具有第五开口H5,且第一摄像区a和第二摄像区b的第五开口H5在盖板102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通孔H01和第二通孔H02的正投影内。
在显示面板101上,第一通孔H01和第二通孔H02周围的AA区内设置有信号线,具体地信号线的材质一般为导电率较好的金属,且该金属材质一般不透光,设置有第五开口H5的遮光部108,既可以保证感光模组105所需光线经第五开口H5照射至感光模组105,同时还可遮挡通孔H0周围的信号线,避免从信号线的可视化,从而优化了产品外观体验。
具体地,遮光部108的材料可以为油墨,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其他具有遮光属性的材料。特别地,IR传感器对应的油墨为IR油墨。IR油墨可使人体所发出的红外线透过,而遮断紫外线和可见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摄像区,第一摄像区被配置为安装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区,与第一摄像区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第二摄像区被配置为安装第二摄像头;功能集成区,位于第一摄像区与第二摄像区之间,功能集成区被配置为安装多个功能模组;环境光感应区,与功能集成区沿第二方向并排设置,环境光感应区被配置为安装环境光传感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互交叉;显示面板,包括设置在第一摄像区的第一通孔,设置在第二摄像区的第二通孔,以及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的非显示区;盖板,位于显示面板的显示侧;网格胶,位于显示面板背离盖板的一侧,网格胶在第一摄像区、第二摄像区、功能集成区和环境光感应区均具有第一开口,且第一摄像区和第二摄像区的第一开口在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且面积大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正投影;刚性散热层,位于网格胶背离显示面板的一侧,刚性散热层在第一摄像区、第二摄像区、功能集成区和环境光感应区均具有第二开口,且第二开口在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且面积大于第一开口的正投影;感光模组,位于刚性散热层背离网格胶的一侧,感光模组在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且面积大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正投影。
由于刚性散热层的第二开口在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且面积大于网格胶的第一开口的正投影,也就是说,网格胶相较于刚性散热层内扩,具体地,网格胶相较于刚性散热层与显示面板的通孔中心更接近。由于网格胶自身具有遮光属性,因此,内扩的网格胶可以有效遮挡显示面板通孔周边的AA区光线,改善显示面板自身漏光对感光模组性能的影响。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5)

1.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
第一摄像区,所述第一摄像区被配置为安装第一摄像头;
第二摄像区,与所述第一摄像区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所述第二摄像区被配置为安装第二摄像头;
功能集成区,位于所述第一摄像区与所述第二摄像区之间,所述功能集成区被配置为安装多个功能模组;
环境光感应区,与所述功能集成区沿第二方向并排设置,所述环境光感应区被配置为安装环境光传感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互交叉;
显示面板,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摄像区的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摄像区的第二通孔,以及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非显示区;
盖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侧;
网格胶,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背离所述盖板的一侧,所述网格胶在所述第一摄像区、所述第二摄像区、所述功能集成区和所述环境光感应区均具有第一开口,且所述第一摄像区和所述第二摄像区的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且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正投影;
刚性散热层,位于所述网格胶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刚性散热层在所述第一摄像区、所述第二摄像区、所述功能集成区和所述环境光感应区均具有第二开口,且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且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开口的正投影;
感光模组,位于所述刚性散热层背离所述网格胶的一侧,所述感光模组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且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正投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摄像区、所述第二摄像区的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为圆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开口的圆形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边界,与所述第二开口的圆形的正投影边界之间的距离为0.15μm-3μ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功能集成区,所述第一开口为“凸”字形,所述第二开口为矩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开口的矩形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个边界,与所述第一开口的“凸”字形的正投影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且临近所述环境光感应区的两个边界平齐,并与所述第一开口的“凸”字形的正投影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且远离所述环境光感应区的两个边界之间的距离为0.15μm-3μm;
所述第二开口的矩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远离所述环境光感应区一侧的边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开口的“凸”字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远离所述环境光感应区一侧的边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为0.15μm-3μm;
所述第二开口的矩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临近所述环境光感应区一侧的边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开口的“凸”字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临近所述环境光感应区一侧的边的正投影平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环境光感应区,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为矩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开口的矩形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边界,与所述第二开口的矩形的正投影边界之间的距离为0.15μm-3μ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还包括:位于所述网格胶与所述刚性散热层之间的泡棉;
所述泡棉在所述第一摄像区、所述第二摄像区、所述功能集成区和所述环境光感应区均具有第三开口;
所述第三开口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开口的正投影完全重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还包括:位于所述泡棉与所述刚性散热层之间的柔性散热层;
所述柔性散热层在所述第一摄像区、所述第二摄像区、所述功能集成区和所述环境光感应区均具有第四开口;
所述第四开口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开口的正投影完全重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感光模组覆盖所述第二开口,并与所述刚性散热层背离所述网格胶的一侧直接接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感光模组还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内,以及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之间的空间内;
所述空间大于所述第一开口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开口。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功能集成区对应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栅绝缘层、第二栅绝缘层、层间介质层、平坦层、发光层和阴极封装层。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功能集成区对应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驱动电路、阳极、发光功能层、阴极和封装层。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信号线,以及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信号线;
所述第一摄像区、所述第二摄像区、所述功能集成区和所述环境光感应区对应的所述第一信号线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包围所述第二开口的正投影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边界;
所述第一摄像区、所述第二摄像区、所述功能集成区和所述环境光感应区对应的所述第二信号线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包围所述第二开口的正投影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边界。
15.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盖板之间的遮光部;
所述遮光部在所述第一摄像区、所述第二摄像区、所述功能集成区和所述环境光感应区均具有第五开口,且所述第一摄像区和所述第二摄像区的所述第五开口在所述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正投影内。
CN202020400751.3U 2020-03-25 2020-03-25 显示装置 Active CN2112382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00751.3U CN211238260U (zh) 2020-03-25 2020-03-25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00751.3U CN211238260U (zh) 2020-03-25 2020-03-25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38260U true CN211238260U (zh) 2020-08-11

Family

ID=71918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00751.3U Active CN211238260U (zh) 2020-03-25 2020-03-25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38260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2976A (zh) * 2021-04-09 2021-07-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190164A1 (zh) * 2020-03-25 2021-09-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WO2022042060A1 (zh) * 2020-08-27 2022-03-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显示模组的散热膜及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WO2022047801A1 (zh) * 2020-09-07 2022-03-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模组、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90164A1 (zh) * 2020-03-25 2021-09-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GB2606872A (en) * 2020-03-25 2022-11-23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device
WO2022042060A1 (zh) * 2020-08-27 2022-03-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显示模组的散热膜及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WO2022047801A1 (zh) * 2020-09-07 2022-03-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模组、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US11690204B2 (en) 2020-09-07 2023-06-27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display device and assembling method of display device
CN113192976A (zh) * 2021-04-09 2021-07-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92976B (zh) * 2021-04-09 2022-11-0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38260U (zh) 显示装置
CN10866634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10587738B2 (en) Displa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3621290A1 (en)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electronic device and image acquisition method
CN110571254B (zh) 一种oled显示装置
US10627937B2 (en) Display module
KR102220753B1 (ko) 디스플레이 스크린 어셈블리, 이의 어셈블링 방법 및 전자 디바이스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20200058638A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18205804A1 (zh) 输入输出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10073852U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017199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integrated sensor opening
CN110783394A (zh) 透光显示面板、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US10965797B2 (en) Terminal
CN113451361A (zh) 显示装置
CN211554956U (zh) 指纹感测模块与电子装置
CN112835207A (zh) 显示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06842713B (zh) 背光模组及电子装置
US20220197339A1 (en) Screen assembly of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4141833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
WO2021068853A1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2018161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3242334A (zh) 曲面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10093262U (zh) 移动终端
CN112732119A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WO2023273470A1 (zh) 显示面板、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