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33224U - 一种新型加湿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加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33224U
CN211233224U CN201921992047.5U CN201921992047U CN211233224U CN 211233224 U CN211233224 U CN 211233224U CN 201921992047 U CN201921992047 U CN 201921992047U CN 211233224 U CN211233224 U CN 2112332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ank
float
support
hole
atomiz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9204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伴来
庞亚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ianchua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ianchua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ianchua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ianchua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9204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332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332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332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加湿器,包括水箱和机身组件,水箱的上端为敞口结构,机身组件由水箱的敞口位置伸入水箱内部,并将水箱的敞口密封住,机身组件包括机身、支架、超声雾化装置和风机,机身设置于所述水箱的敞口位置,机身上设有出气口和出雾通道,出雾通道贯通机身,风机设置于机身上,风机的出风口与设置于机身下端面的出气口连通;支架的一端设置于机身的下端面,超声雾化装置设置于支架的另一端,位于机身与所述超声雾化装置之间的支架上还设有用于漂浮在水箱水面上的浮子,浮子可沿支架上下移动,浮子上设有聚能孔,聚能孔设置于超声雾化装置的正上方。本实用新型无需下水阀和下水控制装置,解决了水封不住溢出机身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加湿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湿度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加湿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也要求越来越高。空气湿度调节设备(下称“加湿器”)因对干燥的空气进行加湿,补偿空气中水分,提高居住的舒适度,滋润皮肤等功能深受消费者喜爱。干燥的季节使用加湿器已成为现代家庭生活的常用电器,尤其是经常使用空调的房间和西北等干燥地区。传统超声波式加湿器都是在机身底座上设置雾化槽,在雾化槽内安装超声波雾化装置,在雾化槽上方设置水箱,水箱内的水通过下水阀流进底座的雾化槽进行超声雾化后从出雾口喷出。此类加湿器水箱加水和清洗较困难,需要将水箱提起翻倒过来,打开水箱底部的下水阀,从注水口加水。清洗时因注水口较小,水箱内部很难清洗干净。由此技术人员实用新型了上加水加湿器。上加水加湿器是通过机械或电子控制装置对水箱下水阀进行下水量的控制。而此控制装置和下水阀一旦出现品质等问题,水箱内的水会一直流入底座的雾化槽,导致因水过深超声雾化失效或水溢出雾化槽流出机身外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加湿器,可以避免水封不住溢出机身的问题,且便于实现对加湿器水箱及各个部件的清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加湿器,包括水箱和机身组件,所述水箱的上端为敞口结构,所述机身组件由所述水箱的敞口位置伸入所述水箱内部,并将所述水箱的敞口密封住,所述机身组件包括机身、支架、超声雾化装置和风机,所述机身设置于所述水箱的敞口位置,所述机身上设有出气口和出雾通道,所述出雾通道贯通所述机身,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机身上,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设置于所述机身下端面的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支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机身的下端面,所述超声雾化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机身与所述超声雾化装置之间的所述支架上还设有用于漂浮在所述水箱水面上的浮子,所述浮子可沿所述支架上下移动,所述浮子上设有聚能孔,所述聚能孔设置于所述超声雾化装置的正上方。
所述支架包括至少两根呈平行设置的支撑柱,所述浮子的轴向侧面位置设有导槽,所述导槽可沿着所述支撑柱的内侧面在其轴向上移动。
所述支架上设有四根所述支撑柱,所述浮子设置于四根所述支撑柱所围成的空间内部,四根所述支撑柱均布于所述浮子的外侧,靠近所述浮子的边缘位置分别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导槽,所述导槽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支撑柱的内侧面呈间隙配合。
所述浮子的呈圆形或方形结构,所述聚能孔设置于所述浮子的中部位置。
所述导槽为通孔结构或侧面开口式弧形结构,其内侧面与所述支撑柱的外侧面呈间隙配合。
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机身的内部,所述机身的侧面设有与所述风机进风口相连通的进气口,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机身下端面的所述出气口相连通。
所述超声雾化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柱下端的雾化平台,所述雾化平台的中部设有雾化器通孔,所述雾化平台的下端面设有环绕所述雾化器通孔的环状凸起,所述环状凸起的下端面处设有防水槽,所述防水槽内设有防水圈,所述环状凸起上设有一防水盖,用于将所述环状凸起的下端面密封;所述雾化器通孔内设置一带有雾化器的密封圈,所述雾化器卡置于所述密封圈内,所述雾化器通孔的下端通过一压盖将所述密封圈固定于所述雾化器通孔内,所述雾化器的线路依次贯穿设置在所述环状凸起和支撑柱上的密闭过线孔与所述机身内的电路板形成防水电性连接。
所述雾化器通孔与所述浮子上的聚能孔呈同轴设置,二者中心位于同一竖直轴线上。
所述机身组件设置于所述水箱敞口位置时,所述超声雾化装置位于所述水箱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A.本实用新型无需下水阀和下水控制装置,采用具有敞口的水箱结构,机身组件只需从水箱上方安装到水箱的敞口位置,不存在水封不住溢出机身的问题,减少品质事故的发生,降低产品制造成本;同时,机身组件上设有风机,超声雾化装置产生的能量被漂浮在水面的浮子聚能孔吸收,并将聚能孔中的水振荡产生水雾,风机将水雾从水箱上方吹至出雾通道排出,加湿效果更好。
B.由于浮子设置在多个支撑柱所围成的空间,依靠浮子边缘位置设置的导槽,使其沿着支撑柱在水浮力作用下可上下移动地飘浮在水面上,不会造成浮子与支撑柱之间的卡滞问题,浮子随水面高度上下移动,通过聚能孔收集超声雾化装置产生的能量将聚能孔内的水振荡成水雾,结构简单,雾化性能不受水面高度影响。
C.本实用新型中的机身组件与水箱采用可拆取式分离结构,提取机身组件放置于台面,独立的敞口水箱,不限制于注水口的大小,加水和清洗方便,操作和使用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加湿器机身组件与水箱分解轴测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机身组件分解轴测示意图;
图3是加湿器安装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4是加湿器工作状态出雾过程剖视示意图;
图5是浮子轴测示意图;
图6是超声雾化装置中的雾化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7是超声雾化装置截面示意图。
图中标识如下:
1-水箱
2-机身组件
21-机身
211-出气口,212-出雾通道,213-进气口
22-支架,221-支撑柱
23-超声雾化装置
231-雾化平台,2311-雾化器通孔,2312-环状凸起
2313-防水槽,2314-防水圈,2315-防水盖,2316-雾化器
2317-密封圈,2318-压盖,2319-过线孔
24-风机
3-浮子
31-聚能孔,32-导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加湿器,包括水箱1和机身组件2,水箱1的上端为敞口结构,机身组件2由水箱1的敞口位置伸入水箱1内部,并将水箱1的敞口密封住,如图2所示,机身组件2包括机身21、支架22、超声雾化装置23和风机24,机身21设置于水箱1的敞口位置,机身21上设有出气口211和出雾通道212,出雾通道212贯通机身21上下两端面,风机24设置于机身21上,风机24的出风口与设置于机身21下端面的出气口211连通;支架22的一端垂直设置于机身21的下端面,超声雾化装置23设置于支架22的另一端,位于机身21与超声雾化装置23之间的支架22上还设有一漂浮在水面上的浮子3,浮子3可沿支架22上下移动,浮子3上设有聚能孔31,聚能孔31设置于超声雾化装置23的正上方。风机24工作时,将整个机身组件2放置在水箱1中,超声雾化装置23沉浸在水中,浮子3漂浮在水面上,机身21的下端面将水箱1的敞口密封住。超声雾化装置23工作时所产生的能量会在浮子的聚能孔31中聚集,将水进行汽化,风机24工作所产生的气流从机身下端面的出气口进入水箱内,将水箱中的水雾吹至出雾通道,从而实现了对室内环境的加湿。这里可以通过对风机转速的控制实现对输出水雾气流的控制,结构简单,实现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架22包括至少两根呈平行设置的支撑柱221,浮子3的轴向侧面位置设有导槽32,导槽32可沿着支撑柱221的内侧面在其轴向上移动。这里优选的支架22为四根支撑柱221,浮子3横截面可以为方形,圆形或三角形等等结构,本实用新型优选为圆形结构,浮子3设置于四根支撑柱221所围成的空间内部,四根支撑柱221均布于浮子3的圆周外侧,浮子3的对称两侧面上分别设置一导槽32,两导槽32分别与两支撑柱221的内侧面呈对应设置。
如图5所示,导槽32可以为与支撑柱相配合的通孔结构,导槽与支撑柱表面设有间隙,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导槽为侧面开口的弧形结构,导槽32通过弧形侧面与支撑柱的内侧面形成滑动连接,导槽呈现对称式分布在浮子的边缘位置,这样可以很好的避免浮子在上升或下降时,导槽与支撑柱之间的卡滞问题,上下移动更加顺利,两导槽的弧面间距略小于两支撑柱的内侧面间距。
如图2、图3和图6所示,超声雾化装置23包括设置于支撑柱221下端的雾化平台231,雾化平台231的中部设置一雾化器通孔2311,雾化平台231的下端面设有环绕雾化器通孔2311的环状凸起2312,环状凸起2312的下端面处设有防水槽2313,防水槽2313内设有防水圈2314,环状凸起2312上设有一防水盖2315,防水盖的边缘压置于防水圈2314上,实现对雾化器下方通电线路的密封;如图7所示,在雾化器通孔2311内设置一带有雾化器2316的密封圈2317,密封圈2317设置于雾化器通孔2311的台阶上,雾化器2316为现有超声雾化片,其卡在密封圈的中部位置,并将密封圈的中部通孔密封住;雾化器通孔2311的下端通过一压盖2318将密封圈压紧在雾化器通孔2311的台阶上,在环状凸起2312的侧壁及与环状凸起2312对应位置的支撑柱上分别设置连通的过线孔2319,在防水盖的密封作用下,雾化器2316的线路依次贯穿环状凸起2312和支撑柱221上的过线孔2319与机身21内的电路板形成防水电性连接,如图7所示。
这里的雾化器通孔2311与浮子3上的聚能孔31优选呈同轴设置,二者中心位于同一竖直轴线上,如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将风机24设置于机身21的内部,机身21的侧面设有与风机24进风口相连通的进气口213,如图1所示,风机24的出风口与机身21下端面的出气口211相连通。
这里的雾化器采用套设在密封圈2317内,将密封圈2317对准雾化器孔放置,盖好压盖2318并与支架22固定连接,雾化器的电子线穿过过线孔与机身内的电路板电联接。防水圈套入防水槽,防水盖压在防水圈上并与支架固定连接形成密封。支架通过支撑柱与机身下端面形成固定连接。
如图4所示,在水箱内加入适量的水,将机身放置在水箱上。雾化器浸没在水底,浮子漂浮在水面。上电后雾化器工作,雾化器产生的能量被浮子上设置的聚能孔吸收,并将聚能孔中的水振荡产生水雾。风机工作产生的风经出气口吹入水箱内,水雾随风从出雾通道的出雾口吹出,喷射到空气中,实现加湿过程。
当要清洗水箱时,断电后提取机身组件放置在台面,单独的水箱可以随意加水或放入水里任意清洗,非常方便。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新型加湿器,包括水箱(1)和机身组件(2),所述水箱(1)的上端为敞口结构,所述机身组件(2)由所述水箱(1)的敞口位置伸入所述水箱(1)内部,并将所述水箱(1)的敞口密封住,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组件(2)包括机身(21)、支架(22)、超声雾化装置(23)和风机(24),所述机身(21)设置于所述水箱(1)的敞口位置,所述机身(21)上设有出气口(211)和出雾通道(212),所述出雾通道(212)贯通所述机身(21),所述风机(24)设置于所述机身(21)上,所述风机(24)的出风口与设置于所述机身(21)下端面的所述出气口(211)连通;所述支架(22)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机身(21)的下端面,所述超声雾化装置(23)设置于所述支架(22)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机身(21)与所述超声雾化装置(23)之间的所述支架(22)上还设有用于漂浮在所述水箱(1)水面上的浮子(3),所述浮子(3)可沿所述支架(22)上下移动,所述浮子(3)上设有聚能孔(31),所述聚能孔(31)设置于所述超声雾化装置(23)的正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2)包括至少两根呈平行设置的支撑柱(221),所述浮子(3)的轴向侧面位置设有导槽(32),所述导槽(32)可沿着所述支撑柱(221)的内侧面在其轴向上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2)上设有四根所述支撑柱(221),所述浮子(3)设置于四根所述支撑柱(221)所围成的空间内部,四根所述支撑柱(221)均布于所述浮子(3)的外侧,靠近所述浮子(3)的边缘位置分别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导槽(32),所述导槽(32)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支撑柱(221)的内侧面呈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子(3)的呈圆形或方形结构,所述聚能孔(31)设置于所述浮子(3)的中部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槽(32)为通孔结构或侧面开口式弧形结构,其内侧面与所述支撑柱(221)的外侧面呈间隙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新型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24)设置于所述机身(21)的内部,所述机身(21)的侧面设有与所述风机(24)进风口相连通的进气口(213),所述风机(24)的出风口与所述机身(21)下端面的所述出气口(211)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雾化装置(23)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柱(221)下端的雾化平台(231),所述雾化平台(231)的中部设有雾化器通孔(2311),所述雾化平台(231)的下端面设有环绕所述雾化器通孔(2311)的环状凸起(2312),所述环状凸起(2312)的下端面处设有防水槽(2313),所述防水槽(2313)内设有防水圈(2314),所述环状凸起(2312)上设有一防水盖(2315),用于将所述环状凸起(2312)的下端面密封;所述雾化器通孔(2311)内设置一带有雾化器(2316)的密封圈(2317),所述雾化器卡置于所述密封圈(2317)内,所述雾化器通孔(2311)的下端通过一压盖(2318)将所述密封圈(2317)固定于所述雾化器通孔(2311)内,所述雾化器(2316)的线路依次贯穿设置在所述环状凸起(2312)和支撑柱(221)上的密闭过线孔(2319)与所述机身(21)内的电路板形成防水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通孔(2311)与所述浮子(3)上的聚能孔(31)呈同轴设置,二者中心位于同一竖直轴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组件(2)设置于所述水箱(1)敞口位置时,所述超声雾化装置(23)位于所述水箱(1)的底部。
CN201921992047.5U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新型加湿器 Active CN2112332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92047.5U CN211233224U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新型加湿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92047.5U CN211233224U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新型加湿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33224U true CN211233224U (zh) 2020-08-11

Family

ID=71924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92047.5U Active CN211233224U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新型加湿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332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13802B (zh) 一种蒸发式加湿器
CN102095235B (zh) 加湿器
CN209840340U (zh) 一种蒸发式加湿器
CN112050333A (zh) 加湿器
US11125452B2 (en) Submersible-type humidifier that adding water from upper portion
CN211233224U (zh) 一种新型加湿器
CN212339535U (zh) 加湿器
CN208765150U (zh) 单离心盘式加湿器
CN112815435A (zh) 一种新型加湿器
CN110542167A (zh) 一种潜水式上加水加湿器
CN210512030U (zh) 一种冷蒸发加湿器
CN216814458U (zh) 一种空气加湿装置
CN211084332U (zh) 一种高加湿量的加湿结构及加湿设备
CN218269412U (zh) 一种加湿器进水口和挡风口结构
CN207778686U (zh) 空气加湿器
CN210485961U (zh) 一种蒸发式加湿器
KR100398670B1 (ko) 가습량 조절구조를 갖는 가열식 가습기
CN220103312U (zh) 一种能够均匀加湿的加湿器
CN216592007U (zh) 新风系统中央空气加湿器
CN214701071U (zh) 一种高灵活度喷圈香薰加湿器
CN219103265U (zh) 一种空气清新器
CN112082241A (zh) 一种易清洗加湿器
KR102478597B1 (ko) 부유형 초음파 가습기
CN214791639U (zh) 一种加湿器
CN218565628U (zh) 一种可形成火焰喷雾效果的香薰加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