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30546U - 一种岩溶隧道引流式排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岩溶隧道引流式排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30546U
CN211230546U CN201922419672.7U CN201922419672U CN211230546U CN 211230546 U CN211230546 U CN 211230546U CN 201922419672 U CN201922419672 U CN 201922419672U CN 211230546 U CN211230546 U CN 2112305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tunnel
drain pipe
drilling
kar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1967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雲鹤
罗禄森
赵万强
郑长青
周路军
喻渝
张永平
何昌国
匡亮
蒋立
何洋
刘佩斯
唐思聪
袁伟
杨学中
刘祥
华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REE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REE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REEC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REEC
Priority to CN20192241967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305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305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305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岩溶隧道引流式排水系统,包括钻孔、排水网络、排水管和隧道排水沟,钻孔为下倾钻孔,钻孔为从隧道拱墙打向岩溶发育区域的下倾钻孔,排水网络位于钻孔底端附近的土体或岩体,排水网络至少有部分位于岩溶发育区域,排水网络包括多条裂隙,裂隙中填充有透水混凝土,所有裂隙相互连通,钻孔内铺设有排水管,排水管的进水口与排水网络相连通,排水管的出水口与隧道排水沟相连通,排水管的进水口的高程低于排水管的出水口的高程,且钻孔顶端的高程高于排水管的出水口的高程。本实用新型的岩溶隧道引流式排水系统,利用虹吸作用,只要地下水发生汇聚,就能自动高效实时排出隧道围岩内多余地下水,无需任何外部动力,无需人工维护。

Description

一种岩溶隧道引流式排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岩溶隧道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铁路、公路等交通事业快速发展,隧道的数量和里程不断增加。受复杂地质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隧道的建设与运营过程目前仍面临很多工程病害问题。西南的地区岩溶隧道分布广泛,岩溶水对隧道衬砌结构造成极大的危害,水压力作用在衬砌上,改变衬砌结构的受力特征,衬砌背后较大的水压力增大隧道结构背后荷载,造成隧道衬砌开裂、仰拱隆起、翻浆冒泥等病害的产生。因此,对于衬砌背后的地下水的引排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岩溶地区岩溶裂隙分布的无规律,目前采用的衬砌背后环纵向盲管排水往往存在排水盲点,且后期岩体裂隙形成的排水通道堵塞后,无法进行长期有效的排水,进而导致排水不畅造成隧道衬砌破坏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岩溶隧道排水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岩溶隧道引流式排水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岩溶隧道引流式排水系统,包括钻孔、排水网络、排水管和隧道排水沟,所述钻孔为下倾钻孔,所述钻孔为从隧道拱墙打向岩溶发育区域的下倾钻孔,所述排水网络位于所述钻孔底端附近的土体或岩体,所述排水网络至少有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岩溶发育区域,所述排水网络包括多条裂隙,所述裂隙中填充有透水混凝土,所有所述裂隙相互连通,所述钻孔内铺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进水口与所述排水网络相连通,所述排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隧道排水沟相连通,所述排水管的进水口的高程低于所述排水管的出水口的高程,且所述钻孔顶端的高程高于所述排水管的出水口的高程。
随着岩溶发展,地下水通过排水网络逐渐集中至排水管的进水口附近,当排水管进水口处的地下水位线提高时,由于虹吸作用,地下水将通过排水管输送至隧道排水沟,直至所述排水管进水口处的水位等于所述排水管的出水口处的水位,则完成一次自动排水。在隧道运营期间,上述自动排水过程将多次发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岩溶隧道引流式排水系统,利用虹吸作用,只要地下水发生汇聚,就能自动高效实时排出隧道围岩内多余的地下水,无需任何外部动力,无需人工维护。本实用新型通过高压将透水混凝土压入隧道围岩中,透水混凝土凝固后形成高空隙率的排水网络,使地下水汇集在钻孔附近,扩大单个排水孔产生降落漏斗的影响范围,一次性高效排水,能够显著提高排水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沿着所述钻孔环向布置有多个喷射孔,每条所述裂隙至少与一个所述喷射孔相连通。所述喷射孔将所述裂隙和所述钻孔相连通,所述喷射孔便于喷射透水混凝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透水混凝土的渗透系数大于或等于0.01m/d,所述透水混凝土采用骨料、水泥、增强剂、水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钻孔内设有至少两根排水管,提高排水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排水管的一部分铺设在所述钻孔内,所述排水管的另一部分固定在隧道内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排水管的扬程小于施工地大气压对应的水柱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钻孔的倾斜角度为10度-30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钻孔的直径大于或等于7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排水管为PU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排水管的直径大于或等于4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隧道排水沟为隧道侧沟,且所述隧道侧沟内设有集水槽,所述排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所述集水槽内。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岩溶隧道引流式排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初步确定隧道的岩溶发育区域,从隧道拱墙打设朝向所述岩溶发育区域的下倾钻孔。如果所述钻孔能直接钻设至所述岩溶发育区域,则直接钻设至所述岩溶发育区域,如果所述钻孔无法直接钻设至所述岩溶发育区域,则尽量钻设至所述岩溶发育区域附近,从而使得注入透水混凝土后,形成的排水网络能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岩溶发育区域,从而引出所述岩溶发育区域的地下水。
步骤二:在所述钻孔的底端放置多喷头套管,所述多喷头套管包括注浆孔、多个喷射孔和活动套管,将所述活动套管分别与所述注浆孔、高压泵连接,将所述活动套管与高压泵连接,利用所述高压泵向所述多喷头套管内注入透水混凝土。
步骤三:注入透水混凝土完毕后,拆除所述活动套管,将排水管的进水口放入所述钻孔的底端;
步骤四:从所述排水管的出水口逆向灌水,将所述排水管中的空气全部排出后停止逆向灌水,将所述排水管的出水口放入隧道排水沟中。根据计算得到的排水管的容积,注入大于或等于该容积的水量,从而能排出排水管中的全部空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排水方法,利用高压泵向多喷头套管注入透水混凝土,透水混凝土从喷射孔进入土体或岩体,透水混凝土沿着土体或岩体的薄弱区域发展,在压裂地层岩土同时,充满整个裂隙空间并凝固,形成空间高渗透性排水网络,将地下水引流至钻孔处。再在钻孔和隧道排水沟之间连通排水管,当排水管的进水口的水位高于出水口的水位,发生虹吸作用,自动将地下水排出,一次排水过程结束后,排水管的进水口、出水口均处于水面以下,空气不会进入排水管中,使得排水管保持真空状态。当进水口处的地下水位再次升高时,虹吸作用再次发生,排水管再次发生排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排水方法,仅需一次施工,就能在整个隧道运营期间,多次自动实时排出地下水,排水过程自动发生,不需要人工维护。本实用新型利用透水混凝土注入钻孔中,在岩溶发育区域不确定的情况下,更容易沿着岩土体裂隙方向准确定位到岩溶发育区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有所述喷射孔沿着所述多喷头套管的环向均匀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多喷头套管为金属套管。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岩溶隧道引流式排水系统,利用虹吸作用,只要地下水发生汇聚,就能自动高效实时排出隧道围岩内多余的地下水,无需任何外部动力,无需人工维护。
2、本实用新型通过高压将透水混凝土压入隧道围岩中,透水混凝土凝固后形成高空隙率的排水网络,使地下水汇集在钻孔附近,扩大单个排水孔产生降落漏斗的影响范围,一次性高效排水,能够显著提高排水效率。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排水方法,仅需一次施工,就能在整个隧道运营期间,多次自动实时排出地下水,排水过程自动发生,不需要人工维护。
4、本实用新型利用透水混凝土注入钻孔中,在岩溶发育区域不确定的情况下,更容易沿着岩土体裂隙方向准确定位到岩溶发育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岩溶隧道引流式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岩溶隧道引流式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喷头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隧道侧沟的横断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隧道侧沟的平面图。
图标:1-隧道,2-钻孔,3-多喷头套管,31-注浆孔,32-喷射孔,33-活动套管,4-透水混凝土,5-排水管,6-隧道侧沟,61-集水槽,7-岩溶发育区域,8-地下水位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岩溶隧道引流式排水系统,包括钻孔2、排水网络、排水管5和隧道排水沟。
所述钻孔2为下倾钻孔,所述钻孔2的倾斜角度为10度-30度,所述钻孔2的直径大于或等于70mm。所述钻孔2直接打入隧道1的岩溶发育区域7,如图1所示;或钻孔2未打入所述隧道1的岩溶发育区域7,但位于所述岩溶发育区域7附近,如图2所述。
在所述钻孔2底端设有多喷头套管3,如图3所示,所述多喷头套管3包括注浆孔31、多个喷射孔32和活动套管33,所有所述喷射孔32沿着所述多喷头套管3环向布置。所述注浆孔31位于所述钻孔2内,所述注浆孔31和所述活动套管33可拆卸连接,将所述活动套管33与高压泵连接,利用高压泵向多喷头套管3注入透水混凝土4,透水混凝土4从喷射孔32进入土体或岩体,透水混凝土32沿着土体或岩体的薄弱区域发展,在压裂地层岩土同时,充满整个裂隙空间并凝固,形成空间高渗透性排水网络。透水混凝土4注入完毕后,拆除所述活动套管33,并将所述注浆孔31与所述排水管5相连通。图3箭头所示为注浆方向。
所述排水网络位于所述钻孔2底端附近的土体或岩体,所述排水网络至少有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岩溶发育区域7,所述排水网络包括多条裂隙,所述裂隙中填充有透水混凝土4,所有所述裂隙相互连通,每条所述裂隙至少与一个所述喷射孔32相连通,所述透水混凝土4的渗透系数大于或等于0.01m/d,所述透水混凝土4采用骨料、水泥、增强剂、水制成。
所述钻孔2内铺设有至少两根排水管5,所述排水管5为直径4mm的PU管,所述排水管5的扬程小于施工地大气压对应的水柱高度。所述排水管5的一部分铺设在所述钻孔内,所述排水管5的另一部分固定在隧道1内壁上。所述排水管5的进水口与所述排水网络相连通,所述排水管5的出水口与所述隧道排水沟相连通。具体的,如图4-图5所示,所述隧道排水沟为隧道侧沟6,所述隧道侧沟6内设有集水槽61,所述排水管5的出水口位于所述集水槽61内。
所述排水管5的进水口的高程低于所述排水管5的出水口的高程,且所述钻孔2顶端的高程高于所述排水管5的出水口的高程。
由于设置了上述的排水系统,地下水通过排水网络逐渐集中至排水管5的进水口附近,当排水管5进水口处的地下水位线8提高时,由于虹吸作用,地下水将通过排水管5输送至集水槽61,直至所述排水管5进水口处的水位等于所述排水管5的出水口处的水位,则完成一次自动排水。在隧道运营期间,上述自动排水过程将多次发生。
实施例2
如图1-图5所示,一种岩溶隧道引流式排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初步确定隧道1的岩溶发育区域7,从隧道1拱墙打设朝向所述岩溶发育区域7的下倾钻孔2。如果所述钻孔2能直接钻设至所述岩溶发育区域7,则直接钻设至所述岩溶发育区域7,如果所述钻孔2无法直接钻设至所述岩溶发育区域7,则尽量钻设至所述岩溶发育区域7附近,从而使得注入透水混凝土4后,形成的排水网络能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岩溶发育区域7,从而引出所述岩溶发育区域7的地下水。
步骤二:在所述钻孔2的底端放置多喷头套管3,所述多喷头套管3包括注浆孔31、多个喷射孔32和活动套管33,将所述活动套管33分别与所述注浆孔31、高压泵连接,利用所述高压泵向所述多喷头套管3内注入透水混凝土4。透水混凝土4从喷射孔32进入土体或岩体,透水混凝土32沿着土体或岩体的薄弱区域发展,在压裂地层岩土同时,充满整个裂隙空间并凝固,形成空间高渗透性排水网络。
步骤三:注入透水混凝土4完毕后,拆除所述活动套管33,将排水管5的进水口放入所述钻孔2的底端。
步骤四:从所述排水管5的出水口逆向灌水,将所述排水管5中的空气全部排出后停止逆向灌水,将所述排水管5的出水口放入隧道侧沟6的集水槽61内。根据计算得到的排水管5的容积,注入大于或等于该容积的水量,从而能排出排水管5中的全部空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排水方法,利用高压泵向多喷头套管注入透水混凝土,透水混凝土从喷射孔进入土体或岩体,形成空间高渗透性排水网络,将地下水引流至钻孔处。再在钻孔和隧道排水沟之间连通排水管,当排水管的进水口的水位高于出水口的水位,发生虹吸作用,自动将地下水排出,一次排水过程结束后,排水管的进水口、出水口均处于水面以下,空气不会进入排水管中,使得排水管保持真空状态。当进水口处的地下水位再次升高时,虹吸作用再次发生,排水管再次发生排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岩溶隧道引流式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钻孔、排水网络、排水管和隧道排水沟,所述钻孔为从隧道拱墙打向岩溶发育区域的下倾钻孔,所述排水网络位于所述钻孔底端附近的土体或岩体,所述排水网络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岩溶发育区域,所述排水网络包括多条裂隙,所述裂隙中填充有透水混凝土,所有所述裂隙相互连通,所述钻孔内铺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进水口与所述排水网络相连通,所述排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隧道排水沟相连通,所述排水管的进水口的高程低于所述排水管的出水口的高程,且所述钻孔顶端的高程高于所述排水管的出水口的高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溶隧道引流式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钻孔环向布置有多个喷射孔,每条所述裂隙至少与一个所述喷射孔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溶隧道引流式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混凝土的渗透系数大于或等于0.01m/d,所述透水混凝土采用骨料、水泥、增强剂、水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溶隧道引流式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内设有至少两根排水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岩溶隧道引流式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的一部分铺设在所述钻孔内,所述排水管的另一部分固定在隧道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溶隧道引流式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的扬程小于施工地大气压对应的水柱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岩溶隧道引流式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的倾斜角度为10度-30度。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岩溶隧道引流式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的直径大于或等于70mm。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岩溶隧道引流式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为PU管,所述排水管的直径大于或等于4mm。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岩溶隧道引流式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排水沟为隧道侧沟,且所述隧道侧沟内设有集水槽,所述排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所述集水槽内。
CN201922419672.7U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岩溶隧道引流式排水系统 Active CN2112305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19672.7U CN211230546U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岩溶隧道引流式排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19672.7U CN211230546U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岩溶隧道引流式排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30546U true CN211230546U (zh) 2020-08-11

Family

ID=71927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19672.7U Active CN211230546U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岩溶隧道引流式排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3054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05760A (zh) * 2019-12-27 2020-04-14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岩溶隧道引流式排水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05760A (zh) * 2019-12-27 2020-04-14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岩溶隧道引流式排水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53913B (zh) 一种竖井工作面超前预注浆方法
CN111005760A (zh) 一种岩溶隧道引流式排水系统
CN105821830B (zh) 一种用于低渗透性土坡的增渗虹吸排水系统
CN103015402B (zh) 一种用水泥土加固法抑制水平冻结冻胀融沉的施工方法
CN103046565B (zh) 超深岩基深基坑降排水方法
CN110359467A (zh) 一种基坑工程高压旋喷桩加固的施工方法
CN105926624B (zh) 逆止式集合孔注浆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11810198A (zh) 隧道地表定向大口径深孔注浆装置及注浆方法
CN114233385B (zh) 一种斜井井筒突泥涌水的治理方法
CN107747312A (zh) 一种砂砾石地层钻孔灌浆施工的方法
CN110318410A (zh) 一种深基坑遇承压水突涌减压控水处理施工方法
CN104234726A (zh) 一种穿越富水不整合接触带隧道的洞内降排水施工方法
CN111852515A (zh) 一种隧道地层预加固综合注浆方法
CN109538295A (zh) 密封矿区地下水库系统
CN108678753B (zh) 反坡隧道施工方法
CN112593943A (zh) 一种厚含水回填土层中的立井井颈段井壁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5731978A (zh) 一种用于细砂层顶进涵掌子面加固的注浆浆液及注浆方法
CN211230546U (zh) 一种岩溶隧道引流式排水系统
CN109441355A (zh) 粉土或沙层管井高压水冲快速成孔施工方法
CN103883291B (zh) 水文水井管内投砾成井设备及施工方法
CN211500533U (zh) 一种富厚砂层地质静压桩引孔装置
CN105672335A (zh) 用于集水坑降水的施工方法
CN104594369A (zh) 喀斯特地区高压群孔置换灌浆方法及其结构
CN213898970U (zh) 一种厚含水回填土层中的立井井颈段井壁结构
CN105064384B (zh) 真空管井降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