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26413U - 一种易于安装的盘管式废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易于安装的盘管式废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26413U
CN211226413U CN201922012458.XU CN201922012458U CN211226413U CN 211226413 U CN211226413 U CN 211226413U CN 201922012458 U CN201922012458 U CN 201922012458U CN 211226413 U CN211226413 U CN 2112264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body
water
pipe
water inlet
body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1245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广霞
赖龙飞
胡滨
段广亮
肖丽莎
罗媚
蒲仕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ong Y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ong Y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ong Y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ong Y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1245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264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264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264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易于安装的盘管式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有盘管主体、废水处理部、检测装置和进水装置;盘管主体具有进水端和出水端,进水装置连接于进水端,检测装置连接于出水端;盘管主体包括有两个以上的管体部,管体部呈U形结构;废水处理部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管体部之间;还设置有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分别连接于进水装置、检测装置;如此,盘管式设计,其占地面积小,尤其是,通过管体部的结构设计,方便了各装置之间的组装连接,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安装简单,使用方便,应用成本低,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

Description

一种易于安装的盘管式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易于安装的盘管式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水资源的使用越来越多,而水资源的污染也越来越重;大部分的自来水都是经一次使用后成为废水直接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而使得废水的大量累积导致废水不能有效的净化处理;现有的废水处理装置结构设计复杂,组装麻烦,使用不便,应用成本高,实用性欠佳,适用范围小。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安装的盘管式废水处理装置,其盘管式设计,其占地面积小,尤其是,通过管体部的结构设计,方便了各装置之间的组装连接,安装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易于安装的盘管式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有盘管主体、废水处理部、检测装置和进水装置;其中:
所述盘管主体具有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进水装置连接于进水端,所述检测装置连接于出水端;所述盘管主体包括有两个以上的管体部,所述管体部呈U形结构;所述废水处理部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管体部之间;
还设置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连接于进水装置、检测装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管体部设置有两个,其定义为第一管体部和第二管体部,所述废水处理部连接于第一管体部和第二管体部之间;且,所述进水端形成于第一管体部上,所述出水端形成于第二管体部上,所述进水装置连接于第一管体部的进水端上,所述检测装置连接于第二管体部的出水端上;
所述废水处理部包括有壳体和若干净化层,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净化层上下依次布置于容置腔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水装置包括有蓄水部、过滤部和第一水泵,所述蓄水部上开始有进水孔,所述过滤部设置于蓄水部内,所述进水孔位于过滤部的上方,所述第一水泵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蓄水部、盘管主体的进水端;所述第一水泵连接于控制单元。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有电机、转轴和搅拌叶,所述转轴和搅拌叶均设置于蓄水部内,所述转轴连接于电机的输出端,所述搅拌叶沿转轴的外围间距式布置;所述电机连接于控制单元。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滤部呈杯状结构,所述过滤部具有过滤孔,所述过滤孔沿过滤部的外周及底部间距式布置;以及,在过滤部的外周及底部均与蓄水部的内壁面保持间隙,以使水从过滤部的外周及底部滤出并从蓄水部的下端进入第一水泵。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有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检测腔室,所述检测腔室内设置有检测仪,所述箱体的外侧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连通于检测腔室,所述排水管和检测腔室之间设置有排水开关;所述控制单元分别连接于检测仪、排水开关;
以及,还包括有回流装置,所述回流装置连接于检测装置,所述回流装置包括有第二水泵和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水泵,另一端连接于进水装置与废水处理部之间的管体部上;所述检测装置和第二水泵之间设置有第一回流开关,所述回流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回流开关;所述第二水泵、第一回流开关、第二回流开关分别连接于控制单元;
使用时,检测仪将净化后的水的检测信息回馈到控制单元上,检测达标,则控制单元控制排水开关打开,净化后的水从排水管流出,第二水泵、第一回流开关、第二回流开关均关闭;
检测不达标,控制单元控制排水开关关闭,以及,第二水泵、第一回流开关、第二回流开关打开,以将废水经回流管重新回流到管体部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管体部设置有三个,其定义为第一管体部、第二管体部、第三管体部,所述废水处理部设置有两个,其一连接于第一管体部和第二管体部之间,另一连接于第二管体部、第三管体部之间;且,所述进水端形成于第一管体部上,所述出水端形成于第三管体部上,所述进水装置连接于第一管体部的进水端上,所述检测装置连接于第三管体部的出水端上;
所述回流管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管体部上以位于两个废水处理部之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盘管式设计,其占地面积小,尤其是,通过管体部的结构设计,方便了各装置之间的组装连接,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安装简单,使用方便,应用成本低,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
其次是,过滤部的设置,先将废水里的残渣过滤再经过第一水泵进入到管体部内,避免了第一水泵和管体部内的堵塞,尤其是,搅拌组件的设置,避免了废水的残渣将过滤部堵塞,提高了废水的流动性,进而提高了废水的处理效率;
以及,回流装置的设置,将检测不合格的水质重新流入到管体部内,避免不合格的水质排放出去;优选个废水处理部,形成逐级对废水进行处理,不合格的废水可以回流至相应级的废水处理部的进水侧,以确保废水处理达标且避免废水处理流程上的不必要浪费。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组装结构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进水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废水处理部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组装结构示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二的大致控制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盘管主体 11、第一管体部
12、第二管体部 13、第三管体部
20、废水处理部
21、壳体 22、净化层
30、检测装置 31、第二水泵
311、回流管 32、排水管
40、进水装置 41、蓄水部
411、进水孔 42、过滤部
43、第一水泵 44、搅拌组件
441、电机 442、转轴
443、搅拌叶 50、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二的具体结构。
一种易于安装的盘管式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有盘管主体10、废水处理部20、检测装置30和进水装置40;其中:
所述盘管主体10具有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进水装置40连接于进水端,所述检测装置30连接于出水端;所述盘管主体10包括有两个以上的管体部,所述管体部呈U形结构;所述废水处理部20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管体部之间;
还设置有控制单元50,所述控制单元50分别连接于进水装置40、检测装置30;这样,盘管式设计,其占地面积小,尤其是,通过管体部的结构设计,方便了各装置之间的组装连接,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安装简单,使用方便,应用成本低,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中,所述管体部设置有两个,其定义为第一管体部11和第二管体部12,所述废水处理部20连接于第一管体部11和第二管体部12之间;且,所述进水端形成于第一管体部11上,所述出水端形成于第二管体部12上,所述进水装置40连接于第一管体部11的进水端上,所述检测装置30连接于第二管体部12的出水端上;
所述废水处理部20包括有壳体21和若干净化层22,所述壳体21的内部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净化层22上下依次布置于容置腔内。
此处,所述进水装置40包括有蓄水部41、过滤部42和第一水泵43,所述蓄水部41上开始有进水孔411,所述过滤部42设置于蓄水部41内,所述进水孔411位于过滤部42的上方,所述第一水泵4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蓄水部41、盘管主体10的进水端;所述第一水泵43连接于控制单元50。
还设置有搅拌组件44,所述搅拌组件44包括有电机441、转轴442和搅拌叶443,所述转轴442和搅拌叶443均设置于蓄水部41内,所述转轴442连接于电机441的输出端,所述搅拌叶443沿转轴442的外围间距式布置;所述电机441连接于控制单元50;所述电机441设置于蓄水部41的上端,所述转轴442为竖直结构设置,所述转轴442的上端穿过蓄水部41连接于电机441。
优选地,所述过滤部42呈杯状结构,所述过滤部42具有过滤孔,所述过滤孔沿过滤部42的外周及底部间距式布置;以及,在过滤部42的外周及底部均与蓄水部41的内壁面保持间隙,以使水从过滤部42的外周及底部滤出并从蓄水部41的下端进入第一水泵43;这样,先将废水里的残渣过滤再经过第一水泵进入到管体部内,避免了第一水泵和管体部内的堵塞,尤其是,搅拌组件的设置,避免了废水的残渣将过滤部堵塞,提高了废水的流动性,进而提高了废水的处理效率。
还有,所述检测装置30包括有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检测腔室,所述检测腔室内设置有检测仪,所述箱体的外侧设置有排水管32,所述排水管32连通于检测腔室,所述排水管32和检测腔室之间设置有排水开关;所述控制单元50分别连接于检测仪、排水开关;
以及,还包括有回流装置,所述回流装置连接于检测装置30,所述回流装置包括有第二水泵31和回流管311,所述回流管311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水泵31,另一端连接于进水装置40与废水处理部20之间的管体部上;所述检测装置30和第二水泵31之间设置有第一回流开关,所述回流管31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回流开关;所述第二水泵、第一回流开关、第二回流开关分别连接于控制单元50;
使用时,检测仪将净化后的水的检测信息回馈到控制单元50上,检测达标,则控制单元50控制排水开关打开,净化后的水从排水管32流出,第二水泵、第一回流开关、第二回流开关均关闭;
检测不达标,控制单元50控制排水开关关闭以及第二水泵、第一回流开关、第二回流开关打开,以将废水经回流管311重新回流到管体部上;如此,将检测不合格的水质重新流入到管体部内,避免不合格的水质排放出去;优选个废水处理部,形成逐级对废水进行处理,不合格的废水可以回流至相应级的废水处理部的进水侧,以确保废水处理达标且避免废水处理流程上的不必要浪费。
如图4所示,其显示了实施例二的具体结构,其与实施例的主要不同在于:
所述管体部设置有三个,其定义为第一管体部11、第二管体部12、第三管体部13,所述废水处理部20设置有两个,其一连接于第一管体部11和第二管体部12之间,另一连接于第二管体部12、第三管体部13之间;且,所述进水端形成于第一管体部11上,所述出水端形成于第三管体部13上,所述进水装置40连接于第一管体部11的进水端上,所述检测装置30连接于第三管体部13的出水端上;
所述回流管311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管体部12上以位于两个废水处理部20之间。
当然,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废水处理部20、进水装置40等具体结构设计,亦可应用于实施例二中。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盘管式设计,其占地面积小,尤其是,通过管体部的结构设计,方便了各装置之间的组装连接,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安装简单,使用方便,应用成本低,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
其次是,过滤部的设置,先将废水里的残渣过滤再经过第一水泵进入到管体部内,避免了第一水泵和管体部内的堵塞,尤其是,搅拌组件的设置,避免了废水的残渣将过滤部堵塞,提高了废水的流动性,进而提高了废水的处理效率;
以及,回流装置的设置,将检测不合格的水质重新流入到管体部内,避免不合格的水质排放出去;优选个废水处理部,形成逐级对废水进行处理,不合格的废水可以回流至相应级的废水处理部的进水侧,以确保废水处理达标且避免废水处理流程上的不必要浪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易于安装的盘管式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盘管主体(10)、废水处理部(20)、检测装置(30)和进水装置(40);其中:
所述盘管主体(10)具有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进水装置(40)连接于进水端,所述检测装置(30)连接于出水端;所述盘管主体(10)包括有两个以上的管体部,所述管体部呈U形结构;所述废水处理部(20)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管体部之间;
还设置有控制单元(50),所述控制单元(50)分别连接于进水装置(40)、检测装置(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安装的盘管式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部设置有两个,其定义为第一管体部(11)和第二管体部(12),所述废水处理部(20)连接于第一管体部(11)和第二管体部(12)之间;且,所述进水端形成于第一管体部(11)上,所述出水端形成于第二管体部(12)上,所述进水装置(40)连接于第一管体部(11)的进水端上,所述检测装置(30)连接于第二管体部(12)的出水端上;
所述废水处理部(20)包括有壳体(21)和若干净化层(22),所述壳体(21)的内部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净化层(22)上下依次布置于容置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安装的盘管式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装置(40)包括有蓄水部(41)、过滤部(42)和第一水泵(43),所述蓄水部(41)上开始有进水孔(411),所述过滤部(42)设置于蓄水部(41)内,所述进水孔(411)位于过滤部(42)的上方,所述第一水泵(4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蓄水部(41)、盘管主体(10)的进水端;所述第一水泵(43)连接于控制单元(5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易于安装的盘管式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搅拌组件(44),所述搅拌组件(44)包括有电机(441)、转轴(442)和搅拌叶(443),所述转轴(442)和搅拌叶(443)均设置于蓄水部(41)内,所述转轴(442)连接于电机(441)的输出端,所述搅拌叶(443)沿转轴(442)的外围间距式布置;所述电机(441)连接于控制单元(5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易于安装的盘管式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部(42)呈杯状结构,所述过滤部(42)具有过滤孔,所述过滤孔沿过滤部(42)的外周及底部间距式布置;以及,在过滤部(42)的外周及底部均与蓄水部(41)的内壁面保持间隙,以使水从过滤部(42)的外周及底部滤出并从蓄水部(41)的下端进入第一水泵(4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安装的盘管式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30)包括有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检测腔室,所述检测腔室内设置有检测仪,所述箱体的外侧设置有排水管(32),所述排水管(32)连通于检测腔室,所述排水管(32)和检测腔室之间设置有排水开关;所述控制单元(50)分别连接于检测仪、排水开关;
以及,还包括有回流装置,所述回流装置连接于检测装置(30),所述回流装置包括有第二水泵(31)和回流管(311),所述回流管(311)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水泵(31),另一端连接于进水装置(40)与废水处理部(20)之间的管体部上;所述检测装置(30)和第二水泵(31)之间设置有第一回流开关,所述回流管(31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回流开关;所述第二水泵、第一回流开关、第二回流开关分别连接于控制单元(50);
使用时,检测仪将净化后的水的检测信息回馈到控制单元(50)上,检测达标,则控制单元(50)控制排水开关打开,净化后的水从排水管(32)流出,第二水泵、第一回流开关、第二回流开关均关闭;
检测不达标,控制单元(50)控制排水开关关闭,以及,第二水泵、第一回流开关、第二回流开关打开,以将废水经回流管(311)重新回流到管体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易于安装的盘管式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部设置有三个,其定义为第一管体部(11)、第二管体部(12)、第三管体部(13),所述废水处理部(20)设置有两个,其一连接于第一管体部(11)和第二管体部(12)之间,另一连接于第二管体部(12)、第三管体部(13)之间;且,所述进水端形成于第一管体部(11)上,所述出水端形成于第三管体部(13)上,所述进水装置(40)连接于第一管体部(11)的进水端上,所述检测装置(30)连接于第三管体部(13)的出水端上;
所述回流管(311)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管体部(12)上以位于两个废水处理部(20)之间。
CN201922012458.XU 2019-11-20 2019-11-20 一种易于安装的盘管式废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2112264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12458.XU CN211226413U (zh) 2019-11-20 2019-11-20 一种易于安装的盘管式废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12458.XU CN211226413U (zh) 2019-11-20 2019-11-20 一种易于安装的盘管式废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26413U true CN211226413U (zh) 2020-08-11

Family

ID=71922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12458.XU Active CN211226413U (zh) 2019-11-20 2019-11-20 一种易于安装的盘管式废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264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72765B2 (en) Filtering system for swimming pool
CN201447399U (zh) 重力式虹吸无阀一体化净水设备
CN109267609B (zh) 一种适用于智能环保移动卫生间的厕所污水处理装置
CN112717493B (zh) 一种基于旋流沉砂原理的管网径流净化装置
CN211226413U (zh) 一种易于安装的盘管式废水处理装置
CN204952378U (zh) 过滤池
CN216195307U (zh) 一种房车浴室排水过滤装置
CN216604313U (zh) 一种管道直饮水过滤装置
CN103541423A (zh) 一种自洁式污水提升装置
CN109296025B (zh) 一种适用于智能环保移动卫生间的雨水处理装置
CN202227412U (zh) 循环净化节水器
CN202809826U (zh) 一种自洁式污水提升装置
CN218011588U (zh) 一种废水净化装置
CN202893072U (zh) 一种雨水弃流过滤装置
CN220202832U (zh) 一种水资源再生利用系统
KR100284954B1 (ko) 폐수여과장치
CN220502706U (zh) 一种一体化优质杂排水循环回用装置
CN205442843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04898794U (zh) 一种家庭废水再利用系统
CN2853925Y (zh) 家庭节水装置
CN211284008U (zh) 河道黑臭污水处理设备
CN219491153U (zh) 前置过滤器
CN221412391U (zh) 一种防堵过滤结构
CN215161897U (zh) 一种一体化废水处理系统
CN217287333U (zh) 一种生活污水预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