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26370U - 列管降温式分解槽 - Google Patents

列管降温式分解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26370U
CN211226370U CN201922137995.7U CN201922137995U CN211226370U CN 211226370 U CN211226370 U CN 211226370U CN 201922137995 U CN201922137995 U CN 201922137995U CN 211226370 U CN211226370 U CN 2112263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pipe
annular tube
lower ring
tank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3799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原栋
苏喜振
霍光明
庞二中
赵端霞
朱亮亮
龚智远
李煜峰
李文博
杜增福
李文俊
张彩虹
张鑫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menxia Yixiang Aluminu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menxia Yixiang Aluminu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menxia Yixiang Aluminu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menxia Yixiang Aluminu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3799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263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263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2637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氧化铝制造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列管降温式分解槽。列管降温式分解槽,包括槽体以及设置在槽体中的上环管、下环管,上环管和下环管之间绕槽体周向分布有列管,上环管、下环管以及列管均与槽体的内壁间隔设置,上环管和下环管均包括多个管段,上环管的管段和下环管的管段在周向上错开并通过列管连通,下环管中的一个管段设有设有进水口、另一上设有出水口,由于各个管段之间形成蛇形回路结构,使得水流呈蛇形沿着槽体的内部流动,从而进行降温,由于上环管、下环管以及列管均与槽体的内壁间隔设置,使得换热棉结大大增加,提高降温效率,列管中部的紧固结构保证了结构强度,从而提高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列管降温式分解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氧化铝制造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列管降温式分解槽。
背景技术
现有的分解槽共计有16台槽子,从1#至16#,落差从36.5米至30.5米,每个槽子直径14米,可容纳近5000立方物料。当物料由泵输送至1#槽后,通过1#槽顶的提料风把1#槽内底部物料输送至2#槽,依次类推至16#槽。这一过程是一个降温分解析出氢氧化铝的过程。如通过自然降温,1#槽66℃至16#槽,最大降温只有4℃,这将直接影响分解率指标,为此在分解槽下加装了七台宽通道板式换热器,换热面积350㎡,投入使用后总温差可达到12-14℃左右,虽然基本满足降温需求,但与要求50℃的末温控制还存在一定差距。考虑到宽通道板式设备造价高,维修成本贵,同时还需要开启配套降温泵等,为降低维修费用,保证降温效果。
现有技术中还要一种采用列管列管进行降温的分解槽,比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9024213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分解槽,包括一种槽内中间降温型分解槽,其包括设于分解槽内的上环管和下环管以及连通所述上环管、下环管的多根列管,所述上环管内均匀设有3个堵板,包括一参照堵板,所述下环管内设有4个堵板,所述下环管内的其中一所述堵板与上环管内的参照堵板在竖直方向上共面设置,其余3个所述堵板分别对应设于所述上环管的相邻两堵板的中部,与所述参照堵板相对的所述下环管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回水口。这种分解槽通过列管和环管的配合实现降温,但是由于列管和环管的结构限制,使得降温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列管降温式分解槽,以解决现有的列管降温式分解槽降温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列管降温式分解槽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列管降温式分解槽,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槽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槽体中的上环管、下环管,所述上环管和下环管之间绕所述槽体周向分布有列管,所述上环管、下环管以及列管均与所述槽体的内壁间隔设置,所述上环管和下环管均包括多个首位连接、内部断开的管段,上环管的管段和下环管的管段在周向上错开并通过列管连通,以使上、下环管的各个管段通过列管形成蛇形回路结构,所述下环管中的一个管段设有设有进水口、另一上设有出水口,所述列管的中部位置处设有紧固结构。
所述紧固结构包括环形加强板,所述列管紧固连接在所述环形加强板上。
所述环形加强板径向间隔设有两个,两个环形加强板分别对应贴合设置在所述列管的内外两侧并通过连接结构连接。
所述连接结构为贯穿两个环形加强板设置的连接螺栓。
所述管段的端部设有法兰板,相邻两个管段之间通过法兰板断开,且相邻两个管段的法兰板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列管降温式分解槽,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槽体以及设置在槽体中的上环管、下环管,上环管和下环管之间绕槽体周向分布有列管,上环管、下环管以及列管均与槽体的内壁间隔设置,上环管和下环管均包括多个首位连接、内部断开的管段,上环管的管段和下环管的管段在周向上错开并通过列管连通,以使上、下环管的各个管段通过列管形成蛇形回路结构,下环管中的一个管段设有设有进水口、另一上设有出水口,列管的中部位置处设有紧固结构,由于各个管段之间形成蛇形回路结构,使得水流呈蛇形沿着槽体的内部流动,从而进行降温,由于上环管、下环管以及列管均与槽体的内壁间隔设置,使得换热棉结大大增加,提高降温效率,列管中部的紧固结构保证了结构强度,从而提高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列管降温式分解槽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各个管段、列管展开后的示意图;
图3为管段之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环形加强板和列管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连接螺栓位置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槽体;2、上环管;3、连接柱;4、列管;5、第一环形加强板;21、第一管段;22、第二管段;23、第三管段;24、第四管段;25、第五管段;26、第六管段;27、第七管段;261、第一法兰盘;271、第二法兰盘;6、连接螺栓;51、第二环形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列管降温式分解槽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列管降温式分解槽,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槽体1以及设置在槽体1中的上环管2、下环管,上环管2和下环管之间绕槽体1周向分布有列管4,上环管2、下环管以及列管4均与槽体1的内壁间隔设置,上环管2和下环管均包括多个首位连接、内部断开的管段,上环管的管段和下环管的管段在周向上错开并通过列管4连通,以使上、下环管的各个管段通过列管4形成蛇形回路结构,下环管中的一个管段设有设有进水口、另一上设有出水口,列管4的中部位置处设有紧固结构。由于各个管段之间形成蛇形回路结构,使得水流呈蛇形沿着槽体1的内部流动,从而进行降温,由于上环管、下环管以及列管4均与槽体1的内壁间隔设置,使得换热棉结大大增加,提高降温效率,列管4中部的紧固结构保证了结构强度,从而提高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上环管的管段分别是第一管段21、第二管段22和第三管段23,下环管的管段分别是第四管段24、第五管段25、第六管段26和第七管段27,列管4均匀分布在这些管段之间,将管段的内部连通,形成蛇形回路,在使用过程中,水流的流向如图2所示。上下环管通过连接柱3安装在槽体内壁上。
每个管段的端部设有法兰板,相邻两个管段之间通过法兰板断开,且相邻两个管段的法兰板焊接连接,以第六管段和第七管段为例,如图3所示,第六管段的端部设有第一法兰盘261,第七管段的端部设有第二法兰盘271,这两个法兰盘将端部位置封闭断开,同时,法兰盘之间还起到连接作用,这样保证管段之间连接的结构强度。
为了保证紧固连接的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紧固结构包括环形加强板,列管4紧固连接在环形加强板上。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环形加强板径向间隔设有两个,分别是第一环形加强板5和第二环形加强板51,两个环形加强板分别对应贴合设置在列管4的内外两侧并通过连接结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为贯穿两个环形加强板设置的连接螺栓6,这样能够实现可拆连接,方便后期的维护处理。
本实用新型后的分解槽具体可以采用如下数据进行工作:
1、分解槽的进料量一般1100m3/h,直径14米的分解槽,单槽容积为5000m3,物料通过每个槽子的时间约4.5小时。
2、II期共计16台槽子,除去末槽缓冲槽与退出的检修槽,共计投用14个槽子运行,而分解工序需要物料的分解时间为60小时,而当前物料通过每个槽子的时间为4.5小时,14个槽子共计所需63小时,已经充分完成了分解时间的需求。
3、每个直径14米的槽子的容积5000立方,在物料进入槽子后,物料在槽内自上而下运行,在通过管束降温段时,物料在搅拌的作用下充分与600㎡换热面积的管束进行换热,这一过程连续不断进行,从而使物料形成降温。
4、当单台管束降温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以通过调节槽壁外上水管与回水管的阀门,加大管束的上水量来调整换热效果,使其满足生产需要。
使用本实用新型后的分解槽后,有以下明显的效果:
1、列管降温的主要在于换热面积的增加,并且物料是通过自上而下与列管进行整体换热,其降温效果好,单台槽子列管降温可达5-7℃,比宽板降温3℃,整整提高了近4℃。
2、指标控制:确保了夏季气温较高时期,分解末温可始终控制在48℃左右,相较往年夏季未温的52℃下降了3-4℃,可直接提高种母ak约0.02,根据循环效率计算,可以提高0.72kg/m³,则一年可以提产约3000t氧化铝。
2、节电方面:分解槽下90KW中间降温泵少开启一台,按宽板一年运行11个月计算,一年可节约用电费用(1.732*158A*380V*0.84/1000*24*30*11)*0.56=691819元。
3、碱煮费用:宽板不再开启,减少每月少一次碱煮。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各个列管之间还可以采用环形钢管连接;环形加强板之间还可以采用焊接连接结构连接;两个环形加强板之间还可以采用弹簧销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列管降温式分解槽,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槽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槽体中的上环管、下环管,所述上环管和下环管之间绕所述槽体周向分布有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环管、下环管以及列管均与所述槽体的内壁间隔设置,所述上环管和下环管均包括多个首位连接、内部断开的管段,上环管的管段和下环管的管段在周向上错开并通过列管连通,以使上、下环管的各个管段通过列管形成蛇形回路结构,所述下环管中的一个管段设有设有进水口、另一上设有出水口,所述列管的中部位置处设有紧固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管降温式分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结构包括环形加强板,所述列管紧固连接在所述环形加强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列管降温式分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加强板径向间隔设有两个,两个环形加强板分别对应贴合设置在所述列管的内外两侧并通过连接结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列管降温式分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贯穿两个环形加强板设置的连接螺栓。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列管降温式分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段的端部设有法兰板,相邻两个管段之间通过法兰板断开,且相邻两个管段的法兰板焊接连接。
CN201922137995.7U 2019-12-03 2019-12-03 列管降温式分解槽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2263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37995.7U CN211226370U (zh) 2019-12-03 2019-12-03 列管降温式分解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37995.7U CN211226370U (zh) 2019-12-03 2019-12-03 列管降温式分解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26370U true CN211226370U (zh) 2020-08-11

Family

ID=71921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3799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226370U (zh) 2019-12-03 2019-12-03 列管降温式分解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263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82283U (zh) 可拆多流体管壳式换热器
CN102914181B (zh) 拆卸清洗的固定管板式列管换热器
CN102721304B (zh) 一种全串联板壳式热交换器
CN201364054Y (zh) 塔顶冷凝器
CN211226370U (zh) 列管降温式分解槽
CN202747867U (zh) 一种全串联板壳式热交换器
CN102698659A (zh) 一种甲醇合成反应器结构
CN201488600U (zh) 一种翅片管换热器
CN203824383U (zh) 多流程纯逆流管壳式换热器
CN212030279U (zh) 缠绕管式换热器
CN101839655B (zh) 高效模块回程容积式换热器
CN104567481B (zh) 一种绕管式换热器
CN105107434A (zh) 一种用于过氧化氢氧化丙烯制环氧丙烷的新型反应器
CN110207508A (zh) 一种换热器
CN101995175A (zh) 管壳式换热器
CN100467993C (zh) 螺旋折流板支撑丁胞管束换热器
CN213912414U (zh) 一种贲亭酸甲酯精馏塔冷却装置
CN216898490U (zh) 一种低压降耐腐管壳式换热器
CN2524196Y (zh) 高效阳极保护管壳式浓硫酸冷却器
CN213778710U (zh) 高效三通管壳换热器
CN216845858U (zh) 一种高效换热的树状管道结构
CN210638548U (zh) 双效防腐的石墨热交换设备
CN210596042U (zh) 一种列管式换热装置
CN215893343U (zh) 一种组合式双壳程u型管式换热器
CN213481064U (zh) 卧姿双列均流式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1

Termination date: 202012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