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08374U - 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08374U
CN211208374U CN201921808406.7U CN201921808406U CN211208374U CN 211208374 U CN211208374 U CN 211208374U CN 201921808406 U CN201921808406 U CN 201921808406U CN 211208374 U CN211208374 U CN 2112083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rotection
pole
driving rod
circuit brea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0840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瑾
朱俊
李罗斌
吴正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083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083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12Automatic release mechanisms with or without manual release
    • H01H71/24Electromagnetic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12Automatic release mechanisms with or without manual release
    • H01H71/128Manual release or trip mechanisms, e.g. for test purpo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83/00Protective switches, e.g. circuit-breaking switches, or protective relays operated by abnormal electrical conditions otherwise than solely by excess current
    • H01H83/14Protective switches, e.g. circuit-breaking switches, or protective relays operated by abnormal electrical conditions otherwise than solely by excess current operated by imbalance of two or more currents or voltages, e.g. for differential prote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断路器,包括壳体以及并排设置在壳体两侧的断路器相极和漏电保护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保护极包括零序电流互感器、漏电操作机构、漏电测试机构,以及相对设置在壳体内的中性极静触头和中性极动触头,断路器相极包括相极操作机构,以及相对设置的静触头和动触头,动触头与相极操作机构连接,断路器相极的主回路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测试机构通过弹性件上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两个触点组成具有双断点的测试回路,并且,第一接触部由与中性极动触头连接的中线驱动件驱动与第一接触件接触,中线驱动件与相极操作机构或漏电操作机构连接,能够保证在断路器相极分闸时按下测试按钮不导通测试回路,提高断路器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的测试机构由于受壳体空间限制,测试机构的测试回路通常采用单断点结构,但是当断路器分闸时,如果按下测试机构的试验按钮,断路器的出线端会因为测试回路导通而出现对地电压,使用过程中导致触电的风险,也不满足特定区域的安全法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部分断路器将测试机构的测试回路改为双断点结构,双断点中的一个断点通过手柄控制,在手柄合闸时按下试验按钮才会导通测试回路,但是断点导通和断开速度受到手柄合闸和分闸速度的影响,如果手柄出现慢复位的问题,则会导致断点断开速度慢,这时如果断路器反接,按下试验按钮则会导致测试回路断开慢,使断路器的线圈发热烧毁,断路器失效的问题,严重影响断路器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断路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断路器,包括壳体以及并排设置在壳体两侧的断路器相极和漏电保护极,所述漏电保护极包括零序电流互感器、漏电操作机构、漏电测试机构,以及相对设置在壳体内的中性极静触头和中性极动触头,断路器相极包括相极操作机构,以及相对设置的静触头和动触头,动触头与相极操作机构连接,断路器相极的主回路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
漏电测试机构包括弹性件、测试按钮,以及分别接入测试回路两端的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中性极动触头通过中线驱动件与漏电操作机构或相极操作机构连接,弹性件的一端设有与中线驱动件配合的第一接触部,弹性件的另一端设有伸到第二接触件与测试按钮之间的第二接触部;测试按钮能够推动第二接触部与第二接触件接触,在断路器合闸时中线驱动件推动第一接触部与第一接触件接触。
优选的,所述中线驱动件包括保护驱动杆和轴机耦合驱动杆,保护驱动杆一端与中性极动触头连接,保护驱动杆另一端通过轴机耦合驱动杆与漏电操作机构铰接;弹性件的第一接触部与轴机耦合驱动杆配合,轴机耦合驱动杆推动第一接触部与第一接触件接触,且中性极动触头与复位弹簧一端连接,复位弹簧另一端与壳体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线驱动件包括保护驱动杆和轴机耦合驱动杆,保护驱动杆一端与中性极动触头连接,保护驱动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机耦合驱动杆与相极操作机构铰接;弹性件的第一接触部与保护驱动杆配合,保护驱动杆推动第一接触部与第一接触件接触,中性极动触头与复位弹簧一端连接,复位弹簧另一端与壳体连接。
优选的,所述漏电操作机构包括枢转安装在壳体内的保护杠杆,以及分别枢转安装在保护杠杆上且相互搭扣配合的保护跳扣和保护锁扣,保护跳扣与保护连杆的一端铰接,保护连杆的另一端与断路器手柄铰接。
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中性极动触头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接触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扭簧,弹性件包括连接在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之间的螺旋部,螺旋部套在弹簧轴上与壳体连接,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均与螺旋部的轴线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接触件设置在中性极动触头靠近中性极静触头的一侧,第一接触件和弹性件设置在中性极动触头远离中性极静触头的一侧,中性极动触头通过复位弹簧与第二接触件连接,第二接触部从中性极动触头的一侧穿过与第二接触件配合,第一接触件与设置在第一接触件下方的测试电阻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接触件与轴机耦合驱动杆相对设置在弹性件的两侧,第一接触部上设有成V字形的第四接触臂,第四接触臂的一端向靠近轴机耦合驱动杆的一侧倾斜,第四接触臂的另一端向靠近第一接触件的一侧倾斜。
优选的,所述轴机耦合驱动杆的一端与保护驱动杆的一端连接,保护杠杆上设有与轴机耦合驱动杆另一端配合的轴机耦合驱动杆通孔;在保护驱动杆的另一端设有与中性极动触头转动连接的触头驱动杆;保护驱动杆一端层叠设置在保护杠杆上,中性极动触头层叠设置在保护驱动杆的另一端。
优选的,所述第四接触臂的端部设有向第一接触件弯曲的弯曲接触臂,弯曲接触臂的外侧与第一接触件接触配合。
优选的,所述中性极动触头的中部设有成三角形的动触头导向槽,壳体内设有插到动触头导向槽中的动触头导向柱,复位弹簧的一端套在导向槽内,中性极动触头对应在动触头导向槽的两侧分别设有保护驱动杆轴孔和中性极动触点。
优选的,所述中性极动触头成V字型,中性极动触头的中部向靠近第二接触件的一侧凸起,并在中性极动触头的另一侧形成避让第一接触件的开口,所述的中性极动触点和保护驱动杆轴孔分别设置在V型的中性极动触头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测试按钮包括按钮连接部以及分别设置在按钮连接部两端的按钮操作部和按钮推动部,按钮操作部的另一端伸出壳体,按钮推动部的另一端与第一接触部配合,按钮连接部与按钮推动部顶侧的一端连接,按钮推动部顶侧的另一端与壳体限位配合,在按钮推动部的底侧设有分别伸到第一接触部两侧的第一按钮推动部和第二按钮推动部,在第一按钮推动部和第二按钮推动部之间形成与第一接触部限位配合的按钮推动槽。
优选的,所述漏电操作机构包括枢转安装在壳体内的保护杠杆,以及分别枢转安装在保护杠杆上且相互搭扣配合的保护跳扣和保护锁扣,保护跳扣通过保护连杆与漏电保护手柄连接,保护锁扣通过保护弹簧与保护杠杆连接,保护弹簧能够驱动保护锁扣与保护跳扣搭扣保持储能,漏电保护极的漏电脱扣器在出现漏电故障时能够解锁保护锁扣与保护跳扣,断路器相极的相极操作机构上设有伸到保护杠杆一侧的解锁杠杆,保护锁扣与保护跳扣解锁时通过解锁杠杆解锁相极操作机构。
优选的,所述相极操作机构包括断路器储能件、枢转安装在壳体内与动触头相连的摇臂、枢转安装在摇臂上的相极支座,以及分别枢转安装在相极支座上相互搭扣配合的跳扣和锁扣,跳扣通过连杆与相极手柄连接,相极支座通过断路器储能件与壳体连接,相极操作机构在跳扣和锁扣相互搭扣配合时,相极操作机构保持平衡,相极手柄向合闸方向转动能够通过相极操作机构带动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并为断路器储能件储能;跳扣和锁扣解除搭扣配合时,储能件释能并带动动触头与静触头分开;在锁扣上设有与漏电保护极的漏电操作机构配合的解锁杠杆。
优选的,所述螺旋部设置在靠近测试按钮的一侧,所述第一接触部呈U形结构,第一接触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接触臂、第三接触臂,以及垂直连接在第一接触臂与第三接触臂的一端之间的第二接触臂,第二接触臂与螺旋部的轴线平行设置,第二接触臂远离第一接触部的一端向保护驱动杆摆动平面延伸,第一接触臂的另一端与螺旋部连接,第三接触臂伸到保护驱动杆与第二接触件之间,且第三接触臂与保护驱动杆设置在同一平面内。
优选的,所述第三接触臂远离第二接触臂的另一端与呈V型结构的第四接触臂连接,第四接触臂伸到保护驱动杆与第二接触件之间,第四接触臂与第二接触臂连接一侧的侧边向靠近保护驱动杆的方向倾斜,第四接触臂另一侧的侧边向靠近第一接触件的方向倾斜与第一接触件配合,在第四接触臂两侧侧边的连接处形成与保护驱动杆配合的弯曲部,保护驱动杆通过推动第四接触臂的弯曲部使第四接触臂远离第二接触臂的一端与第一接触件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四接触臂与第一接触件配合的一端设有弯曲接触臂,弯曲接触臂向远离第一接触件的一侧弯曲,在弯曲接触臂的外侧形成与第一接触件配合的弧面。
优选的,所述断路器手柄包括相极手柄和漏电保护手柄,相极手柄与断路器相极的相极操作机构连接,漏电保护手柄与漏电保护极的漏电操作机构连接,在漏电保护手柄上设有推动块,推动块伸到相极手柄向合闸方向转动的一侧,漏电保护手柄在出现漏电电流向分闸方向转动时,通过推动块推动相极手柄向分闸方向转动;出现过载或短路电流时,相极手柄向分闸方向转动,但漏电保护手柄不动作。
优选的,所述断路器相极与漏电保护极之间设有隔板,隔板上设有用于安装弹性件的螺旋部的弹簧轴,隔板设有用于限位保护驱动杆的止挡块,止挡块与保护驱动杆靠近中性极动触头的一端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测试机构通过弹性件上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两个触点组成具有双断点的测试回路,并且,第一接触部由动轴机耦合驱动杆驱动与第一接触件接触,不仅能够保证在断路器相极分闸时按下测试按钮不导通测试回路,进一步提高断路器的可靠性,而且通过第一接触部与操作机构配合,还可以提高操作机构的动作速度,特别是线路出现过载或漏电电流时,可以更快地跳闸断路器将线路切断。
此外,弹性件采用扭簧不仅可以直接套在壳体内安装,而且壳体通过弹簧限位槽对弹性件的一端进行限位,能够进一步降低装配的难度,还具有结构简单和成本低的特点。
此外,通过在保护驱动杆的一端设置轴机耦合驱动孔,并在保护驱动杆的另一端设置触头驱动杆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便于装配的特点,而且轴机耦合驱动凸台能够提高轴机耦合驱动孔与轴机耦合驱动杆连接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相极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漏电保护极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漏电测试机构和漏电操作机构的配合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中性极动触头、保护驱动杆和保护杠杆和配合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12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保护驱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测试按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轴机耦合驱动杆与保护杠杆的配合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弹性件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弹性件的侧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断路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漏电测试机构和漏电操作机构的配合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漏电测试机构和漏电操作机构的另一配合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漏电保护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相极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断路器正接线时的漏电测试回路中电流流向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断路器反接线时的漏电测试回路中电流流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18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包括壳体以及并排设置在壳体两侧的断路器相极1和漏电保护极2,在断路器相极1和漏电保护极2之间设有隔板 32,断路器相极1包括相对设置且分别接入电路的静触头111和动触头112,动触头112安装在相极操作机构14上摆动与静触头111配合,所述漏电保护极2 包括零序电流互感器21、漏电操作机构22和漏电测试机构25,断路器相极1 的主回路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21,零序电流互感器21能够在主回路中出现漏电电流时,通过漏电操作机构22解锁相极操作机构14带动动触头112与静触头 111分开;
漏电测试机构25包括弹性件26、测试按钮29,以及分别接入断路器相极1 的主回路的第一接触件27和第二接触件28,弹性件26的一端设有第一接触部 261,弹性件26的另一端设有与测试按钮29配合的第二接触部262,断路器相极1合闸时漏电操作机构22或相极操作机构14通过与中性极动触头212连接的中线驱动件推动第一接触部261与第一接触件27接触,测试按钮29能够推动第二接触部262与第二接触件28接触,第一接触部261和第二接触部262分别与第一接触件27和第二接触件28接触时能够导通测试回路在主回路中产生漏电测试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测试机构25通过弹性件26上的第一接触部261和第二接触部262两个触点组成具有双断点的测试回路,并且第一接触部261和第二接触部262分别由操作机构和测试按钮29驱动,不仅能够保证在断路器相极1分闸时按下测试按钮29不导通测试回路,提高断路器的可靠性,而且通过第一接触部261与操作机构配合,还可以提高操作机构的动作速度,特别是线路出现过载或漏电电流时,可以帮助漏电操作机构22更快地跳闸断路器将线路切断。
如图10示出相极操作机构14的一种实施方式,相极操作机构14包括断路器储能件、枢转安装在壳体内与动触头112相连的摇臂141、分别枢转安装在摇臂141上且相互搭扣配合的跳扣142和锁扣143,以及与跳扣142铰接的连杆 144,连杆144的另一端与伸出壳体的断路器手柄31铰接,当跳扣142和锁扣 143相互搭扣配合时,相极操作机构14保持平衡,断路器手柄31能够驱动相极操作机构14带动动触头112与静触头111接触导通主回路和分开断开主回路以合闸和分闸断路器,并且在合闸过程中为断路器储能件储能。
进一步,断路器相极1包括电磁脱扣机构12、双金脱扣机构13和灭弧机构,静触头111固定在壳体内通过主回路导电件与电磁脱扣机构12和左端的接线端子15连接,动触头112安装在相极操作机构14上摆动与静触头111配合,并通过主回路导电件与双金脱扣机构15和右端的断路器接线端子14连接,在电路出现短路、过载和漏电时,分别通过电磁脱扣机构12、双金脱扣机构13和漏电操作机构22带动跳扣142和锁扣143相互分开解扣,使相极操作机构14失去平衡,通过储能件释能带动动触头112离开静触头111断开主回路将故障电路切断实现保护。
参阅图1-9示出的实施例一,所述漏电保护极2包括零序电流互感器21、漏电操作机构22、漏电测试机构25,以及相对设置在壳体内的中性极静触头211 和中性极动触头212,中性极动触头212通过保护驱动杆225与漏电操作机构 22连接,保护驱动杆225的另一端通过轴机耦合驱动杆220与漏电操作机构22 的一侧铰接,漏电操作机构22的另一侧与断路器手柄31连接,轴机耦合驱动杆220与保护驱动杆225的摆动平面垂直设置,并且轴机耦合驱动杆220的两端分别与保护驱动杆225和漏电操作机构22连接,第一接触件27设置在轴机耦合驱动杆220的一侧,弹性件26的第一接触部261伸到轴机耦合驱动杆220 与第一接触件27之间与轴机耦合驱动杆220的中部配合,测试按钮29能够推动第二接触部262与第二接触件28接触,在断路器合闸时轴机耦合驱动杆220 推动第一接触部261与第一接触件27接触。
断路器手柄31向合闸位置转动时,漏电操作机构22通过轴机耦合驱动杆 220驱动保护驱动杆225带动中性极静触头211和中性极动触头212接触,并通过轴机耦合驱动杆220推动第一接触部261与第一接触件27接触,当断路器手柄31向分闸位置转动时,带动轴机耦合驱动杆220远离第一接触部261,第一接触部261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复位并推动断路器手柄31加速向分闸位置转动。本实施方式,在双断点的测试回路的基础上,第一接触部261由漏电操作机构 22的动轴机耦合驱动杆220驱动与第一接触件27接触,不仅能够保证在断路器相极1分闸时按下测试按钮29不导通测试回路,进一步提高断路器的可靠性,而且弹性件26与动轴机耦合驱动杆220配合,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漏电操作机构 22的动作速度。
作为漏电操作机构22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漏电操作机构22包括枢转安装在壳体内的保护杠杆221,以及分别枢转安装在保护杠杆221上且相互搭扣配合的保护跳扣222和保护锁扣224,保护跳扣222与保护连杆223的一端铰接,保护连杆223的另一端与断路器手柄31铰接,保护驱动杆225通过轴机耦合驱动杆220与保护杠杆221铰接,中性极动触头212与保护驱动杆225铰接,且中性极动触头212与复位弹簧227一端连接,复位弹簧227另一端与壳体连接,断路器手柄31在保护跳扣222与保护锁扣224相互搭扣配合时能够通过保护驱动杆225带动中性极动触头212摆动。保护轴机耦合驱动杆220的一端与保护驱动杆225的一端连接,保护杠杆221上设有与轴机耦合驱动杆220另一端配合的轴机耦合驱动杆通孔,轴机耦合驱动杆220的另一端从轴机耦合驱动杆通孔穿过并伸到保护杠杆221的另一侧与限制件226连接。当然漏电操作机构22 也可以采用其它方案。
参阅图2,合闸过程为:断路器手柄31顺时针旋转,断路器手柄31推动连杆223,连杆223推动跳扣222和锁扣224带动保护杠杆221顺时针方向转动,并通过保护杠杆221压缩弹性件261储能,直至机构闭合。
脱扣过程为:当线路出现过载或漏电电流,漏电脱扣器23推动锁扣224与跳扣222解扣并释放保护杠杆221,保护杠杆221在复位弹簧及缩弹性261作用下能够沿逆时针方向更快速地转动。
进一步,所述复位弹簧227一端与中性极动触头212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接触件28连接。第二接触件28即起到测试回路断点的作用,同时又起到固定复位弹簧227的作用。同时复位弹簧227即起到与中性极动触头212配合的作用,又起到将中性极动触头212与第二接触件28电气连接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第二接触件28设置在中性极动触头212靠近中性极静触头211 的一侧,第一接触件27和弹性件26设置在中性极动触头212远离中性极静触头211的一侧,中性极动触头212通过复位弹簧227与第二接触件28连接,第二接触部262从中性极动触头212的一侧穿过与第二接触件28配合,第一接触件27与设置在第一接触件27下方的测试电阻251连接,通过将第一接触件27 和第二接触件28分别设置在中性极静触头211的两侧,不仅具有结构紧凑、移动行程短和动作速度快的特点,而且第二接触件28在导通测试回路的作用基础上,通过与复位弹簧227连接起到复位中性极动触头212的作用,一石二鸟,设计巧妙。
参阅图3-7示出保护驱动杆225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保护驱动杆225的一端设有沿轴机耦合驱动杆220轴向设置的轴机耦合驱动凸台2251,在轴机耦合驱动凸台2251上设有套在轴机耦合驱动杆220上的轴机耦合驱动孔2252,在保护驱动杆225的另一端设有触头驱动凸台2253,在触头驱动凸台2253上设有与中性极动触头212转动连接的触头驱动杆2254,触头驱动杆2254与中性极动触头212的摆动平面垂直设置,保护驱动杆225一端层叠设置在保护杠杆221 上,中性极动触头212层叠设置在保护驱动杆225的另一端。本实施方式通过在保护驱动杆225的一端设置轴机耦合驱动孔2252,并在保护驱动杆225的另一端设置触头驱动杆2254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便于装配的特点,而且轴机耦合驱动凸台2251能够提高轴机耦合驱动孔2252与轴机耦合驱动杆220连接的强度。
参阅图6示出弹性件26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弹性件26为扭簧,弹性件26包括连接在第一接触部261与第二接触部262之间的螺旋部263,螺旋部263套在弹簧轴260上与壳体连接,第一接触部261和第二接触部262均与螺旋部263的轴线垂直设置,第一接触部261伸到保护驱动杆225与第一接触件27之间,第二接触部262伸到测试按钮29与第二接触件28之间。
第一接触部261包括成U型连接的第一接触臂261a、第二接触臂261b和第三接触臂261c,第一接触臂261a与第三接触臂261c相对设置,第二接触臂261b 垂直连接在第一接触臂261a与第三接触臂261c的一端之间,第一接触臂261a 的另一端与螺旋部263连接,第三接触臂261c的另一端与第四接触臂261d连接,第四接触臂261d伸到轴机耦合驱动杆220与第二接触件28之间,第一接触部261沿第二接触臂261b的方向插入到弹簧限位槽261e内限位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触件27与轴机耦合驱动杆220相对设置在弹性件26 的两侧,第一接触部261的第四接触臂261d成V字型,第四接触臂261d的一端向靠近轴机耦合驱动杆220的一侧倾斜,第四接触臂261d的另一端向靠近第一接触件27的一侧倾斜。第一接触部261通过成V字型设置的第四接触臂261d,不仅能够有效减少第一接触部261与第一接触件27之间距离,加速导通测试回路的速度,而且弹性也更高,既具有复位速度快的特点,又不会由于硬接触损坏第一接触件27。
更进一步,所述第四接触臂261d的端部设有向第一接触件27弯曲的弯曲接触臂261f,弯曲接触臂261f的外侧与第一接触件27接触配合,能够增大接触面积,保证能够可靠接触。
参阅图3-7所示,所述中性极动触头212的中部设有成三角形的动触头导向槽213,壳体内设有插到动触头导向槽213中与动触头导向槽213配合的动触头导向柱214,复位弹簧227的一端套在导向槽213内,中性极动触头212对应在动触头导向槽213的两侧分别设有保护驱动杆轴孔和中性极动触点215,中性极动触点215与中性极静触头211上的中性极静触点216接触配合。本实施方式的中性极动触头212,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和便于加工制作的特点,能减少生产的成本和装配的难度。
进一步,所述中性极动触头212成V字型,中性极动触头212的中部向靠近第二接触件28的一侧凸起,并在中性极动触头212的另一侧形成避让第一接触件27的开口217,所述的中性极动触点215和保护驱动杆轴孔分别设置在V 型的中性极动触头212的两端,在中性极动触头212的一侧设有与第一接触件 27连接的测试电阻251,能够避免零件之间相互干涉,进一步紧凑测试机构的结构,并减少占用的空间。
参阅图2、7示出测试按钮29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测试按钮29包括按钮连接部291以及分别设置在按钮连接部291两端的按钮操作部292和按钮推动部293,按钮操作部292的另一端伸出壳体,按钮推动部293的另一端与第一接触部261配合,按钮连接部291与按钮推动部293顶侧的一端连接,按钮推动部293顶侧的另一端与壳体限位配合,在按钮推动部293的底侧设有分别伸到第一接触部261两侧的第一按钮推动部297和第二按钮推动部298,在第一按钮推动部297和第二按钮推动部298之间形成与第一接触部261限位配合的按钮推动槽299。
如图10-16示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不同的是中线驱动件不连接在漏电操作机构22与中性极动触头212之间,本实施例的中线驱动件连接在断路器相极1的相极操作机构14与中性极动触头212之间,中线驱动件由断路器相极1的相极操作机构14驱动动作,中线驱动件包括与中线动触头的中性极动触头212连接的保护驱动杆225,以及连接在保护驱动杆225与漏电保护机构22之间的轴机耦合驱动杆220;弹性件26的第一接触部 261与中线驱动件的保护驱动杆225配合。
具体的,所述漏电保护相极2设置在断路器相极1的一侧,漏电保护相极 2包括零序电流互感器21、漏电操作机构22、漏电脱扣器23、漏电测试机构25、保护线路板211和中线触头机构;
所述断路器相极1包括相极脱扣器、相极操作机构14和相极触头机构,相极脱扣器包括电磁脱扣机构12和/或双金脱扣机构13;
相极触头机构包括分别接入相线的静触头111和动触头112,中线触头机构包括分别接入中性线的中性极动触头212和中性极静触头211,中性极动触头 212通过保护驱动杆225与断路器相极1的相极操作机构14连接;
漏电测试机构25包括测试按钮29和漏电测试回路,漏电测试回路包括弹性件26、第一接触件27和第二接触件28,弹性件26包括相连的第一接触部261 和第二接触部262,第一接触部261设置在第一接触件27与保护驱动杆225之间,第二接触部262设置在第二接触件28与测试按钮29之间;
当断路器相极1合闸时,相极操作机构14通过保护驱动杆225推动弹性件26的第一接触部261与第一接触件27接触,并且按下测试按钮29时,测试按钮29推动弹性件26的第二接触部262与第二接触件28接触,通过弹性件26 在第一接触件27和第二接触件28之间形成回路,将漏电测试回路导通。
漏电保护相极2的零序电流互感器21套在中性线和漏电测试回路上,漏电测试回路导通时,模拟中性线出现漏电电流的情况,使零序电流互感器21感应到漏电电流,零序电流互感器21驱动漏电脱扣器23解锁漏电操作机构22,同时漏电操作机构22带动断路器相极1的相极操作机构14解锁,相极操作机构 14解锁时带动静触头111和动触头112分开,断开所接入的相线,同时通过保护驱动杆225带动中性极动触头212和中性极静触头211分开,断开所接入的中性线。
通过弹性件26的第一接触部261与第一接触件27形成漏电测试回路的第一测试触点,并通过弹性件26的第二接触部262与第二接触件28配合形成漏电测试回路的第二测试触点,第二测试触点的闭合和断开由测试按钮29控制;
断路器接入电源后,当断路器相极1处于分闸状态时,第二测试触点处于断开状态,此时按下测试按钮29,第二测试触点闭合后,由于第一测试触点处于断开状态,导致漏电测试回路无法导通,断路器的负载侧无法形成对地电压或对保护线路板211电压。
当断路器相极1处于合闸状态时,第一测试触点处于闭合状态,此时按下测试按钮29,第一测试触点闭合并导通漏电测试回路模拟漏电信号,断路器相极1跳闸,则说明漏电保护相极2的漏电保护功能没有失效。
本实施例的断路器,通过弹性件26的第一接触部261与第一接触件27形成漏电测试回路的第一测试触点,并通过弹性件26的第二接触部262与第二接触件28配合形成漏电测试回路的第二测试触点,第二测试触点的闭合和断开由测试按钮29控制,第一测试触点由断路器相极1的相极操作机构14控制,使第一测试触点的闭合和断开与断路器相极1的合闸和分闸动作同步进行,不仅能够有效避免在断路器相极1分闸时,按下测试按钮29使单触点漏电测试回路导通,导致漏电测试回路产生对地电压或者对保护线路板211电压,而且还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和可靠性高的特点。
断路器手柄31向合闸位置转动时,断路器相极1的相极操作机构14通过轴机耦合驱动杆220驱动保护驱动杆225推动第一接触部261与第一接触件27 接触;当断路器手柄31向分闸位置转动时,断路器相极1的相极操作机构14 通过轴机耦合驱动杆220带动保护驱动杆225远离第一接触部261。
本实施方式,在双断点的测试回路的基础上,第一接触部261由漏电操作机构22的轴机耦合驱动杆220驱动更改为由漏电操作机构22的保护驱动杆225 驱动,保护驱动杆225与第一接触部261的接触面积更大,不仅配合更可靠,而且装配难度更低。
参见实施例一、二,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包括断路器相极1(图1)、漏电保护极2(图2)、漏电测试机构25(图3),以及分别与断路器相极1和漏电保护极2配合的操作机构,断路器相极1和漏电保护极2分别包括接入线路的相极触头机构和中线触头机构;
断路器合闸时操作机构分别带动相极触头机构和中线触头机构导通线路,当线路故障时,操作机构解锁并分别带动相极触头机构和中线触头机构断开线路;
所述漏电测试机构25包括测试按钮29和漏电测试回路,漏电测试回路包括与测试按钮29配合的第二测试触点,以及与操作机构配合的第一测试触点,测试按钮29能够带动第二测试触点闭合和分开,操作机构带动相极触头机构和中线触头机构导通和断开线路的同时,能够带动第一测试触点闭合和分开;当第一测试触点和第二测试触点均闭合时,漏电测试回路导通并产生漏电故障测试信号使操作机构解锁;当第一测试触点和第二测试触点任一分开时,漏电测试回路断开。
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漏电测试回路的第一测试触点和第二测试触点分别由操作机构和测试按钮29控制,只有第一测试触点和第二测试触点均闭合时,漏电测试回路才会导通,第一测试触点和第二测试触点任一断开时,漏电测试回路就不会导通,断路器的负载侧也就无法形成对地电压或对线路板的电压,能够可靠地保护负载和线路板。
所述线路包括相线和中性线,所述相极触头机构接入相线,中线触头机构接入中性线,所述操作机构包括与相极触头机构配合的相极操作机构14,以及设置在相极操作机构14一侧与中线触头机构配合的漏电操作机构22,且相极操作机构14和漏电操作机构22相互配合;
断路器合闸时分别将相极操作机构14和漏电操作机构22锁定在储能状态,并分别通过相极操作机构14带动相极触头机构导通相线,同时通过漏电操作机构22带动中线触头机构导通中性线,与该线路对应的相极操作机构14或漏电操作机构22解锁并带动另一者也解锁,使相极触头机构和中线触头机构分别断开相线和中性线。
所述漏电测试回路与操作机构配合的第一测试触点,可以由操作机构的漏电操作机构22控制,也可以由操作机构的相极操作机构14控制。
所述相极触头机构与相极操作机构14连接,中线触头机构通过中线驱动件与相极操作机构14或漏电操作机构22连接,由中线驱动件带动第一测试触点闭合和分开。
第一测试触点由漏电操作机构22控制第一测试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实施例一,中线触头机构通过中线驱动件与漏电操作机构22连接,第一测试触点与中线驱动件配合。所述中线驱动件包括保护驱动杆225和轴机耦合驱动杆220,保护驱动杆225一端与中性极动触头212连接,保护驱动杆225另一端通过轴机耦合驱动杆220与漏电操作机构22铰接;弹性件26的第一接触部261与轴机耦合驱动杆220配合,轴机耦合驱动杆220推动第一接触部261与第一接触件27接触,且中性极动触头212与复位弹簧227一端连接,复位弹簧227另一端与壳体连接。
第一测试触点由相极操作机构14控制第一测试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实施例二,中线触头机构通过中线驱动件与相极操作机构14连接,第一测试触点与中线驱动件配合。所述中线驱动件包括保护驱动杆225和轴机耦合驱动杆220,保护驱动杆225一端与中性极动触头212连接,保护驱动杆225通过轴机耦合驱动杆220与相极操作机构14铰接;弹性件26的第一接触部261与保护驱动杆225配合,保护驱动杆225推动第一接触部261与第一接触件27接触,中性极动触头212与复位弹簧227一端连接,复位弹簧227另一端与壳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两个实施例均具有以下特点:
如图3所示,所述漏电测试机构25包括第一接触件27和第二接触件28,所述弹性件26为扭簧,弹性件26包括连接在第一接触部261与第二接触部262 之间的螺旋部263,螺旋部263套在弹簧轴260上与壳体连接,第一接触部261 设置在中线驱动件和第一接触件27之间,并与第一接触件27组成第一测试触点,第二接触部262设置在第二接触件28与测试按钮29之间,并与第二接触件28组成第二测试触点。
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弹性件26上的第一接触部261和第二接触部262分别组成漏电测试回路的第一测试触点和第二测试触点,不仅能够保证漏电测试回路的可靠性,而且通过第一接触部261与操作机构配合,还可以提高操作机构的动作速度。
图17示出断路器正接线时的漏电测试回路,图18示出断路器反接线时的漏电测试回路;所述漏电测试回路的一端与断路器相极1接入的相线连接,漏电测试回路的另一端与漏电保护极2接入的中性线连接。具体的,所述漏电测试回路还包括测试电阻251和复位弹簧227,第一接触件27经过测试电阻251 与断路器相极1接入相线,所述复位弹簧227的一端与中线接触机构接入中性线,复位弹簧227的另一端转动安装在第二接触件28上。当第一测试触点和第二测试触点均闭合时,漏电测试回路在相线与中性线之间导通产生漏电故障测试信号,不仅能够在中线接触机构与第一接触件27组成漏电测试回路,而且复位弹簧227还能够增加中线触头机构触头压力的作用。当然,漏电测试回路也可以采用其它方案模拟漏电电流的产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12所示,所述操作机构与断路器手柄31连接,断路器手柄31包括相极手柄31a和漏电保护手柄31b,相极手柄31a与断路器相极1的相极操作机构14连接,漏电保护手柄31b与漏电保护极2的漏电操作机构22连接,在漏电保护手柄31b上设有推动块31c,推动块31c伸到相极手柄31a向合闸方向转动的一侧,漏电保护手柄31b在出现漏电电流向分闸方向转动时,通过推动块31c推动相极手柄31a向分闸方向转动,能够加快断路器的动作速度;出现过载或短路电流时,相极手柄31a向分闸方向转动,但漏电保护手柄31b不动作,通过相极手柄31a和漏电保护手柄31b的位置能够指示故障的原因,如果相极手柄31a和漏电保护手柄31b均动作,说明故障的原因为过载或短路电流;如果相极手柄31a动作而漏电保护手柄31b不动作,则说明故障的原因为漏电电流。
上述实施例一中,所述中线触头机构通过中线驱动件与操作机构的漏电保护机构22连接,中线驱动件包括与中线动触头连接的保护驱动杆225,以及连接在保护驱动杆225与漏电保护机构22之间的轴机耦合驱动杆220;弹性件26 的第一接触部261与中线驱动件的保护驱动杆225或轴机耦合驱动杆220配合。
参阅图17所示,断路器正接线时的漏电测试回路,电流从断路器相极1右端的接线端子15流入,经断路器相极1的动触头112、断路器相极1的静触头 111、漏电保护极2的零序电流互感器21、断路器相极1左端的接线端子15、测试电阻251、第一接触件27、第二测试触点、第一测试触点、弹性件26、复位弹簧227、中性极动触头212流至漏电保护极2的右端的接线端子15。
参阅图18所示,断路器反接线时的测试回路,电流从断路器相极1左端的接线端子15流入,经测试电阻251、第一接触件27、弹性件26、第一测试触点、第二测试触点、复位弹簧227、中性极动触头212、中性极静触头211、零序电流互感器21流至漏电保护极2的左端的接线端子15。
如图10-11所示,本实施例弹性件26的结构。本实施例弹性件26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弹性件26的结构相同,但区别在于保护驱动杆225本实施方式的弹性件26的第一接触部261与保护驱动杆225配合。即所述第一接触件27与保护驱动杆225相对设置在弹性件26的两侧,第一接触部261的第四接触臂261d 成V字型,第四接触臂261d的一端向靠近保护驱动杆225的一侧倾斜。
具体的,所述弹性件26为扭簧,弹性件26包括连接在第一接触部261与第二接触部262之间的螺旋部263,螺旋部263套在弹簧轴260上与壳体连接,第一接触部261和第二接触部262均与螺旋部263的轴线垂直设置,第一接触部261伸到保护驱动杆225与第一接触件27之间,第二接触部262伸到测试按钮29与第二接触件28之间。
进一步,所述螺旋部263设置在靠近测试按钮29的一侧,所述第一接触部261呈U形结构,第一接触部26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接触臂261a、第三接触臂261c,以及垂直连接在第一接触臂261a与第三接触臂261c的一端之间的第二接触臂261b,第二接触臂261b与螺旋部263的轴线平行设置,第二接触臂 261b远离第一接触臂261a的一端向保护驱动杆225摆动平面延伸,第一接触臂 261a的另一端与螺旋部263连接,第三接触臂261c伸到保护驱动杆225与第二接触件28之间,且第三接触臂261c与保护驱动杆225设置在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所述第三接触臂261c远离第二接触臂261b的另一端与呈V型结构的第四接触臂261d连接,第四接触臂261d伸到保护驱动杆225与第二接触件28之间,第四接触臂261d与第二接触臂261b连接一侧的侧边向靠近保护驱动杆225的方向倾斜,第四接触臂261d另一侧的侧边向靠近第一接触件27的方向倾斜与第一接触件27配合,在第四接触臂261d两侧侧边的连接处形成与保护驱动杆225配合的弯曲部,保护驱动杆225通过推动第四接触臂261d的弯曲部使第四接触臂261d远离第二接触臂261b的一端与第一接触件27接触,实现第二测试触点的闭合。通过V型结构的第四接触臂261d,不仅能够能够优化零件的布局,保证第一接触件27与其它零件之间具有可靠安全的电气距离,而且还能够减少第一接触部261与保护驱动杆225之间的距离,便于保护驱动杆 225驱动第一接触部261动作,保证弹性件26的灵敏度。
进一步,所述第四接触臂261d与第一接触件27配合的一端设有弯曲接触臂261f,弯曲接触臂261f向远离第一接触件27的一侧弯曲,在弯曲接触臂261f 的外侧形成与第一接触件27配合的弧面。第四接触臂261d通过弯曲接触臂261f 上形成的弧面与第一接触件27接触,接触面积更大,接触也更可靠。
如图15所示,所述断路器相极1与漏电保护极2之间设有隔板32,隔板 32上设有用于安装弹性件26的螺旋部263的弹簧轴260,隔板32在弹簧轴260 的一侧设有与测试按钮29一侧配合的按钮导向板294,在按钮导向板294的另一侧设有与弹性件26的第一接触部261配合的弹簧限位槽261e,螺旋部263可转动套在弹簧轴260上,且第一接触部261的第一接触臂261a、第二接触臂261b 和第三接触臂261c插入到弹簧限位槽261e中限位配合。优选的,第三接触臂 261c伸到弹簧限位槽261e的外侧后与第四接触部261d连接,具有装配简单的特点。
参阅图15所示,所述中性极动触头212的中部设有成三角形的动触头导向槽213,壳体内设有插到动触头导向槽213中与动触头导向槽213配合的动触头导向柱214,在触头导向柱214上设有可转动的动触头限位件219,中性极动触头212对应在动触头导向槽213的两侧分别设有保护驱动杆轴孔和中性极动触点215,保护驱动杆轴孔和动触头限位件219的一端分别可转动地套在触头驱动杆2254的一端,触头驱动杆2254的另一端与保护驱动杆225可转动连接,动触头限位件219的另一端与中性极动触头212远离中性极静触头211的一侧限位配合,复位弹簧227的一端套在导向槽213一侧的侧壁上与中性极动触头212 可转动连接,中性极动触点215与中性极静触头211上的中性极静触点216接触配合。
断路器相极1的相极操作机构14动作时,保护驱动杆225通过触头驱动杆 2254驱动套在触头驱动杆2254另一端上的中性极动触头212和动触头限位件 219动作,使中性极动触头212的三角形的动触头导向槽213套在触头导向柱 214上摆动,同时动触头限位件219以触头导向柱214为圆心转动并对中性极动触头212的摆动进行限位。本实施方式的中性极动触头212,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和便于加工制作的特点,能减少生产的成本和装配的难度。
参阅图12-14所示,本实施例的保护驱动杆225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保护驱动杆225的结构相同,保护驱动杆225的一端通过轴机耦合驱动杆220与断路器相极1的相极操作机构14铰接,保护驱动杆225的另一端通过触头驱动杆2254与中性极动触头212铰接,断路器相极1的相极操作机构14动作时,通过保护驱动杆225带动中性极动触头212动作。
如图14所示,所述隔板32设有用于限位保护驱动杆225的止挡块2250,止挡块2250与保护驱动杆225靠近中性极动触头212的一端配合,通过止挡块 2250防止保护驱动杆225防止出现死点。
如图4示出本实施例中漏电操作机构22的结构,漏电操作机构22包括枢转安装在壳体内的保护杠杆221,以及分别枢转安装在保护杠杆221上且相互搭扣配合的保护跳扣222和保护锁扣224,保护跳扣222通过保护连杆223与漏电保护手柄31b连接,保护锁扣224通过保护弹簧228与保护杠杆221连接,保护弹簧228能够驱动保护锁扣224与保护跳扣222搭扣保持储能,漏电保护极2 的漏电脱扣器23在出现漏电故障时能够解锁保护锁扣224与保护跳扣222,断路器相极1的相极操作机构14上设有伸到保护杠杆221一侧的解锁杠杆229,保护锁扣224与保护跳扣222解锁时通过解锁杠杆229解锁相极操作机构14。
如图16示出本实施例中断路器相极1的相极操作机构14的结构,相极操作机构14包括断路器储能件、枢转安装在壳体内与动触头112相连的摇臂141、枢转安装在摇臂141上的相极支座140,以及分别枢转安装在相极支座140上相互搭扣配合的跳扣142和锁扣143,跳扣142通过连杆144与相极手柄31a连接,相极支座140通过断路器储能件与壳体连接,相极操作机构14在跳扣142和锁扣143相互搭扣配合时,相极操作机构14保持平衡,相极手柄31a向合闸方向转动能够通过相极操作机构14带动动触头112与静触头111接触,并为断路器储能件储能;跳扣142和锁扣143解除搭扣配合时,储能件释能并带动动触头 112与静触头111分开;在锁扣143上设有与漏电保护极2的漏电操作机构配合的解锁杠杆229;本实施例中,相极支座140通过轴机耦合驱动杆220与漏电保护极2的保护驱动杆225连接,锁扣143通过轴机耦合驱动杆220枢转安装在相极支座140上。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断路器,包括壳体以及并排设置在壳体两侧的断路器相极(1)和漏电保护极(2),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保护极(2)包括零序电流互感器(21)、漏电操作机构(22)、漏电测试机构(25),以及相对设置在壳体内的中性极静触头(211)和中性极动触头(212),断路器相极(1)包括相极操作机构(14),以及相对设置的静触头(111)和动触头(112),动触头(112)与相极操作机构(14)连接,断路器相极(1)的主回路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21);
漏电测试机构(25)包括弹性件(26)、测试按钮(29),以及分别接入测试回路两端的第一接触件(27)和第二接触件(28),中性极动触头(212)通过中线驱动件与漏电操作机构(22)或相极操作机构(14)连接,弹性件(26)的一端设有与中线驱动件配合的第一接触部(261),弹性件(26)的另一端设有伸到第二接触件(28)与测试按钮(29)之间的第二接触部(262);测试按钮(29)能够推动第二接触部(262)与第二接触件(28)接触,在断路器合闸时中线驱动件推动第一接触部(261)与第一接触件(27)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线驱动件包括保护驱动杆(225)和轴机耦合驱动杆(220),保护驱动杆(225)一端与中性极动触头(212)连接,保护驱动杆(225)另一端通过轴机耦合驱动杆(220)与漏电操作机构(22)铰接;弹性件(26)的第一接触部(261)与轴机耦合驱动杆(220)配合,轴机耦合驱动杆(220)推动第一接触部(261)与第一接触件(27)接触,且中性极动触头(212)与复位弹簧(227)一端连接,复位弹簧(227)另一端与壳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线驱动件包括保护驱动杆(225)和轴机耦合驱动杆(220),保护驱动杆(225)一端与中性极动触头(212)连接,保护驱动杆(225)的另一端通过轴机耦合驱动杆(220)与相极操作机构(14)铰接;弹性件(26)的第一接触部(261)与保护驱动杆(225)配合,保护驱动杆(225)推动第一接触部(261)与第一接触件(27)接触,中性极动触头(212)与复位弹簧(227)一端连接,复位弹簧(227)另一端与壳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操作机构(22)包括枢转安装在壳体内的保护杠杆(221),以及分别枢转安装在保护杠杆(221)上且相互搭扣配合的保护跳扣(222)和保护锁扣(224),保护跳扣(222)与保护连杆(223)的一端铰接,保护连杆(223)的另一端与断路器手柄(31)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227)一端与中性极动触头(212)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接触件(28)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26)为扭簧,弹性件(26)包括连接在第一接触部(261)与第二接触部(262)之间的螺旋部(263),螺旋部(263)套在弹簧轴(260)上与壳体连接,第一接触部(261)和第二接触部(262)均与螺旋部(263)的轴线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接触件(28)设置在中性极动触头(212)靠近中性极静触头(211)的一侧,第一接触件(27)和弹性件(26)设置在中性极动触头(212)远离中性极静触头(211)的一侧,中性极动触头(212)通过复位弹簧(227)与第二接触件(28)连接,第二接触部(262)从中性极动触头(212)的一侧穿过与第二接触件(28)配合,第一接触件(27)与设置在第一接触件(27)下方的测试电阻(25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件(27)与轴机耦合驱动杆(220)相对设置在弹性件(26)的两侧,第一接触部(261)上设有成V字形的第四接触臂(261d),第四接触臂(261d)的一端向靠近轴机耦合驱动杆(220)的一侧倾斜,第四接触臂(261d)的另一端向靠近第一接触件(27)的一侧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机耦合驱动杆(220)的一端与保护驱动杆(225)的一端连接,保护杠杆(221)上设有与轴机耦合驱动杆(220)另一端配合的轴机耦合驱动杆通孔;在保护驱动杆(225)的另一端设有与中性极动触头(212)转动连接的触头驱动杆(2254);保护驱动杆(225)一端层叠设置在保护杠杆(221)上,中性极动触头(212)层叠设置在保护驱动杆(225)的另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接触臂(261d) 的端部设有向第一接触件(27)弯曲的弯曲接触臂(261f),弯曲接触臂(261f)的外侧与第一接触件(27)接触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性极动触头(212)的中部设有成三角形的动触头导向槽(213),壳体内设有插到动触头导向槽(213)中的动触头导向柱(214),复位弹簧(227)的一端套在导向槽(213)内,中性极动触头(212)对应在动触头导向槽(213)的两侧分别设有保护驱动杆轴孔和中性极动触点(215)。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性极动触头(212)成V字型,中性极动触头(212)的中部向靠近第二接触件(28)的一侧凸起,并在中性极动触头(212)的另一侧形成避让第一接触件(27)的开口(217),所述的中性极动触点(215)和保护驱动杆轴孔分别设置在V型的中性极动触头(212)的两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按钮(29)包括按钮连接部(291)以及分别设置在按钮连接部(291)两端的按钮操作部(292)和按钮推动部(293),按钮操作部(292)的另一端伸出壳体,按钮推动部(293)的另一端与第一接触部(261)配合,按钮连接部(291)与按钮推动部(293)顶侧的一端连接,按钮推动部(293)顶侧的另一端与壳体限位配合,在按钮推动部(293)的底侧设有分别伸到第一接触部(261)两侧的第一按钮推动部(297)和第二按钮推动部(298),在第一按钮推动部(297)和第二按钮推动部(298)之间形成与第一接触部(261)限位配合的按钮推动槽(299)。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操作机构(22)包括枢转安装在壳体内的保护杠杆(221),以及分别枢转安装在保护杠杆(221)上且相互搭扣配合的保护跳扣(222)和保护锁扣(224),保护跳扣(222)通过保护连杆(223)与漏电保护手柄(31b)连接,保护锁扣(224)通过保护弹簧(228)与保护杠杆(221)连接,保护弹簧(228)能够驱动保护锁扣(224)与保护跳扣(222)搭扣保持储能,漏电保护极(2)的漏电脱扣器(23)在出现漏电故障时能够解锁保护锁扣(224)与保护跳扣(222),断路器相极(1)的相极操作机构(14)上设有伸到保护杠杆(221)一侧的解锁杠杆(229),保护锁扣(224)与保护跳扣(222)解锁时通过解锁杠杆(229)解锁相极操作机构(14)。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极操作机构(14)包括断路器储能件、枢转安装在壳体内与动触头(112)相连的摇臂(141)、枢转安装在摇臂(141)上的相极支座(140),以及分别枢转安装在相极支座(140)上相互搭扣配合的跳扣(142)和锁扣(143),跳扣(142)通过连杆(144)与相极手柄(31a)连接,相极支座(140)通过断路器储能件与壳体连接,相极操作机构(14)在跳扣(142)和锁扣(143)相互搭扣配合时,相极操作机构(14)保持平衡,相极手柄(31a)向合闸方向转动能够通过相极操作机构(14)带动动触头(112)与静触头(111)接触,并为断路器储能件储能;跳扣(142)和锁扣(143)解除搭扣配合时,储能件释能并带动动触头(112)与静触头(111)分开;在锁扣(143)上设有与漏电保护极(2)的漏电操作机构配合的解锁杠杆(229)。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部(263)设置在靠近测试按钮(29)的一侧,所述第一接触部(261)呈U形结构,第一接触部(26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接触臂(261a)、第三接触臂(261c),以及垂直连接在第一接触臂(261a)与第三接触臂(261c)的一端之间的第二接触臂(261b),第二接触臂(261b)与螺旋部(263)的轴线平行设置,第二接触臂(261b)远离第一接触臂(261a)的一端向保护驱动杆(225)摆动平面延伸,第一接触臂(261a)的另一端与螺旋部(263)连接,第三接触臂(261c)伸到保护驱动杆(225)与第二接触件(28)之间,且第三接触臂(261c)与保护驱动杆(225)设置在同一平面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接触臂(261c)远离第二接触臂(261b)的另一端与呈V型结构的第四接触臂(261d)连接,第四接触臂(261d)伸到保护驱动杆(225)与第二接触件(28)之间,第四接触臂(261d)与第二接触臂(261b)连接一侧的侧边向靠近保护驱动杆(225)的方向倾斜,第四接触臂(261d)另一侧的侧边向靠近第一接触件(27)的方向倾斜与第一接触件(27)配合,在第四接触臂(261d)两侧侧边的连接处形成与保护驱动杆(225)配合的弯曲部,保护驱动杆(225)通过推动第四接触臂(261d)的弯曲部使第四接触臂(261d)远离第二接触臂(261b)的一端与第一接触件(27)接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接触臂(261d)与第一接触件(27)配合的一端设有弯曲接触臂(261f),弯曲接触臂(261f)向远离第一接触件(27)的一侧弯曲,在弯曲接触臂(261f)的外侧形成与第一接触件(27)配合的弧面。
1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手柄(31)包括相极手柄(31a)和漏电保护手柄(31b),相极手柄(31a)与断路器相极(1)的相极操作机构(14)连接,漏电保护手柄(31b)与漏电保护极(2)的漏电操作机构(22)连接,在漏电保护手柄(31b)上设有推动块(31c),推动块(31c)伸到相极手柄(31a)向合闸方向转动的一侧,漏电保护手柄(31b)在出现漏电电流向分闸方向转动时,通过推动块(31c)推动相极手柄(31a)向分闸方向转动;出现过载或短路电流时,相极手柄(31a)向分闸方向转动,但漏电保护手柄(31b)不动作。
1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相极(1)与漏电保护极(2)之间设有隔板(32),隔板(32)上设有用于安装弹性件(26)的螺旋部(263)的弹簧轴(260),隔板(32)设有用于限位保护驱动杆(225)的止挡块(2250),止挡块(2250)与保护驱动杆(225)靠近中性极动触头(212)的一端配合。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极支座(140)通过轴机耦合驱动杆(220)与漏电保护极(2)的保护驱动杆(225)连接,锁扣(143)通过轴机耦合驱动杆(220)枢转安装在相极支座(140)上。
CN201921808406.7U 2018-11-30 2019-10-25 断路器 Active CN21120837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01335 2018-11-30
CN2018220013351 2018-11-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08374U true CN211208374U (zh) 2020-08-07

Family

ID=7118331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08406.7U Active CN211208374U (zh) 2018-11-30 2019-10-25 断路器
CN201911024772.8A Pending CN111341612A (zh) 2018-11-30 2019-10-25 断路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24772.8A Pending CN111341612A (zh) 2018-11-30 2019-10-25 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1120837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56033A (zh) * 2021-12-31 2022-03-29 美高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断路器用漏电保护取电结构及断路器
CN114582665A (zh) * 2022-01-29 2022-06-03 上海京硅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隔离开关触头极
WO2022206904A1 (zh) * 2021-04-01 2022-10-06 上海正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快速跳闸装置及断路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99528B (zh) * 2021-05-31 2022-08-05 宁波公牛低压电气有限公司 动触头组件以及使用其的漏电保护装置和漏电保护断路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06904A1 (zh) * 2021-04-01 2022-10-06 上海正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快速跳闸装置及断路器
CN114256033A (zh) * 2021-12-31 2022-03-29 美高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断路器用漏电保护取电结构及断路器
CN114582665A (zh) * 2022-01-29 2022-06-03 上海京硅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隔离开关触头极
CN114582665B (zh) * 2022-01-29 2024-03-12 上海京硅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隔离开关触头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41612A (zh) 2020-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08374U (zh) 断路器
US4105878A (en) Vacuum interrupter and disconnect combination
WO2020108624A1 (zh) 断路器
CN108269719B (zh) 断路器操作机构及其装配方法
CN100555507C (zh) 小型断路器
AU2019386913B2 (en) Circuit breaker
CN109659210B (zh) 断路器
CN217444322U (zh) 断路器
CN217061822U (zh) 一种试验按钮回路装置和断路器
CN217009102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5869162U (zh) 一种具有短路检测关闭的断路器
CN211125526U (zh) 具有短路脱扣检测功能的断路器
CN209401580U (zh) 小型断路器异常保护装置及小型断路器
CN208298775U (zh) 漏电保护断路器
CN113889377A (zh) 断路器
WO2008049336A1 (fr) Disjoncteur destiné à couper rapidement un circuit à basse tension
CN215869224U (zh) 一种断路器
CN209766342U (zh) Dpn型断路器
KR200406793Y1 (ko) 가정용 누전 차단기
CN216928428U (zh) 断路器
AU2020390079B2 (en) Circuit breaker
CN216624157U (zh) 插拔式断路器
CN216624165U (zh) 具有报警触头装置的断路器
CN217606032U (zh) 断路器的漏电试验电路及断路器
CN113299528B (zh) 动触头组件以及使用其的漏电保护装置和漏电保护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