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04999U - 列管换热组件及流化床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列管换热组件及流化床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04999U
CN211204999U CN201921809893.9U CN201921809893U CN211204999U CN 211204999 U CN211204999 U CN 211204999U CN 201921809893 U CN201921809893 U CN 201921809893U CN 211204999 U CN211204999 U CN 2112049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liquid
box
tube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0989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城静彦
顾军民
裴义霞
赵精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92180989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049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049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049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列管换热组件及流化床换热器,该换热组件包括下管箱、换热器列管、上管箱、液固分离箱、下降管、固体颗粒槽、液体储槽、液体循环泵、三叉支架、螺旋桨、第一筛板、第二筛板、弹簧桩锤和椭圆弯头,换热器列管和上管箱相连,上管箱上部与液固分离箱相连,固体颗粒经由下降管进入固体颗粒槽,再在液体循环泵的作用下与从液体储槽流过来的液体一起进入下管箱的强分布自清洁式流化床换热器的技术方案可以较好地解决传统技术中常减压装置常顶换热器管程易结垢,长周期使用后换热效果明显下降的技术问题,可以用来延长常减压装置常顶换热器的运行周期。

Description

列管换热组件及流化床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领域,并且更具体的,属于化工换热设备长周期运行领域,涉及一种列管换热组件及流化床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在石油化工领域被广泛使用。然而,在长周期的使用后,换热器内部会不可避免的出现粘附结垢的现象,从而使得换热器内部的传热阻力大大增加,极大地降低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进而严重影响换热器的正常使用。
开发具有自清洁除垢能力的流化床换热器可以有效地降低换热器内部的热阻,从而防止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的降低,进而延长换热器设备一次周期内的使用时间,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文献US005676201A公开了一种外循环流化床换热器,然而该流化床换热器未能充分考虑固体颗粒的均匀分布问题,因而在长周期的使用下其维持高传热效率的能力不强。文献CN202709856U公开了一种应用Kenics静态混合器的水平液固循环流化床换热器,然而该循环流化床换热器的循环与分布效果均不佳,同时其Kenics静态混合器仅能用于卧式换热器,使用面不广。文献CN20160710754公开了一种带有球形浮塞和弧形挡板的外循环式流化床换热器,该流化床换热器未能充分考虑换热器管程均匀分布的问题,因此其长周期下的换热效果不佳。文献CN106595350A公布了一种带有分布箱和分布盘的液固循环流化床换热器,该换热器具有较好的颗粒分布效果,让而未能充分考虑到颗粒循环的问题,因此其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偏低。
综上所述,解决固体颗粒的均匀分布以及充分循环的问题是维持流化床换热器在长周期下的高传热效率的关键技术之一,而现有的技术未能充分解决好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列管换热组件及流化床换热器,通过双筛板、带有螺旋桨的三叉支架和弹簧桩锤等结构来实现固体颗粒在流化床换热器中的均匀分布与充分循环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列管换热组件,包括下管箱、上管箱以及设置在所述下管箱和所述上管箱之间的换热器列管,在所述下管箱中设置有螺旋桨、第一筛板和第二筛板,其中,所述第一筛板设置在所述下管箱的中部以将所述下管箱分割为部的第一空间和下部的第二空间,所述第二筛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空间中,所述螺旋桨的桨叶设置于所述第一筛板和所述第二筛板之间,所述第一筛板和所述第二筛板能够打开和关闭以分别通过和阻挡固体颗粒。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三叉支架,其设置在所述下管箱的所述第二空间中,并且其一根支架穿过所述第一筛板的筛孔支撑所述螺旋桨,其另外两根支架支撑在所述下管箱的内壁上。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筛板与所述第一筛板和所述下管箱的安装接触处的壁面是中空的,所述第一筛板和所述第二筛板均由两个相同的半圆筛板组成,两个半圆筛板能够由外界驱动分别垂直于所述下管箱内壁面反向向着内壁面中空处进行平移运动至所述下管箱的外部,从而实现筛板的打开和关闭。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筛板和所述第二筛板为圆形,且孔径为固体颗粒直径的0.6~0.8倍,厚度为5~10cm。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筛板和所述第二筛板的截面形状为平面型、上凸型、下凸型、凸透型、凹透型中的一种。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筛板和所述第二筛板由聚氨酯、碳钢、不锈钢、锰钢中的一种制成。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三叉支架的三根支架长度和直径完全相同,支架的长度为20~50cm,直径为所述换热器列管的0.4~0.6倍,三根支架间的角度相互为120°,其中的两根支架分别固定在下管箱的所述第二空间的相对侧,另一根支架穿过第一筛板圆心处的孔且与地面垂直。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三叉支架的安装位置距离所述下管箱底部约为所述下管箱高度的1/4。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旋桨为定距螺旋桨,有三个或四个桨叶,桨的直径是所述下管箱直径的0.5~0.7倍,螺旋桨的转速在60~120r/min之间。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旋桨的桨叶的截面形状为圆背式、机翼式或者月牙式中的一种。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下管箱为半圆筒形且其高度为所述换热器列管的0.4~0.6倍,所述第二筛板的安装位置距离所述下管箱的上界面5~10cm。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括第一方面及其实施方式的列管换热组件的自清洁式流化床换热器,其还包括液固分离箱、下降管、固体颗粒槽、液体储槽和液体循环泵,其中,所述液固分离箱分别与所述下降管和所述液体储槽连接,所述下降管连接所述固体颗粒槽,所述液体储槽的液体通过所述液体循环泵输送到所述下管箱,所述固体颗粒槽中的固体颗粒通过椭圆弯头与液体混合后流入到所述下管箱。
在第二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液固分离箱的内侧顶部设置有弹簧桩锤,所述弹簧桩锤安装在所述液固分离箱的中心轴处,所述弹簧桩锤的最大伸展长度是所述液固分离箱的1.1~1.3倍,其最短压缩长度为最大拉伸长度的0.3~0.5 倍,所述弹簧桩锤底部的桩锤为圆形,直径为所述下降管直径的0.7~0.9倍,高度为5~10cm,所述弹簧桩锤沉降速度100~200mm/min。
在第二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液固分离箱为重力沉降式分离器或者旋流式分离器。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利用第二方面及其实施方式的自清洁式流化床换热器防止管程结垢的方法,在换热器列管内循环原油,在壳程内循环水;所述方法包括:将原油从液体储槽经过液体循环泵后与经椭圆弯头流出的惰性固体颗粒一起,进入到下管箱中;所述固体颗粒经过打开的第一筛板并被关闭的第二筛板阻挡,此时在所述第一筛板和所述第二筛板之间的所述固体颗粒在此停留时间里在螺旋桨的搅拌下进行充分均匀混合和流化;将所述第一筛板关闭以防止未被充分均匀混合的固体颗粒进入到换热器列管中;将所述第二筛板打开以使被充分均匀混合的固体颗粒进入到换热器列管,被充分均匀混合的颗粒会反复冲刷换热器列管的壁面,在固体颗粒的冲刷下,污垢不易在换热器列管的壁面进行粘附结聚;在充分均匀混合的颗粒全部进入到换热器列管中后,再次打开所述第一筛板并关闭所述第二筛板,以进行循环操作;以及管程中的原油和壳程中的水完成换热,固体颗粒和水在液固分离箱中进行分离,安装在液固分离箱顶部的弹簧桩锤会加快颗粒在下降管中的沉降速度,最后固体颗粒和水在所述自清洁式流化床换热器中循环。
在第三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固体颗粒的堆密度要大于流通的液体密度,且不与所用场合的使用介质发生反应。
在第三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固体颗粒的平均直径在2~3mm,且所述固体颗粒在所述自清洁式流化床换热器内的平均质量固含率为3%~7%。
在第三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固体颗粒为硅酸锆珠、刚玉球、瓷球、钢球、工程塑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第三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自清洁式流化床换热器中的所述换热器列管内原油的流速范围在2m/s~4m/s之间。
在第三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将所述第一筛板关闭预设时间段之后,将所述第二筛板打开。
本申请提供的自清洁式流化床换热器,相较于现有技术,能够使得固体颗粒在流化床换热器中均匀分布以及充分循环,来让流化床换热器在长周期下保持高换热效率的技术特点,具有颗粒分布均匀,循环能力强的优点。
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各种适合的方式组合或由等效的技术特征来替代,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清洁式流化床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清洁式列管换热组件的下管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列管换热组件的筛板的正面的示意图以及侧面的示意图,其中,(a)为正面的示意图,(b)为侧面的示意图;
图4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列管换热组件的三叉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列管换热组件的螺旋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清单:
100-列管换热组件;200-流化床换热器;1-下管箱;2-换热器列管;3-上管箱; 4-液固分离箱;5-下降管;6-固体颗粒槽;7-液体储槽;8-液体循环泵;9-三叉支架;10-螺旋桨;11-第一筛板;12-第二筛板;13-弹簧桩锤;14-椭圆弯头。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强分布自清洁式流化床换热器2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1所示,该强分布自清洁式流化床换热器200由下管箱1、换热器列管2、上管箱 3、液固分离箱4、下降管5、固体颗粒槽6、液体储槽7和液体循环泵8组成。其中,下管箱1、换热器列管2和上管箱3构成列管换热组件100。并且如图2 所示,下管箱1包括三叉支架9,螺旋桨10以及第一筛板11和第二筛板12,第一筛板11安装在下管箱1的中部,将下管箱1分割成两个空间,三叉支架9的底座安装在下管箱的下部,螺旋桨10安装于三叉支架9的尾部,位于被第一筛板11分割的上空间内,第二筛板1安装在下管箱1的上部,将下管箱1与换热器列管2分隔开,换热器列管2与上管箱3相连,上管箱3上部与液固分离箱4 相连,液固分离箱4顶部装有弹簧桩锤13,液固分离箱4分出来两路,下路由固相通过下降管5连接固体颗粒槽6,上路由液相通过流入液体储槽7,上路入口配有筛板防止固体颗粒通过,液体储槽7的液体通过液体循环泵8连接到下管箱1,固体颗粒槽6中的固体颗粒通过椭圆弯头14与液体混合后流入到下管箱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下管箱1为半圆筒形,高度为换热器列管2的0.4~0.6倍,第二筛板12的安装位置距离下管箱1的上界面5~10cm,第一筛板11的安装位置在下管箱1的中间线上;第二筛板12与第一筛板11和下管箱1的安装接触处的壁面是中空的;三叉支架9的安装位置距离下管箱1底部约为下管箱1高度的1/4。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筛板11和第二筛板12尺寸规格完全相同,其直径与下管箱1的直径相同,其中第一筛板11的圆心处有一个供三叉支架9通过的孔,孔的直径为三叉支架直径的1.1~1.3倍;第一筛板11和第二筛板12均由两个相同的半圆筛板组成,两个半圆筛板可由外界驱动分别垂直于下管箱1壁面反向向着壁面中空处进行平移运动至下管箱的外部,从而实现筛板的打开和关闭;筛板的孔径为固体颗粒直径的0.6~0.8倍,厚度为5~10cm,正面结构为圆型,侧面结构为平面型,上凸型,下凸型,凸透型,凹透型中的一种(参见图3),筛板材质为聚氨酯,碳钢,不锈钢,锰钢中的一种。第一筛板11和第二筛板12 会通过外界控制定时进行开关;两个筛板的开关状态完全相反,每次的开关状态持续时间为3~5s。
上述技术方案中,参照图4,所述三叉支架9的三根支架长度和直径完全相同,支架的长度为20~50cm,直径为换热器列管2的0.4~0.6倍,三根支架间的角度相互为120°,其中的两根支架分别固定在下管箱1的下部左侧和右侧,另一根支架穿过第一筛板11圆心处的孔,与地面垂直。
优选地,所述螺旋桨10为定距螺旋桨,有三个或四个桨叶,其桨叶的形状为圆背式切面,机翼式切面或者月牙式切面中的一种,如图5所示;桨的直径是下管箱1直径的0.5~0.7倍,螺旋桨的转速在60~120r/min之间。
可选地是,所述液固分离箱4是重力沉降式或者旋流分离器中的一种,弹簧桩锤13安装在分离箱4的中心轴处,弹簧桩锤13的最大伸展长度是液固分离箱 4的1.1~1.3倍,最短长度为最大长度的0.3~0.5倍,弹簧桩锤13底部的桩锤为圆形,直径为下降管5直径的0.7~0.9倍,高度为5~10cm,弹簧桩锤13沉降速度 300~400mm/min。
应理解,所述强分布自清洁式流化床换热器所用的惰性固体颗粒的堆密度要大于流通的液体密度,且不与所用场合的使用介质发生反应,优选硅酸锆珠,刚玉球,瓷球,钢球,工程塑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所使用的固体颗粒的平均直径在 2~3mm;固体颗粒在所述的强分布自清洁式流化床换热器内的平均质量固含率为 2%~4%。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用强分布自清洁式流化床换热器防止管程结垢的方法中,强分布自清洁式流化床换热器列管内循环原油,壳程循环冷却水。
上述方法中,原油从液体储槽经过7经过液体循环泵8后与经椭圆弯头14 流出的惰性固体颗粒一起,进入到下管箱1中,颗粒首先经过打开的第一筛板11 并被关闭的第二筛板12阻挡,此时在第一筛板11和第二筛板12间的颗粒会在此停留时间里在螺旋桨10的搅拌下进行充分均匀混合和流化;第一筛板11会关闭(优选关闭一预设时间段,如5min或10min),防止未被充分均匀混合的颗粒进入到换热器列管2中;之后第二筛板12会打开,使被充分均匀混合的颗粒进入到换热器列管2;在充分均匀混合的颗粒全部进入到换热器列管2中后,第一筛板11会再次打开,第二筛板12会再次关闭进行循环操作;被充分均匀混合的颗粒会反复冲刷换热器列管2的壁面,在固体颗粒的冲刷下,污垢不易在换热器列管2的壁面进行粘附结聚;管程中的原油和壳程中的水完成换热;固体颗粒和水在液固分离箱4中进行分离,安装在液固分离箱4顶部的弹簧桩锤13会加快颗粒在下降管5中的沉降速度,最后固体颗粒和水在强分布自清洁式流化床换热器中循环。
上述方法中,固体颗粒在强分布自清洁式流化床换热器中循环,液相原油可以部分从液体储槽中抽出,去往后续系统,也可以不抽出,全部用来完成循环。
上述方法中,强分布自清洁式流化床换热器中的换热器列管2内原油的流速范围在2m/s~4m/s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方法中,以内壁温度和主流温度的温度差以及热通量来计算传热系数,以传热系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来判断管程结垢情况,从而作为长周期下维持传热效果能力的判断依据。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由下管箱1,换热器列管2,上管箱3,液固分离箱4,下降管5,固体颗粒槽6,液体储槽7,液体循环泵8组成的,三叉支架9,螺旋桨10以及第一筛板11和第二筛板12安装在下管箱1内,弹簧桩锤 13安装在液体储槽7的强分布自清洁式流化床换热器,取得了连续运行200天后传热系数仍为原来94%的较好技术效果。
下面通过实施例和对比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采用图1所示的强分布自清洁式流化床换热器,应用于某厂的常减压装置的顶部换热器,该强分布自清洁式流化床换热器内部设置208根换热器列管,每根管长2000mm,管径为Φ25×2.5mm,管束呈正三角形排列。下管箱高度1000mm,宽度700mm。固体颗粒采用硅酸锆,平均粒径2.5mm,固体颗粒在该强分布自清洁式流化床换热器内的平均体积固含率为4%。液相为原油,流速为2.5m/s。双筛板采用聚氨酯制作,第二筛板距距离下管箱的上界面50mm,两块板的厚度为 5cm,侧面结构为图3所示的平面型,开关周期为4s。三叉支架的长度为40cm,直径为15mm,所使用的螺旋桨为图5所示的四桨叶圆背式切面,螺旋桨直径为500mm,转速为100r/min。液固分离箱采用重力沉降式,弹簧桩锤的直径为80mm,高度为6cm,沉降速度为100mm/min,下降管的管径为100mm。在该条件下,连续运行180天后传热系数为原来的93%。
【实施例2】
采用和实施例1相同的强分布自清洁式流化床换热器应用于某厂的常减压装置的顶部换热器,固体颗粒采用刚玉球,平均粒径4mm,固体颗粒在该强分布自清洁式流化床换热器内的平均体积固含率为5%。液相为原油,流速为3.5m/s。双筛板采用不锈钢制作,第二筛板距距离下管箱的上界面70mm,两块板的厚度为8cm,侧面结构为图3所示的凸透型,开关周期为5s。三叉支架(图4)的长度为35cm,直径为15mm,所使用的螺旋桨为图5所示的三桨叶机翼式切面,螺旋桨直径为600mm,转速为120r/min。液固分离箱采用重力沉降式,弹簧桩锤的直径为90mm,高度为4cm,沉降速度为150mm/min,下降管的管径为100mm。在该条件下,连续运行210天后传热系数为原来的95%。
【对比例1】
采用流化床换热器应用于某厂的常减压装置的顶部换热器。该流化床换热器参照和实施例1相同的强分布自清洁式流化床换热器,只是不设置筛板,三叉支架,螺旋桨以及弹簧桩锤。固体颗粒采用硅酸锆,平均粒径3mm,固体颗粒在该强分布自清洁式流化床换热器内的平均体积固含率为5%。液相为原油,流速为 3m/s。该条件下,连续运行180天后传热系数为原来的69%。
【对比例2】
采用流化床换热器应用于某厂的常减压装置的顶部换热器。该流化床换热器参照和实施例1相同的强分布自清洁式流化床换热器,设置相同的三叉支架以及螺旋桨但不设置双筛板,以及弹簧桩锤。固体颗粒采用硅酸锆,平均粒径3mm,固体颗粒在该强分布自清洁式流化床换热器内的平均体积固含率为5%。液相为原油,流速为3m/s在该条件下,连续运行200天后传热系数为原来的77%。
【对比例3】
采用流化床换热器应用于某厂的常减压装置的顶部换热器。该流化床换热器参照和实施例1相同的强分布自清洁式流化床换热器,设置相同规格的双筛板,但不设置三叉支架,螺旋桨以及弹簧桩锤。固体颗粒采用硅酸锆,平均粒径2.5mm,固体颗粒在该强分布自清洁式流化床换热器内的平均体积固含率为5%。液相为原油,流速为2.5m/s。在该条件下,连续运行210天后传热系数为原来的73%。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底”、“顶”、“前”、“后”、“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虽然在本文中参照了特定的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应用的示例。因此应该理解的是,可以对示例性的实施例进行许多修改,并且可以设计出其他的布置,只要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应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不同于原始权利要求所描述的方式来结合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和本文中所述的特征。还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单独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使用在其他所述实施例中。

Claims (14)

1.一种列管换热组件,包括下管箱(1)、上管箱(3)以及设置在所述下管箱(1)和所述上管箱(3)之间的换热器列管(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管箱(1)中设置有螺旋桨(10)、第一筛板(11)和第二筛板(12),其中,所述第一筛板(11)设置在所述下管箱(1)的中部以将所述下管箱(1)分割为上部的第一空间和下部的第二空间,所述第二筛板(12)设置在所述第一空间中,所述螺旋桨(10)的桨叶设置于所述第一筛板(11)和所述第二筛板(12)之间,所述第一筛板(11)和所述第二筛板(12)能够打开和关闭以分别通过和阻挡固体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管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筛板(11)与所述第二筛板(12)和所述下管箱(1)的安装接触处的壁面是中空的,所述第一筛板(11)和所述第二筛板(12)均由两个相同的半圆筛板组成,两个半圆筛板能够由外界驱动分别垂直于所述下管箱(1)内壁面反向向着内壁面中空处进行平移运动至所述下管箱(1)的外部,从而实现筛板的打开和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列管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筛板(11)和所述第二筛板(12)为圆形,且孔径为固体颗粒直径的0.6~0.8倍,厚度为5~10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列管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筛板(11)和所述第二筛板(12)的截面形状为平面型、上凸型、下凸型、凸透型、凹透型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列管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筛板(11)和所述第二筛板(12)由聚氨酯、碳钢、不锈钢、锰钢中的一种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列管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三叉支架(9),其设置在所述下管箱(1)的所述第二空间中,并且其一根支架穿过所述第一筛板(11)的通孔支撑所述螺旋桨,其另外两根支架支撑在所述下管箱(1)的内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列管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叉支架(9)的三根支架长度和直径完全相同,支架的长度为20~50cm,直径为所述换热器列管(2)的0.4~0.6倍,三根支架间的角度相互为120°,其中的两根支架分别固定在下管箱(1)的所述第二空间的相对侧,另一根支架穿过第一筛板(11)圆心处的孔且与地面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列管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三叉支架(9)的安装位置距离所述下管箱(1)底部约为所述下管箱(1)高度的1/4。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列管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10)为定距螺旋桨,有三个或四个桨叶,桨的直径是所述下管箱(1)直径的0.5~0.7倍,螺旋桨的转速在60~120r/min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列管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10)的桨叶的截面形状为圆背式、机翼式或者月牙式中的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列管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管箱(1)为半圆筒形且其高度为所述换热器列管(2)的0.4~0.6倍,所述第二筛板(12)的安装位置距离所述下管箱(1)的上界面5~10cm。
12.一种流化床换热器,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列管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固分离箱(4)、下降管(5)、固体颗粒槽(6)、液体储槽(7)和液体循环泵(8),其中,所述液固分离箱(4)分别与所述下降管(5)和所述液体储槽(7)连接,所述下降管(5)连接所述固体颗粒槽(6),所述液体储槽(7)的液体通过所述液体循环泵(8)输送到所述下管箱(1),所述固体颗粒槽(6)中的固体颗粒通过椭圆弯头(14)与液体混合后流入到所述下管箱(1)。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流化床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固分离箱(4)的内侧顶部设置有弹簧桩锤(13),所述弹簧桩锤(13)安装在所述液固分离箱(4)的中心轴处,所述弹簧桩锤(13)的最大伸展长度是所述液固分离箱(4)的1.1~1.3倍,其最短压缩长度为最大拉伸长度的0.3~0.5倍,所述弹簧桩锤(13)底部的桩锤为圆形,直径为所述下降管(5)直径的0.7~0.9倍,高度为5~10cm,所述弹簧桩锤(13)沉降速度100~200mm/min。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流化床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固分离箱(4)为重力沉降式分离器或者旋流式分离器。
CN201921809893.9U 2019-10-25 2019-10-25 列管换热组件及流化床换热器 Active CN2112049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09893.9U CN211204999U (zh) 2019-10-25 2019-10-25 列管换热组件及流化床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09893.9U CN211204999U (zh) 2019-10-25 2019-10-25 列管换热组件及流化床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04999U true CN211204999U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54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09893.9U Active CN211204999U (zh) 2019-10-25 2019-10-25 列管换热组件及流化床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0499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76527A (zh) * 2020-08-13 2022-02-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流化床换热器
CN114485226A (zh) * 2020-10-23 2022-05-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自清洁流化床换热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76527A (zh) * 2020-08-13 2022-02-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流化床换热器
CN114076527B (zh) * 2020-08-13 2024-03-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流化床换热器
CN114485226A (zh) * 2020-10-23 2022-05-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自清洁流化床换热器
CN114485226B (zh) * 2020-10-23 2024-03-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自清洁流化床换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04999U (zh) 列管换热组件及流化床换热器
CN106595348B (zh) 不结垢流化床换热器
CN112710176A (zh) 列管换热组件、流化床换热器及防治管程结垢的方法
CN107764109A (zh) 自清洁流化床换热器
CN112710175B (zh) 自清洁式列管换热结构、流化床换热器及防结垢方法
CN107764110A (zh) 固体颗粒充分循环的外循环式流化床换热器
CN210400083U (zh) 冷却充分的热交换器
CN106595352B (zh) 外循环流化床换热器
CN112466485A (zh) 一种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缓冲水箱
CN218821799U (zh) 一种防结垢效果好的换热器
CN115654985A (zh) 一种利用换热管特殊结构从而防腐防垢的装置及方法
CN202785696U (zh) 种分槽降温设备
CN112111380A (zh) 一种兼具挡板功能的大型发酵罐内部卫生型换热器
CN108211391B (zh) 一种带隔板的双管程循环型蒸发器
CN108187354B (zh) 一种带隔板的循环蒸发器
CN205383919U (zh) 一种污泥换热器
CN105836878A (zh) 具有双重解耦联的膜生物反应器
CN2555491Y (zh) 异型管换热器
CN112710177A (zh) 双分布构件自清洁流化床换热器
CN109654912B (zh) 颗粒走壳程的卧式流化床换热器
CN114076528A (zh) 管壳式换热器和流化床换热器
CN218410859U (zh) 一种用于湿氧系统的换热管内构件
CN212902783U (zh) 一种新型石墨换热器
CN213865608U (zh) 一种节能的除垢装置
CN218120719U (zh) 一种滚轴式相变单元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