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04665U - 一种气循环模块及其立式烤板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循环模块及其立式烤板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04665U
CN211204665U CN201920826308.XU CN201920826308U CN211204665U CN 211204665 U CN211204665 U CN 211204665U CN 201920826308 U CN201920826308 U CN 201920826308U CN 211204665 U CN211204665 U CN 2112046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refrigeration
communicated
pipe
bronch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2630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淼松
汤金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anghui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Langhui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Langhui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Langhui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2630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046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046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046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循环模块及其立式烤板机,其气循环模包括气泵、抽气机,内腔与排气接头一端连通,排气接头另一端穿出外箱后与回气管一端连通,回气管另一端与第二换向阀的进气口连通,第二换向阀的第一排气口与抽气机的进气口连,抽气机的排气口与第一换向阀的第一进气口连通,第一换向阀的第二进气口与气泵的排气口连通、第二排气口与制冷腔连通,制冷腔通过送气管与加热管连通。本实用新型结合支气管加热及气流加热,从而使得加热更加迅速、均匀。本实用新型通过线圈加热加热管的方式获得热量,这种方式与采用空气加热器相比,其成本更低,体积更小。

Description

一种气循环模块及其立式烤板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烤板机,特别是涉及一种气循环模块及其立式烤板机。
背景技术
烤板机主要用于对PS板进行烘烤,从而提高其耐受性。目前烤板机主要有立式和水平式两种,立式为PS板立放,而水平式为PS板平放。在主流的工艺中,一般都选择立式。目前的立式烤板机主要采用电热管位于PS板两侧,然后通电发热,从而对PS板两侧进行烘烤,这种方式加热快,结构简单。但是,由于各个电热管之间有间隙,而且因此,其对PS板的烘烤温度由电热管逐渐向外降低,十分容易造成PS板局部受热不均,从而影响产品质量,导致次品率升高。而且目前的烤板机在使用完成后需要及时冷却,目前主要是采用水冷方式,这种方式无疑增加了整个机器的防水设计、体积,从而增加了整体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循环模块及其立式烤板机,其立式烤板机能够对PS板进行均匀烘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循环模块,包括气泵、抽气机,所述内腔与排气接头一端连通,排气接头另一端穿出外箱后与回气管一端连通,回气管另一端与第二换向阀的进气口连通,第二换向阀的第一排气口与抽气机的进气口连,抽气机的排气口与第一换向阀的第一进气口连通,第一换向阀的第二进气口与气泵的排气口连通、第二排气口与制冷腔连通,制冷腔通过送气管与加热管连通。
优选地,第二换向阀的第二排气口与储能器的导热管一端连通,导热管另一端与第一换向阀的第一排气口连通,且导热管还与截止阀的进气口连通,截止阀的排气口与抽气机的进气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制冷腔内安装有制冷板,制冷板相互交错设置,从而形成折流槽。
优选地,所述制冷板属于制冷组件,制冷组件还包括制冷块、散热块,所述制冷板固定在制冷块一侧,且制冷块另一侧上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面与制冷块贴紧、发热面与导热轴一端贴紧,导热轴另一端固定在散热块上,且散热块上固定有散热片。
优选地,所述散热块与制冷块之间通过隔热层连接固定,隔热层采用隔热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散热板安装在气泵的吸气口附近。
优选地,所述储能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填充有相变储能材料,且相变储能材料填充在导热管周围,导热管两端分别伸出外壳。
优选地,初始状态时,第二换向阀的第一排气口与抽气机的进气口连通、进气口与内箱连通、第二排气口与导热管之间断开;第一换向阀的第一进气口与制冷腔连通、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断开;截止阀处于截断状态。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立式烤板机,其应用有上述气循环模块。
优选地,还包括外箱、内箱,所述内箱安装在外箱内,所述内箱内部为中空的内腔,内腔中安装有多根支气管,支气管轴向竖直安装,且每两排支气管之间构成烘烤间隙,所述支气管侧壁上、面向烘烤间隙两侧分别设置有数个贯穿的吹气孔,所述出气孔在支气管轴向上分布且吹气孔用于将支气管内的气流引出;
所述支气管与加热管连接固定,且支气管内部与加热管内部连通、导气,所述加热管外部缠绕有螺旋设置的线圈,所述线圈内部通入交变电流,从而产生交变磁场;加热管内接通有流向支气管的气流;所述内箱与外箱填充有隔热材料;所述加热管采用铁质材料制成,所述支气管采用高导热性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合支气管加热及气流加热,从而使得加热更加迅速、均匀,支气管加热类似于现有的电热管直接加热,但是由于气流不断吹向PS板,因此其加热效果更加均匀。
2、本实用新型通过线圈加热加热管的方式获得热量,这种方式与采用空气加热器相比,其成本更低,体积更小。
3、本实用新型通过气循环模块实现气流的加热、制冷从而实现对PS板的快速加热烘烤和及时冷却,从而提高加工效率且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循环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储能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图4,一种立式烤板机,包括外箱110、内箱120,所述内箱120安装在外箱110内,所述内箱110与外箱120之间填充有隔热材料210,所述隔热材料210可以是隔热泡沫、隔热棉等,从而实现内箱120的保温效果;
所述内箱120内部为中空的内腔121,内腔121中安装有多根支气管420,支气管420轴向竖直安装,且每两排支气管420之间构成烘烤间隙421,所述支气管420侧壁上、面向烘烤间隙421两侧分别设置有数个贯穿的吹气孔,所述出气孔在支气管420轴向上分布且吹气孔用于将支气管420内的气流引出,从而吹向烘烤间隙421,PS板安装在烘烤间隙421内。这种设计能够使得PS板在烘烤时,气流不断吹向PS板,从而保证PS板受热均匀,以提高产品质量。
所述支气管420与加热管410连接固定,且支气管420内部与加热管410内部连通、导气,所述加热管410外部缠绕有螺旋设置的线圈310,所述线圈310内部通入交变电流,从而产生交变磁场。
所述加热管410采用铁质材料制成,如45钢,所述支气管420采用高导热性材料制成,如铜或铜合金。使用时,线圈通电产生交变磁场,加热管受到交变磁场影响而生热,加热管410生热后其热量会传输至支气管420,从而使得支气管420也被加热,从而通过此热量对PS板进行烘烤上。而且加热管410内还接入气流,气流通过加热管进入支气管,然后通过吹气孔吹向PS板,从而进一步烘烤PS板,而且由于气流不断吹向PS板,因此PS板受热均匀,从而提高其质量。
所述内腔121与排气接头431一端连通,排气接头431另一端穿出外箱110后与回气管452一端连通,回气管452另一端与第二换向阀325的进气口连通,第二换向阀325的第一排气口与抽气机321的进气口连通、第二排气口与储能器600的导热管630一端连通,导热管630另一端与第一换向阀322的第一排气口连通,且导热管630还与截止阀326的进气口连通,截止阀326的排气口与抽气机321的进气口连通,抽气机321的排气口与第一换向阀322的第一进气口连通,第一换向阀322的第二进气口与气泵323的排气口连通、第二排气口与制冷腔112连通,制冷腔112通过送气管451与加热管410连通。
所述制冷腔112内安装有制冷板510,制冷板510相互交错设置,从而形成折流槽511,所述折流槽511用于延长气流通过时间,从而增加气流的制冷效果。
所述制冷板510属于制冷组件500,制冷组件500还包括制冷块530、散热块540,所述制冷板510固定在制冷块530一侧,且制冷块530另一侧上设置有安装槽531,安装槽531内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550,半导体制冷片550的制冷面与制冷块530贴紧、发热面与导热轴560一端贴紧,导热轴560另一端固定在散热块540上,且散热块540上固定有散热片520,所述散热块540与制冷块530之间通过隔热层570连接固定,隔热层570采用隔热材料制成,如耐热橡胶、聚四氟乙烯等。
所述散热板520安装在气泵323的吸气口附近,从而使得气泵运行时,能够在散热板520处产生负压,从而带走半导体制冷片的发热面上的热量。
所述储能器600,包括外壳610,所述外壳610内部填充有相变储能材料620,且相变储能材料620填充在导热管620周围,导热管620两端分别伸出外壳610。
初始状态时,第二换向阀325的第一排气口与抽气机321的进气口连通、进气口与内箱连通、第二排气口与导热管620之间断开;第一换向阀322的第一进气口与制冷腔112连通、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断开;截止阀326处于截断状态。
使用时,首先将PS板放入烘烤间隙421内,然后关闭箱门,对线圈通电,线圈通过交变磁场对加热管加热,启动抽气机321,抽气机将内腔的气体抽送至加热管410,并经过加热管、支气管加热后通过吹气孔吹向PS板,从而进行烘烤,且内腔的气体不断循环,直到PS板烘烤完成。
然后需要冷却内腔121,此时,首先将第一换向阀322的第一进气口与冷却腔112断开、第二进气口与冷却腔连通、第一进气口与导热管连通;然后使线圈断电、半导体制冷片通电,气泵、抽气机运行,抽气机将内箱120内的气体通过第二换向阀、第一换向阀抽送至导热管630,并加热导热管630,导热管630将热量传输至相变储能材料620进行存储,然后通过单向气阀324排出,单向气阀324的进气口与导热管连通;这种设计使得内箱中的热气流将相变储能材料加热,从而存储热量,节约能耗。
气泵323将外部气体抽送至冷却腔112,并在冷却腔112内被制冷板冷却后进入加热管、支气管后吹向PS板;而气泵323在散热板处产生空气对流,从而将散热板上的热量带走,类似与风扇的功能。从而增加半导体制冷片两端的温差,也就是增加气流在制冷腔内被降低的温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PS板和内腔的快速冷却,而且整个过程中无液体循环,从而不必设置专门的冷却管道和系统,能够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在下一次需要使用时,截止阀326打开,第二换向阀325将内腔与导热管连通、将第一排气口与进气口断开,第一换向阀322的第一进气口与第二排气口连通、第一排气口与第二进气口分别断开,然后抽气机运行,将内腔中的气流抽入导热管,此时导热管内的相变储能材料释放热量,以加热气流,从而实现快速加热及热量回收。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气循环模块,其特征是:包括气泵、抽气机、排气接头,排气接头一端与内腔连通,排气接头另一端穿出外箱后与回气管一端连通,回气管另一端与第二换向阀的进气口连通,第二换向阀的第一排气口与抽气机的进气口连,抽气机的排气口与第一换向阀的第一进气口连通,第一换向阀的第二进气口与气泵的排气口连通、第二排气口与制冷腔连通,制冷腔通过送气管与加热管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循环模块,其特征是:第二换向阀的第二排气口与储能器的导热管一端连通,导热管另一端与第一换向阀的第一排气口连通,且导热管还与截止阀的进气口连通,截止阀的排气口与抽气机的进气口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循环模块,其特征是:所述制冷腔内安装有制冷板,制冷板相互交错设置,从而形成折流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循环模块,其特征是:所述制冷板属于制冷组件,制冷组件还包括制冷块、散热块,所述制冷板固定在制冷块一侧,且制冷块另一侧上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面与制冷块贴紧、发热面与导热轴一端贴紧,导热轴另一端固定在散热块上,且散热块上固定有散热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循环模块,其特征是:所述散热块与制冷块之间通过隔热层连接固定,隔热层采用隔热材料制成。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循环模块,其特征是:所述散热片安装在气泵的吸气口附近。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循环模块,其特征是:所述储能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填充有相变储能材料,且相变储能材料填充在导热管周围,导热管两端分别伸出外壳。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循环模块,其特征是:初始状态时,第二换向阀的第一排气口与抽气机的进气口连通、进气口与内箱连通、第二排气口与导热管之间断开;第一换向阀的第一进气口与制冷腔连通、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断开;截止阀处于截断状态。
9.一种立式烤板机,其特征是:应用有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气循环模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立式烤板机,其特征是:还包括外箱、内箱,所述内箱安装在外箱内,所述内箱内部为中空的内腔,内腔中安装有多根支气管,支气管轴向竖直安装,且每两排支气管之间构成烘烤间隙,所述支气管侧壁上、面向烘烤间隙两侧分别设置有数个贯穿的吹气孔,所述吹气孔在支气管轴向上分布且吹气孔用于将支气管内的气流引出;
所述支气管与加热管连接固定,且支气管内部与加热管内部连通、导气,所述加热管外部缠绕有螺旋设置的线圈,所述线圈内部通入交变电流,从而产生交变磁场;加热管内接通有流向支气管的气流;所述内箱与外箱填充有隔热材料;所述加热管采用铁质材料制成,所述支气管采用高导热性材料制成。
CN201920826308.XU 2019-06-03 2019-06-03 一种气循环模块及其立式烤板机 Active CN2112046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26308.XU CN211204665U (zh) 2019-06-03 2019-06-03 一种气循环模块及其立式烤板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26308.XU CN211204665U (zh) 2019-06-03 2019-06-03 一种气循环模块及其立式烤板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04665U true CN211204665U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56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26308.XU Active CN211204665U (zh) 2019-06-03 2019-06-03 一种气循环模块及其立式烤板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046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04665U (zh) 一种气循环模块及其立式烤板机
CN211269993U (zh) 一种蒸汽液化装置及家用电器
CN202853124U (zh) 开水机电热水器的余热收集装置
CN210005859U (zh) 一种立式烤板机
KR101083633B1 (ko) 열처리수의 믹스를 이용한 열증폭기
CN214208039U (zh) 一种蒸汽烹饪设备的冷凝回收系统
CN204853981U (zh) 用于热水器上的动态水循环功率器件散热热能回收装置
CN211060228U (zh) 一种高真空隔热水循环加热装置
CN206890808U (zh) 一种商用电磁锅炉
CN215825999U (zh) 一种保温热压罐
CN205738810U (zh) 一种风循环装置
CN215738372U (zh) 一种蒸汽烹饪设备的冷凝回收系统
CN210425625U (zh) 一种冷凝器循环降温系统
CN216585115U (zh) 一种新型热处理用加热炉
CN211651244U (zh) 一种中频电炉用节能型水冷系统
CN216317072U (zh) 烹饪器具
CN214637112U (zh) 一种涂膜粉末加热装置
CN214023278U (zh) 一种锻件余热利用装置
CN216869200U (zh) 一种高温真空炉的快冷系统
CN204526148U (zh) 压紧式热风焊接单元和塑焊设备
CN216770325U (zh) 一种可自动化霜的空气冷却器
CN216557696U (zh) 一种空气循环加热箱
CN211296995U (zh) 一种快速冷却型铸钢加热器
CN216048017U (zh) 一种节水储能散热器
CN207610575U (zh) 烘焙热能再利用水循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