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95922U - 轨道组件及轨道交通轨道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轨道组件及轨道交通轨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95922U
CN211195922U CN201921251536.5U CN201921251536U CN211195922U CN 211195922 U CN211195922 U CN 211195922U CN 201921251536 U CN201921251536 U CN 201921251536U CN 211195922 U CN211195922 U CN 2111959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track
conductive cover
extension plate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5153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凤霞
谭志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5153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959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959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959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轨道交通中的需要通过复杂结构的膨胀接头进行连接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组件及轨道交通轨道系统,一种轨道组件,至少包括两段轨道,所述两段轨道为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轨道包括基体及导电盖;其中,第一轨道上的导电盖延伸有一延伸板,所述延伸板的端部设有楔形的第一对接面;所述第二轨道上的导电盖上设有楔形的第二对接面;所述第一对接面和所述第二对接面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组件,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两接触轨之间导电盖上无断口,导电轨上与受流器相接触的受流面总是连续的,更加利于受流,不会造成电气损害。噪音小,轨道车辆的乘坐舒适性更优。

Description

轨道组件及轨道交通轨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领域,尤其指轨道车辆上的接触轨领域。
背景技术
在轨道交通领域尤其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中,接触轨(或称导电轨)通常沿线路方向设置在列车轨道的两侧,安装于梁上,其与变电站等供电网络相连,主要用于向列车供电。同时,列车上安装有用于取电的受流器,受流器跟随列车在运行过程中通过与接触轨的动态接触为列车获取电能,因此受流器与接触轨的在列车运行过程中时刻保持动态接触,且整个过程中受流器均在接触轨受流面上滑动。
由于金属轨道受到温度等外界环境影响较大,温度变化会引起接触轨在轨道长度方向上产生较大的伸缩变形。一方面需要考虑在轨道上设置断口以补偿外界气温变化引起的接触轨的热胀冷缩问题;另一方面,列车在行进过程中受流器时刻与接触轨受流面保持接触,如果接触轨出现断口则受流器经过断口位置时会出现剧烈的垂向冲击振动,不仅影响取电质量,也会对受流器部件造成损伤,因此在补偿轨道热胀冷缩问题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接触轨断口大小。
两个接触轨之间安装有接触轨膨胀接头。环境温度变化或运行中电流产生的热量会造成接触轨温度变化,使接触轨热胀冷缩。一方面,接触轨膨胀接头允许一定的伸缩量,以满足接触轨的热胀冷缩需求;另一方面,接触轨膨胀接头为两接触轨提供连接,以便形成完整的受流面,使受流器顺利通过,以满足列车的供电需求。
现有接触轨膨胀接头分为有缝膨胀接头和无缝膨胀接头,但不论有缝膨胀接头还是无缝膨胀接头,实际上都是在接触轨之间都有断口,而受流器在列车运行过程中需要与接触轨保持全过程接触,一方面断口本身存在受流面的间断,会引起受流器的碳滑板与受流面之间的剧烈碰撞与冲击振动,对碳滑板产生冲击损伤,减少受流器的使用寿命,而且也不利于受流;另一方面受流器经过断口位置时可能出现与轨道的短暂脱离,造成拉弧等电气损害;此外,受流器经过断口位置产生碰撞时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影响列车的乘坐舒适性。同时,由于断口的存在,需要通过复杂结构的膨胀接头进行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轨道交通中的接触轨之间都有断口,不利于受流,易造成电气损害,产生较大的噪声,影响列车的乘坐舒适性,需要通过复杂结构的膨胀接头进行连接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组件及轨道交通轨道系统。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组件,至少包括两段轨道,所述两段轨道为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轨道包括基体及导电盖;
其中,第一轨道上的导电盖延伸有一延伸板,所述延伸板的端部设有楔形的第一对接面;
所述第二轨道上的导电盖上设有楔形的第二对接面;所述第一对接面和所述第二对接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轨道上的延伸板的第一对接面总是高于或者平行于第二轨道上的第二对接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组件,可以部分取代或者全部取代现有接触轨,完全替换现有膨胀接头,在两段轨道之间不再需要复杂的膨胀接头等结构,其通过在其中一轨道上的导电盖上自然延伸出一延伸板伸至另一段轨道的上方,通过两根轨道的相互运动实现间隙补偿的作用。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两轨道之间导电盖上无断口,因此,轨道上与受流器相接触的受流面总是连续的,更加利于受流,不会造成电气损害。噪音小,轨道车辆的乘坐舒适性更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基体间设有间隙150-20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的导电盖一端设有所述延伸板,所述延伸板的端部设有楔形的第一对接面;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的导电盖上另一端设有楔形的第二对接面。
进一步地,所述基体为工字型,其上设有两盖槽;所述导电盖的截面呈C 形,包括主体和两侧边;所述导电盖的两侧边嵌在所述两盖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板为所述导电盖的主体沿轨道长度方向向外延伸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板的长度为180-23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对接面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上延伸板端部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对接面设置在所述第二轨道上导电盖主体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对接面和所述第二对接面与主体的上表面的角度为 3-6°。
进一步地,所述基体为铝基体,所述导电盖为不锈钢盖。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轨道系统;包括梁及安装于所述梁上的轨道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交通轨道系统,其采用改进后的轨道组件,可以部分取代或者全部取代现有接触轨,完全替换现有膨胀接头,在两段轨道之间不再需要复杂的膨胀接头等结构,其通过在其中一轨道上的导电盖上自然延伸出一延伸板伸至另一段轨道的上方,通过两根轨道的相互运动实现间隙补偿的作用。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两轨道之间导电盖上无断口,因此,轨道上与受流器相接触的受流面总是连续的,更加利于受流,不会造成电气损害。噪音小,轨道车辆的乘坐舒适性更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轨道组件安装在梁上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轨道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2中C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轨道组件对接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1、接触轨;2、梁;1a、第一轨道;1b、第二轨道;101、延伸板; 102、第一对接面;103、第二对接面;10、导电盖;11、基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径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本例公开了一种轨道组件,如图1、图2所示,轨道组件,至少包括两段轨道1;两段轨道1为第一轨道1a和第二轨道1b;如图3所示,轨道1包括基体 11及导电盖10;基体11为铝基体,所述导电盖10为不锈钢盖。基体11一般为工字型,可以为一体件,或者为分体件,比如有的为两个C字形件组合而成。其是在挤压模内将清洗后的铝基体11和不锈钢盖在规定的工艺参数下挤压成牢固的冶金结合。铝基体11的材质一般为铝合金,不锈钢盖的材质一般为低碳合金钢。为便于描述方向,设所述基体11包括顶面和底面,所述导电盖10复合在所述基体11的顶面,底面为与顶面相对,远离导电盖的面。其导电盖10为受流部,用于与轨道车辆的受流器接触。
轨道1一般可以采用三种结构形式。第一种、钢铝嵌入式结构:铝基体采用铝坯挤压成型,并经淬火、人工时效、切断、张力矫直等工序成型,不锈钢带采用滚压成型出C字形的导电盖10,铝基体上设有其上设有两盖槽;所述导电盖10包括主体和两侧边;所述导电盖10的两侧边嵌在所述两盖槽内。然后将成型好的铝基体和导电盖10采用三向应力成型装置系统机械复合成型。第二种、钢包铝式结构:铝基体采用铝坯挤压成型,并经淬火、人工时效、切断、张力矫直等工序成型,将不锈钢带经滚压成型的方式成型出对称设置的两个“J”形,将两个“J”形的侧边分别勾在铝基体两侧,对钢带的顶面和侧面同时加压,使其与基体密贴,并使两个“J”形钢带的顶面处于一个平面内,在保证以上工装状态条件下,通过专用自动焊接机将两个“J”形钢带的接缝焊接后,铣削焊缝至涉及尺寸并调直、时效处理成型。第三种、钢铝融合式结构:铝基体采用铝坯挤压成型,并经淬火、人工时效、切断、张力矫直等工序成型,不锈钢带采用滚压成型出C字形的导电盖10,铝基体上设有其上设有两盖槽;所述导电盖10包括主体和两侧边;所述导电盖10的两侧边嵌在所述两盖槽内。然后将成型好的铝基体和导电盖10共同放到挤压机模具内的“焊接腔”内,使两者在高温高压下复合形成金属结合体。
其中,第一轨道1a上的导电盖10延伸有一延伸板101,如图4所示放大示意图,延伸板101的端部设有楔形的第一对接面102;该第一对接面102可以经切削打磨而成。
如图5所示放大示意图,第二轨道1b上的导电盖10上设有楔形的第二对接面103;所述第一对接面102和所述第二对接面103相对设置,并使所述第一轨道1a上的延伸板101覆盖在所述第二轨道1b上的第一对接面102上方。也即保证第一轨道1a上的延伸板101的第一对接面102在两轨道1在连接状态时总是要高于或者平行于第二轨道1b上的第二对接面103,确保其在工作状态时,两个导电轨的导电盖10之间不会出现断口的现象。众所周知,轨道1的导电盖 10的上表面作为受流面,延伸板101实际上也是属于导电盖10,通过如上设计,使得第一轨道1a的导电盖10和第二轨道1b的导电盖10总是部分处于重叠状态下,也即受流面总是连续而不会出现断口。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此处说的是受流面出现断口,但并不表示轨道之间没有间隙,其在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基体间设有间隙150-200mm。通过这种方式,在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各轨道因热胀冷缩发生形变,此时,该间隙可以调节轨道之间的微小变形,然而,上述第一轨道1a上的延伸板101的长度总是大于所述间隙的长度,所以,即使两轨道之间的基体之间存在间隙,其导电盖10形成的受流面仍然是连续的。
本例中,上述第一轨道1a和第二轨道1b本身可以是常规的接触轨,只是在接触轨的导电盖10上分别进行延伸形成延伸板101,在延伸板101上设置第一对接面102,在接触轨的导电盖10上切削形成第二对接面103。本例中,将具有第一对接面102的接触轨命名为第一轨道,将具有第二对接面103的接触轨命名为第二轨道。然而,并不表示上述两轨道有区别,其仅仅只是命名而已。
作为改进,其也可以这样,所述第一轨道1a和所述第二轨道1b的导电盖 10一端设有所述延伸板101,所述延伸板101的端部设有楔形的第一对接面102;所述第一轨道1a和所述第二轨道1b的导电盖10上另一端设有楔形的第二对接面103。也即这么理解,本例中提供的轨道组件中可以包括多个轨道1,各轨道1的两端分别设置延伸板101和第二对接面103;延伸板101上对应设置第一对接面102。使得多个轨道1之间可以前后串接,使得其相邻的轨道总是通过第一对接面和第二对接面的配合,一方面,轨道1的基体之间存在间隙,以补偿外界气温变化引起的轨道的热胀冷缩。另一方面,通过该种方式保证串接的轨道的受流面的连续性,使导电盖10上不会出现断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通过本申请中提供的轨道1完全替换现有轨道系统中的接触轨。或者部分取代现有轨道系统中的接触轨,部分仍采用没有增加延伸板10和/或在导电盖上切削形成有第二对接面103的接触轨。
其中,第一轨道1a和第二轨道1b的基体11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使得其第一轨道1a和第二轨道1b在热胀冷缩时留有余地,保证第一轨道1a和第二轨道 1b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消除整根轨道的变形。
本例中,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例中提供的轨道1采用上述描述的第一种钢铝嵌入式结构,其基体11为工字型,其上设有两盖槽;所述导电盖10的截面呈C形,包括主体和两侧边;所述导电盖10的两侧边嵌在所述两盖槽内。然而,本例中的接触轨并不限定在上述结构中,其也可以为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技术。
比如,有轨道1的基体11也可以为两个半C形的由铝制成的第一和第二支撑部分,第一和第二支撑部分提供轨道形状和导电率。第一支撑部分具有肋部,第二支撑部分具有凹部。在组件中,第一支撑部分的肋部优选地设置在第二支撑部分的凹部之内。两个支撑部分的一部分在盖子中摩擦配合或压缩配合,并且搅拌摩擦焊优选地沿着第一和第二支撑部分之间的接缝设置在组件的底部上。
其中,所述延伸板101为所述导电盖10的主体沿轨道长度方向向外延伸而成。其中,所述延伸板101的长度为180-230mm。所述第一对接面102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1a上延伸板101端部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对接面103设置在所述第二轨道1b上导电盖10主体的上表面。
所述第一对接面102和所述第二对接面103与主体的上表面(也即导电盖 10的受流面)的角度为3-6°。
本例中导电轨组件的作用是消除线路上导电轨因热胀冷缩而产生的长度变化。同时,保证其受流面的连续,确保受流连续。当导电轨在高温环境下,长度变长时,两导电轨的基体11之间保留有足够的间隙,保证导电轨的长度自由释放。同时,总是保证第一轨体上的延伸板101上的第一对接面102总是高于或者平行于第二轨体上的导电盖10的第二对接面103,当导电轨在低温环境下收缩时,也能保证第一轨体上的延伸板101总是覆盖第二轨体上,补偿两段导电轨收缩的长度。当轨道车辆上的受流器与本申请的导电轨接触工作时,使所述第一轨道1a上的延伸板101覆盖在所述第二轨道1b上的第一对接面102上方。也即第一轨体上的延伸板101总是部分与第二轨体上的导电盖10重叠。通过该种方式,两段导电轨上的导电盖10不会出现断口的现象,使得导电轨上与受流器相接触的受流面总是连续的,更利于受流。
本例提供的轨道组件,可以部分取代或者全部取代现有接触轨,完全替换现有膨胀接头,在两段轨道1之间不再需要复杂的膨胀接头等结构,其通过在其中一轨道1上的导电盖10上自然延伸出一延伸板101伸至另一段轨道1的上方,通过两根轨道1的相互运动实现间隙补偿的作用。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两轨道1之间导电盖10上无断口,因此,轨道1上与受流器相接触的受流面总是连续的,更加利于受流,不会造成电气损害。噪音小,轨道车辆的乘坐舒适性更优。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例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轨道系统,包括梁2及安装于梁2 上的轨道组件。该轨道系统一般布置于梁2的侧面。除此外,一般还包括绝缘子、卡爪、支撑架、电缆连接板、端部弯头、中间接头、中心锚节等相关部件组成,为轨道车辆提供电能。电力的输送是通过轨道车辆的集电靴等受流器与接触轨的接触来实现的。本例中提供的轨道组件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取代现有技术中的接触轨和膨胀接头,也即在轨道系统中全部采用轨道组件,或者部分采用常规的接触轨,部分采用本例中提供的轨道组件。如此,可以取消现有技术中的膨胀接头。
可以这么理解,在本例提供的轨道交通轨道系统中,其至少包括有实施例1 中提供的轨道组件,其可以仅包括上述轨道组件,以完全替换掉现有接触轨,并取消掉膨胀接头;也即上述轨道组件中的轨道1完全替换接触轨,换句话说,在现有接触轨上进行改进,比如,部分接触轨中延长其导电盖10形成延伸板101 获得本例中的第一轨道1a,部分接触轨中在其导电盖10的一端切削掉部分形成第二对接面103以获得第二轨道1b,当然,如上实施例1中的描述也可知,作为优选,也可以部分轨道1上的两端分别设置延伸板101和第二对接面103,延伸板101上设置第一对接面102。当然,显而易见的,也可以部分使用轨道组件,部分仍然使用现有常规的接触轨。
本例提供的轨道交通轨道系统,其采用改进后的轨道组件,可以部分取代或者全部取代现有接触轨,完全替换现有膨胀接头。在两段轨道1之间不再需要复杂的膨胀接头等结构,其通过在其中一轨道1上的导电盖10上自然延伸出一延伸板101伸至另一段轨道1的上方,通过两根轨道1的相互运动实现间隙补偿的作用。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两轨道1之间导电盖10上无断口,因此,轨道1上与受流器相接触的受流面总是连续的,更加利于受流,不会造成电气损害。噪音小,轨道车辆的乘坐舒适性更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轨道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两段轨道,所述两段轨道为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轨道包括基体及导电盖;
第一轨道上的导电盖延伸有一延伸板,所述延伸板的端部设有楔形的第一对接面;
所述第二轨道上的导电盖上设有楔形的第二对接面;所述第一对接面和所述第二对接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轨道上的延伸板的第一对接面总是高于或者平行于第二轨道上的第二对接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基体间设有间隙150-2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的导电盖一端设有所述延伸板,所述延伸板的端部设有楔形的第一对接面;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的导电盖上另一端设有楔形的第二对接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为工字型,其上设有两盖槽;所述导电盖的截面呈C形,包括主体和两侧边;所述导电盖的两侧边嵌在所述两盖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板为所述导电盖的主体沿轨道长度方向向外延伸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板的长度为180-230m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面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上延伸板端部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对接面设置在所述第二轨道上导电盖主体的上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面和所述第二对接面与主体的上表面的角度为3-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为铝基体,所述导电盖为不锈钢盖。
10.一种轨道交通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梁及安装于所述梁上的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轨道组件。
CN201921251536.5U 2019-07-31 2019-07-31 轨道组件及轨道交通轨道系统 Active CN2111959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51536.5U CN211195922U (zh) 2019-07-31 2019-07-31 轨道组件及轨道交通轨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51536.5U CN211195922U (zh) 2019-07-31 2019-07-31 轨道组件及轨道交通轨道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95922U true CN211195922U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87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51536.5U Active CN211195922U (zh) 2019-07-31 2019-07-31 轨道组件及轨道交通轨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9592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1256A (zh) * 2021-05-20 2021-09-10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热胀冷缩的天车主电源滑线接头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1256A (zh) * 2021-05-20 2021-09-10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热胀冷缩的天车主电源滑线接头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64901B (zh) 牵引梁的复合焊接方法、牵引梁及具有该牵引梁的轨道车辆
US8556189B2 (en) Conductive rail joint
CN211195922U (zh) 轨道组件及轨道交通轨道系统
CN110509820B (zh) 用于连接导电轨的连接装置及具有其的导电轨组件
CN109208409B (zh) 跨座式单轨道岔梁及其制作方法
CN103318055B (zh) 一种焊接型钢包铝式的钢铝复合接触轨及其制造方法
CN207790397U (zh) 钢铝复合接触轨
EP2689955B9 (en) Conductor rail
CN214653065U (zh) 一种可伸缩的天车轨道连接结构
CN210528285U (zh) 一种角钢式天车滑触线伸缩缝形成装置
US5061829A (en) Composite conductor rail of aluminum and steel, in particular high-performance railway conductor rail
CN202071716U (zh) 适用侧向受流钢铝复合接触轨供电系统中使用的膨胀接头
CN108501772B (zh) 用于导电轨的过渡连接装置
CN211054970U (zh) 一种接触轨系统
CN210390854U (zh) 无缝复合补偿轨道及轨道交通轨道系统
CN211684765U (zh) 一种无缝接触轨系统
CN209813766U (zh) 一种新型钢铝复合接触轨膨胀接头
CN109159721A (zh) 无缝接触轨膨胀连接装置
CN212219971U (zh) 一种汇流排膨胀接头
CN208947126U (zh) 无缝接触轨膨胀连接装置
CN201186618Y (zh) C型钢与铝复合的导电轨
CN110626218B (zh) 一种无缝接触轨系统和接触轨系统的连接方法
CN203511342U (zh) 一种焊接型钢包铝式的钢铝复合接触轨
CN110696686B (zh) 一种接触轨系统和接触轨系统的焊接方法
CN203331857U (zh) 一种承载静态大电流的受电弓及其弓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