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95704U - 分时驱动轮桨装置及具有其的陆空两用载具 - Google Patents

分时驱动轮桨装置及具有其的陆空两用载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95704U
CN211195704U CN201922176190.3U CN201922176190U CN211195704U CN 211195704 U CN211195704 U CN 211195704U CN 201922176190 U CN201922176190 U CN 201922176190U CN 211195704 U CN211195704 U CN 2111957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main shaft
positioning
fitting mechanism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7619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家祺
陈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LA
Original Assignee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LA filed Critical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LA
Priority to CN20192217619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957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957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957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时驱动轮桨装置及具有其的陆空两用载具。该分时驱动轮桨装置,包括主轴、定位轴、驱动电机、车轮、桨叶、第一契合机构以及第二契合机构,驱动电机的定子轴与定位轴和主轴均固定连接;车轮可转动地安装在主轴上;桨叶、第一契合机构和第二契合机构均可转动地安装在主轴上;第二契合机构可沿主轴自由移动;第二契合机构与第一契合机构相互分离时,驱动电机通过主轴驱动桨叶独立旋转;第二契合机构与第一契合机构相互啮合时,驱动电机通过主轴驱动桨叶和车轮共同旋转。解决了现有的陆空两用载具车轮和桨叶驱动转换结构较为复杂,导致结构重量大,进而造成飞行时的自重过多,有效载荷低,续航时间短的问题。

Description

分时驱动轮桨装置及具有其的陆空两用载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分时驱动轮桨装置及具有其的陆空两用载具。
背景技术
多旋翼垂直起降陆空两用载具具有体积小、使用灵活、容易操控等优点。由于多旋翼垂直起降陆空两用载具需要兼顾空中与陆地使用,因此要在两种性能之间做到一个较为均衡的取舍。
现有的陆空两用载具其车轮和桨叶驱动转换结构较为复杂,导致结构重量大,进而造成飞行时的自重过多,有效载荷低,续航时间短以及陆地行驶性能不理想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时驱动轮桨装置及具有其的陆空两用载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陆空两用载具其车轮和桨叶驱动转换结构较为复杂,导致结构重量大,进而造成飞行时的自重过多,有效载荷低,续航时间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分时驱动轮桨装置,包括:主轴和定位轴,定位轴用于与陆空两用载具的定位臂固定连接;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定子轴的第一端与定位轴固定连接,驱动电机的定子轴的第二端与主轴固定连接;车轮,可转动地安装在主轴和所述定位轴上;桨叶,可转动地安装在主轴上;第一契合机构,可转动地安装在主轴上;第二契合机构,可转动地安装在主轴上并可沿主轴的轴向自由移动,第二契合机构与车轮固定连接,以使第二契合机构和车轮相对主轴同步旋转;其中,主轴的轴心线、定位轴的轴心线以及驱动电机的定子轴的轴心线均共线;驱动电机的外转子壳体与桨叶和第一契合机构均连接;第二契合机构具有沿主轴的轴心线方向移动的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第二契合机构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第二契合机构与第一契合机构相互分离,驱动电机的外转子壳体驱动桨叶独立旋转;第二契合机构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第二契合机构与第一契合机构相互啮合,驱动电机通过第一契合机构和第二契合机构驱动桨叶和车轮共同旋转。
进一步地,车轮包括:轮圈;内轮辐,内轮辐为多根,多根内轮辐绕轮圈的周向间隔设置;内轮辐支座,套设在第二契合机构上并与第二契合机构固定连接;其中,多根内轮辐的第一端分别与轮圈的内侧边相互铰接,多根内轮辐的第二端分别与内轮辐支座相互铰接;第二契合机构由第一预设位置向第二预设位置移动时通过内轮辐支座和多根内轮辐带动轮圈沿远离第二契合机构的方向移动;第二契合机构与第一契合机构相互啮合时通过内轮辐支座和多根内轮辐带动轮圈转动。
进一步地,车轮还包括:外轮辐,外轮辐为多根,多根外轮辐绕轮圈的周向间隔设置;外轮辐支座,可转动地安装在定位轴上;其中,多根外轮辐的第一端分别与轮圈的外侧边相互铰接,多根外轮辐的第二端分别与外轮辐支座相互铰接以使轮圈相对定位轴转动;外轮辐为液压杆,第二契合机构由第一预设位置向第二预设位置移动时,轮圈沿远离第二契合机构的方向移动以压缩各根外轮辐;各根外轮辐伸长时通过轮圈和各根内轮辐驱动第二契合机构由第二预设位置返回第一预设位置。
进一步地,车轮还包括:外轮辐轴承,外轮辐轴承的内圈固定套设在定位轴上;其中,外轮辐支座固定套设在外轮辐轴承的外圈以使外轮辐支座可转动地安装在定位轴上。
进一步地,第一契合机构包括:契合轴套,可转动地设置在主轴上,契合轴套的内圈设置有齿槽,齿槽沿契合轴套的轴向延伸,齿槽为多个,多个齿槽沿契合轴套的周向间隔设置;其中,第二契合机构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第二契合机构与各个齿槽相互对接以使第二契合机构与第一契合机构相互啮合。
进一步地,第二契合机构包括:契合轴承,可转动地安装在主轴上并可沿主轴的轴向自由移动,契合轴承的外圈上设置有契合齿,契合齿沿契合轴承的轴向延伸,契合齿为多个,多个契合齿沿契合轴承的周向间隔设置;其中,第二契合机构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各个契合齿对应嵌入各个齿槽内以使第二契合机构与第一契合机构相互啮合。
进一步地,分时驱动轮桨装置还包括:电机座,与定位轴固定连接;其中,驱动电机的定子轴的第一端通过电机座固定安装在定位轴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陆空两用载具,包括:车体;定位臂,定位臂为多个,多个定位臂的第一端与车体相互铰接;分时驱动轮桨装置,分时驱动轮桨装置为上述的分时驱动轮桨装置;分时驱动轮桨装置为多个,多个分时驱动轮桨装置通过其定位轴对应固定安装在多个定位臂的第二端;其中,定位臂具有相对车体转动的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定位臂转动至第一转动位置时,分时驱动轮桨装置的第二契合机构位于第一预设位置,定位臂转动至第二转动位置时,车体的侧壁与分时驱动轮桨装置的第二契合机构抵接以推动第二契合机构由第一预设位置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
进一步地,定位臂转动至第一转动位置时,分时驱动轮桨装置的主轴和定位轴均与水平方向垂直;定位臂转动至第二转动位置时,分时驱动轮桨装置的主轴和定位轴均与水平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车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承接环,承接环为多个,多个承接环与多个定位臂对应;其中,承接环内形成承接孔,定位臂转动至第二转动位置时,主轴突出于第二契合机构的部分插入承接孔内,以使承接环与第二契合机构抵接以推动第二契合机构由第一预设位置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分时驱动轮桨装置,包括主轴、定位轴、驱动电机、车轮、桨叶、第一契合机构以及第二契合机构,定位轴用于与陆空两用载具的定位臂固定连接;驱动电机的定子轴的第一端与定位轴固定连接,驱动电机的定子轴的第二端与主轴固定连接;主轴的轴心线、定位轴的轴心线以及驱动电机的定子轴的轴心线均共线;车轮可转动地安装在主轴和定位轴上;桨叶和第一契合机构均可转动地安装在主轴上;第二契合机构可转动地安装在主轴上并可沿主轴的轴向自由移动,第二契合机构与车轮固定连接,以使第二契合机构和车轮相对主轴同步旋转;驱动电机的外转子壳体与桨叶和第一契合机构均连接;第二契合机构具有沿主轴的轴心线方向移动的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第二契合机构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第二契合机构与第一契合机构相互分离,驱动电机的外转子壳体驱动桨叶独立旋转;第二契合机构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第二契合机构与第一契合机构相互啮合,驱动电机通过第一契合机构和第二契合机构驱动桨叶和车轮共同旋转。从而实现分时驱动桨叶和车轮运转,兼顾空中与陆地使用。总体结构简单、重量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陆空两用载具其车轮和桨叶驱动转换结构较为复杂,导致结构重量大,进而造成飞行时的自重过多,有效载荷低,续航时间短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一种分时驱动轮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一种分时驱动轮桨装置的前视或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一种分时驱动轮桨装置的驱动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一种分时驱动轮桨装置的契合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一种分时驱动轮桨装置的契合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一种分时驱动轮桨装置的契合轴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一种陆空两用载具的空中飞行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一种陆空两用载具的陆地行驶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一种分时驱动轮桨装置的第一契合机构和第二契合机构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一种陆空两用载具的定位臂由第一转动位置向第二转动位置转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一种陆空两用载具的定位臂转动至第二转动位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一种分时驱动轮桨装置的第一契合机构和第二契合机构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主轴;20、驱动电机;21、定子轴;22、外转子壳体;30、车轮;31、轮圈;32、内轮辐;33、内轮辐支座;34、外轮辐;35、外轮辐支座;36、外轮辐轴承;40、桨叶;50、第一契合机构;51、契合轴套;52、齿槽;60、第二契合机构;61、契合轴承;611、滚珠槽;612、滚珠;62、契合齿;70、定位轴;80、定位臂;90、电机座;100、车体;101、承接环;110、分时驱动轮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时驱动轮桨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主轴10、定位轴70、驱动电机20、车轮30、桨叶40、第一契合机构50以及第二契合机构60,定位轴70用于与陆空两用载具的定位臂80固定连接;驱动电机20的定子轴21的第一端与定位轴70固定连接,驱动电机20的定子轴21的第二端与主轴10固定连接;主轴10的轴心线、定位轴70的轴心线以及驱动电机20的定子轴21的轴心线均共线;车轮30可转动地安装在主轴10和定位轴70上;桨叶40和第一契合机构50均可转动地安装在主轴10上;第二契合机构60可转动地安装在主轴10上并可沿主轴10的轴向自由移动,第二契合机构60与车轮30固定连接,以使第二契合机构60和车轮30相对主轴10同步旋转;驱动电机20的外转子壳体22与桨叶40和第一契合机构50均连接;第二契合机构60具有沿主轴10的轴心线方向移动的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第二契合机构60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第二契合机构60与第一契合机构50相互分离,驱动电机20的外转子壳体22驱动桨叶40独立旋转;第二契合机构60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第二契合机构60与第一契合机构50相互啮合,驱动电机20通过第一契合机构50和第二契合机构60驱动桨叶40和车轮30共同旋转。从而实现分时驱动桨叶40和车轮30运转,兼顾空中与陆地使用。总体结构简单、重量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陆空两用载具其车轮30和桨叶40驱动转换结构较为复杂,导致结构重量大,进而造成飞行时的自重过多,有效载荷低,续航时间短的问题。
具体实施时,如图2至图4所示,分时驱动轮桨装置还包括电机座90,电机座90与定位轴70固定连接;其中,驱动电机20的定子轴21的第一端通过电机座90固定安装在定位轴70上。在实际应用时,驱动电机20的定子轴21的第二端向内侧延伸即形成主轴10,即驱动电机20的定子轴21和主轴10为同一根轴。
车轮30包括轮圈31、内轮辐32、内轮辐支座33、外轮辐34、外轮辐支座35以及外轮辐轴承36,内轮辐32和外轮辐34均为多根,多根内轮辐32和多根外轮辐34均绕轮圈31的周向间隔设置;内轮辐支座33套设在第二契合机构60上并与第二契合机构60固定连接从而与第二契合机构60一同相对于主轴10旋转;外轮辐支座35可转动地安装在定位轴70上,具体地,在定位轴70上设置有外轮辐轴承36,外轮辐轴承36的内圈固定套设在定位轴70上,外轮辐支座35固定套设在外轮辐轴承36的外圈以使外轮辐支座35可转动地安装在定位轴70上。
轮圈31的内侧边和外侧边均设置有铰接栓耳,铰接栓耳为多个,多个铰接栓耳沿轮圈31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另外,内轮辐支座33和外轮辐支座35也设置有对应的铰接栓耳,内轮辐支座33和外轮辐支座35上的铰接栓耳也为多个,多个铰接栓耳沿内轮辐支座33和外轮辐支座35的周向间隔设置;多根内轮辐32的第一端通过连接销分别与轮圈31内侧边的多个铰接栓耳对应相互铰接,多根内轮辐32的第二端通过连接销分别与内轮辐支座33上的多个铰接栓耳相互铰接以使轮圈31能够相对主轴10转动;多根外轮辐34的第一端通过连接销分别与轮圈31外侧边的多个铰接栓耳相互铰接,多根外轮辐34的第二端通过连接销分别与外轮辐支座35上的多个铰接栓耳相互铰接以使轮圈31相对定位轴70转动。
内轮辐32为刚性杆体结构,长度固定不变,第二契合机构60由第一预设位置向第二预设位置移动时通过内轮辐支座33和多根内轮辐32带动轮圈31沿远离第二契合机构60的方向移动,即沿主轴10的轴向朝向定位轴70一侧移动一定距离;外轮辐34为液压杆,长度可以伸缩,轮圈31沿主轴10的轴向朝向定位轴70一侧移动时,会压缩各根外轮辐34;在此过程中,第二契合机构60与第一契合机构50相互啮合通过内轮辐支座33和多根内轮辐32带动轮圈31转动。
各根外轮辐34伸长时通过轮圈31和各根内轮辐32驱动第二契合机构60由第二预设位置返回第一预设位置。在正常状态下,各根外轮辐34处于伸长状态,第二契合机构60处在第一预设位置,与第一契合机构50相互分离。在此模式下,驱动电机20输出的扭矩只传递给桨叶40,驱动桨叶40独立旋转,实现陆空两用载具空中飞行模式。
进一步地,如图5至图7所示,第一契合机构50包括契合轴套51和齿槽52,契合轴套51可转动地设置在主轴10上,契合轴套51与桨叶40以及驱动电机20的外转子壳体22均固定连接以同步旋转,契合轴套51的内圈设置有齿槽52,齿槽52沿契合轴套51的轴向延伸,齿槽52为多个,多个齿槽52沿契合轴套51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二契合机构60包括契合轴承61和契合齿62,契合轴承61开设有轴孔,轴孔的孔壁上开设有环形的滚珠槽611,滚珠槽611为两条,两条滚珠槽611沿轴孔的延伸方向间隔开设,滚珠槽611内设置有滚珠612,契合轴承61通过轴孔套设在主轴10上从而可以绕主轴10转动,同时也可以沿主轴10的延伸方向直线移动,契合轴承61的外圈上设置有契合齿62,契合齿62沿契合轴承61的轴向延伸,契合齿62为多个,多个契合齿62沿契合轴承61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二契合机构60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契合轴承61的各个契合齿62对应嵌入契合轴套51的各个齿槽52内以使第二契合机构60与第一契合机构50相互啮合,从而可以将驱动电机20输出的扭矩同时传递给桨叶40和车轮30,驱动桨叶40和车轮30同步转动,实现陆空两用载具陆地行驶模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陆空两用载具,如图8和图9所示,包括车体100、定位臂80和分时驱动轮桨装置110;定位臂80为“J”形结构,定位臂80为多个,多个定位臂80的第一端通过连接轴与车体100的上端部相互铰接从而使定位臂80可以上下转动,分时驱动轮桨装置110为上述实施例的分时驱动轮桨装置;分时驱动轮桨装置110也为多个,多个分时驱动轮桨装置110通过其定位轴70对应固定安装在多个定位臂80的第二端;在本实施例中,定位臂80和分时驱动轮桨装置110均为四个,四个定位臂80两两对称设置在车体100的两侧,四个分时驱动轮桨装置110对应安装在四个定位臂80的第二端。
定位臂80具有相对车体100转动的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如图8所示,定位臂80转动至第一转动位置时,分时驱动轮桨装置110的主轴10和定位轴70均与水平方向垂直,从而使桨叶40和车轮30处于水平位置,如图10所示,此时在分时驱动轮桨装置110的各根外轮辐34的作用下,第二契合机构60位于第一预设位置,与第一契合机构50分离,驱动电机20输出的扭矩只传递给桨叶40,驱动桨叶40独立旋转,实现陆空两用载具空中飞行模式。
定位臂80向下转动至第二转动位置时,如图9所示,分时驱动轮桨装置110的主轴10和定位轴70均与水平方向平行,从而使桨叶40和车轮30处于竖直位置,四个车轮30位于车体100的两侧。车体100的侧壁上设置有承接环101,相应地,承接环101为四个,四个承接环101与四个定位臂80对应;承接环101内形成承接孔,如图11至图13所示,定位臂80向下转动至第二转动位置时,主轴10突出于第二契合机构60的部分插入承接孔内,以使承接环101与第二契合机构60抵接以推动第二契合机构60由第一预设位置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以使第二契合机构60与第一契合机构50相互啮合,从而可以将驱动电机20输出的扭矩,同时传递给桨叶40和车轮30,驱动桨叶40和车轮30同步转动,实现陆空两用载具陆地行驶模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分时驱动轮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轴(10)和定位轴(70),所述定位轴(70)用于与陆空两用载具的定位臂(80)固定连接;
驱动电机(20),所述驱动电机(20)的定子轴(21)的第一端与所述定位轴(70)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20)的所述定子轴(21)的第二端与所述主轴(10)固定连接;
车轮(30),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主轴(10)和所述定位轴(70)上;
桨叶(40),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主轴(10)上;
第一契合机构(50),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主轴(10)上;
第二契合机构(60),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主轴(10)上并可沿所述主轴(10)的轴向自由移动,所述第二契合机构(60)与所述车轮(30)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第二契合机构(60)和所述车轮(30)相对所述主轴(10)同步旋转;
其中,所述主轴(10)的轴心线、所述定位轴(70)的轴心线以及所述驱动电机(20)的定子轴(21)的轴心线均共线;所述驱动电机(20)的外转子壳体(22)与所述桨叶(40)和所述第一契合机构(50)均连接;所述第二契合机构(60)具有沿所述主轴(10)的轴心线方向移动的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
所述第二契合机构(60)位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二契合机构(60)与所述第一契合机构(50)相互分离,所述驱动电机(20)的所述外转子壳体(22)驱动所述桨叶(40)独立旋转;
所述第二契合机构(60)移动至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二契合机构(60)与所述第一契合机构(50)相互啮合,所述驱动电机(20)通过所述第一契合机构(50)和所述第二契合机构(60)驱动所述桨叶(40)和所述车轮(30)共同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时驱动轮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30)包括:
轮圈(31);
内轮辐(32),所述内轮辐(32)为多根,多根所述内轮辐(32)绕所述轮圈(31)的周向间隔设置;
内轮辐支座(33),套设在所述第二契合机构(60)上并与所述第二契合机构(60)固定连接;
其中,多根所述内轮辐(32)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轮圈(31)的内侧边相互铰接,多根所述内轮辐(32)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内轮辐支座(33)相互铰接;所述第二契合机构(60)由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向所述第二预设位置移动时通过所述内轮辐支座(33)和多根所述内轮辐(32)带动所述轮圈(31)沿远离所述第二契合机构(60)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契合机构(60)与所述第一契合机构(50)相互啮合时通过所述内轮辐支座(33)和多根所述内轮辐(32)带动所述轮圈(31)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时驱动轮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30)还包括:
外轮辐(34),所述外轮辐(34)为多根,多根所述外轮辐(34)绕所述轮圈(31)的周向间隔设置;
外轮辐支座(35),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定位轴(70)上;
其中,多根所述外轮辐(34)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轮圈(31)的外侧边相互铰接,多根所述外轮辐(34)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外轮辐支座(35)相互铰接以使所述轮圈(31)相对所述定位轴(70)转动;
所述外轮辐(34)为液压杆,所述第二契合机构(60)由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向所述第二预设位置移动时,所述轮圈(31)沿远离所述第二契合机构(60)的方向移动以压缩各根所述外轮辐(34);各根所述外轮辐(34)伸长时通过所述轮圈(31)和各根所述内轮辐(32)驱动所述第二契合机构(60)由所述第二预设位置返回所述第一预设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时驱动轮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30)还包括:
外轮辐轴承(36),所述外轮辐轴承(36)的内圈固定套设在所述定位轴(70)上;
其中,所述外轮辐支座(35)固定套设在所述外轮辐轴承(36)的外圈以使所述外轮辐支座(35)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定位轴(70)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时驱动轮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契合机构(50)包括:
契合轴套(5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主轴(10)上,所述契合轴套(51)的内圈设置有齿槽(52),所述齿槽(52)沿所述契合轴套(51)的轴向延伸,所述齿槽(52)为多个,多个所述齿槽(52)沿所述契合轴套(51)的周向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第二契合机构(60)移动至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二契合机构(60)与各个所述齿槽(52)相互对接以使所述第二契合机构(60)与所述第一契合机构(50)相互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时驱动轮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契合机构(60)包括:
契合轴承(61),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主轴(10)上并可沿所述主轴(10)的轴向自由移动,所述契合轴承(61)的外圈上设置有契合齿(62),所述契合齿(62)沿所述契合轴承(61)的轴向延伸,所述契合齿(62)为多个,多个所述契合齿(62)沿所述契合轴承(61)的周向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第二契合机构(60)移动至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各个所述契合齿(62)对应嵌入各个所述齿槽(52)内以使所述第二契合机构(60)与所述第一契合机构(50)相互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时驱动轮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时驱动轮桨装置还包括:
电机座(90),与所述定位轴(70)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驱动电机(20)的所述定子轴(21)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电机座(90)固定安装在所述定位轴(70)上。
8.一种陆空两用载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100);
定位臂(80),所述定位臂(80)为多个,多个所述定位臂(80)的第一端与所述车体(100)相互铰接;
分时驱动轮桨装置(110),所述分时驱动轮桨装置(110)为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时驱动轮桨装置;所述分时驱动轮桨装置(110)为多个,多个所述分时驱动轮桨装置(110)通过其定位轴(70)对应固定安装在多个所述定位臂(80)的第二端;
其中,所述定位臂(80)具有相对所述车体(100)转动的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所述定位臂(80)转动至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时,所述分时驱动轮桨装置(110)的所述第二契合机构(60)位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所述定位臂(80)转动至所述第二转动位置时,所述车体(100)的侧壁与所述分时驱动轮桨装置(110)的所述第二契合机构(60)抵接以推动所述第二契合机构(60)由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预设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陆空两用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臂(80)转动至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时,所述分时驱动轮桨装置(110)的所述主轴(10)和所述定位轴(70)均与水平方向垂直;所述定位臂(80)转动至所述第二转动位置时,所述分时驱动轮桨装置(110)的所述主轴(10)和所述定位轴(70)均与水平方向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陆空两用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00)的侧壁上设置有承接环(101),所述承接环(101)为多个,多个所述承接环(101)与多个所述定位臂(80)对应;
其中,所述承接环(101)内形成承接孔,所述定位臂(80)转动至所述第二转动位置时,所述主轴(10)突出于所述第二契合机构(60)的部分插入所述承接孔内,以使所述承接环(101)与所述第二契合机构(60)抵接以推动所述第二契合机构(60)由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预设位置。
CN201922176190.3U 2019-12-06 2019-12-06 分时驱动轮桨装置及具有其的陆空两用载具 Active CN2111957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76190.3U CN211195704U (zh) 2019-12-06 2019-12-06 分时驱动轮桨装置及具有其的陆空两用载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76190.3U CN211195704U (zh) 2019-12-06 2019-12-06 分时驱动轮桨装置及具有其的陆空两用载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95704U true CN211195704U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87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76190.3U Active CN211195704U (zh) 2019-12-06 2019-12-06 分时驱动轮桨装置及具有其的陆空两用载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957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46473A (zh) * 2020-11-25 2021-02-09 成都云鼎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飞行器姿态控制系统、飞行控制系统及姿态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46473A (zh) * 2020-11-25 2021-02-09 成都云鼎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飞行器姿态控制系统、飞行控制系统及姿态控制方法
CN112346473B (zh) * 2020-11-25 2022-03-11 成都云鼎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飞行器姿态控制系统、飞行控制系统及姿态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288873A1 (en) Self-propelled undercarriage wheel having a low profile tire
CN101020502B (zh) 扑翼飞行器的扑翼装置
US9272779B2 (en) Aircraft with pivoting rotor mast
CN110481769B (zh) 基于共轴双旋翼的无人飞行装置
CN107323192B (zh) 一种陆空两栖移动机器人
WO2019060933A1 (de) Speichen- und nabenloses rad mit integrierten elektrisch antreibbaren propellern
CN106739781B (zh) 半嵌入式麦克纳姆轮结构
CN107525149B (zh) 导风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1195704U (zh) 分时驱动轮桨装置及具有其的陆空两用载具
CN207997977U (zh) 一种具有自滑型功能的飞机起落架
CN205396540U (zh) 无人机螺旋桨倾转机构
CN106184706A (zh) 一种h型结构的可双向变形无人机
CN103786888A (zh) 变距飞行器
CN107639983A (zh) 一种陆空两用四旋翼飞行器
CN106240800A (zh) 一种无人机可折叠机翼
CN106945817B (zh) 多旋翼无人机
CN206704520U (zh) 一种多旋翼无人机起落架
CN108016609A (zh) 一种具有自滑型功能的飞机起落架
CN209938948U (zh) 可折叠式共轴旋翼无人机
CN209381699U (zh) 水陆两用推进器及水陆两用机器人
CN108016225A (zh) 一种陆空两用飞行器
CN207141378U (zh) 车轮翻转传动装置
CN217074786U (zh) 共轴双桨直升机和系留无人机系统
CN206900670U (zh) 一种多旋翼飞行器的传动机构
CN217892420U (zh) 一种新型的空陆两栖飞行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