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85171U - 生态可回收反复利用超强地膜 - Google Patents

生态可回收反复利用超强地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85171U
CN211185171U CN201922053792.XU CN201922053792U CN211185171U CN 211185171 U CN211185171 U CN 211185171U CN 201922053792 U CN201922053792 U CN 201922053792U CN 211185171 U CN211185171 U CN 2111851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stic film
film body
layer
film
p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5379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忠贤
韩多伟
陈天锦
胡文涛
陈志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nsu Daye Water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nsu Daye Water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nsu Daye Water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nsu Daye Water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5379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851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851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851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tec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生态可回收反复利用超强地膜,包括地膜本体,所述地膜本体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网格层,所述地膜本体的表面设置有折痕线,所述折痕线的两端分别与网格层连接,所述地膜本体的表面开设有移栽孔,所述网格层采用聚乙烯塑料带编织而成或通过塑料网成型机一次成型,所述网格层与地膜本体通过粘合剂粘贴成一体,所述折痕线采用透明柔性橡胶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通过地膜本体、网格层、折痕线和移栽孔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解决传统地膜长时间使用由于韧性较差导致损坏的问题,能够增加地膜本体韧性的同时,实现了其可回收利用的目的,便于工作人员再次进行利用,提高了该地膜的整体强度。

Description

生态可回收反复利用超强地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生态可回收反复利用超强地膜。
背景技术
地膜即地面覆盖薄膜,通常是透明或黑色PE薄膜,也有绿、银色薄膜,用于地面覆盖,以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维持土壤结构,防止害虫侵袭作物和某些微生物引起的病害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地膜看上去薄薄一层,但作用相当大,不仅能够提高地温、保水、保土、保肥提高肥效,而且还有灭草、防病虫、防旱抗涝、抑盐保苗、改进近地面光热条件,使产品卫生清洁等多项功能,对于那些刚出土的幼苗来说,具有护根促长等作用,对于我国三北地区,低温、少雨、干旱贫脊、无霜期短等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对于种植二季水稻育秧及多种作物栽培上也起了作用,现有的地膜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由于韧性较差,常常出现撕裂的现象,因此难免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降低了现有地膜的实用性,且传统的地膜为一次性用品,无法回收再次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生态可回收反复利用超强地膜,具备可回收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地膜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由于韧性较差,常常出现撕裂的现象,因此难免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降低了现有地膜的实用性,且传统的地膜为一次性用品,无法回收再次利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生态可回收反复利用超强地膜,包括地膜本体,所述地膜本体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网格层,所述地膜本体的表面设置有折痕线,所述折痕线的两端分别与网格层连接,所述地膜本体的表面开设有移栽孔
优选的,所述网格层采用聚乙烯塑料带编织而成或通过塑料网成型机一次成型,所述网格层与地膜本体通过粘合剂粘贴成一体。
优选的,所述折痕线采用透明柔性橡胶材料制成,所述折痕线通过粘合剂与网格层连接。
优选的,所述地膜本体包括黑色膜层与抗氧化层,所述黑色膜层采用黑色聚乙烯材料制成,所述抗氧化层的顶部通过粘胶剂与黑色膜层的底部粘接,所述抗氧化层的材质为PE膜。
优选的,所述移栽孔呈等距横向排列,且为两行,所述移栽孔的直径为5-8cm。
优选的,所述地膜本体的宽度为1-1.2m,所述移栽孔的内部设置有封口膜,封口膜与移栽孔的连接处为可撕裂的刻痕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地膜本体、网格层、折痕线和移栽孔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解决传统地膜长时间使用由于韧性较差导致损坏的问题,能够增加地膜本体韧性的同时,实现了其可回收利用的目的,便于工作人员再次进行利用,提高了该地膜的整体强度。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网格层,能够便于对该地膜进行安装,保证了边缘部分的韧性,避免了地膜在安装时的损坏,通过设置移栽孔,能够便于对幼苗进行栽种,通过设置折痕线,能够便于在回收时进行折叠,方便了工作人员的回收工作,通过设置黑色膜层和抗氧化层,能够能对幼苗起到保温、保墒和保持肥力的作用,黑色膜层不透光,能有效抑制垄沟里杂草的生长,在覆膜期间不用人工除草,节省人工和费用,同时提高了该地膜的整体强度和抗氧化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地膜本体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地膜本体;101、黑色膜层;102、抗氧化层;2、网格层;3、折痕线;4、移栽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请参阅图1-2,生态可回收反复利用超强地膜,包括地膜本体1,地膜本体1包括黑色膜层101与抗氧化层102,黑色膜层101采用黑色聚乙烯材料制成,抗氧化层102的顶部通过粘胶剂与黑色膜层101的底部粘接,抗氧化层102的材质为PE膜,地膜本体1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网格层2,网格层2采用聚乙烯塑料带编织而成或通过塑料网成型机一次成型,网格层2与地膜本体1通过粘合剂粘贴成一体,地膜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折痕线3,折痕线3采用透明柔性橡胶材料制成,折痕线3通过粘合剂与网格层2连接,折痕线3的两端分别与网格层2连接,地膜本体1的表面开设有移栽孔4,移栽孔4呈等距横向排列,且为两行,移栽孔4的直径为5-8cm,地膜本体1的宽度为1-1.2m,移栽孔4的内部设置有封口膜,封口膜与移栽孔4的连接处为可撕裂的刻痕线,通过设置网格层2,能够便于对该地膜进行安装,保证了边缘部分的韧性,避免了地膜在安装时的损坏,通过设置移栽孔4,能够便于对幼苗进行栽种,通过设置折痕线3,能够便于在回收时进行折叠,方便了工作人员的回收工作,通过设置黑色膜层101和抗氧化层102,能够能对幼苗起到保温、保墒和保持肥力的作用,黑色膜层101不透光,能有效抑制垄沟里杂草的生长,在覆膜期间不用人工除草,节省人工和费用,同时提高了该地膜的整体强度和抗氧化性,通过地膜本体1、网格层2、折痕线3和移栽孔4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解决传统地膜长时间使用由于韧性较差导致损坏的问题,能够增加地膜本体1韧性的同时,实现了其可回收利用的目的,便于工作人员再次进行利用,提高了该地膜的整体强度。
使用时,在进行覆膜时,将该地膜放置在垄上,通过将网格层2进行固定,可将整体进行固定,栽种幼苗通过将封口膜撕下便可进行栽种,回收只需对折痕线3进行一层层折叠,便可进行回收处理。
综上所述:该生态可回收反复利用超强地膜,通过地膜本体1、黑色膜层101、抗氧化层102、网格层2、折痕线3和移栽孔4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地膜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由于韧性较差,常常出现撕裂的现象,因此难免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降低了现有地膜的实用性,且传统的地膜为一次性用品,无法回收再次利用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生态可回收反复利用超强地膜,包括地膜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膜本体(1)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网格层(2),所述地膜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折痕线(3),所述折痕线(3)的两端分别与网格层(2)连接,所述地膜本体(1)的表面开设有移栽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可回收反复利用超强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层(2)采用聚乙烯塑料带编织而成或通过塑料网成型机一次成型,所述网格层(2)与地膜本体(1)通过粘合剂粘贴成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可回收反复利用超强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痕线(3)采用透明柔性橡胶材料制成,所述折痕线(3)通过粘合剂与网格层(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可回收反复利用超强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膜本体(1)包括黑色膜层(101)与抗氧化层(102),所述黑色膜层(101)采用黑色聚乙烯材料制成,所述抗氧化层(102)的顶部通过粘胶剂与黑色膜层(101)的底部粘接,所述抗氧化层(102)的材质为PE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可回收反复利用超强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栽孔(4)呈等距横向排列,且为两行,所述移栽孔(4)的直径为5-8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可回收反复利用超强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膜本体(1)的宽度为1-1.2m,所述移栽孔(4)的内部设置有封口膜,封口膜与移栽孔(4)的连接处为可撕裂的刻痕线。
CN201922053792.XU 2019-11-25 2019-11-25 生态可回收反复利用超强地膜 Active CN2111851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53792.XU CN211185171U (zh) 2019-11-25 2019-11-25 生态可回收反复利用超强地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53792.XU CN211185171U (zh) 2019-11-25 2019-11-25 生态可回收反复利用超强地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85171U true CN211185171U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50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53792.XU Active CN211185171U (zh) 2019-11-25 2019-11-25 生态可回收反复利用超强地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85171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29011A (zh) * 2021-06-03 2021-08-10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高强度双色环保地膜及其加工方法
CN113796244A (zh) * 2021-09-16 2021-12-17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湛江实验站 高耐候性的生物降解地膜结构
CN114431053A (zh) * 2022-01-13 2022-05-06 重庆市奉节县多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老果园脐橙绿色高产的土壤修复方法
CN114868578A (zh) * 2022-04-14 2022-08-09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新种丘陵茶园的专用防草布及其施肥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29011A (zh) * 2021-06-03 2021-08-10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高强度双色环保地膜及其加工方法
CN113229011B (zh) * 2021-06-03 2023-01-06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高强度双色环保地膜及其加工方法
CN113796244A (zh) * 2021-09-16 2021-12-17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湛江实验站 高耐候性的生物降解地膜结构
CN114431053A (zh) * 2022-01-13 2022-05-06 重庆市奉节县多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老果园脐橙绿色高产的土壤修复方法
CN114868578A (zh) * 2022-04-14 2022-08-09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新种丘陵茶园的专用防草布及其施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85171U (zh) 生态可回收反复利用超强地膜
CN104145756B (zh) 旱地苹果园覆黑白双色微孔膜集雨滴灌方法
CN102326503B (zh) 滨海重盐碱地柽柳直接扦插成林的方法
CN103098633A (zh) 北方旱区玉米周年垄沟覆膜抗旱栽培技术
CN102144472A (zh) 四季黄瓜的有机栽培方法
CN203860116U (zh) 草莓高架栽培装置
CN102461411A (zh) 一种韭黄的栽培方法
CN105875113A (zh) 一种棉花高产栽培方法
CN107896872A (zh) 一种高产量红薯叶的种植方法
CN104938168A (zh) 马铃薯半高垄覆膜自破膜出苗栽培方法
CN207869883U (zh) 一种可降解的地膜
CN109874627A (zh) 一种春花生生物降解地膜滴灌种植方法
CN204707608U (zh) 地膜覆盖播种所用集成膜
CN104521498A (zh) 一种基于倒扣式的葛根栽培方法
CN104641895A (zh) 马铃薯平作覆膜自破膜出苗栽培方法
CN216532925U (zh) 一种便于施肥的除草布
CN109348943A (zh) 沙地水稻双膜旱作工艺及机具
CN112293180B (zh) 一种玉米全秸秆错位卧秆还田二比空种植方法
CN215122633U (zh) 一种免放苗新型地膜
CN104604472A (zh) 蓝莓露地生产栽培方法
CN205408886U (zh) 一种用于水稻播种的纱网
CN107046830A (zh) 废旧地膜回收中耕培土一体机
CN211210774U (zh) 一种烟草除草、保肥、保水用草帘装置
CN202949789U (zh) 便于回收的地膜
CN208191586U (zh) 标记间距的配色地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