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80339U - 一种分路器结构和光纤配线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路器结构和光纤配线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80339U
CN211180339U CN201922493827.1U CN201922493827U CN211180339U CN 211180339 U CN211180339 U CN 211180339U CN 201922493827 U CN201922493827 U CN 201922493827U CN 211180339 U CN211180339 U CN 2111803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lots
splitter
splitter structure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9382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涓涓
贾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ng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ong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ong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ong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9382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803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803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803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路器结构,安装在光纤配线架的本体框架中,该分路器结构包括机架壳、插板以及分路器;机架壳开设有前后敞口设置的容置腔,容置腔的上内壁或/和下内壁上设有多个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布的插槽,所述插槽的长度沿前后方向延伸,且至少前端开口设置;插板包括插板本体以及与所述插板本体的前端边缘连接的前侧板,所述前侧板的上下两端均通过拉丁扣与所述机架壳可拆卸连接,所述插板本体插置于所述插槽中;分路器固设在所述插板本体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提高光纤配线架中分路器的安装便利性。

Description

一种分路器结构和光纤配线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路器结构和光纤配线架。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产业的飞速发展,现有的10G网络需向40G/100G网络升级。然而,目前的ODF(Optical Distribution Frame,光纤配线架)的尺寸体积较小,其最大容量只能做到单工SC的720芯,结构方面也未设计有专用的分光功能模块,从而使得现有的光纤配线架不仅功能单一,而且空间利用没有实现最大化,这样,面对10G网络向40G/100G网络升级时出现的布线难的问题,现有的配线架就无法满足其布线要求。特别是在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光纤配线架中,由于没有专门的安装分路器的位置,分路器就只能安装在普通的熔纤盘里,而且只能安装微型钢管式分路器,安装位置比较拥挤,操作十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分路器结构,其旨在解决现有的光纤配线架中的分路器安装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分路器结构,安装在光纤配线架的本体框架中,包括:
机架壳,开设有前后敞口设置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的上内壁或/和下内壁上设有多个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布的插槽,所述插槽的长度沿前后方向延伸,且至少前端开口设置;
插板,包括插板本体以及与所述插板本体的前端边缘连接的前侧板,所述前侧板的上下两端均通过拉丁扣与所述机架壳可拆卸连接,所述插板本体插置于所述插槽中;以及,
分路器,固设在所述插板本体上。
可选地,所述机架壳前敞口的上侧边缘处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连接凸缘,所述机架壳前敞口的下侧边缘处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连接凸缘,所述第一连接凸缘和所述第二连接凸缘上均设有供所述拉丁扣适配扣入的扣孔。
可选地,所述分路器与所述插板本体可拆卸螺接,且所述分路器邻近所述插板本体的后端边缘设置。
可选地,所述插板本体上邻近前侧边缘的区域上还设有多个卡线环。
可选地,所述机架壳的上内壁上和下内壁上均设有数量一致且位置一一对应的多个插条,所述插条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插槽,且所述插槽的前后两端均开口设置,所述插板本体的上侧边缘和下侧边缘分别插置于上下位置对应的两个所述插槽中。
可选地,插槽的前后两端开口处均设有导向部。
可选地,所述机架壳和所述插板均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所述插条由塑胶材质制成。
可选地,所述机架壳的前敞口下端边缘还连接有第二理线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光纤配线架,包括本体框架以及安装在所述本体框架中的如前项所述的分路器结构。
可选地,所述本体框架围合形成配线腔,所述配线腔中设有沿所述本体框架高度方向上下延伸的两根第一安装立柱,所述光纤配线架还包括若干配线单元箱,所述分路器结构和所述配线单元箱的左右两侧均分别与两根第一安装立柱可拆卸连接,并在所述配线腔中上下间隔层叠设置。
基于此结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由于分路器固设在插板上,而插板又可以通过拉丁扣与机架壳可拆卸连接,故在实际安装时,就可以先将分路器安装在插板上,然后再通过插板的边缘插入插槽中,而实现将分路器内置于机架壳中,最后通过拉丁扣与机架壳的连接而实现有效固定,如此,多个分路器就可以很便利的均安装在机架壳中。此设置不但可以更有效的利用空间,提高光纤配线架的容积率,而且,通过分路器的插式安装以及插板与分路器机架的机架壳的可拆卸连接,就可以很方便实现分路器的配线部署,具有即插即用,方便维护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路器结构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路器结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路器结构又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纤配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去除前门和侧门后的光纤配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346824540000031
Figure BDA000234682454000004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和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分路器结构以及具有该分路器结构的光纤配线架。
请参阅图1至图3,该分路器结构300,安装在光纤配线架100的本体框架中,该分路器结构300包括机架壳320、插板360以及分路器350;机架壳320开设有前后敞口设置的容置腔,容置腔的上内壁或/和下内壁上设有多个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布的插槽371,插槽371的长度沿前后方向延伸,且至少前端开口设置;插板360包括插板本体361以及设于插板本体361的前端边缘前侧板330,前侧板330的上下两端均通过拉丁扣340与机架壳320可拆卸连接,插板本体361插置于插槽371中;分路器350固设在插板本体361上,并随插板360容置于机架壳320中。
基于此结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分路器350固设在插板360上,而插板360又可以通过拉丁扣340与机架壳320可拆卸连接,故在实际安装时,就可以先将分路器350安装在插板360上,然后再通过插板360的边缘插入插槽371中,而实现将分路器350内置于机架壳320中,最后通过拉丁扣340与机架壳320的连接而实现有效固定,如此,多个分路器350就可以很便利的均安装在机架壳320中。此设置不但可以更有效的利用空间,提高光纤配线架100的容积率,而且,通过分路器350的插式安装以及插板360与分路器机架的机架壳320的可拆卸连接,就可以很方便实现分路器350的配线部署,具有即插即用,方便维护的优点。
在此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有该配线单元箱200的光纤配线架100,为一种高密度光纤配线架100,用于接入网中光纤的组成和分布,更好地实现光纤线路的连接、分配和调度。具体地,本光纤配线架100的尺寸长度可达750mm,宽度可达600mm,高度范围为1800mm至2200mm,最大容量可达1440芯至1800芯(单工SC),为标准的19英寸安装,不但外形美观,具有充满现代感的模块化设计,而且还能提供超高密度、易于插拔的线缆管理,具有易部署、即插即用、方便维护的优点,能最大限度地提升网络系统的资源利用率,更加适合40G/100G高密度数据中心。当然,本光纤配线架100的具体尺寸范围还可根据需要实际设置,在此不做限制。本分路器机架具体为19寸3U分路器机架,其最大的容量为23个槽位,每一个槽位中均可以安装一个封装尺寸为100*80*10mm的ABS的盒式分路器350。
一并参照图2和图3,本体框架包括矩形的底框110和顶框120,其中,底框110和顶框120的四个转角处均通过一根侧边柱130连接而形成一立式框架结构。本体框架围合形成配线腔140,配线腔140中设有沿本体框架高度方向上下延伸的两根第一安装立柱510,以及位于两第一安装立柱510后方的第二安装立柱520(未示出)。且进一步地,为使走线更加整齐美观,配线腔140中还设有若干绕线柱600和走线件720,绕线柱600的一端与第二安装立柱520连接,另一端朝向本体框架的前侧面延伸;每一配线结构的同一侧均配置有一个走线件720,走线件720上设有一侧开口的走线槽以及过线衔接板740,并可拆卸安装在第一安装立柱510上。
此外,光纤配线架100还包括若干配线单元箱200,分路器结构300和配线单元箱200的左右两侧均分别与两根第一安装立柱510可拆卸连接,并在所述配线腔140中上下间隔层叠设置,其中,配线单元箱200可以很方便地从侧面打开。在此,一个光纤配线架100中设有两种及两种以上的配线结构(例如但不限于分路器结构300、配线单元箱200等)的设置,可使得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配线需要,而选择不同的配线位置和配线结构,从而能更灵活的满足不同的配线需求。
请参阅图1,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机架壳320前敞口的上侧边缘处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连接凸缘321,机架壳320前敞口的下侧边缘处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连接凸缘,第一连接凸缘321和第二连接凸缘上均设有供拉丁扣340适配扣入的扣孔。可以理解,机架壳320前敞口处的第一连接凸缘321和第二连接凸缘的设置,可使前侧板330与机架壳320的连接更加方便,也有利于拉丁扣340的扣合以及拔出便利,从而可确保固设有分路器350的插板360的即插即用。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分路器350与插板本体361可拆卸螺接,且分路器350邻近插板本体361的后端边缘设置。在分路器350的外壳上间隔设有四个安装凹槽,螺丝可穿设过该安装凹槽后与插板360螺接,且螺丝不可穿出插板360以避免划伤邻近的分路器350、线缆、插板360等。同时,分路器350邻近插板本体361的后端边缘的设置则有利于在分路器350前方留出一定的置线理线空间,进而方便从分路器350中引出后的多根线缆整理。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插板本体361上邻近前侧边缘的区域上还设有多个卡线环380,该卡线环380主要用于固定从分路器350中引出的线缆束。具体地,为获得更好的线缆束的定位固定效果,多个卡线环380在前后方向上上下错位设置,且卡线环380上具有开口,以方便线缆束卡入。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卡线环380的数量以及位置分布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在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机架壳320的上内壁上和下内壁上均设有数量一致且位置一一对应的多个插条370,插条370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插槽371,且插槽371的前后两端均开口设置,插板本体361的上侧边缘和下侧边缘分别插置于上下位置对应的两个插槽371中。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在机架壳320的内壁上直接开槽形成插槽371,但此方式可能会破坏机架壳320的整体强度,而若要保证机架壳320的强度,则机架壳320的厚度就需要较厚,如此,会使得分路器机架过重,且增加了不必要的材料成本。而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使用塑胶制成的插条370形成插槽371的设计,不但可有效避免前述问题,而且还可通过插条370的位置与距离设置,实现插槽371间距与数量的灵活设计与调整。在此,多个插条370优选在左右方向上均匀间隔分布,且相邻的两插板360之间的间距应略大于插板360和分路器350的厚度,以方便插板360的插入。此外,插槽371的前后两端均开口设置,可方便插条370的防呆式安装,并提供了一定的多余调试距离,使得本插槽371还可以适用于长度更长的插板以及分路器。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插槽371的前后两端开口处均设有导向部372。该导向部372呈向外扩口的导向开口设计,这样,在插板360插入时,经过导向部372的导向作用,就可以更加顺利地推入插槽371中。
在此需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机架壳320和插板360均优选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而光纤配线架100的主体框架由优质的冷轧板制成。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客户选择,机架壳320和插板360也可以使用例如但不限于冷轧板等材料制成,客户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但在本实施例中,光纤配线架100主体框架出于是是承重体等方面考虑,故优选采用的是比较坚固结实的优质冷轧板,而对于配线单元箱200和机架壳320等部件,虽然铝合金的成本比冷轧板的成本要高,且加工工艺也比冷轧板要难,但优质铝合金具有外表美观质量轻等优点,反而更有利于后续的维护操作及运输成本的降低。此外,插条370由塑胶材质制成,而且制成插条370的塑胶可选择偏软一些的尼龙胶等,以防止对插板本体361过多的摩擦。
进一步地,为进一步方便线缆整理,提高布线整齐和便利性,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机架壳320的前敞口下端边缘还连接有第二理线架820。第二理线架820上设有多个间隔排布的均向上弯折的第二支脚,多个间隔的第一支脚之间形成可供线缆束通过的理线空间。同样地,在配线单元箱200的前方也连接有第一理线架810。
最后,在本实施例中,光纤配线架100还包括设于本体框架顶部的顶板410、设于本体框架前侧面的安装有安全锁的前门以及分设于本体框架左右两侧的两个侧门,前门上设有若干可视窗以查看配线结构,前门的内侧面设有用于放置标签的口袋(未示出)以及设于口袋一侧的方便余纤储存的光纤停泊位(未示出);侧门上安装有活动锁扣,可相对本体框架打开,顶板410上设有用于进出缆线的若干顶部过线孔41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分路器结构,安装在光纤配线架的本体框架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壳,开设有前后敞口设置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上内壁或/和下内壁上设有多个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布的插槽,所述插槽的长度沿前后方向延伸,且至少前端开口设置;
插板,包括插板本体以及与所述插板本体的前端边缘连接的前侧板,所述前侧板的上下两端均通过拉丁扣与所述机架壳可拆卸连接,所述插板本体插置于所述插槽中;以及,
分路器,固设在所述插板本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壳前敞口的上侧边缘处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连接凸缘,所述机架壳前敞口的下侧边缘处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连接凸缘,所述第一连接凸缘和所述第二连接凸缘上均设有供所述拉丁扣适配扣入的扣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路器与所述插板本体可拆卸螺接,且所述分路器邻近所述插板本体的后端边缘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本体上邻近前侧边缘的区域上还设有多个卡线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壳的上内壁上和下内壁上均设有数量一致且位置一一对应的多个插条,所述插条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插槽,且所述插槽的前后两端均开口设置,所述插板本体的上侧边缘和下侧边缘分别插置于上下位置对应的两个所述插槽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插槽的前后两端开口处均设有导向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壳和所述插板均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所述插条由塑胶材质制成。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分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壳的前敞口下端边缘还连接有第二理线架。
9.一种光纤配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框架以及安装在所述本体框架中的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分路器结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纤配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框架围合形成配线腔,所述配线腔中设有沿所述本体框架高度方向上下延伸的两根第一安装立柱,所述光纤配线架还包括若干配线单元箱,所述分路器结构和所述配线单元箱的左右两侧均分别与两根第一安装立柱可拆卸连接,并在所述配线腔中上下间隔层叠设置。
CN201922493827.1U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分路器结构和光纤配线架 Active CN2111803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3827.1U CN211180339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分路器结构和光纤配线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3827.1U CN211180339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分路器结构和光纤配线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80339U true CN211180339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06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93827.1U Active CN211180339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分路器结构和光纤配线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803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99785B2 (en) Fiber module rack system
US6353696B1 (en) Panel for managing jumper storage
US8965168B2 (en) Fiber management devices for fiber optic housings, and related components and methods
US10795105B1 (en) High-density fiber distribution tray
US6515227B1 (en) Fiber optic cable management enclosure with integral bend radius control
US20110268410A1 (en) Removable fiber management sections for fiber optic housings, and related components and methods
US20100086274A1 (en) Telecommunications Patching Systems with Vertically-Oriented Patching Modules
CN101583256A (zh) 电缆管理面板
CN211180337U (zh) 一种配线单元箱和光纤配线架
CN209879093U (zh) 整体抽拉式高密度光纤配线架
CN211180339U (zh) 一种分路器结构和光纤配线架
CN211180338U (zh) 一种光纤配线箱
CN211180340U (zh) 一种光纤配线架
CN110166852B (zh) 具有支撑柱结构的通用配线架
CN110146958A (zh) 通信配线类转换模块单元及单元盒
CN113126220A (zh) 一种光纤配线架
CN212933076U (zh) 一种模块化高密度光纤配线架
CN209746221U (zh) 高密光纤配线托盘
CN220419622U (zh) 便于储存光缆的光纤配线架
JP2948729B2 (ja) 分配キャビネット内に光学的光導波路プラグインシステムを保持する分配板を配置するための装置
US20210247581A1 (en) Optical Distribution Chassis and Cassette
CN219039448U (zh) 插卡型盒式光分路器
US11953747B2 (en) Pre-termination module box and optical fiber distribution box using same
CN215173921U (zh) 一种仪器仪表的挂架装置
CN216646912U (zh) 一种odf机柜及mpo子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