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78031U - 配水装置和液体加热器具 - Google Patents

配水装置和液体加热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78031U
CN211178031U CN201922086071.9U CN201922086071U CN211178031U CN 211178031 U CN211178031 U CN 211178031U CN 201922086071 U CN201922086071 U CN 201922086071U CN 211178031 U CN211178031 U CN 2111780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ommodating chamber
water
chamber
pump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8607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金柳生
李宝刚
南春来
马向阳
曹江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8607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780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780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780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配水装置和液体加热器具,包括:第一容纳室;第二容纳室,第一容纳室和第二容纳室分别设有接口;导向连通结构,与第一容纳室及第二容纳室相连,并控制第一容纳室与第二容纳室之间自第一容纳室向第二容纳室导通,自第二容纳室向第一容纳室截止。本方案提供的配水装置,第二容纳室除能够通过接口实现水的流入外,还可以通过第一容纳室向第二容纳室补水,保证第二容纳室具有充足的水量向外界部件供水,同时导向连通结构控制自第二容纳室向第一容纳室截止,有效防止第二容纳室内的液体回流至第一容纳室内,通过配水装置实现向换热装置、加热组件供水以及接收来自换热装置的冷却水的回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调控更精准。

Description

配水装置和液体加热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配水装置及一种液体加热器具。
背景技术
即热水瓶(壶)等液体加热器具,是通过加热装置实现快速加热部分水,以满足用户快速得到热水的一种加热工具。现有的即热水瓶(壶)等液体加热器具设置有换热装置,经加热后的水在换热装置内与冷水换热后得到降温,以实现向用户提供温度合适的温开水,加热装置对换热后的冷水加热处理以得到热水,如何实现热水、冷水的调配供水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换热装置的液体加热器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水装置,包括:第一容纳室;第二容纳室,所述第一容纳室和所述第二容纳室分别设有接口;导向连通结构,与所述第一容纳室及所述第二容纳室相连,并控制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二容纳室之间自所述第一容纳室向所述第二容纳室导通,自所述第二容纳室向所述第一容纳室截止。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配水装置,配水装置包括第一容纳室和第二容纳室,第一容纳室和第二容纳分别具有接口,可以理解的,第一容纳室可以通过其自身的接口实现水的流入或流出,第二容纳室可以通过其自身的接口实现水的流入或流出,且导向连通结构与第一容纳室及第二容纳室相连以实现自第一容纳室向第二容纳室导通,这样,第二容纳室除能够通过接口实现水的流入外,还可以通过第一容纳室向第二容纳室补水,保证第二容纳室具有充足的水量向外界部件供水,同时导向连通结构控制自第二容纳室向第一容纳室截止,有效防止第二容纳室内的液体回流至第一容纳室内,造成浪费,这样,通过第一容纳室、第二容纳室及导向连通结构合理、有序的对冷、热水进行调节控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加热组件仅通过换热装置供水的方案而言,本方案通过配水装置实现向换热装置、加热组件供水以及接收来自换热装置的冷却水的回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调控更精准、方便。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配水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向连通结构包括:通道,导通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二容纳室;流量调控装置,调节所述第一容纳室和所述第二容纳室的流量。
在本方案中,通过流量调控装置调节第一容纳室的流量,从而控制换热装置内冷水的流量,进而形成对换热装置内的热水水温的有效调控,提升产品出水温度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使得产品的实际出水温度更满足出水温度需求,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通过流量调控装置调节第二容纳室的流量,有效避免第二容纳室水量不足导致加热装置干烧,保证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向连通结构还包括:检测元件,检测所述第二容纳室的液位或检测所述通道的流量或检测所述第一容纳室的温度,并根据检测结果发出相应的检测信号;其中,所述流量调控装置与所述检测元件电连接,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调节所述第一容纳室和/或所述第二容纳室的流量。
在本方案中,流量调控装置根据检测信号调节第一容纳室和/或第二容纳室的流量,该反馈调节具有更高的响应及时性,可使得流量调控装置的调节更精准,更好的保证加热装置的安全性,并且使得换热装置内的换热效率更精准,从而实现出水口处的出水温度精准和稳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通道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容纳室相连,且所述第一开口的位置最低处高于所述第一容纳室的内底面;和/或所述通道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容纳室相连,且所述第二开口的位置最低处高于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底面。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一开口的位置最低处高于第一容纳室的内底面,防止水由于连接器原理在第一容纳室内经第一开口回流,提升产品的可靠性。
设置第二开口的位置最低处高于第二容纳室的内底面,防止水由于连接器原理在第二容纳室内经第二开口回流,提升产品的可靠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向连通结构包括单向阀。
在本方案中,设置导向连通结构包括单向阀,利用单向阀实现自第一容纳室向第二容纳室导通,且自第二容纳室向第一容纳室截止,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成本低廉的优点。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流量调控装置具有第一泵和第二泵,所述第一泵与所述第一容纳室的接口相连,且配置为从所述第一容纳室抽水,所述第二泵与所述第二容纳室的接口相连,且配置为从所述第二容纳室抽水。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一泵和/或第二泵,实现了对第一容纳室和/或第一容纳室内液体驱动,满足产品的驱动力需求,提升流体的流动高效性和可靠性,且可以通过控制第一泵及第二泵的功率达到控制第一容纳室和第二容纳室的流量的目的,使得产品具有第一容纳室经第一容纳室的接口向外供水的供水模式、第二容纳室经第二容纳室的接口向外供水的供水模式、第一容纳室和第二容纳室同时向外供水的供水模式或第一容纳室经导向连通结构向第二容纳室供水的供水模式等多种供水模式,使得配水盒的分配水的方式多样化。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泵和所述第二泵中的一者的功率或流量大于另一者。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一泵和第二泵中的一者的功率或流量大于另一者,通过第一泵和第二泵之间的功率差或流量差实现配水盒的供水模式的转换,控制更方便。
在本产品的一种工况下,控制第一泵的功率或流量大于第二泵的功率或流量,这样,第一泵自第一容纳室的抽水量大于第二泵自第二容纳室的抽水量,也即,第一容纳室的耗水量大于第二容纳室的耗水量,在第二容纳室内的流体耗尽时,由于第一泵的功率或流量大于第二泵,实现第一容纳室内的流体不会自第一容纳室进入第二容纳室,实现第一容纳室供水、第二容纳室暂停供水的供水模式。
在本产品的另一种工况下,控制第二泵的功率或流量大于第一泵的功率或流量,也即,第二容纳室的耗水量大于第一容纳室的耗水量,由于第一容纳室与第二容纳室之间自第一容纳室向第二容纳室导通,第二容纳室相对于第一容纳室形成负压,从而促使第一容纳室内的流体在负压的驱动下自第一容纳室排入第二容纳室,进而被第二泵抽取,避免第二容纳室内的流体倒流至第一容纳室,实现第二容纳室供水的供水模式。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流量调控装置具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泵及所述第二泵电连接,且所述控制装置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打开所述第一泵及所述第二泵,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关闭所述第一泵且打开所述第二泵。
在本方案中,控制装置通过对第一泵和/或第二泵控制,可以实现对第一容纳室进水流量、进水流速等液体流动参数和/或对第二容纳室的进水流量、进水流速等液体流动参数更好地控制,这样可更精确地控制配水装置内的供水效率,从而更精确地控制供水模式,且使得第一容纳室和第二容纳室之间的供水协调性更好,实现产品的节能。
在本产品的一种工况下,控制装置在第一工作位置,第一泵和第二泵同时工作,通过第一泵和第二泵之间的功率差实现优先第一容纳室供水或优先第二容纳室供水或第一容纳室和第二容纳室同时供水。
在本产品的另一种工况下,控制装置在第二工作位置,第二泵工作,第一泵暂停工作,第二泵抽取第二容纳室内的流体,由于第一容纳室与第二容纳室之间自第一容纳室向第二容纳室导通,在第二容纳室内的流体耗尽后,第二容纳室相对于第一容纳室形成负压,从而促使第一容纳室内的流体在负压的驱动下自第一容纳室排入第二容纳室,进而被第二泵抽取,避免第二容纳室内的流体倒流至第一容纳室,实现第一容纳室暂停供水、第二容纳室供水的供水模式。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配水装置具有第一腔体和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并与所述第一腔体围成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二容纳室,其中,所述分隔件隔开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二容纳室,所述导向连通结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分隔件上。
在本方案中,设置配水装置具有第一腔体和分隔件,分隔件与第一腔体围成所述第一容纳室与第二容纳室,这样,结构简单、加工装配方便、成本低的优点。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分隔件包括隔板,所述隔板分隔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空间,且所述第一容纳室形成在所述隔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容纳室形成在所述隔板的另一侧,所述隔板上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形成为通道并连通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二容纳室。
在本方案中,分隔件包括隔板,隔板上设有贯穿的通孔,这样,结构简单、加工装配方便、成本低的优点,且通孔形成为通道,这样,第一容纳室和第二容纳室之间的距离较短,有利于降低自第一容纳室向第二容纳室供水的驱动力的要求,保证第二容纳室内水量的同时,实现产品的节能减排。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配水装置包括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和衔接部,所述衔接部衔接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三腔体,所述第二腔体构造有所述第一容纳室,所述第三腔体构造有所述第二容纳室,所述导向连通结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衔接部上。
在本方案中,设置配水装置包括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和衔接部,第二腔体构造有第一容纳室,第三腔体构造有第二容纳室,这样,结构简单、加工装配方便,且有利于增加第一容纳室和/或第二容纳室的容积,进而增加配水装置调控能力。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容纳室和所述第二容纳室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液位检测装置;和/或所述第一容纳室和所述第二容纳室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温度检测装置。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一容纳室和第二容纳室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液位检测装置,举例地,液位检测装置包括液位传感器等,通过液位检测装置实时检测第一容纳室和/或第二容纳室的水位高度,从而可以根据检测结果确认是否需要控制第一容纳室向第二容纳室补水,保证第一容纳室和第二容纳室内的水量,并合理的进行调控,提升产品的可靠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容纳室和所述第二容纳室中的至少一者设有两个电极,两个所述电极的检测端之间具有位置高度落差;或所述配水装置具有腔体且所述腔体为导电部件,所述腔体构造有所述第一容纳室和/ 或所述第二容纳室,所述腔体的所述第一容纳室和所述腔体的所述第二容纳室中的至少一者内设有电极。
在本方案中,设置两个电极的检测端之间具有位置高度落差,利用水的导电性,在两个电极同时接触水时电路导通,从而确认第一容纳室和/或第二容纳室是否有水,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易于安装。
设置配水装置具有腔体且腔体为导电部件,腔体的第一容纳室和腔体的第二容纳室中的至少一者内设有电极,利用水的导电性,在电极接触水时电路导通,从而通过一个电极即可确认第一容纳室和/或第二容纳室是否有水,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廉。
上述技术方案中,至少一个所述电极上设有感温元件。
在本方案中,设置至少一个电极上设有感温元件,实现通过电极检测水位的同时,利用电极上的感温元件检测水温,从而同时获得第一容纳室和/或第二容纳室的水位信息及水温信息。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容纳室和所述第二容纳室中的至少一者的液位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件;浮动件,位于具有所述液位检测装置的所述第一容纳室或所述第二容纳室内并活动设置,且当所述浮动件向上浮动至预设高度,所述浮动件触发所述检测件,使得所述检测件发出相应的信号进行响应。
在本方案中,当浮动件向上浮动至预设高度,浮动件触发检测件,使得检测件发出相应的信号进行响应,可以理解的,浮动件随第一容纳室或第二容纳室内的水位的变化而浮动,并在浮动至预设高度时触发检测件,这样,检测件对浮动件的响应及时性高,液位检测装置对水位的感测灵敏、可靠,有利于提升产品调配的精准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浮动件包括磁性件,所述检测件包括干簧管。
在本方案中,设置浮动件包括磁性件,检测件包括干簧管,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装配方便的优点。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容纳室至少设有供所述第一容纳室进液的第一接口及供所述第一容纳室排液的第二接口;和/或所述第二容纳室至少设有供所述第二容纳室进液的第三接口及供所述第二容纳室排液的第四接口。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一容纳室设有第一接口及第二接口,和/或第二容纳室设有第三接口及第四接口,这样,结构简单、易于实施,保证第一容纳室和/或第二容纳室内水的流入和流出。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器具,包括:出水口、水箱以及水路系统,所述水路系统衔接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水箱,其中,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配水装置形成为所述水路系统的一部分。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器具,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配水装置,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水路系统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高于所述水箱的最高水位位置。
在本方案中,设置水路系统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高于水箱的最高水位位置,有效防止水由于连接器原理而从出水口直接流出,提升产品的可靠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水路系统还具有加热组件和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具有第一介质通道和第二介质通道,且所述第一介质通道与所述第二介质通道之间换热;所述第二介质通道连接所述加热组件及所述出水口;所述配水装置的第一容纳室配置为自所述水箱进水,并向所述第一介质通道和所述第二容纳室中的至少一者供水;所述配水装置的第二容纳室配置为自所述第一容纳室和所述第一介质通道中的至少一者进水,并向所述加热组件供水。
在本方案中,配水装置的第一容纳室连接水箱与换热装置的第一介质通道,使得水箱内的冷水经过配水装置排至第一介质通道内,以使得冷水在第一介质通道内与第二介质通道内的热水充分换热,实现热水降温至适宜温度的同时,冷水被预加热处理,配水装置的第二容纳室连接第一介质通道与加热组件,也即第一容纳室、第二容纳室与第一介质通道形成循环回路,使得在第一介质通道内换热后的冷水经第二容纳室流向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对预加热处理的冷水加热,有利于减少加热组件的功率及加热时间,降低加热组件的能耗,产品更节能,第二介质通道连接加热组件及出水口,使得被加热组件加热后的热水经第二介质通道及出水口排出,通过配水装置同时实现第一容纳室向第一介质通道供水、第二容纳室通过第一介质通道向加热组件供水、第二容纳室通过第一容纳室向加热件供水等多种供水模式,且便于水路系统中各部件之间的管路连接,使得产品内部的连接管路更简洁、不凌乱。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配水装置的第一泵与所述第一容纳室及所述第一介质通道相连,所述第一泵从所述第一容纳室抽水,并将抽取的水输送给所述第一介质通道;所述配水装置的第二泵与所述第二容纳室及所述加热组件相连,所述第二泵从所述第二容纳室抽水,并将抽取的水输送给所述加热组件。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一泵驱动液体自第一容纳室向第一介质通道流动,这样可以提升流体的流动高效性和可靠性,避免流体阻滞问题,确保换热装置的换热高效。
设置第二泵驱动液体自第二容纳室向加热组件流动,这样可以提升流体的流动高效性和可靠性,避免流体阻滞问题和加热组件干烧的风险,提升产品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配水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B-B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配水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所述配水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所述配水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所示C-C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液体加热器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液体加热器具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液体加热器具的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液体加热器具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8中所示D-D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液体加热器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液体加热器具部分结构的示意框图。
其中,图1至图1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配水装置,101第一容纳室,102第二容纳室,103a第一接口,103b 第二接口,103c第三接口,103d第四接口,110第一腔体,120分隔件,121 通孔,130第二腔体,140第三腔体,150衔接部,160液位检测装置,161a 电极,161b电极,162检测件,163浮动件,200液体加热器具,210出水口, 220水箱,231加热组件,232换热装置,2321第一介质通道,2322第二介质通道,233第一泵,234第二泵,240外壳,251电源组件,252控制组件,260 水汽分离盒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配水装置100 和液体加热器具200。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水装置100,可以理解的是,如图9、图10和图12所示,配水装置100用于具有加热组件231、换热装置232及水箱220的液体加热器具200中,(液体加热器具200例如为热水瓶(壶)、饮水机、净水器等,可具体例如为即热水瓶(壶)),其中,换热装置232具有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水箱220与第一流体通道连通并向第一流体通道供水,加热组件231和第二流体通道连通,经加热组件231加热后的水排入第二流体通道内,第一介质通道2321内的水和第二介质通道2322内的水进行热交换,使得第二介质通道2322内的水得到有效降温,以满足用户的不同温度出水需求,第一介质通道2321内的水得到有效升温,以实现预加热,从而降低加热组件231对经预加热处理后的水进行加热时的功率及加热时长,配水装置100分别与加热组件231、水箱220及换热装置232连通,以实现对加热组件231、水箱220及换热装置232在内的整个水路系统进行调配供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配水装置100包括:第一容纳室101、第二容纳室102和导向连通结构,其中,第一容纳室101和第二容纳室102 分别设有接口,第一容纳室101的接口至少用于与水箱220和第一介质通道 2321连通,以实现水箱220经第一容纳室101向第一介质通道2321供水,第二容纳室102的接口至少用于与加热组件231和第一介质通道2321连通,以实现第一介质通道2321经第二容纳室102向加热组件231供水。
这样,水箱220内的水经第一容纳室101排入第一介质通道2321,并在流经第一介质通道2321后排入至第二容纳室102,实现配水装置100对来自第一介质通道2321内的冷却水的回收,且冷却水在经过换热后温度升高,实现了产品的热量回收,避免水资源、及热量的浪费。冷却水经第二容纳室102 排入至加热组件231,一方面,冷却水在加热组件231内被加热至沸腾,冷却水在加热过程中被有效的杀菌,从而提升食用安全性,另一方面,冷却水在第一介质通道2321内换热升温,加热组件231对升温后的冷却水加热,有利于降低加热组件231的加热功率及加热时长,使得液体加热器具200更节能。
导向连通结构与第一容纳室101及第二容纳室102相连,并控制第一容纳室101与第二容纳室102之间自第一容纳室101向第二容纳室102导通,自第二容纳室102向第一容纳室101截止,这样,在第二容纳室102 内储存的水量不足或来自第一介质通道2321的冷却水量不足时,第一容纳室101内的水可以通过导向连通结构向第二容纳室102供水,以满足第二容纳室102向加热组件231供水的需求,有效避免加热组件231干烧的风险,提升产品的安全性,且导向连通结构控制自第二容纳室102向第一容纳室101截止,防止第二容纳室102内的冷却水返流回第一容纳,造成第二容纳室102内的水量减少,以及冷却水的热量损失,提升产品的能效。
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第一容纳室101的接口包括第一接口103a 和第二接口103b,其中,第一接口103a供第一容纳室101进液,第二接口 103b供第一容纳室101排液,详细地,第一接口103a与水箱220连通,以使得水箱220经第一接口103a向第一容纳室101供水或者使得水箱220经第一接口103a及第一容纳室101向第二容纳室102供水,第二接口103b与第一介质通道2321连通,以使得第一容纳室101经第二接口103b向第一介质通道2321排水,这样,结构简单、易于实施,保证第一容纳室101 内水的流入和流出。
第二容纳室102的接口包括第三接口103c和第四接口103d,其中,第三接口103c供第二容纳室102进液,第四接口103d供第二容纳室102排液,详细地,第三接口103c与第一介质通道2321连通,以使得第二容纳室102经第三接口103c接收来自第一介质通道2321的冷却水,第四接口 103d与加热组件231连通,以使得第二容纳室102经第四接口103d向加热组件231排水,这样,结构简单、易于实施,保证第二容纳室102内水的流入和流出。
更进一步地,第一容纳室101设有保温件,例如保温棉等,降低冷却水的热量损耗。第二容纳室102设有保温件,例如保温棉等,以降低第一容纳室101内的水的冷量损耗。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水装置100 并非仅仅局限于应用于上述实施例所举例的液体加热器具200中,配水装置100也可以应用于其他水路系统中。
实施例2:
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导向连通结构包括:通道(通道可以根据附图2中示出的通孔121进行理解,或者可以通过附图5中示出的衔接部150进行理解)和流量调控装置,通道导通第一容纳室101与第二容纳室102,流量调控装置调节第一容纳室101和第二容纳室102的流量。
举例地,流量调控装置可以为抽水装置(例如水泵),抽水装置与第一容纳室101相连并配置为抽取第一容纳室101内的水,通过控制抽水装置的转速、功率等工作参数从而达到控制第一容纳室101的流量;通过流量调控装置调节第一容纳室101的流量,从而控制换热装置232内冷水的流量,进而形成对换热装置232内的热水水温的有效调控,提升产品出水温度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使得产品的实际出水温度更满足出水温度需求,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抽水装置与第二容纳室102相连并配置为抽取第二容纳室102内的水,通过控制抽水装置的转速、功率等工作参数从而达到控制第二容纳室102 的流量。通过流量调控装置调节第二容纳室102的流量,有效避免第二容纳室102水量不足导致加热装置干烧,保证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当然,流量调控装置并不局限于上述举例的抽水装置的形式,还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设计流量调控装置为阀体装置,例如,调节阀,调节阀设于通道上并通过调节开度实现对从而达到控制第一容纳室101和/或第二容纳室102的流量。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导向连通结构还包括检测元件(例如水位传感器),检测元件检测第二容纳室102的液位,并根据检测结果发出相应的检测信号,流量调控装置与检测元件电连接,并根据检测信号调节第一容纳室101和/或第二容纳室102的流量。该反馈调节具有更高的响应及时性,可使得流量调控装置的调节更精准,更好的保证加热装置的安全性。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导向连通结构还包括检测元件(例如流量传感器),检测元件检测通道的流量,流量调控装置与检测元件电连接,并根据检测信号调节第一容纳室101和/或第二容纳室102的流量。可以理解的,通道的流量也即第一容纳室101向第二容纳室102排水的流量,第一容纳室101内的水温相对于第二容纳室102的水温相对较低,通过检测通道的流量,并根据检测信号调节第一容纳室101和/或第二容纳室102的流量,可以控制第二容纳室102内水温的变化,保证第二容纳室102的水量充足的同时,降低第二容纳室102内热量的损耗,提升产品的能效。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导向连通结构还包括检测元件,检测元件检测第一容纳室101的温度,并根据检测结果发出相应的检测信号,流量调控装置与检测元件电连接,并根据检测信号调节第一容纳室101和/或第二容纳室102的流量。可以理解,第一容纳室101的温度影响第一介质通道2321 的温度,进而影响第一介质通道2321和第二介质通道2322的换热效率及换热效果,最终对出水温度形成影响,通过检测第一容纳室101的温度,并针对检测结果对第一容纳室101和/或第二容纳室102的流量进行调节,可以实现快速地将出水口210水温调节到目标值,使得产品的出水温度更加精准稳定,此外,可以理解,第一容纳室101的温度影响第二容纳室102 水温,进而影响加热组件231的加热效率,通过检测第一容纳室101的温度,并针对检测结果对第一容纳室101和/或第二容纳室102的流量进行调节,有利于实现加热组件231的运行效率最优化,实现产品的节能。
实施例3:
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通道具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一容纳室101相连,且第一开口的位置最低处高于第一容纳室101的内底面。通过控制第一开口相对于第一容纳室101的位置高度,防止水由于连接器原理在第一容纳室101内经第一开口回流,实现提升产品的可靠性,
通道具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第二容纳室102相连,且第二开口的位置最低处高于第二容纳室102的内底面,防止水由于连接器原理在第二容纳室102内经第二开口回流,提升产品的可靠性。
实施例4:
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导向连通结构包括单向阀。利用单向阀实现自第一容纳室101向第二容纳室102导通,且自第二容纳室102向第一容纳室101截止,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成本低廉的优点。
实施例5:
如图2、图3及图4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流量调控装置具有第一泵233(例如水泵)和第二泵234(例如水泵),第一泵233与第一容纳室101的接口相连,且配置为从第一容纳室101抽水,第二泵234与第二容纳室102的接口相连,且配置为从第二容纳室102抽水。设置第一泵233和/或第二泵234,实现了对第一容纳室101和/或第一容纳室101内液体驱动,满足产品的驱动力需求,提升流体的流动高效性和可靠性,且可以通过控制第一泵233及第二泵234的功率达到控制第一容纳室101和第二容纳室102的流量的目的,使得产品具有第一容纳室101经第一容纳室101的接口向外供水的供水模式、第二容纳室102经第二容纳室102的接口向外供水的供水模式、第一容纳室101和第二容纳室102同时向外供水的供水模式或第一容纳室101经导向连通结构向第二容纳室102供水的供水模式等多种供水模式,使得配水盒的分配水的方式多样化。
进一步地,第一泵233和第二泵234中的一者的功率或流量大于另一者。通过第一泵233和第二泵234之间的功率差或流量差实现配水盒的供水模式的转换,控制更方便。
在本产品的一种工况下,控制第一泵233的功率或流量大于第二泵234 的功率或流量,这样,第一泵233自第一容纳室101的抽水量大于第二泵 234自第二容纳室102的抽水量,也即,第一容纳室101的耗水量大于第二容纳室102的耗水量,在第二容纳室102内的流体耗尽时,由于第一泵 233的功率或流量大于第二泵234,实现第一容纳室101内的流体不会自第一容纳室101进入第二容纳室102,实现第一容纳室101供水、第二容纳室102暂停供水的供水模式。
在本产品的另一种工况下,控制第二泵234的功率或流量大于第一泵 233的功率或流量,也即,第二容纳室102的耗水量大于第一容纳室101 的耗水量,由于第一容纳室101与第二容纳室102之间自第一容纳室101 向第二容纳室102导通,第二容纳室102相对于第一容纳室101形成负压,从而促使第一容纳室101内的流体在负压的驱动下自第一容纳室101排入第二容纳室102,进而被第二泵234抽取,避免第二容纳室102内的流体倒流至第一容纳室101,实现第二容纳室102供水的供水模式。
当然,第一泵233和第二泵234之间并不局限于通过控制第一泵233 和第二泵234之间的功率差或流量差来实现供水模式的选择,在某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设计流量调控装置具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可为芯片、电路板等,控制装置可具体为微处理器,控制装置与第一泵233及第二泵234电连接,且控制装置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其中,控制装置在第一工作位置打开第一泵233及第二泵234,控制装置在第二工作位置关闭第一泵233且打开第二泵234。
控制装置通过对第一泵233和/或第二泵234控制,可以实现对第一容纳室101进水流量、进水流速等液体流动参数和/或对第二容纳室102的进水流量、进水流速等液体流动参数更好地控制,这样可更精确地控制配水装置内的供水效率,从而更精确地控制供水模式,且使得第一容纳室101 和第二容纳室102之间的供水协调性更好,实现产品的节能。
在本产品的一种工况下,控制装置在第一工作位置,第一泵233和第二泵234同时工作,通过第一泵233和第二泵234之间的功率差实现优先第一容纳室101供水或优先第二容纳室102供水或第一容纳室101和第二容纳室102同时供水。
在本产品的另一种工况下,控制装置在第二工作位置,第二泵234工作,第一泵233暂停工作,第二泵234抽取第二容纳室102内的流体,由于第一容纳室101与第二容纳室102之间自第一容纳室101向第二容纳室 102导通,在第二容纳室102内的流体耗尽后,第二容纳室102相对于第一容纳室101形成负压,从而促使第一容纳室101内的流体在负压的驱动下自第一容纳室101排入第二容纳室102,进而被第二泵234抽取,避免第二容纳室102内的流体倒流至第一容纳室101,实现第一容纳室101暂停供水、第二容纳室102供水的供水模式。
实施例6:
如图2、图3及图4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配水装置100具有第一腔体110和分隔件120,分隔件120位于第一腔体110内并与第一腔体110围成第一容纳室101与第二容纳室102,其中,分隔件120隔开第一容纳室101与第二容纳室102,导向连通结构至少部分设置在分隔件120上,这样,结构简单、加工装配方便、成本低的优点。
在某些实施例中,分隔件120包括隔板,隔板分隔第一腔体110内的空间,且第一容纳室101形成在隔板的一侧,第二容纳室102形成在隔板的另一侧,隔板上设有贯穿的通孔121,通孔121形成为通道并连通第一容纳室101与第二容纳室102。这样,结构简单、加工装配方便、成本低的优点,且通孔121形成为通道,这样,第一容纳室101和第二容纳室102 之间的距离较短,有利于降低自第一容纳室101向第二容纳室102供水的驱动力的要求,保证第二容纳室102内水量的同时,实现产品的节能减排。
举例地,如图2所示,第一腔体110具有相对并间隔分布的顶面和底面以及衔接顶面和底面的围壁,分隔件120包括分隔板,分隔板位于第一腔体110内,且分隔板具有相对的两个侧边,两个侧边分别抵靠顶面和底面,以将第一腔体110分隔出第一容纳室101和第二容纳室102,其中,在分隔板上设有通孔121,通孔121导通第一容纳室101和第二容纳室102,且通孔121上设有导向连通结构,以实现第一容纳室101和第二容纳室102 之间的单向导通,进一步地,在通孔121上设置单向阀。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计分隔板位于第一腔体110内,且分隔板具有相对的两个侧边,其中一个侧边抵靠第一腔体110的底面,另一个侧边与第一腔体110的顶面之间具有间隙,间隙形成有通道,这样,通道的截面积更大,第一容纳空间101和第二容纳空间102之间的单位时间内的流量更大,有利于提升第一容纳空间101向第二容纳空间102供水的效率。
进一步地,导向连通结构位于分隔板靠近顶面的区域。
更进一步地,第一腔体110和/或分隔件120分别包括隔热件,通过隔热件减小第一容纳室101和第二容纳室102之间的传热,以及第一容纳室 101和第二容纳室102于外界环境的传热,避免第一容纳室101吸热升温,及减小第二容纳室102的热量损失。
当然,配水装置100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的形式,也可以设计配水装置100包括第二腔体130、第三腔体140和衔接部150,衔接部150衔接第二腔体130与第三腔体140,第二腔体130构造有第一容纳室101,第三腔体140构造有第二容纳室102,导向连通结构至少部分设置在衔接部150 上,这样,结构简单、加工装配方便,且有利于增加第一容纳室101和/或第二容纳室102的容积,进而增加配水装置100调控能力。
举例地,如图5所示,衔接部150包括连管,第二腔体130和第三腔体140分别设有用于供连管连接的连接口(值得说明的是,该连接口不同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接口、第一接口103a、第二接口103b、第三接口103c、第四接口103d中的任意一个),连管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腔体130和第三腔体140以实现第二腔体130和第三腔体140导通,导向连通结构设置于连管上,或者导向连通结构设置于第二腔体130上的连接口上,或者导向连通结构设置于第三腔体140上的连接口上,以实现第一容纳室101和第二容纳室102之间的单向导通,进一步地,连管设有单向阀。
实施例7:
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第一容纳室101 和第二容纳室102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液位检测装置160,举例地,液位检测装置160包括液位传感器等,通过液位检测装置160实时检测第一容纳室101和/或第二容纳室102的水位高度,从而保证第一容纳室101和第二容纳室102内的水量,并合理的进行调控,提升产品的可靠性。
举例地,在第二容纳室102中设置液位传感器,在第二容纳室102内水位低于至预设高度时,触发液位传感器发出信号,并将信号反馈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可为芯片、电路板等,控制装置可具体为微处理器,控制装置根据接收的信,控制第一容纳室101向第二容纳室102补水,从而实现通过液位检测装置160实现确认第二容纳室102是否有水。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容纳室101和第二容纳室102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温度检测装置(例如温度传感器)。可以理解,第一容纳室101对第一介质通道2321供水,所以第一容纳室101的水温对第一介质通道2321具有较大的影响,通过温度检测装置对第一容纳室101测温,从而使得换热装置232内的换热效率更精准,从而实现出水口210处的出水温度精准和稳定。第二容纳室102对加热组件231供水,所以第二容纳室102的水温对加热组件231具有较大的影响,通过温度检测装置对第二容纳室102测温,使得加热组件231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适应调节工作参数,例如调节加热功率或加热时间,降低能耗,且可使得加热装置的供热量与受热能量需求之间的相适性更好,更好地保证加热装置对液体的杀菌效果,例如,更好地保证加热装置内的水被加热至沸腾,提升食用安全性。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容纳室101和第二容纳室102 中的至少一者设有电极161a和电极161b,电极161a和电极161b的检测端之间具有位置高度落差(位置高度落差可以具体参看图3中示出的h1进行理解),详细地,电极161a和电极161b分别与电路板电连接,利用水的导电性,在电极161a和电极161b同时接触水时导通,从而确认内第一容纳室101和/或第二容纳室102是否有水,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易于安装。
举例地,如图2和图4所示,设置第一腔体110具有相对并间隔分布的顶面和底面以及衔接顶面和底面的围壁,分隔件120包括分隔板,分隔板位于第一腔体110内,且分隔板具有相对的两个侧边,两个侧边分别抵靠顶面和底面,以将第一腔体110分隔出第一容纳室101和第二容纳室102,其中,设置顶面上对应第二容纳室102的部分区域之间具有高度差,例如,设置顶面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和第二面转弯过渡,或者说顶面呈台阶状,电极161a自第一面伸入至第二容纳室102内,电极161b自第二面伸入至第二容纳室102内,这样,电极161a和电极161b可以选用相同规格的,通过第一腔体110的台阶面,实现电极161a和电极161b的检测端之间的位置高度落差,这样,有利于降低产品的装配难度,电极161a和电极161b 的检测端之间的位置高度落差可控性更高。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配水装置100具有腔体且腔体为导电部件,腔体构造有第一容纳室101和/或第二容纳室102,腔体的第一容纳室101和腔体的第二容纳室102中的至少一者内设有电极。详细地,腔体为具有导电性能的材料加工制成,例如腔体为金属件,利用水的导电性,利用水的导电性,在电极接触水时电路导通,从而通过一个电极即可确认第一容纳室101和/或第二容纳室102是否有水,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廉。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电极上设有感温元件。实现通过电极检测水位的同时,利用电极上的感温元件检测水温,从而同时获得第一容纳室101和/ 或第二容纳室102的水位信息及水温信息。
当然,液位检测装置160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列举的电极的形式,如图 6及图7所示,还可以为设计第一容纳室101和第二容纳室102中的至少一者的液位检测装置160包括检测件162和浮动件163,浮动件163位于具有液位检测装置160的第一容纳室101或第二容纳室102内并活动设置,且当浮动件163向上浮动至预设高度,浮动件163触发检测件162,使得检测件162发出相应的信号进行响应。当浮动件163向上浮动至预设高度,浮动件163触发检测件162,使得检测件162发出相应的信号进行响应,可以理解的,浮动件163随第一容纳室101或第二容纳室102内的水位的变化而浮动,并在浮动至预设高度时触发检测件162,这样,检测件162对浮动件163 的响应及时性高,液位检测装置160对水位的感测灵敏、可靠,有利于提升产品调配的精准度。
其中,预设高度可以通过检测件162在第一容纳室101和/或第二容纳室 102内的位置进行设定,在浮动件163上浮至检测件162的高度时触发检测件 162,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并不对预设高度做具体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设定任意位置为预设高度。
进一步地,浮动件163包括磁性件,检测件162包括干簧管,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装配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器具200,如图8、图10及图11所示,包括:出水口210、水箱220以及水路系统,所述水路系统衔接所述出水口210与所述水箱220,其中,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配水装置100形成为所述水路系统的一部分。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器具200,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配水装置100,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详细地,液体加热器具200体为热水瓶(壶)、饮水机、净水器等。
详细地,如图13所示,液体加热器具200还具有外壳240、电路板组件、水汽分离盒组件260等。外壳240用于容纳水箱220、水路系统,电路板组件包括电源组件251及控制组件252,水汽分离盒组件260用于分离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水路系统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高于水箱220的最高水位位置。有效防止水由于连接器原理而从出水口210直接流出,提升产品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配水装置100的至少一个接口的位置高于水箱220的最高水位位置,有效防止配水装置100内的液体由于连接器原理而返流回水箱 220,提升产品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水路系统还具有加热组件231和换热装置232,换热装置232具有第一介质通道2321和第二介质通道2322,且第一介质通道2321与第二介质通道2322之间换热,第二介质通道102连接加热组件231及出水口210,配水装置100的第一容纳室101配置为自与水箱220进水,并向及第一介质通道2321和第二容纳室102中的至少一者供水;相连,配水装置100的第二容纳室102配置为自第一容纳室101 和第一介质通道2321中的至少一者进水,并向加热组件231供水与第一介质通道2321及加热组件231相连,第二介质通道2322连接加热组件231 及出水口210。
详细举例而言,如图14所示,配水盒的第一容纳室101与水箱220和第一介质通道2321连通,以使得水箱220和第一介质通道2321通过配水装置100连通,从而实现水箱220中的冷水排入至第一容纳室101内,在经第一容纳室101排入第一介质通道2321,来自水箱220的冷水在第一介质通道2321内与第二介质通道2322的热水充分换热,实现第二介质通道2322内的热水被降温至适宜的温度,第一介质通道2321内的冷水被预加热,第一介质通道2321与第一容纳室101及第二容纳室102连通,也即第一容纳室101、第二容纳室102和第一介质通道2321形成循环回路,使得第一介质通道2321内的水在充分换热后回流至第二容纳室102中,加热组件231与第二容纳室102连通,使得加热组件231对冷水进行充分加热至沸腾,因冷水已经被预加热处理,从而有利于降低加热组件231的加热时间及加热功率,减小产品能耗,产品更节能,第二介质通道2322和出水口 210连通,从而使得充分换热后热水最终经出水口210流出。
其中,第一容纳室101和第二容纳室102之间相连,这样,第一容纳室101可以向第二容纳室102补水,避免来自第一介质通道2321的水不足,保证第二容纳室102具有足够的水供给加热组件231,避免加热组件231 干烧,提升产品的安全性。
控制第一容纳室101与第二容纳室102之间自第一容纳室101向第二容纳室102导通,自第二容纳室102向第一容纳室101截止。这样可以避免被预加热过的冷水回流至第一容纳室101,并与第一容纳室101内的冷水进行热交换,一方面,避免预加热过的冷水迅速降温,造成热损失,另一方面,避免第一容纳室101内的冷水升温,第一容纳室101内的冷水在流入第一介质通道2321后,使得第一介质通道2321的冷水与第二介质通道2322的热水之间具有足够的温度差,保证换热量、提升换热效果。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泵233驱动液体自第一容纳室101向第一介质通道2321流动,详细地,第一泵233与配水装置100的第一容纳室101和第一介质通道2321连通,且配置为驱动冷水自第一容纳室101向第一介质通道2321流动。这样可以提升流体的流动高效性和可靠性,避免流体阻滞问题,确保换热装置232的换热高效。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二泵234驱动液体自第二容纳室102向加热组件 231流动,详细地,第二泵234与配水装置100的第二容纳室102和第一介质通道2321连通,且配置为驱动冷水自第一介质通道2321向第二容纳室102流动。这样可以提升流体的流动高效性和可靠性,避免流体阻滞问题和加热组件231干烧的风险,提升产品安全性。
在本产品的一种工况下,控制第一泵233和第二泵234同时工作,水箱220内的温度相对较低的冷水经过第一容纳室101后经由第一泵233抽取至第一介质通道2321内,并且冷水在第一介质通道2321内与第二介质通道2322内的温度相对较高的热水充分换热后,排入至第二容纳室102内,第二泵234工作将第二容纳室102内的冷却水抽取至加热组件231中,在被加热组件231加热至沸腾,使得水被充分的杀菌,提升饮用安全性及卫生性,加热后的热水排入至第二介质通道2322内,并与第一介质通道2321 内的冷水热交换降温至适宜的温度,最后经由出水口210排出,以供用户使用。
其中,控制第二泵234的功率或流量大于第一泵233的功率或流量,使得第二容纳室102内的冷却水不会导流至第一容纳室101内,避免冷却水的热量损失。
由于第一容纳室101和第二容纳室102之间密封连接,控制第二泵234 的功率或流量大于第一泵233的功率或流量,使得第二容纳室102与第一容纳室101之间形成负压,促使水箱220中的冷水在排入第一容纳室101 后,在负压的作用下进入第二容纳室102,这样,就可以通过控制第一泵 233和第二泵234的功率或流量的变化使得水流流速得到控制,从而调整换热装置内的热交换时间,实现出水温度调节。
在本产品的另一种工况下,控制第二泵234工作,第一泵233暂停工作,由于第一容纳室101和第二容纳室102之间密封连接,使得第二容纳室102与第一容纳室101之间形成负压,促使水箱220中的冷水在排入第一容纳室101后,在负压的作用下进入第二容纳室102,进而自第二容纳室102排入加热组件231及第二介质通道2322内,由于第一泵233暂停工作,所以热水在第二介质通道2322不降温或少量降温后排入出水口,实现热水的输出。
水路系统的换热装置232、加热组件231、第一泵233和第二泵234中的一者或多者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高于水箱220的最高水位位置。这样,防止水路系统和出水口210、水箱220由于连通器原理导致水直接从出水口210流出,提升产品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14所示,配水装置 100包括第一容纳室101、第二容纳室102和导向连通结构。
具体地,配水装置100具有第一腔体110和分隔件120,分隔件120 位于第一腔体110内并与第一腔体110围成第一容纳室101与第二容纳室 102,第一腔体110上设有供第一容纳室101进液的第一接口103a及供第一容纳室101排液的第二接口103b,供第二容纳室102进液的第三接口103c 及供第二容纳室102排液的第四接口103d,其中,分隔件120隔开第一容纳室101与第二容纳室102,且将第一接口103a和第二接口103b与第三接口103c和第四接口103d分隔。在分隔件120上设有缺口,以实现第一容纳室101和第二容纳室102之间的连通,在缺口上设有单向阀,单向阀控制第一容纳室101与第二容纳室102之间自第一容纳室101向第二容纳室102 导通,自第二容纳室102向第一容纳室101截止,缺口和单向阀形成为至少部分导向连通结构。从而在水位高时,水可相互沟通,此时程序控制第二接口103b的流量不大于第四接口103d的流量。
在某些实施例中,配水装置100具有第二腔体130、第三腔体140和连管,连管衔接第二腔体130与第三腔体140,第二腔体130构造有第一容纳室101,第三腔体140构造有第二容纳室102,第二腔体130上设有供第一容纳室101进液的第一接口103a及供第一容纳室101排液的第二接口 103b,第三腔体140上设有供第二容纳室102进液的第三接口103c及供第二容纳室102排液的第四接口103d,在连管上设有单向阀,防止热水回流,连管和单向阀形成至少部分导向连通结构。
进一步地,在第一腔体110、第二腔体130和/或第三腔体140设有电极 161a和电极161b,电极161a和电极161b的触点之间有一定位置高度落差,电极161a和电极161b与电路板电连接,利用水的导电性,有水时电极161a 和电极161b可导通,以确认第一腔体110、第二腔体130和/或第三腔体140 内是否有水。
更进一步地,电极上还集成有感温探头,可探测水的温度。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腔体110、第二腔体130和/或第三腔体140上设置有一个电极,第一腔体110、第二腔体130和/或第三腔体140为导电的材质制成(如不锈钢等),第一腔体110、第二腔体130和/或第三腔体140作为另一个电板,利用水的导电性,在有水时,电极与电路板电连接。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第一腔体110、第二腔体130和/或第三腔体140设有一个磁性浮球和干簧管,当有水时,磁性浮球上浮使干簧管导通。
更进一步地,第一容纳室101和第二容纳室102这二者中至少一者连接有抽水装置,通过抽水装置抽取第一容纳室101和/或第二容纳室102内的水。
再进一步地,第一容纳室101和第二容纳室102在接口位置处设有密封件,利用密封件密封接口处的缝隙,实现第一容纳室101和第二容纳室 102的密封,防止配水装置100泄露,更有利于保证抽水装置可抽到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配水装置100的液体加热器具200,举例地,液体加热器具200包括热水壶、热水瓶、饮水机、净水器等等。
下面以液体加热器具200为即热水瓶为例,液体加热器具200包括出水口210、水箱220以及衔接出水口210与水箱220的水路系统,其中,配水装置100形成为水路系统的一部分。
详细地,水路系统具有可将水快速加热的加热组件231、水泵、电路板组件(举例地,电路板组件包括电源组件251与控制组件252)、换热装置23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器具200,其换热装置232包含有第一介质通道2321和第二介质通道2322,详细地,配水装置100具有第一容纳室 101和第二容纳室102,其中第一容纳室101与水箱220和第一介质通道 2321连通,以使得水箱220和第一介质通道2321通过配水装置100连通,从而实现水箱220中的冷水排入至第一容纳室101内,在经第一容纳室101 排入第一介质通道2321,来自水箱220的冷水在第一介质通道2321内与第二介质通道2322的热水充分换热,实现第二介质通道2322内的热水被降温至适宜的温度,第一介质通道2321内的冷水被预加热,第一介质通道 2321与第一容纳室101及第二容纳室102连通,也即第一容纳室101、第二容纳室102和第一介质通道2321形成循环回路,使得第一介质通道2321 内的水在充分换热后回流至第二容纳室102中,加热组件231与第二容纳室102连通,使得加热组件231对冷水进行充分加热至沸腾,因冷水已经被预加热处理,从而有利于降低加热组件231的加热时间及加热功率,减小产品能耗,产品更节能,第二介质通道2322和出水口210连通,从而使得充分换热后热水最终经出水口210流出。
通过配水装置100即可隔离冷水与热水,又可在冷却水泵不工作时,水箱 220内的水也可进入到配水装置100内并被抽入到加热系统中。
总而言之,本实施例中,水箱220-配水装置100的第一容纳室101-第一介质通道2321-配水装置100的第二容纳室102形成水路系统的输水管路,配水装置100的第二容纳室102-加热组件231-第二介质通道2322-出水口210形成水路系统的出水管路,通过配水装置100同时实现向第一介质通道2321 及加热组件231供水,并接收第一介质通道2321的回水,这样,更便于水路系统中各部件之间的管路连接,使得产品内部的连接管路更简洁、不凌乱。
水泵包括第一泵233及第二泵234,第一泵233驱动液体自第一容纳室 101向第一介质通道2321流动,第二泵234驱动液体自第二容纳室102向加热组件231流动,其中,第一泵233为非止逆泵,可使配水装置100中的水可以回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配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容纳室;
第二容纳室,所述第一容纳室和所述第二容纳室分别设有接口;
导向连通结构,与所述第一容纳室及所述第二容纳室相连,并控制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二容纳室之间自所述第一容纳室向所述第二容纳室导通,自所述第二容纳室向所述第一容纳室截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连通结构包括:
通道,导通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二容纳室;
流量调控装置,调节所述第一容纳室和所述第二容纳室的流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连通结构还包括:
检测元件,检测所述第二容纳室的液位或检测所述通道的流量或检测所述第一容纳室的温度,并根据检测结果发出相应的检测信号;
其中,所述流量调控装置与所述检测元件电连接,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调节所述第一容纳室和/或所述第二容纳室的流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道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容纳室相连,且所述第一开口的位置最低处高于所述第一容纳室的内底面;和/或
所述通道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容纳室相连,且所述第二开口的位置最低处高于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底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配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连通结构包括单向阀。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配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量调控装置具有第一泵和第二泵,所述第一泵与所述第一容纳室的接口相连,且配置为从所述第一容纳室抽水,所述第二泵与所述第二容纳室的接口相连,且配置为从所述第二容纳室抽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泵和所述第二泵中的一者的功率或流量大于另一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量调控装置具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泵及所述第二泵电连接,且所述控制装置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打开所述第一泵及所述第二泵,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关闭所述第一泵且打开所述第二泵。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配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水装置具有第一腔体和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并与所述第一腔体围成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二容纳室,其中,所述分隔件隔开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二容纳室,所述导向连通结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分隔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配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件包括隔板,所述隔板分隔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空间,且所述第一容纳室形成在所述隔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容纳室形成在所述隔板的另一侧,所述隔板上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形成为通道并连通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二容纳室。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配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水装置包括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和衔接部,所述衔接部衔接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三腔体,所述第二腔体构造有所述第一容纳室,所述第三腔体构造有所述第二容纳室,所述导向连通结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衔接部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配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容纳室和所述第二容纳室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液位检测装置;和/或
所述第一容纳室和所述第二容纳室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温度检测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配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容纳室和所述第二容纳室中的至少一者设有两个电极,两个所述电极的检测端之间具有位置高度落差;或
所述配水装置具有腔体且所述腔体为导电部件,所述腔体构造有所述第一容纳室和/或所述第二容纳室,所述腔体的所述第一容纳室和所述腔体的所述第二容纳室中的至少一者内设有电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配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电极上设有感温元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配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室和所述第二容纳室中的至少一者的液位检测装置包括:
检测件;
浮动件,位于具有所述液位检测装置的所述第一容纳室或所述第二容纳室内并活动设置,且当所述浮动件向上浮动至预设高度,所述浮动件触发所述检测件,使得所述检测件发出相应的信号进行响应。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配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动件包括磁性件,所述检测件包括干簧管。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配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容纳室至少设有供所述第一容纳室进液的第一接口及供所述第一容纳室排液的第二接口;和/或
所述第二容纳室至少设有供所述第二容纳室进液的第三接口及供所述第二容纳室排液的第四接口。
18.一种液体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出水口、水箱以及水路系统,所述水路系统衔接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水箱,其中,权利要求1至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配水装置形成为所述水路系统的一部分。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路系统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高于所述水箱的最高水位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路系统还具有加热组件和换热装置;
所述换热装置具有第一介质通道和第二介质通道,且所述第一介质通道与所述第二介质通道之间换热;
所述第二介质通道连接所述加热组件及所述出水口;
所述配水装置的第一容纳室配置为自所述水箱进水,并向所述第一介质通道和所述第二容纳室中的至少一者供水;
所述配水装置的第二容纳室配置为自所述第一容纳室和所述第一介质通道中的至少一者进水,并向所述加热组件供水。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水装置的第一泵与所述第一容纳室及所述第一介质通道相连,所述第一泵从所述第一容纳室抽水,并将抽取的水输送给所述第一介质通道;
所述配水装置的第二泵与所述第二容纳室及所述加热组件相连,所述第二泵从所述第二容纳室抽水,并将抽取的水输送给所述加热组件。
CN201922086071.9U 2019-11-28 2019-11-28 配水装置和液体加热器具 Active CN2111780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86071.9U CN211178031U (zh) 2019-11-28 2019-11-28 配水装置和液体加热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86071.9U CN211178031U (zh) 2019-11-28 2019-11-28 配水装置和液体加热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78031U true CN211178031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05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86071.9U Active CN211178031U (zh) 2019-11-28 2019-11-28 配水装置和液体加热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780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92090A (zh) 蒸汽发生器和蒸汽烹饪装置
CN211178031U (zh) 配水装置和液体加热器具
CN112842073A (zh) 液体加热器具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3062905B (zh) 一种具有液位稳定功能的开水器
CN215272055U (zh) 一种饮水机
CN212326168U (zh) 一种开水机的水路系统
CN212538293U (zh) 用于热水装置的水箱及热水装置
CN210688746U (zh) 一种防水垢的多功能热水器
CN112032996B (zh) 燃气采暖装置及采暖供热水系统
CN210144503U (zh) 即热式饮水机
CN206890827U (zh) 一种饮用水加热系统
CN218295682U (zh) 一种电磁蒸汽装置
CN220045615U (zh) 一种水路系统和饮水机
CN111536688A (zh) 一种电热水器
KR100348429B1 (ko) 전자식 보일러 시스템
CN220917168U (zh) 饮水机
CN214856030U (zh) 一种即热式管线饮水机
CN201046060Y (zh) 饮品加热装置
CN217423616U (zh) 热水器
CN215637988U (zh) 热水器
CN221555319U (zh) 饮水设备
CN212307583U (zh) 集成式水箱及饮水机
CN219624245U (zh) 热水器
CN115597230A (zh) 一种即开式开水器
CN210951870U (zh) 直热式热泵热水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