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77542U - 水冷手动补液回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水冷手动补液回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77542U
CN211177542U CN201922044316.1U CN201922044316U CN211177542U CN 211177542 U CN211177542 U CN 211177542U CN 201922044316 U CN201922044316 U CN 201922044316U CN 211177542 U CN211177542 U CN 2111775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pipeline
inlet
outlet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4431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Guanya Constant Temperature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Guanya Constant Temperature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Guanya Constant Temperature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Guanya Constant Temperature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775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775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冷手动补液回收系统,包括加热储液罐、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排空管路及进液管路,所述进液管路与加热储液罐的第一进口连通,所述加热储液罐的第一出口通过第一循环泵与排空管路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在不同工况下压缩机的使用,由此实现整体结构能耗的降低,通过增加流量计、压力传感器,其可以对流量及压力的控制,且可实现手动补液及排液,有效满足了客户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水冷手动补液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温制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水冷手动补液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低温制冷设备用于医学治疗、食品工业、冷冻冷藏等领域,其通过多级压缩循环实现低温制冷。目前传统的低温制冷设备结构较为复杂,其在高低温情况下均通过一台压缩机与加热器作对抗来实现低温制冷,由此使得能耗较高,无法满足客户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水冷手动补液回收系统,其可以大大降低能耗,且新增了对流量及压力的控制,还能实现手动补液及排液,有效满足了客户的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水冷手动补液回收系统,包括加热储液罐、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排空管路及进液管路,所述进液管路与加热储液罐的第一进口连通,所述加热储液罐的第一出口通过第一循环泵与排空管路连通;
所述加热储液罐的第二出口依次与第二循环泵、第一蒸发器的第一通道连通并通过管路与加热储液罐的第二进口连通形成第一循环回路;所述第一蒸发器的第二通道与第一制冷循环系统串联;
在所述第一循环回路上还通过第二循环回路与第二蒸发器的第一通道并联,在所述第二蒸发器的第二通道还串联第二制冷循环系统。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于所述进液管路上还设置流量计;
所述第一循环泵为三相异步变频循环泵,在所述排空管路上分别设置压力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一制冷循环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一油分离器、冷凝器、第一干燥过滤器、第一回热器、过冷器;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出口通过管路与第一油分离器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出口与冷凝器的进口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出口通过第一干燥过滤器与气液分离器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相通道与第一回热器第一通道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回热器第一通道的出口与过冷器第一通道的入口连通,所述过冷器第一通道的出口与第一蒸发器的第二通道连通并通过管路与过冷器第二通道的进口连通,所述过冷器第二通道的出口与第一压缩机中第二通道入口连通;
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相通道通过管路与第一回热器第二通道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回热器第二通道的出口通过管路与第一压缩机的气相入口连通;
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出口还通过支路与热气旁通电磁阀的进口连接,所述热气旁通电磁阀的出口通过支路与连接第一蒸发器的第二通道的管路汇总;
所述第一回热器第一通道出口与过冷器第一通道入口连接的管路上还设置膨胀阀,在所述第一回热器第一通道出口与过冷器第一通道入口连接的管路上还并联降温电磁阀;
所述第二制冷循环系统包括第二压缩机、第二油分离器、第二回热器、第二干燥过滤器、第三回热器,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出口与第二油分离器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液相出口与第二压缩机的润滑油回收口连通,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气相出口与第二回热器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二回热器的出口通过第二干燥过滤器与第三回热器第一通道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三回热器第一通道的出口通过第二蒸发器的第二通道、第三回热器的第二通道并回流至第二压缩机的液相入口;
于第三回热器中第一通道与第二蒸发器的第二通道之间的管路上还设置球阀;
还包括膨胀罐、补液/回收管路、溢出管路、排液管路,所述膨胀罐的出口与加热储液罐的第三进口连通,所述加热储液罐的第三出口通过回油管路与膨胀罐的进口连通形成循环回路;
所述膨胀罐的第一进口通过补液/回收管路与外接补液设备连通,在所述补液/回收管路上设置补液泵;
所述膨胀罐的第二进口通过溢出管路连接外接溢出口;
所述排液管路设置于加热储液罐第二出口与第二循环泵连通的管路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在不同工况下压缩机的使用,由此实现整体结构能耗的降低,通过增加流量计、压力传感器,其可以对流量及压力的控制,且可实现手动补液及排液,有效满足了客户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制冷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制冷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排空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介质循环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流量计;2、膨胀罐;3、加热储液罐;4、第一循环泵;5、第二循环泵;6、第一蒸发器;7、背压阀;8、压力传感器;9、温度传感器;10、第一制冷循环系统;1001、第一压缩机;1002、第一油分离器;1003、冷凝器;1004、第一干燥过滤器;1005、第一回热器;1006、降温电磁阀;1007、膨胀阀;1008、过冷器;1009、气液分离器;1010、热气旁通电磁阀;1011、第一支路;11、第二制冷循环系统;1101、第二压缩机;1102、第二油分离器;1103、第二回热器;1104、第二干燥过滤器;1105、第三回热器;1106、球阀;1107、第二支路;1108、第三支路;12、补液/回收管路;13、溢出管路;14、排液管路;15、排空管路;16、进液管路;17、手动阀;18、三通阀;19、回油管路;20、第二蒸发器;21、第一循环回路;22、第二循环回路;23、补液泵。
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水冷手动补液回收系统包括加热储液罐3、第一蒸发器6、第二蒸发器20、排空管路15及进液管路16,于进液管路16上还设置流量计1。进液管路16接外部设备后还连接手动阀17及三通阀18。
进液管路16与加热储液罐3的第一进口(图1中为A口)连通,加热储液罐3的第一出口通过第一循环泵4与排空管路15连通,在排空管路15上分别设置压力传感器8及温度传感器9。同时当排空管路15接外部设备时,在排空管路15上还设置手动阀17及三通阀18,其中排空管路15上三通阀18的一个进口与补液/回收管路12连通。在上述进液管路16和排空管路15之间还并联一根带有背压阀7的支路。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循环泵4为三相异步变频循环泵,根据流量计1、压力传感器8的信息反馈,使得第一循环泵4可控制转速从而实现对管道内介质流量及压力的控制。
如图1、图5所示,加热储液罐3的第二出口依次与第二循环泵5、第一蒸发器6的第一通道连通并通过管路与加热储液罐3的第二进口(图1、图5中为B口)连通形成第一循环回路21;第一蒸发器6的第二通道与第一制冷循环系统10串联;
在第一循环回路21上还通过第二循环回路22与第二蒸发器20的第一通道并联,在第二蒸发器20的第二通道还串联第二制冷循环系统11。
如图2所示,第一制冷循环系统10包括第一压缩机1001、第一油分离器1002、冷凝器1003、第一干燥过滤器1004、第一回热器1005、过冷器1008;第一压缩机1001的出口通过管路与第一油分离器1002的进口连接,第一油分离器1002的出口与冷凝器1003的进口连接,冷凝器1003的出口通过第一干燥过滤器1004与气液分离器1009连通,气液分离器1009的液相通道与第一回热器1005第一通道的进口连通,第一回热器1005第一通道的出口与过冷器1008第一通道的入口连通,过冷器1008第一通道的出口与第一蒸发器6的第二通道连通并通过管路与过冷器1008第二通道的进口连通,过冷器1008第二通道的出口与第一压缩机1001的液相入口连通。上述冷凝器1003的进出口分别通过水冷管路与外接水源连通。
如图2所示,上述气液分离器1009的气相通道通过管路与第一回热器1005第二通道的进口连通,第一回热器1005第二通道的出口通过管路与第一压缩机1001的气相入口连通。
如图2所示,第一油分离器1002的出口还通过支路与热气旁通电磁阀1010的进口连接,热气旁通电磁阀1010的出口通过第一支路1011与连接第一蒸发器6第二通道的管路汇总。
如图2所示,在第一回热器1005第一通道出口与过冷器1008第一通道入口连接的管路上还设置膨胀阀1007,膨胀阀1007通过第一回热器1005末端的温度变化控制阀门流量,防止出现第一回热器1005面积利用不足及敲缸现象。
在第一回热器1005第一通道出口与过冷器1008第一通道入口连接的管路上还并联降温电磁阀1006。
如图1、图3所示,第二制冷循环系统11包括第二压缩机1101、第二油分离器1102、第二回热器1103、第二干燥过滤器1104、第三回热器1105,第二压缩机1101的出口与第二油分离器1102的进口连通,第二油分离器1102的液相出口与第二压缩机1101的润滑油回收口连通,第二油分离器1102的气相出口与第二回热器1103的进口连通,第二回热器1103的出口通过第二干燥过滤器1104与第三回热器1105第一通道的进口连接,第三回热器1105第一通道的出口通过第二蒸发器20的第二通道、第三回热器1105的第二通道并回流至第二压缩机1101的液相入口。上述第二回热器1103的还通过第二支路1107、第三支路1108与连接冷凝器1003进出口的水冷管路连通。于第三回热器1105中第一通道与第二蒸发器20的第二通道之间的管路上还设置球阀1106。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膨胀罐2、补液/回收管路12、溢出管路13、排液管路14,膨胀罐2的出口与加热储液罐3的第三进口(图1中为C口)连通,加热储液罐3的第三出口通过回油管路19与膨胀罐2的进口连通形成循环回路;
膨胀罐2的第一进口通过补液/回收管路12与外接补液设备连通,在补液/回收管路12上设置补液泵23;膨胀罐2的第二进口通过溢出管路13连接外接溢出口;排液管路14设置于加热储液罐3第二出口与第二循环泵5连通的管路上。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如图1、图2及图5所示,在使用之前首先由进液管路16向加热储液罐3中加液,通过打开第一循环泵4打循环进行排空作业,使排空管路15中的空气排出,保证管路密闭以保证对压力、温度的可控。
如图1、图2所示,当在温度需求较高的工况时,第一压缩机1001的出口通过管路喷出高温高压气体进入第一油分离器1002,第一油分离器1002将高温高压气体中的润滑油进行分离,润滑油分离后通过管路回收至第一压缩机1001内。分离出不带润滑油的高温高压气体经过冷凝器1003,如图1所示,冷凝器1003通过水冷管路补充外部水源,高温高压气体经过冷凝器1003后液化变成高压常温液体,高压常温液体经过第一干燥过滤器1004过滤杂质并经过气液分离器1009,气体通过第一回热器1005中第二通道及管路进入第一压缩机1001的气相入口。而高压常温液体被气液分离器1009分离出来的制冷剂液体通过第一回热器1005的第一通道并依次经过膨胀阀1007及过冷器1008,制冷剂液体冷却到比冷凝温度更低的温度,然后通过管路进入到第一蒸发器6的第二通道,在第一蒸发器6第二通道中的制冷剂液体与第一蒸发器6第一通道中的介质交换热量,吸热后的制冷剂液体再次回到过冷器1008的第二通道并通过管路回流至第一压缩机1001,从而实现第一压缩机1001的制冷。
而在温度需求较低的工况时,则打开第二压缩机1101,如图3所示,第二压缩机1101喷射出高压高温的气体并经过第二油分离器1102,第二油分离器1102分离出润滑油并回收至第二压缩机1101,高压高温的气体经过第二回热器1103后变为高压常温的液体,该第二回热器1103为水冷板换热,然后经过第二干燥过滤器1104后经过第三回热器1105的第一通道进入第二蒸发器20的第二通道,其与第二蒸发器20第一通道中的介质做换热,换热后再次经过第三回热器1105的第二通道后回流至第二压缩机1101。
如图2所示,当需要加热储液罐3快速回温时,打开热气旁通电磁阀1010,高温高压气体与制冷剂汇总后进入第一蒸发器6的第二通道内,从而实现了加热储液罐3的快速回温。
如图1所示,当需要补液时,补液/回收管路12从膨胀罐2中取出液体并通过三通阀18输入至进液管路16,以实现补液或回收。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在不同工况下压缩机的使用,由此实现整体结构能耗的降低,通过增加流量计、压力传感器,其可以对流量及压力的控制,且可实现手动补液及排液,有效满足了客户的使用需求。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Claims (10)

1.水冷手动补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储液罐(3)、第一蒸发器(6)、第二蒸发器(20)、排空管路(15)及进液管路(16),所述进液管路(16)与加热储液罐(3)的第一进口连通,所述加热储液罐(3)的第一出口通过第一循环泵(4)与排空管路(15)连通;
所述加热储液罐(3)的第二出口依次与第二循环泵(5)、第一蒸发器(6)的第一通道连通并通过管路与加热储液罐(3)的第二进口连通形成第一循环回路(21);所述第一蒸发器(6)的第二通道与第一制冷循环系统(10)串联;
在所述第一循环回路(21)上还通过第二循环回路(22)与第二蒸发器(20)的第一通道并联,在所述第二蒸发器(20)的第二通道还串联第二制冷循环系统(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手动补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进液管路(16)上还设置流量计(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手动补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泵(4)为三相异步变频循环泵,在所述排空管路(15)上分别设置压力传感器(8)及温度传感器(9)。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手动补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循环系统(10)包括第一压缩机(1001)、第一油分离器(1002)、冷凝器(1003)、第一干燥过滤器(1004)、第一回热器(1005)、过冷器(1008);所述第一压缩机(1001)的出口通过管路与第一油分离器(1002)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一油分离器(1002)的出口与冷凝器(1003)的进口连接,所述冷凝器(1003)的出口通过第一干燥过滤器(1004)与气液分离器(1009)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1009)的液相通道与第一回热器(1005)第一通道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回热器(1005)第一通道的出口与过冷器(1008)第一通道的入口连通,所述过冷器(1008)第一通道的出口与第一蒸发器(6)的第二通道连通并通过管路与过冷器(1008)第二通道的进口连通,所述过冷器(1008)第二通道的出口与第一压缩机(1001)中第二通道入口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冷手动补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1009)的气相通道通过管路与第一回热器(1005)第二通道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回热器(1005)第二通道的出口通过管路与第一压缩机(1001)的气相入口连通。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冷手动补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分离器(1002)的出口还通过支路与热气旁通电磁阀(1010)的进口连接,所述热气旁通电磁阀(1010)的出口通过支路与连接第一蒸发器(6)的第二通道的管路汇总。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冷手动补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热器(1005)第一通道出口与过冷器(1008)第一通道入口连接的管路上还设置膨胀阀(1007),在所述第一回热器(1005)第一通道出口与过冷器(1008)第一通道入口连接的管路上还并联降温电磁阀(1006)。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手动补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制冷循环系统包括第二压缩机(1101)、第二油分离器(1102)、第二回热器(1103)、第二干燥过滤器(1104)、第三回热器(1105),所述第二压缩机(1101)的出口与第二油分离器(1102)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二油分离器(1102)的液相出口与第二压缩机(1101)的润滑油回收口连通,所述第二油分离器(1102)的气相出口与第二回热器(1103)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二回热器(1103)的出口通过第二干燥过滤器(1104)与第三回热器(1105)第一通道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三回热器(1105)第一通道的出口通过第二蒸发器(20)的第二通道、第三回热器(1105)的第二通道并回流至第二压缩机(1101)的液相入口。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冷手动补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于第三回热器(1105)中第一通道与第二蒸发器(20)的第二通道之间的管路上还设置球阀(1106)。
10.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条权利要求所述的水冷手动补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膨胀罐(2)、补液/回收管路(12)、溢出管路(13)、排液管路(14),所述膨胀罐(2)的出口与加热储液罐(3)的第三进口连通,所述加热储液罐(3)的第三出口通过回油管路(19)与膨胀罐(2)的进口连通形成循环回路;
所述膨胀罐(2)的第一进口通过补液/回收管路(12)与外接补液设备连通,在所述补液/回收管路(12)上设置补液泵(23);
所述膨胀罐(2)的第二进口通过溢出管路(13)连接外接溢出口;
所述排液管路(14)设置于加热储液罐(3)第二出口与第二循环泵(5)连通的管路上。
CN201922044316.1U 2019-08-21 2019-11-22 水冷手动补液回收系统 Active CN21117754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59332 2019-08-21
CN2019213593323 2019-08-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77542U true CN211177542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01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44316.1U Active CN211177542U (zh) 2019-08-21 2019-11-22 水冷手动补液回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775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64621B (zh) 一种四管制双蒸发器制冷系统
CN105423620B (zh) 一种高效的大温升两级节流中间冷却热泵热水机
CN107062934A (zh) 一种节能的抽真空冷却系统及方法
CN104236164A (zh) 一种超高温复叠式水源热泵系统
CN110030758A (zh) 一种多级高效大温差吸收式热泵及吸收式换热器
CN109297076A (zh) 自驱动压缩式大温差换热机组
CN211177542U (zh) 水冷手动补液回收系统
CN205481940U (zh) 水源热泵驱动水蒸汽调制机
CN106352586A (zh) 一种双机头热源塔热泵机组
CN204574649U (zh) 一种用于空调机组的回热和气液分离组合结构
CN108716793B (zh) 一种油分装置及其热泵系统
CN208567566U (zh) 一种水环真空泵冷却系统
CN206449920U (zh) 一种冷冻机用节能型热交换系统
CN110145914A (zh) 一种引入自然冷源的家用冰箱
CN201885488U (zh) 螺杆式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526735B (zh) 一种高效的大温升两级节流两级压缩热泵热水机
CN204757429U (zh) 双蒸发器制冷系统
CN209671330U (zh) 一种单冷却系统对多组液压系统冷却的油温控制机组
CN204574590U (zh) 一种船用混合型变频低温速冻装置
CN208419665U (zh) 一种凝汽器真空系统
CN208751069U (zh) 一种带有桥式冷媒流向设计的污水空气双源热泵
CN206269368U (zh) 热泵热水系统及具有其的热泵热水器
CN209857427U (zh) 分区混合流式能量回收系统
CN201314724Y (zh) 无温升耦合式内热化霜节能制冷系统
CN206073446U (zh) 一种防结霜热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