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77470U - 一种塔式光热电站吸热器隔热防护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塔式光热电站吸热器隔热防护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77470U
CN211177470U CN201922310185.7U CN201922310185U CN211177470U CN 211177470 U CN211177470 U CN 211177470U CN 201922310185 U CN201922310185 U CN 201922310185U CN 211177470 U CN211177470 U CN 2111774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layer
heat absorber
heat
power station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1018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Ginkg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231018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774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774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774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Landscapes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塔式光热电站吸热器隔热防护罩,包括外层防护层和内层防护层,外层防护层为陶瓷钢板材料层,所述内层防护层为陶瓷纤维材料或硅酸钙材料层,内层防护层安装在吸热器上。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光热电站的吸热器需要防护的地方进行防护,不仅能够起到很好的隔热防护作用,而且不会吸水坠落,安装简单,隔热防护效果好,连续工作时间长,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一种塔式光热电站吸热器隔热防护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塔式光热电站的吸热器,尤其涉及该吸热器的隔热防护罩。
背景技术
太阳能高温热发电技术是太阳能规模利用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人类解决化石能源危机、空气污染等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根据聚焦方式的不同,太阳能高温热发电可分为碟式、槽式、塔式三种方式;采用的工质有水(水蒸气)、熔盐、空气、导热油、液态金属、其他有机物等。塔式聚焦由于具有大容量、高参数等优点而受到世界多国的关注。
塔式光热电站,需要在很大面积的场地上装有许多台大型太阳能反射镜,通常称为定日镜,每台都各自配有跟踪机构准确的将太阳光反射集中到一个高塔顶部的吸热器上。吸热器上的聚光倍率可超过1000倍。在这里把吸收的太阳光能转化成热能,再将热能传给介质,经过蓄热环节,再输入热动力机,膨胀做工,带动发电机,最后以电能的形式输出。主要由聚光子系统、集热子系统、蓄热子系统、发电子系统等部分组成。在塔式光热电站中,吸热器是其重要的部件,它将定日镜捕捉、反射、聚焦的太阳光接收并转化为工质的内能,为发电机组提供所需的能量,进而实现太阳能热发电的过程。吸热器位于镜场中央200多米高的塔顶,长时间接收来自地面镜片的光线反射,长时间处于6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工作状态,吸热器的内部设备可能被高温损坏,造成吸热器的损坏,造成电站停运。因此需要对吸热器进行相应的防护。
现有的防护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吸热器需要隔热防护的地方使用陶瓷纤维材料或硅酸钙材料进行隔热防护;另外一种是在吸热器需要隔热防护的地方安装防护罩,对太阳光进行反射,起到隔热的目的(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6918155A,公布日为2017年7月4日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塔式太阳能吸热器防护罩)。采用第一种方式防护的,由于陶瓷纤维材料或硅酸钙材料吸水性好,雨天吸水后重量大幅增加,从塔顶坠落的风险极大。采用第二种方式防护的有需要对防护罩的安装角度和安装位置有特殊要求,不易安装,而且一旦防护罩变形后,就失去了作用,无法起到隔热防护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塔式光热电站吸热器隔热防护罩,通过该防护罩对光热电站的吸热器需要防护的地方进行防护,不仅能够起到很好的隔热防护作用,而且不会吸水坠落,安装简单,隔热防护效果好,连续工作时间长,使用寿命长。
一种塔式光热电站吸热器隔热防护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防护层和内层防护层,外层防护层为陶瓷钢板材料层,所述内层防护层为陶瓷纤维材料或硅酸钙材料层,内层防护层安装在吸热器上。
优选地,所述外层防护层设置有内凹槽,内层防护层位于内凹槽中。
优选地,所述外层防护层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内层防护层也设置有多个通孔,外层防护层上的通孔和内层防护层的通孔位置相对设置,内层防护层与外层防护层通过连接件穿过通孔连接成一个整体。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自攻螺钉,所述外层防护层的通孔内和/或内层防护层的通孔内装有碗形垫,自攻螺钉穿过外层防护层的通孔、碗形垫、内层防护层的通孔连接在吸热器上。
优选地,所述碗形垫凹槽表面喷涂有水性无机耐高温陶瓷涂料层。
优选地,所述吸热器上安装有龙骨,所述自攻螺钉固定在龙骨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层防护层和内层防护层,外层防护层为陶瓷钢板材料层,所述内层防护层为陶瓷纤维材料或硅酸钙材料层,内层防护层安装在吸热器上。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的防护罩来讲,在内层防护层外增加了一层陶瓷钢板材料层,通过陶瓷钢板材料层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水作用,能够防止雨水进入到陶瓷纤维材料或硅酸钙材料中,造成防护罩的脱落。同时陶瓷钢板材料层还具有很好的反射作用,能够将热量反射,避免进入到吸热器中,造成吸热器的某些部件损坏。由于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像背景技术中的专利文件那样通过特殊角度设置来反射防护,防护罩即使变形也不会影响到隔热效果。本实用新型只需安装在吸热器需要防护的位置即可,通过螺栓连接或者焊接的方式即可,安装简单方便,也不需要角度安装的特殊要求,易于安装。
2.本实用新型外层防护层设置有内凹槽,内层防护层位于内凹槽中。通过这种结构设计,能够将内层防护层内包覆在外层防护层内,能够有效防止雨水进入到内层防护层中,避免内层防护层吸水。
3.本实用新型所述外层防护层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内层防护层也设置有多个通孔,外层防护层上的通孔和内层防护层的通孔位置相对设置,内层防护层与外层防护层通过连接件穿过通孔连接成一个整体。连接件为自攻螺钉,所述外层防护层的通孔内和/或内层防护层的通孔内装有碗形垫,自攻螺钉穿过外层防护层的通孔、碗形垫、内层防护层的通孔连接在吸热器上。通过这种结构能够很好的将本实用新型的两层结构连接成一个整体,而且通过碗形垫的作用能够有效方式雨水进入,密封性好,连接也更加紧固,通过自攻螺钉连接在吸热器上,连接简单方便。碗形垫凹槽表面喷涂有水性无机耐高温陶瓷涂料层,也是起到反射和隔热的作用,延长碗形垫凹槽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中外层防护层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安装在吸热器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外层防护层,2、内层防护层,3、吸热器,4、内凹槽,5、通孔,6、自攻螺钉,7、碗形垫,8、龙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为塔式光热电站吸热器隔热防护罩,该防护罩安装在塔式光热电站的吸热器需要隔热防护的部位,防护罩外形可以是环形也可以是方形的,具体形状根据防护要求来定。我们的改进主要在防护罩的层状结构上。改进的原因就在于现有的用一层陶瓷纤维材料或硅酸钙材料层防护的吸水性好,吸收雨水后存在掉落的风险。其核心思想就是在隔热防护的前提下还要对隔热材料进行保护,防止雨水进入。因此,我们将防护罩设置为两层结构,分别为:
外层防护层1和内层防护层2,外层防护层1为陶瓷钢板材料层,所述内层防护层2为陶瓷纤维材料或硅酸钙材料层,内层防护层2安装在吸热器3上。陶瓷钢板层优选采用耐高温高反射的陶瓷钢板。陶瓷钢板材料层对陶瓷纤维材料或硅酸钙材料层进行保护,防止雨水进入。陶瓷钢板材料层起到一个防水和反射太阳光的作用,陶瓷纤维材料或硅酸钙材料层起到一个隔热作用,通过陶瓷钢板材料层的作用,不仅能够很好的保护陶瓷纤维材料或硅酸钙材料层,而且还能起到一定的隔热作用。
陶瓷钢板采用现有市面上的陶瓷钢板即可。作为优选陶瓷钢板采用如下结构:
包括一块钢板,钢板的正面敷有瓷膜层,瓷膜层采用水性无机耐高温陶瓷涂料通过喷涂固化形成。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保护陶瓷纤维材料或硅酸钙材料层,我们在外层防护层1设置内凹槽4,内层防护层2位于内凹槽4中。
所述外层防护层1上设置有多个通孔5,所述内层防护层2也设置有多个通孔5,外层防护层上的通孔和内层防护层的通孔位置相对设置,内层防护层与外层防护层通过连接件穿过通孔连接成一个整体。
所述连接件为自攻螺钉6,所述外层防护层的通孔内和/或内层防护层的通孔内装有碗形垫7,自攻螺钉穿过外层防护层的通孔、碗形垫、内层防护层的通孔连接在吸热器上。
所述碗形垫7凹槽表面喷涂有水性无机耐高温陶瓷涂料层。
所述吸热器3上安装有龙骨8,所述自攻螺钉6固定在龙骨8上,实现对吸热器的保护作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6)

1.一种塔式光热电站吸热器隔热防护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防护层和内层防护层,外层防护层为陶瓷钢板材料层,所述内层防护层为陶瓷纤维材料或硅酸钙材料层,内层防护层安装在吸热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塔式光热电站吸热器隔热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防护层设置有内凹槽,内层防护层位于内凹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塔式光热电站吸热器隔热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防护层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内层防护层也设置有多个通孔,外层防护层上的通孔和内层防护层的通孔位置相对设置,内层防护层与外层防护层通过连接件穿过通孔连接成一个整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塔式光热电站吸热器隔热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自攻螺钉,所述外层防护层的通孔内和/或内层防护层的通孔内装有碗形垫,自攻螺钉穿过外层防护层的通孔、碗形垫、内层防护层的通孔连接在吸热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塔式光热电站吸热器隔热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碗形垫凹槽表面喷涂有水性无机耐高温陶瓷涂料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塔式光热电站吸热器隔热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器上安装有龙骨,所述自攻螺钉固定在龙骨上。
CN201922310185.7U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塔式光热电站吸热器隔热防护罩 Active CN2111774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10185.7U CN211177470U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塔式光热电站吸热器隔热防护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10185.7U CN211177470U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塔式光热电站吸热器隔热防护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77470U true CN211177470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27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10185.7U Active CN211177470U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塔式光热电站吸热器隔热防护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774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2113195A1 (zh) 基于碟式聚光的太阳能二次聚光分频方法及其装置
CN209586602U (zh) 太阳能电站
CN218821060U (zh) 一种新型点聚焦光热系统
WO2024078478A1 (zh) 一种新型点聚焦光热系统
CN211177470U (zh) 一种塔式光热电站吸热器隔热防护罩
CN108365793B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余热及风力制热的温差发电装置
CN108548336B (zh) 一种用于塔式太阳能吸热器的防风装置
CN110440463B (zh) 光束下射方式太阳热发电装置
CN205316705U (zh) 一种槽式太阳能集热储能装置
CN205316715U (zh) 一种基于液压的光热发电跟踪装置
CN206683251U (zh) 有效减少塔式太阳能吸热器热辐射损失的装置
CN205316714U (zh) 一种具有跟踪功能的太阳能光热发电集热系统
CN209944783U (zh) 一种塔式光热电站吸热器用高温隔热防护结构
CN201866944U (zh) 高效光热吸收系统
CN111578542B (zh) 非平面塔式太阳能吸热屏及吸热器
CN218787634U (zh) 一种基于二次反射的吸热器清灰提效附属装置
CN205316707U (zh) 一种液压跟踪式双集热管太阳能光热发电集热设备
CN103776178B (zh) 一种高效聚光及被动防护的真空管集热器
CN103808029B (zh) 一种太阳能聚光系统
CN205315212U (zh) 液压式太阳能光热发电跟踪装置
CN205351819U (zh) 具有跟踪及自动清洗功能的太阳能光热发电用配套设备
CN207350836U (zh) 一种平板太阳能集热器
CN205316716U (zh) 光热发电跟踪装置
CN205580005U (zh) 一种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CN110030740A (zh) 一种新型的大尺寸pvt集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17

Address after: Room 509, Building 15, UN Commune, No. 135 Liuhe Road, Xihu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ginkg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9, Group 4, Hongshantou Village, Southern Suburb Office, Zengdu District, Suizhou City, Hubei Province 441300

Patentee before: Jin We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