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76275U - 一种稀油站冷却降温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稀油站冷却降温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76275U
CN211176275U CN201921678665.2U CN201921678665U CN211176275U CN 211176275 U CN211176275 U CN 211176275U CN 201921678665 U CN201921678665 U CN 201921678665U CN 211176275 U CN211176275 U CN 2111762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eat dissipation
dissipation pipeline
outlet pipe
thin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7866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GUAN QUANCHENG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黄海涛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黄海涛 filed Critical 黄海涛
Priority to CN20192167866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762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762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762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稀油站冷却降温系统,包括散热管道和设于所述散热管道一侧的风冷装置,所述散热管道与所述风冷装置之间设有水帘装置,所述散热管道具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散热管道在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形成“S”形结构的弯曲结构;所述风冷装置包括支架和连接在所述支架上的电机,所述电机转轴上固定连接扇叶,所述扇叶朝向所述散热管道扇风;所述水帘装置包括连接在所述支架上的横向出水管,所述横向出水管上均匀地设有多个出水口,所述横向出水管上连接有水泵,所述横向出水管的下方设有接水槽。本实用新型能够结合风冷、水冷对稀油站中的稀油高效冷却降温。

Description

一种稀油站冷却降温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稀油站冷却降温系统。
背景技术
稀油是指对机械设备进行润滑的润滑油,润滑油有润滑和降温的作用。稀油站是稀油循环润滑系统的心脏,作用为将润滑油液强制地压送到机器摩擦部位。稀油站主要用于冶金、矿山、水泥等机械设备的动静压或滑履轴承的集中润滑系统中,通常安装在机器附近的地下油库或地坑中。在稀油站在,润滑油带出机械设备运转的温度,所以要对稀油站中的稀油进行降温。
对稀油站中的稀油进行降温的装置中,大部分降温装置都采用水冷却,这种冷却方式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使用一段时间后冷却管中产生的水垢会降低水冷效果,如水质较差还会堵塞冷却管,严重影响冷却效果,造成设备不能使用;二是水冷却设备不能在低温设备下使用,如果低温下水结冰将会损坏设备。现有的也有采用电冷稀油站的装置,也就是空调冷却,其优点是冷却快,缺点是其使用R22冷却剂对环境有一定影响,能耗高。同时,还有采用风冷对稀油站进行降温的装置,在环境温度较高时,环境中空气温度高,以致对稀油站的冷却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稀油站冷却降温系统,能够结合水冷和风冷对稀油站中的稀油进行冷却降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稀油站冷却降温系统,包括散热管道和设于所述散热管道一侧的风冷装置,所述散热管道与所述风冷装置之间设有水帘装置,所述散热管道具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散热管道在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形成“S”形结构的弯曲结构;
所述风冷装置包括支架和连接在所述支架上的电机,所述电机转轴上固定连接扇叶,所述扇叶朝向所述散热管道扇风;
所述水帘装置包括连接在所述支架上的横向出水管,所述横向出水管上均匀地设有多个出水口,所述横向出水管上连接有水泵,所述横向出水管的下方设有接水槽,所述接水槽底部连接有通过水泵与所述横向出水管连接的出水管。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PLC控制组件,所述散热管道中插接有温度测量头,所述温度测量头与所述PLC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PLC控制组件与所述水泵电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接水槽中的电子水位计,所述电子水位计与所述PLC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接水槽上设有连接有外部进水管道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有电磁阀,所述PLC控制组件与所述电磁阀电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散热管道上设有板状的散热翅片。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散热管道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稀油站冷却降温系统,在润滑油温度满足稀油站的降温要求时,通过风冷装置对润滑油进行降温。在润滑油经过风量装置进行降温后,温度仍然达不到稀油站的降温要求时,在风冷装置的基础上通过水帘装置提高对润滑油的降温效果,具体地,水帘装置通过在散热管道的一侧喷洒水流,使得水流中的水汽、水雾与风冷装置的气流一同对散热管道进行散热,水汽蒸发带走了空气中、散热管道上的热量,提高了对散热管道的散热效果。相比于电冷却方式相比,节能环保。且与传统的水冷散热方式相比较,本散热方式中不存在水流不会将管道堵塞的情况,实用性强,能够延长本稀油站冷却降温系统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稀油站冷却降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稀油站冷却降温系统的A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稀油站冷却降温系统的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散热管道;11、进油口;12、出油口;13、散热翅片;20、风冷装置;21、支架;22、电机;23、扇叶;30、水帘装置;31、横向出水管;32、出水口;33、水泵;34、接水槽;35、出水管;36、电子水位计;37、进水管;38、电磁阀;40、PLC控制组件;41、温度测量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稀油站冷却降温系统,通过将风冷装置和水帘装置结合,在降温效果达到稀油站的冷却要求时,仅仅通过风冷散热;在通过风冷装置不能达到对稀油站的冷却要求时,在风冷散热的基础上通过水冷散热提高对稀油站的冷却效果,且不存在水管堵塞等影响系统工作的情况。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稀油站冷却降温系统, 包括散热管道10和设于散热管道10一侧的风冷装置20,散热管道10是对润滑油进行散热的弯曲管道,散热管道10呈弯曲状是为了延长润滑油在管道中流动距离,以提高散热管道10对润滑油的散热效果。其中,散热管道10为金属管,以提高热交换效率。风冷装置20是采用风冷对散热管道10进行散热的散热组件。
具体地,对散热管道10与风冷装置20之间设有水帘装置30,水帘装置30是采用水冷对散热管道10进行冷却的散热结构。其中,散热管道10具有进油口11和出油口12,散热管道10在进油口11和出油口12之间形成“S”形结构的弯曲结构。通过进油口11,润滑油能够进入散热管道10中,通过进油口11后,润滑油能够通过出油口12排处散热管道10。在安装本稀油站冷却降温系统时,将进油口11连接在稀油站的冷却输出油口上,将出油口12连接在稀油站的冷却输入油口上,以连续地对稀油站中的润滑油进行冷却降温。
具体地,风冷装置20包括支架21和连接在支架21上的电机22,电机22转轴上固定连接扇叶23,扇叶23朝向散热管道10扇风。电机22工作时,通过驱动扇叶23转动,以向散热管道10扇风,当气流连续地通过扇叶23向散热管道10扇风时,能够通过气流带走散热管道10中润滑油的热量。
具体地,水帘装置30包括连接在支架21上的横向出水管31,横向出水管31用于将水流从下至上地排出,横向出水管31上均匀地设有多个出水口32,使得横向出水管31中的水流能够通过出水口32排出。横向出水管31上连接有水泵33,横向出水管31的下方设有接水槽34,接水槽34底部连接有通过水泵33与横向出水管31连接的出水管35。水泵33工作时,能够将接水槽34中的水流重复地引到横向出水管31中。出水管35排出的水流,一方面可以通过热交换将环境中的热量吸收,另一方面,出水管35排出的水流通过蒸发也会吸收热量,以对扇叶23扇向散热管道10的气流冷却,以达到对扇叶23吹动的气流进行冷却,以满足对稀油站中的润滑油进行冷却的效果。
与传统的接触式管道结构的水冷式散热结构相比较,本实用新型采用水帘装置30对散热管道10进行降温的优点是,水流不会因为管道中有水垢而堵塞,进而导致水帘装置30停止工作。水质的要求也没有水冷式散热结构的要求高。
优选地,还包括PLC控制组件40,散热管道10中插接有温度测量头41,PLC控制组件40是对本冷却系统进行自动控制的组件,PLC控制组件40可以采用三菱PLC,型号可以选用为FX2N-128MT,也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型号的PLC。温度测量头41与PLC控制组件40电连接,PLC控制组件40与水泵33电连接。温度测量头41可以选用泰科电子的RTD 温度传感器系列的R-8203温度传感器,也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类似温度传感器,以对散热管道10中的润滑油温度进行精确测量,并将温度反馈到PLC控制组件40上。
本实用新型的水帘装置30启动控制过程为:温度测量头41测量散热管道10中的润滑油温度,PLC控制组件40接收润滑油的温度,在PLC控制组件40接收的温度低于PLC控制组件40中预设的温度时,PLC控制组件40控制水泵33处于停止工作状态;在PLC控制组件40接收的温度高于PLC控制组件40中预设的温度时,PLC控制组件40控制水泵33开始工作,使得本系统利用水帘装置30对润滑油进行降温。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接水槽34中的电子水位计36,电子水位计36与PLC控制组件40电连接,接水槽34上设有连接有外部进水管道的进水管37,进水管37上设有电磁阀38,PLC控制组件40与电磁阀38电连接。其中,电子水位计36可以采用西安定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声纳式外测液位计的ELL-FI-A/C系列电子液位计,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类似液位计。
本实用新型的接水槽34的利用和启动控制过程为:通过电子水位计36测量接水槽34中的液体高度,将液面高度信号反馈到PLC控制组件40中,在电子水位计36接收到的液面高度值低于PLC控制组件40 中预存的液面高度值时,PLC控制组件40控制电磁阀38打开,使得接水槽34上的连接有外部进水管道的进水管37进水,以对接水槽34进行加水。在电子水位计36接收到的液面高度值高于PLC控制组件40 中预存的液面高度值时,PLC控制组件40控制电磁阀38关闭,无需对接水槽34加水。
优选地,散热管道10上设有板状的散热翅片13,散热翅片13可以提高散热管道10的散热效率。
优选地,散热管道10与支架21固定连接,支架21上固定连接有拼合而成的金属圈,散热管道10与可以通过螺栓与金属圈套接连接。
综上,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风冷装置对润滑油进行降温,在风冷装置对润滑油进行降温的效果不足时,利用水帘装置的水流对润滑油进行降温,提高对稀油站的温度的降温效率。同时,水帘装置不易堵塞,系统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能够延长本稀油站冷却降温系统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稀油站冷却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管道(10)和设于所述散热管道(10)一侧的风冷装置(20),所述散热管道(10)与所述风冷装置(20)之间设有水帘装置(30),所述散热管道(10)具有进油口(11)和出油口(12),所述散热管道(10)在所述进油口(11)和出油口(12)之间形成“S”形结构的弯曲结构;
所述风冷装置(20)包括支架(21)和连接在所述支架(21)上的电机(22),所述电机(22)转轴上固定连接扇叶(23),所述扇叶(23)朝向所述散热管道(10)扇风;
所述水帘装置(30)包括连接在所述支架(21)上的横向出水管(31),所述横向出水管(31)上均匀地设有多个出水口(32),所述横向出水管(31)上连接有水泵(33),所述横向出水管(31)的下方设有接水槽(34),所述接水槽(34)底部连接有通过水泵(33)与所述横向出水管(31)连接的出水管(3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稀油站冷却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PLC控制组件(40),所述散热管道(10)中插接有温度测量头(41),所述温度测量头(41)与所述PLC控制组件(40)电连接,所述PLC控制组件(40)与所述水泵(33)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稀油站冷却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接水槽(34)中的电子水位计(36),所述电子水位计(36)与所述PLC控制组件(40)电连接,所述接水槽(34)上设有连接有外部进水管道的进水管(37),所述进水管(37)上设有电磁阀(38),所述PLC控制组件(40)与所述电磁阀(38)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稀油站冷却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道(10)上设有板状的散热翅片(1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稀油站冷却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道(10)与所述支架(21)固定连接。
CN201921678665.2U 2019-10-09 2019-10-09 一种稀油站冷却降温系统 Active CN2111762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78665.2U CN211176275U (zh) 2019-10-09 2019-10-09 一种稀油站冷却降温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78665.2U CN211176275U (zh) 2019-10-09 2019-10-09 一种稀油站冷却降温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76275U true CN211176275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799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78665.2U Active CN211176275U (zh) 2019-10-09 2019-10-09 一种稀油站冷却降温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762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06684U1 (ru) * 2021-06-21 2021-09-22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 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центробежных и роторных компрессоров им. В.Б. Шнеппа" Аппарат воздушного охлаждения масла модульной конструкции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06684U1 (ru) * 2021-06-21 2021-09-22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 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центробежных и роторных компрессоров им. В.Б. Шнеппа" Аппарат воздушного охлаждения масла модульной конструкции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61766Y (zh) 一种恒温水箱
CN211176275U (zh) 一种稀油站冷却降温系统
JP2015190754A (ja) 空冷式空調室外熱交換器の熱交換効率向上装置
CN114110939B (zh) 一种便携式集中空调系统综合性能及健康评估装置
CN213511493U (zh) 一种液压设备降温装置
CN218935232U (zh) 减速器润滑油冷却循环系统
CN112311148A (zh) 自适应矿用自卸车电机水冷散热系统
CN205977693U (zh) 一种压缩机用引射式油冷却装置
CN205843163U (zh) 一种新型直冷式散热系统
CN209027161U (zh) 一种新型食品速冷装置
CN203561118U (zh) 压缩式制冷机的冷凝器散热增强装置
CN207066185U (zh) 一种工业用散热器装置
KR20110100098A (ko) 공랭식 냉각 장치의 제어 장치 및 제어 방법
CN105157461A (zh) 液压机构的热管型油冷却装置
CN207554382U (zh) 一种插入式高温风机隔热降温机构
CN203911666U (zh) 风电电机内循环冷却设备
CN220228712U (zh) 一种稀油站降温装置
CN217462742U (zh) 一种加工中心液压系统液压油监测机构
CN112012828A (zh) 一种具有冷却装置的天然气发电机组
CN107062486A (zh) 半导体制冷水箱
CN103744451A (zh) 一种改善噪音及冷凝水的水冷机柜温度保持调控方法
CN211177164U (zh) 一种空调器节能装置
CN219780792U (zh) 一种空气能驱动板降温装置
CN210289921U (zh) 一种具有冷却装置的天然气发电机组
CN211406712U (zh) 一种用于机箱冷却的节能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26

Address after: 512023 No.1 Workshop of Shaoguan sailile hydraulic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No.40 Shitang Road, Zhenjiang industrial transfer park, Dongguan (Shaoguan), Shao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OGUAN QUANCHENG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2000 Yingcui Huangting B502, No.8 Xinjian Road, Wujiang District, Shao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ang Hait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