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75334U - 一种磨损减压结构及圆顶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磨损减压结构及圆顶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75334U
CN211175334U CN201920598184.4U CN201920598184U CN211175334U CN 211175334 U CN211175334 U CN 211175334U CN 201920598184 U CN201920598184 U CN 201920598184U CN 211175334 U CN211175334 U CN 2111753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wear
ring body
outer ring
inn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9818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爱华
俞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Gen De Powe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Gen De 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Gen De Powe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Gen De 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9818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753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753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753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dication Of The Valve Opening Or Closing St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磨损减压结构,包括,活塞组件,包括内环体和外环体,所述内环体设置于所述外环体的内侧,且所述内环体的内环端边与所述外环体的外环端边通过耐磨体连接;以及,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环体的内环体外壁和外环体的外环体内壁连接,且构成检漏通道;本实用新型在活塞组件、耐磨体和支撑组件的配合下,检测人员能够及时确认耐磨体磨损,从而便于检修人员及时更换,进而延长了圆顶阀的使用寿命,满足使用需求,便于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磨损减压结构及圆顶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阀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磨损减压结构及圆顶阀。
背景技术
普通球阀密封主要依靠在预紧力或流体压力作用下,阀座与球体压紧并使阀座材料产生弹塑性变形而达到密封,由于阀体和球体采用金属材料,阀座选用软质的非金属材料,当这类球阀应用于冷、热态工作环境中,由于阀座和阀体的材料不同,热胀冷缩不一致,容易造成在运行中球阀发生渗漏或阀门启闭失灵。。现有圆顶阀发明专利结构采用气囊充气膨胀与球面结合来实现密封和阻断介质流通。由于气囊密封需要气体来膨胀才能达到与球面的贴合,所以先天因素决定气囊的材料和寿命达不到使用工矿的续期效果(气囊磨损,在高温环境下软性材质容易疲软,断裂),即使气囊更换氟橡胶材质,由于管道内的介质是颗粒物,这样很容易把气囊冲刷损坏掉。由于电厂的很多场合的工矿很恶劣,现在市面上的气囊式软密封圆顶阀在使用过程中寿命很短,短周期内就要更换气囊,这样对生产和维护都很不便利。
发明人之前提交的申请CN2011010571844.5文件中记载了一种新型的双密封形式圆顶阀,该圆顶阀活通过软、硬密封活塞阀座运动与阀芯接触来实现切断介质的目的,采用金属材料(堆焊司太立合金)密封有着比传统密封更加可靠的性能和寿命,很大的减少后期维护的次数,但这种材料相比于金属材料,更易磨损,且在圆顶阀阀门由关位到开位时,现有圆顶阀其排气和球阀打开是同步的,这样耐磨体容易磨损,从而使圆顶阀的球阀不能很好关闭,如不能及时检测到耐磨体磨损时,由于摩擦力,球阀会磨损,如此需更换整个圆顶阀,此过程耗时耗力,严重影响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磨损减压结构及圆顶阀存在如何及时确认耐磨体磨损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磨损减压结构及圆顶阀,其能够及时确认耐磨体磨损,从而便于检修人员及时更换,进而延长了圆顶阀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磨损减压结构,磨损减压结构包括活塞组件、耐磨体和支撑体,活塞组件,包括内环体和外环体,所述内环体设置于所述外环体的内侧,且所述内环体的内环端边与所述外环体的外环端边通过耐磨体连接;以及,支撑体,所述支撑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环体的内环体外壁和外环体的外环体内壁连接,且构成检漏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磨损减压结构及圆顶阀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外环体内壁和内环体外壁均为斜坡面,且所述外环体内壁与内环体外壁之间呈现θ度夹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磨损减压结构及圆顶阀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θ取值范围为10°~30°。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磨损减压结构及圆顶阀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耐磨体为环状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磨损减压结构及圆顶阀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耐磨体的厚度为,所述厚度的取值范围为1.50mm~3.5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磨损减压结构及圆顶阀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外环体的外环体外壁上开设有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圆顶阀,包括,磨损减压结构,所述磨损减压结构在所述压盖和阀盖形成的密封通道内运动;阀芯,设置于所述阀体内,且所述阀芯的阀球与所述磨损减压结构的耐磨体配合;以及,检测部件,嵌入设置于所述密封通道内;其中,自所述阀盖开孔延伸至所述密封通道形成进气和排气通道的气源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磨损减压结构及圆顶阀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压盖卡合于所述阀盖上,所述阀盖嵌入设置于所述阀座内,所述阀座设置于阀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磨损减压结构及圆顶阀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阀芯与转轴部件相连,所述转轴部件转动带动所述阀芯运动从而实现圆顶阀的开启或关闭。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磨损减压结构及圆顶阀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气源控制单元,其包括支撑组件、换向阀、连通组件和气控组件;
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转轴部件连接,其上设置有所述换向阀,所述换向阀一端与所述气源通道连通,其另一端通过所述连通组件与所述气控组件相连接,且所述气控组件控制所述换向阀的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活塞组件、耐磨体和支撑组件的配合下,检测人员能够及时确认耐磨体磨损,从而便于检修人员及时更换,进而延长了圆顶阀的使用寿命,满足使用需求,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磨损减压结构及圆顶阀的磨损减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磨损减压结构及圆顶阀所述的磨损减压结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磨损减压结构及圆顶阀所述的磨损减压结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磨损减压结构及圆顶阀的A区域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磨损减压结构及圆顶阀所述的圆顶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磨损减压结构及圆顶阀所述的圆顶阀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磨损减压结构及圆顶阀所述的圆顶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磨损减压结构及圆顶阀的B区域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磨损减压结构及圆顶阀的圆顶阀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再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3,提供了一种磨损减压结构及圆顶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一种磨损减压结构100包括活塞组件101,包括内环体101a和外环体101b,内环体101a设置于外环体101b的内侧,且内环体101a的内环端边101a-1与外环体101b的外环端边101b-1通过耐磨体102连接;以及,支撑体103,支撑体 103的两端分别与内环体101a的内环体外壁101a-2和外环体101b的外环体内壁 101b-2,构成检漏通道N。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磨损减压结构100包括活塞组件101、耐磨体102和支撑体103,在磨损减压结构100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减压结构100与阀球之间的磨损力,耐磨体102会被磨穿,检测人员能够及时检测到耐磨体磨穿,从而便于检修人员及时更换磨损减压结构100,避免了继续使用阀球损坏以及影响圆顶阀关闭与开启等使用问题,延长了圆顶阀的使用寿命,其中,活塞组件101,包括内环体101a和外环体101b,内环体101a和外环体101b起到防护与承载的作用,内环体101a设置于外环体101b的内侧,且内环体101a的内环端边101a-1 与外环体101b的外环端边101b-1通过耐磨体102连接,需说明的是,内环体101a 和外环体101b均为环状结构;
其支撑体103,为活塞正常使用提供条件,同时也起到支撑和间隔内环体 101a与外环体101b的作用,即为耐磨体102磨损至极限时及时检测漏气提供了保障,具体的,支撑体103的两端分别与内环体101a的内环体外壁101a-2和外环体101b的外环体内壁101b-2连接,且内环体101a的内环体外壁101a-2、外环体101b的外环体内壁101b-2和支撑体103有构成检漏通道N,需说明,支撑体 103为圆柱体、立方体或长方体,支撑体103至少有八个,八个支撑体103均匀设置在活塞组件101上,需强调的是,活塞组件101、耐磨体102和支撑体103为一体式结构,采用金属材料(堆焊司太立合金)制成。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外环体内壁101b-2和内环体外壁101a-2均为斜坡面,且外环体内壁101b-2与内环体外壁101a-2之间呈现θ度夹角,其中,θ取值范围为10°~30°。
实施例2
参照图1~图3,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耐磨体102为环状结构,保证了圆顶阀的密封性。具体的,参见图1,其主体磨损减压结构100包括活塞组件101、耐磨体102和支撑体103,在磨损减压结构100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减压结构100与阀球之间的磨损力,耐磨体102会被磨穿,检测人员能够及时检测到耐磨体磨穿,从而便于检修人员及时更换磨损减压结构100,避免了继续使用阀球损坏以及影响圆顶阀关闭与开启等使用问题,延长了圆顶阀的使用寿命,其中,活塞组件101,包括内环体101a和外环体101b,内环体101a和外环体101b起到防护与承载的作用,内环体101a设置于外环体101b的内侧,且内环体101a的内环端边101a-1与外环体101b的外环端边101b-1通过耐磨体 102连接,需说明的是,内环体101a和外环体101b均为环状结构;
其支撑体103,为活塞正常使用提供条件,同时也起到支撑和间隔内环体 101a与外环体101b的作用,即为耐磨体102磨损至极限时及时检测漏气提供了保障,具体的,支撑体103的两端分别与内环体101a的内环体外壁101a-2和外环体101b的外环体内壁101b-2连接,且内环体101a的内环体外壁101a-2、外环体101b的外环体内壁101b-2和支撑体103有构成检漏通道N,需说明,支撑体 103为圆柱体、立方体或长方体,支撑体103至少有两个,两个支撑体103对称设置在活塞组件101上,需强调的是,活塞组件101、耐磨体102和支撑体103为一体式结构,采用金属材料(堆焊司太立合金)制成。
进一步的,外环体内壁101b-2和内环体外壁101a-2均为斜坡面,且外环体内壁101b-2与内环体外壁101a-2之间呈现θ度夹角,其中,θ取值范围为10°~30°。
而耐磨体102为环状结构,耐磨体102的直径大小介于内环体101a和外环体101b的直径之间,为此保证了圆顶阀的密封性,需强调的是,耐磨体102横截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而耐磨体102横截面的切边102a与阀球401的接触面平行。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耐磨体102的厚度为H,厚度H的取值范围为 1.6mm~2.4mm,优选的,厚度H为2.0mm。
实施例3
参照图4,该实施例不同于以上实施例的是:外环体101b的外环体外壁 101b-3上开设有安装孔101b-31,便于使用连接件1101连接磨损减压结构100与密封组件1100的密封压盖1102。具体的,参见图1,其主体磨损减压结构100 包括活塞组件101、耐磨体102和支撑体103,在磨损减压结构100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减压结构100与阀球之间的磨损力,耐磨体102会被磨穿,检测人员能够及时检测到耐磨体磨穿,从而便于检修人员及时更换磨损减压结构100,避免了继续使用阀球损坏以及影响圆顶阀关闭与开启等使用问题,延长了圆顶阀的使用寿命,其中,活塞组件101,包括内环体101a和外环体101b,内环体101a 和外环体101b起到防护与承载的作用,内环体101a设置于外环体101b的内侧,且内环体101a的内环端边101a-1与外环体101b的外环端边101b-1通过耐磨体 102连接,需说明的是,内环体101a和外环体101b均为环状结构;
其支撑体103,为活塞正常使用提供条件,同时也起到支撑和间隔内环体 101a与外环体101b的作用,即为耐磨体102磨损至极限时及时检测漏气提供了保障,具体的,支撑体103的两端分别与内环体101a的内环体外壁101a-2和外环体101b的外环体内壁101b-2连接,且内环体101a的内环体外壁101a-2、外环体101b的外环体内壁101b-2和支撑体103有构成检漏通道N,需说明,支撑体 103为圆柱体、立方体或长方体,支撑体103至少有两个,两个支撑体103对称设置在活塞组件101上,需强调的是,活塞组件101、耐磨体102和支撑体103为一体式结构,采用金属材料(堆焊司太立合金)制成。
进一步的,外环体内壁101b-2和内环体外壁101a-2均为斜坡面,且外环体内壁101b-2与内环体外壁101a-2之间呈现θ度夹角,其中,θ取值范围为10°~30°。
而耐磨体102为环状结构,耐磨体102的直径大小介于内环体101a和外环体101b的直径之间,为此保证了圆顶阀的密封性,需强调的是,耐磨体102横截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而耐磨体102横截面的切边102a与阀球401的接触面平行。
而外环体101b的外环体外壁101b-3上开设有安装孔101b-31,便于使用连接件1101连接磨损减压结构100与密封组件1100的密封压盖1102。
进一步的,耐磨体102的厚度为H,厚度H的取值范围为1.6mm~2.4mm,优选的,厚度H为2.0mm。
实施例4
参照图5~图8,该实施例不同于以上实施例的是:本实施例为一种圆顶阀,涉及到磨损减压结构100的具体应用的过程。具体的,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磨损减压结构100包括活塞组件101、耐磨体102和支撑体103,在磨损减压结构 100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减压结构100与阀球之间的磨损力,耐磨体102会被磨穿,检测人员能够及时检测到耐磨体磨穿,从而便于检修人员及时更换磨损减压结构100,避免了继续使用阀球损坏以及影响圆顶阀关闭与开启等使用问题,延长了圆顶阀的使用寿命,其中,活塞组件101,包括内环体101a和外环体101b,内环体101a和外环体101b起到防护与承载的作用,内环体101a设置于外环体101b的内侧,且内环体101a的内环端边101a-1与外环体101b的外环端边101b-1通过耐磨体102连接,需说明的是,内环体101a和外环体101b均为环状结构;
其支撑体103,为活塞正常使用提供条件,同时也起到支撑和间隔内环体 101a与外环体101b的作用,即为耐磨体102磨损至极限时及时检测漏气提供了保障,具体的,支撑体103的两端分别与内环体101a的内环体外壁101a-2和外环体101b的外环体内壁101b-2连接,且内环体101a的内环体外壁101a-2、外环体101b的外环体内壁101b-2和支撑体103有构成检漏通道N,需说明,支撑体 103为圆柱体、立方体或长方体,支撑体103至少有两个,两个支撑体103对称设置在活塞组件101上,需强调的是,活塞组件101、耐磨体102和支撑体103为一体式结构,采用金属材料(堆焊司太立合金)制成。
进一步的,外环体内壁101b-2和内环体外壁101a-2均为斜坡面,且外环体内壁101b-2与内环体外壁101a-2之间呈现θ度夹角,其中,θ取值范围为10°~30°。
而耐磨体102为环状结构,耐磨体102的直径大小介于内环体101a和外环体101b的直径之间,为此保证了圆顶阀的密封性,需强调的是,耐磨体102横截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而耐磨体102横截面的切边102a与阀球401的接触面平行。
进一步的,耐磨体102的厚度为H,厚度H的取值范围为1.6mm~2.4mm,优选的,厚度H为2.0mm。
而外环体101b的外环体外壁101b-3上开设有安装孔101b-31,便于使用连接件1101连接磨损减压结构100与密封组件1100的密封压盖1102。
本实施例主体为圆顶阀,其涉及到磨损减压结构100的具体应用的过程,具体的包括,磨损减压结构100,磨损减压结构100在压盖200和阀盖300形成的密封通道M内运动;阀芯400,设置于阀体500内,且阀芯400的阀球401与磨损减压结构100的耐磨体102接触且配合;检测部件600,用于检测密封通道M 的气压状态,其嵌入设置于密封通道M内;其中,自阀盖300开孔延伸至密封通道M形成进气和排气通道的气源通道900;检测部件600与检测控制室的显示屏连接,当耐磨体102被阀球401磨穿后,其密封通道M内的气压急剧减少至为0,设置的检测部件600会检测到反馈至检测控制室的显示屏上,并且其对应连接的警报器发出警报,检测人员即可快速寻找到磨损的圆顶阀,从而及时更换止损,需说明的是,检测部件600为气压传感器。
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压盖200卡合于阀盖300上,阀盖300嵌入设置于阀座700内,阀座700设置于阀体500上,具体的,压盖200一端与阀盖300通过螺钉相固定连接,另一端超出阀盖300的内侧面301形成限位面201后,向下延伸抵触至圆顶阀关闭时的阀芯400的阀球401,形成密封通道M,该密封通道 M用于密封组件1100对于圆顶阀截断介质时的密封。在此实施例中,其实际上还存在一处限位结构,即:阀盖300的下端设置的限位凸起302,该限位凸起302 能够限制住密封组件1100的运动范围,防止密封组件1100“脱落”,使得密封组件1100在限位面201和限位凸起302之间运动形成密封。此处所指出的密封组件1100,设置于密封通道M内,且能够在密封通道M内运动,运动范围最远抵触至压盖200的限位面201,最近抵触至阀芯400的阀球401。
进一步的,密封组件1100包括连接件1101和密封压盖1102,密封压盖1102 通过连接件1101与磨损减压结构100相固定连接,且当圆顶阀处于关位时,磨损减压结构100的耐磨体102与阀芯400的阀球401相互抵触,阀芯400在执行开启或关闭的过程中,由于阀芯400的阀球401会发生旋转,旋转的过程中该相互抵触的部分,由于抵触与接触力,阀球401将会磨损耐磨体102,当耐磨体102 被阀球401磨穿后,其密封通道M内气体将变为0,设置的检测部件600会检测到反馈至检测控制室的显示屏上,并且其对应连接的警报器发出警报,检测人员即可快速寻找到磨损的圆顶阀,从而及时更换止损。
进一步的,阀芯400与转轴部件800相连,转轴部件800转动带动阀芯400 运动从而实现圆顶阀的开启或关闭,其中,转轴部件800包括上转轴801和下转轴802,上转轴801和下转轴802通过转臂盘803与阀芯400相连,从而实现带动阀芯400的阀球401运动,在此转动过程中,阀芯400皆不与阀体500产生任何接触,设置的气源通道900,其自阀盖300开孔延伸至密封通道M形成进气和排气的通道,较佳地,在阀盖300为凸台结构时,气源通道900自该凸台结构的侧面开孔而后延伸至该凸台结构的底部与密封通道M相连通,且为了平衡充气设置,气源通道900设置为上下对称的两个通道。如此,当外接气源通过气源通道900向该圆顶阀内充气时,转轴部件800带动阀芯400旋转90°截断介质通道,此时,密封组件1100由于气压作用,迫使密封组件1100抵制至阀芯400的阀球 401形成密封,隔绝间隙里各种形状的颗粒,本圆顶阀完全关闭;本圆顶阀开启时,密封通道M内的压缩空气(或氮气)泄压,停靠自身回缩,然后阀芯400 转动90°至开位,由于阀芯400与密封组件1100不接触,实现了圆顶阀的开启。
实验人员在同一管道及相同频率的开与关圆顶阀,针对不同厚度圆顶阀的耐磨体进行实验由实验数据表格可分析出,当耐磨体102的厚度为H取值范围为1.6mm~2.4mm时,可确保了圆顶阀正常的使用年限,当厚度H为2.0mm时,可避免球阀磨损,又可保证圆顶阀的使用期限,及时更换磨损减压结构100,即可延长圆顶阀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5
参照图5~图8,该实施例不同于以上实施例的是:本实施例为一种圆顶阀,涉及到磨损减压结构100的具体应用的过程。具体的,参见图5,本实用新型主体还包括气源控制单元1000,能够在阀芯400打开之前,实现磨损减压结构100 内优先排气,从而使得磨损减压结构100中不存在压力,即磨损减压结构100 与阀芯400之间存在较小的挤压,当泄压完成后再开启阀芯400,二者之间将大大减少磨损,降低阀芯400由于开启的损耗,增加圆顶阀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气源控制单元1000包括支撑组件1001、换向阀1002、连通组件 1003、气控组件1004和气源组件1005;支撑组件1001与转轴部件800连接,其上设置有换向阀1002,换向阀1002一端与气源通道900连通,其另一端通过连通组件1003与气控组件1004相连接,且气控组件1004控制换向阀1002的开关。具体的,位于阀体500端架上设置有支撑组件1001,气源控制单元1000通过支撑组件1001的螺栓与阀体500相固定连接,支撑组件1001上固定有气源组件 1005,气源组件1005能够产生不同的气源,本实施例中将此处优选为设置于支撑组件1001上气泵或者空气压缩机,而换向阀1002固定在支撑组件1001上,一端与磨损减压结构100连通,另一端与气控组件1004连通,进一步,即换向阀1002一端上设置的通道接口通过导管与活塞接口R连接,活塞接口R连通所述气源通道900,其另一端通过连通组件1003与气控组件1004相连接,且气控组件1004控制换向阀1002的开关。且换向阀1002的另一端上的连通组件1003 与气控组件1004连接,此处所述的连通组件1003作为一种优选,其为硬管或者软管与对应的外接头配合相连接的连通结构,达到连通气体的目的,换向阀1002 的输出端通过导气管连接活塞接口R向磨损减压结构100内进气,该活塞接口R 与气源通道900上的竖直气口连接,将气源通过竖直气口导向水平气口,之后对磨损减压结构100进行充气,而排气的过程则是先经过水平气口,之后导向竖直气口后将气体排出。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实用新型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磨损减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损减压结构(100)包括活塞组件(101)、耐磨体(102)和支撑体(103),
活塞组件(101),包括内环体(101a)和外环体(101b),所述内环体(101a)设置于所述外环体(101b)的内侧,且所述内环体(101a)的内环端边(101a-1)与所述外环体(101b)的外环端边(101b-1)通过耐磨体(102)连接;以及,
支撑体(103),所述支撑体(10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环体(101a)的内环体外壁(101a-2)和外环体(101b)的外环体内壁(101b-2)连接,且构成检漏通道(N)。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损减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体内壁(101b-2)和内环体外壁(101a-2)均为斜坡面,且所述外环体内壁(101b-2)与内环体外壁(101a-2)之间呈现θ度夹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磨损减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θ取值范围为10°~30°。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磨损减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体(102)为环状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磨损减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体(102)的厚度为H,所述厚度H的取值范围为1.6mm~2.4mm。
6.如权利要求1~3和5任一所述的磨损减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体(101b)的外环体外壁(101b-3)上开设有安装孔(101b-31)。
7.一种圆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磨损减压结构(100),所述磨损减压结构(100)在压盖(200)和阀盖(300)形成的密封通道(M)内运动;
阀芯(400),设置于阀体(500)内,且所述阀芯(400)的阀球(401)与所述磨损减压结构(100)的耐磨体(102)配合;以及,
检测部件(600),嵌入设置于所述密封通道(M)内;
其中,自所述阀盖(300)开孔延伸至所述密封通道(M)形成进气和排气通道的气源通道(90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圆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200)卡合于所述阀盖(300)上,所述阀盖(300)嵌入设置于阀座(700)内,所述阀座(700)设置于阀体(500)上。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圆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400)与转轴部件(800)相连,所述转轴部件(800)转动带动所述阀芯(400)运动从而实现圆顶阀的开启或关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圆顶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源控制单元(1000),其包括支撑组件(1001)、换向阀(1002)、连通组件(1003)和气控组件(1004);
所述支撑组件(1001)与所述转轴部件(800)连接,其上设置有所述换向阀(1002),所述换向阀(1002)一端与所述气源通道(900)连通,其另一端通过所述连通组件(1003)与所述气控组件(1004)相连接,且所述气控组件(1004)控制所述换向阀(1002)的开关。
CN201920598184.4U 2019-04-28 2019-04-28 一种磨损减压结构及圆顶阀 Active CN2111753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98184.4U CN211175334U (zh) 2019-04-28 2019-04-28 一种磨损减压结构及圆顶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98184.4U CN211175334U (zh) 2019-04-28 2019-04-28 一种磨损减压结构及圆顶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75334U true CN211175334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02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98184.4U Active CN211175334U (zh) 2019-04-28 2019-04-28 一种磨损减压结构及圆顶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753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35740B1 (en) Valve trim apparatus for use with valves
CN104989839B (zh) 球阀
EP3446007B1 (en) Rotary control valve having a clamped valve seat
EP2569563B1 (en) Valve stem having conditioned lubricating surfaces
WO2019011345A1 (zh) 一种新型的双密封形式圆顶阀
CN111022695B (zh) 一种高温石墨密封钛合金球阀
CN211175334U (zh) 一种磨损减压结构及圆顶阀
US10578229B2 (en) Flexible stem bellow assembly
CN212028614U (zh) 一种便于检测活塞环及其圆顶阀
CN108005993B (zh) 一种用于往复式压缩机气量调节系统的电液执行机构
CN212509581U (zh) 基于迷宫式密封的高温高压截止阀
CN1415879A (zh) 波纹管金属密封球阀
CN105443796A (zh) 一种金属密封耐磨球阀
JP2014528563A (ja) バルブシール
CN103267139A (zh) 一种闸阀
JP2005321060A (ja) 高温用弁
CN201382169Y (zh) 弹性密封蝶阀
CN207145697U (zh) 一种比例卸荷阀
CN216895889U (zh) 一种应用于球阀的密封组件及球阀
CN2526618Y (zh) 一种高性能参数的球阀
CN215568071U (zh) 一种应用于圆顶阀的弹性结构及双密封圆顶阀
CN214578991U (zh) 超低温高压角型压力平衡柱塞阀
CN217355690U (zh) 多重密封防泄漏高温高压止回阀
CN201065963Y (zh) 双半球双向硬密封球阀
CN2663751Y (zh) 在线维护管线球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